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长调节剂在葡萄生产上的应用解读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11
植物生长调节剂在红地球葡萄生产上的应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在葡萄上应用较为广泛[1],如打破休眠,提高萌芽整齐度;促进花序伸长;促进幼果膨大,提高果实商品性;控制枝梢旺长,促进枝条老熟和花芽分化;促进葡萄着色成熟;提高植株光合作用效率,增强植株抗旱、抗寒、抗高温等抗逆性的应用。
通过大量的试验示范、田间实践及基地调查,总结了几种主要的植物生长调节在促进红地球葡萄萌芽、花序拉长、幼果膨大、着色成熟、提高抗性等方面的田间应用技术。
为种植户正确认识、科学合理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促进葡萄优质丰产提供借鉴和指导。
1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作用1.1 促进红地球葡萄萌芽,提高萌芽整齐度在促进红地球葡萄萌芽上,主要调节剂有石灰氮、单氰胺,田间应用较多的为单氰胺[2]。
使用目的主要为打破休眠、提早萌芽及提高萌芽整齐度。
对于需要提高萌芽整齐度的果园,一般在正常萌芽前30 d左右采用50%单氰胺水剂20~30倍涂抹芽眼[3]。
对于打破休眠、提早萌芽,主要用于促成栽培及南方部分需冷量不足的果园。
促成栽培果园一般在修剪后根据栽培需求,在萌芽前的15 d左右采用50%单氰胺水剂15~20倍进行涂抹[4];南方因需冷量不足的果园,一般在冬季修剪后即进行涂抹。
在采用长梢修剪进行结果枝更新的果园,建议顶端剪口芽不涂抹,以平衡树势,提高果园萌芽整齐度。
对于部分地区采用2~3芽短梢修剪的果园,建议全芽眼涂抹。
涂抹前后应注意保持适宜的田间湿度,以防止烧芽,达到促进萌芽的效果(部分促成栽培区域有涂抹两遍的习惯,一般间隔第一遍涂抹后一周左右再次涂抹,使用时应注意保持田间湿度,且确保再次涂抹前芽鳞未松动,以防出现芽眼灼伤)。
1.2 促进红地球葡萄生长健壮生产上常用0.1%噻苯隆可溶液剂壮枝壮穗,一般于红地球葡萄萌芽后生长到3~5片展开叶时采用500~1000倍液全株喷施,可有效促进红地球葡萄枝叶生长更加健壮,使花穗穗梗适度增粗以利于养分传输,散穗更均匀一致。
植物生长调节剂在葡萄生产上的应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在葡萄生产上的应用2011-01-07 11:02:41| 分类:葡萄*管理 | 标签: |字号大中小订阅植物生长调节剂使用技术,是通过药剂的干预使植物的某些生长习性得以改变,以达到人们所希望结果的技术,是现代科技在种植业生产上的应用。
植物生长调节剂技术的应用,是种植技术的一大进步。
该项技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后,逐步开始在我国蔬菜、果品等生产上应用,并呈现应用步伐加快的趋势。
植物生长调节剂在葡萄生产上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用于有核葡萄的无核化处理。
利用赤霉素(GA3)等诱导有核葡萄的种子败育,使其转化为无核葡萄。
赤霉素(GA3)是国内外最早用于有核葡萄品种进行无核化处理的生长调节剂。
赤霉素(GA3)的主要功能是促进植物细胞分裂和细胞延伸生长,在葡萄开花前用赤霉素(GA3)处理,使花粉和胚株发育异常,从而使有核葡萄变为无核葡萄。
具体做法是:二倍体品种如玫瑰露等,在盛花前11——14 天,用浓度50—100毫克/千克的赤霉素(GA3)浸蘸花序。
四倍体品种,如巨峰、先锋等品种在开花之后,巨峰在盛花期、先锋在盛花至盛花后3天,用浓度为25—50毫克/千克的赤霉素(GA3)浸蘸花序。
无论是花前诱导还是花期诱导,葡萄在变为无核的同时因内源激素消失,果粒均会变小,都需要在幼果期再一次使用赤霉素处理,使果粒膨大达到正常大小。
这样,药剂首次处理诱导产生无核,第二次处理增大果粒,这就是葡萄无核化的二次处理栽培模式。
第二次处理的适宜时间一般为花后的15天、第一次使用后的10天,使用浓度为25毫克/千克(ppm),使用方法为浸穗。
不同品种,在用赤霉素(GA3)进行无核化处理的具体细节上,如浓度、处理时间也有差异。
二、用于葡萄果实膨大。
上述的有核葡萄无核化处理后的第二次处理,主要作用即膨大果实。
无核品种用赤霉素(GA3)处理,既可提高坐果率,又能促使果粒增大。
葡萄果实膨大常用药剂有赤霉素(GA3)、吡效隆CPPU。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葡萄有什么作用关于植物生长调节剂大家一定都不会陌生,因为大家经常用到,不过大家一般都是使用在粮食作物上,其实植物生长调节剂对于葡萄的生长来说也有很大的好处,那么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葡萄有什么作用呢?下面给大家详细介绍下。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葡萄有什么作用1、扦插生根吲哚乙酸、吲哚丁酸快浸法:配制l000mg/L高浓度溶液放于底盆内,药液深度为3~100px,然后将一小捆一小捆的插条直立于容器内,浸5秒后取出晾干即可扦插于苗床中。
此法操作简便,设备少,同一溶液可重复使用,用药量少,速度快。
慢浸法:将吲哚乙酸配制成浓度为25mg/L(易生根的品种)~200mg/L(不易生根品种)溶液,再将插条基部浸入药液中8~12h后取出扦插。
此法浸蘸时间长,大批量插条点需较多的容器,用药量大。
蘸粉法:取lg吲哚乙酸,用适量95%酒精或60度烧酒溶解,然后再与1000g滑石粉充分棍合,酒精挥发后即成1000mg/L的吲哚乙酸粉剂。
扦插时先将插条基部用水浸湿,再在准备好的吲哚乙酸粉剂中蘸一蘸,抖去过多的粉末,插入苗床中。
萘乙酸选择品种优良、生长健壮、芽跟饱满、无病虫的一年生杖条,将插条基部2~75px处浸于萘乙酸50~100mg/L药液中8~12h,取出后埋于潮湿沙中促根,可促进生根,又会抑制插条芽过早萌发,从而缩短插条萌芽与新根产生的时间差,提高扦插成活率。
注意,萘乙酸可与吲哚乙酸混合使用提高促根效果。
ABT生根粉使用50mg/L浓度药液浸泡4~8h,可促进生根。
2、抑制新梢生长丁酰肼使用丁酰肼可使葡萄生长枝节间缩短,叶色加深,叶片小而厚,叶绿素增加。
丁酰肼控制葡萄新梢生长不如矮壮素强烈,同时,抑梢效应的产生时间也较迟缓。
据试验,对玫瑰香葡萄用丁酰肼200mg/L 处理效果较好,对巨峰、康可等葡萄则要提高到2000~3000mg/L。
喷施丁酰肼的时间要比矮壮素早7~10d,喷施浓度则在2000~3000mg/L,根据葡萄品种确定喷施浓度。
2023-11-04CATALOGUE目录•吡效隆简介•吡效隆在葡萄上的应用•吡效隆的使用方法•吡效隆在葡萄上的应用效果•吡效隆在葡萄上的应用前景•相关研究与文献资料01吡效隆简介吡效隆的特性高效性吡效隆是一种高效植物生长调节剂,能够显著促进葡萄的生长和发育。
广谱性吡效隆适用于多种葡萄品种,且对不同生长阶段的葡萄都有效果。
低毒低残留吡效隆的使用对葡萄和人都没有明显的毒性,且在葡萄中的残留量非常低。
010302吡效隆的主要用途促进葡萄生长吡效隆可以促进葡萄茎的伸长和加粗,使葡萄的叶面积增大,从而促进葡萄的生长。
提高葡萄产量吡效隆可以增加葡萄的果实数量,提高葡萄的产量。
改善葡萄品质吡效隆可以增加葡萄的可溶性糖含量,提高葡萄的口感和品质。
吡效隆的发展历程02随着人们对吡效隆的特性认识的深入,其应用范围逐渐扩大。
03现在,吡效隆已经成为葡萄栽培中常用的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
02吡效隆在葡萄上的应用吡效隆可以显著提高葡萄的发芽率,增加种植效益。
提高发芽率促进营养生长缩短生长周期吡效隆可以促进葡萄的营养生长,增加枝条数量和叶片面积,有利于光合作用的进行。
使用吡效隆可以缩短葡萄的生长周期,提早成熟,提高单位时间的产量。
03促进葡萄生长0201吡效隆可以促进葡萄的花芽分化,增加果实数量和产量。
促进花芽分化吡效隆可以改善葡萄的果实品质,增加果实大小和重量,提高商品价值。
改善果实品质使用吡效隆可以减少葡萄生长过程中的病虫害发生率,提高产量稳定性。
提高产量稳定性提高葡萄产量吡效隆可以增加葡萄中的营养成分,如糖分、维生素和矿物质等,提高营养价值。
增加营养成分使用吡效隆可以改善葡萄的口感,增加甜度和汁液含量,提高食用品质。
改善口感吡效隆可以延长葡萄的保鲜期,减少腐烂和变质,有利于长途运输和销售。
延长保鲜期改善葡萄品质提高抗病性吡效隆可以增强葡萄的抗病能力,减少病虫害的发生率,降低经济损失。
预防生理病害使用吡效隆可以预防葡萄生长过程中的生理病害,如日灼、裂果等,提高商品率。
植物生长调节剂在葡萄生产上的应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是一类能够调节植物生长和发育的化学物质,它们通过影响植物的生理代谢过程,促进或抑制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在葡萄生产中,植物生长调节剂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葡萄的生长和发育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
例如,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以促进葡萄的分枝生长,增加枝条数量,提高葡萄的产量。
同时,它们还可以促进果实的膨大和发育,使葡萄果实更加饱满和甜美。
此外,植物生长调节剂还能够促进葡萄的花芽分化和开花,提前开花时间,使葡萄的果实成熟期提前,从而增加了葡萄的产量和质量。
植物生长调节剂还能够改善葡萄的抗逆能力。
在葡萄生长过程中,由于气候变化、病虫害等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葡萄容易受到一定的压力和伤害。
而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以增强葡萄的抗逆能力,提高其对干旱、寒冷等逆境的适应能力,减少葡萄的损失。
同时,植物生长调节剂还能够增强葡萄的抗病虫能力,减少病虫害的发生,保证葡萄的健康生长。
植物生长调节剂还可以调节葡萄的果实品质。
通过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以调整葡萄果实中的糖酸比例,使其更加适合市场需求。
同时,植物生长调节剂还可以增加葡萄果实中的香气物质的含量,提高葡萄的风味和口感。
这对于提高葡萄的销售价值和市场竞争力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然而,尽管植物生长调节剂在葡萄生产上有着广泛的应用,但也要注意合理使用。
一方面,过量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可能会导致葡萄过度生长,增加病虫害的发生风险,甚至影响葡萄的品质。
另一方面,不同的葡萄品种和生长环境对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反应可能存在差异,因此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节剂的选择和使用。
植物生长调节剂在葡萄生产上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们可以促进葡萄的生长和发育,改善葡萄的抗逆能力,调节葡萄的果实品质,提高葡萄的产量和质量。
然而,合理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是至关重要的,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和使用,以确保葡萄的健康生长和优质产量。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葡萄果实无核的应用阿念葡萄是一种色艳味美且富有营养的水果,深受人们喜爱。
全世界葡萄的栽培面积和总产量在各种果树中均名列前茅。
葡萄属喜光、喜温性多年生攀缘植物,适应性很强。
50年代国外就已经对应用植物生长调节剂诱导有籽葡萄形成无籽果进行了研究。
Weer and Mccume(1959和Stewart(1958等报导厂赤霉素对葡萄牙粒形成无籽果和果粒增大的影响。
Weer的研究表明托凯(Tokay葡萄品种花前用赤霉酸钾盐(KGA3和四氯苯氧乙酸(4-CPA处理。
有一部分果粒变成无籽果。
而最成功的是日本用GA3,处理。
岸光夫等用亦霉素在玫瑰露(Delaware葡萄上首次获得了无核、早熟的果实,无籽率达到95%—100%,效果稳定。
新疆葡萄甲天下,无核葡萄以无核白葡萄为主,因其独特品质深受欢迎。
如何实现葡萄无核化,成为提高葡萄品质和价格的一个课题。
博乐地区地处大陆腹地,光热条件好,降雨少,夏季昼夜温差大,与日本气候相当,所以可以进行试验研究。
1.1 GA3对葡萄无核化的机理1.1.1 诱导花粉和胚珠异常葡萄花粉和胚珠的发育是否正常及其异常率的高低,受遗传、激素、营养,栽培技术和生态因子等内外因素的影响。
掘研究,所有葡萄品种的花粉和胚珠都有部分败育;多倍体和非整倍体品种比二倍体品种败育率更高,一般都在60%以上,最高可超过90%。
岸光夫和田崎发现GA3可诱导玫瑰露结出无核果,有人认为GA3使花粉失去发芽能力,有人认为是对子房的毒害作用。
现巳明确,GA3在葡萄开花前的一段时间使用,会使花粉和胚珠发育异常。
花前用GA3处理花序,诱导无核果的主要作用有三点:(1改变了花序:中的激素平衡,使GA水平增高;GA3水平高易导致胚珠异常。
(2GA3,使开花期提早,花粉和胚囊的发育与开花不同步.到开花时来不及发育成熟。
(3GA3改变了花序的营养分配。
1.1.2 阻碍授扮,受精过程不管葡萄的胚珠发育是否正常,只要不让授粉受精,结出的果实都是无核的。
打破休眠、促进坐果、控旺、拉穗、膨大……植物生长调节剂在葡萄生产中的全面应用1950年,美国的Weayver,Mccume和Stewart首次阐述了赤霉素对葡萄形成无籽果实和增大果粒的作用。
1958年,岸光夫和田崎在日本赤霉素研究会第二次大会上发表了赤霉素处理玫瑰露获得无核葡萄的报告,自此便开启了PGRs在葡萄栽培生产中规模应用的大门。
1964年,我国新疆无核白葡萄开始应用赤霉酸增大果粒,取得成功。
几十年来,PGRs在葡萄上的应用有了质的飞跃,范围更加广泛,技术更加成熟,应用遍布葡萄生产的各个环节,包括延长或打破休眠、促进生根、控制旺长、无核化栽培、保花保果、果实膨大、增加产量、提高果实品质、防止采收前后及贮运过程中的脱粒、提高耐贮性、提高树体抗寒性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01打破休眠使用石灰氮、单氰胺等破眠剂可弥补需冷量不足,打破休眠,提早萌芽、开花和成熟1~2周以上。
药剂:石灰氮、单氰胺方法:葡萄萌芽前30-40d,用刷子将石灰氮浸提液或单氰胺稀释液涂于结果母枝,顶端2芽可以不涂抹;或使用喷雾器把破眠剂喷于一年生枝条上。
02促进生根(1)促进扦插枝条生根药剂:吲哚丁酸、萘乙酸或吲哚丁酸和萘乙酸混合方法:选取芽眼饱满、2个芽以上的插条,下端在节以下1cm处平剪或斜剪。
速蘸法:插条末端在IBA或NAA等500~1000mg/L的溶液中浸3~5秒,晾干后即可直接扦插。
慢浸法:是把插条基部2~4cm在较低浓度(20~150mg/L)的溶液中浸泡12~24小时。
注意:插条上部芽眼不得沾上药液,以免抑制发芽(2)压条生根药剂:同前方法:压条不易生根的葡萄品种或特殊环境下,压条前可在嫩梢基部涂上较高浓度的生根剂;对于压土后根生长不良的情况,可叶面喷施生根剂溶液,促其生根。
(3)提高定植成活率药剂:吲哚乙酸、萘乙酸、CCC(矮壮素)方法:喷施CCC、PIX可使葡萄苗根系发达,提高苗木质量,提高苗木移栽成活率。
赤霉素在葡萄上诱导无核及膨果技术详解赤霉素(GA)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以低浓度在花前花后各处理1次可诱导形成无核果粒,同时能增加产量,提高品质,提早成熟。
今天就给大家详细讲解下赤霉素在葡萄上诱导无核及膨果的技术。
一、葡萄使用赤霉素的效用1、获得无核果粒:葡萄花前适当的时期以适宜浓度的赤霉素液处理花穗,可以获得无核果粒。
2、可使果粒增大:葡萄开花后果粒细胞迅速分裂增殖,细胞数量大量增加,但在极短时间内就结束,以后果粒的肥大是细胞的拉长、膨大及内含物的增多。
用赤霉素在花后处理果粒细胞中生长激素增加,促使细胞拉长、膨大,同时调动有机养分向果粒运输与积累,迅速增加果肉细胞的内含物,从而使果粒增大1~2倍,从而明显的提高了商品价值。
3、赤霉素处理使浆果成熟期提前:用低浓度赤霉素液浸渍,可使葡萄浆果的成熟期大幅度地提早,经赤霉素处理果穗可以提前近1个月上市,其经济效益必然大大提高4、果粒养分增加:用赤霉素处理后果粒中激素含量增加,引导植株的有机养分迅速向果粒运转,促使果肉细胞的内含物快速增长,表现在糖度提高,酸度减少。
二、赤霉素处理操作方法赤霉素处理花穗常用塑料大杯逐个浸渍的方法。
这样用药量少,效果最好。
浸渍法处理夏黑葡萄的浓度为:花前20-25毫克/升,每穗用药量约0.5毫升,如果每亩有1万穗,需5~6升。
花后处理果穗长大用药增多每穗约1.5毫升,每亩用药14~15.5升,在实际工作由于操作不熟练、滴洒等原因,需增多一些。
赤霉素液装在大塑料杯中,一穗穗浸渍花穗,需要较多的劳动时间,熟练的劳动者,若每亩处理1万穗需18~21小时,花后处理需21~24小时。
如果每天6小时工作,花前需3~4天,花后需4~5天。
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天气、树势、花期不一致,往往需2~3次才能处理完毕,其用工量超出这个标准量。
在保证无核果率达到商品化要求,又能节省劳力,花前处理用人工花穗浸渍法,花后用手动喷雾器对准花穗进行淋浴喷雾,用药量超过浸渍法2~3倍。
植物生长调节剂在葡萄上的应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在葡萄上的应用在葡萄生产中合理应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高效,高产出,低投入,使用方便,节省劳力等诸多优点.笔者根据多年的生产实践应用,并结合有关报道,现就植物生长调节剂在葡萄生产上的应用效果和使用经验作简要介绍.1利用植物生长调节剂促进葡萄插条生根,提高成活率葡萄育苗上运用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效果较好r其它果树,尤其是促进插条生根的效果:怍常显着.自1985年以来,我们就开始在巨峰,红富上,白香蕉等葡萄品种上,试用IBA(吲哚丁酸)20~100mg/kg浸泡处理插条(1年生枝)8~24小时,再用清水漂洗后扦插育苗.经多次对比试验认为,以50mg/kg浓度浸泡8~12/b时,促发生根效果最稳定.另据报道:NAA(萘乙酸)也有促进葡萄插条生根的效果,而用IBA与NAA等量(或按一定比例)混用,其生根的效果好于用一种的处理.另据多年的实践观察,用ABT生根粉2号(复合型植物生长调节剂)50mg/kg浸泡处理葡萄插条1~2小时,也有促发生根的效果.2利用植物生长调节剂调节果穗松紧,防止落粒邱文华(重庆市铜梁县种子公司402560) 在南方高温多湿的气候条件下,葡萄枝梢长势较旺,容易造成落花落果.据对巨峰,白香蕉等品种试验,于开花前10~15天, 用CCC500~1000mg/kg叶面喷施,延缓枝梢生长,控制副梢旺长,可显着减轻落粒,促进坐果.如用CCC100~300mg/kg浸蘸葡萄花簇既可减轻落粒,又能促使果粒紧凑;用PP于枝梢生长期叶面喷施1000~2000mg/kg或于开花前后进行七施,对抑制旺长提高坐果率也有较好效果.但对紧穗型品种需慎用(尤其是浸花穗).红地球葡萄,用改良型花序拉长剂(主要成份为美国奇宝及助剂Tw等)3000~4000倍,于开花前10~15天,花序10cm时,进行处理(浸蘸花序或全株喷施),可使果穗长×宽达27.1×7.0~7. 5cm而埘照只有22.5×6.0cm).4一CPA(防落素)2~8mg/kg对防止无核葡萄落粒的效果良好, 但浓度超过10mg/kg以上容易引起药害;近年来,我们从激动素(Kinetin)保果试验中看出:以350~500mg/kg于盛花后10天左右浸果穗的效果明显好于防落素. 另据报遣用复醇素(为三十烷醇等6种醇的混合物)3mg/kg于幼果期喷施可促进座果;用多氯苯甲酸(PBA)1000mg/kg,干葡萄雄花花簇开花前3周浸蘸花簇,可诱导两性花代替雄花,以增加结果率, 提高产量.爱多收(丰产素)2%水剂5000~6000于花前与坐果后喷施全株,可减轻落花落果和增大果实.花期喷施增产灵(保棉铃)10~50mg/kg也有减轻落粒增加坐果率的功效.3利用植物生长调节剂生产无核葡萄根据岸,田畸(1960)~1]玉村,柴(1962)的报道,用赤霉素(GA) 100mg/kg在开花前12~16天浸蘸花序,其无核果率和坐果率表现最好.但是,如果在开花前3~5天处理会混杂有核果如花前过早处理,穗轴又会伸得过长,着粒变稀,呈松散穗,商品性降低.处理时间要依据新梢生长长度(8~9片叶)和花蕾发育程度(花序先端的花蕾开始松动为最适)来决定.单一的花前处理会使颗粒变小,因此应在花后10天左右用同等浓度再处理一次,可增大果粒.我们根据上述报道,在巨峰,白香蕉等品种上进行了多年的应用,均能取得一致效果(无核率可达95%以上).但是,GA处理后有穗轴硬化的不利现象,因此花后处理不可过早,或者将GA浓度降低到25~50mg/kg使用,或者加用10mg&g的4一CPA等,以减轻其穗轴的硬化程度.另据报道:SM(链霉素)也是诱导葡萄无核的理想药物,单用浓度为100~300mg&g,如与GA 混用效果更理想.一般在花前12天至初花期用SM100mg/kg+GA.20~100mg&g处理1次, 于盛花后10~15天再用GA50~100mg&g处理1次.4利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增大葡萄果粒GA是被公认的增大葡萄果粒的生长调节剂,尤其是无核葡萄在果实第一次迅速长期内赤霉素含量水平低,用GA处理后果粒增大效果非常显着.处理关键时期在花后7天左右,GA施用浓度在100~200mg/kg之间,方法最好是浸蘸果穗.生产实践证明,用GA100mg/kg+6一BA(6一苄基氨基嘌呤) 100~200mg/kg进行处理后,既能增大果实,又可显着提高葡萄的结粒数,使果梗肥大,长势良好.然而,吡效隆(DPU,联二苯脲)具有的细胞分裂素活性比6.BA还要强,与GA.混合处理的效果更好.据2003年对8611和8612 两个无核葡萄品种上试验,先用GA50mg&g在花前3天处理后, 并于花后10天再用GA50mg/kg+吡效隆100mg/kg处理,结果单粒重可达9.4~10.2g(对照仅为2.7~3.8g),增重2~3倍多;单穗重达500~700g,高出对照(仅175~260g)2~3倍;可溶性固形物为16.3~18.8%,略低于对照16.4~19.2%5利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改善果实品质南方葡萄因高温多湿气候条件,易出现味淡,酸味重,着色差等弊病.据多年的生产实践观察, 为改善品质,应在品种选择和加强栽培管理(尤其是对副梢管理) 的前提下,重点针对枝蔓徒长,旺长现象,合理施用植物生长调节剂予以调控.据对巨峰葡萄试用,PP的浓度在2000mg/kg时能有效控制其新梢生长,可代替人工摘心打权的工作,如改为土施,可按每株0.3~0.5g兑水10kg于主干周围挖环状沟施入,其效果好于叶面喷施.通过控制新梢旺长处理后,一般都能增加果实固形物和糖分含量.但是,PP属于有效期较长,功效较显着的生长延缓剂,一年内不能多次重复使用,否则会出现副作用.生产上可采用PP与调节膦(Krenite)实行隔年交替使用.据试验观察:在葡萄生长旺盛时,用调节膦500~1000mg/kg喷洒,也能有效控制枝蔓徒长,既能减轻落果,还可提高果实含糖量.我们于1987年以来在巨峰,白香蕉等葡萄品种上的多次试验认为:于果实着色初期,用乙烯利400mg/kg+NAA20mg/kg浸蘸果穗,可使成熟期提早7~10天,而且果粒间着色均匀,糖酸比值有所改进,综合品质显着提高.但生产上必须注意两点:一是处理时间不宜能过早.有些果农为了赶早上市,在青果时就采用乙烯利催熟,因为乙烯利在果实含酸量重时(pH<4)几乎不释放乙烯,所以没有催熟效果或效果很差.而且过早处理反而会使果粒间的成熟着色差异拉大,起到副作甩二是以浸蘸果穗为好,慎用喷施.由于南方的气候特点,7~8月份葡萄成熟期常有高温干旱天气出现,本身就容易发生大量落叶,如再喷施乙烯利,就会产生加剧落叶的副作用,一般应与NAA10~20mg/kg或2,4,5一TP10~15mg&g 混用.6利用植物生长调节剂防止或减轻葡萄落粒据我们对巨峰葡萄用4一CPA(防落素)15~20mg/kg的几种方式(采前4~10天单一喷施采前喷施再结合采收当日浸蘸;采收当日浸蘸等)处理试验中看出(1)以采前4~7天(单施或结合采收当日浸蘸)处理的效果最好,对减轻采后贮藏期落粒呈极显着水平, 但对减轻采前落粒效果不显着; (2)单一的采收当日浸蘸处理的效果极差;(3)在采前过早(10天)处理的效果也差.另据报道,在采前7天喷NAA20~100mg/kg或BA(细胞分裂素)soomg/kg,或BA100mg&g+NAA1OOg/kg,也可减轻成熟葡萄的果穗落粒.。
植物生长调节剂在葡萄生产上的应用概述时间:2009-5-14 13:23:09 点击:4893编者按:目前,正是葡萄生产上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时期。
为了指导广大葡萄种植户科学规范地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纠正生产中盲目使用和不规范使用的问题,本期刊登了河北省农科院石家庄果树所杨丽丽同志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在葡萄生产上的应用概述》一文供大家参考。
植物生长调节剂在葡萄生产上的应用概述杨丽丽(河北省农科院石家庄果树所一、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发展历史植物生长调节剂应用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基督时代,那时人们就知道把橄榄油滴在无花果树上可以促进无花果的发育,后来人们才知道高温使橄榄油分解,释放出的乙烯影响无花果的发育。
20世纪20年代,人们普遍认为,烟熏可以导致菠萝开花,至30年代,人们才明白了烟熏导致菠萝开花的原因是烟中含有乙烯从而促进了菠萝的开花。
40年代,生长素被发现具有乙烯利类似的作用,萘乙酸(NAA很快成为继乙烯利以后又一商品化的植物生长调节剂被用于菠萝生产。
40—50年代,马来酰肼(MH 用于公园、墓地以及公路两旁抑制杂草的-生长。
60—70年代,矮壮素(CCC用于控制小麦生长高度而不影响籽粒大小和品质。
80年代初,单一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最大市场是美国的棉花脱落剂,其次可能是乙烯利,用于马来西亚及东南亚橡胶割胶,以及热带地区甘蔗的催熟。
90年代,控制作物顶端生长优势,促进侧芽(分孽滋生的多效唑(PP333被广泛应用于中国的稻作及果树、园艺等方面,也用于油菜壮秧,提高秧苗的抗寒能力等。
二、植物生长调节剂在葡萄生产的应用现状20世纪50年代,美国的Weayver and Mccume (1959和Stewart首次阐述了赤霉素对葡萄形成无籽果实和增大果粒的作用,1958年岸光夫和田崎在日本赤霉素研究会第二次大会上发表了用赤霉素处理玫瑰露获得无核葡萄的报告,自此便开启了植物生长调节剂在葡萄栽培生产中规模应用的大门。
近十几年来,植物生长调节剂在葡萄上的应用有了质的飞跃,范围更加广泛,技术更加成熟,应用遍布葡萄生产的各个环节,包括在延长或打破休眠、促进生根、控制生长、无核化栽培、保花保果、果实生膨大、增加产量、提高浆果品质、防止落果、提高耐贮性、提高树体抗寒性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果农之友2021.7栽培技术植物生长调节剂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葡萄生产中。
有单一种类,也有复配剂型,这说明生长调节剂可以从多个角度去辅助调整葡萄的生长。
之所以说辅助,是因为葡萄栽培中最主要的还是综合的栽培技术。
在葡萄生产中,对于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使用重点在于不同时期的合理应用。
1扦插促进生根成活葡萄主要是以扦插的方式进行扩繁,因此扦插成活率是个很重要的经济指标。
在葡萄扦插时促进生根的生长调节剂主要是生长素类,包括吲哚丁酸(IBA )、萘乙酸(NAA )和吲哚乙酸(IAA ),都有明显的生根效果。
但是对于不同葡萄种类和不同生长素类型所应选择的浓度会有不同,因此要根据当地气候和当时的环境因素来确定。
其中,IBA 促进生根多为细、短的吸收根,而萘乙酸生根数量较少,但以长、粗的骨干根为主,前者处理的扦插成活率更高[1],所以两者可以混合使用。
操作方法举例:春季取出贮藏的具有2个以上饱满芽眼的插条,在节下1厘米处平剪,保证浸入调节剂为平面,促使插条四周均匀生根。
清水浸泡10~18小时,用1000毫克/升吲哚丁酸和500毫克/升萘乙酸快速蘸根3~5秒,然后倾斜45°插入土中即可。
2延缓葡萄植株生长树势较旺的品种,可以用生长延缓剂来控制植株徒长旺长、减少新梢量,以此调节植株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平衡,进而促进产量提高。
操作方法举例1:多效唑有抑制副梢生长、缩节、促进花芽分化的作用,并可增加产量。
多效唑土施效果比叶面喷施好,土施适宜剂量为0.45~0.9克/米2或1.5克/株(巨峰株行距1米×2米),施药后10天就对葡萄副梢表现出显著的抑制作用,其抑制效果可延续到第二年,而浓度过高,抑制过强,则对生长不利。
操作方法举例2:矮壮素使用方法主要为喷施,对雷司令、玫瑰香等品种,一般用药浓度为100~400毫克/升,巨峰用药浓度500~800毫克/升效果较好。
喷施后新梢生长量明显减小,只有对照的50%~70%,副梢的生长也得到了很好的抑制。
二、植物生长调节剂及其在葡萄上的应用(1)概况植物生长调节剂:人工合成的具有天然植物激素活性的物质。
其特点是低浓度就能有效调节植物的生长发育。
作用:✓可弥补品种的遗传缺陷;✓某种程度上有利于果树适应环境;✓解决果蔬生产中某些特殊问题,如控制果实成熟期、诱导无核、刺激生根、增大果实、控制器官脱落和休眠等。
(2)葡萄的无核化概况✓根据葡萄授粉结实特性,将无核分为两类:单性结实和假单性结实。
单性结实又包括天然单性结实和刺激性单性结实。
✓无核化处理属于刺激性单性结实而形成无核果实,刺激方式有:授粉刺激、物理刺激和化学刺激,其中以化学药剂刺激最方便,效果最明显。
常用的葡萄无核化药剂✓赤霉素(GA);✓细胞分裂素:BA(6-苄基氨基嘌呤)和苯基脲衍生物CPPU、TDZ等;✓链霉素等抗生素类:包括链霉素(SM)、卡那霉素(KM)等;✓对氯苯氧乙酸(PCPA、4-CPA)等。
1)赤霉素a)作用原理一方面阻止浆果的种子形成而成为无核果;另一方面代替原种子内的GA而促进无核浆果膨大而形成大粒无核果实。
b)具体应用各品种对GA的敏感性不同,处理时间和药剂浓度也不同。
时期:开花前使用,一般可使花序伸长,提早开花,但有的品种会产生过度伸长或扭曲;开花期或花后使用,诱导无核或软核,促使幼果细胞分裂,果实变长。
浓度:二倍体品种(果实内种子多,无核率低)使用药剂浓度大(花前约100mg/L);四倍体品种,少核或软核,使用浓度低(花前约5~25mg/L)。
花后处理多使用25mg/L促进果实膨大。
GA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果梗、穗轴硬化等问题穗轴和果梗硬化、抑制果粒肥大和加重采后脱粒。
药害问题用赤霉素处理后,其易在果粒的下部形成液滴,当水分蒸发后,该部位的药液被浓缩而在果皮上形成环形药害,即所谓的“赤霉素药烧病”。
在处理时,要选择晴天,并避开早晚水分干燥速度慢的时期。
且于处理后轻摇绑枝的钢丝,抖落掉果粒上多余的药液,防止药害的发生。
2)细胞分裂素作用:细胞分裂素BA、CPPU在葡萄无核化中常与GA合用,用于提高坐果率、增大果粒、延长花前处理的有效期、增加无核果率等。
植物生长调节剂在葡萄上的5大作用及7大问题果农要注意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增强作物抗逆性、提高作物产量、改善产品品质、提高种植效益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我国是世界上植物生长调节剂应用最广泛的国家之一。
据有关报道,20世纪末,我国每年施用植物生长调节剂的面积位居世界之首。
与传统农业技术相比,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具有成本低、收效快、效益高、节省劳动力等优点,已经成为21世纪农业实现超产和提高商品性的主要措施之一。
据统计,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使农产品产量增加5%~30%。
葡萄是应用植物生长调节剂较广泛的作物之一。
植物生长调节剂在葡萄的无核化、促进生根、控制生长、保花保果、增加产量、提高浆果品种、延长或打破休眠、防止或促进脱落,提高抗性、组织培养和防除杂草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什么是植物生长调节剂?植物生长调节剂主要指能调控植物开花、休眠、生长、萌发等过程的一些化学合成物。
植物生长调节剂分为2类:一类是植物自身产生的,被称为内源性植物激素,另一类是人工合成的植物调节剂,被称为外源性植物激素,属于农药的范畴。
其主要功能有调整株型、提高抗性、增加产量、提高品质、调控发育进程、控制植物性别分化、加快根茎膨大等。
2、植物生长调节剂在葡萄生产中的作用2.1促进扦插生根,提高成活率目前,生产中葡萄的繁殖大多采用硬枝扦插、压条、嫁接等方法,不同扦插方法都广泛地应用植物生长调节剂进行处理,以提高成活率。
在无性扦插中主要应用吲哚丁酸、吲哚乙酸、萘乙酰胺等促进生根,提高繁殖率。
吲哚丁酸在葡萄枝内运转性较差,且其活性不易被破坏,在处理部位附近可以长时间保持活性,产生的根也比较强壮。
葡萄地面压条时,在特殊情况下,当嫩梢已长到一定高度进行压土前,可在其基部涂较高浓度的吲哚丁酸、吲哚乙酸、萘乙酸等调节剂;也可同时在压条母枝上环割,调节剂涂于割口;也有经茎叶吸收,通过韧皮部向下运输至嫩梢的基部,促其发根。
在幼苗移植或定植前,喷矮壮素或甲哌嗡,能够促进根系生长,提高成活率;葡萄大树移栽时,将根在含有吲哚丁酸或萘乙酸的泥浆中浸蘸,可促进其长出新根,提高移栽成活率,并能较快地恢复地下部与地上部的平衡。
收稿日期:2007-05-24基金项目:三明市科技计划项目(2006-L-10作者简介:罗晓锋(1979-,男,研究实习员,从事果树栽培与育种研究。
植物生长调节剂在葡萄生产上的应用罗晓锋(福建省三明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福建沙县 365509摘要本文简要介绍I A A 、I B A 、NAA 、GA 、氯吡脲、AB A 、乙烯、芸薹素、氰胺以及复硝酚钠等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性质、功用及作用机理,并着重介绍其在葡萄生产上的应用现状及研究进展。
关键词葡萄;植物生长调节剂;作用机理;应用植物生长调节剂(plant gro w th regulators是指人工合成的具有天然植物激素活性的有机物,有的是模拟激素的分子结构而合成的,有的是合成后经活性筛选而得到的。
中国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研究始于20世纪30年代末,主要用于扦插生根和无籽果实诱导。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人工合成的的赤霉素和矮壮素在促进种子发芽与生长、防止花果脱落及防止小麦倒伏方面,得到应用和推广[1-2]。
随着近代生物技术的发展,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更加丰富,应用领域也进一步扩大。
在葡萄生产上,常用及具有较大应用前景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有以下几种。
1 I A A 、I BA 、NAA为生长素类植物生长调节剂。
生长素最早由荷兰人温特(F W W ent于1928年发现。
1934年,荷兰人柯葛(F Kg l等从人尿中分离出吲哚乙酸(indo le aceti c ac i d ,I A A ,这是第一个被发现的植物内源激素,也是第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
生长素最明显的生理功能是促进细胞的伸长生长。
它可促进茎切段和胚芽鞘切段的伸长,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对组织培养的愈伤组织、离体根和芽的生长都有促进作用。
生长素促进细胞分裂是由于促进细胞核的分裂,但与细胞质分裂无关;要促进整个细胞的分裂,还需细胞分裂素的参与;如只有生长素,则形成多核细胞。
生长素的另一个主要功能是促使一些不易生根的植物插条生根。
其主要原因是刺激了插条基部切口处细胞的分裂与分化,产生愈伤组织,并分化成根原基,从而长出大量的不定根。
生长素还能防止植物器官的脱落,并能引起单性结实,诱导雌花分化,促进形成层细胞向木质部细胞分化,促进菠萝(凤梨开花等。
植物不同品种及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
不同种类、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同一植物的效果也不同,一般在低浓度时可促进生长,较高浓度则抑制生长[3-5]。
邓建平等[6]以葡萄新品种藤稔、紫珍香、蜜汁为试材,研究吲哚丁酸(I BA 、吲哚乙酸(I A A 、萘乙酸(NAA 及其不同浓度(50mg L -1、100m g L -1、200m g L -1对葡萄扦插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I B A 、I AA 、NAA对葡萄扦插生根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且均以100mg L -1的效果最佳。
其中以I B A 的促进作用最大,NAA 次之,I A A 较差。
品种间的生根能力也有明显差异,以紫珍香最强,藤稔次之,蜜汁最弱。
2 GA赤霉素(g i b berellin ,GA 最早是在研究水稻恶苗病时发现的。
赤霉素广泛分布于植物界,到1998年为止已发现121种,按发现的先后次序将其标写为GA 1,GA 2,GA 3 GA 121,目前研究和应用较多的是GA 3。
GA 的作用机理是在转录水平上诱导酶的合成以及调节生长素水平,从而促进生长。
它具有以下32作用:(1促进茎的生长,但只是茎节间的伸长,而不是促进节数增加。
可促进整株植物生长,其中对矮生突变品种的效果特别明显。
(2诱导开花。
对某些未经春化的作物施用GA,则不经低温过程也能诱导开花;也能代替长日照诱导某些长日照植物开花。
但GA对短日照植物的花芽分化无促进作用。
(3打破休眠。
(4促进雄花分化。
此外, GA也可促进细胞的分裂和分化。
GA是最早用于诱导形成无核果实的植物生长调节剂。
在葡萄开花前用GA处理,能使花粉和胚珠发育异常,抑制花粉管在子房中的伸长,使受精过程不能完成,因而能诱导葡萄形成无核果实。
刘会宁[7]以大棚栽培的3年生早紫葡萄为试材,研究了在花前10d喷施不同浓度的赤霉素溶液对果实品质、无核率及坐果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赤霉素溶液能诱导形成无核果实,其中以50m g L-1的效果最好,无核率可达93 33%;果实的可溶性糖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最高,着色度、表面光洁度等外观品质也最好。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品种葡萄对GA的敏感性有差异,处理时间不同,效果也不一样,有些甚至会产生穗轴硬化、裂果、晚熟等副作用,因此在应用前一定要先行试验[8-10]。
玫瑰香葡萄于花前用GA处理,有可能引起严重落花落果和穗轴扭曲,而花后处理则可促进坐果、无核化和提前成熟。
降低使用浓度,增加处理次数,能减轻GA的不利影响[11]。
3 氯吡脲氯吡脲(forch lorfenuron又名吡效隆、施特优、葡萄膨大剂等,属苯脲类细胞分裂素,为腺嘌呤的衍生物。
目前人工合成的细胞分裂素如激动素(KT、6-苄基腺嘌呤(B A或6-B A、四氢吡喃苄基腺嘌呤(PBA等,在某些生物测定系统中的活性比天然细胞分裂素还要高[12]。
细胞分裂素具有以下生理效应:(1促进细胞分裂。
生长素、赤霉素和细胞分裂素都能促进细胞分裂,但所起的作用不同。
生长素促进细胞核的分裂,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质的分裂,而赤霉素能缩短细胞有丝分裂周期中的G1期和S期,从而加速细胞的分裂。
(2促进芽的分化。
细胞分裂素(激动素和生长素的协同作用控制着愈伤组织根、芽的形成,培养基中CTK/I A A的比值高时诱导芽的形成;比值低时则诱导根的形成。
(3促进细胞扩大。
主要是促进细胞横向增粗。
(4促进侧芽发育,削弱顶端优势。
(5延缓叶片衰老。
主要是延缓叶绿素和蛋白质的降解速度,稳定多聚核糖体,抑制与衰老有关的呼吸和保持膜的完整性等。
(6打破种子休眠。
对于需光种子(如莴苣和烟草等,细胞分裂素可代替光照打破其休眠,促进萌发。
王央杰等[13]的试验表明,葡萄施用氯吡脲后,生长素(I A A、赤霉素(GA、脱落酸(AB A、细胞分裂素(CTK等内源激素水平与对照相比均有明显的变化,直接导致果实的膨大。
对氯吡脲处理后的巨峰葡萄果实进行的解剖观察发现,细胞的体积和数量均比对照增加。
葡萄谢花后10~15d用氯吡脲5~15m g L-1 (75~100倍液浸蘸幼果穗,可使巨峰、无核早红、8612和8611等品种的果粒显著膨大,穗形紧凑,着粒紧,果粒硬度明显增大。
但若使用浓度过高,会导致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下降,酸度增加,着色缓慢,成熟期推迟。
盛花期后10d用氯吡脲50倍液加赤霉素20m g L-1处理巨峰葡萄,可提高坐果率,改善果穗外观,提高商品价值,树势强的效果更明显[13]。
4 ABA和其他生长抑制物质脱落酸(AB A广泛存在于植物中,是一种与植物体休眠、脱落和种子萌发等生理过程有关的生长抑制物质,也可人工合成。
此外还有人工合成的其他生长抑制物质,如矮壮素(CCC、多效唑(PP333、比久(B9、青鲜素(MH、整形素、缩节安等,其作用与生长素相反,能抑制赤霉素的生物合成,强烈抑制细胞伸长,从而抑制植物生长。
在葡萄上应用较多的是B9和CCC。
如玫瑰香营养生长旺盛,用500~1000m g L-1CCC喷洒,可抑制主、副梢生长,提高产量。
用500~1000 mg L-1PP333喷洒葡萄新梢,5~8d后生长受到抑制,持效期10~15d;若每株土施15~45g,持效期长达5个月以上,且整个植株生长都受到抑制。
此法可以免去或减少夏剪工作量,并能提高果实产量和品质[13]。
新疆143团农场在喀什喀尔地区葡萄开花前1周喷400~700m g L-1CCC,以后每隔15d喷1次,共喷3次,有效地抑制了新梢伸长,促进增粗和老熟,提高了产量和品质。
北京林业果33树研究所对玫瑰香葡萄于花前5~10d喷100~200 m g L-1CCC,可显著促进坐果,增加平均穗重,但果粒稍小。
根据沈阳农业大学试验,巨峰葡萄在盛花期前10~12d喷3000m g L-1B9,坐果率可提高47%~97%[11]。
5 乙烯乙烯(ethylene,E th是分子结构最简单的植物激素,在常温下呈气态,作为生长调节剂使用的是乙烯利,又称乙基膦。
乙烯能提高多种酶(如过氧化物酶、纤维素酶、果胶酶和磷酸酯酶等的含量及活性,因此可能在翻译水平上起作用。
乙烯具有以下生理效应:(1改变植物生长习性。
其典型效应是抑制茎或根的伸长,促进其增粗及茎的横向生长(即使茎失去向重力性,这是乙烯所特有的反应,称为乙烯的!三重反应∀。
(2促进果实成熟。
催熟是乙烯最主要和最显著的效应。
(3促进脱落。
(4促进开花和增加雌花数。
可促进菠萝和其他一些植物开花,也可改变花的性别,促进黄瓜雌花的分化,并使雌雄异花同株的雌花着生节位下降。
乙烯在这方面的效应与I A A相似,而与GA相反。
(5诱导插条不定根的生成,促进根的生长和分化,打破种子和芽的休眠,诱导次生物质(如橡胶树的乳胶的分泌等。
据宜化葡萄研究所试验,对龙眼、老虎眼、马奶子等葡萄品种在多数果粒开始着色时喷2次500 m g L-1乙烯利,成熟期可提前7~10d,且着色均匀整齐。
乙烯利可抑制许多品种的过旺生长,有利于植株通风透光和枝条成熟,还能促进葡萄萌芽及缓和顶端优势。
但浓度过高时影响生长和产量[11]。
6 芸薹素芸薹素内酯又名油菜素内酯(brassino li d e,商品名为!硕丰481∀[14],是一种高效植物激素。
在很低浓度下能显著地促进植物生长和受精,增加产量,适用于多种粮食作物、蔬菜和水果等。
徐如涓等[15]、周玉书等[16]的研究结果表明,芸薹素内酯能提高葡萄坐果率和改善品质。
孙瑞红[17]的研究表明,芸薹素内酯在树势不同的巨峰葡萄上使用效果不同。
在弱树上使用可提高坐果率,但因树体营养供给不足,容易造成小粒果增多;在旺树上使用对坐果率影响不明显,但能促进果实膨大,提高单粒重,改善品质。
因此,芸薹素内酯宜在长势和管理条件良好的葡萄园使用,浓度以0 002%水剂1000~3000倍液为宜。
7 氰胺氰胺(Cyana m i d e又名单氰胺,商品名为!荣芽∀、!朵美滋∀。
氰胺原药为无色晶体,易吸水潮解。
遇碱分解成双氰胺(石灰氮的聚合物,遇酸则分解成尿素。
因此,在植物体内可快速分解生成尿素,不留残毒。
在冬季冷量不足的地区,氰胺已广泛用于破眠催芽,剂型为50%水溶液,对葡萄、猕猴桃、甜樱桃等有效。
主要功能是抑制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加速一系列的戊糖氧化磷酸化循环,致使新陈代谢所需的核苷酸合成减少,最终促进萌芽,提高萌芽率,新梢生长整齐一致。
目前国内在葡萄上应用效果较好,于萌芽前40~60d,葡萄需冷量累积达65%~85%,但仍处于休眠状态时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