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智能变电站时间同步系统方案

智能变电站时间同步系统方案

智能变电站时间同步系统方案
智能变电站时间同步系统方案

智能变电站时间同步系统方案

1智能变电站定义

采用先进、可靠、集成、低碳、环保的智能设备,以全站信息数字化、通信平台网络化、信息共享标准化为基本要求,自动完成信息采集、测量、控制、保护、计量和监测等基本功能,并可根据需要支持电网实时自动控制、智能调节、在线分析决策、协同互动等高级功能的变电站。

2时间同步在智能变电中的地位

近年来国家电网公司正在全面建设坚强的智能电网,即建设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坚强电网,并实现电网的信息化、数字化、自动化、互动化。网络智能节点的正常工作和作用的发挥,离不开统一的全网时间基准

3智能变电站的结构

智能变电站分为三个层:站控层、间隔层、过程层

站控层包括自动化站级监视控制系统、站域控制、通信系统、对时系统等,实现面向全站设备的监视、控制、告警及信息交互功能,完成数据采集和监视控制(SCADA)、操作闭锁以及同步相量采集、电能量采集、保护信息管理等相关功能。

间隔层设备一般指继电保护装置、系统测控装置、监测功能组主IED等二次设备,实现使用一个间隔的数据并且作用于该间隔一次设备的功能,即与各种远方输入/输出、传感器和控制器通信。遵守安全防护总体方案。

过程层包括变压器、断路器、隔离开关、电流/电压互感器等一次设备及其所属的智能组件以及独立的智能电子装置。

4智能变电站时间同步系统

时间同步系统主时钟源设置在站控层。全站建立统一的时间同步系统。全站采用基于卫星时钟与地面时钟互备方式获取精确时间;地面时钟系统支持通信光传输设备提供的时钟信号;数据采样设备通过不同接口方式获取时间同步系统的统一时钟,使得数据采样的同步脉冲源全站唯一。

智能变电站站控层设备选择SNTP方式对时;

间隔层和过程层网络采用IEEE1588(PTP)对时方式;

同时可扩展IRIG-B码(光B码、DC码、AC码)、串行口、秒脉冲、网络PTP/NTP/SNTP等授时方式输出,对需要授时的传统设备进行授时。

5时间同步系统关键技术及其特点

由于各种时间源与UTC本身存在的一定的误差,误差的精度范围是小于1us以内,所以在现阶段电力行业运用中可以接受,但随着智能变电站一次设备,二次设备等的全面智能的使用,对时间的精度和稳定就更提出了更苛刻的要求,那么在这几种时间源中,就不能像现在变电站任意选择一个时间源作为基准源,其它时间源作为备份的方式。实质上哪一个时间源最能接近UTC时间,这就需要对这几种时间源采取科学对比和处理方法,最终选择一个最精确的时间源作为UTC基准源为各需要对时的设备进行授时。

●主时钟源采用多源比对技术

每台主时钟采用多源(CBD、GPS、PTP、B码、守时源)高精度测量比对技术,保证输出时间基准的稳定性和高精度。

●高精度时间测量技术

高精度时间测量采用单路控制的内插脉冲测量技术(分辨率:0.1ns),提高了系统的时间测量精度,而且电路简单具有很高的可靠性。保证了系统同步精度的需要。也能满足未来相当长时间发展的需要(空间信号精度的提高)。

●高精度守时性能

智能变电站对时间同步系统守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议恒温晶振必须守时24小时,守时精度需达到<1us/h.甚至更高的要求。

●授时方式的灵活性

具备IEEE1588(PTP)授时方式,对智能变电站间隔层、过程层的智能设备授时;随着IEEE1588技术的发展,PTP守时方式有对时精度高,适合全网时间同步传输协议。而传统B码采用单向传输方式,有一定的传输时延,而PTP采用双向传输方式,授时精度更高。PTP属于网络守时方式,接线更简单,通过网络交换机传递方式就可以完成守时,节省资源。

具备NTP/SNTP授时方式,对智能变电站站控层设备授时;

具备IRIG-B授时方式,通过扩展装置可提供脉冲、串口、B码、网络等对各种传统设备进行授时;采用先进的不受损切换模式及智能切换方案,保障时间输出的稳定性;采用模块化插卡式结构设计,保障时间输出的任意扩展性

●支持地面链路

具备地面链路接口,具有接收PTP,E1及IRIG-B码功能,可接入电力系统整体时间频率同步网实现全网时间频率同步(如成都可为公司CT-WTFS9000整体时间频率同步系统)

6IRIG-B码和PTP(IEEE1588)区别

A.IRIG-B码采用单向传输方式,需要人工手动方式对误差进行时差延迟进行补偿。

PTP(IEEE1588)采用双向授时方式,会自动计算主从时钟误差以及路径时延。授时精度及可靠性高。

B.PTP属于网络授时方式,变电站内配线方式比IRIG-B码简单。

电力系统无人值守变电站智能视频监控方案

电力系统无人值守变电 站智能视频监控方案 Document number:WTWYT-WYWY-BTGTT-YTTYU-2018GT

电力系统无人值守变电站智能视频监控方案 分布在各地的变电所(站)作为电力传输的重要环节,由于无人值守,重要设备经常被盗窃或破坏,给整个电网的安全运行造成重大隐患,确保各变电所(站)的安全运行非常重要。变电站目前采用的监控系统是基于灯光控制器、云台控制器、视频切换器、数字图像编码器、视频服务器等构成的系统,各变电所的图像信息通过电力专网(E1)上传到监控中心,可以实现现场图像实时浏览和外设控制功能。 变电站监控系统采用传统视频监控技术和红外探测技术,在实际应用中都会产生大量的漏报警和误报警,需要人工进行判别处理,延误处警时机。 代理澳大利亚IQ智能视频分析服务器系列,利用先进的模式识别和人工智能技术,能够实现重要区域的入侵检测、物品盗移和滞留检测,并实时提供预警和现场报警等有用信息,适合各种复杂环境下的安保视频监控。 本方案为解决变电站因数量众多且无人值守的管理难度而提出的机器视觉智能化解决方案。 变电站监控对象主要分为室内和室外两部分,室内主要针对破门或强行开门而入,对室内的各类设施进行偷盗和破坏;室外主要是防范变压器铜芯等设施被偷盗和破坏。防止进入危险区域也是变电站监控的重要目标。此外,变电站的维护也需要有效监控,维护人员进入变电站,需要留下现场证据作为主管部门或科室的备案资料。 具体来说,系统需求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 防止室外的变压器等设备被盗或被破坏。 2. 防止人或大型动物进入危险区。 3. 防止室内的重要设备被盗或被破坏。 4. 大大提高报警的准确率,减少误报率; 5. 极大的减少甚至消除漏报警; 6. 事件发生前提供实时预警; 7. 事件发生时提供现场报警并及时通知监控中心; 8. 保留事件现场有力证据。 智能视频分析产品针对此类需求提供了全面的解决方案,该产品自动进行运动目标检测、识别和跟踪,并根据预先设定的监控规则进行智能分析和判断,对可能发生的安全事件及时预警,

智能家居远程监控系统

一种基于SMS的智能家居远程监控系统(1) 关键字:SMS智能家居远程监控系统 1 引言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现代家居的安全性、智能性、舒适性和便捷 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智能家居控制系统就是适应这种需求而出现的新事物,正朝着智能化、远程化、小型化、低成本等方向发展。如今手机已经十分普及,如何让普通百姓只需要 增加少量投入便可以通过手机远程遥控自己家中的电器设备,远程查看设备或安防系统状 况。同时,一旦家中发生煤气泄露、火灾、被盗等安全事故时能够立即获知警报,及时处理。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SMS和Atmega128 的智能家居远程监控系统。 2 系统结构及工作原理 本文所设计的智能家居远程监控系统由CP U 模块、短信收发模块、电源模块、时钟模块、LCD 显示模块、键盘模块、驱动模块、无线收发模块、检测模块等模块组成,如图 1 所示。系统的工作原理如下:用户通过手机将控制或查询命令以短信的形式通过GSM 网发送到短信收发模块,CPU 再通过串口将短信读入内存,然后对命令分析处理后作出响应,控制相 应电器的开通或关断,实现了家电的远程控制。CPU 定时检测烟感传感器、CO 传感器、门禁系统的信号,一旦家中发生煤气泄露、火灾、被盗等险情时,系统立即切断电源、蜂鸣 器警报并向指定的手机发送报警短信,实现了家居的远程监视。为了达到更人性化的设计, 当用户在家时可通过手持无线遥控器控制各个家电的通断,通过自带的小键盘设定授权手机 号码、权限和设定系统的精确时间等参数。LCD 用来实时显示各电器状态和各个传感器的 状态。 图1 系统结构框图 3 硬件系统设计

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调试方法研究

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调试方法研究 变电站作为现代电力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电力系统中电能的电流以及电压的转换,是电力供电系统电流及电压集中分配的重要场所。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变电站凭借其自身的优势在当前我国电力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智能化变电站二次系统运行的安全性、稳定性直接关系着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智能化变电站二次系统作为整个供电系统的核心,智能化技术在整个系统中发挥着很大的作用,能有效地提高二次系统自动化的工作效率,实现供电系统的自动化控制。文章对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调试方法进行了相关的研究。 标签: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调试方法 引言 智能变电站作为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形势下所形成的一种产物,其在电力系统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变电站是电力系统中对电能的电压计电流进行交换、集中和分配的重要场所,变电站二次系统的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在这个快速发展的社会当中,人们对用电的需求越来越大,要想保障我国社会发展以及人们的正常需求,就必须对变电站二次系统的调试工作引起足够的重视,从而保障供电质量。 1 传统变电站二次系统中存在的问题 1.1 不能满足现代电力系统高可靠性的要求 在变电站二次系统中,变电站的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远动装置等采用的都是电磁型或晶体管式设备,这些设备结构复杂、可靠性不高,缺乏自我检查故障的能力。一旦出现故障,都是依靠对常规二次系统进行定期的测试和校验来发现问题,这样的工序相当复杂,而且装置的可靠性能差。另外维护人员在定期检测中由于粗心弄错了装置,以至于存在隐患,这种状况经常发生。传统的变电站硬件设备功能是独立的,彼此间的联系很少,设备型号庞杂,在组合过程中协调性差,也容易造成设计隐患。 1.2 供电质量缺乏科学的保证 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不断的提高,人们用电量越来越大,加上工业用电和农业用电,使得电网供电负荷加大,电网运行随时可能出现故障。电能质量主要是通过电压、电流强度来体现的,电压合格与否不单单是靠发电厂调节,各变电站,特别是枢纽变电站也应该通过调节分接头位置和控制无功补偿设备进行调整,使其运行于合格的范围。传统的变电站,大多数不具备调压手段,以至于很容易出现各种问题,一旦问题发生,不能采取有效的补救措施,且缺乏科学的电能质量考核办法,不能满足目前发展的电力市场的需求。

电力系统综合对时系统

T-GPS8000电力系统综合对时系统 方 案 建 议 书 XX工程公司 年月日

目录 1.概述 (2) 2. T-GPS8000对时方式介绍 (2) 3. T-GPS8000系统方案 (4) 4.样本介绍 (6) 5.引用标准 (12) 6. T-GPS8000运行条件 (13) 7. T-GPS8000技术参数 (13) 8. T-GPS8000输出接口配置 (16) 9. T-GPS8000结构 (17) 10. 采用T-GPS8000的优点 (18) 11.工程实例 (18)

1.概述 随着电厂、变电站自动化水平的提高,电力系统对统一时钟的要求愈来愈迫切,有了统一时钟,既可实现全站各系统在GPS时间基准下的运行监控和事故后的故障分析,也可以通过各开关动作的先后顺序来分析事故的原因及发展过程。统一时钟是保证电力系统安全运行,提高运行水平的一个重要措施。因此,原国家电力公司在1999年10月发布的《微机母线保护装置通用技术条件》(DL/T670-1999)及部颁标准《220KV~500KV电力系统故障动态记录装置检测要求》(DL/T663-1999)中,都明确要求采用外部GPS时钟对电站装置进行校时。 现在电站大多采用不同厂家的自动化装置、微机保护装置、故障录波装置、电能量计费系统、计算机监控系统、DCS系统、及输煤、除灰、脱硫等控制装置。各种装置大多数采用各自独立的时钟,而各时钟都有一定的偏差,全站各系统不能在统一时间基准的基础上进行数据分析;各种对时装置同时存在不利于现场运行维护。若各系统实施统一GPS对时方案,可实现全站各系统在GPS时间基准下的运行监控和事故后的故障分析。而且各电站往往有不同的装置需要接收时钟同步信号,其接口类型繁多,装置的数量也不等,所以在实际应用中常感到GPS 装置的某些类型接口数量不够或缺少某种类型的接口,其结果就是电站中有些装置不能实现时钟同步,或者需要再增加一台甚至数台GPS装置,而这往往受到资金不足或没有安装位置等限制。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科汇公司根据客户的需求并结合自身的工程经验,开发出了T-GPS8000电力系统综合对时系统。 2. T-GPS8000对时方式介绍 T-GPS8000电力系统综合对时系统为电厂内各种自动化装置或系统对时,给保护、录波、监控、热工控制、能量计费等装置提供以下对时方式: 2.1 脉冲同步信号 装置的同步脉冲常用空接点方式输入。常用的脉冲信号有: 1PPS ---每秒钟发一次脉冲 1PPM ---每分钟发一次脉冲

工程项目管理系统测试方案

工程项目管理系统测试 方案 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工程项目管理系统测试方案 (模块测试阶段) 1.试用人员账号信息

2.人员分工 3.测试项目

4.测试用例(其他分公司按照潍坊公司用例进行,只需要更改项目编号和名称)潍坊公司用例一(分成多个任务的情况) (1)立项 项目编号:07TWF2SB0001 项目名称:潍坊电信昌乐机房改造工程 项目经理:朱汇川 项目类型:设备工程 项目概况:潍坊电信昌乐机房改造工程(介绍项目的情况) 立项时间:2007-08-01

(2)任务分解 01:领料 计划开始时间:2007-08-01 计划结束时间:2007-08-02 任务描述:到电信仓库领取工程用料(可以根据情况自由填写)02:施工 计划开始时间:2007-08-03 计划结束时间:2007-08-08 任务描述:工程施工(可以根据情况自由填写) 03:验收 计划开始时间:2007-08-09 计划结束时间:2007-08-09 任务描述:工程验收(可以根据情况自由填写) (3)计划 领料阶段人力计划:张三 领料阶段材料计划:电力电缆:RVV1-16 20M 甲方提供 电力电缆:RVV1-25 20M 甲方提供 电力电缆:RVV1-35 20M 甲方提供

电力电缆:RVV1-50 20M 甲方提供 交流排:5个单价40元/个自购 光纤跳线:单模一米 20条 20元/条自购领料阶段成本计划:计划材料费:自动生成 计划工作和福利费:自动生成 计划折旧费:100 计划办公费:100 计划差旅费:0 计划车辆使用费:100 计划费用合计:自动生成 施工阶段人力计划:张三、李四 施工阶段材料计划: 施工阶段成本计划:计划材料费:自动生成 计划工作和福利费:自动生成 计划折旧费:100

变电站智能辅助监控系统

变电站智能辅助监控系统

变电站智能辅助监控系统 摘要:介绍了一种变电站智能辅助监控系统,系统以智能控制为核心,对变电站关键设备、安装地点以及周围环境进行全天候的状态监视和智能控制,并能将站端状态、环境数据、火灾报警信息、SF6监测、防盗报警等监测信息传输至调度管理中心。该系统满足了变电站安全生产和安全警卫的需求,具有非常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智能;监控;网络;变电站 传统的变电站安防智能化系统受传统理念和技术的影响,各个子系统都是孤立的,以至于出现了一种监控“孤岛”现象,无形中降低了系统的实用性、稳定性和安全性,而且增加了投资成本。尤其是现在变电站系统平常的生产过程大量采用无人值守或少人值守的模式。而对于变电站这样的场所来说,远程、实时、多维、自动的智能化综合安保系统是变电站安全运作必备的前提条件。 系统总体设计 根据智能化变电站实际应用需求,把变电站智能辅助控制系统分为三级中心、九大子系统。

三级中心 变电站智能辅助控制系统(以下简称“辅助系统”)为分层、分区的分布式结构,按变电站智能辅助控制省级监控中心、变电站智能辅助控制地区级监控中心、变电站智能辅助控制区域监控中心系统和变电站智能辅助控制站端系统四 级构建,如图1所示。 变电站智能辅助控制系统从区域上分为三级中心,每级中心从技术上都分为主控中心、客户端和接口系统(预留),用于扩充与其他系统之间的衔接,以及WEB浏览功能。主控中心:包含数据库和管理平台,实现数据存储、权限控制、实时监控、配置管理等全部功能。客户端:在变电站和其他必要的地方电脑上安装客户端,根据权限的不同,操作员可以进行相应的监控、管理和操作。接口系统:系统通过采用IEC61850通信规约与综合自动化等系统的接口和联动。WEB浏览:系统另外提供浏览器的方式,供值班和相关人员实时监控每个变电站区域的环境状态、报警状态、人员进出状态等实时状态。 九大子系统 辅助控制系统必须把环境、视频、火灾消防、SF6、防

智能电网时间同步方案

第33卷第12期华电技术Vol.33No.12 2011年12月Huadian Technology Dec.2011 智能电网时间同步方案 杨京渝 (长沙理工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湖南长沙410114) 摘 要:根据智能电网对时间同步高精度和高安全性的要求,给出了智能电网时间同步方案,采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全 球定位系统双模授时和IEEE 1588协议相结合的电力系统时间同步技术。根据运行模式和授时精度的不同,分别给出了适用于主站、子站的不同时间同步配置方案,从而实现整个智能电网的时间同步。关键词:智能电网;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全球定位系统;双模授时;时间同步中图分类号:TM 7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1951(2011)12-0036-03 收稿日期:2011-08-11 1智能电网概况 智能电网是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各级电 网协调发展的坚强电网,通过硬件基础和技术手段可实现智能电网的信息化、数字化、自动化和互动化 [1-2] 。智能电网系统的建立和数字化电网的实现需要全网时间同步的紧密支持。因此,建立安全、可靠、高精度的时间同步系统,是当代电网乃至未来智能电网运行的一项基本要求。 目前,电力系统中的时钟主要采用全球定位系统GPS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信号接收单元,是 以GPS 信号为“主” 的外部时间基准。实践证明,GPS 由于自身的问题,已经不能满足智能电网、智能调度系统的精确时间同步系统的要求。当前的电力 系统时间同步性很差,制约了电力系统综合性能的提高,无法适应智能电网的需求。因此,迫切需要新的时间同步方式解决现代电力系统的时间同步问 题, 以满足智能电网的要求。2011年4月10日,我国成功地将第8颗北斗导航卫星送入太空预定转移轨道,标志着我国初步完成北斗二代系统的基本组网功能。按照计划,2012年将形成亚太地区天源服务能力,在2020年前发射35颗卫星,环绕地球运行,最终组成覆盖全 球的卫星导航系统[3] 。未来建成的北斗二号卫星导航系统将完全兼容并极大地扩充北斗一号卫星导航系统的现有功能。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以下简称北斗)的崛起,将在快速定位、双向数据通信和精密授时3大领域充当重要的角色,也将打破美国GPS 一统天下的局面。 为满足未来智能电网对时间同步的要求,本文提出了全网时间同步方案,采用北斗/GPS 互为备用 作为智能电网的时钟源,同时给出了全网时间同步 框架以及IEEE 1588时间协议的具体应用规则。该方案不仅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全网时间同步质量,而且大大提高了电网运行的安全性。 2GPS 授时技术 GPS 是美国陆、海、空三军联合研制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为陆、海、空领域提供定时、全天候和全球性的导航服务。GPS 由卫星星座、地面测控站和用户设备3大部分组成。 GPS 的卫星星座由21颗工作卫星和3颗备用卫星构成,他们均匀分布在6个与赤道夹角为55?的近似圆形轨道上,轨道间夹角为60?。这种布置 方式可保证在地球上任何地方、 任何时刻都能同时收到4颗以上的卫星信号。地面监控系统包括1个 主站、3个注入站和5个监测站,该系统的作用是:跟踪观测GPS 卫星、计算编制卫星星历、监测和控制卫星状态、保持精确的GPS 时间系统、向卫星注入导航电文和控制命令。GPS 接收机是用户部分的核心部件,它接收多颗GPS 卫星发出的信号,经过 一系列处理后输出定位信息、 时间信息以及卫星状态信息等,接收机输出的时间信息包括串行口输出 的年、月、日、分、秒和频率为1Hz 的秒脉冲[4] 。 但GPS 天线安装位置要求苛刻,从而导致馈线铺设难。各站GPS 时间系统相当分散、庞大,现场维护困难,易受美国控制。美国采用了有选择可用性政策SA (Selective Avaibility ),但没有承诺过服务质量,可以控制任何区域、任意时段的GPS 信号而不影响自己和盟 友的正常使用。因此, GPS 的自主性和可靠性都得不到保证。我国若大规模采用GPS ,一旦发生危机或战 争威胁,就会对我国电网构成严重的安全隐患[5] 。 3北斗授时技术 北斗是我国正在实施的自主研发、独立运行的

xxx系统总体测试方案

xxx系统总体测试 方案

XXX系统测试方案

编制:日期:年月日审核:日期:年月日 批准:日期:年月日 版本历史

目录 1 概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 目的................................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 测试范围............................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 进入条件............................ 错误!未定义书签。 1.4 测试参考文档........................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约定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 测试目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 测试完成标准........................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 暂停标准和再启动标准................ 错误!未定义书签。 2.4 错误级别定义........................ 错误!未定义书签。 2.5 测试工作流程........................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测试策略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 系统架构............................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 测试编码规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 测试人员架构........................ 错误!未定义书签。 4 测试方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0kV智能变电站方案

220kV 智能变电站过程层解决方案西电南自智能电力设备

目录 一.智能一次设备说明 (3) 1.1智能一次设备的概念 (3) 1.2设备智能化演变 (3) 1.3智能一次设备在智能电网中的作用 (3) 1.4智能一次设备现况 (4) 1.5变压器智能化 (4) 1.6断路器智能化 (5) 二、智能一次设备解决方案及建议 (8) 2.1PSSC600系列智能组件简介 (8) 2.2互感器及智能组件技术方案 (13) 2.2.1 220kV及110kV线路、母联电子式互感器技术方案 (13) 2.2.2 变压器220kV侧电子式互感器技术方案 (15) 2.2.3 变压器110kV侧电子式互感器技术方案 (16) 2.2.4变压器35kV侧电子式互感器技术方案 (17) 2.2.5 35kV出线电子式互感器技术方案 (18) 2.2.6 35kV母线电压技术方案 (18) 2.3TDC-05户外柜 (19) 2.3.1 户外柜的技术特点 (19) 2.3.2 户外柜的专利 (20) 三.组屏方案及即插即用方案 (21) 四.过程层设备配置一览表 (23)

一.智能一次设备说明 1.1 智能一次设备的概念 智能一次设备:指变电站高压设备本体(主要包括断路器、隔离开关、变压器)和智能组件组成,具有自动测量、自动控制、自动调节、自身状态监测及预警、通信功能。 (1)结构方面:一次设备+智能组件的灵活方案; (2)功能方面:监视、控制和管理设备的状态; (3)智能方面:使电网元件可观测、可控制。 1.2 设备智能化演变 图1.1 设备智能化演变 图2.1显示了设备智能化演变趋势。设备层的智能综合组件是一个包含各种装置的统一名称,即过程层设备和间隔层设备即可以组合、融合在一起的,也可以是外置安装。考虑到现有的一次设备状况,设备层设备采用“传统一次设备本身+智能综合组件”的模式,智能综合组件可以集成,可以分散,可以嵌,可以外挂等任意组合灵活架构。智能综合组件构成,包含了传统间隔层的设备,符合现状与未来的发展。 1.3 智能一次设备在智能电网中的作用 (1)与设备管理互动:全面清晰地把握设备运行状态、发现设备潜伏故障,优化电网运行及设备检修决策、提高设备可用率、降低运行管理成本; (2)与调度系统互动:提供设备故障模式及发生几率预报,使设备状态对调度系统是可观测的,使电网调度增加新的决策维度; (3)智能高级应用:从传统关注设备可靠性转变为关注电网的可靠性,提高电网运行的智能化水平。预期设备寿命,从电网的大视角实现寿命周期成本管理。

电力系统时钟同步综合解决系统(1)

一、建设时钟同步系统的重要性 随着电厂、变电站自动化水平的提高,电力系统对时钟统一对时的要求愈来愈迫切,有了统一精确的时间,既可实现全厂(站)各系统在GPS 时间基准下 的运行监控和事故后的故障分析,也可以通过各开关动作、调整的先后顺序及准 确时间来分析事故的原因及过程。统一精确的时间是保证电力系统安全运行,提 高运行水平的一个重要措施。 二、时钟同步系统的优越性 电厂(站)的时钟同步是一件十分重要的基础工作,现在电厂(站)大多采用不同厂家的计算机监控系统、DCS 分布式控制系统、自动化及线路微机保护装置、故障录波装置、电能量计费系统、电液调速系统DEH 、SCADA 系统及各种输煤PLC 、除灰PLC 、化水PLC 、脱硫PLC 等,以前的时间同步大多是各设备提供商采用各自独立的时钟,而各时钟因产品质量的差异,在对时精度上都有一定的偏差,从而使全厂各系统不能在统一时间基准的基础上进行数据分析与比较,给事后正确的故障分析判断带来很大隐患。 如今,人们已经充分意识到时间统一的重要性。但是,统一时钟并不是单纯地并用GPS 时钟设备。目前,人们普遍采用一台小型GPS 接收机,提供多个RS232端口,用串口电缆逐一连接到各个计算机,实现时间同步。但事实上,这种同步方式的缺点是,使用的电缆长度不能过长;服务器的反应速度、客户机的延迟都直接影响对时精度。而且各电厂(站)往往有不同的装置需要接收时钟同步信号,其接口类型繁多,如RS-232/422/485串行口、脉冲、IRIG-B 码、DCF77格式接口 等;装置的数量也不等,所以在实际应用中常感到GPS 装置的某些类型接口数量不够或缺少某种类型的接口,其结果就是电厂中有些装置不能实现时钟同步,或者需要再增加一台甚至数台GPS 装置,而这往往受到资金不足或没有安装位置等限制。若各系统实施统一GPS 时钟同步方案,就可实现全厂(站)各系统在统一GPS 时间基准下的运行监控和事故后的故障分析,大大提高了电厂(站)系统的安全稳定性。因此采用GPS 时钟同步系统比采用传统的GPS 同步设备有着明显的优势,也是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 第二部分 对时方式和NTP 协议简介 一、对时方式 目前,国内的同步时间主要以GPS 时间信号作为主时钟的外部时间基准信 号。现在各时钟厂家大多提供硬对时、软对时、编码对时三种方式,我公司的时 间同步产品除了提供以上三种对时方式外,还可提供先进的NTP 网络对时方式, 大大提高了产品的技术含量及系统的完整性。以下是各对时方式的介绍: 1、硬对时(脉冲节点) 主要有秒脉冲信号(lpps ,即每秒 1 个脉冲)和分脉冲信号门(1ppm ,即每分1个脉冲)。秒脉冲是利用GPS 所输出的lpps 方式进行时间同步校准,获得与 UTC 同步的时间准确度较高,上升沿的时间准确度不大于lus 。分脉冲是利用GPS 所输出的lppm 方式进行时间同步校准,获得与UTC 同步的时间准确度较高,上升沿的时间准确度不大于3us ,这是国内外保护常用的对时方式。另外通过差分芯片将lpps 转换成差分电平输出,以总线的形式与多个装置同时对时,同时增加了对时距离,由 lpps 几十米的距离提高到差分信号1km 左右。 用途:对国产故障录波器、微机保护、雷电定位系统、行波测距系统对时。 故障录波装置分别由不同的厂家生产;保护装置国内以南自股份、南瑞、许继、阿继及四方公司的产品为主。 2、软对时(串口报文) 串口校时的时间报文包括年、月、日、时、分、秒,也可包含用户指定的其他特殊内容,例如接收 GPS 卫星数、告警信号等,报文信息格式为ASCll 码或BCD 码或十六进制码。如果选择合适的传输波特率,其精确度可以达到毫秒级。串口校时往往受距离限制,RS-232口传输距离为30 m , RS-422口传输距离为 150 m ,加长后会造成时间延时。 用途:对电能量记费系统、输煤PLC 、除灰PLC 、化水PLC 、脱硫PLC 、自动化装 置、控制室时钟对时。 3、编码对时 编码时间信号有多种,国内常用的有 IRIG (Inter -range Instrumentatlon group )和DCF77(Deutsche ,long wave signal ,Frankfurt ,77.5 kHZ )两种。IRIG 串行时间码共有6种格式,即A ,B ,D ,E ,

软件系统测试方案

临汾市综合科技治超管理信息化系统 软件功能测试方案

目录 一、引言 (3) 1、标识 (3) 2、系统概述 (3) 2.1、项目的建设方、用户、开发方和支持机构 (3) 2.2、系统软件概述 (3) 2.3系统开发过程概述 (5) 3、文档概述 (6) 4、引用文件 (6) 二、测试的原则与方法 (7) 1、系统测试检验原则 (7) 2、测试方式 (7) 三、测试准备 (8) 1、测试的项目唯一标识符 (8) 2、硬件准备 (9) 3、软件准备 (10) 4、其他测试前准备 (11) 四、测试方案 (12) 1、测试方案概述 (12) 2、系统管理测试 (12) 3、治超公共服务首页管理测试 (16) 4、基础数据录入测试 (19) 5、业务数据采集测试 (29) 6、业务流程管理测试 (21) 7、统计分析测试 (26) 五、需求的可追踪性 (29) 六、附录 (32)

一、引言 1、标识 本文档适用的系统软件为: 临汾市综合科技治超管理信息化系统COCS2000-LFBS2.0 临汾市治超企业信息监管服务系统COSM2000-LFCS1.0 神舟软件的神通数据库系统SCOSCAR V7.0版 2、系统概述 2.1、项目的建设方、用户、开发方和支持机构 项目名称:临汾市科技治超管理信息系统软件系统 项目建设单位:临汾市治理非法超限超载车辆工作领导组办公室项目的用户方:临汾市及下辖17个县市区的治超办及成员单位项目承建单位:航天四创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支持公司:北京神舟航天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2.2、系统软件概述 2.2.1、设计依据 本设计方案主要依据为: 《临汾市综合科技治超管理信息化系统建设项目招标文件》 甲乙方双方签署的商务合同 经甲方、设计方、监理方共同确认的项目《临汾市综合科技治超管理信息化系统软件功能需求分析报告》 《全国治超信息系统数据交换标准》 2.2.2、设计标准规范 系统依据以下规范和指南完成: 《GB-8566-88计算机软件开发规范》 《GB-8567-88计算机软件产品》 《GB-9385-88计算机软件需求说明编制指南》 《GB-9385-88计算机软件测试文件编制指南》 《GB/T 12504-90计算机软件质量保证计划规划》 《GB/T 12505-90计算机软件配置管理计划规范》

水泵远程智能监测系统

水泵远程智能监测系统一.公司简介 深圳市天地网电子有限公司致力于电力领域产品的开发,生产和技术性服务。公司聚集了一批在电力和通讯领域有着丰富经验的专家以及研发精英,为电力设备、输配电线路的运行状态监测、故障检测定位等提供产品以及技术性服务。公司本着以人为本、科技创新、团结协作、顾客至上的理念,为电力用户提供了诸多可靠的解决方案,并得到业内企业的认可。深圳市天地网电子有限公司成立于2011年,注册资金为500万元。公司位于深圳南山区,属于高新技术企业。 水泵站远程监测和控制系统的实现,首先依赖于各个环节重要运行参数的在线监测和实时信息掌控,基于此,物联网作为“智能信息感知末梢”,可成为推动智能电网发展的重要技术手段。未来智能电网的建设将融合物联网技术,物联网应用于智能水泵站最有可能实现原创性突破、占据世界制高点的领域。 二.概述 我公司自主研发的TDW-008水泵站自动化远程监控系统是集传感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无线通信技术、网络技术为一体的自动化网络式监控管理系统。 泵站管理人员可以在泵站监控中心远程监测站内水泵的工作电压、电流、多路无线检测温度、水位等参数;支持泵启动设备手动控制、自动控制、远程控制泵组

的启停,实现泵站无人值守。该系统适用于城市供水系统、电厂、工厂、排水泵 站的远程监控及管理。 1)系统组成 TDW-008主要包括:值班室污水泵站自动化远程监控系统人值守集中控制管理系统中心主站监控平台和现场泵房控制分站: ◇中心主站监控平台由工控机、系统监控软件、网络接入设备共同构成,能够实现监测、查询、遥调、运算、统计、控制、存储、分析、报警等多项功能。 ◇现场泵房控制分站主要由数据采集模块:电压、电流、功耗、功率因数,无线可以接多路温度、水位传感器、电源控制器、继电器单元、配电控制机柜及安装附件组成。它与中心主站监控平台通过GPRS/3G网络方式连接到一起。水源地各井位泵房为分站,中心泵房统领各分站,通过中国移动的无线数据传输设备,实现点到多点的通讯,从而最终实现对各井位泵的远程集中监视和控制。 2)控制功能 (1)监测采集功能 ---监测采集泵站水位、各种在线温度;监测泵组的启停状态、电流、电压、保护状态以及深井泵电机的实际温度等数据。

智能变电站的调试流程及方法

智能变电站的调试流程及方法 一、智能变电站 智能变电站主要由站控层、间隔层和过程层组成。其中站控层的作用是对全站设备进行监视、控制、告警和交换信息,并即时完成数据的采集监控、操作闭锁、保护管理;间隔层的作用是对间隔层的所有实时数据信息进行汇总,并对一次设备提供保护和控制;过程层则用于电气数据的检测、设备运行参数的在线检测与统计以及操作控制的执行等。 这三层结构通过以太网、光缆等紧密地联接在一起,使得信息的采集、处理、执行等更加迅速便捷。由智能化变电站的结构图可以看出,智能变电站是智能电网的基础,在智能电网的体系结构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智能变电站调试流程 2.1变电站调试流程简述 变电站调试流程可分为设备出厂验收、现场调试两大部分。出厂验收是对即将出售的设备进行质量检查;调试工作是对现场安装的设备进行现场调试,现场调试按照流程可分为单体调试、分系统调试、系统调试。 2.2智能变电站调试流程 按照《智能变电站调试规范》执行,职能变电站的调试可按照一下流程:组态配置→系统测试→系统动模(可选)→现

场调试→投产试验。 2.2.1组态配置。组态配置是智能变电站系统设计的一个步奏,是在设计图纸或意图下,进行实例化变电站内各IED设备的ICD文件,并设置为SCD文件。这项工作一般由系统集成商完成后由用户确认,这里的“用户”可以是设备使用单位,也可以是设备使用单位制定的设计调试单位。 2.2.2系统测试。系统测试是为了确保设备主要功能的正确性和设备性能指标处于正常值范围的调试实验,调试包括装置单体调试和变电站各分系统调试。 2.2.3系统动模。系统动模是为了验证继电保护等整体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进行的变电站动态模拟试验。系统动模是在国家认定的实验机构或者具备相应实验资质的实验室进行的实验工作。动模试验的一次接线方式尽可能的与实际工程相一致,实验系统规模较大是,可以减少规模,但应保证能完成各类型保护的所有故障类型的测试。 2.2.4现场调试。现场调试是为了确保系统和设备现场安装连接和功能的正确性而进行的实验。现场调试实验包括回路、通信链路检验及传动试验。同时,设备辅助系统的调试也在现场调试阶段进行。 2.2.5投产试验。投产实验是设备在安装投入使用中用一次电流及工作电压进行检验和判定的试验。投产试验包括一次设备启动试验、核相与带负荷检查。

软件测试方案模板

XX项目 软件测试方案 编号:XX XX公司 2017年XX月

目录 1 文档说明..................................................错误!未定义书签。 文档信息............................................错误!未定义书签。 文档控制............................................错误!未定义书签。 变更记录......................................错误!未定义书签。 审阅记录......................................错误!未定义书签。 2 引言......................................................错误!未定义书签。 编写目的............................................错误!未定义书签。 读者对象............................................错误!未定义书签。 项目背景............................................错误!未定义书签。 测试目标............................................错误!未定义书签。 测试参考文档和测试提交文档..........................错误!未定义书签。 测试参考文档..................................错误!未定义书签。 测试提交文档..................................错误!未定义书签。 术语和缩略语........................................错误!未定义书签。 3 测试要求..................................................错误!未定义书签。 测试配置要求........................................错误!未定义书签。 硬件环境......................................错误!未定义书签。 软件环境......................................错误!未定义书签。 测试手段............................................错误!未定义书签。 测试方法......................................错误!未定义书签。 测试数据............................................错误!未定义书签。 测试策略............................................错误!未定义书签。 单元测试......................................错误!未定义书签。 集成测试......................................错误!未定义书签。 系统测试......................................错误!未定义书签。 验收测试......................................错误!未定义书签。 测试资源............................................错误!未定义书签。 测试阶段及范围......................................错误!未定义书签。 通过测试的标准......................................错误!未定义书签。 4 软件结构介绍..............................................错误!未定义书签。 概述................................................错误!未定义书签。 5 用例表格..................................................错误!未定义书签。 6 关注点....................................................错误!未定义书签。 文本输入框..........................................错误!未定义书签。 下拉列表............................................错误!未定义书签。 增加数据............................................错误!未定义书签。 修改数据............................................错误!未定义书签。 删除数据............................................错误!未定义书签。 查询数据............................................错误!未定义书签。 数据导入导出........................................错误!未定义书签。 数据接入与处理......................................错误!未定义书签。 其他................................................错误!未定义书签。

远程视频智能化监控系统设计方案

视频监控系统设计方案二〇一七年十月十四日

目录 1.方案概述 (4) 1.1 设计原则 (4) 1.2 设计要求及技术指标 (5) 2.基本要求与配置 (6) 2.1 基本要求 (6) 2.2 交通监控类型原理 (6) 2.2.1 DDN远程监控方案 (7) 2.2.2 WLAN无限连接监控方案 (8) 2.3设备配置 (10) 3.系统结构组成 (10) 3.1方案结构图 (10) 3.2工程描述 (12) 4.产品说明 (12) 4.1摄像产品介绍 (13) 4.1.1技术特点 (14) 4.1.2技术参数 (15) 4.2网络视频编/解码器(DSN-M4T/R) (16) 4.2.1主要特点 (16) 4.2.2技术指标: (17) 4.3传输设备介绍(XQ-54M- 5.8 5.8G 无线室外网桥) (18)

4.3.1产品特点: (18) 4.3.2应用方式 (18) 4.3.3技术指标 (19) 4.4、有讯网络DWL-2000AP+A 无线AP (21) 4.4.1产品特性和优势: (21) 4.4.2参数 (21) 4.5、系统管理平台 (23) 4.5.1、功能概述 (25) 4.5.2、系统构成 (25) 5.系统主要指标 (31) 5.1视频系统 (31) 5.2录像存储 (31) 5.3系统维护 (31) 6.方案特点 (32) 7.配置清单 (33)

1.方案概述 网络视频监控系统以综合管理软件为核心,结合嵌入式视频服务器,实现了基于网络的点对点、点对多点、多点对多点的远程实时现场监视、远程遥控摄像机以及录像、报警处理等,通过兼容模拟视频设备实现模拟视频系统与数字视频系统的数字化统一管理。 众所周知,采用无线网络技术给我们带来了极大的方便,采用无线网络技术可省去布线的麻烦,可以让信号覆盖到有线网络不能延伸到的地方,可以节约维护成本等。 本方案中设计使用DSN-M4T编码器将前端摄像机输出的模拟视频信号、音频信号和告警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通过前端的无线传输设备(5.8G无线网桥)与监控中心进行传输,在监控中心的视频服务器(PC机)上通过CC SERVER软件解码,实时显示在计算机显示器上或通过视频解码器连接到监视屏幕实现多画面监控。录像由客户端PC机通过软件实时完成。并且告警信号经过软件处理在监控中心有声光显示或直接进行告警后录像存储。 1.1 设计原则 在此方案设计中,以下原则贯穿于设计工作中的全部过程: 1、可靠性原则: 监控系统的可靠性是监控系统具有实用性的前提,是监控系统应急、防范及事后举证的保证。 2、实时准确的原则: 监控系统的基本功能就是将被监控对象发生的事件在有限的时间内准确及时地反映上来。因此实时性与准确性的原则贯穿在系统设计的各个方面。 3、先进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的原则: 既要保证系统设计的先进性,又要保证系统设计的实用性。选用的设备是经过实践检验的成熟产品,同时考虑系统的总体成本以及实际的气候、地理条件,比较模拟监控、有线网络、无线网络、数字存储等诸方面的特点,为用户提供最

变电站GIS智能监控系统

变电站GIS智能监控系统 技术方案书 常州市人本电气有限公司

一、系统描述 SF6气体以其优异的绝缘和灭弧性能,在电力系统中得到广泛应用,几乎成了中压、高压和超高压开关中所使用的唯一绝缘和灭弧介质。随着我国电力行业的快速发展,SF6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智能电网建设的迫切性,急需解决SF6电气设备的智能监控技术。 GIS 的绝缘性能是确保其安全运行的重要条件。GIS 设备内部中的金属微粒、粉末和水分等导电性杂质是引发GIS 故障的重要原因。因此监测GIS内部的水分和放电情况成为判断GIS运行状态优劣的必要手段。GIS一旦发生泄漏故障,不仅对变电站正常供电输电造成影响,而且对于巡检人员的人生安全都存在很大的隐患,所以检测GIS内部压力和SF6开关室内SF6和氧气含量都成了目前变电站正常运行及人员安全的必要措施。 RBZN 型变电站GIS智能监控系统是本公司根据国家智能电网发展要求而设立的重点项目,该系列产品采用最新遥测遥感技术和后台计算机技术于一体,外观小巧,可实现高精度测量、计算机后台处理、海量的历史数据存储等功能,适用于各种电压等级的SF6断路器、GIS、PASS等设备SF6气体的微水、密度、温度和内部局部放电的在线测量,同时还可以监测SF6开关室内部的SF6和氧气含量,实现安全、实时、远程等先进的动态监控,以满足电力配网自动化和设备状态检修的需要,为电网的智能化建设预留接口。该系列产品技术领先,填补了国内空白,获得多项专利。 二、主要功能 1、在线监测SF6断路器或组合电器中微水、密度、温度、局部放电和室内SF6和氧气含量等参数 2、实现微水的压力与温度补偿、密度的温度补偿,使微水与密度数据真实可靠 3、采集单元内部运用内循环技术,大幅提高采样精度 4、多种阀门接头,安装拆卸方便,节省维护费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