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危急值

危急值

危急值
危急值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医学检验“危急值”报告制度

为加强医学检验“危急值”的管理,确保医学检验“危急值”及时报告临床,以便临床医生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保证病人的生命安全,杜绝病人意外发生,为此特制定本制度。

“危急值”指检验结果与正常参考范围偏离较大,表明患者可能正处于生命危险的边缘状态,此时如果临床医生能及时得到检验信息,迅速给予患者有效的干预措施或治疗,可能挽救患者的生命,否则就可能出现严重后果,失去最佳抢救时机,甚至危及生命。根据我院的实际情况暂定以下检查项目实行“危急值”报告制度。具体项目和危急警戒值见附件。

具体操作流程:

1、检验科:当检验出现“危急值”时,检验者首先要确认检验仪器是否正常和检验过程是否规范(若有疑问立即复做),在确认临床及检验过程各环节无异常的情况下,才可以将检验结果发出;检验科“危急值”报告必须立即电话通知病区、门急诊部主管医生或护士,同时报告检验科负责人或相关人员,并在专用记录本做好登记工作,记录内容应包括患者姓名、科别、日期、危急项目及数值、是否通知临床科室、值班者签名等。报告与接收均遵循“谁报告(接收),谁记录”原则,责任到人。

临床医生和护士在接到检验“危急值”后,应一起确认标本的采集与送检等环节是否正常,如果认为该结果与患者的临床病情不相符或标本的采集有问题,可重新留取标本送检进行复查。检验科必须重新向临床报告复查结果。

检验科除完成与住院病人检验“危急值”报告的相关报告、记录及建议复检外,还应在检验报告上作明显的标记:“建议复查”。

2、病区报告流程:检验科检出“危急值”后,立即电话告知病区值班医师或护士,“危急值”报告接收人要做好登记记录工作,并签姓名。护士接收后应立即向医生报告该“危急值”,经管医生需立即(10分钟内)报告上级医生或科主任并对病人采取相应诊治措施进行诊治。

主管医生需6小时内在病程录中记录接收到的“危急值”检验报告结果和诊治措施。接收人负责跟踪落实并做好相应记录。

3、门急诊报告流程:检验科检出“危急值”后,要电话报告相应科室医护人员。门急诊部医生或护士接收后立即向该病人的门急诊医生报告该“危急值”,再由门急诊医生通知该病人速来诊室接受紧急诊治,必要时门急诊部应帮助寻找该病人,并负责跟踪落实,做好相应记录。医生须将诊治措施记录在门诊病历中。一时无法通知病人时,应向医务处报告。

门、急诊医生在采取相关治疗措施前,应结合临床情况,并向上级医生或科主任报告,必要时与有关人员一起确认标本采取、送检等环节是否正常,以确定是否要重新采取标本复检。

4、健康管理中心报告流程:检验科检出“危急值”后,检验科人员打电话向健康管理中心相关人员或主任、护士长报告。健康管理中心接到“危急值”报告后,需立即通知病人速来医院接受紧急诊治,并帮助病人联系合适的医生,向医生简要说明病人的情况,医生应先行给予该病人必要的诊治。健康管理中心负责跟踪落实并做好相应记录。

附件1:

临床检验“危急值”

生化检验“危急值”

微生物免疫“危急值”项目细菌室:血培养、脑脊液培养、曲霉菌

血清室:特殊患者乙肝表面抗原、丙肝病毒抗体

免疫体液组:PCT(降钙素原)

附件2:

“危急值”报告流程

发现数据异常

确认“危急值”

(与“危急值”列表比对)

将“危急值”通知临床科室

(电话通知为主要方式)

“危急值”报告后进行记录

“危急值”检验报告单发放

危急值报告专项检查及总结

成都北新医院 ——危急值专项记录及分析、总结 为了更好地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及时的诊疗服务,规范危急值管理,有效增强医技工作人员的主动性和责任心,增强医技人员主动参与临床诊断的服务意识,促进临床、医技科室之间的有效沟通与合作。由医务科联合护理部组织,于2017年7月—9月对各相关科室危急值执行情况进行了监查,以发现不足,促及时整改,保证医疗质量的可持续发展。 危急值定义:指某项或某类检验异常结果,而当这种检验异常结果出现时,表明患者可能正处于有生命危险的边缘状态,临床医生需要及时得到检验信息,迅速给予患者有效的干预措施或治疗,就可能挽救患者生命,否则就有可能出现严重后果,失去最佳抢救机会。 危急值检查结果分析如下:

综合我院实际,从2017年7月-9月危急值登记数的增幅及各科室危机值登数例来看,通过这三个月的整改,内科危急值数例明显上涨,危急值登记总数在程上升趋势,科室对危急值的重视程度在明显提高,对保障患者安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同时也存在诸多细节问题,科室走访调查后发现仍有相当数量的医师弄不清危急值的定义,并发现部分科室存在有部分医师不能认真执行危急值的登记和及时处理。这可能造成对患者潜在的伤害并可能诱发

医患纠纷等问题。通过和相关医师沟通,汇总分析原因如下: 处罚力度小 危急值记录处置不到位鱼骨图分析 存在问题: 1、科室部分医务人员(尤其是新入科人员)对“危急值”的认识不到位,且在工作中存在态度够不认真的情况。 2、检验科工作中存在因工作繁忙而产生遗漏的状况。 3、医务科在对科室执行危急值的监管力度稍弱,处罚力度小,使得科室人员不够重视。 4、检验科室对危急值存在遗漏,且与临床科室之间的联系较弱。 5、各科室对危急值报告制度与流程的培训不到位。 6、相关质检部门对科室危急值登记的要求和管理制度都较为松懈。 整改措施和总结: 1、加强“危急值”制度的学习和再领会,提高认识,要求科室相关负责人对科室人员进行培训。并将考核内容纳入科室人员综合素质评价中。 2、以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作为依据,要求各科室先自行学习有关知识并梳理整改。 3、医务科再次组织各科室资料员、科主任进行下次督查。或将结合实际情况调整处罚力度。并定期到临床、检验、检查科室检查危急值报告制度的落实执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反馈相关科室进行整改。 4、定期召开临床科室与检验科之间的碰头会,就加强危机值管理进行协商,解决落实碰到的困难,作好会议记录,保障危急值报告流程的通畅。 5、质检部门加强监管力度,指定专门负责人负责督促检查。

医院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

检验科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 危急值表示危及生命的检验、检查结果。为了临床医生能及时、准确得到危急值的检验、检查信息,争取最佳抢救时机,挽救患者生命,特制定本制度。 一、危急值报告项目及标准:医院检验科建立危急值项目及标准(见附件:医技科室危急值目录)。 二、临床科室及相关医技检查科室,应当建立《危急值报告登记簿》,内容包括:检验或检查时间、病人姓名、病案号、临床科室、项目危急值、复查结果(必要时)、通知时间、通知人、接听人、备注。 三、检验、检查人员发现病人的危急信息后,必须紧急电话通知当班医师和护士,双方应复述核对、确认后登记。 四、接获危急值报告的医师和护士应规范、完整、准确地记录患者识别信息、危急值内容和报告者的信息,按流程复核确认无误后,立即向经治或值班医生报告,并做好记录。医师接获危急值报告后应立即追踪、处置并记录。 五、职能部门对上述工作进行督导、检查、总结、反馈,有改进措施。 六、危急值报告处理流程:

发现检查、检验危急值 危急值登记本 电话和网络通知临床,双方核对结果 危急值登记本 经治或值班医生,评估病情,医护及时处理 观察病情,复查危急值,病程记录 七、医务科、门诊部、护理部负责对本制度执行情况的专项检查,由此发生的医疗差错或引发的医疗纠纷,按相关规定处理。 附件:医技科室危急值目录 (一) 检验科危急值项目和范围 项目参考值单位低值高值 成人血K 3.35-5.55 mmol/L <3.0 >6.0 新生儿血K mmol/L <2.5 >8.0 血钠Na 135-145 mmol/L <120 >160 血氯Cl 96-110 mmol/L <80 >115 血钙Ca 2.1-2.55 mmol/L <1.75 >3.5 成人GLU 3.95-6.11 mmol/L <2.5 >30 新生儿GLU mmol/L <1.7 >16.7 WBC 4-10 ×109<1.0 >30.0 HGB 113-151 g/L <50 >200

检验科危急值项目和范围

检验科危急值项目和范围 检验项目血钾危急值< 2.5mmol/L> 6.5mmol/L< 1.5mmol/L> 3.5mmol/L<120mmol/L>160mmol/L< 0.5mmol/L> 5.0mmol/L血磷总胆红素血尿素氮血肌酐血糖血淀粉酶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PH(动脉血气分析)PO2PCO2肌钙蛋白I肌酸激酶同工凝血酶原时间激活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抗凝治疗者(INR)国际标准化比值其他: < 0.5mmol/L>342umol/L> 35.6mmol/L>884umol/L< 3.2mmol/L> 22.5mmol/L>正常值的3倍<50g/L< 2.0×10/L> 40.0×10/L< 30.0×10/L>1000×10/L< 7.0> 7.6<40mmHg>70mmHg阳性>正常值的2倍>35秒>100秒99危险性临床意义供参考低钾血症,呼吸肌麻痹而死亡(标本溶血除外)高钾血症,可有心率失常,呼吸麻痹低血钙性手足抽搐高血钙甲状旁腺危象低钠严重者惊厥.昏

迷.脑水肿.颅内高压综合症循环衰竭综高钠水摄入不足致严重脱水甚至死亡;尿崩症低镁: 肌肉震颤.手足抽搐或癫痫发作。 严重心率失常.心室纤维颤动高镁: 镁对心脏和肌肉的的抑制,可因呼吸肌麻痹而死亡急性乙醇中毒,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佝偻病,代谢性酸中毒,糖尿病胆红素脑病,而导致神经系统后遗症肾功能衰竭低糖确糖性神经症状,低血糖性昏迷高血糖性昏迷,渗透性多尿伴严重的脱水和酮中毒可能有较严重的急性或坏死性胰腺炎的情况急性大量失血或严重贫血有引发致命性感染的可能急性白血病可能或败血症可能有严重的出血倾向,是临床输注血小板的阈值怀疑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可能酸中毒碱中毒低氧血症或呼吸衰竭高碳酸血症或呼吸衰竭可能急性心肌梗死出血性疾病或DIC严重肝脏疾病.阻塞性黄疸.新生儿出血症.口服抗凝剂.应用肝素等DI C.原发性纤溶症,阻塞性黄疸,先天性缺乏凝血酶原,严重肝病血钙血钠血镁> 4.0脑脊液涂片找细菌发现任何细菌、真菌及原虫血液细菌培养发现血培养瓶内液体可疑有细菌生长时,立即涂片观察,发

常见危急值及其临床意义

常见危急值及其临床意义。 实际上危急值项目及其界限值的制定也是一个较复杂的问题,有些试验结果的变化具备危急值的意义;有些试验的变化虽然不至于即刻危及生命,但是对生命也会有威胁。因此在制定项目内容时可因掌握的不同而有差别。有些试验,如下面所列出的数据也可说明病情的严重性,也具有危急意义,所以也有人定出这些试验的可能危急界限值。所以我们强调不同的部门和病人群体可能会有不同的需要,应该制定出适用于自己的危急项目和界限值。实验室和临床医生对这些结果也要加以注意,并给患者以正确的处置。 检验常见指标危急值参考数据 1.白细胞计数: 参考值:(4~10)×10的9次方/L 决定水平临床意义及措施: 0.5×10的9次方/L低于此值,病人有高度易感染性,应采取相应的预防性治疗及预防感染措施。 3×10的9次方/L低于此值为白细胞减少症,应再作其他试验,如白细胞分类计数、观察外周血涂片等,并应询问用药史。 11×10的9次方/L高于此值为白细胞增多,此时作白细胞分类计数有助于分析病因和分型,如果需要应查找感染源。 30×10的9次方/L高于此值,提示可能为白血病,应进行白细胞分类,观察外周血涂片和进行骨髓检查。 2.血红蛋白: 参考值:成年男性120~160g/L 成年女性110~150g/L 决定水平临床意义及措施: 45g/L低于此值应予输血,但应考虑病人的临床状况,如对患充血性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则不应输血。 95g/L低于此值时,应确定贫血的原因,根据RBC的多项参数判断此属于何种类型,在作血涂片观察红细胞参数及计数网织红细胞是否下降的基础上,测定血清铁、B12和叶酸浓度,经治疗后观察Hb的变化。 男性180g/L 女性170g/L高于此值应作其他检查如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中性粒细胞、

住院患者危急值管理及处理流程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住院患者危急值管理及处理流程 为加强危急值管理,确保危急值及时报告临床,以便临床医生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保证患者生命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危急值”或“危急情况”是指辅助检查结果出现时,该患者可能正处于生命危险的边缘状态,需要临床医生紧急救治。 一、危急值报告处理流程

二、检验科危急值报告处理流程及内容 (一)报告处理流程 当检验结果出现“危急值”时,在确认检验过程各环节无异常的情况下,危急值结果在工作站闪屏,临床科室在《危急值报告登记本》上逐项做好“危急值”报告登记,并立即处理;如果闪屏20分钟后科室未处理,检验科需立即电话通知临床科室人员“危急值”结果,由临床科室有资质的医护人员接听电话,在电话中确认危急值的相关信息无误后,在《危急值报告登记本》上逐项做好“危急值”报告登记,并通知主管医师或值班医师立即处理。医师将危急值处理情况记录在病程记录中。 (二)检验科危急值或警戒区间报告项目一览(附件1)(三)参照危急值管理的检验项目(附件2) 三、医学影像科、超声科、心电图室、药学部危急值报告处理流程及内容 (一)报告处理流程 当检查结果出现“危急情况”时,检查者首先要复核患者病史情况,并请副主任及以上医师(或值班主任)复核。复核后,立即通知到病区当班医护人员,报告科室做好本科室的登记工作。临床科室有资质的医护人员接到报告并确认危急值的相关信息无误后,在《危急值报告登记本》上逐项做好“危急值”报告登记,并通知主管医师或值班医师立即

处理。医师将危急值处理情况记录在病程记录中。 (二)报告内容 1、医学影像科“危急情况” (1)普放室“危急情况”: ①小儿一侧肺不张; ②气管、支气管异物,纵隔摆动; ③小儿液气胸(大于50%以上)或张力性气胸; ④急性肺水肿; ⑤心包填塞; ⑥食道异物、纵隔气肿; ⑦消化道穿孔、急性肠梗阻、肠套叠、外伤性膈疝; ⑧严重骨关节创伤:脊柱骨折伴脊柱长轴成角畸形、多发肋骨骨折伴肺挫裂伤及/或液气胸、骨盆多发骨折。 (2)CT室“危急情况” ①严重的颅脑血肿、挫裂伤、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急性期; ②硬膜下/外血肿急性期; ③急性脑疝; ④急性大面积脑梗死(范围达到一个脑叶或全脑干范围及以上); ⑤多发肋骨骨折伴肺挫裂伤及/或液气胸; ⑥重要血管急性栓塞,包括肺栓塞(累及肺动脉主干

危急值数据分析

. 月份 1 2 3 4 5 6 例数39 20 57 22 22 35 1、数据分析:1月份共有39例危急值(其中同一患者同时报告不同类型危急值):电解质紊乱19例;凝血四项功能异常14例;肾功能异常3例;细菌培养阳性3例。 2月份共有20例危急值:电解质紊乱5例;肾功能异常10例;心肌损伤三项异常3例;细菌培养阳性1例;血常规异常2例; 3月份共有57例危急值:电解质紊乱28例;凝血四项功能异常27例;肾功能异常3例;心肌损伤三项异常3例;血常规异常4例;肝功能功能异常1例。 4月份共有22例危急值:电解质紊乱14例;凝血四项功能异常3例;肾功能异常1例;血常规异常1例;细菌培养阳性1例。 5月份共有22例危急值:电解质紊乱9例;凝血四项功能异常3例;肾功能异常5例;血常规异常3例;细菌培养阳性2例;肠梗阻、气腹征、气胸各1例;尿淀粉酶升高1例。 6月份共有35例危急值:电解质紊乱10例;凝血四项功能异常3例;肾功能异常3例;血气异常10例;细菌培养阳性2例;肠梗阻、气胸各2例;气腹征1例;功能能异常2例;粪便常规异常1例;彩超提示脾破裂1例。 2、存在问题:检验科对危急值报告范围掌握不准确,例如粪常规隐血阳性,不属于危急值报告范围;1月份危急值报告登记本填写不完善,无医师处理意见;1、2、 3、4月份存在临床医师接获危急值时,在病程记录中无记录,或记录不及时。 3、原因分析:医务人员对危急值管理不够重视;对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不熟悉。 4、持续改进:加强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的培训;加强“科室一级质控与职能部位督导”相结合、减少和杜绝不规范的登记、处置,杜绝漏登、漏记,避免延误患者最佳处理时机,确保患者的医疗安全;通过加强培训,督导后2、3、4、 5、6月份登记无缺陷,5、6月后临床医师接获危急值时,已及时病程记录中记录。 .'

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和处置流程

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和处理流程 一、制度 1、“危急值”是指检验、检查结果与正常预期偏离较大,当出现这种检验、检查结果时,表明患者可能正处于危险边缘,临床医生如不及时处理,有可能危及患者安全甚至生命,这种可能危及患者安全或生命的检查数值称为危急值,危急值也称为紧急值或警告值。 2、各医技科室全体工作人员应熟练掌握各种危急值项目的“危急值”范围及其临床意义。在确认检查结果为“危急值”后,应立即报告患者所在临床科室,不得瞒报、漏报或延迟报告,并详细做好相关记录。 3、临床科室接到“危急值”报告后,应立即采取相应措施,抢救病人生命,确保医疗安全。 4、具体操作程序: (1)当检查结果出现“危急值”时,检查者首先要确认仪器和检查过程是否正常,在确认仪器及检查过程各环节无异常的情况下,立即复查,复查结果与第一次结果吻合无误后,检查者立即电话通知患者所在临床科室或门急诊值班医护人员,并在《检查危急值结果登记本》上详细记录,记录检查日期、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科别、住院号、检查项目、检查结果、复查结果、临床联系人、联系电话、联系时间、报告人、备注等项目,并将检查结果发出。检验科对原标本妥善处理后冷藏保存一天以上,以便复查。 (2)临床科室接到“危急值”报告后,须紧急通知主管医师、值班医师或科主任,临床医师需立即对患者采取相应诊治措施,并于6小时内在病程记录中记录接收到的“危急值”检查报告结果和采取的诊治措施。 (3)临床医师和护士在接到“危急值”报告后,如果认为该结果与患者的临床病情不相符或标本的采集有问题,应重新留取标本送检进行复查。如复查结果与上次一致或误差在许可范围内,检查科室应重新向临床科室报告“危急值”,并在报告单上注明“已复查”。报告与接收均遵循“谁报告(接收),谁记录”的原则。 5、“危急值”报告涉及所有门、急诊及病区病人,重点对象是急诊科、手术室、各类重症监护病房等部门的急危重症患者。 6、“危急值”报告科室包括:检验科、放射科、CT室、超声科、心电图室等医技科室。

检验科危急值及与临床沟通记录

四棉医院“危急值”报告及与临床沟通记录 注:1.达到危急值的结果应立即复查; 2.复查后登记记录,立即通知主管医生,同时记录报告时间接电话人,报告人签字; 3.危急值登记后应及时与临床沟通并登记:A与临床相符不需重抽标本复查;B与临床不相符需重抽标 本复查;C与临床不相符,病人不愿意重抽标本复查;其它情况如实记录。 检验科危急值报告制度

1、检验危急值是指当试验结果出现时,提示患者可能正处于有生命危险的边缘状态,此时如能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患者生命可以得到挽救或有效的改善,否则,有可能出现不良后果,因为这是一个危及生命的试验结果,所以把这种试验数值称为危急值。? 2、危急值项目的范围及危急值水平应该从医院服务对象及抢救技术、确保医疗安全的目的出发,由临床实验室与临床医师共同商议,经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审议确定。? 3、危急值项目至少应包括以下四方面:一是可能危及患者安全或生命的检验数值;二是某些异常检验结果虽不至于立即危及患者生命,但有可能对生命带来威胁,如淀粉酶测定、白细胞计数等;三是一类传染病病原体;四是突发性事件的一些检验(如群体性食物中毒)等。危急值项目范围及危急值水平见附表。? 4、检验科每个工作人员必须熟练掌握危急值项目范围和危急值水平,了解其临床意义。? 5、危急值一旦出现,应当由该项目检验者在确认仪器运转正常情况下,立即复检,复检结果与第一次检验结果吻合无误后,立即将该项目检验结果电话通知负责诊疗的医护人员,无论正常门诊、病房或急诊,都应紧急报告临床,并在结果报告单上注明“已复检”,同时做好相关记录。电话与临床沟通的时候,最好简要询问病人目前情况、采样方法、以及采样时用药情况等,如检验结果与病情不符,应立即通知临床医护人员重新采样送检。? 6、检验科使用的《检验危急值结果登记本》记录的内容应包括:检验日期、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科别、住院号、申请医师、检验项目、检验结果、收到标本时间、报告时间、检验报告者、接收医护人员姓名。记录本保存20年。? 7、临床科室医护人员在接到电话通知的检验危急值结果时,双方复述确认无误后,应规范、完整地做好记录,并立即报告有资质的临床值班医师或经治医师,临床科室的《检验危急值接受登记本》记录的内容包括:检验日期、患者姓名、病案号、床号、检验项目、检验结果、报告时间、检验报告者姓名、通知临床医师时间、临床医师姓名。? 8、临床医师接到报告后,首先分析该结果是否与临床症状相符,如果相符应立即开始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如果不符,应考虑标本的留取是否有问题,如需要,应马上重取标本送检。? 9、检验科质量操作手册中应包括危急值试验的项目操作规程及危急值项目范围,做好室内质量控制,确定本实验室的正常值范围,保证检验结果准确性,不得签发不放心、有疑问的检验结果。? 10、检验科必须经常与护理部沟通,指导临床护理人员严格按照质量控制标准完成标本采集、贮存、运送及交接工

临床“危急值”管理制度及工作流程

“危急值”管理制度及工作流程 为加强对临床辅助检查“危急值”的管理,保证将“危急值”及时报告临床医师,以便临床医师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确保医疗质量和安全,杜绝医疗隐患和纠纷的发生,特制定本制度。 一、“危急值”是指辅助检查结果与正常预期偏离较大,当这种检查结果出现时,表明患者可能正处于生命危险的边缘状态,此时如果临床医生能及时得到检查结果信息,迅速给予患者有效的干预措施或治疗,可能挽救患者生命,否则就有可能出现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失去最佳抢救机会。 二、各医技科室在确认检查结果出现“危急值”后,应立即报告患者所在临床科室,不得瞒报、漏报或延迟报告,并详细做好相关记录。 三、临床科室接到“危急值”报告后,应立即采取相应措施,抢救病人生命,保障医疗安全。 四、操作流程 (一)门、急诊病人“危急值”报告程序 医技科室工作人员发现门、急诊患者出现“危急值”情况时,应立即通知门、急诊护士(分诊员),护士(分诊员)在最短时间内通知接诊医生(或直接通知接诊医生),并做好登记,由接诊医生结合临床情况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记录在门诊病历中。 (二)住院病人“危急值”报告程序 医技科室工作人员发现住院病人出现“危急值”情况时,应立即通知所在病区,病区接收人员做好登记并立即报告主管医师或值班医师。 (三)登记程序 “危急值”报告与接收均遵照“谁报告(接收)、谁记录”的原则。医技科室,门急诊、病区分别建立《医技科危机值报告登记表》、《临床危急值及处理措施登记本》,对“危急值”处理的过程和相关信息做详细登记(详细见“医技科危机值报告登记表”、“临床危机值接受及处理措施登记表”)。 (四)处理程序 1、医技科室检查结果出现“危急值”时,检查者首先要确认仪器和检查过程是否正常,在确认仪器及检查过程各环节无异常的情况下,立即复查,复查结果与第一次结果吻合无误后,检查者立即电话通知患者所在临床科室,并在《医技科危机值报告登记表》上详细记录,并将检查结果发出。 2、临床科室在接到“危急值”报告后,如果认为该结果与患者的临床病情不相符或标本的采集有问题,应重新留取标本送检进行复查。如复查结果与上次一致或误差在许可范围内,检查科室应重新向临床科室报告“危急值”,并在报告单上注明“已复查”。 3、临床科室接到“危急值”报告后,须紧急通知主管医师、值班医师或科主任,临床医师需立即对患者采取相应诊治措施,并于6小时内在病程记录中记录接收到的“危急值”检查报告结果和采取的诊治措施。 五、“危急值”报告重点对象是急诊科、手术室、各类重症监护病房等部门的急危重症患者。 六、“危急值”报告科室包括:检验科、CT室、功能科、心电中心、脑研所、放射科等医技科室。 七、本制度自公布之日起实施。 附:1、医技科室危急值报告范围 2、医技科危急值报告流程 3、临床危急值报告与处理流程 4、医技科危机值报告登记表

危急值报告项目和范围

合肥滨湖振亚老年护理院临床科室检验/检查危急值报告登记本 科室 年度

临床科室检验/检查“危急值”管理小组名单 组长: 质控员: 成员: 临床危急值报告项目和范围 为保证医疗质量和安全,更好的为临床服务,经征求临床科室意见,对医院危急值报告项目及报告范围修订如下: 一、心电检查 1.心脏停搏。 2.急性心肌缺血。 3.急性心肌损伤。 4.致命性心律失常。 ①心室扑动、颤动。 ②室性心动过速。 ③多源性、RonT型室性早搏。 ④频发室性早搏并Q-T间期延长。 ⑤预激综合征伴快速心室率心房颤动。 ⑥心室率大于180次/分的心动过速。 ⑦二度Ⅱ型及二度Ⅱ型以上的房室传导阻滞。 ⑧心室率小于40次/分的心动过缓。 ⑨大于3秒的心室停搏。 二、CT检查

1.脑弥漫性轴索损伤。 2.脑疝、急性脑积水。 3.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 4.液气胸,尤其是张力性气胸。 三、内镜检查 1.食管或胃底重度静脉曲张和/或明显出血点和/或红色征阳性和/或活动性出血。 2.胃血管畸形、消化性溃疡引起消化道出血。 3.巨大、深在溃疡(引起穿孔、出血)。 4.上消化道异物(引起穿孔、出血)。 四、超声检查 1.急诊外伤或行超声介入治疗后见腹腔积液,疑似肝脏、脾脏或肾脏等内脏器官破裂出血的危重病人。 2.急性胆囊炎考虑胆囊化脓并急性穿孔的患者。 3.考虑急性坏死性胰腺炎。 4.怀疑宫外孕破裂并腹腔内出血。 5.大量心包积液合并心包填塞。 6.超声检查发现患者有动脉瘤。 五、X光检查 1.气管、支气管异物。 2.液气胸,尤其是张力性气胸。 3.肺栓塞、肺梗死。 4.食道异物。

5.消化道穿孔。 六、检验实验室检验项目

危急值管理总结

2013年马龙县中医医院急诊科 危急值管理总结 为了规范诊疗行为,保证医疗质量的可持续发展。由医务科组织,对我科危急值执行情况进行检查、总结、整改。现总结如下: 一、改进情况。 经过院科两级的持续努力,本季度危急值执行情况较前有较大改进,临床科室医护人员在责任心的加强、诊疗行为的规范、理论知识的掌握等方面均有较大提高,成效明显。 1、在受检病人数多、科室忙的情况下,检验科、影像科等科室,危急值报告延迟情况较前有明显改善。 3、无漏报危急值现象,医技与临床科室配合较前有较大提高,提高了工作效率,较少了医疗纠纷。 4、临床科室“危急值”记录过于简单、漏登记等情况较前有较大改善,提高了责任心,方便了临床工作的进行。 5、临床科室管床医生在病程中及时记录接收到的“危急值”报告结果和诊治措施情况较前有较大改善,规范了诊疗行为。 二、发现不足、持续改进。 经过前段时间的管理、整改,我院在危急值管理方面有较大提高,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为了做好危急值管理的持续改进,继续及时发现不足,及时整改。 1、未严格按照急诊科危急值报告值报告。 2、检验科仍有极少数情况,在受检病人数多、科室忙时,危急值报告延迟,待临床大夫提醒才报结果。此类情况较前虽有较大改进,但属关键问题,需杜绝。故下一步继续加强管理,强调加强责任心,加大惩罚力度。 2、临床科室仍有个别低年资住院医师出现“危急值”记录过于简单、漏登记等情况。加强低年资住院医师,尤其新上岗医师的培训、管理,严格杜绝此类事件发生。 3、临床科室仍有个别低年资住院医师未能在病程中及时记录接收到的“危急值”报告结果和诊治措施。加强低年资住院医师,尤其新上岗医师的培训、管理,严格杜绝此类事件发生。 4、个别科室护士、个别科室低年资住院医等存在接收到危急值未及时上报管床

危急值评估分析

牟定县中医医院 危急值报告制度执行情况有效性评估分析 (2014 年) 为了更好地落实危急值管理制度,对本年度危急值报告有效性进行评估,分析存在的问题,临床反映的情况,医技与临床沟通的情况,结合各科反映的情况对目前管理的有效性进行评估总结分析如下: 1、能按制度执行,工作流程合理。 2、相关人员熟悉并遵循上述制度。 3、能有效及时通知各临床科室,防范意外发生,及时救治病人。 4、危急值数据较合理。 5、进一步规范实施“危急值”及重要检验结果报告制度,确定危急值的报告范围,进一步规范复核、报告、记录、维护等环节,要求检验科室的人员一旦发现患者中出现报告“危急值” 项目中的检验结果,经复核后,应第一时间电话报告临床科室,通知到临床医生,并做好相应登记工作。临床医生接到报告后,对“危急值”处理、记录、分析和评估并汇报上级医生,做出妥善的处理意见。 6、合理、规范的应用临床危急值,能挽救患者性命,提高临床医生的诊疗水平,提高医院管理水平和保证医疗安全。 7、新一年需进一步加强与临床科室沟通,必要时追踪患者 精品文档,供参考! 的诊疗情况,提高危急值管理的有效性。

通过危急值制度的执行,全院临床医生及时得到相关信息,迅速给予患者有效的干预措施或治疗,尽最大可能地挽救患者生命,危急值涉及面广,涉及人员多,其中任何一个环节或人员的执行不力,就会影响危急值制度的有效性。全院临床各科室人员通过强化学习报告制度及报告流程内容,监督落实情况,并且根 据要求不断更新、简化项目内容,使临床各科室人员更易掌握,从而提高了该制度的有效性。 全院各科室应进一步优化危急值报告制度的内容及报告流 程,提高危急值制度的落实率,全过程、全员参与,从而提高危急值制度的执行力和有效性。 牟定县中医医院医务科 2014 年12月27日 (此文档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文档可自行编辑修改内容, 供参考,感谢您的支持) 精品文档,供参考!

2014年危急值总结分析

2014年危急值管理分析 为了更好地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及时的诊疗服务,规范危急值管理,有效增强医技工作人员的主动性和责任心,增强医技人员主动参与临床诊断的服务意识,促进临床、医技科室之间的有效沟通与合作。本院由医务科组织,对各相关科室危急值执行情况进行监管,发现不足,进行整改,保证医疗质量的可持续发展。危急值检查结果分析如下: 一、2014年各科室危急值记录情况

从数据中可以看出,每月危急值例数多少不等,但总体来看2013年12月未记录危急值占14%,1月份未记录危急值占13%,2月份未记录危急值占12%,3月份未记录危急值占9%,4月份未记录危急值占3%,5月份未记录危急值占2%,6月份未记录危急值占2%,7月份未记录危急值占3%,8月份未记录危急值占2%,9月份未记录危急值占1%,10月份未记录危急值占2%,11月份未记录危急值占2%.各科室危急值记录工作逐渐完善,继续保持。

二、各科室数据分析 各科室分布情况 三、存在问题 1、危急值登记本字迹不清楚,记录不完善,有空项和漏项(如无 处置时间、处理结果及医师确认签字等); 2、临床科室接受危急值后处理及时,但病程记录中未记录,或有 记录,但记录时间超过6小时; 3、科室接到危急值后15分钟内无医嘱或病程的处理措施的体现; 4、危急值病程记录中的数值与危急值登记本的数值不一致; 四、整改措施 1、加强“危急值”制度的学习和再领会,提高认识,对相关科室人员进行培训。

2、临床科室应加强自查,及时规范登记危急值,在规定的时间内成病程记录和医嘱处理; 3、科主任在强化科室管理确保医疗质量的同时,可以通过经济杠杆作用调控科室的主要医疗指标,增强各级医护人员的责任与压力,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优质、高效地完成各项医疗工 4、同时医疗质量与安全办公室加强对临床科室和医技科室的督导检查,对上述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加强管理,从而提高危急值制度的执行力和有效性。 5、及时在临床科主任例会上通报上述检查结果。

危急值报告质量持续改进

危急值报告质量持续改进 PDCA 一、检查问题: “危急值”(Critical Values)是指某项或某类检验异常结果,而当这种检验异常结果出现时,表明患者可能正处于有生命危险的边缘状态,临床医生需要及时得到检验信息,迅速给予患者有效的干预措施或治疗,就可能挽救患者生命,否则就有可能出现严重后果,失去最佳抢救机会。从其定义即可看出危急值的重要性。我院 2016年9月20日制定《云安区人民医院“危急值”报告管理制度》,并从10月份开始认真执行危急值的登记及处置管理,逐渐严格要求,已取得初步成效,由开始零星登记,到有较多的漏登记、未处理,再到仅部分的遗漏。2016年11月和12月医务科进行二次督查时仍有部分科室有漏报告、漏登记、未处理、无记录、登记不规范等情况。 二、成立专项小组: 针对上述问题,医务科决定成立一个专项小组对进行调查分析,以最大限度的减少危急值漏登、未处理的现象存在,促使危急值的登记、处理质量持续改进。 三、PDCA过程 (一)、制定时间表 2017年1月5日召开专项小组会议,并制

定计划如下: 时间表 (二)、现场调查通过1月6、9、10日多个临床科室现场调查后发现,仍有相当数量的医师弄不清危急值的定义,并在少数临床科室发现仍有少部分的医师不能认真执行危急值的登记和及时处理;而医技科室的医生对危急值不重视,存在漏报告、迟报告。上述可能造成对患者潜在的伤害并可能诱发医患纠纷。现场检查结果如下: 类型分布情况

科室分布情况 (三)、原因分析通过和相关的医师沟通并汇总分析原因如下: 1、医务科层面的问题:医务科虽然以现场督查过2次,但每次查过后没有对当事人正式提出警告或处罚,也未以书面形式发出限期整改通知,仅口头要求科室整改。 2、科室管理层面的问题:1).部分科室管理松懈;培训、考核力度不够;2).整改不到位;3).质控组亦未履行职责。 3、个人自身的问题: 1).少数医师态度不认真或认识不到位,尚没有充分认识到危急值的重要性;2).少数报告因工作繁忙遗忘而造成遗漏;3).部分是由于他人代接电话后忘记告知。 4、检验科的问题: 1).检验科的信息系统不能自动识别危急值;2).检验科人员不足;3).有极少数的危急值检验科没有及时告知临床,从而造成遗漏。 危急值报告制度执行不到位鱼骨图分析

临床危急值的概念和意义

临床检验危急值判读;1、危急值得概念与意义;危急值(criticalvalue;panicv;危急值对患者得抢救具有重要得“开关效应”(swi;2、常用危急值及范围;中国医院协会相继推出了(2007年患者安全目标》;2.1临床检验“危急值”项目:;2.1.1常规项目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表1常规项目危急值;试验项目单位危急值低限危急值高限正常参考范 临床检验危急值判读 1、危急值得概念与意义 危急值(critical value;panic value)就是指某一临床检验结果与正常参考范围偏离较大,表明患者可能处于生命危急状态而必须立即给予治疗得临床预警值。 危急值对患者得抢救具有重要得“开关效应”(switcheffect),应引起临床医生得高度重视。当危急值出现时,如果能给予患者及时、有效得治疗,则生命可以得到挽救;否则就可能出现严重后果,失去最佳抢救时机,并导致死亡。临床检验危急值得设定应考虑年龄、性别、种族、病种、检验方法等诸多因素,并结合具体医疗机构得实际情况制定。对于可能引起生命危险或不可逆转后果得临床检验指标,均应设定危急值。而某些疾病危险因子(如血脂)、诊断性指标(如肿瘤标志物)与转归性指标(如尿酸、胆固醇、甘油三酯、胆红素、转肽酶、转氨酶),通常不需要设危急值。 2、常用危急值及范围

中国医院协会相继推出了(2007年患者安全目标》与《2008年患者安全目标》,其目标四就就是“建立临床实验室危急值报告制度”,并明确指出危急值项目可根据医院实际情况决定,至少应包括血钙、血钾、血糖、血气、血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活化凝血活酶时间等。参照临床病理协会调查报告,并结合本院急诊科、检验科现况,设定、评估与调整了针对急诊专业使用得临床常用危急值。现介绍如下。 2.1临床检验“危急值”项目: 2.1.1常规项目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见表l。 表1 常规项目危急值 试验项目单位危急值低限危急值高限正常参考范围血红蛋白(HGB) g /L 50 230 男性:120-160 女性:110-150 ⒐白细胞计数(WBC) 10/L 1、0 25、0 4-10 ⒐血小板计数(PLT) 10/L 30 1000 100-300 凝血酶原时间(PT) - 30 10-16、5 活化部分凝血活 酶时间(APTT) - 80 22-42、2 2.1.2生化项目血清钾、钠、血清总钙浓度;血糖;血清尿素氮、血清肌酐;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血淀粉酶。见表2。

口腔科危急值项目内容、报告制度、处置流程

口腔科危急值项目内容、报告制度、处置流程 一、危急值报告制度 1、“危急值”是指辅助检查结果与正常预期偏离较大,当这种检查结果出现时,表明患者可能处于生命危险的边缘状态,此时如果临床医生能及时得到检查结果信息,迅速给予患者有效的干预措施或治疗,可能挽救患者生命,否则就可能出现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失去最佳抢救机会。 2、口腔科在确认检查结果出现“危急值”后,应立即报告所在临床科室,不得瞒报,漏报或延迟报告,并详细做好相关记录。 3、口腔科科室医务人员在接到“危急值”报告后,必须严格按照登记表的内容认真填写,字迹清晰,不得瞒报。医护双方签字确认。 4、口腔科科室护理人员在接到医技科通知时,一方面尽快检查核对标本采集方式、方法正确与否、另一方面应立即报告医师,采取相应措施。 5、口腔科科室医师在接到医技科室通知的结果时,一方面通知护理人员尽快观察患者病情,另一方面立即采取相应措施,并向上级医师汇报。 6、更改治疗方案、实施抢救措施前,应及时与患方沟通,并记载于病程记录中。二、危急值处置流程 1、当检查结果出现“危机值”时,口腔科沟通检查科室,要求检查者首先要确认仪器和检查过程是否正常,在确认仪器及检查过程各

环节无异常的情况下,立即复查,复查结果与第一次结果吻合无误后,要求检查者立即电话通知患者所在临床科室,并在《医技科室检查“危机值”结果登记本》上详细记录。 2、口腔科室接到“危机值”报告时,需紧急通知主管医师、值班医师或科主任、临床医师需立即采取相应诊治措施,并于2 小时内在病程中记录接收到的危机值检查报告结果和诊治措施。 3、口腔医师和护士在接到“危机值”报告后,如果认为该结果与患者的临床病情不符或标本的采集有问题,应重新留取标本送检进行复查。如果复查结果与上一次一致或误差在许可范围内,检查科室应重新向临床科室报告“危机值” ,并在报告单上注明已复查。报告与接收均遵循“谁报告(接收),谁记录”的原则。 4、“危机值”报告科室包括:检验科(输血科)、核医学科、影像中心、放射科、超声诊断科、药剂科、电生理检查等医技科室。对危急值报告的检查制度, 规定检验科每月检查,反馈,每半年至少有一次回顾程序。包括项目的设置, 报告的情况, 提出改进的要求,上报医务部。 三、危急值的项目、内容口腔科室如对危急值标准有修改要求,或申请新增危急值项目,请将要求书面成文。科主任签字后交医技科室修改。 附件:目前口腔科提供的危急值项目和范围:

危急值总结分析、及持续改进

2017年危急值总结分析、 及持续改进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2017年危急值总结分析、及持续改进 2017年精神科女病区共接到危急值报告17例,其中检验科报告16例,放射科报告1例。具体数据如下: 总结分析:2017年全年接受的危急值报告主要以检验科报告为主,主要报告白细胞值低于2.5*109/l及血小板低于50*109/l,其次为静脉血糖危急值高于22mmol/l,其中有一例放射科危急值为脑出血。 存在问题:全科人员对危急值定义及报告处理流程了解不详,知晓率不高,对常见危急值的熟知了解不详,医生对危急值处理流程不够熟练,重视度不够。 整改措施:医院下发危急值报告及处理流程等相关文件,技术委员会对常见危急值给予规定,并下发文件,全科医务人员,每季度组织学习,加强对危急值的报告、处理流程进行培训。职能部门定期检查。 持续改进:经过危急值培训,科室全体医护人员对危急值的报告流程及处理流程知晓率100%,接到危急值报告后及时在危急值报告登记本上登记,详细记录接收时间、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临床诊断、危急值项目及结果、处理结果等,如为护士接到的电话,第一时间通知主管医师,主管医师不在时通知值班医师,及时处理,如检查结果与临床症状不相符,及时复查,如相符则及时处理,并6小时内记录处理相关病程记录,必要时上报科室主任及上级医师。全年危急值均得到妥善及时处理,患者均安全脱离危急值,有部分患者及时转院,如一例脑出血患者,不属于我科治疗疾病,及时转至外院神经内科就诊。

危急值报告以检验科白细胞低占多数,2018年医院技术委员会,将白细胞值危急值改为2.0*109/l后,危急值报告登记较前明显下降。

检验危急值项目及意义0

各项检验危急值正常参考值 白细胞参考值:(4~10)×109/L。决定水平临床意义及措施:< 1.0×109/L,病人有高度易感染性,应采取相应的预防性治疗及预防感染措施。 血红蛋白(HGB)参考值:成年男性120~160g/L,成年女性110~150g/L。决定水平临床意义及措施:<40g/L应予输血,但应考虑病人的临床状况,如对患充血性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则不应输血。 血小板(PLT)参考值:(100~300)×109/L。决定水平临床意义及措施:计数<20×109/LPLT,可致自发性出血。若出血时间待于或长于15分钟,和(或)已有出血,则应立即给予增加血小板的治疗。>600×109/L属病理状态,若无失血史及脾切除史,应仔细检查是否有恶性疾病的存在。>1000×109/L常出现血栓,若此种血小板增多属于非一过性的,则应给予抗血小板药治疗。 凝血酶原时间(PT)参考值:对照值12~15秒。大于20秒为异常。 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KPTT)参考值:正常人接近对照值,但对照值取决于方法中使用的激活剂。对照值为27~33秒,>60秒为异常。 钾(K)参考值:3.5~5.5mmol/L。决定水平临床意义及措施:3.0mmol/L<参考范围下限,若测定值低于此值,可能会出现虚弱、地高辛中毒和(或)心律失常,应予以合适的治疗。5.8mmol/L>参考

范围上限。首先应排除试管内溶血造成的高钾。若测定值高于此值,应借助其他试验查找高钾原因,并考虑是否有肾小球疾病。 钠(Na)参考值:135~145mmol/L。决定水平临床意义及措施:≤110mmol/L可发生精神错乱、疲劳、头疼恶心、呕吐和厌食。在110mmol/L时,病人极易发生抽搐、半昏迷和昏迷,故在测定值降至115mmol/L时,应尽快确定其严重程度,并及时进行治疗。150mmol/L>参考范围上限,应认真考虑多种可能引起高钠的原因。 氯(Cl)参考值:96~110mmol/L。决定水平临床意义及措施:<90mmol/L,应考虑低氯血症的多种原因。>120mmol/L,应考虑多种高氯血症的原因,并同时可作多种辅助诊断试验如血清Na、K、Ca、HCT等。 钙(Ca)参考值:2.25~2.65mmol/L。决定水平临床意义及措施:血钙浓度<1.75mmol/L,可引起手足抽搐,肌强直等严重情况,故应根据白蛋白浓度情况,立即采取治疗措施。当测定值> 2.74mmol/L时,应及时确定引起血钙升高的原因,其中的一个原因是甲状旁腺机能亢进,所以要作其他试验,予以证实或排除。 离子钙(nCa)参考值:1.10~1.35mmol/L。决定水平临床意义及措施:离子钙水平<0.37mmol/L,常出现腕掌痉挛、手足抽搐、低血压、心律失常等症状,最终可致心脏停止跳动,必须立即采取合适的治疗措施。测定值在3.3mmol/L左右,将导致严重的和持续的心律功能不良,以及血液动力的不稳定。

检验危急值的正常参考值

检验危急值的正常参考值 作者:佚名教学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2211 更新时间:2009/2/21 一、白细胞计数: 参考值:(4~10)×109/L 决定水平临床意义及措施: 0.5×109/L低于此值,病人有高度易感染性,应采取相应的预防性治疗及预防感染措施。 3×109/L低于此值为白细胞减少症,应再作其他试验,如白细胞分类计数、观察外周血涂片等,并应询问用药史。 11×109/L高于此值为白细胞增多,此时作白细胞分类计数有助于分析病因和分型,如果需要应查找感染源。 30×109/L高于此值,提示可能为白血病,应进行白细胞分类,观察外周血涂片和进行骨髓检查。 二、血红蛋白(HGB): 参考值:成年男性120~160g/L 成年女性110~150g/L 决定水平临床意义及措施: 45g/L低于此值应予输血,但应考虑病人的临床状况,如对患充血性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则不应输血。 95g/L低于此值时,应确定贫血的原因,根据RBC的多项参数判断此属于何种类型,在作血涂片观察红细胞参数及计数网织红细胞是否下降的基础上,测定血清铁、B12和叶酸浓度,经治疗后观察Hb的变化。 男性180g/L 女性170g/L高于此值应作其他检查如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血清B12 和不饱和B12结合力、氧分压等综合评估,对有症状的病人应予以放血治疗。 230g/LHb超过此值时,无论是真性或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均必须立即施行放血治疗。 三、血小板(PLT): 参考值:(100~300)×109/L 决定水平临床意义及措施: 10×109/LPLT计数低于此值,可致自发性出血。若出血时间待于或长于15分钟,和(或)已有出血,则应立即给予增加血小板的治疗。

危急值报告制度与处置流程

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 为加强对临床危急值的管理,确保将危急值及时报告临床医师,以便临床医师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确保患者的医疗安全,杜绝患者意外发生,特制定本制度。 (一)危急值是指检验、检查结果与正常预期偏离较大,当出现这种检验、检查结果时,表明患者可能正处于危险边缘,临床医生如不及时处理,有可能危及患者安全甚至生命,这种可能危及患者安全或生命的检查数值称为危急值。 (二)各医技科室(医学影像科、检验科、心电图、内窥镜、病理科等)和临床医护人员应熟练掌握各种危急值项目的危急值范围及其临床意义。 (三)危急值报告制度 1.检验科危急值报告 (1)确认室间质控和室内质控在控,确认标本合格,确认操作正确,确认仪器工作正常。 (2)核实标本信息(包括患者姓名、科室、床位、诊断、检测项目等)正确。 (3)在确认检测系统正常情况下,立即复检(同一标本,同一机器、同一试剂)并审核。 (4)复检结果无误后,对于出现危急值的患者,操作者应及时与临

床联系。10分钟内电话通知相应诊室或临床科室医护人员。 (5)尽快将书面报告送达相应科室或病区,必要时应通知临床重新采样。 2.心电图室危急值报告 (1)检查人员发现危急值时,在排除伪差的情况下核实信息(包括患者姓名、科室、床位、诊断、检测项目等),10分钟内将危急值通知相关临床科室。 (2)如危急值与患者病情不相符,检查人员须积极主动及时与临床沟通,或进一步检查,以保证诊断结果的真实性。 3.医学影像科危急值报告 (1)检查人员发现危急值情况时,首先要确认检查设备是否正常,操作是否正确,在确认检查过程无异常的情况下,核实患者基本信息,10分钟内通知相应临床科室医护人员危急值结果。 必要时进一步检查,为临床提供技术咨询,积极与临床沟通,)2(.保证诊断结果的真实性。 4.病理科危急值报告 (1)病理科工作人员发现危急值情况时,检查(验)者首先要确认核查检验标本是否有错,标本传输是否有误、标本检查及切片制作过程是否正常,操作是否正确。在确认检查(验)过程各环节无异常的情况下,10分钟内电话通知临床科室人员危急值结果。 (2)对原标本妥善处理之后保存待查。 5.内窥镜危急值报告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