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动与静
- 格式:ppt
- 大小:557.50 KB
- 文档页数:10
动与静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
能利用参照物判断某一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愿意对物体“运动与静止”的问题进行探究。
2.能意识到对一些物体状态的描述是相对的。
科学知识目标:
能举例说明物体的位置和运动需要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来确定。
其它目标:
能利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判断实际生活、环境中的运动情况,解决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荡秋千
1.问题引入:我们坐在行驶的车里观察车外的景物,会有什么发现?引起学生探究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兴趣。
2.“荡秋千”活动:
让秋千上的同学说说自己看到的同学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让秋千下面的同学说说看到的秋千上的同学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
分析为什么秋千上的同学和秋千下的同学看到的情况不同。
引导学生说明理由,即以什么作为参照物来判断的,被判断的物体与参照物之间的关系。
3.分析戴帽子的同学在自动扶梯上、公共汽车上、旋转餐厅里的运动情况。
4.结合实际,描述物体的运动与静止,特别要说明什么为参照物。
二、分析电扇工作时个部分的运动情况。
1.提醒学生注意安全。
2.选择参照物,判断同一物体中某一部分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动与静ppt xx年xx月xx日•引子•生活中的动与静•物理中的动与静•哲学思考目•动与静的艺术•结论录01引子动指物体位置的变化:例如机械运动、动物运动等物理运动,也包括心理活动、思维变化等抽象运动。
静指物体位置的相对稳定:即静止状态,与动相对立。
何为动与静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物质处于永恒的运动中,如机械运动、物理运动、化学反应、生命活动等。
动的内涵静止是相对的,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特殊状态,如地球自转、物体振动等。
静的内涵动与静的内涵1动与静的相互关系23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而运动是静止的特殊状态,二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
动与静相互依存静止状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运动状态,而运动状态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转化为静止状态。
动与静相互转化动与静都是相对而言的,没有绝对的静止和绝对的运动。
动与静的相对性02生活中的动与静城市动态城市生活中人们忙碌、交通繁忙、建筑林立,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城市静态尽管城市生活繁华喧嚣,但也有安静的角落。
静谧的公园、清幽的小巷和独立的咖啡馆都是城市中的静态元素。
城市中的动与静自然动态自然界中生物活动频繁,季节更迭、花开花落、动物迁徙等都呈现出动态的魅力。
自然静态自然也有安静的一面,如平静的湖面、静止的山峦和幽静的森林,给人以宁静的美感。
自然中的动与静人类文化活动中,如艺术、音乐、文学和科学等领域都呈现出活跃、进步的特点。
人文动态在文化长河中,一些文化遗产、历史遗迹和博物馆等都表现了静态的一面,展示着人类文明的悠久历史和丰富底蕴。
人文静态人文中的动与静03物理中的动与静03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两个物体上.牛顿运动定律与相对静止01牛顿第一定律物体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除非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02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与作用力的方向相同.物体的质量和速度的乘积叫动量,公式为p=mv.动量作用力和作用时间的乘积叫冲量,公式为I=Ft.冲量物体所受合外力的冲量等于它的动量的变化,公式为I=Δp.动量定理动量与冲量摩擦力与静摩擦力静摩擦力当物体间没有相对运动趋势时,在接触面上产生的阻碍相对运动趋势的力叫静摩擦力.摩擦力公式F=μN,其中F为摩擦力的大小,μ为摩擦系数,N为正压力.摩擦力物体间发生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产生的阻碍相对运动的力叫摩擦力.04哲学思考动与静的辩证法动态与静态是相互依存的动态和静态是相互依存的,没有静态就不存在动态,反之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