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动物饲料精准投喂技术
- 格式:pdf
- 大小:1.52 MB
- 文档页数:1
小龙虾养殖投喂四大注意事项
一、定时、定量投喂
一、定时、定量投喂
1、投喂时间选择上午八点投喂30%的整日饵料,下午17点投喂70%的整日饵料。
2、饵料投喂量为池塘放苗量或总存塘虾重量的3-6%。
二、定点、定质投
二、定点、定质投喂
1、投喂优质小龙虾配合饵料,蛋白质不能低于26%。
2、不要随意更变投喂地点,在投喂后需观察小龙虾的进行情况。
3、第二日复查投喂点饵料进食情况,根据小龙虾采食量适当调节饲料投喂
量,从而保证不浪费饲料,又不使小龙虾处于饥饿状态。
三、依据小龙虾各生长阶段投喂
1、小龙虾幼苗期
a、小龙虾幼苗期可以投喂磨碎的大豆或豆浆,从而保证幼苗正常采食,同时又能培育水体浮游生物供小龙虾苗进食。
b、在小龙虾幼苗后期,则适当投喂饲料。
2、成虾及快速生长期间
成虾及快速生长期间以优质配合饲料为主,少量大豆、玉米、新鲜杂鱼等动植物饵料为铺,促进小龙虾快速生长。
3、高温季节投喂
高温天气,适量投喂动物性饲料,防治小龙虾吃不完而造成饲料腐烂变质,影响水质。
4、捕捞阶段
a、投放少量的饲料,或者停止饲料投喂,使得小龙虾处于饥饿状态,从而
确保捕捞量。
b、在池塘养殖水草,可以为小龙虾提供饵料
四、依据气温投喂
1、在晴朗天气,温度适合小龙虾生长的情况下,可以适当增加饲料投喂量。
2、当温度低于15度,或者大于35度时,可以减少或者停止投喂饲料。
3、在阴雨天气停止投喂饲料。
池塘养鱼饲料投喂原则方法摘要:投饲时间研究证明,鱼在吃饱以后,摄食就会有一个间歇期。
如果每天投饲一次,则以中午为宜;投饲两次,第一次投饲可于上午9时左右,第二次可在下午4,5时。
在这两次之间可投喂1,2次。
1.投饲原则为了提高饲料的利用率,降低饲料系数,投喂饲料时必须坚持四定原则,即定时、定量、定质、定位。
2.投饲场所投喂颗粒饲料的精养池塘,投喂食场的选择很重要。
食场应选择在池塘的下风头或偏下风头处,一般投水深在0.8,1.5米处为宜,食场处底质较硬,淤泥少。
水过深时,光合作用弱,溶氧不足,对鱼类摄食不利。
而池塘下风头处,浮游植物量大,溶解氧高,光合作用强,对鱼类摄食非常有利。
对于夜间需要投饲的鱼类,投喂场所应选择在池塘的上风头处,因夜间上风头处溶解氧相对比较高。
3.投饲数量投饲数量的多少,主要受鱼的种类、规格、大小、水温、水质、饲料质量等诸因素的影响。
不同鱼类因对其饲料的消化利用能力不同,摄食量亦异,故对投饲量的要求也不一样,一般草食性鱼类的摄食量高于杂食性负类和肉食性鱼类。
随着鱼类的生长,体重增加,摄食量增大,绝对投饲量增高。
但随着鱼体重的增加,投饲率反而下降,鱼类的摄食量与体重呈负相关。
池塘水质好环对鱼类摄食量影响很大,水质清新、溶氧充足,鱼类摄食量大。
4.投饲计算日投饲量一般根据鱼的体重和投饲率计算。
鱼类配合饲料的日投饲量,可根据鱼的饲养尾数、鱼的平均尾重和投饲率计算:日投饲量=鱼的平均尾重×尾数×投饲率。
对于快速生长的养殖鱼来说,应经常根据池塘鱼的增重与水温、溶氧调整投饲率,并计算出下一段的投饲量,如按日调整的公式:当日投饲量=(池鱼原重,前日投饲量/预计饲料系数)×日投饲率。
5.投饲次数投饲次数主要取决于鱼类消化器官的特征和摄食的特性。
如虹鳟:虹鳟在鱼苗阶段,日投饲6,8次;开始8次,以后6次。
对于鱼种池,以保证每日4次以上为宜。
长至10克左右,每日投饲两次即可。
泥鳅饲料的选择和投喂方式养殖泥鳅最大的成本就是饲料,选择合适的饲料,并采用科学的投喂方法,即可达到较高的饲料转化率,也有助于保持良好的养殖水质,是降低成本,获得较高养殖效益的关键。
泥鳅养殖:泥鳅疾病防治养殖泥鳅的饲料一般分为浮性饲料和沉性饲料,根据泥鳅不同生长阶段选择不同蛋白含量的饲料。
那么养泥鳅到底是选择浮性饲料好呢?还是选择沉性饲料好呢?从蛋白、脂肪含量同等的条件下,每吨浮性饲料的价格比沉性饲料高几百上千元,按理说使用沉性饲料投喂泥鳅更划算。
许多养殖户使用沉性饲料投喂泥鳅,平时投喂泥鳅采食效果也相当不错,整个养殖季节投了不少饲料,但最后收获泥鳅后算帐发现,有的4斤料才长一斤泥鳅,有的甚至5斤多料才长一斤泥鳅。
按说泥鳅采食效果较好,为什么饲料转化率这么低呢?泥鳅也没有逃跑、死亡现象,难道是饲料不好?可是我们用同样的饲料喂养测试一个月,长一斤泥鳅仅用2.8斤饲料。
通过不断的走访,调查众多养殖户后分析发现,主要存在的问题是投喂方法不当、投喂量没有把握好,造成饲料的大量浪费,而且造成养殖池塘水质严重污染,也影响了泥鳅的生长。
投喂方法不当主要体现在:1、池塘淤泥较厚,没有放食台,直接将饲料投到池塘中,而且投喂量没把握好。
投喂方法不当。
2、池塘投放了食台,但食台数量较少,大量的泥鳅集中采食时剧烈活动,将饲料荡到淤泥中而造成浪费,当提食台检查时均没有发现剩余饲料,还满以为泥鳅采食量好。
3、投放食台数量较多,有的每亩投放10多个投食台,但食台四周沿太低或根本就没有沿,泥鳅采食时将饲料带到淤泥而造成饲料浪费。
所以对于初养者,或是池塘淤泥较厚者,建议提前做投食台,每亩准备10个以上食台,投食台直径60-100厘米,食台四周沿高10-15厘米。
如果投食台直径小,或者是投食台四周沿较低,可以在投食台正中位置再放一塑料菜筐(直径20-30厘米),投喂时将料投于菜筐中即可。
做投食台应据各地情况,如果觉得做投食台较费事,或者成本较高,则可以采用浮性饲料投喂泥鳅。
养殖业中的精准饲喂技术是什么在当今的养殖业中,精准饲喂技术正逐渐成为提高养殖效益、保障动物健康和提升产品质量的关键手段。
那么,究竟什么是精准饲喂技术呢?精准饲喂技术,简单来说,就是根据养殖动物的不同生长阶段、生理状态、遗传特性以及环境条件等因素,为其提供量身定制的、精确的饲料配方和投喂方案。
要实现精准饲喂,首先需要对养殖动物的营养需求有深入的了解。
不同的动物品种、性别、年龄,其对蛋白质、能量、矿物质、维生素等营养成分的需求都有所差异。
例如,幼龄动物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需要更多的蛋白质和矿物质来支持骨骼和肌肉的生长;而成年动物在维持生理机能和生产性能时,对营养的需求重点可能会有所不同。
通过科学的研究和分析,确定各类动物在不同阶段的精确营养需求,是精准饲喂的基础。
除了考虑动物自身的因素,环境条件也对营养需求产生影响。
在寒冷的季节,动物为了维持体温会消耗更多的能量,此时饲料中的能量供应就需要相应增加;在炎热的环境中,动物的采食量可能会下降,饲料的营养浓度则需要适当提高。
此外,养殖环境的湿度、通风情况等也会间接影响动物的代谢和营养需求。
精准饲喂技术还依赖于先进的饲料配方和加工工艺。
根据对动物营养需求的准确评估,利用现代营养学的知识和技术,制定出合理的饲料配方。
这不仅要保证各种营养成分的均衡供应,还要考虑饲料原料的成本和质量,以实现经济效益和养殖效果的最佳平衡。
同时,饲料的加工工艺也会影响其营养价值和消化利用率。
精细的粉碎、合理的混合以及适当的制粒等加工处理,可以提高饲料的品质和适口性,促进动物的采食和消化。
在投喂环节,精准饲喂技术借助智能化的设备和系统来实现。
例如,使用自动饲喂器可以根据预设的程序,按照不同动物个体或群体的需求,定时、定量地进行投喂。
这些饲喂器还可以监测动物的采食情况,及时反馈数据,以便对饲喂方案进行调整和优化。
此外,通过传感器和监测设备,可以实时获取动物的体重、体况、生产性能等信息,结合数据分析,进一步精确调整饲料的投喂量和营养成分。
养殖场精准投喂精确计量饲料的投喂技术养殖业一直以来都是人类生活中重要的产业之一,而精准投喂和精确计量饲料的投喂技术则是养殖场保证动物饲料供给和健康成长的关键。
本文将探讨养殖场精准投喂精确计量饲料的投喂技术,通过介绍相关技术和案例,以期为提高养殖场生产效益和动物福利提供指导。
一、精准投喂技术的意义和必要性精准投喂技术指的是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技术手段,精确计算和投喂饲料,以满足动物的营养需求。
精准投喂技术的意义在于提高饲养效益,减少饲料浪费,降低环境污染,并改善动物的生长发育和健康状况。
在过去,人们常常凭经验和感觉投喂饲料,这种方式存在误差较大和浪费饲料的问题,而精准投喂技术则可以解决这些问题,提高养殖场的效益。
二、精准投喂技术的相关技术和应用案例1. 电子饲料计量系统电子饲料计量系统是利用计算机和传感器技术实现对饲料的精确计算和投喂的技术。
它通过设置合适的参数,根据动物的品种、规模和生长阶段等因素,自动计算和控制饲料的投喂量。
这种技术可以准确投喂适量的饲料,有效减少饲料浪费,提高养殖场的效益。
目前,已有一些养殖场使用电子饲料计量系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 光学识别技术光学识别技术是指通过光电传感器实现对动物的识别和投喂的技术。
利用这种技术,可以在投喂过程中对动物进行精确识别,根据动物的需求和性别等因素,实现精确的饲料投喂。
例如,针对母猪饲料的投喂,通过光学识别技术可以根据母猪的体重和妊娠阶段,计算出适量的饲料并投喂,以提高母猪的生产性能和仔猪的健康发育。
3. 数据分析和模型建立技术数据分析和模型建立技术是指通过对养殖场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建模,实现饲料投喂的精确计量和控制的技术。
通过收集和分析养殖场的各项数据,如动物的饮食量、生长情况和环境参数等,可以建立模型,并根据模型的结果进行精确的饲料投喂。
这种技术可以根据动物的需求和环境变化,实时调整饲料的投喂量,提高饲料利用率和生产效率。
三、养殖场精准投喂精确计量饲料的投喂技术的挑战和展望尽管养殖场精准投喂精确计量饲料的投喂技术可以带来许多益处,但也面临一些挑战。
石斑鱼养殖的饲料与投饵技术石斑鱼属肉食性鱼类,投喂用的主要饲料是鲜度较高的小杂鱼。
一般根据石斑鱼的大小,用切鱼机将小杂鱼切成适宜的大小后喂养。
因饲料鱼的种类不同,投喂系数波动在5~12。
以蓝圆鱼参作饲料的投喂系数较低,而眼睛鱼的投喂系数较高。
随着石斑鱼网箱养殖业的迅速发展,饲料鱼的供应日趋紧张,推广人工配合饲料喂养石斑鱼势在必行。
实践表明,石斑鱼对饲料的软硬程度、颜色和口味等适口性要求较高,喜食软颗粒、色浅且明亮的饲料,颗粒过硬则有吐食现象,其对软颗粒饲料的适应性明显优于硬颗粒饲料。
从投喂小杂鱼到改喂人工配合饲料有一个较长的适应过程,投喂配合饲料前要进行摄食驯化。
在赤点石斑鱼人工配合饲料中粗蛋白的适宜含量为40%~50%;青石斑鱼配合饲料中蛋白质的适宜含量为51%~55%,脂肪适宜含量为9.87%左右。
如果在饲料中适当提高脂肪含量,能够使更多的蛋白质用于鱼体的生长,而不作为能源物质被消耗,可以起到节约蛋白质、提高饲料蛋白质利用率的作用。
以鱼粉为主要蛋白原配制成的湿性团状饲料喂养鲑石斑鱼小鱼和鱼苗,当蛋白质含量分别为40%~50%和54%时生长最好。
以鱼粉及酪蛋白为蛋白原制成干性配合饲料喂养鲑石斑鱼,蛋白质最佳含量50%。
石斑鱼肌肉氨基酸组成的种间变异不大,10种必需氨基酸的组成模式为赖氨酸∶亮氨酸∶精氨酸∶缬氨酸∶苏氨酸∶异亮氨酸∶苯丙氨酸∶蛋氨酸∶组氨酸∶色氨酸=9.8∶9.1∶7.7∶5.2∶5.0∶4.9∶4.8∶3.1∶2.6∶1.0。
此氨基酸组成模式可为石斑鱼配合饲料配置提供参考。
赤点石斑鱼和青石斑鱼对丙氨酸刺激的电生理阈值分别为10摩尔/升~9.9摩尔/升和10摩尔/升~9.6摩尔/升,明显低于其他鱼类。
这可能与它们生活于底层岩礁间、视觉机能退化而嗅觉机能相对发达有关。
它为石斑鱼的嗅觉诱食剂的研究提供了较好的前景。
石斑鱼对饲料颗粒大小有特殊的要求。
投喂成鱼时,颗粒饲料的粒径不宜小于6毫米,颗粒太小食欲不高。
鳜鱼养殖的饵料鱼饲料投喂量和次数饲料投喂技术是饵料鱼培育中重要的技术之一,投喂不合理,即使饲料好,也得不到应有的养殖效果。
饲料在水中容易溶失,水生动物的摄食状况不易看见,给准确投饲也带来一定困难。
在养殖过程中,饲料投多或投少都会直接影响养殖的成本。
⒈日投喂量饵料鱼的日投喂量是否适宜,直接关系到能否提高饲料效率和降低饲养成本。
在鱼苗和鱼种培育阶段,正常生长时每千克体重每天营养需要为:蛋白质11.4克,脂肪2.1克,糖类10.4克,能量445.6千焦。
配合饲料在含粗蛋白质32.9%、粗脂肪6%、糖类30%的情况下,饵料鱼每天3.5%的投饲率可满足正常生长需要。
草食性鱼类如草鱼,在鱼苗和鱼种阶段的营养(如蛋白质)日需量,与上述基本相同。
饵料鱼培育的目的主要是要求其生长速度快,个体均匀,如果鱼种配合饲料的粗蛋白质含量30%以上,在适宜生长水温,每天3%~5%的投饲率是适宜的。
罗非鱼每千克体重日需蛋白质8.75克,若其饲料中粗蛋白质含量在30%左右,每天3%的投饲率可以满足需要。
在考虑鱼的适宜投喂量时,既要考虑其营养需要,也要考虑其饱食量的满足。
不同鱼类的饱食量有差异,大概为鱼体重的10%~20%。
按该饱食量计算,配合饲料以3%的投饲率,每天分2~3次投喂,可使鱼得到饱食感。
一般摄入鱼体重的1%的配合饲料,在消化道内形成糊状后,重量可达鱼体重的10%。
鱼苗和鱼种阶段,代谢强、生长快、肠道容量大,故投喂量大些,日投喂配合饲料量为鱼体重的4%~6%。
饵料鱼经投喂饲养后,个体增长加快,每隔1周要调整1次投喂量,应根据鱼的体重增加而增加。
⒈日投喂次数不同种类、不同生长阶段以及不同水温情况下,日投喂次数也不同。
投喂次数与饵料鱼的大小有着相反的关系,鱼苗阶段每天投喂次数要多些,随着鱼体增大,投喂次数相应减少。
不同养殖方式,日投喂量和次数也不相同.如池塘饲养鲢、草鱼、鲮等,鱼种培育阶段日投喂3~4次。
梭鱼养殖的投喂技巧
梭鱼性活泼,善跳跃,在逆流中常成群溯游,吃水底泥土中的有机物,成为黄渤海主要养对象之一。
下面介绍一下梭鱼养殖的投喂技巧。
梭鱼饲料主要是小罗非鱼、小杂鱼、麦穗鱼、泥鳅、虾等活饲料和人工配合饲料。
可将80%绞碎的鱼肉及20%的面粉或其他黏合剂混合制成颗粒饲料投喂。
刚开始投喂配合饲料时,可将其与水蚤混合投喂,然后再逐渐减少水蚤等活饲料的数量,直到全部投喂颗粒配合饲料。
颗粒饲料粗蛋白质含量在40%以上,配方是动物性饲料(鱼粉、畜禽及水产品下脚料、血粉等)50%、植物性饲料(豆饼、麦麸、玉米粉等)48%、骨粉2%,每天上午7-8时、下午17-18时各投喂1次。
在鱼生长旺季,饲料投喂量为在池鱼总重的5%-8%,其他季节为3%-5%,可视季节、天气、鱼的活动等情况灵活掌握。
1。
大黄鱼养殖的投喂技巧
大黄鱼分布于南海、东海和黄海南部,为中国重要的经济鱼类。
供鲜食或制黄鱼鲞等,鳔可制胶,已经人工养殖。
下面为你介绍一下大黄鱼养殖的投喂技巧。
1、投饵方法:一般采用人工投饵,有条件的可使用专门的网箱投饵机,鱼种进箱后需休息2天,以适应网箱的新环境,如为网箱培育的鱼种,且在本水库中越冬的,隔一天即可投喂。
在开始投喂时,应根据不同规格的鱼,投喂合适的饲料,以便使鱼吃食适合,提高投饵量。
投喂的关键是训化鱼上浮抢食的习惯。
一般训化7~10天,使大黄鱼形成条件反射便可形成抢食习惯。
2、投饵量:根据天气、水温和鱼的摄食情况灵活掌握投饵量。
当水温升到12℃时开始投喂,投饵次数一般每天2次,当水温升高到20℃左右时,日投喂4次,当水温升到25℃以上时,为大黄鱼摄食旺盛时期,日投喂5次为宜。
当到9月份以后,水温又逐渐回落,则日投喂次数也逐渐减少到4~3次。
一般每次投喂间隔约3小时。
正常情况下,要保证鱼吃到八成饱。
3、投饵频率:每次投喂开始时,要少投、慢投,当鱼大部分上浮抢食时,则要多投、快投,当大部分鱼不再上浮抢食,应少投慢投,简单说即要掌握好慢、快、慢的投喂节奏。
直至鱼吃到八成饱即可。
1。
喂鱼投料量如何把握
根据季节掌握春季水温低,鱼小,摄食量小,在晴天气温升高时,可投放少量的精饲料。
当气温在15℃以上时,投喂量可逐渐增加,日投喂量占鱼总体重的1%左右。
夏初水温升至20℃时,日投喂量占鱼总体重的1%~2%。
盛夏水温在30℃以上时,鱼的食欲旺盛,生长迅速,要加大投喂量,日投喂量占鱼总体重的3%~4%,但需注意饲料质量并防止剩料,且需调节水质,防止污染。
秋季天气转凉,水温渐低,但水质尚稳定,鱼继续生长,日投喂量可占鱼总体重的2%~3%。
冬季水温持续下降,鱼的食量日渐减少,但在晴好天气时,仍可少量投喂,以保持鱼体肥满度。
看吃食时间投喂后鱼在3小时内吃完为正常;在投喂后2小时左右吃完表明投喂量不足,还有一部分鱼没有吃饱,应在下次投喂时适当加量;如延长到4小时鱼还未吃完,而鱼群已离开食场,表明食料有余,下次投喂可适量减量。
看鱼生长大小从5月起,鱼的食量逐渐增加,在一周或一旬的投喂计划中,要观察周初与周末或旬初与旬末的变化。
如果所投数量每天一样,到周末或旬末时,鱼在投喂后2小时内就吃完了,表明鱼的体重增加了,吃食量大了,没有吃饱,要增加投喂量。
- 1 -。
水产动物饲料精准投喂技术
张思佳
(黑龙江省黑河边境渔政管理站,黑龙江 黑河 164300)
[摘要]科学精准投喂模式是动物内在摄食节律的生物学基础,也是集约化渔业养殖与管理的关键因素之一,它包括投饲率、投饲频率、投饲方式等环节。
其中,投饲量和投饲频率与养殖动物的生长、摄食节律和饲料投喂方式息息相关,但相比于陆生动物,在水环境生活的鱼类,饲料营养容易流失,养殖成本较大,为促进水产动物健康成长,提高经济效益。
本文对饲料精准投喂技术进行了简要分析,以期进一步提高鱼类生长速度,减少饲料损耗和养殖自污染,实现对投喂模式的科学研究与生产实践,实现水产生物健康养殖。
[关键词]水产;饲料;精准投喂
1影响水产饲料投喂因素分析
1.1季节与温度因素
要根据四季中温度的不同合理进行饲料投喂:
(1)春季。
春季水温较低,渔类摄食量不大,可少量投
放精饲料当气温升至15℃以上时,投饲量应适当增加,每日投
喂量为鱼类总体重的1%。
(2)夏季。
进入夏季,水温会维持在20℃左右,此时是
鱼类各种疾病的多发季节,应适量投喂,确保饲料适口性,每
日投喂量应为鱼类总体重的1%至2%,盛夏时,水温上升至
30℃左右,此时鱼类摄食量大,生长迅速较快,应加大投喂量,
每日投喂量应为鱼类总体重的3%至4%,但应防止剩料,减
少水质污染。
(3)秋季。
秋季天气逐渐转凉,水温转低,应加大投喂量,
提高渔体自身能量,日投喂量为鱼类总体重的2%至3%。
(4)冬季。
受冬季水温持续下降的影响,鱼类食量逐渐
减少,可少量投喂,以渔类摄食需求量为准,及时投喂,为开
春后有强健的体质、迅速生长、防止鱼病打下基础。
1.2饲料种类因素
(1)谷物饲料。
玉米可以加工粉碎成一些大颗粒饲料,
谷粒可加工成小颗粒,或将其发芽后喂鱼,促进鱼类消化和吸
收,加速生长。
(2)颗粒饲料。
颗粒饲料分为沉性颗粒饲料、浮性膨化
饲料、沉性膨化饲料,选用颗粒饲料,可以减少原料中的细菌、
霉菌和真菌含量,提高饲料的卫生品质,此外,颗粒饲料中能
提高蛋白质效价、增加脂肪的热能值。
颗粒饲料可直接投撒,
但膨化料存在应激性差、不耐长途运输等问题。
因此,应将沉
性颗粒饲料与浮性膨化饲料搭配使用,按照1:1的比例进行投
喂。
颗粒饲料应避免受潮和霉变,一旦饲料受潮,应晾晒后饲喂,
变质颗粒饲料不可饲喂。
(3)糟糠饲料。
将糟糠类饲料浸软磨浆后可喂小鱼,将
糟糠类饲料浸软磨浆后发酵至有酒香味时投喂给中到大鱼,坚
持初时少喂,逐渐加量,但不宜超过每天喂料总量的30%。
(4)蛋白饲料。
蚯蚓、蝇蛆、昆虫为上等动物蛋白质饲料,
可晒干加工成粉后配合其它饲料喂鱼,也可直接投喂。
2精准投喂技术办法
2.1掌握摄食时间规律
早上9点至下午4点左右,鱼体摄食旺盛,水质、水温条
件(20℃到25℃)较好,此时,水温溶氧最接近鱼体,应常规
标准投喂。
大多数鱼类在饲喂在白天,但一些草鱼和肉食性鱼
类在傍晚或晚上弱光下摄食,鱼饱食肚胀过夜与新陈代谢也多
在夜晚进行,其耗氧量与白天是相同的,长时间维持这种生理
习性不利于通过光合作用来保持水中溶氧量的充足,加大了生
产危机,这就需要逐渐调整进食时间,做到白天或上午进食,
空腹过夜。
2.2水质
水体中的浮游植物可以吸收氮磷钾等营养素,是最基础的
天然饵料资源。
为加强水质管理,确保投喂质量,每月应加水
1至2次,加水深度为10cm左右;也可以在塘中泼洒生石灰,
提高池水PH值,防治鱼病的同时,加强鱼类生长和饵料生物
繁殖;或定期开增氧机,通过气、搅水,平衡池水上下层溶氧,
改善底层的低溶氧状态,达到改善水质的目的。
2.3饲料品种选择
(1)蛋白质是鱼类生长中的重要营养物质,关系鱼类饲
料质量的主要指标,为达到饲料营养水平与养殖品种的营养匹
配,同一种鱼类,蛋白质含量高的饲料可适当减少投喂量,而
蛋白质含量低的饲料就应增加投喂量。
(2)不同的鱼类对饲料蛋白质含量需求也有不同,饲料
蛋白质含量太高或太低对鱼类健康都会产生影响,草鱼幼鱼阶
段可选择蛋白水平高的152鱼种饲料(粗蛋白≥33%),而成
鱼阶段可适当降低饲料档次,投喂153(粗蛋白≥31%)、155(粗
蛋白≥30%)等饲料即可。
2.4投喂率
投饲率是指投放水体中的饲料重量占养殖动物体重的百分
数。
投饲率的高低与养殖品种的重量、水温有密切关系,潜在
生长能力和生长所需营养要求各不相同,一般情况下,25℃左
右时投饲率为5%至9%,同一品种,幼鱼阶段的投饵率要高
于成鱼阶段,适宜水温范围内,水温越高,投饵率越高。
此外,
投饲量应有所控制,“七八成饱”可保持鱼类有持续性的旺盛
摄食欲,进而提高饲料效率性。
2.5投喂方式
(1)手撒投喂。
投饵前,5至10分钟内用同一频率的音
响对鱼类进行驯化,边喂料边进行声响训练,使鱼产生条件反
射,这种方式使投喂准确集中、方法灵活、容易观察,一些名、
优、特水产动物养殖特别适合此种投喂方式。
(2)自主采食。
鱼体自身需要触碰投饵机获得饲料的方式,
该种投喂方式适合网箱、循环水等养殖密度大、养殖面积小的
养殖模式。
(3)投饵机投喂。
此种投喂方式具可定量、定时、定位投喂,
具有省工、省时的特点。
一般投饲前3分钟,低频率投喂,投
饲面积约为正常投饲面积的1/3。
大多数鱼群集中后,展开投
饲面积,结束投饲的5分钟内、放慢投饲频率。
待70至80%
鱼群离开投饲区,关闭投饵机。
2.6投喂次数
投喂次数要考虑鱼消化器官的特性,鲤鱼、鲫鱼、草鱼等
鱼类都是无胃鱼,摄取饲料由食道直接进入肠内消化,食物量
远不及肉食性鱼,因此投喂次数应该频繁些,同时,考虑幼鱼
阶段消化器官发育不完善性,投喂次数应高于成鱼阶段。
2.7投喂地点
便于人工投料又宜于鱼儿吃料的区域位置或饵料台上投
喂。
同时,投喂地点应确保阳光充足、水深、溶氧大于3mg/l,
池塘中间离池坎3至4米处。
3 结语
水产饲料精准投喂是整个水产养殖中的一项长期性的工
作,占水产养殖成本60至70%,它是决定鱼生长好坏、产量高低、
养殖效益赢亏的关键性因素。
为此,应合理调控投喂量与投喂
方式,遵循养殖对象的摄食生长规律,掌握养殖对象的种类、
生长发育阶段、生活习性、食性特点、养殖方式以及环境等因
素的变化,最大限度地发挥饲料自身的营养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