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急值分析报告制度流程的PDCA记录表格
- 格式:docx
- 大小:443.77 KB
- 文档页数:2
危急值持续改进记录表 1
XXX产科进行了危急值自查管理及持续改进,针对危急值上报流程及处理流程进行了检查。
检查结果发现,医护人员对危急值上报流程不完全了解,个别医生不能及时书写危急值处理记录。
原因分析是医护人员对上报流程的具体内容未认真研究全面掌握,对危急值的重视程度不够,工作不够认真。
为了改进这一情况,科室制定了PDCA计划,加强培训,使所有医护人员能知晓相关危急值范围,掌握危急值处理流程。
在科主任监管下进行危急值的相关内容的研究并定期检查,不定期抽查和定期科内人员相互检查。
改进后,科室医护人员对上报流程及其他危急值的内容全面了解,提高了危急值落实。
急危重症患者抢救、危急值报告制度PDCA案例分析分析本项目的监测目标是急危重症患者抢救、危急值报告制度的持续改进情况,时间跨度为XXXX年X月至XXXX年XX 月。
预期结果是该制度的质量能够持续改进。
然而,项目中存在一些问题,包括部分医务人员对制度内容掌握不全面、医技科室和临床科室危急值漏登记、危急值报告时间未精确到分钟以及抢救记录过于简单等。
这些问题的原因分析包括医务人员对核心制度理论知识不重视、医师责任心不强、书写者责任心不强、上级医师未及时检查抢救记录、科主任不重视,职能部门监管力度不够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项目采取了一系列的改进措施。
这些措施包括提高医务人员对核心制度理论内容的掌握程度、降低危急值漏登记率、规范抢救记录的书写、完善核心制度管理奖惩办法、将检查结果纳入科室、个人绩效考核、加强科内病历质控力度等。
同时,还进行了在架病历质控检查和急危重症患者抢救、危急值报告制度检查,并将检查情况反馈给科室。
最终,数据追踪和效果分析表明,这些措施能够有效地提高急危重症患者抢救、危急值报告制度的质量,达到了预期的持续改进效果。
在XXXX年X月至XXXX年XX月期间,我们对医务人员对两项核心制度理论内容的掌握程度进行了统计。
2.调查范围及方法本次调查的范围为XXX的全体医务人员,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
3.调查结果经过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我们发现医务人员对两项核心制度理论内容的掌握程度普遍较低。
4.问题分析造成医务人员对核心制度理论掌握程度较低的原因可能有多方面,如缺乏相关培训机会、忙于工作等。
5.解决方案为提高医务人员对核心制度理论的掌握程度,我们建议加强培训和教育,以及通过各种方式提供方便快捷的研究途径。
同时,也需要加强对医务人员的相关政策宣传和解读。
危急值P D C A案列分析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危急值”执行情况持续改进案列一、问题聚焦1、在月质控检查2018年3月医疗质量的活动中发现临床及医技科室在“危急值”该项核心条款中执行情况较差,出现问题有医技科室登记时间未精确到分,临床科室危急值病程记录中相关处置记录不详等多种问题;故于4月9日专项抽查一医技科室危急值执行情况,抽查中发现:期间登记时间未精确,患者男女性别字母替代,不规范;危急值登记本中有涂改现象,较严重,字迹模糊不清楚;危急值登记本中漏项,无住院号(杜莎莎患者)等;遂立即要求该科室整改。
2、目前虽未造成医疗事故及严重后果、纠纷等,但存在极大的医疗风险;由上述执行情况来看,加强危急值管理工作已迫在眉睫。
3、加强危急值管理的原因:1)、危急值这种检查结果出现时是指该患者可能处于生命危险的边缘状态,临床医师需及早的干预及治疗;2)、我院自2015年制定危急值制度及危急值范围以来,并在逐渐强化危急值管理,努力以及时处理、高效服务、有效沟通为管理目标,来不断促进我院危急值管理持续改进。
二、针对上述危急值执行情况出现的问题,建立QC小组,QC小组成员如下:业务院长兼医务科科长刘耀辉担任QC小组组长,小组成员:王登、李晓英、杨欧、康刚才、杨靖、王兴国、陈萍以QC小组通过PDCA进行持续改进。
三、PDCA循环:P(计划)(一)确立工作目标及整改措施:1、通过多种途径质量管理,加强危急值督查;2、针对危急值出现的问题制定不同层面的整改措施;(二)工作进度安排:1、问题查找阶段:2018年1月-2018年3月,医务科进行月质控检查,并对危急值执行情况较差的科室临时专项抽查;找出我院危急值问题薄弱环节。
2、汇总阶段:危急值问题汇总并进行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3、实施阶段:4-6月根据整改方案进行持续改进、提高。
D(实施)按照工作进度安排,具体开展情况如下:1、为了解我院目前危急值运行过程存在的问题,抽查我院2018年1月-2018年3月90份,汇总问题及问题出现频率如下(见图一、图二、图三);图一图二问题份数占每月抽查总份数面积图图三2、根据以上检查数据及出现问题频率,目前我院在危急值主要存在的问题,现用鱼骨图进行原因分析(见图四)。
重症医学科危急值管理的PDCA循环时间周期:2013年10月1日至2014年3月31日1 P: 存在的问题分析,提出整改目标:1.1 存在问题:抽查2013年10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50份危急值相关病历,检查危急值管理的执行情况:1.2 归因分析:科室组织科室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会议,全科成员参与,采用“头脑风暴”的方法分析发生危急值管理缺陷的原因如下:1)科室管理存在缺陷,缺乏严格规范的危急值管理制度及流程,科主任监管力度不够,科室医疗小页脚内容1组缺乏监管。
2)科室相关培训力度弱,医护人员对危急值的意义,报告处置流程不熟悉。
3)缺乏奖惩机制,医护人员对危急值的管理不重视。
4)危急值处理不及时,无追踪复查。
1.3 整改目标:危急值的处置情况合理规范。
管床医师、科主任;2.3 科室组织医疗小组长进行各小组间相互督查。
2.4 建立奖惩机制每月对危急值的管理进行考评不规范处置1例扣款100元。
完成好的医师每人奖励50元。
3 C:检查执行效果抽查2014年1月1日至2014年3月31日50份危急值相关病历,检查危急值管理的执行情况并与整改前对比:页脚内容3页脚内容4危急值登记无医生签字病程记录中无处置情况病程记录中无追踪无沟通记录未执行会诊制度4 A : 处理持续改进经过前期整改危急值登记无医生签字及病程记录中无处置情况明显改善,但病程记录中无追踪,无沟通记录,未执行会诊制度有所改善仍存在一定缺陷。
采取措施:1 继续加强培训工作2 继续加强科室监管力度3 优化危急值报告流程‘4 熟悉信息化下危急值的处置流程页脚内容5。
烟台市传染病医院医务科“危急值”督导检查表月危急值报告登记情况总结检查情况:存在问题:原因分析:整改措施:(以下为模板)通过10月29、30日多个科室走访调查后发现仍有相当数量的医师弄不清危急值的定义,并在少数科室发现仍有少部分的医师不能认真执行危急值的登记和及时处理。
可能造成对患者潜在的伤害并可能诱发医患纠纷。
通过和相关的医师沟通并汇总分析原因如下:1.医务科层面的问题:医务科虽然从6月份到9月份以不同形式督查过3次,但每次查过后没有对当事人正式提出警告或处罚,仅要求科室限期整改。
2.科室管理层面的问题:部分科室管理松懈;培训、考核力度不够;整改不到位;质控组亦未履行职责。
3.个人自身的问题:1).少数医师态度不认真或认识不到位,尚没有充分认识到危急值的重要性;2).少数报告因工作繁忙遗忘而造成遗漏;3).部分是由于他人代接电话后忘记告知。
4.检验科的问题:有极少数的危急值检验科没有及时告知临床,从而造成遗漏。
图1 危急值记录处置不到位鱼骨图分析(三)、制定整改措施1.组织学习危急值管理制度;2.各科室进行自查;3.医务科再次组织督查。
(四)、效果检查截止2012年11月12日,医务科共收到17个科室的督查数据。
共抽查到有危急值的病历16份,肝胆外科、血液科两个科室的3份病历的危急值未登记,只有1份病历未做处置。
结果显示较前14个科室中4个科室存在漏登、未处理有明显的改善,见下表2、图2。
检验科无危急值漏报现象。
表2 危急值登记、处理情况汇总时间未登记已登记未处理已处理合计9月 3 12 4 11 1511月 3 13 1 15 16图2危急值登记、处置的科室变化直方图9月11月图3危急值处置医生比例变化直方图(五)、成效分析1.取得的成绩:自2011年11月我院开始严格执行危急值报告、登记、处置以来,由开始零星登记到有部分遗漏,再到大部分科室都能严格的遵循及落实制度,已取得长足的进步。
取得该成绩与医院高度的重视、医务科监管力度强化、科室的培训考核是分不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