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酸的制备和性质教学反思07
- 格式:doc
- 大小:21.00 KB
- 文档页数:1
硫酸教学设计反思引言:硫酸是化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重要化学试剂,其性质和用途非常广泛。
在进行硫酸的教学设计时,我们需要注意教学内容的设置、教学方法的选择以及学生的参与程度,以确保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硫酸教学设计进行反思,并提出一些改进的建议,以期能够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1. 教学设计的目标和内容在进行硫酸教学设计时,我们首先要明确教学的目标,并根据目标来确定教学内容。
硫酸作为一种重要的化学试剂,其性质、制备方法、用途以及安全注意事项等都是需要学生掌握的内容。
因此,在设计教学内容时,我们应该全面而系统地介绍这些知识点,并通过实例和案例来展示硫酸的应用领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的动力。
2. 教学方法的选择在硫酸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来促进学生的学习。
例如,可以通过讲解、实验演示、讨论、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来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硫酸的相关知识。
同时,我们也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利用电子教学资源和模拟实验平台来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的运用,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加他们对硫酸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3. 学生的参与程度在硫酸教学中,我们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主动探索。
可以通过提问、讨论、实验操作等方式来增加学生的参与程度。
此外,我们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小组或合作项目,通过合作学习来促进学生的互动和共同进步。
通过增加学生的参与程度,可以提高他们对硫酸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得到更多的收获。
4. 考核方式的选择在进行硫酸教学设计时,我们应该注意考核方式的选择。
除了传统的笔试和实验报告外,我们还可以采用其他形式的考核方式,如口述答辩、课堂展示等,以全面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
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考核的公正和客观性,避免片面评价和机械化批判。
通过合理的考核方式的选择,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他们对硫酸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应用。
反思和改进建议:在硫酸教学设计中,我们需要不断反思和改进,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硫酸的制备和化学性质硫酸是一种重要的化学物质,在工业生产和实验室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它是一种无色、无臭的液体,具有强酸性。
本文将探讨硫酸的制备方法以及其化学性质。
1. 硫酸的制备方法硫酸的制备方法有多种,其中最常见的是浓缩硫酸法和铁硫矿氧化法。
浓缩硫酸法是通过浓缩稀硫酸来制备浓硫酸。
首先,将稀硫酸加热,使其蒸发,然后通过冷凝,将蒸汽冷却成液体。
这样就可以得到浓硫酸。
铁硫矿氧化法是利用铁硫矿中的硫化物来制备硫酸。
首先,将铁硫矿破碎成小颗粒,然后在高温下进行氧化反应。
氧化后的产物经过水解,生成硫酸。
2. 硫酸的化学性质硫酸是一种强酸,具有强烈的腐蚀性。
它可以与许多物质反应,产生不同的化学性质。
首先,硫酸可以与金属反应,生成相应的硫酸盐和氢气。
例如,硫酸与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
这种反应被称为金属与酸的反应。
其次,硫酸可以与碱反应,生成相应的盐和水。
这种反应被称为酸碱中和反应。
例如,硫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
此外,硫酸还可以与醇类反应,生成硫酸酯。
这种反应被称为酸醇反应。
例如,硫酸与甲醇反应,生成甲基硫酸甲酯。
另外,硫酸也具有脱水性质。
它可以从许多物质中脱去水分,使它们变干燥。
例如,硫酸可以从蔗糖中脱去水分,将其变成焦糖。
3. 硫酸的应用硫酸在工业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
它是制造肥料、农药、纤维素和染料等化学品的重要原料。
此外,硫酸还被用于金属表面处理、电池制造和皮革加工等工艺过程中。
在实验室中,硫酸也是一种常用的试剂。
它可以用于调节溶液的酸碱度,催化化学反应,以及进行沉淀和析出等实验操作。
总结:硫酸是一种重要的化学物质,具有强酸性和腐蚀性。
它可以通过浓缩硫酸法和铁硫矿氧化法来制备。
硫酸可以与金属、碱和醇类等物质反应,产生不同的化学性质。
在工业和实验室中,硫酸都有广泛的应用。
了解硫酸的制备方法和化学性质,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重要化学物质。
《浓硫酸的性质》的教学设计和反思作者:蔡霞来源:《化学教与学》2012年第08期摘要:文章从运输浓硫酸槽罐车侧翻的真实案例引入课题,依托学案,通过实验设计全面系统地讲述了浓硫酸的吸水性、脱水性和强氧化性。
关键词:浓硫酸;吸水性;脱水性;强氧化性文章编号:1008-0546(2012)08-0074-03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B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2.08.034一、设计思路以“3s”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关注实验,上述加点词的首字母均为s)为理论指导,主要以实验探究的方法,去归纳浓硫酸的物理性质和三大化学特性,最后通过工业运输浓硫酸采用铁罐车或铝罐车,培养学生学习化学学以致用的思想。
整节课的教学设计都采用对比的方式,对比浓硫酸和稀硫酸的化学性质,活泼性不同的金属和浓硫酸反应情况的不同,加强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稀硫酸的酸性,即H+的性质。
(2)知道浓硫酸稀释放热。
(3)了解浓硫酸的吸水性、脱水性、强氧化性特性。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观察、分析,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体会通过实验获得化学知识的过程。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学习进一步丰富非金属元素知识体系,巩固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不断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
(2)通过教学,进一步建立化学与实验、生产、生活的联系,不断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三、教学过程1.“走进浓硫酸”【情境导入】录像:装运浓硫酸的槽罐车侧翻,消防官兵抢险的画面。
师:在刚刚录像中你得到哪些信息?学生讨论后汇报:有些信息学生能利用现有的化学知识分析解释,但是有些信息学生无法解释:如为什么可用槽罐车装运浓硫酸?为什么要用水枪,防止出现火灾等。
设计意图:从身边发生的真实案例引入课题,学生容易接受;且在讨论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归纳整理信息的能力,为后续深入探究浓硫酸的性质做好了铺垫。
《硫酸》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浓硫酸的三大特性。
2、归纳浓硫酸性质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黑面包”实验的观察与分析,使学生体会到实验在化学学习中的作用,并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发现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浓硫酸性质的学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浓硫酸的强氧化性教学方法:启发——实验探究式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法教学过程:【引入】创设问题情境,通过刘海洋泼熊事件以及在竹制笔筒上作画的原理引出本节课内容——硫酸【板书】第四节硫酸【提问】前面我们学习过稀硫酸,回忆稀硫酸具有哪些性质?为什么具有这些性质?【板书】一、稀硫酸:稀硫酸具有酸的通性:【提问】酸的通性表现在哪些方面?学生通过思考,小组讨论得出答案【教师】展示一瓶浓硫酸,通过掂其重量,闻气味等让学生总结出浓硫酸的物理性质。
学生积极展示,教师给予及时的肯定及表扬。
【板书】二、浓硫酸【教师】请大家思考如何将浓硫酸稀释成稀硫酸?学生回答,教师强调“酸入水,慢搅拌”【教师】当浓硫酸与稀硫酸狭路相逢,谁能更胜一筹呢?下面我们先来探究一下浓硫酸的特性。
请大家通过观看视频,回答向胆矾中加入浓硫酸,有何现象?并思考这说明了浓硫酸的什么特性。
学生们通过小组讨论回答现象并得出结论,说明浓硫酸有吸水性。
【板书】1、吸水性【教师】通过浓硫酸的吸水性,引出浓硫酸的用途之一干燥剂,并让学生思考讨论能干燥的气体以及不能干燥的气体。
学生分组讨论,并踊跃发言。
【学生活动】让学生拿玻璃棒蘸浓硫酸,并在纸上写字,观察现象并思考体现了浓硫酸的什么特性?【板书】2、脱水性【演示】演示“黑面包”实验:在200mL烧杯中放入20g蔗糖,加入几滴水,搅拌均匀。
然后再加入15mL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迅速搅拌。
观察实验现象。
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思考其中所包含的化学知识。
学生们认真观看,并积极回答问题。
硫酸的制备和性质正式版硫酸的制备和性质一、教学内容分析硫酸的制备和性质是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化学》(必修1)第4专题第一单元(第2课时)的教学内容,浓硫酸的强氧化性、吸水性和脱水性等三大特性的教学,是稀硫酸性质的延续,让学生更全面了解硫酸的性质,构建硫和含硫化合物的相互转化的知识网络。
本节课既是元素化合物知识,也是实验安全教育、环保意识培养、唯物辩证观教育的教学过程。
内容包括:浓硫酸的三大特性、硫酸的用途。
通过实验体验,让学生认知浓硫酸的危险性,强化安全意识,学会正确使用的方法;通过比较浓、稀硫酸性质的差异,能让学生体会事物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认同量变引起质变的哲学命题。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硫酸是一种重要的化工产品,也是中学阶段学生经常接触的化学物质。
学生在前面的化学学习中,已了解酸的一般通性,学过稀硫酸的化学性质,知道了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也具备了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知识。
在此基础上学习浓硫酸的脱水性、强氧化性“水到渠成”。
“酸雨”污染是学生们耳熟能详的话题, 对比酸雨的成因与硫酸工业制法的反应原理,能使学生体会化学变化的双重功能,认识掌握化学科学的必要性,激发学习化学的热情。
三、设计思想采用“图片或实物展示”、“实验探究”、“交流讨论”等教学方式,通过“提出问题—→观察思考—→分析判断—→迁移应用”等环节组织教学活动,采用生动形象的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掌握浓硫酸的主要特性,让学生在观察、探究中巩固旧知、获得新知、形成能力、受到教育。
通过改进实验,强化安全教育和环保意识培养,开发学生创新潜能。
设计思路:1.创设情景,让学生在自我探究中学习,引导学生观察硫酸工业生产流程图,并对比硫酸工业生产化学原理与硫酸型酸雨的成因,让学生体会“同样的变化,不同的功能”;通过“稀硫酸能与铁反应,而浓硫酸却可用铝罐、铁罐储运”,让学生体会“量变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这一事实。
2.通过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与不活泼金属铜、与非金属碳反应的事实,结合已学过的氧化还原反应知识,引导学生通过类比、迁移,“悟出”浓硫酸作为一种强氧化性酸“能与绝大多数金属起反应,与部分非金属起反应”的结论。
《硫酸的性质》教学反思硫酸的性质教学反思在这个教学反思文档中,我将回顾我在《硫酸的性质》课程中的教学方法和效果,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教学方法回顾在本次课程中,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来帮助学生理解硫酸的性质。
首先,我通过讲解理论知识,向学生介绍了硫酸的化学结构和性质特点。
然后,我设计了实验环节,让学生亲自操作制备硫酸,并观察其性质表现。
最后,我组织了小组讨论,让学生自由讨论硫酸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和安全注意事项。
这些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旨在提高学生对硫酸性质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效果评估通过课后调查和观察学生的研究情况,我得出以下教学效果评估:1. 理论知识掌握:大多数学生在课程结束后能够准确理解硫酸的化学结构和性质特点。
2. 实验操作能力提升:经过实验操作,学生对硫酸的制备和性质表现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能独立完成实验操作。
3. 应用能力提升:通过小组讨论,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将硫酸的性质应用于实际问题,并提出相关的安全注意事项。
改进建议尽管在教学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我也意识到仍有改进的空间。
基于此,我提出以下改进建议:1. 增加案例分析:将课程内容与实际案例相结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硫酸的性质在实际中的应用和影响。
2. 强化安全教育:在课程中加入更多的安全教育内容,提醒学生在使用硫酸时需要注意的事项,确保他们能够正确而安全地应用所学知识。
结论通过对《硫酸的性质》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效果进行反思,我认识到了自己的教学优势和不足,并提出了改进建议。
这将帮助我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和应用硫酸的性质。
以上是对《硫酸的性质》教学反思的总结。
硫酸的制备和性质教学设计宜兴市丁蜀高级中学黄林军一、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硫酸的制备和性质》是节课选自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1》专题4第一单元《含硫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第二课时。
这部分内容是在前节学习了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的基础上,由二氧化硫的还原性被氧化为三氧化硫,三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硫酸,从而导出硫酸。
教材首先介绍了硫酸的工业制法,硫酸在工业上的地位和重要性就成为本节教材的切入点,引出了硫酸在工业上的制法。
由于硫酸是实验室里常用的试剂,在生产等方面也有广泛的应用,学生在初中时已经接触到稀硫酸,并了解了它具有酸的通性,但是硫酸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最高价,且在浓硫酸中大部分是以硫酸分子形式存在的,这就决定了它具有稀硫酸不具备的一些性质,也就是它的特性,在特性中的强氧化性又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性质,它是强氧化性酸的代表。
最后回归到硫酸的用途,激发学生努力学习报效祖国的热情。
硫酸不仅是本专题的重点,而且贯穿中学化学的始终,学好本节内容不仅能使学生系统掌握硫酸的性质,更好地认识氧族元素,为进一步学好其他元素、化合物知识及相关化学理论打好基础。
掌握硫酸的性质可以更好地认识它在工农业生产和国防上的重要用途,为学生将来参加工农业生产和解决某些实际问题创造条件。
因此,必须使学生切实学好。
2、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浓硫酸的特性,尤其是浓硫酸的强氧化性。
了解浓硫酸在加热时氧化性更强,以及常温下与铝、铁可发生钝化作用。
(2)知道工业上生产硫酸的基本原理。
(3)了解浓硫酸的应用。
能力目标:(1)通过学生的自主思维开发智力、挖掘潜能,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的能力;(2)通过学生的自主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3)通过创新实验方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具有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通过介绍硫酸在工业上的地位等,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激发学生呢感报效祖国的热情。
课题:硫酸的制备和性质
主稿:审核:日期:星期:
知识与技能: 1. 掌握浓硫酸的性质及稀、浓硫酸的性质差异
2. 初步了解硫酸的用途。
3. 了解硫酸工业生产原理。
4. 了解常见硫酸盐及结晶水合物。
过程与方法: 1. 学会从实例中归纳小结。
2. 掌握从实验现象分析浓硫酸性质的性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硫酸的工业制法出发,了解硫酸用途。
教学重点:浓硫酸的重要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浓硫酸的强氧化性。
—————————————————————————————————————————————————————教学过程:备注:
【引入】:
生活中、化学实验室我们常常会遇到硫酸,硫酸在工业生产中应用很广泛,我
国在1000多年以前就已经采用加热胆矾或者绿矾的方法制取硫酸,那么硫酸它有
哪些性质。
这就是我们今天即将学习硫酸的相关知识。
【板书】:
第一单元含硫化合物的性质及应用
一.硫酸的制法
1.硫酸的工业制法——接触法制硫酸
二.硫酸的性质和用途
1.硫酸的物理性质
纯净的浓硫酸是一种无色粘稠、油状的液体,溶于水时放出大量热量,稀释
浓硫酸的方法是:将浓硫酸沿容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
2.稀硫酸的化学性质
具有酸的通性,溶于水完全电离,电离方程式是
①与活泼金属(例Zn)
【教学反思】。
硫酸的制备和性质教学反思
浓硫酸是高中化学常见的强氧化性酸,且其性质与稀硫酸有很大不同充分体现了“量变引起质变,透过现象看本质”等唯物主义观点。
硫酸的性质是本章甚至是本学期的重要内容,而浓、稀硫酸性质对比则更是本节的重点。
传统教学设计大多为以物理性质—结构—化学性质为主线,以观察实验得出结论为学习方法。
这样设计,重难点突出,层次清晰,有助于学生应试。
但过于行形式化,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
新教学方式与之不同在于更加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分析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大胆设想,谨慎思考,勤于分析,善于总结。
新的教学设计与生活联系也更为密切,体现“学以置用”的思想。
但由于学生层次不同,能力不同,在40分钟内每个学生学习到的知识是不一样的。
而我们必须承认考试的标准不因人而异,每个学生对知识把握程度必须达到或超过一个规定的标准,所以不能屏弃传统教学的优点。
在本节的教学设计中,采用传统教学的主线,贯穿新教学理念,在层次突出的前提下,着重对学生进行多种能力培养。
在课堂总结时,以题映点。
在资料的准备上,我理论联系实际,吸取老教师在教学中的成功经验,准备了“模拟烧伤”、发现碘的故事、浓硫酸与铜反应的实验等,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语言的设计上,我尽量精简语言,留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思考、发言,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
本节课以鉴别浓硫酸、浓盐酸引入,让学生自由发言,提出设想。
再根据学生的方法,让学生自己总结出浓硫酸的物理性质。
最终教师再投影出物理性质的板书,强调其中关键词。
根据物理性质,再引出硫酸的稀释,告诉学生若稀释方法不当会造成的危害。
此时,做模拟烧伤实验,引出脱水、吸水性。
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判断吸水、脱水的方法。
教师再做几个小实验,让学生联系判断,巩固知识。
此时已经体现出浓硫酸不同于稀硫酸,让学生分析为什么会有很大的差异。
讲述化学性质时强调强氧化性,通过实验让学生自己写出反应方程式,进行氧化还原分析,自由讨论浓硫酸的氧化性为什么比稀硫酸强。
最后,教师进行本课总结,对学生进行习题检测,再次强调本课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