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浮培养与传统工艺两种方法制备猪口蹄疫疫苗的质量比较
- 格式:pdf
- 大小:1.53 MB
- 文档页数:4
一、口蹄疫疫苗口蹄疫疫苗是由强毒接种悬浮培养BHK-21细胞,收获细胞毒液,经二乙烯亚胺(BEI)灭活,与油佐剂混合乳化制成的灭活疫苗,同时灭活疫苗是目前我国用于预防口蹄疫的主要产品。
二、疫苗制苗毒株口蹄疫病毒抗原性多变,各血清型间无交叉免疫性。
同一型内又存在多种不同毒株,它们之间也有明显的抗原差异,有的能够提供部分交叉保护,有的完全不能。
目前,国际上普遍采用细胞中和试验或ELISA方法计算r值,以此反映毒株间的抗原关系。
r值愈接近1,毒株间抗原关系愈靠近;反之,抗原关系疏远,毒株差异较大。
r值是反映了一个毒株的抗血清对另一个毒株抗原的交叉反应程度。
通过我国口蹄疫流行变化来看,病毒往往发生变异之后,原有的疫苗株对新的流行毒株没有保护或保护力下降。
因此,所选疫苗毒株必须与流行毒株在抗原特性上相互匹配,免疫才能有较好的效果。
三、口蹄疫疫苗146S口蹄疫疫苗146S,即完整的病毒颗粒,口蹄疫完整病毒颗粒和组装体在蔗糖密度梯度中的沉降系数有所不同。
完整病毒粒子的沉降系数为146S,无核酸的空衣壳沉降系数为75S,由VP0、VP1和VP3各5 个分子组成的五聚体沉降系数为12S,由VP0、VP1和VP3各一分子组成的单体沉降系数为5S。
完整的病毒颗粒以及降解产物空衣壳(75S)可引起较好的免疫保护效力,对于体液免疫,尽管12S和5S结构蛋白免疫原性较弱,但两者仍具有细胞免疫和免疫增强的作用,可提高免疫应答水平[1]。
根据146S的生化特性,现阶段可采用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法、单克隆抗体夹心ELISA定量法、分子排阻色谱法、蛋白层析法等方法测定口蹄疫病毒抗原含量,但目前还没有能够检测刺激机体产生抗体的75S含量的方法,同时国家对口蹄疫疫苗146S的含量以及检测方法均没有相关标准和要求,不同企业、不同检测机构使用的检测方法不同,检测结果也会有差异,虽口蹄疫灭活疫苗以体液免疫为主,但细胞免疫水平也是衡量疫苗免疫效力的重要指标,所以检测146S含量不能完全体现疫苗的免疫效力。
口蹄疫疫苗生产工艺口蹄疫是一种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疾病,主要感染偶蹄类动物,如牛、猪、羊等。
为了控制口蹄疫的传播,研发和生产口蹄疫疫苗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将介绍口蹄疫疫苗的生产工艺。
首先,疫苗生产需要进行病毒的分离和培养。
一般来说,选择已经患有口蹄疫的动物组织,如牛或猪的皮肉、淋巴结等,进行样本的采集。
然后将这些样本带回实验室,将其分离出病毒。
分离病毒的方法可以采用组织块悬液法或传代培养法。
目的是获得病毒棉絮,作为后续工艺的原料。
接下来,需要进行病毒的增殖和提取。
首先,将分离得到的病毒棉絮在合适的细胞培养基中进行增殖。
常用的培养基有鸡胚培养基或绵羊胚。
在培养基中,将病毒棉絮接种在适当的培养基中,然后放入恒温箱中,使其细胞增殖。
待细胞增殖到一定的数量后,将细胞和培养基一起收集。
然后通过超离心来获得病毒上清液,即病毒提取物。
病毒提取物需要进行纯化和灭活。
为了提高疫苗的纯度和活性,病毒提取物通常需要进行纯化。
常见的纯化方法是通过离心、膠層慢速流式濃縮等技术。
然后,通过添加适当的灭活剂,如甲酸和硫酸酚,对病毒进行灭活。
这是为了防止疫苗使用后引起病毒感染。
纯化和灭活后,疫苗还需要进行包装。
包装方法主要有液态包装和冻干包装。
液态包装是将病毒提取物注入适当容器中,如小瓶或针筒。
冻干包装则是将病毒提取物在低温下冻结,并通过真空将水分从中去除,最终得到冻干疫苗。
冻干疫苗可以延长其保存时间和增强稳定性。
最后,疫苗需要进行质量检验和包装。
对疫苗进行质量检验是为了保证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包装是为了便于运输和使用。
常见的包装方法有玻璃瓶封装、塑料瓶封装和针筒封装等。
总结起来,口蹄疫疫苗的生产工艺包括病毒的分离和培养、病毒的增殖和提取、病毒的纯化和灭活、疫苗的包装和质量检验等环节。
每个环节都需要严格控制和操作,确保疫苗的质量和安全性。
只有通过科学的生产工艺,我们才能生产出高质量的口蹄疫疫苗,为控制口蹄疫的传播做出贡献。
猪瘟疫苗微载体悬浮培养生产工艺试验苏玮玮;赵攀攀;丁赫楠;张秀华;么亮;吕晓研;张树成;武华【摘要】为优化猪瘟病毒(CSFV)的BT细胞悬浮培养工艺以提高CSFV抗原含量,采用2L生物反应器对BT细胞的最佳接种密度、CSFV的最佳接种剂量进行了摸索和优化,采用优化的工艺参数,进行了BT细胞5倍消化放大工艺验证,同时对比了BT细胞悬浮培养工艺与转瓶培养工艺增殖CSFV的差异.结果表明,在3 g/L微载体浓度下,采用1.5 ×105个/mg的细胞初始接种密度,培养72 h可获得最佳细胞密度;采用MOI(感染复数)为0.5的接种剂量可收获≥106.8 FAID50/mL的CSFV抗原;BT细胞从2L到10 L生物反应器的5倍消化放大工艺验证试验,3批细胞培养96 h均能达到4.0×106个/mL以上;悬浮培养工艺增殖的CSFV抗原含量约是转瓶培养工艺的15倍.以上试验为猪瘟疫苗的生物反应器规模化生产奠定了基础.【期刊名称】《中国兽医杂志》【年(卷),期】2018(054)003【总页数】4页(P108-111)【关键词】猪瘟疫苗;生物反应器;微载体;悬浮培养【作者】苏玮玮;赵攀攀;丁赫楠;张秀华;么亮;吕晓研;张树成;武华【作者单位】华威特(江苏)生物制药有限公司,江苏泰州225300;华威特(江苏)生物制药有限公司,江苏泰州225300;华威特(江苏)生物制药有限公司,江苏泰州225300;华威特(江苏)生物制药有限公司,江苏泰州225300;华威特(江苏)生物制药有限公司,江苏泰州225300;华威特(江苏)生物制药有限公司,江苏泰州225300;华威特(江苏)生物制药有限公司,江苏泰州225300;华威特(江苏)生物制药有限公司,江苏泰州2253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852.65+1猪瘟(CSF)是由猪瘟病毒(CSFV)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
猪瘟病毒为黄病毒科瘟病毒属成员,病毒粒子呈球形,核衣壳为二十面体对称,为有囊膜的单股正链RNA病毒。
口蹄疫灭活疫苗的生产工艺及蛋白检测摘要:在实际生产中疫苗纯度影响感染与免疫鉴别诊断,也与疫苗副反应有关,是影响疫苗应用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目前兽用口蹄疫疫苗质量控制中的关键点。
如何改进生产工艺,提高疫苗中有效抗原(146S)含量,降低口蹄疫病毒非结构蛋白等杂蛋白含量,生产出高效优质口蹄疫灭活疫苗是国内口蹄疫疫苗生产技术革新的首要目标。
目前我国对口蹄疫灭活疫苗成品检验各项中尚没有关于纯度检验的要求。
口蹄疫灭活疫苗中蛋白质含量的测定,可间接反映疫苗纯度,因此,建立一种准确、高效、简捷的测定口蹄疫灭活疫苗蛋白质含量的方法是十分必要的。
本研究通过比较凯氏定氮法,改良Lowry法和考马斯亮蓝法三种较常见的蛋白质含量测定方法,筛选出一种能够准确、高效、简捷地测定口蹄疫灭活疫苗蛋白质含量的方法。
三种检测方法比较表明,改良Lowry法能较真实的反映口蹄疫灭活疫苗中蛋白质含量;与凯氏定氮法相比,此方法操作简单,工作效率高,而且低耗。
关键词:口蹄疫灭活疫苗;生产工艺;蛋白质含量测定;改良Lowry法口蹄疫(FMD)灭活疫苗是利用常规技术制造的以灭活病毒为抗原的一类疫苗,是通过实验筛选的田问毒株作为疫苗种毒,经病毒培养系统大量增值,对获得的病毒灭活处理添加佐剂制成的疫苗[1],灭活疫苗因其安全有效而被广泛应用。
口蹄疫灭活疫苗中主要成分为抗原和佐剂,纯化不完全的疫苗中可能会含有细胞碎片、血清、病毒非结构蛋白等杂蛋白,使用过程中会引发动物副反应,同时疫苗中病毒非结构蛋白的存在给病毒感染和疫苗免疫的鉴别诊断带来困难[2-3]。
因此,选择一种适合、简便、快速、灵敏的蛋白质含量测定方法来准确定量口蹄疫灭活疫苗中蛋白质对于疫苗的质量监控意义重大。
目前测定蛋白质含量的方法有多种,包括凯氏定氮法、双缩脲法、Lowry法、考马斯亮蓝法、2,2’一联喹啉一4,4’一二羧酸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等[4]。
本试验采用凯氏定氮法、改良Lowry法和考马斯亮蓝法这三种较常见的测定方法,测定抽取样品的蛋白质含量,并对之进行比较,最后采用SDS一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进一步验证测定结果,以期为口蹄疫灭活疫苗蛋白质含量检测方法的遴选和标准化提供实验依据。
口蹄疫悬浮灭活疫苗质量控制措施
武春芳;韩四娥
【期刊名称】《中国兽药杂志》
【年(卷),期】2013(047)011
【摘要】结合几年来的口蹄疫生产质量管理实践,对质量控制的意义及质量控制的保证措施(原辅料、工艺、检验等方面对质量控制措施)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和探讨,为建立科学合理的质量控制措施,保证产品质量提供参考.
【总页数】3页(P65-67)
【作者】武春芳;韩四娥
【作者单位】金宇保灵生物药品有限公司,呼和浩特010030;金宇保灵生物药品有限公司,呼和浩特01003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859.797
【相关文献】
1.口蹄疫细胞悬浮培养灭活疫苗生产线顺利通过农业部验收 [J], 新疆天康
2.牛口蹄疫O型-亚Ⅰ型双价灭活疫苗、A型灭活疫苗和牛口蹄疫三价灭活疫苗免疫效果对比试验 [J], 周静华;丰春燕;王建忠
3.牛口蹄疫O型-亚I型双价灭活疫苗、A型灭活疫苗和牛口蹄疫三价灭活疫苗免疫效果比对试验 [J], 周静华;丰春燕;王建忠
4.口蹄疫悬浮灭活疫苗质量控制的意义及方案 [J], 王发信
5.口蹄疫悬浮灭活疫苗质量控制的意义及方案 [J], 王发信[1]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口蹄疫悬浮灭活疫苗质量控制的意义及方案作者:王发信来源:《畜牧兽医科学》 2019年第5期王发信(中农威特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兰州 730030)摘要:该文主要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分析了口蹄疫悬浮灭活疫苗质量控制的意义以及质量控制方案。
关键词:口蹄疫;疫苗质量;方案中图分类号:S851.3文献标识码:Bdoi:10.3969/j.issn.2096-3637.2019.05.0490 引言目前在口蹄疫悬浮剂灭活疫苗生产中主要利用BKH21传代细胞培养复制病毒,然后将得到的培养物直接灭活后制成相关产品。
在该生产流程中,BKH21传代细胞制备的质量、病毒增殖复制的长度、培养物的浓度以及灭火及其产品的均质、乳化等过程是质量控制的难点和要点。
而决定BKH21传代细胞质量的2个关键因素是细胞的密度和活力。
目前在大多数口蹄疫悬浮剂疫苗生产厂家内部使用的配方相对比较完善,培养基并不是主要影响因素,因此在疫苗质量控制中关键是原材料。
1 意义1.1 国家强制要求口蹄疫病毒是危害偶蹄类动物的一种重特大传染性疾病,该种疾病的传播流行会给养殖户造成不可挽回的经济损失。
进入21世纪,随着国家对口蹄疫防控重视程度和疫苗生产时间的延长,口蹄疫疫苗的监管制度逐渐完善,相关管理体系已基本形成。
国家连续出台了《新兽药研制管理办法》、《兽药注册办法》等一系列兽药管理办法,在兽药研制注册生产、质量管理、流通环节、管理监督管理环节都有相关法律法规依据,切实提高了疫苗研制和生产的质量,保证生产环节安全可靠。
确保疫苗质量,农业部还采取了驻厂监督、飞行检查、批签发等多种日常监督管理模式[1]。
1.2 企业自身需要疫苗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企业生产质量是衡量企业竞争能力的主要方向,它是企业一切工作的基础,更是巩固和扩大市场份额的前提,关系到企业未来的生存和发展。
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同时,企业也需要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通过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塑造企业形象,打造企业品牌价值,进而获得长远经济效益。
口蹄疫(foot-and-mouth disease, FMD)是由口蹄疫病毒(foot-and-mouth disease Virus, FMDV)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传染性并可快速远距离传播的动物疫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必须报告的动物疫病,我国规定为一类动物疫病。
其主要感染偶蹄兽,患病动物的口、舌、唇、蹄、乳房等部位发生水疱,破溃形成烂斑。
1 FMD-畜牧业的大敌猪、牛、羊等主要的家畜均可感染此病,并能形成大规模流行,该病的发病率几乎达100%,犊牛、仔猪以及动物发生恶性病型时,死亡率可达50%~100%。
由于该病传染性极强,对病畜和怀疑处于潜伏期间的同群动物必须紧急处理,对疫点周围的广大范围必须隔离封锁,禁止动物移动和畜产品调运流通。
由此导致该地区甚至该国家的畜产品进出口贸易停止,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政治影响。
2010年,日本因该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亿美元,韩国11.41亿美元,是发达国家近10年来最严重的疫情。
我国每年因口蹄疫造成的损失平均在110亿~120亿元之间,约占畜牧业平均增加量的17%~18%。
FMDV 宿主广泛,变异性强,危害公共卫生;引起疫源争论,社会秩序混乱,进出口限制,造成不良社会影响;还是国际禁止生物武器核查对象,有一定军事危害。
2 病原口蹄疫病原是口蹄疫病毒,属小RNA 病毒科(Picornaviridae)口蹄疫病毒属(Aphthavirus),病毒粒子直径为20~25nm,呈大致的圆形或六角形,无囊膜。
FMDV 有A、O、C、SAT1、SAT2、SAT3以及Asia 1型7个血清型,猪口蹄疫的免疫与疫苗应用张淑刚,周绪斌(新疆天康畜牧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乌鲁木齐 830023)每个血清型又包含若干个亚型。
该病毒不仅在各型间没有交叉免疫性,同血清型的各亚型之间也仅有部分交叉免疫性[1]。
口蹄疫病毒在环境中有一定的存活能力,病毒在干燥粪便中存活14 d,泥浆中存活6个月,尿中存活39 d。
猪O型口蹄疫的新型合成肽疫苗和传统灭活疫苗的比较作者:史素云杨志彪来源:《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5年第4期史素云1,杨志彪2*(1.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上海 200240;2.申联生物医药(上海)有限公司,上海 200241)摘要:猪口蹄疫是由猪口蹄疫病毒引起的一种烈性传染病,传染性强,发病率高,给养猪业带来巨大的危害。
目前我国猪O型口蹄疫预防用疫苗主要为传统的灭活疫苗和新型的合成肽疫苗,本文对两种疫苗的生产工艺、免疫方式和免疫效果的比较进行综述,以期望为疫苗的合理选择与使用提供帮助。
关键词:合成肽疫苗;灭活疫苗;口蹄疫;新型疫苗;传统疫苗口蹄疫(food-and-mouth disease,FMD)俗名“口疮”、“蹄癀”,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发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它能感染猪、牛、羊等偶蹄哺乳家畜,亦能感染野牛、鹿、羚羊、骆驼等野生动物,同时还能传染给人类,是一种及其重要的全球性动物传染病,危害及其严重。
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列为A类传染病,我国也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1]。
目前已知的口蹄疫病毒包括A、O、C、Asia-I、SATⅠ、SATⅡ 和SATⅢ等7个没有交叉免疫保护的血清型,在长期的互相传播感染中又形成60余个亚型[2]。
猪口蹄疫以患猪的口、蹄等部位发生水泡性病变为主要特征,传播速度快,途径广,发病率几乎达到100%,死亡率只有2~3%。
猪口蹄疫的爆发流行可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世界各国对其防治均十分重视,目前我国对猪口蹄疫的控制和扑灭,主要措施是强制免疫。
目前我国猪O型口蹄疫免疫用疫苗主要为灭活疫苗和合成肽疫苗。
我国农业部批准的口蹄疫疫苗指定生产企业有7家,分别是金宇集团、中牧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兰州生物药厂、中牧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保山生物药厂、天康生物、中农威特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必威安泰和申联生物医药(上海)有限公司。
该7家企业均通过GMP验收,生产的两种猪口蹄疫O型疫苗均能够有效的防治猪O型口蹄疫。
悬浮培养口蹄疫病毒灭活工艺的生产规模扩展与产能提升
冯泽泰;蒲小峰;梁军;张满义;齐晓;张志刚
【期刊名称】《现代畜牧科技》
【年(卷),期】2024()3
【摘要】随着口蹄疫对全球畜牧业的不断威胁,悬浮培养口蹄疫病毒灭活工艺的研究与发展愈发成为关注的焦点。
该文旨在系统性地探讨该工艺在生产规模扩展与产能提升方面的关键问题,以满足不断增长的口蹄疫疫苗需求。
深入分析原材料供应链、设备与工艺流程的优化以及质量控制等关键因素,重点关注新型悬浮培养技术、先进的灭活工艺和自动化生产等前沿技术的应用。
安全与法规合规被特别强调,以
确保疫苗生产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在经济层面,进行生产成本与经济效益的全面评估,为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
最后,对当前面临的技术与市场挑战进行深刻分析,并提出未来发展的战略建议,旨在推动悬浮培养口蹄疫病毒灭活工艺的可持续发展,为口
蹄疫防控提供更为有效的工具和战略支持。
【总页数】3页(P116-118)
【作者】冯泽泰;蒲小峰;梁军;张满义;齐晓;张志刚
【作者单位】新疆方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动物生物医药兵团重点实验室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852.65
【相关文献】
1.悬浮培养生产口蹄疫病毒灭活工艺研究
2.悬浮培养生产口蹄疫病毒灭活工艺研究
3.GEM技术浓缩纯化O型口蹄疫病毒灭活抗原方法的建立
4.灭活的羊口疮病毒抑制口蹄疫病毒在BHK-21细胞中的复制
5.BHK-21悬浮细胞培养条件筛选及口蹄疫病毒悬浮培养工艺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