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新人教版)减数分裂和有性生殖细胞的形成
- 格式:ppt
- 大小:969.00 KB
- 文档页数:49
高三生物说课稿之《减数分裂和有性生殖细胞的形
成》
除了课堂上的学习外,平时的积累与练习也是学生提高成绩的重要途径,本文为大家提供了高三生物说课稿之《减数分裂和有性生殖细胞的形成》,祝大家阅读愉快。
一、教材分析
《减数分裂和有性生殖细胞的形成》一节是高中生物新教材第五章第一节第二小节的内容,本节的主要内容是以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为例来说明减数分裂过程。
减数分裂是一种特殊的有丝分裂过程,它以有丝分裂为基础,又是第六章遗传变异中遗传三大规律的细胞学基础,减数分裂的知识不仅是本章的重点和难点,也是高中生物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掌握这部分内容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因此,本节内容在教材中起到承前启后的桥梁作用。
二、设计意图:
本课首先通过引导学生对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染色体的变化的比较,初步寻找减数分裂的学习策略(用已有的有丝分裂知识间接说明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变化),再引导学生对照教材示意图、应用剪贴图,使学生初步领略学习策略寻找的途径,从而使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获取过程,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学生的内在潜能得以充分挖掘和发展。
其次,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变。
高中生物《遗传与进化》复习新人教版必修22、1 减数分裂一、减数分裂的概念: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形成生殖细胞过程中所特有的细胞分裂方式。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新产生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体细胞减少一半。
(注:体细胞主要通过有丝分裂产生,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新产生的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
)二、减数分裂的过程(以动物细胞为例)1、精子的形成过程:场所精巢(哺乳动物称睾丸)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复制(包括DNA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
前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称联会),形成四分体。
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常常发生对等片段的互换。
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排列在赤道板上(两侧)。
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末期:细胞质分裂,形成2个子细胞。
l 减数第二次分裂(无同源染色体)前期:染色体排列散乱。
中期: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粒都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
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
并分别移向细胞两极。
末期:细胞质分裂,每个细胞形成2个子细胞,最终共形成4个子细胞。
2、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场所卵巢三、精子与卵细胞的形成过程的比较精子卵细胞部位动物:精巢(哺乳动物称睾丸)植物:花药动物:卵巢植物:胚囊原始生殖细胞动物:精原细胞植物:小孢子母细胞动物:卵原细胞植物:大孢子母细胞细胞质分裂情况两次分裂都均等减Ⅰ的初级卵母细胞和减Ⅱ的次级卵母细胞皆不均等分裂。
只有减Ⅱ过程中第一极体是均等分裂,分裂结果1精原细胞→4精细胞(生殖细胞)1卵原细胞→1卵细胞 +3极体(生殖细胞)(消失)是否变形变形不需变形相同点①染色体的行为和数目变化规律相同。
②产生的子细胞数目都是4个,且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半。
1、同源染色体条件:①形态、大小基本相同;②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2、精原细胞和卵原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
因此,它们属于体细胞,通过有丝分裂的方式增殖,但它们又可以进行减数分裂形成生殖细胞。
说课稿高中生物--减数分裂和有性生殖细胞的形成尊敬的评委老师,大家上午/下午好。
我是高中生物组第X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减数分裂和有性生殖细胞的形成。
下面我将以新课标要求为理论,以学生为主体,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等七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教材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来源,教材的分析对顺利完成教学是很有必要性的。
减数分裂和有性生殖细胞的形成是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三章第一节第二小结的内容。
主要描述的是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变化过程,与已经学过的细胞学知识、染色体知识、有丝分裂知识、生殖种类知识等密切相关。
它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生物有性生殖过程中的关键,也为后面学习遗传和变异、生物的进化奠定细胞学基础。
二学情分析: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情分析能在教学中更好的做到因材施教。
本节内容的授课对象高中二年级的学生。
他们思想活跃,自制力理解力强,对学科有浓厚的兴趣。
但是抽象逻辑思维有待进一步发展。
三教学目标:基于以上分析,以及新课标的要求,我确定了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受精作用的实质,理解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义,理解减数分裂、同源染色体、四分体等概念,联系有丝分裂,掌握精子形成过程。
能力目标:通过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精子与卵细胞形成的比较,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的能力,通过观察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培养学生识图、析图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学生参与游戏表演,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求学态度,加深学生对事物自身变化规律的认识,培养对立统一和发展变化的观点。
四教学重难点:以教学目标为导向,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的教学重点是理解减数分裂的概念,掌握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
教学难点是减数分裂、同源染色体、四分体等概念的理解,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的变化规律及精子形成过程。
五教法学法:根据该节内容的教学目标,教材特点,联系学生实际,结合素质教学理念,我采用以下教学方法,直观演示法、讲练结合法,情境教学法,合作共学法,游戏教学法。
高三生物说课稿:减数分裂和有性生殖细胞的形成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高三生物说课稿:减数分裂和有性生殖细胞的形成》,供大家学习参考!一、教材分析《减数分裂和有性生殖细胞的形成》一节是高中生物新教材第五章第一节其次小节的内容,本节的主要内容是以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为例来说明减数分裂过程。
减数分裂是一种特别的有丝分裂过程,它以有丝分裂为基础,又是第六章遗传变异中“遗传三大规律”的细胞学基础,减数分裂的学问不仅是本章的重点和难点,也是高中生物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把握这部分内容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因此,本节内容在教材中起到承前启后的桥梁作用。
二、设计意图:本课首先通过引导同学对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染色体的变化的比较,初步查找减数分裂的学习策略(用已有的有丝分裂学问间接说明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变化),再引导同学对比教材示意图、应用剪贴图,使同学初步领会学习策略查找的途径,从而使同学乐观参加学问的猎取过程,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同学的内在潜能得以充分挖掘和进展。
其次,老师引导同学通过变通,将学习“有丝分裂过程”方法迁移到减数分裂的学习中,使同学占有、运用、享受了学问,进一步进展同学的潜能,激发他们的内在动力。
再次,引导同学制造性的学习,即构建减数分裂有关的学问结构,查找记忆的关键内容,把握思维链条的关键,提高记忆的效率,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
三、教学目的通过分析大纲,考纲的教学要求,“减数分裂和配子的形成”内容应达到D(应用)水平。
由于减数分裂过程比较抽象,同学的抽象思维力量参差不齐,但有肯定的分析、归纳和总结力量。
针对同学心理状况和接受学问力量状况的了解,确定教学目的如下:(一)学问与技能:1)、使同学识记并理解(以精子形成过程为例)减数分裂概念、过程、特点。
2)、明确减数分裂是生殖细胞形成过程的一种特别的有丝分裂方式。
3)、把握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化规律,为学习第六章《遗传和变异》奠定细胞学基础。
高三生物说课稿:减数分裂和有性生殖细胞的形成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高三生物说课稿:减数分裂和有性生殖细胞的形成》,供大家学习参考!一、教材分析《减数分裂和有性生殖细胞的形成》一节是高中生物新教材第五章第一节第二小节的内容,本节的主要内容是以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为例来说明减数分裂过程。
减数分裂是一种特殊的有丝分裂过程,它以有丝分裂为基础,又是第六章遗传变异中“遗传三大规律”的细胞学基础,减数分裂的知识不仅是本章的重点和难点,也是高中生物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掌握这部分内容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因此,本节内容在教材中起到承前启后的桥梁作用。
二、设计意图:本课首先通过引导学生对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染色体的变化的比较,初步寻找减数分裂的学习策略(用已有的有丝分裂知识间接说明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变化),再引导学生对照教材示意图、应用剪贴图,使学生初步领略学习策略寻找的途径,从而使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获取过程,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学生的内在潜能得以充分挖掘和发展。
其次,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变通,将学习“有丝分裂过程”方法迁移到减数分裂的学习中,使学生占有、运用、享受了知识,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潜能,激发他们的内在动力。
再次,引导学生创造性的学习,即构建减数分裂有关的知识结构,寻找记忆的关键内容,把握思维链条的关键,提高记忆的效率,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
三、教学目的通过分析大纲,考纲的教学要求,“减数分裂和配子的形成”内容应达到D(应用)水平。
由于减数分裂过程比较抽象,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参差不齐,但有一定的分析、归纳和总结能力。
针对学生心理状况和接受知识能力情况的了解,确定教学目的如下:(一)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识记并理解(以精子形成过程为例)减数分裂概念、过程、特点。
2)、明确减数分裂是生殖细胞形成过程的一种特殊的有丝分裂方式。
3)、掌握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化规律,为学习第六章《遗传和变异》奠定细胞学基础。
必修2遗传与进化一、减数分裂(一)1、减数分裂: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的生殖细胞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分裂。
在减数分裂的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两次...............。
减数分裂的结果是,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来的减少了一半。
一个卵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只形成一个..卵细胞;而一个精原细胞通过减数分裂则可以形成四个..精子。
2、同源染色体: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形状和大小一般都相同,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
非同源染色体:不能配对的染色体之间互称为非同源染色体。
联会: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
四分体:每一对同源染色体含有四条染色单体。
1个四分体有1对同源染色体....、.......、2.条染色体4.个染色单体...。
..DNA.....、4.分子(二)精子的形成过程:1、场所:有性生殖器官内2、间期(准备期):DNA复制和蛋白质合成;3、特点: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联会、形成四分体,每条染体含2个姐妹染色单体;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每条染体含2个姐妹单体;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每条染体含2个姐妹单体; 减数第一次分裂末期: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分裂成两个次级精母细胞,染色体、DNA减半,每条染体含2个姐妹单体;3、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一般认为与减数第Ⅰ次分裂末期相同);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 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染色体,染色体数目加倍,每一极子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两个次级精母细胞分裂成四个精子细胞。
精子细胞变形成精子。
(三)卵细胞与精子形成过程的异同:相同点:都是在生殖器官中进行;与生殖细胞的形成有关,染色体、DNA分子变化过程与结果完全..相同。
不同点:①、间期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仅稍稍增大。
卵原细胞→初级卵母细胞贮存大量卵黄,体积增大很多倍。
第2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第1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一、减数分裂减数分裂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生殖细胞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分裂。
特点:在减数分裂前,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连续分裂两次。
结果:成熟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减少一半。
二、精子的形成过程1、形成场所:人和其他哺乳动物的睾丸(曲细精管)。
2、染色体的主要行为DNA分子蛋白质2联会四分体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赤道板两侧同源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向内凹陷散乱地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向内凹陷初级精母次级精母精3、同源染色体与非同源染色体(1)同源染色体:减数分裂过程中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形状和大小一般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2)非同源染色体:形状、大小不相同,且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不进行配对的染色体。
4、(1)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叫联会。
(2)联会后的每对同源染色体含有四条染色单体,叫作四分体。
(3) 1个四分体=1对同源染色体=2条染色体=4条染色单体,含4个DNA 分子,有8条脱氧核苷酸链。
5、和有丝分裂相比,染色体有的特殊行为是:(1)同源染色体联会;(2)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常发生互换;(3)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6、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分裂Ⅰ过程中,姐妹染色单体的消失发生在减数分裂Ⅱ 的后期。
三、卵细胞的形成过程 1、形成场所:卵巢。
四、减数分裂I 和减数分裂Ⅱ的过程比较(假设体细胞内染色体数为2n )项目 减数分裂I 减数分裂Ⅱ 间期染色体是否复制 复制不复制分裂过程中细胞名称 性原细胞 初级性母细胞 次级性母细胞(或极体) 次级性原细胞(或极体) 精细胞或卵细胞(或极体)着丝粒变化 不分裂 分裂 染色体数目2n nn 2n n复制初级卵母细胞次级卵母细胞极体极体 极体 卵细胞核DNA数目2n 4n 2n 2n n(减半)染色体主要行为①同源染色体联会;②四分体中非姐妹染色单体可以发生互换;③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姐妹染色单体无(0)有(4n)有(2n)有(2n)无(0)同源染色体有(n对)无据上表,绘制减数分裂过程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和细胞核中DNA数目曲线图(精原细胞为例):五、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的比较精子的形成过程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不同点部位睾丸卵巢原始生殖细胞精原细胞卵原细胞细胞质的分裂情况两次分裂都均等只有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第一极体分裂时均等,其他分裂不均等分裂结果1个精原细胞→4个精细胞(生殖细胞)1个卵原细胞→1个卵细胞(生殖细胞)+3个极体(消失)是否变形变形不需变形相同点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子细胞内染色体和DNA数均减半六、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装片1、实验原理::蝗虫的精母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形成精细胞,再通过变形形成精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