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设计:详细设计和概要设计主要内容
- 格式:docx
- 大小:18.95 KB
- 文档页数:2
系统详细设计范文系统详细设计是根据系统的整体概要设计,对系统的各个模块和组件进行详细设计的过程。
在这个阶段,主要是对系统进行细化,包括对模块的功能描述、接口设计、数据结构设计、算法设计、数据库设计等进行详细规划和描述。
下面将对系统的详细设计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详细介绍。
1.系统模块设计:系统模块设计是对系统功能进行细分和组织的过程。
需要对系统进行模块划分,确定每个模块的功能和职责,并进行模块间的关系和接口的规划。
通常采用层次化的结构进行模块划分,将系统划分为不同的层次,每个层次包含若干个相对独立的模块。
比如常见的系统架构是三层架构,包括表示层、业务逻辑层和数据访问层。
2.接口设计:接口设计是不同模块之间进行通信和数据交互的规范。
需要确定每个模块对外提供的接口和调用其他模块的接口。
接口设计需要明确接口的输入和输出参数,接口的返回值和异常处理等。
通常使用统一建模语言(UML)中的类图和时序图来描述接口设计。
3.数据结构设计:数据结构设计是对系统中的数据进行组织和管理的规划。
包括对数据的存储方式、数据的组织结构和数据的访问方式进行设计。
需要确定每个模块所使用的数据结构,并进行适当的封装和抽象。
数据结构设计需要考虑数据的效率和可维护性等因素。
4.算法设计:算法设计是对系统中的核心功能进行实现的规划。
需要根据功能需求和性能要求,选择合适的算法,并进行实现。
算法设计需要考虑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并进行适当的优化。
可以使用流程图或伪代码等方式来描述算法设计。
5.数据库设计:数据库设计是对系统中的数据进行持久化存储的规划。
需要确定数据库的表结构和字段设计,以及表之间的关系和索引等。
数据库设计需要考虑数据的完整性、安全性和性能等方面的要求。
可以使用实体关系图(ER 图)来描述数据库设计。
在进行系统详细设计的过程中,需要根据系统的整体需求和性能要求,结合实际的业务场景和技术栈,进行适当的权衡和折中。
同时需要与团队成员和相关利益相关者进行沟通和协调,确保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设计过程包括2个主要的规程:概要设计,详细设计。
1.概要设计:收集相关资料,确定设计目标,完成系统的架构设计。
2.详细设计:在概要设计基础上,确定接口的详细规格说明.概要设计模板引言(项目背景、系统任务、设计依据);总体设计(设计原则、总体结构、关键技术);系统功能设计说明;数据库设计;界面设计;系统安全设计;开发工具;系统运行环境⏹选择设计方法学:比如使用面向对象设计方式或者结构化设计方式,并且有一个成熟的方法论作为指导。
⏹子系统分解:对系统进行分层、分区等处理,得到组成系统的子系统,降低系统复杂度。
⏹确定子系统的服务:定义子系统提供的服务,以及对其他子系统服务的使用情况。
此处的服务不需要对接口做详细地规格说明。
⏹设计对象模型:对需求分析中产生的对象模型进行整理,添加解决域实体,根据一些设计模式或者解决问题的需要,对系统中的实体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整理.⏹确定系统的构件模型:比如有哪些动态库,哪些COM组件等;确定哪些类或者文件属于这些构件;确定构件之间的依赖关系。
⏹确定系统硬件分布情况:比如是客户机/服务器,还是分布式系统,并且用模型建立它们的关系.⏹确定软件和硬件的映射关系:哪些构件放到哪些机器上.⏹确定系统的数据管理策略:确定对实体的管理是利用内存对象、文件还是数据库方式,并进行建模。
⏹设计在系统的边界处理:比如初始化、退出、异常处理等情况下系统行为规则.详细设计模板详细设计是为系统的每项具体任务选择适当的技术手段和处理方法。
总体设计负责构建系统整体骨架,详细设计则要考虑各个方面的部件内部细节的方案.例如系统的输入输出设计、用户界面设计、数据库设计、程序处理过程设计、网络系统设计、安全性设计等方面的内容。
详细设计的基本任务详细设计包括业务对象设计、功能逻辑设计、数据库设计和界面设计等工作.详细设计是系统实现的依据,需要考虑所有的设计细节。
(1)为每个模块进行详细的算法设计.用某种图形、表格、语言等工具将每个模块处理过程的详细算法描述出来。
概要设计和详细设计的内容1. 概要设计:俯瞰全局的那把钥匙概要设计,听起来是不是有点高大上的感觉?其实,它就像是一个厨师在准备大餐之前的菜单,先把大致的框架搞清楚,再逐步细化。
这个阶段,咱们主要是从整体上把握项目,确定目标和范围。
就像给一幅画打底,得先画出大致的轮廓,才好慢慢添上细节。
你想啊,如果一开始就去画眼睫毛,最后可能连鼻子都没画出来,那可就闹笑话了。
1.1 确定需求:买菜清单的重要性首先,概要设计的重中之重就是需求分析。
就像逛超市前先写个买菜清单,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才能买得心应手。
在这个阶段,团队会和客户沟通,听听他们的需求,确保咱们的产品能满足他们的期望。
这就好比和朋友商量去旅行,得先问清楚大家想去哪里,才好安排路线。
总之,需求分析就是为了把那些模糊不清的想法变得清晰明了。
1.2 设计架构:搭个框架,稳稳的接下来,咱们就进入了设计架构的阶段。
这部分就像搭建一个房子的框架,必须得坚固才能支撑起整个建筑。
概要设计不仅要考虑技术架构,还要关注系统的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
想象一下,如果一个房子的基础不牢固,后面再加上几层楼,那可就危险了。
所以,概要设计的关键是要有一个好的基础,确保后续的开发能够顺利进行。
2. 详细设计:画龙点睛的过程详细设计,顾名思义,就是在概要设计的基础上,把每个细节都给补充上去。
这个阶段就像是给刚刚搭好的房子装修,选择每一扇窗户、每一扇门,甚至每一盏灯的样式。
详细设计的目标是让系统在技术层面上更加完善,确保每个模块都能高效运行。
2.1 模块划分:分工明确,合作无间详细设计的第一步就是模块划分。
想象一下,一个足球队,前锋、中场、后卫,每个位置都有不同的任务,大家各司其职,才能赢得比赛。
在软件设计中,模块化可以让团队成员明确自己的职责,提高工作效率。
通过划分模块,大家可以并行开发,像打篮球一样,快速传球,互相配合,效率杠杠的。
2.2 接口设计:沟通的桥梁接下来就是接口设计,这就好比是在建造桥梁,确保不同模块之间可以顺畅沟通。
概要设计和详细设计模板一、概要设计。
1. 项目背景。
本项目旨在设计一个新型的智能家居系统,通过智能设备实现家居环境的智能化管理,提高居住舒适度和生活便利性。
2. 项目目标。
实现家居设备的远程控制和智能化管理;提供智能化的能源管理方案,节约能源成本;实现家居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提高整体系统的智能化水平;提供用户友好的操作界面,方便用户管理和控制家居设备。
3. 项目范围。
本项目的范围包括硬件设备的选择、系统架构设计、软件开发、用户界面设计等方面。
4. 项目成本。
本项目的预算为100万元,其中包括硬件设备采购、软件开发费用、人员成本等。
5. 项目进度。
本项目计划周期为一年,包括需求分析、设计、开发、测试、上线等阶段。
二、详细设计。
1. 系统架构设计。
硬件选择,选择符合智能家居系统需求的智能设备,包括智能灯具、智能插座、智能空调等;系统集成,设计系统整体架构,实现各个智能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通信协议,选择合适的通信协议,实现设备之间的数据交换和控制。
2. 软件开发。
应用开发,开发智能家居APP,提供用户友好的操作界面,实现设备的远程控制和智能化管理;数据管理,设计数据库结构,存储用户信息、设备信息、能源数据等;系统集成,将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进行集成,实现整体系统的功能。
3. 用户界面设计。
界面布局,设计简洁直观的界面布局,方便用户操作;功能设计,设计用户操作流程,实现用户快速上手;可视化展示,提供设备状态、能源消耗等数据的可视化展示,方便用户了解家居情况。
4. 测试与上线。
系统测试,对系统进行全面测试,确保系统稳定性和安全性;用户培训,为用户提供系统使用培训,帮助用户快速上手;系统上线,将系统正式上线,投入使用。
通过概要设计和详细设计,我们将完成一个功能完善、稳定可靠的智能家居系统,为用户提供更便利、舒适的家居生活体验。
概要设计和详细设计的内容【概要设计与详细设计:一场思维的盛宴】嘿,朋友们!今天咱们聊聊那个老生常谈但又让人津津乐道的话题——如何搞定一个项目。
别急,先让我来个轻松的开场白,咱们就当是在茶馆里听老师傅讲那桩悬了多年的案子,有头绪了,不是吗?咱们得搞明白,“概要设计与详细设计”这俩词儿,就像一对调皮的小情侣,总爱在项目的大日子里上演一出出好戏。
概要设计就像是这场戏的大纲,它告诉我们整个故事的背景、人物和大致情节,让你有个大概的概念。
而详细设计呢,就像是剧本里的台词,每一个动作、每一句话都写得清清楚楚,让人一看就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想象一下,你面前摆着一张空白的画布,想要在上面描绘出一幅美丽的风景画。
概要设计就像是你脑海中的灵感闪现,告诉你哪里应该涂上亮丽的色彩,哪里又应该留白给想象。
而详细设计就像是那些色彩和线条,它们一点一点地把你的想法变成现实。
比如,咱们现在要设计的是一个手机应用。
那么,概要设计可能会是这样的:“这个应用是为了解决用户在工作和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而设计的。
它的核心功能包括时间管理、任务提醒和社交互动。
为了让用户能够更好地使用这个应用,我们还特别添加了一些个性化设置,让每个用户都能根据自己的需求来定制界面。
”而详细设计呢?可能就会是这样的:“应用的主界面采用了简洁明了的风格,以蓝色为主色调,给人一种清爽的感觉。
时间管理功能采用了日历式的布局,用户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每天的任务安排。
任务提醒功能则通过图标和文字的形式,让用户一眼就能识别到即将到来的重要事项。
社交互动功能则集成了聊天室和朋友圈,让用户可以随时随地与朋友分享生活点滴。
”当然啦,这样的设计过程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随着项目的推进,我们可能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但无论如何,概要设计与详细设计都是不可或缺的。
它们就像一对舞伴,虽然步伐不完全相同,但总能在舞台上跳出最和谐的舞蹈。
我要说的是,无论是概要设计还是详细设计,都是为了让我们的项目更加完美。
虽然这些文档一般来说公司都是有模板的,但我写这些文档以来基本上是每写一次就把目录结构给改一次,应该说这是因为自己对这些文档的理解开始加深,慢慢的越来越明白这些文档的作用和其中需要阐述的东西,觉得这三份文档主要阐述了一个系统的设计和实现过程,从系统分解为层次、层次内的模块以及相互的接口、模块分解为对象以及对象的接口、实现这些对象接口的方法。
这次又整了一份,^_^,欢迎大家指正。
XXX架构设计说明书(架构设计重点在于将系统分层并产生层次内的模块、阐明模块之间的关系)一. 概述描述本文的参考依据、资料以及大概内容。
二. 目的描述本文编写的目的。
三. 架构设计阐明进行架构设计的总体原则,如对问题域的分析方法。
3.1. 架构分析对场景以及问题域进行分析,构成系统的架构级设计,阐明对于系统的分层思想。
3.2. 设计思想阐明进行架构设计的思想,可参考一些架构设计的模式,需结合当前系统的实际情况而定。
3.3. 架构体系根据架构分析和设计思想产生系统的架构图,并对架构图进行描述,说明分层的原因、层次的职责,并根据架构图绘制系统的物理部署图,描述系统的部署体系。
3.4. 模块划分根据架构图进行模块的划分并阐明模块划分的理由,绘制模块物理图以及模块依赖图。
3.4.1. 模块描述根据模块物理图描述各模块的职责,并声明其对其他模块的接口要求。
3.4.2. 模块接口设计对模块接口进行设计,并提供一定的伪代码。
XXX概要设计说明书(概要设计重点在于将模块分解为对象并阐明对象之间的关系)一. 概述描述本文的参考依据、资料以及大概内容。
二. 目的描述本文的编写目的。
三. 模块概要设计引用架构设计说明书中的模块图,并阐述对于模块进行设计的大致思路。
3.1. 设计思想阐明概要设计的思想,概要设计的思想通常是涉及设计模式的。
3.2. 模块A3.2.1. 概要设计根据该模块的职责对模块进行概要设计(分解模块为对象、描述对象的职责以及声明对象之间的接口),绘制模块的对象图、对象间的依赖图以及模块主要功能的序列图,分别加以描述并相应的描述模块异常的处理方法。
概要设计说明书1。
总体设计1。
1 需求规定教务管理系统可分为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和教师管理信息系统,系统开发的整体任务是实现学校教师和学生信息管理的系统化、规范化、自动化和智能化,从而达到提高学校管理效率的目的。
本阶段目的在于明确系统的数据结构和软件结构,此外总体设计还将给出内部软件和外部系统部件之间的接口定义,各个软件模块的功能说明,数据结构的细节以及具体的装配要求。
1。
2 运行环境软件基本运行环境为Windows XP环境。
1.3 基本设计概念和处理流程概要说明书的目的在于明确系统的数据结构和软件结构,设计外部软件和内部软件的接口,说明各个软件模块的功能说明,数据结构的细节等.系统的总体处理流程如图1—1所示:图1-1 系统的总体处理流程1.4 系统体系结构用一览表及框图的形式说明本系统的系统元素(各层模块、子程序、公用程序等)的划分,扼要说明每个系统元素的标识符和功能,分层次地给出各元素之间的控制与被控制关系。
教务管理系统选择操作基础维护 教学管理 报表统计选择操作 选择操作班级信息维护课程信息维护 学生选课 课表查询 成绩输入打印成绩单学生信息维护 教师信息维护本系统的体系架构如图1-2所示:图1—2 系统体系架构本系统体系结构大致可以定义为:客户机层上的表示层主要是通过Struts框架实现的,由显示视图产生一个请求。
请求被ActionServlet(控制器)接收,它在struts-config.xml文件中寻找请求的URI,找到对应的Action类后,Action类执行相应的业务逻辑。
Action类执行建立在模型组件基础上的业务逻辑,模型组件是和应用程序关联的。
一旦Action类处理完业务逻辑,它把控制权返回给ActionServlet,Action类提供一个键值作为返回的一部分,它指明了处理的结果。
ActionServlet使用这个键值来决定在什么视图中显示Action的类处理结果.当ActionServlet把Action类的处理结果传送到指定的视图中,请求的过程也就完成了。
前段时间在项目上因为阅读某公司的软件详细设计说明书,引发了我的一些思考,这既是自己多年来感悟的一次梳理,也作为我从事企业模型咨询工作的一次总结。
因为涉及的内容太广泛,以下尽量用简洁的语言来叙述。
传统的面向结构的设计,概要设计主要是给出系统整体功能菜单,模块之间的调用关系描述,还有软件系统工作环境的说明;详细设计则主要针对一个模块的算法设计,屏幕界面设计,按钮操作设计等等。
面向结构的软件设计缺点主要有以下两点:1、从业务逻辑到功能菜单的跳跃太大,导致需求及变更的追溯性难以保证;2、结构化开发方法不区分内外,不区分层次,编码语句会把信息全部平铺暴露,使用不当会形成太多的耦合点,修改起来牵一发而动全身,所以应变性很差。
软件行业发展变化太快,上世纪颁布的国家标准都不适应了现在的工程实践。
特别是从软件工程转到面向对象的设计,还有所谓的快速迭代开发方法,完全打乱了原来面向结构的设计步骤。
但是,越是变化快,就越需要理出“变中不变”的约束和规范来。
因此,如何才能划分好概要设计与详细设计的界限,明确其设计的基本思想和原则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从概要到详细,首先就是要贯彻由整体到局部、由概括到细节,由概念模型到物理模型,由业务逻辑到IT技术实现,由“做什么”的描述到“如何做”的可执行步骤,这是一个由表及里、抽丝剥茧、层层深入的分析过程。
要体现企业架构的思想,既要把业务架构与应用架构平滑过渡,无缝连接,需求分析可追溯不跳跃不中断;又要整体架构可扩充,可伸缩,具有松耦合的特点,这样就便于发生需求变动进行修改。
要体现出概要设计与详细设计之间的“松耦合”和“可验收”的两大特点,就必须找到这两者之间的不变量,就是设计的提交物应该达到可检验的颗粒度,形成成果物体现出“变中不变”的抽象关系。
这样从不变量的角度讲,可以说明概要设计书的确完成了任务,作为详细设计的输入起到了约束条件的作用;从可变的角度讲,就明确了在详细设计阶段必须补充的需求调研,这也是设计者具有的主观能动性可以有所作为的部分。
系统设计知识点系统设计是计算机科学的重要领域,涉及到软件和硬件的开发与交互。
以下是一些系统设计的关键知识点,可以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系统设计。
一、需求分析与规划1. 需求收集:通过与用户和相关利益相关者进行交流,收集和理解系统的需求和目标。
2. 可行性分析:评估系统设计的可行性和可实施性,包括技术、经济和资源方面的考虑。
3. 需求规范:将收集到的需求进行整理、组织和规范,确保设计和开发过程的有效性和一致性。
4. 需求验证:验证需求规范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以确保设计满足用户的期望。
二、概要设计与详细设计1. 概要设计:定义系统的整体结构和组件之间的关系,包括模块划分、接口设计和数据流程等。
2. 详细设计:在概要设计的基础上,对系统进行进一步的细化和详细设计,包括算法设计、数据库设计和用户界面设计等。
三、体系结构设计1. 分层结构:将系统划分为多个层次,每个层次具有特定的功能和职责,便于维护和扩展。
2. 客户-服务器模式:将系统划分为客户端和服务器端,实现分布式的系统架构。
3. 主从结构:通过一个主服务器和多个从服务器之间的协作,实现高可用性和负载均衡。
4. MVC模式:将系统划分为模型、视图和控制器三个部分,实现业务逻辑和用户界面的分离。
四、数据库设计1. 数据模型:根据系统需求设计合适的数据模型,包括实体关系模型(ERM)和关系模型(RM)等。
2. 数据库表设计:定义数据库表的结构、字段和约束,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3. 数据库索引设计:通过创建适当的索引,优化数据库查询性能和数据访问速度。
4. 数据库范式化:将数据库设计规范化,消除数据冗余,提高数据库的一致性和可维护性。
五、安全设计1. 访问控制:设计合适的用户权限和角色,限制对系统资源的访问。
2. 数据加密:采用加密算法来保护系统敏感数据的安全性和机密性。
3. 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通过使用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来保护系统免受未授权的访问和攻击。
设计过程包括2个主要的规程:概要设计,详细设计。
1.概要设计:收集相关资料,确定设计目标,完成系统的架构设计。
2.详细设计:在概要设计基础上,确定接口的详细规格说明。
概要设计模板
引言(项目背景、系统任务、设计依据);总体设计(设计原则、总体结构、关键技术);系统功能设计说明;数据库设计;界面设计;系统安全设计;开发工具;系统运行环境
⏹选择设计方法学:比如使用面向对象设计方式或者结构化设计方式,并且有一个成熟的
方法论作为指导。
⏹子系统分解:对系统进行分层、分区等处理,得到组成系统的子系统,降低系统复杂度。
⏹确定子系统的服务:定义子系统提供的服务,以及对其他子系统服务的使用情况。
此处
的服务不需要对接口做详细地规格说明。
⏹设计对象模型:对需求分析中产生的对象模型进行整理,添加解决域实体,根据一些设
计模式或者解决问题的需要,对系统中的实体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整理。
⏹确定系统的构件模型:比如有哪些动态库,哪些COM组件等;确定哪些类或者文件属
于这些构件;确定构件之间的依赖关系。
⏹确定系统硬件分布情况:比如是客户机/服务器,还是分布式系统,并且用模型建立它
们的关系。
⏹确定软件和硬件的映射关系:哪些构件放到哪些机器上。
⏹确定系统的数据管理策略:确定对实体的管理是利用内存对象、文件还是数据库方式,
并进行建模。
⏹设计在系统的边界处理:比如初始化、退出、异常处理等情况下系统行为规则。
详细设计模板
详细设计是为系统的每项具体任务选择适当的技术手段和处理方法。
总体设计负责构建系统整体骨架,详细设计则要考虑各个方面的部件内部细节的方案。
例如系统的输入输出设计、用户界面设计、数据库设计、程序处理过程设计、网络系统设计、安全性设计等方面的内容。
详细设计的基本任务
详细设计包括业务对象设计、功能逻辑设计、数据库设计和界面设计等工作。
详细设计是系统实现的依据,需要考虑所有的设计细节。
(1)为每个模块进行详细的算法设计。
用某种图形、表格、语言等工具将每个模块处理过程的详细算法描述出来。
(2)为模块内的数据结构进行设计。
对于需求分析、概要设计确定的概念性的数据类型进行确切的定义。
(3)对数据结构进行物理设计,即确定数据库的物理结构。
物理结构主要指数据库的存储记录格式、存储记录安排和存储方法,这些都依赖于具体所使用的数据库系统。
(4)其他设计:根据软件系统的类型,还可能要进行以下设计:
①代码设计。
为了提高数据的输入、分类、存储、检索等操作,节约内存空间,对数据库中的某些数据项的值要进行代码设计。
②输入/输出格式设计。
③人机对话设计。
对于一个实时系统,用户与计算机频繁对话,因此要进行对话方式、内容、格式的具体设计。
(5)编写详细设计说明书。
(6)评审。
对处理过程的算法和数据库的物理结构都要评审。
概要设计:实现软件的总体设计、模块划分、用户界面设计、数据库设计等。
概要设计是详细设计的基础,必须在详细设计之前完成,完成概要设计文档,包括系统总体设计文档以及各个模块的概要设计文档。
概要设计需要对软件系统的设计进行考虑,包括系统的基本处理流程、系统的组织结构、模块划分、功能分配、接口设计、运行设计、数据结构设计和出错处理设计等,为软件的详细设计提供基础
详细设计:根据概要设计所做的模块划分,实现各模块的算法设计,实现用户界面设计、数据结构设计的细化等。
遵循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的更改不影响概要设计。
在概要设计的基础上,开发者需要进行软件系统的详细设计。
在详细设计中,描述实现具体模块所涉及到的主要算法、数据结构、类的层次结构及调用关系,需要说明软件系统各个层次中的每一个程序(每个模块或子程序)的设计考虑,以便进行编码和测试。
应当保证软件的需求完全分配给整个软件。
详细设计应当足够详细,能够根据详细设计报告进行编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