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失功原因并探讨相应护理对策
- 格式:pdf
- 大小:228.15 KB
- 文档页数:2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失功的护理方法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是一类需要长期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他们的血液透析需要依赖于动静脉内瘘的功能。
有时动静脉内瘘可能出现失功的情况,这给患者的治疗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对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失功的护理方法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动静脉内瘘失功的原因分析1. 血管壁钙化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长期接受血液透析治疗,长期的钙磷代谢紊乱可能导致血管壁钙化,使得动静脉内瘘管道变得狭窄、僵硬,从而影响其通畅性。
2. 血栓形成由于血液透析治疗使得患者的血液容易凝固,因此动静脉内瘘可能会面临血栓形成的风险,导致管道阻塞。
3. 动静脉内瘘术后并发症动静脉内瘘手术后可能出现感染、术后出血等并发症,导致内瘘管道受损,影响其功能。
二、护理方法分析1. 观察与评估护理人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动静脉内瘘部位,及时发现动静脉内瘘失功的迹象。
对于术后患者,需要定期进行术后康复评估,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2. 保持通畅护理人员需要协助患者进行血液透析治疗时,确保动静脉内瘘通畅。
定期对内瘘管道进行按摩,并避免对内瘘部位进行压迫,以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
3. 饮食控制对于血管壁钙化导致的动静脉内瘘失功,护理人员需要帮助患者调整饮食,避免摄入过多的高钙食品,控制血液中钙磷的含量,减少血管壁钙化的风险。
4. 适当运动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对于动静脉内瘘失功具有一定的积极影响。
护理人员需要引导患者进行适当的运动锻炼,提高身体的健康水平。
5. 患者教育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相关的动静脉内瘘保养和护理知识的教育,使患者了解如何正确护理动静脉内瘘,以及如何预防失功的发生。
6. 定期检查护理人员需要协助患者进行定期的动静脉内瘘功能检查,通过超声等检查手段定期监测动静脉内瘘的通畅性,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理。
三、护理需注意的问题1. 避免内瘘部位的创伤护理人员需要避免对动静脉内瘘部位造成创伤,包括避免在内瘘部位进行注射或抽血,避免过度按摩内瘘部位等行为。
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使用中失功的原因分析及护理目的探讨对于维持性的血液透析患者的动静脉内瘘失功的原因及其护理的对策。
方法通过对本院的21例维持性的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失功产生的原因进行综合性的分析,并且针对问题进行相应的护理措施的总结。
结果21例透析患者中的内瘘急性闭塞导致的患者总共有14例,慢性狭窄导致的总共有7例。
其中内瘘闭塞发生的最主要的原因是低血压,及由于穿刺不当造成的动静脉的血管的损伤和感染很容易引起内瘘狭窄问题的出现。
结论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失功的形成原因是内瘘血栓的形成与内瘘狭窄。
關键词: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失功;原因分析及护理在医学临床上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内瘘的狭窄和闭塞,会使动静脉内瘘的功能降低,从而使透析不能够正常进行。
因此,需要正确保护和使用自体动静脉内瘘,从而减少与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概率,提高使用率,这是医院血液透析室的护士应该重点关注的问题[1]。
本文针对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使用中失功的原因,以及其护理的对策进行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病例选择的是我院的血液净化中心的透析患者,总共81例,主要包括男病例37例,女病例44例。
患者的年龄16~89岁,其平均年龄是42岁。
患者的透析时间是在0.3~12年。
其中,原发病属于慢性肾小球肾炎的患者共有21例,还有糖尿病肾病患者共有24例,移植肾失功患者共有2例,高血压肾病患者共有26例,多囊肾患者共有5例,痛风性肾病患者共有3例。
其透析时间是0.5~15年,进行的透析次数是1~3次/w,一般透析进行3~4h/次,血液透析患者的血流量是在180~280ml/min范围内。
患者采用的普通肝素或低分子肝素个体化抗凝。
1.2方法透析方法:医院对于血液透析使用的是德国费森尤斯4008S、4008B、金宝AK95s的透析机器。
A VF采用的是桡动脉和头静脉吻合的技术方式。
在患者手术之后的4~8w的时间内开始使用,并且采用的均是16号的内瘘穿刺针穿刺[2]。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失功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发布时间:2021-10-11T10:20:30.941Z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12期作者:李婧[导读] 通过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失功的原因,展开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总结一系列的护理体会。
李婧(贵阳市第一人民医院;贵州贵阳550000)摘要:目的:通过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失功的原因,展开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总结一系列的护理体会。
方法:从2020年2月-2021年2月间在我院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中随机抽选100例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50例和实验组50例。
对照组以常规化护理干预为主,实验组则以针对性的护理干预为主。
具体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失功原因后,进行护理总有效率以及护理服务满意度的统计分析。
结果:实验组针对性护理干预效果显著,总有效率和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
结论:通过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失功的原因,目的性更强的展开护理干预,有效实施针对性护理措施,进行优质护理方法的临床推广,才更利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病情的稳定控制,并发症的有效治疗,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
关键词:维持性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失功;原因分析;护理干预引言:血液透析是治疗肾脏疾病的有效方法,可以起到维持患者生命的重要作用。
在肾脏疾病患者接受血液透析治疗时,内瘘出现异常,就会引起返流现象,并且出现再次循环,一定程度上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安全,容易造成血液透析治疗失效,导致诊疗计划的落实阻力重重。
必须加强肾脏疾病患者血液透析治疗时动静脉内瘘的有效维护,有效避免了内瘘的产生,充分体现出护理工作的开展价值,并且实现优质护理服务理念的全面渗透,重要性不言而喻。
通过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失功的原因,选择应用有效的护理措施,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以面面俱到的护理干预,给予患者们疾病的快速康复多重保障,有力支持,随之形成和谐的护患关系,会使医院的整体形象得以最大程度的提升。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闭塞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动静脉内瘘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最常用的血管通路,而内瘘闭塞是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通路闭塞可导致血透不充分,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
我中心对20例内瘘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将内瘘闭塞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20例患者中男性14人,女性6人,年龄为38-72岁,内瘘使用时间6个月-13年,每周透析3次,每次4h,血流量维持在200-280ml/min,血液透析时间6个月-16年。
原发病:肾小球肾炎16例,高血压肾病2例,糖尿病肾病2例。
2、引起内瘘闭塞的原因:2.1、早期原因:2.1.1自身血管条件差患者高龄、高血压、长期药物治疗、全身营养状况较差等因素导致血管硬化,容易闭塞。
本中心有2例患者。
2.1.2、技术原因手术中损坏血管内膜,吻合时动静脉对位不良,吻合口过小,静脉瓣接近吻合口。
本中心有2例患者。
2.1.3、患者解剖学原因患者静脉管腔狭小,内瘘在使用时血流量不足,造成手术失败,继而采用其他方法建立血管通路。
本中心有2例患者。
2.2、晚期原因:2.2.1、压迫因素引起内瘘闭塞最常见的原因,常见于透析后压脉带止血时压迫时间过长、过紧,血流缓慢或阻断,导致血栓形成,内瘘闭塞。
本中心有5例患者。
2.2.2、新瘘养护不当是引起内瘘内闭塞的重要原因,患者造瘘术后,由于最初几天,术口局部肿胀压迫或血管痉挛未及时采用防范措施,以及最初1-2个月内瘘弹性差,若此时过早使用,内瘘易于压闭,同时导致血管瘤的发生。
本中心有1例患者。
2.2.3、内瘘使用不当同一部位反复穿刺,造成静脉壁损伤,透析后压迫止血方法不当,包扎过紧或时间过长,睡觉时瘘侧肢体受压时间过长,做事时瘘侧肢体上举时间过长。
本中心有2例患者。
2.2.4、局部感染如静脉炎。
本中心有1例患者。
2.2.5、贫血纠正过快使用大剂量促红素或多次输血,使血球容积迅速升高,增加了血栓形成的因素。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丧失功能的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发布时间:2021-11-29T08:14:25.336Z 来源:《护理前沿》2021年21期作者:周冬雪[导读] 探究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丧失功能的原因与护理对策。
方法:选择2016年7月至2021年7月在我院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13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周冬雪河池市人民医院广西河池 547000【摘要】目的:探究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丧失功能的原因与护理对策。
方法:选择2016年7月至2021年7月在我院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13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结果:导致丧失功能的原因为6类,包括血流量,糖尿病肾病,压迫的时间,低血压,感染,甘油三酯≥1.71mmol/L ,对应发生率为20%,13.3%,6.7%,13.3%,26.7%,20%。
结论:根据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丧失功能的原因,可以在术前准备,术中护理,术后护理三个方面进行预防干预。
【关键词】血液透析;丧失功能原因;护理对策;血液透析是尿毒症患者替代治疗的主要方式,首先就要有良好的血管通路,才能够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这对透析效果和患者长期存活有着重要影响。
肾功能衰竭患者需要长期透析治疗。
但透析的时候如果无法提供充足的血液,将会严重影响治疗的效果,所以对于这种情况,最好进行动静脉内瘘手术,以提高血流量,保证治疗效果。
但在治疗过程中没有对内瘘进行保护或者正确地使用,会提高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其使用寿命。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6年7月至2021年7月我院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30例作为研究对象。
所有参与本次在130例患者中有77例男性和53例女性,平均年龄(58.46±2.89)岁,56例慢性肾炎,48例糖尿病,18例多囊肾,原发性高血压4例,慢性肾盂肾炎2例,狼疮性肾病2例。
透析平均时间(4.50±1.70)年,平均(2.80±0.50)次,平均血流量(196.00±23.00)mL/min。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或闭塞原因及护理措施摘要: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或闭塞原因及护理措施。
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该时间段本院接收的自体动静脉内瘘患者24例,所选患者均采用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方式进行治疗,观察治疗后患者出现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或闭塞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
结果:研究显示,患者在治疗后出现内瘘狭窄和闭塞的人数分别为3例,导致患者出现该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过度超滤低血压引起的闭塞、患者血管条件差、内瘘感染、静脉血管增生等原因。
结论:在对该类患者实施治疗时,针对患者的情况积极预防低血压的出现、采用正确的内瘘护理方式、提高护士穿刺技术、避免患者内瘘感染等,进而降低患者治疗过程中内瘘狭窄及闭塞情况的出现,延长内瘘使用寿命。
关键词:维持性血液透析;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闭塞;原因;措施引言:血液透析是对患有慢性肾衰竭患者进行肾脏代替治疗的重要措施,而为患者建立和维护良好的血管通路是完成血液透析的必要条件,自体动静脉内瘘使临床上常使用的血管通路,在对该类患者的治疗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但实际使用的过程中还可能会出现狭窄或者闭塞的风险,严重影响其应用的效果。
为此,本研究选取部分血液透析的患者展开研究,对患者治疗过程中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和闭塞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详细内容如下所示。
一、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该时间段本院接收的自体动静脉内瘘患者24例,患者年龄为35-70(48.96±5.49)岁。
患者患病类型有糖尿病肾病、慢性肾小球肾炎、多囊肾、高血压肾病等。
所选患者基本情况之间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诊断瘘口狭窄或阻塞的依据:①瘘口一侧的震动完全消失,触摸不到脉搏,用听诊器听诊没有脉搏声为吻合口。
②在接触到瘘口的部位,可听到的杂音声较轻,或听到的血管有高调杂音,血液流速在200mL/min以下者为瘘口的狭窄。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闭塞的原因分析及护理措施:目的探讨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闭塞的原因,并且根据相应的发病原因,制定有针对性的护理对策。
方法抽取来我院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120例患者,分析发生动静脉内瘘闭塞的原因,并且根据相应的原因制定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
结果120例患者中发生动静脉内瘘闭塞的有9例,发生原因主要为选择吻合血管回流不畅、高凝的血液状态、超滤量过多以及护理不当等。
结论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闭塞的原因进行分析,从而正确选用和吻合血管造瘘,规范护理操作,加强健康教育对预防动静脉内瘘闭塞有着积极的作用。
标签::维持性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闭塞原因;护理血液透析是临床上一种主要用来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方法,指血液中的一些废物通过半渗透膜除去,从而净化血液、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建立一个良好的体外血液循环通路是保证血液透析正常进行的关键[1]。
但是在实际治疗中,往往存在众多的因素导致在血液透析过程中出现动静脉内瘘闭塞的情况,采取正确有效的护理措施是预防这类现象发生的关键[2]。
我院就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闭塞的原因和护理措施这个课题展开研究,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抽取在2011年1月~2013年12月间来我院维持性血液透析的120例患者,其中发生动静脉内瘘闭塞的有9例,男6例,女3例,年龄为33~64岁,平均为43.4岁。
这9例患者中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4例,糖尿病肾病3例,痛风性肾病2例。
1.2 发生时间对所有患者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术后内瘘出现的时间为5~8周時7例,8周后2例。
1.3 原因分析和护理措施9例发生动静脉内瘘闭塞的患者中有4例为选择吻合血管回流不畅所致[3]。
对于这个致病因素要做到早期的护理预防,主要的护理措施为:手术结束后护理人员要告知患者手术侧上肢在24 h内禁止用力、弯曲,同时要保证手术部位的干燥。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功能不良原因分析及护理方法摘要:目的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功能不良的原因及护理方法。
方法抽取我院于2016年8月-2018年1月收治的74例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均发生动静脉内瘘功能不良。
根据患者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31例)和观察组(43例)。
分别给予两组常规护理、个性化护理干预。
结果观察组内瘘功能恢复成功率高于对照组(χ2=6.75,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χ2=7.29,P<0.05)。
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功能不良主要与穿刺不当、内瘘使用过早、低血压等有关。
个性化护理干预的应用,可有效促进患者内瘘功能的恢复。
关键词:维持性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功能不良;低血压前言维持性血液透析是临床治疗终末期肾病的常用方法[1-2]。
这种治疗方法对患者血液通路的安全性、持续时间要求较高。
为了避免反复穿刺加剧终末期肾病患者的痛苦体验,临床多采用建立动静脉内瘘的方式,满足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对患者安全通路的要求。
动静脉内瘘功能不良的发生不仅干扰了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顺利进行,甚至可能威胁终末期肾病患者的生命安全。
为了分析动静脉内瘘功能不良的原因及护理方法,本研究将7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抽取我院于2016年8月-2018年1月收治的74例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均发生动静脉内瘘功能不良。
根据患者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31例)和观察组(43例)。
对照组男19例,女12例;年龄29-72岁,平均年龄(54.2±3.2)岁。
观察组男26例,女17例;年龄28-70岁,平均年龄(54.0±3.1)岁。
差异不显著(P>0.05)。
1.2方法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
观察组实施个性化护理干预:(1)动静脉内瘘功能不良原因分析。
根据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病历资料、与患者的沟通等,多方面分析造成动静脉内瘘功能不良的原因,根据原因分析结果及动静脉内瘘功能不良可能带来的影响制定个体化护理干预方案。
探讨维持性血透患者内瘘失功的原因及护理对策目的:探讨维持性血透患者内瘘失功的原因及护理对策。
方法:本文选取我院于2013年08月-2014年08月收治的40例进行维持性血透患者,对患者内瘘失功的原因进行简要分析,进一步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
结果:40例进行维持性血透患者中,其中出现内瘘急性闭塞的患者是18例,剩余的22例患者是出现了内瘘慢性狭窄情况。
结论:对进行维持性血透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一旦出现内瘘失功症状后,需要对其内瘘血栓、内瘘狭窄等原因进行有效的分析和探讨,正确的评估患者的体重、血压等基本情况,从而针对其内瘘失功原因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来保证患者血液透析治疗工作的顺利开展。
标签:探讨;维持性血透患者;内瘘失功;原因;护理对策血液透析是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经常采用的一种治疗方式[1],在此类治疗方式实施过程中,形成一个良好的体外血液循环,是保证血液透析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条件。
下面本文选取了我院进行治疗的40例进行维持性血透患者,对患者内瘘失功的原因进行简要分析,进一步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现资料统计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次试验选取的患者均为2013年08月-2014年08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40例进行维持性血透患者。
男18例,女22例。
年龄48岁到79岁之间,平均年龄(57.22±7.79)岁。
其中慢性肾炎患者11例,高血压肾病患者8例,糖尿病肾病患者18例,痛风性肾病患者3例[2]。
1.2研究方法40例进行维持性血透患者,在内瘘穿刺过程中使用16号内瘘穿刺针进行穿刺操作[3],对患者内瘘失功的原因进行简要分析,进一步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
2.结果40例进行维持性血透患者中,其中出现内瘘急性闭塞的患者是18例,在这18例中,第一,有6例患者是血液透析刚刚结束时,出现了低血压症状,及时的给予护理措施,采用平卧姿势,降低对穿刺位置的压迫,同时对患者进行体液补充,等到患者血压恢复正常后,进行内瘘再通,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身体各项指标基本恢复正常。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失功个性化护理干预的作用分析随着慢性肾脏病患者数量的增加,维持性血液透析已成为慢性肾脏病最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
动静脉内瘘是维持性血液透析的主要血管通路,它的功能对于透析患者的生存和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由于种种原因,动静脉内瘘失功的情况也时有发生,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困扰。
个性化护理干预对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失功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动静脉内瘘失功的个性化护理干预进行分析,探讨其作用和意义。
一、动静脉内瘘失功的原因及危害动静脉内瘘失功是指动静脉内瘘血管通路出现功能障碍,血流量无法满足透析的需求,从而影响透析疗效。
动静脉内瘘失功的原因多种多样,主要包括感染、血栓形成、狭窄、动静脉内瘘部位血管病变、透析时血液压力不稳定等。
一旦动静脉内瘘失功,不仅会导致透析治疗不完全,还可能引发透析并发症,如心血管事件、感染等,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二、个性化护理干预的概念及意义个性化护理干预是根据患者的个体特点和具体情况,针对性地制定护理措施,旨在提高护理效果,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失功的护理中,个性化护理干预具有重要的意义。
因为不同的患者动静脉内瘘失功的原因和严重程度不同,需要制定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方案,以达到最佳的护理效果。
1. 确定护理干预的时机个性化护理干预首先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确定护理干预的时机。
一旦发现动静脉内瘘失功的征兆,如透析时血液压力降低、动静脉内瘘部位肿胀、瘘管听诊音减弱等,护理人员应立即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防止病情恶化。
2. 定制个性化护理方案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身体状况,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
对于病因在于瘘管部位血管病变的患者,可以采取药物治疗及物理疗法加以改善;对于病因在于血栓形成的患者,可以采取溶栓治疗等;对于病因在于感染的患者,可以进行抗感染治疗等。
个性化护理干预可以更好地针对患者的具体病情,提高护理效果。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失功的原因分析及护理摘要:目的:探讨维持性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失功的原因,并总结其护理对策。
方法:选取从2014年7月到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行维持性血透内瘘失功的患者31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动静脉内瘘失功的原因,并提出相对应的护理措施。
结果:①急性内瘘闭塞共11例,6例患者发生于透析结束后,患者均存在透析后低血压,回家后发现内瘘震颤减弱或消失,瘘口处有疼痛感;3例患者由于低血糖反应、腹泻后发现内瘘闭塞;2例患者由于造瘘侧肢体受压时间较长而发生闭塞;经溶栓治疗以及介入取栓、球囊扩张、支架等措施,有9例患者内瘘再通,2例患者处理无效,给予内瘘重建术;②20例为慢性闭塞,由于内瘘吻合口狭窄或血管瘤形成导致血栓形成。
17例患者再行动静脉内瘘吻合术,再次动静脉内瘘手术则在同侧肢体更高位置行动静脉吻合10例,另外2例行对侧肢体动静脉吻合术。
3例患者因为局部血管条件差,无法再次行造瘘术,改为长期留置中心静脉导管;2例患者改为腹膜透析。
结论:维持性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失功的影响因素众多,护理人员应分析原因,针对原因采取个性化的护理措施,保证动静脉内瘘的质量,提高患者透析的效果。
关键词: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原因分析;护理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maintenance hemodialysis patients with arteriovenous fistula in the cause of the loss, and summarize the nursing countermeasures. Methods: from July 2014 to July 2015 our hospital patients with maintenance hemodialysis and internal fistula loss of 31 cases, the clinical data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discuss the arteriovenous internal fistula in the cause of the loss, and put forward corresponding nursing measures. Results: (1) in the acute occlusion of the fistula, a total of 11 cases, 6 cases occurred in after the dialysis, hypotension after dialysis patients, returned home found internal fistula tremor reduced or disappeared, fistula in pain; 3 patients with hypoglycemia, diarrhea and found internal fistula occlusion; 2 patients with colostomy side body pressure for along time and occlusion; After thrombolysis therapy and intervention should, balloon dilatation and stent, of internal fistula recanalization in 9 patients, 2 patients treatment is invalid, give internal fistula revascularization; (2) 20 cases of chronic occlusion, due to the internal fistula anastomotic stenosis or aneurysm formation cause thrombosis. 17 patients again action intravenous fistula anastomosis, arteriovenous internal fistula operation again is higher in the ipsilateral limb position action 10 cases of venous anastomosis, 2 other routine the contralateral limb arteriovenous anastomosis. Three patients because of poor local vascular condition, can't again colostomy, the line is changed to long-term indwelling central venous catheter; 2 cases of patients with peritoneal dialysis. Conclusion: arteriovenous fistulain patients with maintenance hemodialysis loss affected by many factors, nursing staff should analyze the reason, personalized nursing measures for reasons, guarantee the quality of arteriovenous internal fistula, and improve the effect of dialysis patients.Key words: hemodialysis; Arteriovenous internal fistula. The reason analysis; nursing【中图分类号】R318.1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随着医学的进步,血液透析治疗在临床上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失功的护理方法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在进行透析治疗时,通常会通过动静脉内瘘来实现血液的通路。
有时候动静脉内瘘会出现失功的情况,导致透析治疗效果不佳甚至无法进行。
对于这种情况,护理人员需要采取一些有效的护理方法来进行处理和分析。
本文将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失功的护理方法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
一、动静脉内瘘失功的原因及症状动静脉内瘘失功通常是指透析患者的动静脉内瘘处出现了血流量减少或者完全堵塞的情况,导致透析治疗无法正常进行。
这种情况通常有以下几种原因:1. 瘘管血栓:瘘管内出现血栓可以导致血流受阻,从而造成瘘管失功。
2. 瘘管狭窄:瘘管周围的组织增生或者因为未经过充分的血管扩张术,导致瘘管狭窄,从而影响血流通畅。
3. 瘘管漏水:瘘管处的漏水可以导致血流减少,从而失去透析的效果。
4. 瘘管感染:瘘管感染会导致炎症反应,从而影响血流通畅。
动静脉内瘘失功的症状通常包括:瘘管处出现肿胀、疼痛、发红,血流量减少,甚至无法进行透析治疗。
二、护理方法分析1. 定期监测瘘管情况:护理人员需要定期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动静脉内瘘进行检查,包括观察瘘管处是否有肿胀、发红、疼痛等情况,以及对瘘管的血流量进行监测。
一旦发现异常情况,需要及时进行处理。
2. 控制感染:对于瘘管感染的情况,护理人员需要采取相应的抗感染治疗措施,包括局部伤口护理和使用抗生素等。
也需要教育患者做好瘘管处的伤口护理工作,避免瘘管感染的发生。
3. 血栓溶解治疗:对于瘘管内出现血栓的情况,护理人员可以采用血栓溶解治疗的方法,通过药物或者机械的方式来溶解血栓,恢复瘘管的通畅。
4. 扩张术:对于瘘管狭窄的情况,可以考虑进行瘘管扩张术,通过手术或者介入治疗的方式来扩张瘘管,恢复血流通畅。
5. 透析治疗方式调整:在瘘管失功的情况下,还可以考虑采取其他的透析治疗方式,比如腹膜透析,来维持患者的透析治疗效果。
6. 保持患者血管通畅:在日常护理中,护理人员需要教育患者做好血管保健工作,控制高血压、血糖等因素,有效防止动静脉内瘘失功的发生。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失功的原因分析及护理【摘要】目的:探究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出现动静脉内瘘失功的影响因素,制定护理预防方案。
方法:入组资料在院时间2021年2月-2022年2月期间,共有维持性血液透析且发生静脉内瘘失功患者50例,对所有录入患者的动静脉内瘘失功发生影响因素给予调查和护理干预。
结果:所有参与调查的患者中,动静脉内瘘失功的发生占比,穿刺不当16%、防护意识占比30%、感染和血管条件差各占12%、低血压占比20%以及内瘘侧肢体受压占比10%。
结论:针对于影响因素的预防需要在患者进行治疗前,对其进行健康宣教,增强自我防范意识,完善并提升临床穿刺技术,预防高危因素的发生率,不断提高内瘘护理工作质量,使得患者的生命周期时长增加。
【关键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失功;发生原因;护理干预临床针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通常会采取动静脉内瘘进行血管通路,也是现阶段为止效果最好的血管通路方式【1】,但是血管通路畅通的持续性属于一项重要的难题,本文将针对我院录入的50例患者进行动静脉内瘘失功的影响因素调查,进而制定针对性的预防护理方案。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数据抽取2021年5月-2022年4月期间录入的维持性血液透析及动静脉内瘘失功患者50例开展分析研究,50例参与患者中,男女患者占比为26:24,年龄汇总≥24,≤78,年龄均值为(55.21±10.28)岁,患者的内瘘平均使用时间为(20.8±10.5)月。
纳入标准:临床资料完整;家属、患者均签订知情表。
排除标准:遗传性精神异常;全程实验未完成;因手术导致的内瘘失功;与临床诊断评估不匹配;依从性差。
1.2方法通过问卷填写的方式,记录动静脉内瘘失功患者的出现原因并将其原因进行汇总和分类,根据调查的所有原因记录在电脑的表格中进行存档,根据不同类型的发生原因的临床干预方式进行护理对策的阐述;1.3判定标准患者动静脉内瘘的首次使用时间为28至42天,动静脉内瘘血管发生震颤,与此同时听到血管中出现的杂音,而患者的血流量≥200毫升,则证明患者的血管处于通畅性且内瘘处于成熟状态;反之,血管震颤和杂音的无法判定,而患者的血流量低于200毫升,则证明患者的血管无法满足血液透析的标准,且内瘘处于不成熟状态;1.4统计学意义对本文患者例数、动静脉内瘘失功采取 % 统计,给予X2值统计,临床指标采取(±s)统计,对数据均开展SPSS21.0汇总,对卡方值、t值、P值进行分析,P在0.05以下则统计学有意义。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丧失功能的原因分析与护理【摘要】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丧失功能的原因分析与护理方法:选取280例本院在2018年10月-2022年10月期间收治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研究,根据动静脉内瘘丧失功能情况进行分组,一组为丧失组(154例),另一组为未丧失组(126例),分析丧失功能的原因及相关护理对策。
结果:丧失组生化指标异常、发生感染、瘘口直径<3.6mm占比分别为65.58%、68.18%、63.64%,均明显高于未丧失组的50.00%、45.24%、46.83%(P<0.05)。
结论:在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患者中,影响其发生动静脉内瘘丧失功能的因素包括生化指标异常、感染、瘘口直径在3.6mm以下等,在治疗过程中应针对以上因素做好预防措施,以提高治疗安全性。
【关键词】维持性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丧失功能;原因;护理维持性血液透析是挽救尿毒症、肾炎等患者生命的一种治疗方式,可有效清除毒素,代替肾衰竭所丢失的部分功能。
在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时,需通过自体动静脉内瘘创建血管通路,若不能提供充足的血液很可能会影响动静脉内瘘功能[1-2]。
有学者认为,对动静脉内瘘功能造成干扰的因素还可能包括患者的生化指标、体重、年龄等,可做进一步确认[3-4]。
鉴于此情况,本文主要探讨就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而言其发生动静脉内瘘丧失功能的原因及护理措施,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将2018年10月-2022年10月时间段进入本院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2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154例发生动静脉内瘘丧失功能的患者纳入丧失组,其中男71例,女83例;年龄为20-80岁,平均年龄为(51.58±4.67)岁。
将126例动静脉内瘘功能良好的患者纳入未丧失组,包括66例男性患者与60例女性患者,其年龄在22-80岁之间,中位数为(51.75±4.59)岁。
研究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失功原因并探讨相应护理对策
发表时间:2018-10-09T14:53:36.267Z 来源:《健康世界》2018年16期作者:李淑忱夏春香郑翠云[导读] 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失功愿意与保护意识不当、感染、穿刺不当等因素有关,且对其实施针对性干预护理可有效控制动静脉内瘘失功,提高护理质量。
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第二人民医院 064000
摘要:目的: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失功缘由并提出护理措施。
方法:选择2016年2月~2018年7月本院接诊治疗的行维持性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患者78例,将78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参照组(n=39例)与实验组(n=39例),对参照组患者开展基础干预模式,对实验组患者开展针对性干预模式,将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及动静脉内瘘失功发生情况进行对比。
结果:经不同干预模式后,实验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及动静脉内瘘失功发生情况与参照组患者临床指标数据相比P<0.05,两组数据对比具备价值。
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失功愿意与保护意识不当、感染、穿刺不当等因素有关,且对其实施针对性干预护理可有效控制动静脉内瘘失功,提高护理质量。
关键词:维持性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失功原因;护理对策
选择2016年2月~2018年7月本院接诊治疗的行维持性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患者78例临床病历作为研究指标,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失功缘由并提出护理措施。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临床资料
选择2016年2月~2018年7月本院接诊治疗的行维持性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患者78例,将78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参照组(n=39例)与实验组(n=39例),对参照组患者开展基础干预模式,对实验组患者开展针对性干预模式,所有患者均经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并同意参与本次研究。
参照组患者中7例高血压肾病,3例糖尿病肾病,22例慢性肾小球肾炎,7例其他;80岁为最大年龄,31岁为最小年龄,中位年龄是(44.4±3.6)岁;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8例;实验组患者中8例高血压肾病,4例糖尿病肾病,20例慢性肾小球肾炎,7例其他;81岁为最大年龄,32岁为最小年龄,中位年龄是(46.6±3.3);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19例。
实验组患者与参照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中对比中P>0.05,无数据对比意义。
1.2方法
参照组患者开展基础护理干预,实验组患者联合针对性干预模式:
制定护理方案。
由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失功愿意与保护意识不当、感染、穿刺不当等因素有关,因此,护理人员需评估患者状态,并制定针对性护理方案。
保护意识护理干预。
部分患者无内瘘保护意识,再加上患者对内瘘疾病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较差,进而导致内瘘失功。
因此,护理人员需对患者开展健康宣教工作,告知患者血液透析治疗的效果、内瘘发病机制、预防方法及相关注意事项,进而提高患者护理配合度,强化患者内瘘保护意识。
感染护理干预。
患者局部内瘘感染会损害血管内膜,且血管内血小板生长因子会诱发患者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最终造成血管狭窄。
因此,护理人员需严格遵循无菌操作技术,强化抗生素局部护理及吻合口护理操作技术,为透析患者指定营养方案,提高患者免疫力。
穿刺不当护理干预。
由于患者穿刺不当会造成动静脉内瘘失功,因此,护理人员需根据患者血管条件、年龄、体质等相关因素开展合适的穿刺技术,另外护理人员不可开展定点穿刺,避免穿刺过程中出现出血的情况。
日产护理干预。
护理人员需耐心与患者开展沟通,针对患者出现的问题制定针对性心理干预,以此缓解患者不良情绪,使其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护理及治疗;护理人员需在采血化验过程中避免接触内漏侧,防止加叉感染[1]。
1.3 评定指标[2]
将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及动静脉内瘘失功发生情况进行对比。
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采用本院自制问卷调查表评估,每题4分,共25小题,满分为100分,分数与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越高呈现正比关系。
1.4 统计学分析[3]
将本院行维持性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患者78例临床指标数据使用SPSS20.0软件进行分析,以%形式展开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及动静脉内瘘失功发生情况,卡方检验,实验组患者与参照组患者在临床指标数据对比中P<0.05,则定义为两组数据对比有意义。
2 结果
经不同干预模式后,实验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及动静脉内瘘失功发生情况与参照组患者临床指标数据相比P<0.05,两组数据对比具备价值。
表1 对比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及动静脉内瘘失功发生情况(例(%))
3 讨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方案成功的关键因素就是血管通路,而动静脉内漏作为主要的血管通路,若其失功则会影响患者治疗效果及生命安全[4]。
因此,对行血液透析患者开展有效的护理干预是非常必要的[5]。
基于此,本文选择2016年2月~2018年7月本院接诊治疗的行维持性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患者78例临床病历作为研究指标,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失功缘由并提出护理措施,经过本文研究对比可知,经不同干预模式后,实验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及动静脉内瘘失功发生情况与参照组患者临床指标数据相比P<0.05,两组数据对
比具备价值。
综上所述,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失功愿意与保护意识不当、感染、穿刺不当等因素有关,且对其实施针对性干预护理可有效控制动静脉内瘘失功,提高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 赖碧红,叶水英,陈引娟,等.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内瘘功能丧失修复后的护理[J].上海护理,2016(5):48-50.
[2] 尹清.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失功的原因分析及护理[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24):226-226.
[3] 吉蓉蓉.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失功的临床护理[J].心理医生,2016(28):166-167.
[4] 冯韵桥.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内瘘失功原因分析及护理[J].继续医学教育,2018(2):128-130.
[5] 杨莉.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失功原因及护理[J].母婴世界,2015(14):373-3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