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小瞧了仙方活命饮,活用此方可治疗许多疾病
- 格式:docx
- 大小:17.68 KB
- 文档页数:5
仙方活命饮的功能主治是仙方活命饮的简介仙方活命饮是一种传统中药方剂,以其独特的药材组合和药物配比而闻名。
它广泛用于中医临床治疗和保健调理,被认为具有多种功能和主治作用。
本文将介绍仙方活命饮的多种功能主治,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运用该药方。
仙方活命饮的功能主治1.润肺止咳:仙方活命饮中的某些药材具有润肺止咳的功效。
对于慢性咳嗽、气管炎、支气管炎等疾病,饮用仙方活命饮可起到缓解症状、润泽肺部的作用。
2.清热解毒:仙方活命饮中的一些药材含有清热解毒的成分,可以有效降温、消炎,对于热病、感冒等有良好的疗效。
3.调理脾胃:仙方活命饮中的特定成分对于脾胃功能失调、消化不良等症状有辅助治疗作用。
能够增强脾胃功能,提高食欲和消化能力。
4.舒筋活血:仙方活命饮中包含的特定药物可以促进血液循环,舒缓筋肉,对于风湿性疼痛、关节炎等疾病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5.养心安神:仙方活命饮中的某些成分具有养心安神的功效,可以改善失眠、焦虑等心理疾病,有助于提高睡眠质量和心理健康状态。
如何使用仙方活命饮饮用仙方活命饮的最佳时间是在早晨空腹时或睡前半小时,以便更好地吸收药物成分和发挥疗效。
具体用法如下:1.取适量仙方活命饮的药材,充分洗净。
2.将药材放入砂锅中,加入适量清水。
3.将砂锅置于火上,用小火煮沸,然后转至文火慢炖30分钟。
4.关火后,让药汤自然冷却至适饮温度。
5.将药汤滤去渣滓,分为若干次温服。
注意事项1.仙方活命饮不适合过敏体质、孕妇和哺乳期妇女饮用。
2.饮用仙方活命饮时,应遵循医生或中医师的建议,量力而行,不可过量。
3.仙方活命饮仅作为辅助药物,不能替代正规治疗。
对于慢性疾病,请咨询医生或中医师的意见。
4.所配制的仙方活命饮最好在当日饮用完毕,不宜存放过久。
5.在服用仙方活命饮期间,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注意饮食调理和休息。
总结仙方活命饮作为一种传统中药方剂,具有润肺止咳、清热解毒、调理脾胃、舒筋活血和养心安神的功能主治作用。
仙方活命饮,治一切疮疡,止痛、消毒之圣药也【原】仙方活命饮出处《校注妇人良方》,其组成为白芷3g,贝母、防风、赤芍药、当归尾、甘草节、皂角刺(炒)、炙穿山甲(甲珠为国家保护动物,吾常用炮猪甲代,用量须以甲珠倍量)、天花粉、乳香、没药各6g,金银花、陈皮各9g。
用法,以用酒一大碗,煎五七沸服。
现用法,以水煎服,或水酒各半煎服。
仙方活命饮,治一切疮疡,未成脓者内消,已成脓者即溃,又止痛,消毒之圣药也。
一切痈疽及不知名恶疮初得,此方主之。
痈疽皆由气血逆于肌理,加寒与湿凝,风共火搏乃发。
红肿尖痛,为阳为痈。
深硬黑陷,为阴为疽。
势大身发热,食日减,晓夜不安眠,其症则重而险。
入手,醇酒煎服。
盖忍冬花、甘草节、天花粉、贝母、橘皮清热解毒,兼能利湿除痰。
当归、防风、白芷、乳香、没药活血疏风,更可定痛护膜。
乃皂角刺、穿山甲引前药直达病所,以决壅破坚。
酒煎者,欲其通行周身,使邪速散云尔。
服而活命,非仙方如何。
吾总结,仙方活命饮治疮疡肿毒属阳证者为要,临床以患部红肿热痛,舌苔黄,脉数有力为辨证要点。
现在临床亦多用于治疗各种化脓性炎症,如蜂窝组织炎、脓疱疮、深部脓肿,化脓性扁桃体炎、乳腺炎、阑尾脓肿等热毒实证。
方中可活泼加入蒲公英连翘地丁丹皮类,以增加清热解毒之功,大便干结者可加大黄以泻阳明而通便。
罗谦甫曰∶此疡门开手攻毒之第一方也。
经云∶营气不从,逆于肉理。
故痈疽之发,未有不从营气之郁滞,因而血结痰滞蕴崇热毒为患。
治之之法,妙在通经之结,行血之滞,佐之以豁痰理气解毒。
是方穿山甲以攻坚,皂刺以达毒所,白芷、防风、陈皮通经理气而疏其滞,乳香定痛和血,没药破血散结,赤芍、归尾以驱血热而行之,以破其结。
佐以贝母、金银花、甘草,一以豁痰解郁,一以散毒和血,其为溃坚止痛宜矣。
然是方为营卫尚强,中气不亏者设。
若脾胃素弱,营卫不调,则有托里消毒散之法,必须斟酌而用。
此薛己所论千古不易之治也。
因附治疡用方之法于后,使学人服膺云。
薛己曰∶治疡之法,若肿高痛者,先用仙方活命饮解之,后用托里败毒散。
【临床】32天消除肝囊肿!“仙方活命饮”用之妙无穷本公众号为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官方微信,如果您还未关注,请点击上方蓝色“首都中医”进行关注。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作者:赵宏波北京市石景山区中医医院业师张振忠主任医师曾在门诊采用中草药治疗肝脓肿2例。
经过短短1个月的治疗,患者肝脏脓肿得以全消,惊叹之余,笔者深感中医药的博大精深,奥妙无穷。
现将病例报道如下:吕某,男,37岁,患者于2015年4月16日首次就诊于张振忠老中医工作室,主诉:肝脓肿3月余,自觉右侧胁痛,发热,体温37.5℃,口苦口干,食欲尚可。
舌质暗红,少苔,脉弦细。
B超:肝右后叶脓肿3.5厘米×2.7厘米。
中医诊断:胁痛。
辨证:肝胆湿热,瘀浊阻滞证。
治法:疏肝利胆,清利湿热,活血止痛散结。
方药:柴胡8克,赤芍24克,白芍24克,胆草10克,连翘24克,丹皮8克,桃仁12克,乌药8克,元胡15克,穿山甲10克,当归15克,川芎10克,白芷10克,天花粉18克,浙贝母12克,五灵脂15克,枳壳12克,地丁30克,鸡内金20克,金钱草30克,生黄芪40克。
7剂,水煎服,日1剂,分2次服。
二诊(2015年4月23日):患者自觉右侧胁痛缓解,但仍有胀痛,伴有乏力,纳可,舌质暗红,少苔,脉弦细。
方药:柴胡8克,赤芍24克,白芍24克,丹皮8克,桃仁12克,元胡15克,穿山甲10克,当归15克,川芎10克,白芷10克,天花粉18克,浙贝母15克,枳壳12克,鸡内金20克,金钱草30克,生黄芪40克,蒲公英30克,野菊花24克,生栀子12克,皂刺18克,木香4克,沙参15克,三七粉6克。
10剂,水煎服,日1剂,分2次服。
三诊(2015年5月4日):服上方无不适,大便稀溏,舌质暗红,苔薄白,脉沉细。
方药:柴胡8克,赤芍24克,白芍24克,丹皮8克,桃仁12克,元胡15克,穿山甲10克,当归15克,川芎10克,白芷10克,天花粉18克,浙贝母15克,枳壳12克,鸡内金20克,金钱草30克,生黄芪40克,野菊花24克,焦栀子12克,皂刺18克,木香4克,三七粉6克,玄参18克,乌药8克。
仙方活命饮的组成与功效作用、加减【组成用量】金银花、广陈皮各12g,白芷、贝母、防风、赤芍、当归尾、甘草、皂角刺、穿山甲、天花粉、乳香、没药各6g。
【服用方法】水煎服。
【功效作用】方用金银花、天花粉、甘草清热解毒,乳香、没药、当归尾、赤芍、穿山甲、皂角刺活血祛瘀止痛,贝母化痰,防风、白芷疏散风热,陈皮理气化滞。
全方共奏清热解毒,消肿溃坚,活血止痛之功效。
主要用于治疗阳证疮疡初起或脓熟未溃之病证。
本方对乙型链球菌有高度抑制作用,葡萄球菌则次之。
所以本方具有抗菌、抑制病毒、消炎、解热、改善血液循环等作用。
【辨治病证】中医临床运用以患处红肿热痛,或兼有恶寒,发热等为其汤证之要点。
本方常用于治疗急性软组织化脓性感染、急性化脓性扁桃腺炎、急性乳腺炎、急慢性阑尾炎、阑尾脓肿、附睾丸炎、溃疡病、蜂窝织炎、深部脓肿、疖肿、脓疱疮、急性风湿热、食道炎、急性胰腺炎、急性肾盂肾炎等病证。
而必须症见患处局部红肿热痛,脉数有力者之病人。
【现代运用与主治疾病】1.阿米巴肝病(邪蕴肝经,肉腐成痈型)治宜清热解毒,化瘀排脓。
以本方加减:金银花、黄芩、败酱草各15g,白芷、当归尾、赤芍、浙贝母、天花粉、柴胡各10g,乳香、没药、生甘草各3g为主治方。
若热重者,加蒲公英、紫花地丁。
肿块坚硬疼痛者,加穿山甲、皂角刺。
痈脓已成者,加薏苡仁、冬瓜仁。
杀虫,加白头翁、鸦胆子、秦皮。
2.头痛(外伤,血瘀脉络,瘀久化热型)治宜清热止痛,活血化瘀。
以本方去防风、皂角刺,加牛膝30g,天丁8g,五灵脂、甘草各6g,蜈蚣3条为主治方。
3.冠心病、心绞痛(胸阳掉阻,脉络阻滞型)治宜化瘀行气,通阳豁痰。
以本方加生、熟何首乌各30g,降香(后下)6g为主治方。
4.失眠(瘀血内阻,痰热内扰型)治宜清热凉血,化瘀定志。
以本方去防风、皂角刺,加天丁8g,生地、丹参各15g,丹皮12g,枣仁10g为主治方。
5.大叶性肺炎(邪热壅肺型)治宜清热解毒,宣肺化痰,化瘀定痛。
当代中医师灵验奇方真传——仙方活命饮加味治糜烂性胃炎
徐静,主治医师(辽宁省普兰店市第二人民医院)。
主治:慢性糜烂性胃炎。
处方:双花、防风、白芷、浙贝母各15克,当归、陈皮、甘草、皂角刺各10克,穿山甲、没药、乳香各5克,黄芪30克,天花粉20克。
上药煎30-40分钟,取水300ml,日服3次。
2个月为1疗程。
肝胃不和,加柴胡、香附各等分;
脾胃湿热,加苍术10克,蚕砂10克;
胃阴不足,加石斛15克,生地15克;
瘀血停滞,加山楂10克,白及10克,大黄5克。
治疗34例,治愈(胃镜复查病变粘膜恢复正常)6例;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13例;有效(临床症状部分改善,胃镜复査有改善)11例: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胃镜复査同治疗前)4例;有效率88.2%。
笔者将此病归为中医“胃痈”范畴。
治以活血消肿,生肌益胃。
方中双花清热解毒,疏散透达,为治痈之圣药;当归、乳香、没药活血散瘀,消肿散结:防风、白芷散结消肿;燥湿益胃;贝母、花粉清热散结、消肿生肌;甲珠、皂刺穿透经络,消肿排脓;陈皮、甘草和中益胃,行气通络;黄芪建中益胃,排脓生肌。
现代药理研究本方具有消炎镇痛保护胃粘膜,促进溃疡愈合和免疫作用。
温馨提示:以上仅供医界同道参考,临床还需谨慎使用。
本文部分文字和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业用途,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
仙方活命饮,治疗阳证疮疡肿毒很实用今天介绍的是仙方活命饮这首方,仙方活命饮从名字上来看说明什么呢?这个方子疗效好,是神仙赐给的,能起死回生的一首方。
仙方活命饮是外科第一方,历来把它认为是治疗阳证疮疡肿毒的首选方。
“痈疡阳证”仙方活命饮所治疗的是痈疡阳证。
在我们方剂学当中,治疗痈疡的方剂有好些首。
痈疡怎么分类呢?分内痈和外痈。
你比方说,我们平常所讲的内痈,有肺痈和肠痈。
外痈又怎么分呢?外痈是体表之痈,有阴证和阳证之分。
今天我们讲的仙方活命饮是治疗外痈阳证的方剂。
痈疡是一类皮肤组织感染性疾病,在医疗条件落后的年代,这样的感染常常是致命的。
比如,盛唐诗人孟浩然背部患有疮痈,适逢他的好友王昌龄游襄阳,两人相见甚欢。
孟浩然不顾医生的劝告,纵情宴饮,饮酒吃肉,导致病情恶化,终致不治,终年仅51岁。
这属于痈疡的逆证,是比较凶险的。
还有的逆证表现为初起阶段就出现疮肿迅速扩大,毒素随血液流行全身,引起危及生命的“疔疮走黄”,就是现在所谓的毒血症、败血症。
还有的尽管没有全身的并发症,但由于局部创面迁延不愈,或伤口不断扩大,导致残疾甚至死亡。
痈疡的顺证有一个大致的发展过程:初起红肿热痛(可以伴有轻微的发热恶寒,类似外感)→局部化脓→脓肿破溃→排脓→疮口收敛愈合。
这个过程在古代医家看来是非常理想的过程,所以称顺证。
医家们认为这类疾病是可控的,治疗的目的就是使其按照顺证的轨道发展。
中医外科治痈有消、托、补三法,痈疡顺证一般只使用消法即可,仙方活命饮是消法的代表。
体外实验研究表明,仙方活命饮对粪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而且用于组方的每一味药都不同程度具有抑菌作用。
进一步的实验表明,仙方活命饮抑菌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提高机体免疫力、改善局部环境条件、提高自身的抗感染机能来达到的。
此外,实验结果表明本方还有抗病毒、保护胃肠黏膜、退热等作用。
事实上,现代临床上本方的应用面已经大大拓展,可以应用于扁桃体周围脓肿、肺炎、流行性腮腺炎、小儿上呼吸感染、慢性糜烂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溃疡、重症急性胰腺炎、非感染性高热、慢性胆囊炎、急慢性阑尾炎、乳腺炎、慢性化脓性上颌窦炎、混合痔脱出嵌顿、颈部炎性肿块、急性附睾炎、肛周脓肿、臀部脓肿、痤疮等疾病。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神仙活命饮的功效与作用药用价值用法用量
导语:大家都清楚,现代都市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每天疲惫不堪,对身体健康的关注自然就降低了,导致很多疾病的趁虚而入,而中药中的方剂就可以逐
大家都清楚,现代都市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每天疲惫不堪,对身体健康的关注自然就降低了,导致很多疾病的趁虚而入,而中药中的方剂就可以逐步的改善身体,达到调理治愈地效果,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一下神仙活命饮。
防风没药赤芍药各3克白芷1.8克归梢乳香贝母天花粉角刺各3克金银花陈皮各9克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溃坚,活血止痛。
治疮疡肿毒初起,赤肿焮痛,或身热微恶寒,舌苔薄白或微黄,脉数有力,属于阳证者。
【用法用量】用好酒600毫升,煎至300毫升。
若上身,食后服,若下身,食前服,再加饮酒150~200毫升,以助药势。
不可更改。
【注意】疮疡溃后、阴证疮疡及脾胃素虚,气血不足者忌用。
【备注】方中以金银花清热解毒为君;归尾、赤芍、没药、乳香活血散瘀以止痛,陈皮理气以助血行为臣;防风、白芷疏风散结以消肿,贝母、花粉清热排脓,散结消肿,川山甲、皂角刺疏通经络,溃坚排脓为佐;甘草清热解毒为使。
诸药合用,共奏清热解毒,消肿溃坚,活血止痛之功。
【摘录】《女科万金方》
文中不仅给大家介绍了神仙活命饮的功效作用,还给大家分析了神仙活命饮是由哪几种中药材组成,对于怎么吃也有所提及,我们可以试着记一下,说不定哪天就能用上。
生活常识分享。
仙方活命饮——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溃坚,活...
仙方活命饮——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溃坚,活血止痛的功效。
适用于各种结节、增生、肿块、便秘的治疗!
仙方活命饮出自校注妇人良方,主治疮疡肿毒初起证,症见局部红肿热痛,或身热微恶寒,舌苔薄白或微黄,脉数有力,属于阳证者。
药物组成:炙穿山甲,天花粉,乳香,白芷,赤芍,贝母,防风,没药,炒皂角刺,当归尾,陈皮,金银花,甘草。
方解:方中金银花、甘草清热解毒,为治疮要药;防风、白芷祛风除湿排脓以消肿;当归尾、赤芍、乳香、没药活血散瘀以止痛;贝母清化热痰以散结,重用陈皮理气行滞以消胀;穿山甲、皂角刺穿透经络,直达病所以软坚溃脓。
诸品同用,共奏清热解毒,消肿溃坚,活血止通之功。
临床运用:1.本方证为热毒壅结,气血壅滞所致,除见疮疡局部红、肿、热、痛之主症外,以身热口渴、苔黄脉数及疮疡未脓,或已脓未溃为使用要点;2.本方可加蒲公英、紫花地丁、野菊花、连翘以增强清热解毒之功;若肿块不大,去穿山甲、皂角刺;痛不甚者,去乳香、没药;血热甚者,加丹参、牡丹皮以清热凉血,大便秘结者,加芒硝、大黄以泻热通便。
使用注意:疮疡已溃及阴谊病人忌用;脾胃虚弱,气血不足者慎用。
顺口溜:仙方活命金银花,防芷归沉草芍加,贝母天花兼乳没,穿山皂刺酒煎嘉。
解毒抗癌第一方——仙方活命饮【组成】白芷贝母防风赤芍药当归尾甘草皂角刺穿山甲天花粉乳香没药金银花陈皮【功用】清热解毒,消肿溃坚,活血止痛。
【主治】痈疡肿毒初起。
局部红肿焮痛,或身热凛寒,苔薄白或黄,脉数有力。
【证治机理】本方主治痈疡肿毒初起之证,乃为热毒壅聚,气滞血瘀痰结而成。
热毒壅聚,营气郁滞,气滞血瘀,聚而成形,故见局部红、肿、热、痛;风热邪毒,壅郁肌腠,邪正交争,故身热凛寒;正邪俱盛,相搏于经,则脉数有力。
阳证痈疮初起,治宜清热解毒为主,伍以理气活血、化痰散结、消肿溃坚之法。
【方解】方中金银花善清热解毒疗疮,乃“疮疡圣药”,故重用为君。
然单用清热解毒,则气滞血瘀难消,肿结不散,又以当归尾、赤芍、乳香、没药、陈皮行气活血通络,消肿止痛,气行则营卫畅通,营卫畅通则邪无滞留,使瘀去肿散痛止,共为臣药。
白芷、防风疏风散表,以助散结消肿;气机阻滞每致液聚成痰,故配用贝母、花粉清热化痰排脓,可使脓未成即消;山甲、皂刺通行经络,透脓溃坚,可使脓成即溃,均为佐药。
甘草清热解毒,和中调药,为佐使药。
煎药加酒者,借其通行周身,助药力直达病所,使邪尽散。
诸药合用,共奏清热解毒,消肿溃坚,活血止痛之功,使脓“未成者即散,已成者即溃”【配伍特点】消清并举,清解之中寓活血祛瘀之法,佐辛透散结之品。
【运用】本方为“疮疡之圣药,外科之首方”,适用于阳证而体实的各种疮疡肿毒。
以红肿焮痛,或身热凛寒,苔薄白或黄,脉数有力为辨证要点。
肝癌——加蜈蚣、全蝎胃癌——加丹参、水蛭膀胱癌——加龙葵、猪苓胆囊癌——加石见穿、土茯苓食管癌——瓜蒌、茯苓中医讲究辩证论治、方中药物不可自行对号入座。
仙方活命饮仙方活命饮出自《校注妇人良方》,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溃坚,活血止痛的功效。
主要成份为:白芷3克贝母6克防风6克赤芍药6克当归尾6克甘草6克皂角刺(炒)6克炮山甲6克天花粉6克乳香6克没药6克金银花9克陈皮9克。
本方主治疮疡肿毒初起而属阳证者。
现代常化裁运用于脓疱疮、疖肿、蜂窝阻织炎、乳腺炎、化脓性扁桃体炎等属于热毒实证者。
方歌仙方活命君银花,归芍乳没陈皂甲,防芷贝粉甘酒煎,阳症痈疡内消法方诀仙方活命金银花,防芷归陈穿山甲,贝母花粉兼乳没,草芍皂剌酒煎佳。
主治阳证痈疡肿毒初起。
红肿灼痛,或身热凛寒,苔薄白或黄,脉数有力。
(本方常用于治疗化脓性炎症,如蜂窝织炎、化脓性扁桃体炎、乳腺炎、脓疱疮、疖肿、深部脓肿等属阳证、实证者。
)用法用酒一大碗,煎五七沸服(现代用法:水煎服,或水酒各半煎服)。
禁忌本方只可用于痈肿未溃之前,若已溃断不可用;本方性偏寒凉,阴证疮疡忌用;脾胃本虚,气血不足者均应慎用。
方解阳证痈疡多为热毒壅聚,气滞血瘀痰结而成。
《灵枢·痈疡篇》说:“营卫稽留于经脉之中,则血泣不行,不行则卫气从之而不通,壅遏不得行,故热。
大热不止,热盛则肉腐,肉腐则为脓,故命曰痈。
”热毒壅聚,营气郁滞,气滞血瘀,聚而成形,故见局部红肿热痛;邪正交争于表,故身热凛寒;正邪俱盛,相搏于经,则脉数有力。
阳证痈疮初起,治宜清热解毒为主,配合理气活血、消肿散结为法。
方中金银花性味甘寒,最善清热解毒疗疮,前人称之谓“疮疡圣药”,故重用为君。
然单用清热解毒,则气滞血瘀难消,肿结不散,又以当归尾、赤芍、乳香、没药、陈皮行气活血通络,消肿止痛,共为臣药。
疮疡初起,其邪多羁留于肌肤腠理之间,更用辛散的白芷防风相配,通滞而散其结,使热毒从外透解;气机阻滞每可导致液聚成痰,故配用贝母、花粉清热化痰散结,可使脓未成即消;山甲、皂刺通行经络,透脓溃坚,可使脓成即溃,均为佐药。
甘草清热解毒,并调和诸药;煎药加酒者,借其通瘀而行周身,助药力直达病所,共为使药。
仙方活命饮的神奇功效与作用——组成,功效主治,现代新用法。
仙方活命饮一、古方简介【来源】《校注妇人良方》。
【组成】白芷6g,贝母6g,防风6g,赤芍6g,当归尾6g,甘草6g,皂角刺6g,穿山甲6g,天花纷6g,乳香6g,没药6g,金银花25g,陈皮9g。
【功效】清热解毒,消肿溃坚,活血止痛。
【主治】热毒壅滞,痈疮肿毒初起。
患处红肿掀痛,或身热凛寒,舌苔薄黄,脉数有力。
案二、临床新用(一)内科疾病1.大叶性肺炎【案例】某男,60岁。
初起发热恶寒,周身不适,继则壮热不已,胸痛,咯嗽气促,咳铁锈色痰,恶心不食,经某院诊断为大叶性肺炎而来院治疗。
检查:体温39.2℃,脉搏126次/分,胸部听诊、叩诊右肺均呈肺实变体征。
面赤气粗,口渴欲饮,咳嗽则胸痛加剧,不敢深呼吸,痰黄稠,夹杂铁锈色稀痰,舌红,苔黄燥,脉数有力。
诊为喘咳。
证属邪热壅肺,治以清热解毒,宣肺化痰,化瘀定痛。
处方:金银花20g,黄芩、陈皮各15g,杏仁、贝母、天花粉、白芷、防风、乳香、没药、穿山甲各10g,甘草5g,水煎服,每日1剂。
二诊:上方随症加减,共服9剂而痊愈[赵士毅.仙方活命饮的临床应用.吉林中医药,1988,(2):28]。
【按语】此例呈一派邪热壅肺,肺气不宣之象。
胸痛、锈色痰,为热盛、气血瘀滞之征,故取仙方活命饮加味,黄芩以助金银花、天花粉清肺热之力;加杏仁以助陈皮宣肺化痰之功。
2.冠心病【案例】某男,50岁。
患者形丰面白,患高血压病、冠心病10余年,近因参加学术会议,旅途奔波,过食肥甘,起居不慎,感胸前区憋闷、疼痛难耐,累及右肩,心动惕然,头晕目眩,时恶心欲呕。
自服硝酸甘油1片,疼痛稍减。
即行心电图检查,报告为S-T段下移,T波倒置。
测血压24/17.3kPa。
舌质紫暗,脉结代。
以仙方活命饮加味治疗,处方:穿山甲、陈皮、皂角刺各12g,川贝母、赤芍、当归尾、何首乌(生熟)各30g,生乳香、生没药、金银花各15g,白芷、防风、甘草各10g,天花粉18g,降香6g(后下),煎水顿服,2剂。
急性乳腺炎、仙方活命饮仙方活命饮《校注妇人良方》【组成】白芷六分(3g)贝母防风赤芍药当归尾甘草节皂角刺炒穿山甲炙天花粉乳香没药各一钱(各6g)金银花陈皮各三钱(9g) 【用法】用酒一大碗,煎五七沸服(现代用法:水煎服,或水酒各半煎服)。
【功用】清热解毒,消肿溃坚,活血止痛。
【主治】阳证痈疡肿毒初起。
红肿焮痛,或身热凛寒,苔薄白或黄,脉数有力。
【方解】本方主治疮疡肿毒初起而属阳证者。
阳证痈疡多为热毒壅聚,气滞血瘀痰结而成。
《灵枢·痈疡篇》说:“营卫稽留于经脉之中,则血泣不行,不行则卫气从之而不通,壅遏不得行,故热。
大热不止,热盛则肉腐,肉腐则为脓,故命曰痈。
热毒壅聚,营气郁滞,气滞血瘀,聚而成形,故见局部红肿热痛;邪正交争于表,故身热凛寒;正邪俱盛,相搏于经,则脉数有力。
阳证痈疮初起,治宜清热解毒为主,配合理气活血、消肿散结为法。
方中金银花性味甘寒,最善清热解毒疗疮,前人称之谓“疮疡圣药”,故重用为君。
然单用清热解毒,则气滞血瘀难消,肿结不散,又以当归尾、赤芍、乳香、没药、陈皮行气活血通络,消肿止痛,共为臣药。
疮疡初起,其邪多羁留于肌肤腠理之间,更用辛散的白芷、防风相配,通滞而散其结,使热毒从外透解;气机阻滞每可导致液聚成痰,故配用贝母、花粉清热化痰散结,可使脓未成即消;山甲、皂刺通行经络,透脓溃坚,可使脓成即溃,均为佐药。
甘草清热解毒,并调和诸药;煎药加酒者,借其通瘀而行周身,助药力直达病所,共为使药。
诸药合用,共奏清热解毒,消肿溃坚,活血止痛之功。
本方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通经溃坚诸法为主,佐以透表、行气、化痰散结,其药物配伍较全面地体现了外科阳证疮疡内治消法的配伍特点。
前人称本方为“疮疡之圣药,外科之首方”,适用于阳证而体实的各类疮疡肿毒。
若用之得当,则“脓未成者即消,已成者即溃”。
本方与普济消毒饮均属清热解毒方剂。
但普济消毒饮所治为大头瘟,系肿毒发于头面者,以清热解毒,疏风散邪为法,并佐以升阳散火,发散郁热;本方则通治阳证肿毒,于清热解毒中,伍以行气活血,散结消肿之品,对痈疮初起更宜。
仙方活命饮不单独治疗疮疡,还能治疗许多炎症!仙方活命饮《校注妇人良方)【方药】白芷贝母防风赤芍药生归尾甘草节皂角刺(炒)穿山甲(炙)天花粉乳香没药各一钱(各3克)金银花陈皮各三钱(各9克)【用法】用酒一大碗,煎五、七沸服(现代用法:水煎服或水酒各半煎服)。
【原文】仙方活命饮,治一切疮疡,未成者即散,已成溃,又止痛消毒之良剂也。
(《校注妇人良方:卷二四》)【解说】本方为治疮疡肿毒之常用方。
疮疡一类必然有血瘀,痰湿;因此先用当归赤芍乳香穿山甲活血祛瘀通络;疮疡气滞血瘀痰凝化热,又用天花粉浙贝母清热解毒散结,皮肤疮疡属于表,因此加白芷防风疏风解表,有流通血液之效。
皂刺更是疮家必用之药;中医认为皂刺搜风,拔毒,消肿,排脓。
治痈肿,疮毒,疠风,癣疮,胎衣不下。
加酒者,乃借酒善走之性以助其药力耳。
最后因为热毒加金银花,而且大剂量;金银花治疗疮疡圣药;现代研究在体外对多种细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百日咳杆菌,霍乱弧菌以及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双球菌、脑膜炎球菌等)均有抑制作用,这为运用治疗各种热证炎症提供了证据。
综观本方,其配伍特点是集清热解毒、活血行气、化痰散结、消肿溃坚之品于一方,其立方宗旨乃在于“经络阻塞,气血凝滞”八字,故临床疾病凡合于此者,皆可加减使用本方。
本方首先是治疗外科痈肿,适当加减外科诸疮痈肿皆是可用。
内痈也本方也有效果。
如阴疮(巴氏腺囊肿),加土茯苓清热解毒利湿治愈。
治疗肺痈(肺脓疡)辨证是热毒瘀肿壅肺,腑气不通,可以本方合调胃承气汤,清热解毒排脓通腑泻热,符合肺与大肠相表里。
肠痈,虽然常用大黄牡丹皮汤,但是也有机会本方加大黄元胡泻热止痛。
由于本方活血,化瘀通络作用,对于治疗肩周炎效果也可以刘渡舟老曾用本方加减治疗股骨头坏死效果也好。
临床还可以加黄芪羌活,合仙方活命饮治疗肩周炎属于气虚营热络瘀型。
治疗寒痹,加羌活桂枝苍术防己;本方治疗脱疽,加羌活肉桂川牛膝杜仲,淤血明显加丹参桃仁红花等,效果很好。
仙方活命饮手背部蜂窝组织炎1.湿热壅阻证五味消毒饮合仙方活命饮:金银花20g 野菊花15g 紫花地丁15g 紫背天葵15g公英15g 穿山甲6g 皂角刺6g 当归尾6g 甘草6g 金银花25g 赤芍6g 乳香6g 没药6g 天花粉6g 陈皮9g 贝母6g 白芷6g2.气血不足证托里消毒散加减:人参3g 川芎3g 当归3g 白芍3g 白术3g 金银花2g 茯苓3g白芷3g 皂角刺2g 甘草1.5g 桔梗2g 黄芪3g 足发背足背部蜂窝组织炎1.湿热下注证五神汤加减:茯苓30g 金银花90g 牛膝15g 车前子30g 紫花地丁30g (成脓者加皂角刺、穿山甲)有头疽痈 1.火毒蕴结证黄连解毒汤合仙方活命饮加减:黄连9g 黄芩6g 黄柏6g 山栀9g穿山甲6g 皂刺6g 当归尾6g 甘草6g 金银花25g 赤芍6g 乳香6g没药6g 天花粉6g 陈皮9g 贝母6g 白芷6g2.湿热壅滞证仙方活命饮加减:穿山甲6g 皂角刺6g 当归尾6g 甘草6g 金银花25g 赤芍6g 香6g 没药6g 天花粉6g 陈皮9g 贝母6g 白芷6g3.阴虚火炽证竹叶黄芪汤加减:人参3g 黄芪3g 石膏(煅)3g 半夏(炙)3g 麦冬3g 白芍3g 黄芩3g 生地6g 甘草3g 竹叶6g 生姜3g 灯芯草2g4.气虚毒滞证八珍汤合仙方活命饮加减:人参9g 白术9g 茯苓9g 甘草5g 当归9g 白芍9熟地黄9g 川芎9g 穿山甲6g 皂角刺6g 当归尾6g 甘草6g金银花25g 赤芍6g 乳香6g 没药6g 天花粉6g 陈皮9g 贝母6g 白芷6g流注脓血症、多发性肌肉深部脓肿及髂窝部脓肿1.余毒攻窜证黄连解毒汤合犀角地黄汤加减:黄连9g 黄芩6g 黄柏6g 山栀9g 水牛角屑(磨更佳)30g生地(捣烂)24g 牡丹皮9g 芍药12g2.暑湿交阻证清暑汤加减:连翘10g 花粉10g 赤芍10g 甘草10g 滑石10g 车前子10g 金。
仙方活命饮在临床各科中的应用仙方活命饮出自《校注妇人良方》方,由白芷(3克)贝母(6克)防风(6克)赤芍药(6克)当归尾(6克)甘草节(6克)皂角刺(炒,6克)穿山甲(炙,6克)天花粉(6克)乳香(6克)没药(6克)金银花(9克)陈皮(9克)组成,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溃坚,活血止痛功效。
用于阳证痈疡肿毒初起。
红肿灼痛,或身热凛寒,苔薄白或黄,脉数有力。
临床上常规用于治疗化脓性炎症,如蜂窝织炎、化脓性扁桃体炎、乳腺炎、脓疱疮、疖肿、深部脓肿等属阳证、实证者。
治疗疮疡肿毒属阳证者。
临床以患部红肿热痛,舌苔黄,脉数有力为辨证要点。
笔者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三十年,我以此方为主,辨证加减,灵活运用于外科、妇产科、皮肤科、内科,五官科等,治疗多种难治性疾病,且疗效满意,兹举验案数则如下,以飨同道。
体会:本方主治疮疡肿毒初起而属阳证者。
阳证痈疡多为热毒壅聚,气滞血瘀痰结而成。
《灵枢·痈疡篇》说:“营卫稽留于经脉之中,则血泣不行,不行则卫气从之而不通,壅遏不得行,故热。
大热不止,热盛则肉腐,肉腐则为脓,故命曰痈。
”热毒壅聚,营气郁滞,气滞血瘀,聚而成形,故见局部红肿热痛;邪正交争于表,故身热凛寒;正邪俱盛,相搏于经,则脉数有力。
阳证痈疮初起,治宜清热解毒为主,配合理气活血、消肿散结为法。
方中金银花性味甘寒,最善清热解毒疗疮,前人称之谓“疮疡圣药”,故重用为君。
然单用清热解毒,则气滞血瘀难消,肿结不散,又以当归尾、赤芍、乳香、没药、陈皮行气活血通络,消肿止痛,共为臣药。
疮疡初起,其邪多羁留于肌肤腠理之间,更用辛散的白芷防风相配,通滞而散其结,使热毒从外透解;气机阻滞每可导致液聚成痰,故配用贝母、花粉清热化痰散结,可使脓未成即消;山甲、皂刺通行经络,透脓溃坚,可使脓成即溃,均为佐药。
甘草清热解毒,并调和诸药;煎药加酒者,借其通瘀而行周身,助药力直达病所,共为使药。
诸药合用,共奏清热解毒,消肿溃坚,活血止痛之功。
仙方活命饮的用法用量组成:白芷3g,贝母、防风、赤芍药、当归尾、甘草节、皂角刺(炒)、穿山甲(炙)、天花粉、乳香、没药各6g,金银花、陈皮各9g。
用法:用酒一大碗,煎五七沸服。
现代用法:水煎服,或水酒各半煎服。
加减:红肿痛甚,热毒重者,可加蒲公英、连翘、紫花地丁、野菊花等以加强清热解毒之力;便秘者,加大黄以泻热通便;血热盛者加丹皮以凉血;气虚者加黄芪以补气;不善饮酒者可用酒水各半或用清水煎服。
此外,还可以根据疮疡肿毒所在部位的不同,适当加入引经药,以使药力直达病所。
本方除煎煮取汁内服外,其药渣可捣烂外敷。
仙方活命饮的功用主治功用:清热解毒,消肿散结,活血止痛。
主治:阳证痈疡肿毒初起。
红肿焮痛,或身热凛寒,苔薄白或黄,脉数有力。
运用:本方为“疮疡之圣药,外科之首方”,适用于阳证而体实的各种疮疡肿毒。
临床应用以红肿焮痛,或身热凛寒,苔薄白或黄,脉数有力为辨证要点。
仙方活命饮的禁忌本方只可用于痈肿未溃之前,若已溃断不可用;本方性偏寒凉,阴证疮疡忌用;脾胃本虚,气血不足者均应慎用。
仙方活命饮附方附方1、五味消毒饮组成: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紫背天葵子。
功用:清热解毒,消散疔疮。
主治:疔疮初起,发热恶寒,疮形如粟,坚硬根深,状如铁钉,舌红苔黄,脉数。
附方2、四妙勇安汤组成:金银花、玄参、当归、甘草。
功用:清热解毒,活血止痛。
主治:热毒炽盛之脱疽。
化裁方之间的鉴别:仙方活命饮、五味消毒饮、四妙勇安汤均为阳证疮疡的常用方,均有清热解毒之功。
三方的不同点在于:仙方活命饮为痈肿初起的要方,除清热解毒之外,还配伍疏风、活血、软坚、散结之品,功能清热解毒,消肿溃坚,活血止痛;五味消毒饮重在清热解毒,其清解之力较仙方活命饮为优,侧重消散疔毒;四妙勇安汤主治脱疽之热毒炽盛者,药少量大力专,且须连续服用。
别小瞧了仙方活命饮,活用此方可治疗许多疾病
明医公开课第321期
中医打造个人品牌的助推器
作者:倪兴国
编辑:李邦源
叶腾辉名老中医仙方活命饮临床治验
仙方活命饮出自《校注妇人良方》,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溃坚,活血止痛的功效。
主要成份为:白芷、贝母、防风、赤芍药、当归尾、甘草、皂角刺、穿山甲、天花粉、乳香、没药、金银花、陈皮。
《校注妇人良方》卷24:“治一切疮疡,未成者即散,已者即溃,又止痛消毒之良剂也。
”
叶老师是四川省名中医,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五十余年,本着“辨证论治”“异病同治”的原则,以该方加减化裁用于胃脘痛、淋证、痔疮,均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现总结如下:
一、胃脘痛
胃脘痛是一种常见病,反复发作,缠绵难愈,临床上多表现为疼痛、出血等瘀血现象,基本病机是胃气失和,气机不利,不通则痛,以及胃失濡养、温煦,不荣则痛。
治疗以理气和胃止痛为主,审证求因,辨证施治为基本原则。
胃脘痛长期反复发作,易兼瘀血,即俗称“久病入络”,“胃病久发,必有聚瘀”,因此治疗上应重视活血化瘀法的应用。
仙方活命饮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溃坚,活血止痛的功效,适用于胃脘痛(瘀热互结)的基本病机。
案例1:
王某,女,69岁。
2013年4月20日就诊。
胃脘痛反复发作1年,胃脘部灼热,纳差,口干,舌红,苔黄腻,脉象滑数。
辨证为胃脘痛(湿热中阻,瘀热互结)
治宜清热化湿,活血化瘀,理气止痛。
处方:
焦栀子10g,淡豆豉10g,黄连6g
厚朴10g,石菖蒲10g,半夏10g
芦根15g,金银花10g,皂角刺10g
当归尾10g,乳香6g,没药6g
陈皮10g,天花粉10g
颗粒剂,1剂/d,水冲服。
服上方4剂,胃脘痛明显好转,胃脘部灼热消失,继服8剂告愈。
二、淋证
淋证是指因饮食劳倦、湿热侵袭而致的以肾虚,膀胱湿热,气化失司为主要病机,以小便频急,滴沥不尽,尿道涩痛,小腹拘急,痛引腰腹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证。
《金匮要略·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描述了淋证的症状:“淋之为病,小便如粟状,小腹弦急,痛引脐中。
”隋代《诸病源候论·淋病诸候》对本病的病机作了详细的论述,并将本病的病位及发病机理作了高度明确的概括:“诸淋者,由肾虚而膀胱热故也。
”故淋证(热淋)的病机为膀胱湿热,气化失司,以小便灼热刺痛为主要临床表现,治宜清热解毒,利湿通淋,与仙方活命饮证相应,用该方加
减化裁治热淋效果极佳。
加减使用:
若大便秘结者可重用生大黄,加枳实以通腑泄热、泄下通便;
腹胀腹痛者加川楝子、乌药行气止痛。
案例2:
聂某,男,33岁,2013年7月8日初诊。
小便频数,尿道灼热刺痛,尿色黄,尿道口红肿2d,苔黄腻,脉滑数。
辨证为淋证(热淋)。
治宜清热解毒,利湿通淋。
处方:
淫羊藿10g,石韦10g,瞿麦10g
萹蓄10g,木通10g,皂角刺10g
猪苓10g,茯苓10g,当归尾10g
滑石10g,金银花10g,赤芍10g
乳香6g,没药6g,金钱草15g
海金沙10g。
颗粒剂,水冲服,1剂/d。
服2剂后症状明显减轻,继服2剂而痊愈。
三、痔疮
痔疮的发病原因主要是过食肥腻、辛辣、饥饱失常、饮酒过量、久坐久站,负重远行,便秘等,使脏腑阴阳失调,气血运行不畅,经络受阻,燥热内生,热与血相搏,结滞不散而成。
《丹溪心法》指出:“痔者皆因脏腑本虚,以致气血下坠,结聚肛门,宿滞不散,而冲突
为痔。
”治疗以清热解毒、行气活血、消肿散结为基本方法,而仙方活命饮有清热解毒,消肿溃坚,活血止痛之功效,临证根据具体症状加减,可取得较好疗效。
加减使用:
出血者加地榆、槐花、侧柏叶;
便秘者加大黄、芒硝;
肛周瘙痒者加白鲜皮、蛇床子。
案例3:
廖某,女,31岁,2013年6月17日初诊。
患痔疮2年余,前日因食火锅后,出现肛门肿痛伴发痒,大便干燥,便后滴血,舌红,苔黄,脉数。
辨证为痔疮(热毒壅盛)
治则:清热解毒,活血止痛,祛风止痒。
处方:
金银花10g,连翘10g,皂角刺10g
当归尾10g,赤芍10g,乳香6g
没药6g,花粉10g,地榆10g
槐花10g,丹皮10g,生地10g
全虫3g,黄柏10g,白鲜皮10g
蛇床子10g。
颗粒剂,水冲服
每日1剂,服2剂后症状明显减轻,继服4剂后症状消失。
按:仙方活命饮作为治疗阳证疮疡之祖方受到历代医家的推崇,方中金银花、甘草清热解毒,当归、赤芍、乳香、没药散瘀止痛,陈
皮理气以助血行,防风、白芷疏风散结消肿,贝母、天花粉清热排脓,散结消肿,炮山甲、皂角刺穿透经络,溃坚排脓。
诸药合用,以使热清毒解,气行血畅则肿痛自消。
叶老师认为凡有热毒瘀滞的一切疾病,无论有形无形,皆可使用仙方活命饮化裁治疗,叶老师在临床上应用本方对热毒壅盛、气血瘀滞引起的多种疾病进行治疗,均收效良好。
摘自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年9月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