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学年八年级生物下册 第23章 第4节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同步练习(无答案)(新版)北师大版
- 格式:doc
- 大小:94.00 KB
- 文档页数:7
海口市2020年八年级下册生物 23.4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同步测试题(I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1 . 草原上,昆虫吃草;有的鸟吃草籽,也吃昆虫;还有的田鼠危害牧草。
而鸟和田鼠又往往会成为鹰的食物。
为了防止鸟吃草籽,有人将草用网子罩起来,一段时间后,草叶几乎被虫子吃光了,而没有用网子罩起来的草却生长良好。
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鸟与鹰之间是捕食关系B.昆虫与鸟之间是捕食关系C.对草来说,昆虫、鸟、鹰都属于生物因素D.若鹰大量被捕杀,那将对草生长不利2 . 下列各项由于食物链受到破坏而造成水稻减产的是()A.连续干旱B.农药使用不当C.酸雨的危害D.大量捕杀青蛙使害虫大量繁殖3 . 以下流程图中不正确的是A.细胞分裂过程:细胞质分裂→细胞核分裂→新细胞形成B.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C.某食物链的结构:草→兔→狐D.种子的萌发过程:吸收水分→胚根发育→胚轴伸长→胚芽发育4 . 当今世界,努力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减轻温室效应的不利影响,是全人类的共同责任。
人类的下列做法中,无助于降低二氧化碳含量的是A.积极植树种草,增大绿化面积B.倡导节能减排,少开车多步行C.及时处理垃圾,维护环境卫生D.开发水能、太阳能等新型能源5 . 为了保护生态环境,你将选择下列哪些生活用品或物品①纸质贺卡②节能灯③带烘干功能的洗衣机④太阳能热水器⑤一次性筷子⑥塑料包装袋⑦可充电电池⑧无磷洗衣粉A.①③⑤⑦B.②④⑦⑧C.③⑤⑥⑧D.①②④⑥6 . 下列生态系统中,维持自身相对稳定能力最大的是()A.草原生态系统B.荒漠生态系统C.森林生态系统D.淡水生态系统7 . 城市生态系统的主体是()A.人B.绿色植物C.高楼大厦D.动物8 . 在一定条件下,生态系统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这主要是因为()A.生产者的数量总是最多的B.生态系统有一定自动调节能力C.人类的控制发挥重要作用D.分解者能将落叶分解成无机物9 . 下列各选项中,属于生态系统的是A.一棵树B.草原上的羊群C.一片森林D.一个泳池10 . 下列几种生态系统中,自动调节能力最强(最不容易被破坏)的是A.城市生态系统B.草原生态系统C.农田生态系统D.热带雨林生态系统11 . 在一个由草、兔、狐组成的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假如把狐全部杀灭,图中可以正确表示兔数量变化趋势的曲线是()A.B.C.D.12 . 图为农田生态系统中两条主要的食物链,如果有人大量捕捉青蛙,短期内对该生态系统造成的影响是()A.各种生物数量保持相对稳定B.水稻虫害严重C.蛇的数量迅速增加D.田鼠的数量迅速增加13 . 下列食物链正确的是()A.草→羊一老虎→细菌B.阳光→草→羊→狼→老虎C.草→昆虫→蛙→蛇→鹰D.鹰→蛇→蛙→昆虫→草二、填空题14 . 在一定时间内,一个自然生态系统内的生物种类和数量一般是___________的,它们之间及其与环境之间的能量流动和______________也保持相对稳定,这种相对稳定的状态称为生态平衡。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生物 23.4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同步测试题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1 . 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各种成分之间的关系,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包含的食物链①→②→③→④B.图中③的是生产者C.图中②的能量直接来源于阳光D.图中的④作用是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2 . 在一块农田中,影响小麦生长的生物因素是()A.阳光B.水分C.杂草D.土壤3 . 对一个处于平衡状态的生态系统,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物质在循环B.组成成分相对稳定C.能量在流动D.生物个体数量不变4 . 人粪尿中含有大量病菌,虫卵和其他有害物质,如果不进行处理,就会污染环境、传染疾病。
下列对人粪尿的处理方法中不科学的是()A.建立生态厕所B.采用高温堆肥C.建立沼气池D.在阳光下晾晒5 . 下列各项中,能构成生态系统的是()A.伊通河里所有的鱼B.一块农田中的农作物C.净月潭里所有生物D.长白山6 . 以下描述属于生态系统的是A.闽江里的所有水生生物B.武夷山自然保护区C.动物园里的所有动物D.闽北各个城镇的居民7 . 森林生态系统与下列哪个生态系统有关系()A.草原生态系统B.湿地生态系统C.农田生态系统D.以上都是8 . 关于生态系统的特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食肉动物总是比食草动物多B.动物的数量比植物的数量多C.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D.各种生物的数量没有变化的状态9 .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说法,错误的是A.任何外力的影响都是可以恢复的B.生物种类越多生态系统调节能力越强C.生态系统结构越简单越易被破坏D.正常生态系统中物种和数量相对稳定10 .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能保持动态平衡原因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保持相等B.食物链中具有大量的生产者和消费者C.有大量的分解者能将动植物遗体分解成无机物D.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能力11 . 如图表示的是某一生态系统中a、b两种生物之间的数量关系。
23.4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一、选择题(39分)1.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源于太阳能B.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C.一般情况下,草原生态系统比森林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更强一些D.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沿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2.在一个由草、野兔、鹰组成的食物链中,由于某种原因鹰的数量大量减少,那么在短时间内野兔的数量将发生的变化是A.先减少后增多B.减少C.增多D.无变化3.生态工作者从东到西对我国北方甲、乙、丙三种类型的草原进行调查。
下表是不同面积中不同物种数量统计结果(调査面积),根据表中数据推断,对放牧干扰的抵抗力最弱的草原类型是A.甲B.乙C.丙D.不能确定4.下图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部分食物网的示意图,有关该生态系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生态系统中,草属于生产者B.该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C.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除图中所代表的成分外,仅缺少非生物成分D.假如有毒物质进入该生态系统,则食物链“草野兔鹰”中,鹰体内的有毒物质积累得最多5.在一个含有鹿、狼的草原生态系统中,如果把狼杀绝了,鹿的数量将A.迅速上升B.缓慢上升C.保持相对稳定D.上升后又下降6.在草场上适当放牧,草场会由于牧草的不断生长而基本维持原状。
但是,如果放养的牲畜太多,草场可能会受到严重破坏甚至退化。
这说明A.草原上放牧越少越好B.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数量不能改变C.生态系统的稳定不受人为因素的影响D.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7.在一个由草、兔、狼组成的食物链中,如果狼的数量大量减少,短时间内兔子的数量将A.缓慢上升B.保持相对稳定C.迅速上升D.先下降后上升8.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A.海洋生态系统由海洋生物组成B.森林生态系统有“地球之肾”之称C.湿地生态系统被称为“绿色水库”D.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9.从生态学的角度来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应将生态系统中的害虫彻底清除B.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只需要分解者C.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没有限度的D.蜜蜂吸取花蜜、采集花粉,有利于植物的繁殖10.下列对生态系统自身调节能力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B.在自然状态下,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比例是相对稳定的C.自动调节的生态平衡是一个动态的平衡D.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多,自动调节能力越弱11.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A.“万物生长靠太阳“说明了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终来源于太阳B.一块农田中的所有农作物可看作一个生态系统C.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构成了完整的生态系统D.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绝对稳定的12.下列关于生物圈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B.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不同层次的生态系统相互关联C.生物圈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多且稳定不变,自动调节能力强D.生物圈的范围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13.下列生态系统中自动调节能力最强的是A.热带雨林B.高山草甸C.戈壁沙漠D.北极苔原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2分)14.在草场上适度放牧,草场会由于牧草的不断生长而基本维持原状,但如果放养的牲畜太多,草场会受到破坏,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但这种能力是的。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生物 23.4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练习题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1 . 下列四个选项中,正确表示食物链的是()A.阳光→草→兔→狐狸B.草→鼠→蛇→鹰C.鹰→蛇→青蛙→昆虫D.鼠→蛇→鹰2 . 下列生态系统中,自我调节能力最弱的是()A.草原生态系统B.海洋系统系统C.森林生态系统D.荒漠生态系统3 . 生物体内残留的有毒物质的情况如下表所示:生物体A B C D有毒物质浓度0.06 1.23878食物链表示正确的是()A.C→A→D→B B.B→A→C→D C.A→B→C→D D.A→B→D→C4 . 细菌和真菌在生态系统中属于()A.生产者B.消费者C.分解者D.食物链5 . 如图,当某种有毒物质进入该食物网后,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积累最多的是()A.植物B.鼠C.鹰D.蛇6 . 在草原上人工种草,为要防止鸟把草籽吃掉,用网把试验区罩上,可后来发现,草的叶子几乎被虫吃光;而没有加网罩的草地反而生长良好。
造成这种生态平衡失调的原因是()。
A.缺水干旱B.植被被破坏C.环境严重污染D.食物链被破坏7 . 某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所含有机物的总量如图所示,假设这四种生物都参与构成食物链,并只构成一条食物链。
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这条食物链可表示为乙→甲→丁→丙B.图中的四种生物和分解者组成了该生态系统C.图中四种生物所含有机物的比例关系不会受非生物因素的影响D.在一段时间内,如果甲的数量增加,会导致乙和丙的数量增加8 . 生态平衡是如今提及率最高的一个词,根据两年所学,你认为生态平衡是指()A.各种生物的数量保持不变B.生物种类保持不变C.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稳D.地球上基因数量保持不变9 . 在食物链“草→鼠→鹰”中,如果某种原因鹰突然消失,则鼠的数量()A.越来越多B.变化不大C.逐渐减少至消失D.先增多后减少10 . 方城大乘山又称大寺,地形起伏大,重峦叠嶂,孤峰突起,高山峻岭,山明水秀,树木葱茏,森林覆盖率95%以上。
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下册23.4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练习题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1 . 下列关于稳定的生态系统中生物数量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产者数量一般比消费者多B.植物数量一般比食草植物少C.食草动物数量一般比肉食动物多D.各种生物的数量一般变化不太大2 .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生产者和分解者是生态系统中必不可少的生物成分B.生态系统具有很强的自动调节能力,即使遭到严重破坏,也能较快恢复C.生态系统中能量是沿着食物链依次流动的D.生态系统是生态学研究的重要对象3 . 为进一步改善城市大气环境,可采取的相应措施不包括()A.优化道路设计,保持车辆通畅B.使用无铅汽车,逐步淘汰燃油助动车C.市区禁止汽车鸣喇叭,控噪音D.加强环境管理,公布空气质量日报4 . 下列哪种动物不是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A.扬子鳄B.白鳍豚C.鸭嘴兽D.大熊猫5 . 含羞草的叶片受到触动时会自然下垂,说明它()A.害羞B.具有应激性C.变异D.在进行呼吸6 . 2019年1月,人类首次在月面的生物生长培育试验成功,棉花种子成为人类在月球上种植出的第一株植物。
据介绍,棉花种子位于生物科普试验载荷罐内,内有马铃薯种子,油菜种子,棉花种子,拟南芥、果蝇、酵母菌6种生物,还有水、土壤、空气等。
下列关于“罐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载荷罐内形成的是一个简单的微型生态系统B.此次棉花发芽的生殖方式为无性生殖C.棉花、马铃薯、油菜都属于种子植物D.酵母菌可分解植物和果蝇的废弃物,属于分解者7 . 如图所示为某湖泊的食物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大型浮游动物和小型浮游动物之间是捕食关系B.如果该湖泊生态系统中,有毒物质浓度最高的是浮游植物C.该生态系统内各种生物数量和所占比例相对稳定D.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是鱼a和鱼b8 . 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生态系统的结构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越强B.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C.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后都能够得到恢复D.保护生态平衡不只是维护生态系统的原始稳定状态9 . 在下列生态系统中,自动调节能力最大的是()A.温带草原B.热带雨林C.北方针叶林D.南方阔叶林10 . 在草原生态系统中,大量捕杀黄羊、野兔等动物后,其生存数量首先减少的是()A.生产者B.消费者C.次级消费者D.三级消费者11 . 下列对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海洋生态系统B.为了保护羊而把狼全部抹杀掉,这对草原生态系统没有影响C.人类的生产活动过度不会破坏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D.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12 . 在“草→昆虫→鸟→蛇→鹰”的食物链中,若蛇被大量捕捉,则昆虫和鹰的数量会()A.增加、减少B.减少、增加C.减少、减少D.增加、增加二、综合题13 . 如图为某生态系统部分组成成分示意图,请分析回答:(1)图中鼠与昆虫两种生物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有什么措施能提高一个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A、减少捕食者和寄生生物数量B、使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数量保持平衡C、适当增加物种的数目D、限制一个演替过程2、下列生态系统中,最容易退化的是( )A、农田生态系统B、湖泊生态系统C、草原生态系统D、淡水生态系统3、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说法错误的是( )A、恢复力稳定性和抵抗力稳定性成负相关B、并不是所有生态系统都具有恢复力稳定性C、外界干扰刚产生时,主要是抵抗力稳定性起作用D、生态系统中,生物个体数目的多少并不能说明其稳定性大小4、农业生态系统比自然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高的原因是( )A、人为的作用非常突出B、需要不断地播种、施肥、灌溉、田间管理等人类劳动C、种植的植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D、其产品运输到系统以外5、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的关系是( )A、抵抗力稳定性较低的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就较低B、自动调节能力较大的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就较高C、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之间往往存在着相反的关系D、无法确定二、填空题1、某草原生态系统中,在干旱、野生植物生长不良的季节,草地鼠因食物不足而生殖率下降,并退居洞穴而休眠,从而减轻了对野生植物的压力,降雨后,野生植物便迅速得以复苏。
这种现象表明。
2、请你对草原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和海洋生态系统进行综合分析和比较后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如果在森林生态系统中,将乔木全部砍掉,你认为林下的灌木和草本植物还能正常生长吗?为什么?(2)你认为在这三种生态系统中,抵抗力稳定性最差的生态系统是,恢复力稳定性最强的生态系统是。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5 B C A C D二、填空题1、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2、(1)不能正常生长原因是乔木砍伐后,破坏了森林内部的稳定小生境,使得适宜于生活在较弱的光照强度较高的湿度和较为稳定的温度条件下的林下耐阴灌木和草本植物失去庇护,而林外剧烈变化的环境条件是这些植物的限制因子,所以乔木砍伐后必然会导致原有的林下植物的死亡。
8.23.4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一、选择题1.具有下列哪种特点的生态系统较稳定( )A.生物种类较少 B.食物链较长C.食物网中营养结构复杂 D.食物链中的消费者较多2.某小镇山脚下有一个养分充足的淡水湖,当地政府想把它建设成旅游度假村,但是湖中有很多绿藻,使得这一水域不适合人们的消遣。
于是大家想出了下列能够在最短的时问内大量减少这些藻类的办法,你认为最科学的办法是( )A.大量引入肉食性鱼类B.完全除去吃浮游动物的鱼类C.彻底除去肉食性鱼类 D.大量引入吃浮游动物的鱼类3.在下列生态系统中,自动调节能力最强的是( )A.草原生态系统 B.河流生态系统 C.城市生态系统D.热带雨林4.农业生态系统较之其他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容易被破坏,主要原因是 ( )A.营养结构单一 B.人为干扰太多C.长期使用化肥和农药 D.长期种植同一种植物5.数百年前,我国黄土高原有着茂密的森林植被,但是后来却成了荒山秃岭,破坏这个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主要原因是 ( )A.这个地区的地壳运动频繁,使植物数量减少 B.北方寒流长期侵袭,使植物死亡C.长年干旱,植物无法生存D.人类的过度开发和放牧6.下列哪种措施能够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A.封山育林,禁止随意打猎B.减少使用农药,控制环境污染C.大量植树,增加绿地面积 D.毁林开荒,增加耕地面积7.在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中,如果其中的某种草食动物大量减少,则不会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对此现象最好的解释是( )A.热带雨林生物种类繁多,即使许多动物大量减少,也不会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B.热带雨林的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由肉食动物来维持的C.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由植物的数量来决定的,与动物数量的多少没有关系D.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能通过发展维持其稳定性8.在一个生态系统中,通常不可能发生的现象是( )A.当捕食动物的数量增加时,被捕食动物的数量增加B.当被捕食动物的数量增加时,捕食动物的数量增加C.当被捕食动物的数量减少时,捕食动物的数量减少D.当捕食动物的数量减少时,被捕食动物的数量增加9.玉米螟在田里大量繁殖,造成玉米严重减产,引起该农田生态系统稳定性破坏的可能原因是( )A.破坏了食物链 B.农民大量清除了田间的杂草C.大量捕杀了田鼠 D.大量捕杀了黄鼬二、简答题10.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经过长期的发展过程,逐步形成了生物与非生物物质、能量之间以及生物与生物之间相对稳定平衡的状态。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一、单选题(共15题;共30分)1.下列哪种措施不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A. 减少使用农药,控制环境污染 B. 封山育林,禁止随意打猎C. 毁林开荒,增加耕地面积 D. 大量植树,增加绿地面积2.下列各项措施中,有利于生态系统稳定的是()A. 将污染物排放到河流中B. 植树造林 C. 开荒造田 D. 大量捕杀野生动物3.为了防止鸟吃草籽,有人把人工牧草的实验区用网子罩起来.过一段时间后发现,草的叶子几乎被虫子吃光,而未加网罩的牧草生长良好.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是()A. 网罩影响了牧草的光合作用 B. 破坏了牧草周围环境的生态平衡C. 降低了牧草抵抗害虫的能力 D. 造成了牧草周围环境的污染4.关于生态平衡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生态平衡是一定时间和空间内的平衡B. 生态环境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处于相对稳定状态C. 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比例稳定不变D. 生产者大量死亡会破坏生态平衡5.有关生态平衡特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是一个相对平衡的状态B. 处于平衡的状态下的生态系统种各种生物的数量大致不变C. 处于平衡的状态下的生态系统种各种生物所占比例大致不变D. 处于平衡的状态下的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和平共处,没有任何的捕杀和争斗发生6.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A. 数量不改变B. 比例不改变C. 数量和所占比例总是相对平衡D. 数量暂时平衡7.下列各项措施中,有利于生态系统稳定的是()A. 开荒造田B. 大量捕杀野生动物 C. 植树造林 D. 将污染物排放到河流中8.保持草原生态系统的生态平衡,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有效措施是()A. 开垦草原,变牧场为农田 B. 禁止狩猎,引入食草动物C. 保护植被,适度放牧 D.提倡狩猎,扩大放牧9.如果人类大量捕杀鹰,草原生态系统将受到严重破坏,这说明()A. 生态系统无调节能力B. 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是无限的C. 只有绝对禁捕野生动物,生态系统才有调节能力D. 生态系统调节能力是有限的10.某小组的同学观察如图时,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你认为哪些观点是正确的()①因为标杆不平衡,所以生态系统处于不平衡状态②此生态系统的食物链是草→鼠→蛇③若该生态系统被污染,则蛇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是最多的④在该生态系统中,草的数量最多,能量是最少的⑤如果人们大量捕杀蛇,就会破坏生态平衡.A. ①③⑤B. ②③⑤C. ②④⑤D. ①②③⑤11.蝗虫在麦田里大量繁殖,造成小麦严重减产,引起了该农田生态平衡失调的原因是()A. 青蛙大量被捕杀,破坏了食物链B. 大量清除杂草C. 大量捕杀田鼠D. 大量捕杀黄鼬12.保护草原生态系统的生态平衡,使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有效措施是()。
第4节㊀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基础训练1.生态平衡是一种(㊀㊀)㊂B.动㊁植物的数量相对平衡C.动态平衡D.永久的平衡2.在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中(㊀㊀)㊂A.动物的数量会不断增多B.动物的数量会不断减少D.各种生物的数量处于动态平衡状态3.,自我调节能力最强的是(㊀㊀)㊂B.沙漠生态系统C.热带雨林生态系统D.针叶林生态系统4.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主要取决于(㊀㊀)㊂A.生产者B.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D.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最有效的方法是(㊀㊀)㊂B.减少分解者的数目C.增加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和数量D.减少捕食者的数目6.玉米螟在田里大量繁殖,造成玉米严重减产,引起该农田生态系统稳定性破坏的原因可能是(㊀㊀)㊂A.破坏了食物链B.大量清除了田间的杂草C.大量捕杀了田鼠D.大量捕杀了黄鼬7.下列哪种措施不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㊀㊀)A.封山育林,禁止随意打猎B.减少使用农药,控制环境污染C.大量植树,增加绿地面积D.毁林开荒,增加耕地面积8.近年来, 加拿大一枝黄花 在湘潭迅速蔓延,对湘潭市的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影响㊂关于这一现象叙述错误的是(㊀㊀)㊂A.破坏了本地的生态平衡B.危害本地生物多样性C.这是外来物种入侵现象D.引入新生物资源,可大力推广9.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㊀㊀)㊂A.生态系统的破坏是自然因素导致的,而绝非人为因素所致B.生态系统的破坏都可以通过自我调节能力得以恢复C.生态系统的破坏只是暂时的D.生态系统一旦破坏,可能引起严重后果10.稻田中存在一条食物链:水稻ң稻飞虱(水稻的害虫)ң青蛙㊂以下说法合理的是(㊀㊀)㊂A.青蛙与稻飞虱是竞争关系B.水稻的生长只受到稻飞虱和青蛙的影响C.青蛙体内农药的浓度比稻飞虱体内高D.大量捕杀青蛙不会破坏生态平衡11.近年来频发的生态灾难对生物圈中的生物造成严重危害,以下生态灾难中不是人为因素造成的第8单元㊀生物与环境是(㊀㊀)㊂A.墨西哥湾漏油事件对海洋生物造成严重危害B.温室气体大量排向大气层,造成全球气温升高,引发次生灾害C.冰岛火山灰对欧洲航空㊁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巨大影响D.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核泄漏,对周围生物和人造成严重伤害拓展提升12.图23-4-3为农田生态系统中蛇和田鼠数目的动态变化平衡示意图,依图回答问题:图23-4-3(1)如果人类大量捕捉蛇,田鼠的数量在短时间内将㊀㊀㊀㊀㊀㊂(2)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叫㊀㊂(3)你认为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田鼠的数量能不能无限增长?㊀㊀㊀㊀㊀㊂为什么?㊀㊀㊂13.图23-4-4是某一草原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请据图回答:图23-4-4(1)从图中可以看出,鹰与狐之间属于㊀㊀㊀㊀关系,鹰与鼠之间属于㊀㊀㊀㊀关系㊂(2)从整体上看,该生态系统中数量最多的是㊀㊂(3)如果大量捕杀狐,那么鹰在较长一段时间内的变化是㊀㊀㊀㊀㊀,这表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㊀㊀㊀㊀㊀㊀能力㊂14.福州西湖公园里,一些大树上挂着一个个小袋子,每袋里装有约1500个捕食螨的卵(捕食螨是一种节肢动物)㊂卵孵化出来后,可以捕食树上的红蜘蛛等害虫,达到减少农药使用㊁ 以虫治虫 的目的㊂捕食螨对温度敏感,如果气温在7ħ以下,捕食螨就不能正常发育,甚至会死亡㊂(1)捕食螨以捕食红蜘蛛为主㊂请写出该食物链: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㊂(2)图23-4-5中能正确说明红蜘蛛和捕食螨数量变化关系的曲线图是(注: 表示红蜘蛛,┈表示捕食螨)(㊀㊀)㊂图23-4-5(3)若要设计一个夏季气温条件下,低温是否会影响捕食螨生存的实验,你需要选择以下哪些选项(㊀㊀)㊂(填写序号)①一定数量的捕食螨;②一株长有大量红蜘蛛的植物;③两株大小相仿㊁长有大量红蜘蛛的同种植物;④7ħ以下低温环境(4)从环保的角度看, 以虫治虫 与化学防治法相比,优势在于㊀㊂发散思维为了实现人类移居月球的梦想,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建立了 月宫一号 人工密闭舱生态系统,人类生活所需的物质,可以在该系统内循环再生㊂如图23-4-6是 月宫一号 密闭舱内的碳循环示意图(注:①和②表示气体),请根据图回答:图23-4-6(1)密闭舱内的实验人员属于该生态系统中的㊀㊀㊀㊀者㊂(2)人在密闭舱内能够生存,主要是由于绿色植物通过㊀㊀㊀㊀㊀㊀作用为人类提供食物和[①]㊀㊀㊀㊀㊀㊀㊂(3)[②]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它主要来自密闭舱内的生物通过呼吸作用,在细胞质中的㊀㊀㊀㊀㊀㊀内产生㊂(4)一般地说,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和数目越多,生态系统的结构越㊀㊀㊀㊀㊀㊀(填 简单 或 复杂 ),其自我调节能力就越㊀㊀㊀㊀㊀㊀㊂。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生物 23.4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练习题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1 . 下列有关城市生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该系统的主体是人B.它是一个人工的生态系统C.和其他生态系统相比,受人类活动的影响最为强烈D.人们可以随意调节该系统的平衡2 . 如图所示的食物网中除生产者外,哪种生物的灭绝会导致另一种生物随之灭绝()A.乙B.丙C.丁D.戊3 . 昆明市松华坝水源保护区植被中占据主体的是()A.荒漠B.热带雨林C.针叶林D.草原4 .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中所含的食物链是A.水→水稻→青蛙B.阳光→水稻→青蛙C.水稻→青蛙→蝗虫D.水稻→昆虫→青蛙5 . 稻田里的杂草和水稻争夺阳光、养料和水分,杂草和水稻的关系是()A.合作关系B.捕食关系C.竞争关系D.寄生关系6 . 在草原上,有很多野兔和狼,野兔爱打洞破坏草地,狼既吃野兔又捕食羊。
人们为了保护羊大量捕杀狼,结果发现,草地上的草越来越少,而且由于缺少草,羊大量的饿死。
这个事例不能说明的是()A.生态系统具有很强的自动调节能力B.人类大规模干预自然的活动,会导致生态系统的破坏C.野兔没有狼这个天敌而大量繁殖,破坏了草地D.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相互依赖和制约的关系7 . 在草场上适度放牧,草场会由于牧草的不断生长而维持原状。
但是,如果放养的牲畜太多了,就会严重破坏草场植被,造成土地沙化,草场很难恢复原样了。
这说明A.草原生态系统不具有自动调节能力B.草原生态系统稳定性极差C.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D.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易遭到破坏8 . 对下列六种生物的归纳不正确的是()①衣藻②酵母菌③乳酸菌④银杏⑤蚂蚁⑥燕子.A.只有④属于种子植物B.用于食品发酵的是②③C.只有①④属于生产者D.具有社群行为的是⑤⑥9 . 下列哪一个选项是对稳定生态系统的正确描述()A.很长的食物链B.系统中生物种类较少C.食物链中的生产者很多D.系统中生物种类多,营养结构复杂10 . 能正确表示“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一谚语中所蕴含的食物链是()A.蝉→螳螂→黄雀B.黄雀→螳螂→蝉C.树→螳螂→蝉→黄雀D.树→蝉→螳螂→黄雀11 . 下列属于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关系的是()A.青蛙捕食蝗虫B.蛇捕食青蛙C.松鼠吃蘑菇D.牛吃青草12 . 下列可以称之为一个生态系统的是()A.一片草原B.草原上所有的生物C.草原上的生产者和消费者D.草原上所有的植物13 . 图为某食物网中部分生物关系示意图,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农作物是生产者B.图中共有2条食物链C.蛙、蛇、田鼠是消费者D.蛇大量减少会影响昆虫的数量14 . 野鸭湖湿地广泛分布着各种水生和陆生植物,有鸟类近300种、高等植物近500种、鱼类近40种,是北京最大的湿地自然保护区。
第4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一、单选题1.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A. 数量不改变B. 比例不改变C. 数量和所占比例总是相对平衡D. 数量暂时平衡2.此图为农田生态系统中两条主要的食物链,如果有人大量捕捉蛙,短期内对该生态系统造成的影响是()A. 有利于生态系统的平衡B. 蛇的数量迅速增加C. 水稻虫害严重D. 田鼠的数量迅速增加3.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就叫()A. 生物圈B. 食物链 C. 生态平衡 D. 食物网4.如果一个处于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中的四种生物构成了食物链的关系,在某一时间内它们的相对数量关系如图所示。
若乙的数量增加,在一段时间内引起( )A. 丙、丁的数量增加,甲的数量下降B. 甲、丁的数量增加,丙的数量下降C. 甲、丙的数量增加,丁的数量下降D. 甲、乙、丁的数量都增加5.在自然条件下,生态系统能够在较长时间内维持相对稳定,其主要原因是()A.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B.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简单C. 物质循环能持续进行 D.能量流动能持续进行6.黏虫在麦田里繁殖,导致小麦大量减产,引起该农田生态平衡失调的原因可能是()A. 青蛙大量被捕杀,破坏了食物链B. 大量消除杂草C. 大量捕杀母鼠D. 大量捕杀黄鼬7.下列措施中能提高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的是A. 减少生物的种类B. 减少生产者的数量C. 增加生物的种类 D. 增加消费者的数量8.生态平衡是一种A. 动、植物的数量相对平衡B. 动态平衡 C. 绝对平衡 D. 永久的平衡9.为了防止鸟吃草籽,有人把人工牧草的实验区用网子罩起来.过一段时间后发现,草的叶子几乎被虫子吃光,而未加网罩的牧草生长良好.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是()A. 网罩影响了牧草的光合作用 B. 破坏了牧草周围环境的生态平衡C. 降低了牧草抵抗害虫的能力 D. 造成了牧草周围环境的污染10.图中能正确表示狼在一个动态平衡的森林生态系统中的数量变化的是()A.B. C . D.11.与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大小有关的主要因素是()A. 生态系统的无机环境 B.生态系统的气候环境C. 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 D. 生态系统的地理位置12.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 生态系统的结构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越强B.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C. 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后都能够得到恢复D. 保护生态平衡不只是维护生态系统的原始稳定状态13.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叫 ( )A. 生物平衡B. 生态平衡 C. 生物稳定 D. 生态稳定14.保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A. 对池塘来说就是禁止捕鱼B. 对森林来说就是禁止砍伐C. 就是在遵循生态系统自身规律的前提下,建立新的平衡D. 就是维持生态系统原有的稳定性15.蝗虫在麦田里大量繁殖,造成小麦严重减产,引起了该农田生态平衡失调的原因是()A. 青蛙大量被捕杀,破坏了食物链B. 大量清除杂草C. 大量捕杀田鼠 D. 大量捕杀黄鼬16.下列关于生态平衡的解释,正确的是()A. 生态系统中各生物成分、种类保持不变B. 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总数量保持不变C. 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种类不变D. 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维持在相对稳定状态17.关于生态平衡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生态平衡是一定时间和空间内的平衡B. 生态环境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处于相对稳定状态C. 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比例稳定不变D. 生产者大量死亡会破坏生态平衡18.某农场为了防止鸟吃草籽,用网把草地罩起来,后来发现草的叶子被虫吃了许多,草长得并不好,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A. 植被被破坏B. 食物链被破坏 C. 环境污染 D. 气候影响19.食人鲳原产于亚马孙河,我国有人非法引人后,导致江淮流域生态平衡遭到破坏.这种生态平衡遭到破坏的主要原因是()A. 植被的破坏B. 环境污染 C. 食物链的破坏 D. 非生物因素的破坏20.下列人类活动不会破坏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是()A. 毁林开荒B. 围海造田 C. 退耕还林 D. 过度放牧21.下列生态系统中,自我调节能力最强的是()A. 河流生态系统B. 森林生态系统 C. 沙漠生态系统 D. 农田生态系统22.用一个网罩将一片草场罩起来,草可能会被虫子吃光了,其主要原因是()A. 罩住后虫子的天敌进不去,虫子的数量迅速增加,把草吃光了B. 罩住后阳光能进去,植物不能生长而很快被吃光了C. 网罩内还有其他的动物帮助吃草D. 罩住后虫子迅速繁殖而把草吃光了23.此图为农田生态系统中两条主要的食物链,如果有人大量捕捉蛙,短期内对该生态系统造成的影响是()A. 有利于生态系统的平衡B. 蛇的数量迅速增加C. 水稻虫害严重D. 田鼠的数量迅速增加24.下列哪种方法能够加强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A. 减少捕食者的数量B. 使消费者和生产者数量相等C. 增加各种生物的种类 D.减少分解者的数量25.在一个由草、鹿和狼组成的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假如把狼杀绝,一段时间内鹿群数量变化是()A. 迅速下降B. 永远上升 C. 保持相对稳定 D. 上升后又下降二、非选择题26.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并回答问题.鄱阳湖位于我省北部、水域流经九江、上饶和南昌,是我国第一大淡水湖.然而近年来,枯水期提前、持续时间延长已成为常态.今年冬天,鄱阳湖已严重干枯,截至2020年1月18日8时,鄱阳湖通江水体面积仅266平方公里,仅为丰水期最大面积的120.然而,相对平浅的湖面上,三步一小网,五步一大网的现象却十分显眼.村民们黑压压地设置着一道道网阵,高高的竹子牵拉着一张张大网,向湖内延伸,水域被圈成块状,将本就狭小的湖区挤占得严严实实.有的是定置网,网孔非常小,直线摆设;有的是“迷魂阵”,大网套小网,迂回布设.鱼儿进入这些非法网具后根本无法脱身,连小鱼苗都要被“一窝端”.这导致很多鱼类的繁殖地也遭受破坏,鄱阳湖检测的鱼类种群在年年减少.这种竭泽而渔的方式,还直接威胁到鸟类的生存繁衍.“人鸟争食”的现象在鄱阳湖不少地方存在,这个矛盾已经成为“候鸟保护”工作中最棘手的问题.(1)鄱阳湖属于淡水生态系统,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淡水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更________ (高/低).(2)从上述材料分析,鄱阳湖生物多样性面临危险的原因有________ .A.湖泊面积减少 B.环境污染 C.外来物种竞争 D.人类滥捕乱杀 E.偷猎 F.滥砍乱伐(3)生物的多样性不仅指生物种类的多样性,还包括________ 的多样性和________ 的多样性.鄱阳湖鱼类种类多样性的减少实质是________ 多样性的减少.(4)“候鸟保护”最有效的措施是________(5)为了改善鄱阳湖现状,保护鄱阳湖生物多样性,鄱阳湖保护管理处向广大市民征集宝贵建议.除上题中提到的措施,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吗?(写出两条)①________;②________.27.通过以上资料分析,你认为人类________随意灭杀某种动物,因为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和相互________的关系,使得各种生物的________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即生态平衡。
28.如图是一个池塘生态系统,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在此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是________ ;在该生态系统中,没有画出的生物有________ ,它们在生态系统中也是具有重要作用的.(2)如向池塘中投放一些大黑鱼(肉食性),则池塘中小鱼的数量将会________ ,写出这条食物链________ .(3)一段时间后,该池塘中各种生物数量又会处于________ 状态.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________ 能力.(4)如果该生态系统受到有毒物质的污染,那么体内积存有毒物质最多的生物会是________ .(5)为维持这一水域生态系统的平衡,作为中学生的你,能够做些什么?________ .29.生态平衡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一个自然生态系统内的________ 和________ 保持相对稳定,他们之间及其与环境之间能量________ 和________ 等也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30.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就叫 ________。
31.下表为某校生物兴趣小组研究“一个小型生态系统中动物数量和植物数量关系”的实验数据.实验中使用了以下实验用具:有盖玻璃瓶、小鱼、水草、沙子(含少量淤泥)、经纱布过滤的池水,并把这五个生态瓶均放在实验室窗台上,使它们所处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相同.编号小鱼(条)水草(棵)实验结果生态瓶1号4 12 小鱼存活8天生态瓶2号4 8 小鱼存活6天半请分析数据并回答下列问题.(1)生态瓶1﹣4号均可以看作是一个小生态系统,在这些小生态系统中,属于消费者的生物是________ ,属于生产者的生物是________ ,池水、沙子中的________ 是分解者.(2)比较生态瓶1号和2号的实验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植物数量比较多时,动物存活的时间相对________ ,由生态瓶5号实验结果,可得出的结论是:没有________ 动物就可能死亡.(3)由生态瓶1一5号的实验结果可以看出:通常情况下,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动物数量与植物数量的关系应是:动物数量一般________ (选填“大于”或“小于”)植物数量.32.在一定的时间内,一个自然生态系统内的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一般是相对稳定的,他们之间及其与环境之间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也保持相对稳定,这种相对稳定的状态称为________ .33.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________和所占________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就叫生态平衡.34.水葫芦是一种漂浮在水面上生长的植物,原产南美洲,在原产地有200多种天敌。
它被引入我国用于净化污水,后来漂入自然水域。
近几年,疯长的水葫芦已经成为威胁我国生物多样性的“杀手”。
以云南昆明滇池为例,水葫芦几乎覆盖了整个湖面,使很多滇池当地水生生物绝迹。
(1)水葫芦在原产地有________控制其数量,不会造成危害。
(2)水葫芦覆盖滇池整个湖面,滇池当地很多水生植物会因为缺乏________无法进行光合作用而死亡;水生动物随之因为________而死亡。
这种外来生物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危害的现象叫________。
(3)请提供1种治理滇池水葫芦问题的方法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