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设计与详细设计
- 格式:ppt
- 大小:650.50 KB
- 文档页数:42
概要设计与详细设计的区别概要设计就是设计软件的结构,包括组成模块,模块的层次结构,模块的调用关系,每个模块的功能等等。
同时,还要设计该项目的应用系统的总体数据结构和数据库结构,即应用系统要存储什么数据,这些数据是什么样的结构,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详细设计阶段就是为每个模块完成的功能进行具体的描述,要把功能描述转变为精确的、结构化的过程描述。
概要设计阶段通常得到软件结构图详细设计阶段常用的描述方式有:流程图、N-S图、PAD图、伪代码等概要设计和详细设计在软件设计中,大家经常问到的一个问题是:概要设计应该怎样一个概要法,详细设计应该怎样一个详细法?这个问题在公司内部经常有人问。
现在陈述一下。
我们公司的研发流程是瀑布型的,这个模型中的分析、设计阶段是基于经典的结构化方法。
结构化设计方法的基本思路是:按照问题域,将软件逐级细化,分解为不必再分解的的模块,每个模块完成一定的功能,为一个或多个父模块服务(即接受调用),也接受一个或多个子模块的服务(即调用子模块)。
模块的概念,和编程语言中的子程序或函数是对应的。
这样一来,设计可以明显地划分成两个阶段:概要(结构)设计阶段:把软件按照一定的原则分解为模块层次,赋予每个模块一定的任务,并确定模块间调用关系和接口。
详细设计阶段:依据概要设计阶段的分解,设计每个模块内的算法、流程等。
概要设计阶段:在这个阶段,设计者会大致考虑并照顾模块的内部实现,但不过多纠缠于此。
主要集中于划分模块、分配任务、定义调用关系。
模块间的接口与传参在这个阶段要定得十分细致明确,应编写严谨的数据字典,避免后续设计产生不解或误解。
概要设计一般不是一次就能做到位,而是反复地进行结构调整。
典型的调整是合并功能重复的模块,或者进一步分解出可以复用的模块。
在概要设计阶段,应最大限度地提取可以重用的模块,建立合理的结构体系,节省后续环节的工作量。
概要设计文档最重要的部分是分层数据流图、结构图、数据字典以及相应的文字说明等。
概要设计和详细设计的内容1. 概要设计:俯瞰全局的那把钥匙概要设计,听起来是不是有点高大上的感觉?其实,它就像是一个厨师在准备大餐之前的菜单,先把大致的框架搞清楚,再逐步细化。
这个阶段,咱们主要是从整体上把握项目,确定目标和范围。
就像给一幅画打底,得先画出大致的轮廓,才好慢慢添上细节。
你想啊,如果一开始就去画眼睫毛,最后可能连鼻子都没画出来,那可就闹笑话了。
1.1 确定需求:买菜清单的重要性首先,概要设计的重中之重就是需求分析。
就像逛超市前先写个买菜清单,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才能买得心应手。
在这个阶段,团队会和客户沟通,听听他们的需求,确保咱们的产品能满足他们的期望。
这就好比和朋友商量去旅行,得先问清楚大家想去哪里,才好安排路线。
总之,需求分析就是为了把那些模糊不清的想法变得清晰明了。
1.2 设计架构:搭个框架,稳稳的接下来,咱们就进入了设计架构的阶段。
这部分就像搭建一个房子的框架,必须得坚固才能支撑起整个建筑。
概要设计不仅要考虑技术架构,还要关注系统的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
想象一下,如果一个房子的基础不牢固,后面再加上几层楼,那可就危险了。
所以,概要设计的关键是要有一个好的基础,确保后续的开发能够顺利进行。
2. 详细设计:画龙点睛的过程详细设计,顾名思义,就是在概要设计的基础上,把每个细节都给补充上去。
这个阶段就像是给刚刚搭好的房子装修,选择每一扇窗户、每一扇门,甚至每一盏灯的样式。
详细设计的目标是让系统在技术层面上更加完善,确保每个模块都能高效运行。
2.1 模块划分:分工明确,合作无间详细设计的第一步就是模块划分。
想象一下,一个足球队,前锋、中场、后卫,每个位置都有不同的任务,大家各司其职,才能赢得比赛。
在软件设计中,模块化可以让团队成员明确自己的职责,提高工作效率。
通过划分模块,大家可以并行开发,像打篮球一样,快速传球,互相配合,效率杠杠的。
2.2 接口设计:沟通的桥梁接下来就是接口设计,这就好比是在建造桥梁,确保不同模块之间可以顺畅沟通。
概要设计和详细设计模板一、概要设计。
1. 项目背景。
本项目旨在设计一个新型的智能家居系统,通过智能设备实现家居环境的智能化管理,提高居住舒适度和生活便利性。
2. 项目目标。
实现家居设备的远程控制和智能化管理;提供智能化的能源管理方案,节约能源成本;实现家居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提高整体系统的智能化水平;提供用户友好的操作界面,方便用户管理和控制家居设备。
3. 项目范围。
本项目的范围包括硬件设备的选择、系统架构设计、软件开发、用户界面设计等方面。
4. 项目成本。
本项目的预算为100万元,其中包括硬件设备采购、软件开发费用、人员成本等。
5. 项目进度。
本项目计划周期为一年,包括需求分析、设计、开发、测试、上线等阶段。
二、详细设计。
1. 系统架构设计。
硬件选择,选择符合智能家居系统需求的智能设备,包括智能灯具、智能插座、智能空调等;系统集成,设计系统整体架构,实现各个智能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通信协议,选择合适的通信协议,实现设备之间的数据交换和控制。
2. 软件开发。
应用开发,开发智能家居APP,提供用户友好的操作界面,实现设备的远程控制和智能化管理;数据管理,设计数据库结构,存储用户信息、设备信息、能源数据等;系统集成,将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进行集成,实现整体系统的功能。
3. 用户界面设计。
界面布局,设计简洁直观的界面布局,方便用户操作;功能设计,设计用户操作流程,实现用户快速上手;可视化展示,提供设备状态、能源消耗等数据的可视化展示,方便用户了解家居情况。
4. 测试与上线。
系统测试,对系统进行全面测试,确保系统稳定性和安全性;用户培训,为用户提供系统使用培训,帮助用户快速上手;系统上线,将系统正式上线,投入使用。
通过概要设计和详细设计,我们将完成一个功能完善、稳定可靠的智能家居系统,为用户提供更便利、舒适的家居生活体验。
博客:概要设计与详细设计的区别概要设计就是设计软件的结构,包括组成模块,模块的层次结构,模块的调用关系,每个模块的功能等等。
同时,还要设计该项目的应用系统的总体数据结构和数据库结构,即应用系统要存储什么数据,这些数据是什么样的结构,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详细设计阶段就是为每个模块完成的功能进行具体的描述,要把功能描述转变为精确的、结构化的过程描述。
概要设计阶段通常得到软件结构图详细设计阶段常用的描述方式有:流程图、N-S图、PAD图、伪代码等概要设计和详细设计在软件设计中,大家经常问到的一个问题是:概要设计应该怎样一个概要法,详细设计应该怎样一个详细法?这个问题在公司内部经常有人问。
现在陈述一下。
我们公司的研发流程是瀑布型的,这个模型中的分析、设计阶段是基于经典的结构化方法。
结构化设计方法的基本思路是:按照问题域,将软件逐级细化,分解为不必再分解的的模块,每个模块完成一定的功能,为一个或多个父模块服务(即接受调用),也接受一个或多个子模块的服务(即调用子模块)。
模块的概念,和编程语言中的子程序或函数是对应的。
这样一来,设计可以明显地划分成两个阶段:概要(结构)设计阶段:把软件按照一定的原则分解为模块层次,赋予每个模块一定的任务,并确定模块间调用关系和接口。
详细设计阶段:依据概要设计阶段的分解,设计每个模块内的算法、流程等。
概要设计阶段:在这个阶段,设计者会大致考虑并照顾模块的内部实现,但不过多纠缠于此。
主要集中于划分模块、分配任务、定义调用关系。
模块间的接口与传参在这个阶段要定得十分细致明确,应编写严谨的数据字典,避免后续设计产生不解或误解。
概要设计一般不是一次就能做到位,而是反复地进行结构调整。
典型的调整是合并功能重复的模块,或者进一步分解出可以复用的模块。
在概要设计阶段,应最大限度地提取可以重用的模块,建立合理的结构体系,节省后续环节的工作量。
概要设计文档最重要的部分是分层数据流图、结构图、数据字典以及相应的文字说明等。
概要设计与详细设计的区别概要设计就就是设计软件的结构,包括组成模块,模块的层次结构,模块的调用关系,每个模块的功能等等。
同时,还要设计该项目的应用系统的总体数据结构与数据库结构,即应用系统要存储什么数据,这些数据就是什么样的结构,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详细设计阶段就就是为每个模块完成的功能进行具体的描述,要把功能描述转变为精确的、结构化的过程描述。
概要设计阶段通常得到软件结构图详细设计阶段常用的描述方式有:流程图、N-S图、PAD图、伪代码等概要设计与详细设计在软件设计中,大家经常问到的一个问题就是:概要设计应该怎样一个概要法,详细设计应该怎样一个详细法?这个问题在公司内部经常有人问。
现在陈述一下。
我们公司的研发流程就是瀑布型的,这个模型中的分析、设计阶段就是基于经典的结构化方法。
结构化设计方法的基本思路就是:按照问题域,将软件逐级细化,分解为不必再分解的的模块,每个模块完成一定的功能,为一个或多个父模块服务(即接受调用),也接受一个或多个子模块的服务(即调用子模块)。
模块的概念,与编程语言中的子程序或函数就是对应的。
这样一来,设计可以明显地划分成两个阶段:概要(结构)设计阶段:把软件按照一定的原则分解为模块层次,赋予每个模块一定的任务,并确定模块间调用关系与接口。
详细设计阶段:依据概要设计阶段的分解,设计每个模块内的算法、流程等。
概要设计阶段:在这个阶段,设计者会大致考虑并照顾模块的内部实现,但不过多纠缠于此。
主要集中于划分模块、分配任务、定义调用关系。
模块间的接口与传参在这个阶段要定得十分细致明确,应编写严谨的数据字典,避免后续设计产生不解或误解。
概要设计一般不就是一次就能做到位,而就是反复地进行结构调整。
典型的调整就是合并功能重复的模块,或者进一步分解出可以复用的模块。
在概要设计阶段,应最大限度地提取可以重用的模块,建立合理的结构体系,节省后续环节的工作量。
概要设计文档最重要的部分就是分层数据流图、结构图、数据字典以及相应的文字说明等。
设计过程包括2个主要的规程:概要设计,详细设计.1.概要设计: 收集相关资料,确定设计目标,完成系统的架构设计。
2.详细设计:在概要设计基础上,确定接口的详细规格说明。
概要设计模板引言(项目背景、系统任务、设计依据);总体设计(设计原则、总体结构、关键技术);系统功能设计说明;数据库设计;界面设计;系统安全设计;开发工具;系统运行环境⏹选择设计方法学:比如使用面向对象设计方式或者结构化设计方式,并且有一个成熟的方法论作为指导。
⏹子系统分解:对系统进行分层、分区等处理,得到组成系统的子系统,降低系统复杂度。
⏹确定子系统的服务:定义子系统提供的服务,以及对其他子系统服务的使用情况。
此处的服务不需要对接口做详细地规格说明。
⏹设计对象模型:对需求分析中产生的对象模型进行整理,添加解决域实体,根据一些设计模式或者解决问题的需要,对系统中的实体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整理。
⏹确定系统的构件模型:比如有哪些动态库,哪些COM组件等;确定哪些类或者文件属于这些构件;确定构件之间的依赖关系。
⏹确定系统硬件分布情况:比如是客户机/服务器,还是分布式系统,并且用模型建立它们的关系。
⏹确定软件和硬件的映射关系:哪些构件放到哪些机器上。
⏹确定系统的数据管理策略:确定对实体的管理是利用内存对象、文件还是数据库方式,并进行建模。
⏹设计在系统的边界处理:比如初始化、退出、异常处理等情况下系统行为规则.详细设计模板详细设计是为系统的每项具体任务选择适当的技术手段和处理方法.总体设计负责构建系统整体骨架,详细设计则要考虑各个方面的部件内部细节的方案。
例如系统的输入输出设计、用户界面设计、数据库设计、程序处理过程设计、网络系统设计、安全性设计等方面的内容. 详细设计的基本任务详细设计包括业务对象设计、功能逻辑设计、数据库设计和界面设计等工作.详细设计是系统实现的依据,需要考虑所有的设计细节。
(1)为每个模块进行详细的算法设计。
用某种图形、表格、语言等工具将每个模块处理过程的详细算法描述出来。
前段时间在项目上因为阅读某公司的软件详细设计说明书,引发了我的一些思考,这既是自己多年来感悟的一次梳理,也作为我从事企业模型咨询工作的一次总结。
因为涉及的内容太广泛,以下尽量用简洁的语言来叙述。
传统的面向结构的设计,概要设计主要是给出系统整体功能菜单,模块之间的调用关系描述,还有软件系统工作环境的说明;详细设计则主要针对一个模块的算法设计,屏幕界面设计,按钮操作设计等等。
面向结构的软件设计缺点主要有以下两点:1、从业务逻辑到功能菜单的跳跃太大,导致需求及变更的追溯性难以保证;2、结构化开发方法不区分内外,不区分层次,编码语句会把信息全部平铺暴露,使用不当会形成太多的耦合点,修改起来牵一发而动全身,所以应变性很差。
软件行业发展变化太快,上世纪颁布的国家标准都不适应了现在的工程实践。
特别是从软件工程转到面向对象的设计,还有所谓的快速迭代开发方法,完全打乱了原来面向结构的设计步骤。
但是,越是变化快,就越需要理出“变中不变”的约束和规范来。
因此,如何才能划分好概要设计与详细设计的界限,明确其设计的基本思想和原则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从概要到详细,首先就是要贯彻由整体到局部、由概括到细节,由概念模型到物理模型,由业务逻辑到IT技术实现,由“做什么”的描述到“如何做”的可执行步骤,这是一个由表及里、抽丝剥茧、层层深入的分析过程。
要体现企业架构的思想,既要把业务架构与应用架构平滑过渡,无缝连接,需求分析可追溯不跳跃不中断;又要整体架构可扩充,可伸缩,具有松耦合的特点,这样就便于发生需求变动进行修改。
要体现出概要设计与详细设计之间的“松耦合”和“可验收”的两大特点,就必须找到这两者之间的不变量,就是设计的提交物应该达到可检验的颗粒度,形成成果物体现出“变中不变”的抽象关系。
这样从不变量的角度讲,可以说明概要设计书的确完成了任务,作为详细设计的输入起到了约束条件的作用;从可变的角度讲,就明确了在详细设计阶段必须补充的需求调研,这也是设计者具有的主观能动性可以有所作为的部分。
柱上断路器概要设计和详细设计的内容柱上断路器是一种用于电力系统中的保护装置,主要用于保护电气设备免受过电流和短路电流的损害。
本文将从概要设计和详细设计两个方面来介绍柱上断路器的设计内容。
一、概要设计柱上断路器的概要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功能需求:柱上断路器作为电力系统中的保护装置,其主要功能是在电路发生过电流或短路时,迅速切断电路,保护电器设备的安全运行。
2. 电气参数:柱上断路器的设计需要考虑电流容量、短路承受能力、动稳定能力等电气参数,以确保其能够正常工作并适应不同的电力系统需求。
3. 结构设计:柱上断路器的结构设计应考虑可靠性、安全性和易于操作的原则。
一般包括断路器本体、操作机构、电动机构、辅助触头等组成部分。
4. 保护功能:柱上断路器的保护功能主要包括过电流保护、短路保护、过载保护等。
在概要设计中,需要明确这些保护功能的实现方式和逻辑关系。
5. 远动控制:柱上断路器通常需要与远程监控系统进行接口连接,实现远程控制和监测。
因此,在概要设计中需要考虑与远动控制系统的接口设计和通讯协议选择。
二、详细设计柱上断路器的详细设计是在概要设计的基础上,对各个具体部件和功能进行详细规划和设计。
以下是柱上断路器详细设计的内容:1. 断路器本体设计:包括断路器的外壳材料选择、内部结构设计、触头设计等。
需要考虑断路器的耐久性、散热性、绝缘性等方面。
2. 操作机构设计:柱上断路器的操作机构通常包括手动操作和电动操作两种方式。
需要设计相应的操作机构,并考虑其稳定性和可靠性。
3. 电动机构设计:柱上断路器通常需要配备电动机构,以实现远程操作和自动化控制。
电动机构的设计需要考虑功率、速度、控制方式等因素。
4. 辅助触头设计:为了提高断路器的可靠性和安全性,通常会设计辅助触头用于消除电弧和冲击。
辅助触头的设计需要考虑其触发时间、触发位置等因素。
5. 保护功能实现:根据概要设计中确定的保护功能,详细设计需要明确具体的保护逻辑和实现方式。
系统概要设计和详细设计系统概要设计和详细设计系统概要设计是软件开发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对整个系统进行全面的规划和设计。
系统概要设计包括了对系统的总体结构、功能模块、数据结构、算法流程等方面进行详细的规划和描述。
而详细设计则是在概要设计的基础上,对每个模块进行具体的实现和编码。
一、系统概要设计1. 系统总体结构在系统总体结构方面,需要考虑到整个系统所包含的各个模块之间的关系。
这些模块之间应该是相互独立、互相协作,共同完成整个系统所需实现的功能。
同时,在总体结构中还需要考虑到数据存储方式、数据传输方式以及用户界面等方面。
2. 功能模块在功能模块方面,需要对整个系统所需实现的各项功能进行详细规划和描述。
这些功能应该能够满足用户需求,并且能够与其他模块进行有效地协作。
3. 数据结构在数据结构方面,需要考虑到整个系统所需使用的各种数据类型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这些数据类型应该能够满足系统所需实现的各项功能,并且能够与其他模块进行有效的交互。
4. 算法流程在算法流程方面,需要考虑到整个系统所需使用的各种算法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这些算法应该能够满足系统所需实现的各项功能,并且能够与其他模块进行有效的协作。
二、详细设计1. 模块设计在模块设计方面,需要对每个模块进行具体的实现和编码。
这些模块应该能够满足系统所需实现的各项功能,并且能够与其他模块进行有效地协作。
同时,在模块设计中还需要考虑到代码复用、可维护性等方面。
2. 数据库设计在数据库设计方面,需要考虑到数据表结构、数据类型、索引等方面。
这些数据库设计应该能够满足系统所需实现的各项功能,并且能够与其他模块进行有效的交互。
3. 用户界面设计在用户界面设计方面,需要考虑到用户体验、易用性等方面。
这些用户界面设计应该能够满足用户需求,并且能够与其他模块进行有效地协作。
4. 测试与调试在测试与调试方面,需要对整个系统进行全面的测试和调试。
这些测试与调试应该能够发现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并且能够及时地进行修复和优化。
概要设计与详细设计的区别概要设计就是设计软件的结构,包括组成模块,模块的层次结构,模块的调用关系,每个模块的功能等等。
同时,还要设计该项目的应用系统的总体数据结构和数据库结构,即应用系统要存储什么数据,这些数据是什么样的结构,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详细设计阶段就是为每个模块完成的功能进行具体的描述,要把功能描述转变为精确的、结构化的过程描述。
概要设计阶段通常得到软件结构图详细设计阶段常用的描述方式有:流程图、N-S图、PAD图、伪代码等概要设计和详细设计在软件设计中,大家经常问到的一个问题是:概要设计应该怎样一个概要法,详细设计应该怎样一个详细法?这个问题在公司内部经常有人问。
现在陈述一下。
我们公司的研发流程是瀑布型的,这个模型中的分析、设计阶段是基于经典的结构化方法。
结构化设计方法的基本思路是:按照问题域,将软件逐级细化,分解为不必再分解的的模块,每个模块完成一定的功能,为一个或多个父模块服务(即接受调用),也接受一个或多个子模块的服务(即调用子模块)。
模块的概念,和编程语言中的子程序或函数是对应的。
这样一来,设计可以明显地划分成两个阶段:概要(结构)设计阶段:把软件按照一定的原则分解为模块层次,赋予每个模块一定的任务,并确定模块间调用关系和接口。
详细设计阶段:依据概要设计阶段的分解,设计每个模块内的算法、流程等。
概要设计阶段:在这个阶段,设计者会大致考虑并照顾模块的内部实现,但不过多纠缠于此。
主要集中于划分模块、分配任务、定义调用关系。
模块间的接口与传参在这个阶段要定得十分细致明确,应编写严谨的数据字典,避免后续设计产生不解或误解。
概要设计一般不是一次就能做到位,而是反复地进行结构调整。
典型的调整是合并功能重复的模块,或者进一步分解出可以复用的模块。
概要设计和详细设计怎么写知乎撰写的设计文档主要分为:总体概要设计文档+详细设计文档,后简称为“概设”+“详设”。
总设和详设都应该包含的部分:(1)需求:一般以产品的语言描述,这一块可以拷贝产品需求文档中的storylist部分;(2)名词解释(可选):非相关领域内的同学需要看到文档需要提前了解的一些概念性质的东西;(3)设计目标:又分为功能目标和性能目标,功能目标一般是对产品需求的技术描述,性能目标是根据产品给出的数据对性能进行的评估。
一般来说,新服务必须要有性能目标一项,性能目标可能会影响设计方案。
除了都应该包含的部分,总体概要设计一般还包含:(1)系统架构:一般来说会有个简单的架构图,并配以文字对架构进行简要说明;(2)模块简介:架构图中如果有很多模块,需要对各个模块的功能进行简要介绍;(3)设计与折衷:设计与折衷是总体概要设计中最重要的部分;(4)潜在风险(可选);输出总体概要设计的时候,很多方案还是不确定的,需要在设计评审会议上确认。
总体概要设计重点在“方案折衷”,总体概要设计评审完毕之后,此时应该是所有方案都确认了,需要输出各模块的详细设计,详细设计重点在“详细”:(1)总体概要设计结论汇总(可选):达成一致的结论有个简要概述,说明详设是对这些结论的实现;(2)交互流程:简要的交互可用文字说明,复杂的交互建议使用流程图,交互图或其他图形进行说明;(3)数据库设计:这个是应该放在总设还是详设呢?(4)接口形式:有了数据库+接口+流程,别的同学拿到详设文档,基本也能够搞定了;(5)其他细节:例如公式等;理论上输出了详细设计之后,无论谁拿到了这个详设文档,都是能够完成该项目的。
个人实践分享:一、大图(1)大系统或复杂流程,其架构图或者流程图会非常大,经常比A4纸或word的一页大很多,此时不宜在word中直接贴图形,贴了也看不清,建议将图放在wiki上,文档中直接贴链接;(2)一定要保存viso或者其他图形的源文件,否则今后改动起来要重画,代价可想而知;二、设计与折衷(1)设计与折衷是总设中最重要的内容,总设评审中,主要就是讨论这些折衷的优劣;(2)评审过后,不但要邮件周知结论,还要在总设中进行更新,说明最终决定使用了哪种方案,为什么使用这种方案;根据自己的经验,接手别人的模块、项目,拿到代码和文档,设计方案对我来说完全是个谜!!!(3)有时候因为排期或者其他原因,不一定采用了最优的设计方案,此时更应该在总设中记录决策的过程与原因;(4)最后,设计折衷是一个很好的自我辩解的机会:因为项目进度,或者历史遗留问题,我不得不采取了一个这样的设计,不要再骂我了。
软件设计阶段划分软件设计阶段是软件开发生命周期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它在需求分析之后,系统建模之前。
软件设计的目标是定义如何构建系统,包括系统的结构、组件、模块、接口等方面的设计。
一般而言,软件设计阶段可以分为以下几个主要阶段:1.概要设计(High-Level Design):概要设计阶段是设计的初始阶段,主要关注整个系统的高层次结构和模块之间的关系。
在这个阶段,设计团队考虑系统的整体框架、模块的划分、数据流程和处理流程等。
2.详细设计(Low-Level Design):详细设计阶段是在概要设计的基础上进行的,更加具体和详细。
在这个阶段,设计团队需要定义每个模块的内部逻辑、数据结构、算法和接口设计。
通常,详细设计会生成类、函数、数据结构等的详细说明文档。
3.接口设计:接口设计是详细设计的一部分,但有时也会被单独列为一个设计阶段。
这个阶段主要关注系统各个组件、模块之间的接口,包括输入输出接口、模块调用接口等。
4.数据库设计:如果系统涉及数据库,数据库设计就是一个独立的设计阶段。
在这个阶段,设计团队需要定义数据库的结构、表之间的关系、索引等,以满足系统对数据的存储和检索需求。
5.用户界面设计:用户界面设计关注系统与用户之间的交互,包括界面布局、图形元素、用户导航等。
这个阶段通常需要与系统的最终用户密切合作,以确保设计符合用户体验和需求。
6.安全设计:随着信息安全的重要性日益增加,安全设计成为一个独立的设计阶段。
在这个阶段,设计团队考虑系统的安全需求,包括数据加密、身份验证、访问控制等方面的设计。
7.性能设计:性能设计关注系统的性能需求,包括响应时间、吞吐量、资源利用等方面的设计。
在这个阶段,设计团队需要考虑系统的负载和性能优化策略。
这些设计阶段通常是迭代的,设计团队可能会根据反馈和调整需求多次进行设计。
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后续的编码和测试工作,因此在软件开发过程中,注重设计阶段的质量和细致是非常重要的。
概要设计与详细设计的区别如下:
1、概要设计的主要任务是把需求分析得到的系统扩展用例图转换为软件结构和数据结构。
设计软件结构的具体任务是:将一个复杂系统按功能进行模块划分、建立模块的层次结构及调用关系、确定模块间的接口及人机界面等。
数据结构设计包括数据特征的描述、确定数据的结构特性、以及数据库的设计。
显然,概要设计建立的是目标系统的逻辑模型.
2、详细设计是软件工程中软件开发的一个步骤,就是对概要设计的一个细化,就是详细设计每个模块实现算法,所需的局部结构。
在详细设计阶段,主要是通过需求分析的结果,设计出满足用户需求的嵌入式系统产品。
3、概要设计阶段通常得到软件结构图 , 详细设计阶段常用的描述方式有:流程图、N-S图、PAD 图、伪代码等 。
4、详细设计阶段就是为每个模块完成的功能进行具体的描述,要把功能描述转变为精确的、结构化的过程描述。
扩展资料
设计是把一种设想通过合理的规划、周密的计划、通过各种感觉形式传达出来的过程。
人类通过劳动改造世界,创造文明,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而最基础、最主要的创造活动是造物。
设计便是造物活动进行预先的计划,可以把任何造物活动的计划技术和计划过程理解为设计。
设计(Design)是为构建有意义的秩序而付出的有意识的直觉上的努力。
更详细的定义如下:
第一步:理解用户的期望、需要、动机,并理解业务、技术和行业上的需求和限制。
第二步:将这些所知道的东西转化为对产品的规划(或者产品本身),使得产品的形式、内容和行为变得有用、能用,令人向往,并且在经济和技术上可行。
(这是设计的意义和基本要求所在)。
系统概要设计和详细设计在软件开发过程中,系统概要设计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它主要是对整个系统进行总体规划和设计,确定系统的整体结构和功能模块之间的关系。
系统概要设计需要考虑系统的整体性能、安全性、可靠性等方面,以确保系统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
系统概要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系统的总体架构设计、功能模块划分、数据流程设计、系统接口设计等。
总体架构设计是系统概要设计的核心内容,它包括系统的层次结构、模块划分、模块之间的关系等。
在总体架构设计中,需要考虑系统的扩展性、灵活性和性能等方面,以确保系统能够满足未来的需求变化。
功能模块划分是系统概要设计的另一个重要内容,它主要是对系统的功能进行划分,确定每个功能模块的功能和接口。
在功能模块划分中,需要考虑功能模块之间的依赖关系和调用关系,确保系统的功能模块能够协同工作,实现系统的整体功能。
数据流程设计是系统概要设计的另一个重要内容,它主要是对系统中的数据流程进行设计和规划。
在数据流程设计中,需要考虑数据的输入、处理和输出过程,确定数据的流向和转换规则,以确保系统能够正确地处理数据,并生成正确的输出结果。
系统接口设计是系统概要设计的最后一个重要内容,它主要是确定系统与外部系统和用户之间的接口。
在系统接口设计中,需要考虑系统与外部系统的通信协议、数据格式、接口规范等,以确保系统能够与外部系统正常交互,实现系统的功能。
系统概要设计是软件开发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主要是对整个系统进行总体规划和设计,确定系统的整体结构和功能模块之间的关系。
系统概要设计需要考虑系统的总体性能、安全性、可靠性等方面,以确保系统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
详细设计系统详细设计是系统概要设计的延伸和细化,它主要是对系统的各个功能模块进行详细设计,确定每个功能模块的功能、接口和实现细节。
系统详细设计需要考虑系统的具体实现方式、算法设计、数据结构设计等方面,以确保系统能够按照设计要求正常运行。
系统详细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功能模块设计、数据结构设计、算法设计、界面设计等。
产品概要设计和详细设计产品概要设计是指在产品开发过程中,对产品的整体功能、目标用户、市场需求等进行概括和规划的阶段。
而详细设计则是在概要设计的基础上,对产品的各个模块、功能、接口等进行具体的设计和规范。
产品概要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产品定位和目标用户:明确产品的定位和目标用户群体,确定产品要解决的问题和满足的需求。
2. 功能需求:详细描述产品的各个功能模块,并确定各个功能模块之间的关系和交互方式。
3. 性能需求:确定产品的性能指标,如响应时间、并发用户数、数据处理能力等。
4. 用户界面设计:设计产品的用户界面,包括界面布局、交互方式、视觉风格等,以提供良好的用户体验。
5. 数据库设计:设计产品的数据库结构和数据表,确定数据之间的关联关系和存储方式。
6. 安全性设计:考虑产品的安全性需求,包括用户权限管理、数据加密、防止攻击等。
7. 接口设计:设计产品与其他系统或服务之间的接口,确保数据的交互和共享。
8. 测试策略:确定产品的测试方法和策略,包括功能测试、性能测试、安全测试等。
9. 部署和运维:规划产品的部署方式和运维策略,确保产品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产品详细设计则是在概要设计的基础上,对产品的各个模块和功能进行具体的设计和规范。
详细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系统架构设计:设计产品的整体架构,包括前端、后端、数据库等模块的划分和组织方式。
2. 模块设计:对产品的各个功能模块进行详细设计,包括模块的输入、输出、处理逻辑等。
3. 数据库设计:详细设计产品的数据库结构,包括各个数据表的字段、索引、约束等。
4. 接口设计:设计产品与其他系统或服务之间的接口,包括接口的输入、输出、参数等。
5. 算法设计:对产品中需要用到的算法进行详细设计,确保算法的正确性和高效性。
6. 用户界面设计:详细设计产品的用户界面,包括界面的布局、样式、交互方式等。
7. 错误处理和异常处理:设计产品的错误处理和异常处理机制,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