黄颡鱼的饲料和投喂方法
- 格式:docx
- 大小:147.57 KB
- 文档页数:2
饲养管理黄颡鱼的技术
一、清塘消毒
在池塘放养7天-10天后,用生石灰150千克-200千克/667平方米进行干塘消毒,清除病员生物及敌害。
二、投饲施肥
池塘按年初产量计划配备饲料和肥料,饲料以沉性颗粒配合饲料或膨化饲料为主,并坚持“四定”投饲方法,具体为:精饲料日投喂量,5月以前为池塘鱼体重的2%-3%,5月-6月为4%-5%,6月中旬-9月底为6%-8%,每日上午9时-10时和下午4时-5时各喂一次;所施肥料有粪肥、大草等有机肥和碳铵、尿素、磷肥等化肥,并坚持“三看”施肥,低温期主要施用有机肥,高温阶段以化肥为主,具体根据水质情况掌握肥料追施量。
三、水质调节
池塘经常加注新水,高温季节每30天换水1次-2次,保持池水透明度30厘米-35厘米。
此外各池中安有增氧机1台,经常开机增氧,提高水中溶氧,避免鱼类浮头或泛塘,并定期施用生石灰,以改善水质,调节pH值。
四、鱼病防治
坚持以防为主的方针,在食场挂袋、挂篓,对饲料、水体、食场、工具等进行药物消毒,并采取外用药物与内服药物相结合等方法予以预防,发现鱼病及早治疗。
今日三农网,
黄颡鱼是肉食性鱼类,以往主要是作为野杂鱼生存于池塘、湖泊中,以水体中的小鱼、虾、昆虫和各种水生昆虫的幼虫(特别是蜉蝣、摇蚊幼虫)、糠虾,小型软体动物和其他水生无脊椎动物等为食。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水产养殖结构的调整,目前我国已把黄颡鱼作为优质鱼进行人工繁殖和规模化养殖。
然而毕竟水体中天然饵料数量是有限的,因此要发展黄颡鱼的规模化养殖,关键是解决黄颡鱼摄食饵料习惯的人工驯养。
现就两种驯养方法介绍如下:
1、动物性饵料驯养主要从市场上收购小鱼、小虾、螺蛳肉等捣碎成糊状,化水后沿池塘四周泼洒,引诱摄食。
以后逐渐缩小泼洒范围,慢慢引诱上饵料台摄食投饵。
经过7天驯养,每天投喂2次,达到定时、定点在饵料台投喂动物性饵料的目的。
采用这种方法养黄颡鱼是得不偿失的。
一般说来,饵料成本约占总成本的40%-60%,螺蛳的饵料系数是60,以每斤螺蛳0.6元计算,每增长1公斤黄颡鱼需饵料成本36元,在多数地区显然高于黄颡鱼的市场价,所以必须研制配合饵料进行驯养,才能降低成本。
2、配合饵料驯养根据黄颡鱼等肉食性鱼类对饵料中蛋白质比例要求较高的特点,我们设计的饵料配方是:秘鲁鱼粉45%,豆饼粉10%,菜饼粉15%,次粉15%,杂粮10%,酵母粉2%,菜油1%,诱食剂2%。
开始驯化时可在原有动物性饵料(鱼、虾、螺肉糜)中加入10%配合饵料,2天后相应增加配合饵料至20%,减少动物性肉糜10%,我们经过20天转换配合饵料后,可全部停止动物性鱼糜饵料,改用配合饵料,这不仅在饵料来源的数量上、质量上得到保障,在价格上也大大降低,这样才能形成规模生产,产生规模效益。
网箱养殖黄颡鱼之饲料的喂养(一)饲料种类(1)全程投喂基本安排。
实际上养殖黄颡鱼的饲料与池塘主养黄颡鱼完全一样,除配合饲料外,一级鱼种网箱可将红虫、水蚯蚓作为饲料,也可投喂小杂鱼为主制成的鱼浆。
二级鱼种网箱中,可投喂鱼浆和配合饲料等。
三、四级网箱可以以配合饲料为主。
(2)配合饲料应根据黄颡鱼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需要进行配制。
湖北省水产研究所蔡焰值等初步研究了四个不同阶段的饲料配方,作为黄颡鱼配合饲料原料,有鱼粉、蚕蛹粉、血粉、肉骨粉、酵母、豆粕、菜籽粕、麦麸、次粉(亦称尾粉)、玉米粉、小麦,以及鲜鱼肉酱、螺蚌肉酱和禽畜的内脏等,各地可因地制宜地进行配制。
如果采用鱼肉浆和植物性粉进行搅拌成团状饲料,可以直接投喂。
但这种情况必须考虑饲料中的蛋白含量在鱼种期间不低于38%,成鱼期间不低于35%。
(二)投喂技术1.设置饲料台一般在网箱中的内箱底部设置一饲料台,直接将饵料投喂在饲料台上;开始转食时首先将饲料投喂在台上,少量多次,诱导摄食,未吃完的饲料必须清除干净后再投喂新鲜料。
饲料台可以是铁皮制成,也可以是木制。
2.投喂量的确定日投喂量主要根据黄颡鱼的体重和水温来确定。
网箱养殖黄颡鱼的饲料投喂,与池塘养殖黄颡鱼人工饲料投喂比较,存在着少部分浪费。
因此,饲料的日投喂量要比池塘养殖高10%左右。
当水温为18~23℃时,投喂量为5%~7%;水温为24~30℃时,投喂量为7%~10%;水温超过33℃时,投喂量应减少,超过36℃时停止投喂。
每天投喂量还应根据当天的气候、水质、食欲、浮头和鱼病等情况确定增加或减少。
正常情况下,以黄颡鱼能在1小时内吃完为准,如果1小时内能够吃完,则次日可酌量增加,如果1小时内吃不完,则要分析原因,根据情况,酌情减少,甚至停喂。
3.投喂方法黄颡鱼幼鱼喜欢在网箱中层摄食,喜欢活、腥、软的饲料,随着个体增大逐渐喜欢弱光和底层摄食。
通常每天上午和下午各喂1次,下午投喂在傍晚进行较好。
投喂量应根据水温与天气状况灵活掌握。
黄颡鱼的养殖技术黄颡鱼是一种淡水鱼类,也是养殖业中很常见的一种品种。
黄颡鱼的养殖技术主要包括选种、养殖环境、饲养管理和疾病防治等方面。
下面将详细介绍黄颡鱼的养殖技术。
一、选种二、养殖环境黄颡鱼适宜在水温为20-30℃、PH值为6-8的环境中生长。
养殖池塘或池塘的选址应远离工业废水、农田化肥和农药的污染源,水源要清洁,水质清澈。
池塘的建设应有系统的排水和补水装置,以便及时排除污水和调节水质。
在建设池塘时,底部和侧壁要平整,避免出现陡坡和深坑,以免影响鱼的正常生长。
三、饲养管理1.饲料与喂养:黄颡鱼属于杂食性鱼类,可以吃各种饲料,如鱼饲料、虾饵、苹果、萝卜等。
一般采用配制饲料的方式进行饲养。
饲喂时要控制好饲料的量和频率,避免过度投喂。
饲料的投喂量要根据鱼的生长情况和水质状况进行调节。
2.水质管理:黄颡鱼喜欢在水中游动,所以保持水体清洁和水质稳定非常重要。
定期清理池塘底部的淤泥和杂草,定期更换水源以保持水体的新鲜度。
定期检测水质指标,如温度、PH值、溶解氧等,保持合适的水质环境。
3.疾病防治:黄颡鱼容易患上鱼类常见疾病,如鱼虱、鳃螨等。
要定期检查鱼体是否有异常现象,一旦发现异常要及时采取措施。
预防疾病的关键是保持鱼群的健康状态和环境的清洁。
定期使用药物进行预防和治疗。
四、疾病防治黄颡鱼的常见疾病有鱼虱、鳃螨、真菌感染等。
为了预防和控制疾病的发生和传播,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清洁池塘:定期清理池塘底部的淤泥和杂草,确保水质清洁和透气性。
清理过程中避免使用有毒药物。
2.改善饲养管理:确保饲料的种类和质量符合要求,避免过度投喂。
定期检查鱼体和水质的健康状况,及时采取措施。
3.使用药物:在必要时可以使用药物进行预防和治疗。
但使用药物要遵循正确的用药方法和剂量,避免对鱼体和环境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以上是黄颡鱼养殖技术的一些基本要点,黄颡鱼的养殖过程中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
希望能对想要养殖黄颡鱼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黄颡鱼的饲料配方和投喂方法黄颡鱼是肉食性为主的杂食性鱼类,在配置养殖饲料的时候应该充分考虑黄颡鱼的食性,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黄颡鱼的饲料配方和投喂方法吧!一、黄颡鱼的饲料配方1、鱼粉30%,豆饼30%,麸皮10%,次粉16%,肉骨粉1%,矿物质1%,多维1%,鱼油1%。
2、鱼粉30%,豆粕20%,菜粕25%,麸皮10%,小麦8%,玉米5%,无机盐等2%。
3、鱼粉8.5%,豆饼25%,菜饼30%,麸皮20%,大麦10%,玉米5%,骨粉1%,食盐0.5%。
4、鱼粉15%,豆饼35%,麸皮30%,玉米5%,槐树叶5%,大麦8.5%,生长素1%,食盐0.5%。
二、黄颡鱼的饲喂方法1、投喂原则:根据科学放养数量、水质情况和不同季节等情况灵活掌握,以均匀喂养、充足喂养为主,不能千篇一律地喂养,按照科学养鱼的“四定”“四看”原则进行投喂。
2、投喂量:黄颡鱼鱼种,在开始时摄食量较少,3~5天后才能出现集群摄食的场面;若投放冬片鱼种,4月前的投喂量为体重的1%~3%,生长旺季为体重的5%~8%。
3、投喂次数:每天分两次投喂,上午、下午各1次。
若池塘在凌晨前出现浮头现象,在增氧情况下,投喂时间适当往后推。
三、黄颡鱼如何节约饲料1、严格的清塘消毒清塘消毒既可杀灭野杂鱼,减少争食对象,又可杀灭水体致病因子,改善水质,使黄颡鱼有一个良好的摄食生长环境。
池内野杂鱼、杂虾较多,会同黄颡鱼争夺饵料,凶猛性鱼类甚至会残食黄颡鱼,降低饲料利用率,因而应注意将其清除。
2、合理的放养密度合理的放养马蜂可以提高饲料利用率,适宜的搭配品种,可充分利用饲料,互利共生,达到水体中的和谐,提高饲料使用效率。
3、科学的投喂饵料饵料的投喂是否规范既影响着黄颡鱼的生长,又影响着水质的变化。
天然水域的黄颡鱼食物主要是小虾、鱼及鱼卵和部分水生昆虫、水生植物等。
因此,进行人工养殖可采用鲜活的动物性饵料饲养如小鱼虾、畜禽加工下脚料等,也可投喂豆饼、花生饼、麸皮等。
池塘养殖黄颡鱼的饲料要求、投喂训食和投饲方式介绍
一、饲料要求
人工饲养条件下,可投喂小鱼虾、畜禽加工厂下脚料、豆饼、菜粕、麸皮等,最好投喂配合饲料。
黄颡鱼的配合饲料,其粗蛋白质含量需达到42%以上,常用的配方:动物性原料(鱼粉、血粉、鱼糜、屠宰下脚料)占48%,植物性原料(饼粕、麸皮、玉米粉)占48%,骨粉占2%,添加剂占2%,并将其配合制成颗粒状饲料。
二、投喂训食
投喂配合饲料,须先对黄颡鱼种进行驯食。
驯食在苗种下塘2d后,以固定的投饵信号,将鱼喜食的活饲料水蚯蚓、蝇蛆等投到饲料台上(食台吊在水下面10-15㎝处)诱食,待其习惯吃食后,再投喂水蚯蚓、少量野杂鱼肉糜和配合饲料的混合物,3-5d后逐渐减少水蚯蚓的量,增加配合饲料,直到鱼习惯摄食配合饲料为止。
三、投饲方式
黄颡鱼有集群摄食的习性,每5-0亩鱼塘可设1个食台。
一般将整个投饲过程应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6月份以前每日投饵4次,日投饵率在1%-3%;
第二阶段7、8、9月份日投饵3次,投饵率3%-5%;
第三阶段10月份以后日投饵2次,投饵率2%-3%。
具体投喂量正常以1小时内是否能将所投喂饲料吃完且不剩为宜,酌情增减投饲量,投喂要做到“四定”。
四、注意事项
由于黄颡鱼口裂较大,因此饵料粒径要相应加大,以粒径2.0毫米的颗粒料作为开口饲料,成鱼料粒径可达到5.0mm以上。
沉性颗粒饵料要求颗粒在水中要有15分钟的稳定性,浮性饵料则会更好地提高饵料利用率。
另外,天气闷热及阴雨天时,应适当少投或不投。
362019.10科学养殖,增产增收。
·技术点击·75.5~150千克全池泼洒消毒,彻底杀灭病原生物。
消毒5~7天后注入新水,每亩施腐熟的粪肥200千克培水,过7~10天当池中出现大量浮游生物时即可放苗。
二、苗种投放看市场鱼种的放养量可根据池塘条件、管理水平、饲料供应和鱼种规格等情况灵活掌握。
大规格商品黄颡鱼受市场欢迎,因此可投放30克/尾左右的大规格鱼种进行成鱼饲养,一般每亩投放1500尾左右。
同时,可搭配50克/尾的花白鲢200尾左右。
所放鱼种要求规格整齐、色泽鲜艳、体表光滑、无病无伤、鳍无残缺、体质健壮,入池前需用5%浓度食盐水浸洗10分钟。
三、健康喂养抓要点1.饵料配制 天然水域黄颡鱼的食物主要是小虾、鱼及鱼卵和部分水生昆虫、水生植物等,因此进行人工养殖可采用鲜活的动物性饵料饲养。
驯化喂养可采用鱼粉、肉骨粉、血粉、豆粕、菜粕、干鱼虫等与饲料添加剂混合而成,前期蛋白含量34%以上、脂肪4%;后期可用小杂鱼替代部分鱼粉,蛋白含量30%、脂肪6%即可。
2.投饵驯化 野生黄颡鱼喜池塘主养黄颡鱼模式技术要点黄颡鱼是以动物性饵料为主的杂食性鱼类,适应性很强,有一定耐低氧环境的能力,适宜生长水温为22~28℃。
在自然条件下,黄颡鱼孵化出膜3~5天,以自身的卵黄为营养,孵化后幼鱼以轮虫、枝角类、水蚯蚓等为食;成鱼阶段主食各种小鱼、虾;人工养殖时,既可摄食动物饵料,也可摄食人工配合饲料。
池塘主养黄颡鱼具有投资小、不受面积大小限制、收益大,生产稳定等特点。
一、池塘准备要充分每年冬季,鱼种经并塘或成鱼出池后,排干池水,清理塘底污泥和修整塘基,让池塘暴晒龟裂,以加速土壤风化,达到控制和消灭病虫害的目的;同时便于清除池塘边杂草,减少寄生虫和水生昆虫对鱼种的侵害。
每亩用生石灰养殖世界YANGZHISHIJIE编辑:邓婧(dengjing_njzf@)37 推进养殖标准化,发展现代畜牧业。
昼伏夜出摄食,在人工养殖条件下经5~7天驯化,完全可以白天上饵料台摄食。
S h u i c h a n y u y e黄颡鱼是江苏省主要的水产养殖产品,因其肉质鲜美,而受到人们喜爱。
养殖过程,需要利用科学技术,才能提高养殖效益,为人们提供健康的水产品。
因此,为提高当地养殖效益,下文重点论述了黄颡鱼的养殖技术应用。
一、黄颡鱼养殖前的准备工作选择水源充足、排水便利、水质清洁、池底平坦的塘口,正常情况保持水深1.5m即可。
在鱼苗投放之前,清整鱼塘,保留10cm厚度淤泥,利用生石灰和池泥进行搅合,消灭池底的病原菌,之后晾晒7d,向池塘内注水,注意在入水口设置过滤网,以免其他鱼类和敌害混入。
之后向池塘当中投入发酵的有机肥,繁殖藻类,促进光合作用,为确保池塘水体氧量充足,可配置增氧设备。
二、黄颡鱼养殖期间各类技术的应用1、鱼苗培育技术黄颡鱼苗养殖模式一:先在小鱼塘当中,投放长度3~4cm 的鱼苗。
当鱼苗长度达到10cm时,再进行分塘饲养。
模式二:选择规格大的雄性成鱼进行重点培育,可向池塘当中投入1cm黄颡鱼水花,之后当其长至10cm时,进行分塘饲养,能够有效降低养殖成本。
如果培育体长为2~6cm的小鱼苗,可将鳗鱼粉碎作为饲料,最初使用粉状饲料,逐渐以颗粒状饲料进行投喂。
在投放粉料时,使用吊筛方式给料,投放浮料时,利用饲料台进行投喂。
结合鱼苗体重以及池塘水温,合理确定饵料的投放量,重点做好清晨和傍晚等时段的投喂管理。
2、成鱼养殖模式和密度的确认黄颡鱼养殖形式多样,主要是池塘养殖,有主养、混合养殖、网箱养殖等,一般以主养的方式,可保证产品产量,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
如果选择混合养殖方式,在养殖密度的确认方面,当黄颡鱼的体长达到10~15cm,体重为15~35g,可进行套养。
关注放养规格的合理确认,不可在池塘中放养凶猛的肉食鱼类。
每亩池塘当中可投放黄颡鱼数量2500~6000尾,可配合鳙鱼60尾,鲢鱼100尾混合饲养,养殖过程对于水质进行合理调控,使用专用饵料饲养,在黄颡鱼体重到达100~150g以后,即可上市销售。
黄颡鱼养殖的饲料选择黄颡鱼是一种重要的经济性淡水鱼类,其养殖对于水产品的供应和农业经济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在黄颡鱼养殖过程中,饲料选择是关键的因素之一,不仅可以影响黄颡鱼的生长和发育,还直接关系到养殖效益。
本文就黄颡鱼养殖的饲料选择进行论述,以帮助养殖户更好地进行饲料的选用和管理。
一、黄颡鱼的饲料需求黄颡鱼是肉食性鱼类,对饲料的需求较高。
但是,饲料的选择需要根据黄颡鱼的生长阶段和水质情况来确定。
一般来说,黄颡鱼的饲料需求可以分为初期、生长期和成熟期三个阶段。
1. 初期:在孵化期和幼鱼期,黄颡鱼对饲料的需求主要集中在蛋白质和营养元素方面。
因此,适合的饲料选择应具有高蛋白质含量,以及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其他必需的营养元素。
2. 生长期:当黄颡鱼进入生长期后,其生长速度明显增加,对饲料的需求也相应提高。
此时,需要选择含有适量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饲料,以满足黄颡鱼的生长和能量需求。
3. 成熟期:黄颡鱼进入成熟期后,生长速度减缓,对饲料的需求有所下降。
饲料选择应以维持其健康状态为主,包括提供适量的维生素和矿物质,以及帮助增强黄颡鱼的免疫力的功能性饲料。
二、常见黄颡鱼饲料种类黄颡鱼的饲料种类繁多,包括天然饵料和人工饵料两大类。
1. 天然饵料:常见的天然饵料有浮游生物、小型底栖动物、昆虫和水生植物等。
这些饵料具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并满足了黄颡鱼对天然食物的偏好,但其种类和数量受到自然因素的限制,不能满足大规模养殖的需求。
2. 人工饵料:人工饵料是目前黄颡鱼养殖中主要使用的饲料类型,其优点是成分可控、营养丰富,并且能够满足黄颡鱼在不同生长阶段的特殊需求。
常见的人工饵料有浮性饵料、沉性饵料和过渡型饵料等。
根据养殖户的实际需求和经济条件,可以选择不同类型的人工饵料进行黄颡鱼的养殖。
浮性饵料可以在水面上保持较长时间,适合于初期和生长期黄颡鱼的饲养;沉性饵料沉入水底,适合于成熟期黄颡鱼的饲养;过渡型饵料则结合了浮性饵料和沉性饵料的特点,适用于不同生长阶段的黄颡鱼。
黄颡鱼苗放养密度与下池方法如何培养天然饵料培育黄颡鱼苗,一般要求池塘长方形,东西走向,长宽比5:4~3:2,进排水方便。
下面我们介绍一下黄颡鱼苗放养密度与下池方法,并谈谈如何培养天然饵料。
一、鱼池的清理与消毒生石灰或漂白粉清塘消毒,采用干法清塘,池塘留水10~15公分,放养前7~10天,每1亩用生石灰150~200斤或漂白粉25~30斤清塘消毒。
二、培养天然饵料黄颡鱼苗入池到全长3公分时的摄食对象是轮虫、无节幼体、枝角类、桡足类和底栖动物。
鱼苗下池前必须施足基肥培养适口的天然饵料,鱼苗一下池便可及时充分捕食到适合的天然饵料,有利于提高鱼苗的成活率。
鱼苗下池前3天还必须全池泼洒豆浆,每亩池每天用干黄豆2~3斤泡开后磨成豆浆全池泼洒。
三、鱼苗下池方法一般外购鱼苗规格较小,购回苗后首先要在小水泥池或网箱中进行强化培育2~3天,规格达1.2公分以上(最好达1.5公分左右)后再放入土池中进行发花,有利于提高成活率。
鱼苗下池要选择晴天的上午9点钟左右进行,因为黄颡鱼出苗阶段气温较高,而上午9点钟气温尚可,水中的氧气状况逐步好转,此时下苗有利鱼苗对水温等环境的适应,活力也较强。
下苗时一定要把苗散开放,不能让其有堆集的现象,否则会造成大批量的死亡,从而影响整个发花的成活率。
四、鱼苗放养密度黄颡鱼发花放养密度要比其它常规鱼类要小,通常每亩放养1.5公分左右的苗种8~10万尾/亩左右即可。
密度过大反而对发花的效果产生负面的影响,管理难度也会随之加大。
水花鱼苗放苗操作上要进行缓苗处理--先将包装袋直接放入水中,15~20分钟后,用温度表检查袋内外水温,当温差在0.5~1°C以内时,再将鱼苗在池塘上风头处袋口平池水面缓慢倒入池塘。
五、鱼苗饵料投喂放苗后第2~3天检查水中轮虫、红虫的数量,每1亩每天用3~5斤黄豆浆泼洒培育轮虫、红虫,每天分早晚2次泼洒。
育苗过程中如不及时补充轮虫、红虫,鱼苗吃不到饵料会很快干瘪、痉挛而死亡,直接影响育苗成活率。
黄颡鱼吃什么食物?喂什么饲料好?
概述:黄颡鱼属于杂食性动物,在养殖中我们会发现,它对饲料的要求较高。
但只有给黄颡鱼喂它喜欢吃的食物,合理的搭配其饲料,才能让鱼长得快,为养殖场赢得乐观的效益。
那么,黄颡鱼吃什么食物?喂什么饲料好?饲料要如何搭配?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下:
野生黄颡鱼是肉食性为主的杂食性鱼类,食物包括小鱼、虾、**陆生和水生昆虫(特别是摇蚊幼虫)、小型软体动物和其它水生无脊椎动物,有时也捕食小型鱼类,食性随环境和季节变化而有所差异。
黄颡鱼的规格不同食性也有所不同,体长2~4厘米,主要摄食桡足类和枝角类。
体长5~8厘米的个体,主要摄食浮游动物以及水生昆虫。
超过8厘米以上个体,摄食软体动物(特别喜食蚯蚓)和小型鱼类等。
黄颡鱼喂什么饲料好?
人工养殖可用鲜活动物性饲料或人工配合饲料,可将小鱼、小虾、螺肉、畜禽下脚料等动物性饵料绞碎后用土面粉作粘合剂,搅匀成团状,放在饵料台投喂,也可用专门配合饲料。
投饲时要做到定时、定点、定质、定量,每天投喂占鱼体重5%左右,每天两次,上午占1/3,下午占2/3,注意保持水质清新,溶氧充足。
黄颡鱼的饲料配方。
高效实用养殖黄颡鱼的技术黄颡鱼俗称黄蜡丁,常见个体200-300克,其肉质细嫩而少刺,味道鲜美而无鳞,不但有滋补作用,而且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市场销售价在20元/公斤。
一、苗种培育1、池塘准备苗种池以2500-4000平方米为宜,水深1.5米左右,清池放水后,施腐熟的畜禽粪肥300-500公斤/667平方米,培育浮游生物供鱼苗摄食。
2、鱼苗放养鱼池内有大量蚤类出现时,即可放苗,一般4-6万尾/667平方米。
3、饲料投喂除利用天然饵料外,还要适当投喂糊状饵料。
可用小鱼虾、螺蚬以及其他动物性饵料加工成糊状,每天投喂2次,上午、傍晚各1次,以傍晚为主,日投喂量为鱼体重的2%-5%。
4、水质调控一般每半个月换水1次,每次换水1/4-1/3,保持水质活爽,促进鱼苗生长。
二、成鱼饲养1、池塘条件黄颡鱼适应性强,对水质要求不高,凡是水源充足,无污染,水质良好的土池、水泥池均可;面积以300-2500平方米为宜,水深1.5米左右,养鱼前10-15天,每667平方米池塘用80-100公斤生石灰全池泼洒杀菌消毒,3天后每667平方米施入300-500公斤腐熟的猪牛粪,用以繁殖天然饵料生物,同时注水50-80厘米深,7-10天后可投放鱼种。
2、鱼种放养一般每667平方米水面可放尾重10-20克黄颡鱼种2000-3000尾,当年可长成平均规格150克左右的成鱼。
为充分利用水体空间和饵料生物资源,便于水质调节,每667平方米水面可混养体长15厘米的鲢鱼种600尾,鳙鱼种200尾和1龄草鱼种200尾,注意在鱼种投放前要用3%-5%的食盐水浸洗10-15分钟,并且要先放黄颡鱼种,10-15天后再放其它鱼种,以利于主养鱼的生长。
3、饵料投喂由于黄颡鱼是杂食性鱼类,人工饲养可投喂小鱼、小虾、螺蚌肉、畜禽加工下脚料、鱼粉等动物性饵料,也可投喂豆饼、花生饼、麸皮、豆渣等植物性饲料,还可以投喂人工配合饲料。
参考配方有鱼粉15%、豆饼35%、麸皮30%、玉米5%、槐叶粉5%、大麦8.5%、生长素1%、食盐0.5%。
黄颡鱼养殖的日常管理要注意什么
黄颡鱼为底栖鱼类,对生态环境适应性较强,是一种重要的经济鱼类。
池塘日常管理工作必须精心细致,经常持久。
下面我们了解一下黄颡鱼养殖的日常管理方法。
一、黄颡鱼投喂饲料管理
日常投喂饲料必须做到匀、足、好
1、匀:就是根据鱼的摄食量,每天均匀投喂,这不仅有利于预防鱼,保证黄颡鱼的正常生长,而且对提高饲料效率有很大意义。
2、足:就是投饵量能得到满足。
如前所说,饲料能满足鱼类需要,就大大加速鱼类生长,降低维持性饲料的比例,提高生长性饲料的比例,从而降低饲料系数。
3、好:就是饲料的质量要有保证,在放养后必须尽最大努力保
证落实投饲计划。
二、黄颡鱼的日常管理做到“四定”
1、定时投喂
一般是根据黄颡鱼生活习性在弱光下摄食活动,一般的方法是每天2次,早上8时以前,下午6时以后各投喂1次。
2、定点投喂
一般黄颡鱼在5cm长后基本上与成鱼食性相同,这时必须在池塘用竹筛、40目以上的塑料网布搭设饵料台,根据池塘大小而定,通常每亩需要2~3个约3~5㎡的饵料台。
如果有些地方池塘底部淤泥极少,可在池塘四周定几个投喂饲料点。
3、定质投喂
就是要确保饲料的质量,在饲养中不要投喂霉烂的饲料,投喂的
饲料要基本上稳定,如时常变换饲料配制往往影响黄颡鱼正常摄食。
人工配合的饲料必须加工到一定的细度,如细度不够直接影响到黄颡鱼的消化吸收。
4、定量投喂
定量投喂对群栖性的黄颡鱼来说,更是必要的,这样既便于检查鱼的摄食情况,及时掌握投喂量,也易于清理残饵和防治疾病。
池塘单养黄颡鱼的技术一、池塘准备鱼池长方形,东西向,面积1.5亩,水深1.5-1.8米,排灌方便,配备1.5千瓦浮式喷水增氧机一台。
池底平坦,少淤泥,便于捕捞。
鱼种下池前10天,每亩用生石灰100千克对水泼洒消毒,三天后每亩施用发酵猪粪200千克,加注池水至1米深。
进水口用60目的纱绢布过滤。
下池的前一天用夏花网拉空网一次。
二、鱼种放养1、鱼种准备鱼种取自本场人工繁育的江黄颡鱼(又称瓦氏黄颡鱼)。
鱼苗用水蚤培育至1厘米时,以活水蚯蚓饲喂,3-5天即可达到2厘米,这时改喂鱼浆,同时将颗粒饲料浸化后加入少许甲鱼饲料制成糊状投喂。
经过15-20天的饲喂,鱼体长到5厘米,即可下池。
2、鱼种放养每亩放养4000尾,共计6000尾,下池前用食盐水浸泡3-5分钟。
10天后搭配放养尾重75-100克的白鲢鱼种300尾、尾重100克的鳙鱼种100尾。
三、饲养管理1、饲料投喂在鱼池东端沿池边设置一个2米2的饵料台,距离池底30-40厘米。
用鱼浆和饲料浸化料饲喂3天,诱使鱼群集中到饵料台上摄食后,停喂鱼浆,改喂破碎饲料。
日投饲量为鱼体重的3%-5%,上午9-10时、下午3-5时各一次,上午投喂全天的1/3,下午投喂2/3。
投饵时“四定、四看”,即看天气、看水质、看水温、看鱼的吃食情况灵活掌握,并做好生产记录。
2、水质调节鱼种下池7天后,分3次将池水加至1.5米深。
每30天左右亩用生石灰8千克对泼洒一次。
每30天左右加注新水10-15厘米,与泼洒石灰水交错进行,并适时开动增氧机,保持水质“新、活、爽”。
3、鱼病防治除泼洒生石灰外,6-10月用杀菌王药粉在饵料台四周挂袋,每次用药250克,7-10天更换一次。
每月拉网一次,检查鱼体生长情况,以便调整投饲量,同时结合清除野杂鱼。
拉网时使用夏花网,收网时尽量避免挂伤鱼棘。
除野后转入鱼苗网箱中,抽样计数称重,为防止鱼体被同类硬棘刺伤而造成感染,再以食盐水浸浴起捕上来的鱼,时间为3-5分钟,效果很好。
2022.11广告近年来黄颡鱼养殖发展迅速,以池塘养殖为主。
池塘主养黄颡鱼要求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排灌方便、环境安静,面积以1~3亩为宜,水深1.5~2米。
一般在每年的3-4月放养,放养前池塘应清淤消毒。
待毒性消失后加水0.8~1米,然后施入有机肥,以繁殖天然饵料生物供黄颡鱼摄食。
放养鱼种时,应根据池塘条件、养殖水平等确定合理的放养密度。
一般亩放养10克/尾左右的冬片鱼种2500~3000尾,另搭配15~20厘米的鲢鳙鱼种150尾调节水质;或放养当年繁育的夏花鱼种,在黄颡鱼长到7厘米以上时每亩搭养鲢鳙夏花200尾。
鱼种放养时用3%~5%的食盐水浸洗10~15分钟。
主养黄颡鱼最好放养人工繁育的苗种,要求规格整齐、体表无伤、活力强。
一、投饲管理黄颡鱼为杂食性鱼,前期配合饲料要求蛋白质水平34%以上、脂肪水平4%,后期要求蛋白质水平30%、脂肪水平6%。
黄颡鱼每天的饲料摄入量与其体重、水温、溶氧等有关。
一般水温较低(10~15℃)时,投饲时间应安排在气温较高的中午进行;水温逐渐升高后,日投饲次数应增加。
整个养殖期间应坚持“四定”“四看”的原则,确保黄颡鱼吃饱吃好、快速生长。
二、病害防治方法1.出血性水肿病(1)病原:据初步研究,病原体为细菌。
(2)症状:病鱼体表泛黄,黏液增多;咽部皮肤破损充血呈圆形孔洞;腹部膨大、肛门红肿、外翻;头部充血;背鳍肿大,胸鳍与腹鳍基部充血,鳍条溃烂,甚至腹部自胸鳍到腹鳍纵裂,胆汁外渗;腹腔淤积大量血水或黄色冻胶状物,胃、肠内无食,胃苍白,肠内充满黄色脓液,肝脏上有黄色斑块,脾坏死,肾脏上有霉黑点。
(3)防治方法:①密切注意水质情况,保持良好的池塘环境条件,池水溶氧保持在5毫克/升以上。
②适当降低鱼苗放养密度。
③用“戊二醛、苯扎溴铵溶液(水产用)”全池泼洒消毒,用量100克/(亩·米),隔天再用1次,连用2次;内服“氟尔康”,每千克饲料添加2~3克,每天投喂1次,连续投喂5天。
黄辣丁怎么养一、养殖方法1、池塘条件(1)黄辣丁的耐低氧能力比较差,对生活环境的要求比较高,养殖前应选择排水和注水比较方便的池塘作为养殖池。
(2)池塘的面积以2-5亩为宜,要求池底平坦,水深至少达到1.5-1.8米,淤泥厚度为10-20厘米。
(3)池塘附近要具备充足且清新的水源,水质要符合养殖用水的标准。
池水的透明度以超过35厘米为宜,水体以常年有流动的活水为宜。
(4)为了防止野杂鱼等敌害生物进入池塘内,进水口、排水口要建设网具等拦鱼设施,一般可用30目的筛绢网进行过滤。
2、清塘培水(1)放苗前半个月要排干池水,然后亩施生石灰125-150公斤+晶体敌百虫1.5公斤,或全池泼洒1瓶敌杀死,以便彻底灭杀病原生物。
(2)如果使用生石灰,待撒入池底后要用锄耙匀,使池底泥土与石灰充分混合,其目的在于彻底杀灭池中的病原体、寄生虫。
(3)待清塘消毒7-10天且池底已经过充分曝晒后,注入优质的养殖用水,注水深度为0.8米左右,注水后亩施200公斤经过发酵的鸡粪或牛粪、大粪进行培水。
(4)施肥7-10天后,当看到池塘内出现大量的浮游生物时便可开始放苗。
也可以在注水后放入小鱼虾进行试水,确保安全后,再将池水加深至2米以上,并准备放养黄辣丁。
3、放养鱼苗(1)于每年4月份下旬至6月份投放黄辣丁夏花鱼种,要求鱼种规格整齐、无病无伤、体质健壮,投放时需确保水温稳定在10°C 左右。
(2)投放鱼苗时,可用3%食盐水浸洗15分钟。
规格为2-4厘米的黄辣丁夏花苗,放养数量为15000-20000尾/亩,具体放养数量可根据池塘的条件、个人养殖水平、饵料的丰富程度等条件决定。
(3)放养7天后,每亩池塘再投放200尾左右的鲢鳙鱼苗(规格为20厘米左右),这样可调节水质。
(4)若主养黄辣丁,一般每亩可放养15-35克/尾的鱼种2500-5000尾,在规格比较大的时候,可适当稀放,同时可搭配鲢鱼、鳙鱼种200尾左右。
(5)若为混养模式,可将黄辣丁套养在其他养殖池内,一般可以套养30克/尾以上的黄颡鱼100-150尾/亩。
黄颡鱼的饲料和投喂方法
黄颡鱼是肉食性为主的杂食性鱼类,一般在夜间进行觅食,食物包括小鱼、虾、各种陆生和水生昆虫(特别是摇蚊幼虫)、小型软体动物和其它水生无脊椎动物等,在配置养殖饲料的时候应该充分考虑黄颡鱼的食性,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黄颡鱼的饲料配方和投喂方法吧!
黄颡鱼的饲料配方
1、配方一:鱼粉30%,豆饼30%,麸皮10%,次粉16%,肉骨粉1%,矿物质1%,多维1%,鱼油1%。
2、配方二:鱼粉30%,豆粕20%,菜粕25%,麸皮10%,小麦8%,玉米5%,无机盐等2%。
3、配方三:鱼粉8.5%,豆饼25%,菜饼30%,麸皮20%,大麦10%,玉米5%,骨粉1%,食盐0.5%。
4、配方四:鱼粉15%,豆饼35%,麸皮30%,玉米5%,槐树叶5%,大麦8.5%,生长素1%,食盐0.5%。
5、配方五:鱼粉10%,豆饼25%,菜饼30%,麸皮20%,大麦10%,玉米5%,骨粉1%,食盐0.5%。
黄颡鱼的饲喂方法
1、投喂原则:根据科学放养数量、水质情况和不同季节等情况灵活掌握,以均匀喂养、充足喂养为主,不能千篇一律地喂养,尽量按照科学养鱼的“四定”“四看”原则进行投喂。
2、投喂量:投放到池塘的黄颡鱼鱼种,在开始时摄食量较少,3~5天后才能出现集群摄食的场面。
一般认为,若投放冬片鱼种,4月前的投喂量为体重的1%~3%,生长旺季为体重的5%~8%。
3、投喂次数:每天分两次投喂,上午、下午各1次。
若池塘在凌晨前出现浮头现象,在增氧情况下,投喂时间适当往后推,如原来8:00~8:30时投喂,改为9:00~9:30时投喂。
黄颡鱼如何节约饲料
1、严格的清塘消毒:清塘消毒既可杀灭野杂鱼,减少争食对象,又可杀灭水体致病因子,改善水质,使黄颡鱼有一个良好的摄食生长环境。
池内野杂鱼、杂虾较多,会同黄颡鱼争夺饵料,凶猛性鱼类甚至会残食黄颡鱼,降低饲料利用率,因而应注意将其清除。
2、合理的放养密度:合理的放养马蜂可以提高饲料利用率,适宜的搭配品种,可充分利用饲料,互利共生,达到水体中的和谐,提高饲料使用效率。
3、科学的投喂饵料:饵料的投喂是否规范既影响着黄颡鱼的生长,又影响着水质的变化。
天然水域的黄颡鱼食物主要是小虾、鱼及鱼卵和部分水生昆虫、水生植物等,因此进行人工养殖可采用鲜活的动物性饵料饲养如小鱼虾、畜禽加工下脚料等,也可投喂豆饼、花生饼、麸皮等。
4、定期的调节水质:俗话说养鱼先养水,水质的好坏影响黄颡鱼生长的快慢及饵料系数,黄颡鱼喜清新的水质,水质好,生长迅速,疾病少,可充分利用饵料,降低饵料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