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水土保持区划试行
- 格式:docx
- 大小:77.78 KB
- 文档页数:79
附件
全国水土保持规划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复核划分成果
全国水土保持规划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复核划分(以下简称“两区复核划分”)是全国水土保持规划的重要内容,是指导我国水土保持工作的技术支撑,是落实《水土保持法》的重要举措,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工作。
“两区复核划分”是在原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划分成果的基础上,根据《全国水土保持规划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复核划分技术导则》,充分利用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成果,借鉴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和已批复实施的水土保持综合及专项规划等,进行复核划分的。
根据本次“两区复核划分”成果,全国共划分了大小兴安岭等23个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涉及460个县级行政单位,重点预防面积43.92万km2,约占国土面积的4.6%;东北漫川漫岗等17个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涉及631个县级行政单位,重点治理面积49.44万km2,约占国土面积的5.2%,划分成果详见附表。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单位应
在“两区复核划分”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组织开展省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与重点治理区的复核划分以及水土保持规划编制工作,以促进我国水土保持工作的全面健康持续发展。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全国水土保持区划(试行)水是生命之源,土是万物之母。
水土保持是一个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工作,对于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更好地推进水土保持工作,我国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了水土保持区划试行工作。
本文将在3000字以上的篇幅内详细描述全国水土保持区划试行的背景、目标、范围以及实施过程。
一、背景:水土保持工作在我国历史上一直非常重要。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环境问题日益凸显,水土流失、土壤侵蚀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农业发展和生态安全。
为了保护水土资源,保障可持续发展,全国水土保持区划试行工作应运而生。
二、目标:全国水土保持区划的目标是通过科学合理划定水土保持分类等级,提高农田水土资源利用效益,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
三、范围:全国水土保持区划试行工作涉及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县级行政区划。
根据不同地域特点和水土资源状况,制定相应的水土保持区划方案。
四、实施过程:1. 数据收集:进行全国范围内的水土资源调查,收集土地利用、植被覆盖、水资源利用等方面的数据。
利用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等现代技术手段,获取大规模、高精度的数据,为区划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2. 区划划分:根据区域的特性、土壤质地、水资源情况、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等因素,制定水土保持区划原则。
将全国范围划分为不同的区域,每个区域设立相应的水土保持分类等级。
3. 划定保护措施:根据各区域的水土保持分类等级,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
例如,在高风险地区增加植被覆盖率,加强水土保持工程建设;在中等风险地区加强土壤改良、合理利用水资源等方面的工作;在低风险地区加强土壤养殖、合理利用农草水资源等工作。
4. 监测与评估:建立健全的水土保持监测和评估体系,定期对各区域的水土保持工作进行评估。
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保护措施,提高水土保持效果。
五、成效与展望:全国水土保持区划试行工作的实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附件
全国水土保持规划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复核划分成果
全国水土保持规划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复核划分(以下简称“两区复核划分”)是全国水土保持规划的重要内容,是指导我国水土保持工作的技术支撑,是落实《水土保持法》的重要举措,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工作。
“两区复核划分”是在原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划分成果的基础上,根据《全国水土保持规划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复核划分技术导则》,充分利用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成果,借鉴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和已批复实施的水土保持综合及专项规划等,进行复核划分的。
根据本次“两区复核划分”成果,全国共划分了大小兴安岭等23个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涉及460个县级行政单位,重点预防面积43.92万km2,约占国土面积的4.6%;东北漫川漫岗等17个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涉及631个县级行政单位,重点治理面积49.44万km2,约占国土面积的5.2%,划分成果详见附表。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单位应
在“两区复核划分”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组织开展省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与重点治理区的复核划分以及水土保持规划编制工作,以促进我国水土保持工作的全面健康持续发展。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全国水土保持区划水是生命之源,土是生存之本。
水土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性资源。
然而,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水土流失问题日益严重,给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巨大挑战。
为了有效地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全国水土保持区划工作应运而生。
全国水土保持区划是根据不同区域的自然地理条件、水土流失状况、水土保持功能及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等因素,对全国范围进行的分区划分。
它就像是给全国的水土资源做了一次“精准画像”,为水土保持规划、治理和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我国地域辽阔,地形复杂多样,气候条件差异明显。
从东部的平原到西部的高原,从南方的丘陵到北方的山地,不同地区的水土资源禀赋和水土流失特点各不相同。
比如,在黄土高原地区,由于土质疏松、植被覆盖率低,加上夏季暴雨集中,水土流失问题十分严重;而在南方的喀斯特地区,由于特殊的地质地貌,水土流失表现出不同的形式和特点。
在进行全国水土保持区划时,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
首先是自然因素,包括地形地貌、气候、土壤、植被等。
地形地貌决定了水流的速度和方向,影响着土壤侵蚀的强度和方式;气候因素如降水、温度、风速等直接关系到水土流失的发生和发展;土壤的质地、结构和肥力也会影响其抗侵蚀能力;植被则是保护土壤、减少水土流失的重要屏障。
其次是社会经济因素。
不同地区的人口密度、产业结构、土地利用方式等都会对水土流失产生影响。
比如,过度开垦、过度放牧、不合理的工程建设等人类活动往往会加剧水土流失。
基于这些因素,全国水土保持区划通常将全国划分为不同的一级区、二级区和三级区。
一级区通常是根据大的自然地理单元和宏观水土保持功能进行划分;二级区则在一级区的基础上,考虑了水土流失类型、强度和治理方向等因素;三级区则更加细致,主要结合具体的土地利用和水土保持措施进行划分。
通过全国水土保持区划,可以明确不同区域水土保持工作的重点和方向。
对于水土流失严重的区域,要采取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农业措施相结合的综合防治体系,加大治理力度,尽快遏制水土流失的趋势;对于生态环境相对较好的区域,要注重预防保护,加强监管,防止人为破坏。
输变电工程施工中的水土流失与水土保持措施发布时间:2023-03-21T08:33:00.205Z 来源:《中国科技信息》2023年1期作者:陈琳1朱圣曦2[导读] 近年来社会用电需求的不断增大,输变电工程建设数量也逐渐增多。
陈琳1朱圣曦21四川省西点电力设计有限公司2四川百源工程勘察设计有限公司四川省青羊区610091摘要:近年来社会用电需求的不断增大,输变电工程建设数量也逐渐增多。
针对输变电工程的特点,分析其项目组成和水土流失特点,确定水土流失防治目标和防治分区,从而合理布设水土流失防治措施,达到有效控制、治理工程在建设和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水土流失的目的。
本文就输变电工程施工中的水土流失与水土保持措施展开探讨。
关键词:水土流失;输变电工程;水土保持引言水土流失是输变电工程建设的过程中一大生态问题,如场地平整、土石方开挖、回填,土石方临时堆放、弃土堆放等问题,造成破坏植被、水土流失等一系列的生态不平衡发展状态。
结合长期的实地勘察和工作总结,分析了解输变电工程施工的水土流失特点,提出了针对输变电工程的水土保持措施,有效地减少输变电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改善项目周围的生态环境。
1水土流失的危害工程建设施工将不可避免的占用部分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土地,改变土地利用类型,对原地表植被、土壤结构造成破坏,造成水土流失,导致一系列危害。
(1)危害工程安全。
工程施工临时堆放的土方、弃渣(土)遇到暴雨都将会被雨水冲蚀,严重的将造成工程垮塌和泥石流的发生,危及工程建筑安全,给工程后期建设和区域生态环境带来不利影响。
(2)降低土壤肥力和农业生产力、植被覆盖度。
水土流失造成土壤中的有机物、氮、磷及无机盐类含量下降,土壤动物、微生物极大程度降低,导致土壤养分的严重亏缺,农业生产力能力下降,区域的植被覆盖度降低。
(3)加剧干旱发展。
严重的水土流失导致降水入渗少,流失多,水资源有效利用率小,土壤含水量低,造成干旱缺水。
(4)冲毁道路、村庄、危及居民生命财产安全。
附件
全国水土保持规划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复核划分成果
全国水土保持规划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复核划分(以下简称“两区复核划分”)是全国水土保持规划的重要内容,是指导我国水土保持工作的技术支撑,是落实《水土保持法》的重要举措,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工作。
“两区复核划分”是在原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划分成果的基础上,根据《全国水土保持规划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复核划分技术导则》,充分利用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成果,借鉴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和已批复实施的水土保持综合及专项规划等,进行复核划分的。
根据本次“两区复核划分”成果,全国共划分了大小兴安岭等23个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涉及460个县级行政单位,重点预防面积43.92万km2,约占国土面积的4.6%;东北漫川漫岗等17个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涉及631个县级行政单位,重点治理面积49.44万km2,约占国土面积的5.2%,划分成果详见附表。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单位应
在“两区复核划分”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组织开展省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与重点治理区的复核划分以及水土保持规划编制工作,以促进我国水土保持工作的全面健康持续发展。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水利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区评定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水利部•【公布日期】2016.12.15•【文号】办水保[2016]223号•【施行日期】2016.12.15•【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水土保持正文水利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区评定办法》的通知办水保[2016]223号各流域机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水利(水务)厅(局),各计划单列市水利(水务)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水利局,各有关单位:2006年4月,水利部办公厅印发了《水利部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区评定办法(试行)》(办水保[2006]63号)。
各地按照评定办法积极开展工作,全国建成国家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区113个,充分发挥了园区理念引领、典型示范、科学普及、宣传教育等作用,提升了社会公众水土保持生态文明理念和意识,推进了水土保持生态建设。
为进一步促进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区健康发展,更好发挥其功能与作用,根据生态文明建设和水土保持改革发展对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区工作的新要求,我部组织修订了《国家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区评定办法》,现予以印发。
各地要结合实际,深入推进国家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区的创建和管理工作,促进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新发展。
附件:《国家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区评定办法》水利部办公厅2016年12月15日附件国家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区评定办法1 总则1.0.1 为规范国家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区评定工作,加强园区创建,促进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提高公众生态文明意识,制定本办法。
1.0.2 国家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区是指贯彻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战略,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坚持水土保持工作方针,全面发挥水土保持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具备一定规模,质量高、效果好、典型强,能充分发挥理念引领、典型示范、宣传教育、科学普及等作用的水土保持生态设施、资源和场所。
1.0.3 本办法适用于国家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区的评定。
附件
全国水土保持区划(试行)
全国水土保持区划是落实水土保持工作方针的重要举措,是指导我国水土保持工作的技术支撑,是全国水土保持规划的基础和组成部分,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工作。
根据《全国水土保持区划导则(试行)》,本次区划采用三级分区体系,一级区为总体格局区,二级区为区域协调区,三级区为基本功能区。
全国共划分为8个一级区,41个二级区,117个三级区(详见附表全国水土保持区划(试行))。
一级区主要用于确定全国水土保持工作战略部署与水土流失防治方略,反映水土资源保护、开发和合理利用的总体格局,体现水土流失的自然条件(地势—构造和水热条件)及水土流失成因的区内相对一致性和区间最大差异性。
二级区主要用于确定区域水土保持总体布局和防治途径,主要反映区域特定优势地貌特征、水土流失特点、植被区带分布特征等的区内相对一致性和区间最大差异性。
三级区主要用于确定水土流失防治途径及技术体系,作为重点项目布局与规划的基础。
反映区域水土流失及其防治需求的区内相对一致性和区间最大差异性。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单位应
在《区划(试行)》的基础上,进一步组织开展省级水土保持区划和水土保持规划编制工作,以促进我国水土保持工作的全面持续健康发展。
全国水土保持区划表(试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全国水土保持区划概述
王治国;张超;孙保平;纪强;王春红
【期刊名称】《中国水土保持》
【年(卷),期】2015(0)12
【摘要】全国水土保持区划是全国水土保持规划的基础和前提,是我国水土保持工作因地制宜、分区防治的体系保障,对水土保持科学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水土保持区划是根据自然和社会条件,水土流失类型、强度和危害,以及水土流失治理的区域相似性和区域差异性进行的水土保持区域划分,主要是明确各区的生产发展方向(或土地利用方向)和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依据三级分区体系,选定海拔、大于10 ℃积温、年均降水量、水土流失成因及强度等指标组成各级分区指标体系,将全国共划分为8个一级区、41个二级区、117个三级区(含港、澳、台地区). 简要介绍了全国水土保持区划成果并提出了区划应用的相关建议.
【总页数】6页(P12-17)
【作者】王治国;张超;孙保平;纪强;王春红
【作者单位】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北京100120;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北京100120;北京林业大学,北京100083;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北京100120;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北京10012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157
【相关文献】
1.全国水土保持区划及其应用 [J], 王治国;张超;纪强;孟繁斌;闫俊平;李小芳
2.灰色系统理论在水土保持区划中的应用——邵武市水土保持区划方法初探 [J], 邓根松
3.全国农业区划委员会关于在《全国农业资源、区划展览》中充实区划科技成果的通知 [J],
4.“全国水土保持区划”项目通过国家科技成果评价 [J], 本刊讯
5.“全国水土保持区划”项目通过国家科技成果评价 [J], 程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附件
全国水土保持规划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复核划分成果
全国水土保持规划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
治理区复核划分(以下简称“两区复核划分”)是全国水土保持规划的重要内容,是指导我国水土保持工作的技术支撑,是落实《水土保持法》的重要举措,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工作。
“两区复核划分”是在原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划分成果的基础上,根据《全国水土保持规划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复核划分技术导则》,充分利用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成果,借鉴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和已批复实施的水土保持综合及专项规划等,进行复核划分的。
根据本次“两区复核划分”成果,全国共划分了大小兴安岭等23个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涉及460个县级行政单位,重点预防面积43.92万km2,约占国土面积的4.6%;东北漫川漫岗等17个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涉及631个县级行政单位,重点治理面积49.44万km2,约占国土面积的5.2%,划分成果详见附表。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单位应
在“两区复核划分”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组织开展省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与重点治理区的复核划分以及水土保持规划编制工作,以促进我国水土保持工作的全面健康持续发展。
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
3
4
5
6
7
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
8
9
10
11
12。
附件
全国水土保持区划(试行)
全国水土保持区划是落实水土保持工作方针的重要举措,是指导我国水土保持工作的技术支撑,是全国水土保持规划的基础和组成部分,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工作。
根据《全国水土保持区划导则(试行)》,本次区划采用三级分区体系,一级区为总体格局区,二级区为区域协调区,三级区为基本功能区。
全国共划分为8个一级区,41个二级区,117个三级区(详见附表全国水土保持区划(试行))。
一级区主要用于确定全国水土保持工作战略部署与水土流失防治方略,反映水土资源保护、开发和合理利用的总体格局,体现水土流失的自然条件(地势—构造和水热条件)及水土流失成因的区内相对一致性和区间最大差异性。
二级区主要用于确定区域水土保持总体布局和防治途径,主要反映区域特定优势地貌特征、水土流失特点、植被区带分布特征等的区内相对一致性和区间最大差异性。
三级区主要用于确定水土流失防治途径及技术体系,作为重点项目布局与规划的基础。
反映区域水土流失及其防治需求的区内相对一致性和区间最大差异性。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单位应在《区划(试行)》的基础上,进一步组织开展省级水土保持区划和水土保持规划编制工作,以促进我国水土保持工作的全面持续健康发展。
注:水土保持基础功能包括水源涵养(h)、土壤保持(简称保土,t)、蓄水保水(简称蓄水,x)、防风固沙(简称防沙f)、生态维护(w)、农田防护(n)、水质维护(s)、
防灾减灾(简称减灾z)、拦沙减沙(简称拦沙,j)、人居环境维护(r)。
全国水土保持区划表(试行)
土
高
原
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