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全国教师资格证考试历年真题:2017下教资小学美术面试真题及答案汇总

全国教师资格证考试历年真题:2017下教资小学美术面试真题及答案汇总

全国教师资格证考试历年真题:2017下教资小学美术面试真题及答案汇总
全国教师资格证考试历年真题:2017下教资小学美术面试真题及答案汇总

2017下教资小学美术面试真题及答案汇总

小学美术《吊饰》

一、考题回顾

题目来源:1月6日下午安徽省合肥市面试考题

1.题目:吊饰

2.内容:

3.基本要求:

(1)试讲时间约10分钟;

(2)选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启发学生说出不同吊饰作品的特点及寓意;

(3)以师生互动的方式启发学生认识吊饰的主题、材料和制作方法;

(4)教学过程中要有多维度的评价方式。

答辩题目

1.在本节课甲,你是如何培养学生设讦意识和能万的?

2.美术老师如何将生活引进课堂?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环节一:创设情境,故事导入

教师讲述故事:从前,在一个茂密的森林里,住着一只可爱的小白兔,有一天,小白兔要搬新家了,它想买一些漂亮的吊饰来装饰自己的房间,于是它来到了商场,看到很多漂亮有趣的吊饰,一时之间它不知道该选哪一串好,于是小白兔想请大家来帮它挑选一下,你们能给它出出主意吗?大家注意睁大眼睛看看,这些吊饰在形状、颜色、花纹以及材料上有什么不一样的?你想帮小白兔选哪一串呢?为什么?引导学生从形状、色彩、花纹、材料去欣赏。

学生思考回答,教师小结:这些吊饰不但造型有趣,色彩也很漂亮,而且是采用了各种不同的材料制作成的,老师相信你们刚才选的那些吊饰吊在小白兔的家里一定很漂亮,看了这么多美丽的吊饰,大家想不想自己亲手制作一串漂亮的吊饰呢?顺势导入新课《吊饰》。

环节二:初步体验,探究新知

(一)设计吊饰的形状

看了这么多美丽的吊饰,你们想设计什么形状的吊饰呢?组织小组根据问题进行讨论,小组长汇报讨论结果。

教师小结:同学们想出的造型都特别有趣,有动物、植物、人物、交通工具还有我们前面刚学过的几何形。

(二)感受吊饰的寓意

出示中国结及“春”字样的节日吊饰,请学生思考:为什么吊饰上要写“春”字和“福”字?

学生思考回答,教师小结:吊饰中的“春”和“福”都有吉祥的寓意,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三)吊饰的制作方法

那么你们知道这样的小吊饰是怎样制作的吗?请同学们开动脑筋想一想?

学生思考,教师小结:1.构思图案,设计草图2.用剪刀剪出轮廓(注意用剪安全)3.将图案“吊”起来。

环节三:创造表现,展示评价

(一)创造表现

布置作业:下面我们就根据刚才的制作步骤利用手中的纸材,合作制作一串有趣的吊饰,同学们一定要注意互相配合,比一比看看哪一组的小朋友设计的小吊饰最有趣、最漂亮!(要求构思新颖,设计巧妙;制作认真,注意安全和卫生;组合有规律,体现美感)学生合作创作,播放轻快音乐,教师巡视指导鼓励学生创新。

(二)展示评价

1.学生自愿展示作品,学生进行自评与互评活动,表达自己的想法。引导学生从形状、色彩、花纹等方面进行评价。通过展示评价活动,学生相互学习,发现优势,检验不足,提高评述能力。

2.教师小结评价

同学们的吊饰做的真有趣,不但形状可爱,色彩搭配的也很漂亮!

环节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可以做成小吊饰的材料还很多很多,希望同学们做生活的有心人,课后尝试利用别的材料,做一串更有趣的吊饰来装扮自己的小房间,使自己的房间变得更美!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在本节课中,你是如何培养学生设计意识和能力的?

【参考答案】

本课属于“设计·应用”领域的课程,所以,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尤为重要。

《美术课程标准》指出,“设计·应用”学习领域是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手段,围绕一定的目的和用途进行设计与制作,传递与交流信息,改善环境与生活,逐步形成设计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学习领域。因此,对本节课的吊饰设计,我会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并设置帮小白兔选吊饰装饰新家的情境,感悟不同吊饰带来不同的美感,感悟制作的吊饰怎样美化自己身边的环境。这样,可以使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学习形成互动,从生活实用中学习,又能回到实际生活中,学以致用。

同时,通过引导学生构思图案、设计草图,裁剪制作等步骤,来让学生感受“设计在先、制作在后”的设计过程,强化学生的设计意识,我会在本节课中有意识地渗透设计理念、引导设计思路,以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与能力。

2.美术老师如何将生活引进课堂?

【参考答案】

美术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联系,为了实现美术课程生活化,就要用生活情境来修筑学习“跑道”,将抽象转化为具体,将理论知识还原为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使学习由难变易。

首先,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兴趣。学生学习兴趣的强烈与否直接影响其学习效果,所以老师要用各种方法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中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导入是最能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比如,学习《在校园中健康成长》一课时,老师可以运用学生熟悉的校园生活场景的图片进行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从而使学生意识到美术课是和校园息息相关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其次,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与生活实践建立联系。知识本身源于生活。在教学中,结合生活实际开展活动,才能够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比如,在《工笔花卉》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结合生活实物进行体验,完成课堂实践的练习。

最后,联系生活实际设计课堂练习。课堂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掌握知识的主要阵地。老师在设计课堂练习时,要将练习内容与生活相联系,拓展学生的思维。

小学美术《20世纪的艺术大师一马蒂斯》

一、考题回顾

题目来源:1月6日下午山东省菏泽市面试考题

1.题目:20世纪的艺术大师一一马蒂斯

2.内容:

基本要求:

(1)试讲时间约10分钟;

(2)教学过程中体现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3)教学过程中至少要设置3个有效提问;

(4)需要有适当的板书。

答辩题目

1.谈一谈你还了解哪些野兽派作品?

2.除了野兽派,同时期的艺术流派你还了解哪些?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活动一:设置游戏,导入新课

教师讲述故事,马蒂斯在《戴帽的女人》第一次展览时不被大家接受,有位女士很不理解这种风格,于是去问马蒂斯“先生,难道在你的眼里我们女人就长这个样子么?”。马蒂斯说“这位夫人,那不是一位女士,那是一幅画。”此时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见过这幅画么?

学生交流回答,教师总结,马蒂斯是20世纪野兽派的代表人物,他创立了野兽派。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走进这位艺术大师,来感受一下他的作品给我们带来的感受。揭示课题:《20世纪的艺术大师--马蒂斯》。

活动二:赏析作品,讲授新课

(一)直观感知

出示图片《戴帽的女人》并思考问题:作品当中表现了一个什么样的内容,给你什么样的感受呢?

学生通过多媒体播放的图片可以直接得到信息,画面中表现的是一个带帽子女人的形象。这个戴帽子女人学生在已有的学习经验上会感受到跟以前欣赏的肖像不太一样,很强的视觉冲击力。

教师总结,这幅画是野兽派的代表作,很强的视觉冲击力也是野兽派这一流派的特征。

(二)形式分析

在对《戴帽的女人》有初步的感受之后,继续追问学生,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教师引导学生继续欣赏图片,学生四人一小组交流并回答问题:

1.在色彩上夸张,这件作品不似以前见到的作品,色彩是经过调和,而是直接使用纯度非常高的红色、绿色、蓝色、黄色铺在画面上,比如一笔绿色铺在下颌骨上,与脖子的红色,红色的头发与蓝色的帽子,分红的脸颊与绿色的背景都形成了非常强烈地对比。

2.在形象上夸张,这一时期人美最能接受的肖像画是非常写实的生动的,而本件作品中的形象不是非常写实的,而是艺术家融入了自己主观意向的形象,脸部凌厉的线条,带着浮夸的帽子夸张的姿势等形象细节都流露出作者赋予作品的情绪。

3.在笔触上夸张,作品的笔触不似写实的画作那样细腻柔和,而是非常的粗糙,奔放有力,衣领上长短不等有序排列的笔触背景干枯无序的笔触等都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教师总结:马蒂斯在色彩、形象以及笔触上的夸张造成了我们看到的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我们在以后欣赏作品时也可以从这三个角度入手来欣赏一幅作品。

活动三:巩固提高,比较欣赏

出示野兽派另一作品《红色的和谐》。学生四人一小组自选角度来欣赏这幅作品。学生通过欣赏分析交流,老师巡场指导,最终得出结论:

1.色彩上:艺术家使用了大面积的红色铺满画面给人一种很强的视觉冲击力,但是并不单调,因为除了有大面积的红色以外还有其他颜色作为点缀,如餐桌上橙色、黄色的水果,窗外的风景等等,给人一种色彩统一又很丰富的视觉效果。

2.形象上:画面中的女人,餐桌以及餐桌上的物品摆放都有很强的个人意象。

活动四:小结作业

(一)小结

老师简述马蒂斯的生平,并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在马蒂斯身上可以学到什么?根据马蒂斯的生平引导学生从患癌后依然不放弃对艺术的追求的人生态度上进行思考,激励学生也要用乐观积极,面对困难不低头的心态对待每一个困难。学生交流自己本节课的收获:野兽派的作品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在欣赏一幅作品时可以从作者的生活背景、作品内容、色彩、形象以及笔触等方面入手。

教师总结并对学生的课堂回答积极性、观察力、思考角度等方面进行鼓励性评价。

(二)作业

课下搜集关于野兽派其他作者及代表作品,下节课带来与同学分享。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谈一谈你还了解哪些野兽派作品?

【参考答案】

马蒂斯的《舞蹈》,该作品的背景是蓝色的,代表了仲夏八月南方蔚蓝的天空,一大片绿色让人想起绿色的土地,人物的朱砂色象征着地中海人健康的棕色的身体,在这幅奔放狂野的画面上,舞蹈者似乎被某种粗狂而原始的强大的节奏所控制,他们手拉着手围成一个圈,扭动的身躯,四肢疯狂的舞动着。据说马蒂斯的这个主题可以追溯到希腊的瓶画和舞蹈。

2.除了野兽派,同时期的艺术流派你还了解哪些?

【参考答案】

立体主义画派,代表艺术家毕加索,代表作品《亚威农少女》,过去画家都是从一个角度去看待人或事物,所画的只是立体的一面。立体主义则是以全新的方式展现事物,他们从几个角度去观察,从正面不可能看到的几个角度去观察,把正面不可能看到的几个侧面都用并列或重叠的方式表现出来。

比如在《亚威农少女》中,五个裸女的色调以蓝色背景来映射,背景也作了任意分割,没有远近的感觉,人物是由几何形体组合而成的。画家把这五个人物不同侧面的部位,都凝聚在单一的一个平面中,把不同角度的人物进行了结构上的组合。看上去,就好像他把五个人的身体先分解成了单纯的几何形体和灵活多变、层次分明的色块,然后在画布上重新进行了组合,形成了人体、空间、背景一切要表达的东西。就像把零碎的砖块构筑成一个建筑物一样。女人正面的胸脯变成了侧面的扭曲,正面的脸上会出现侧面的鼻子,甚至一张脸上的五官全都错了位置,呈现出拉长或延展的状态。画面上呈现单一的平面性,没有一点立体透视的感觉。所有的背景和和人物形象都通过色彩完成,色彩运用的夸张而怪诞,对比突出而又有节制,给人极强的视角冲击力。

二、考题解析【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

教师讲述故事:仓颉从绳结记录的史书给黄帝提供错误的史实,致使黄帝在和炎帝的边境谈判中失利。事后,仓颉愧而辞官云游天下,遍访录史记事的好办法。三年后他回到故乡白水杨武村,独居深沟“观奎星圜曲之式,察鸟兽蹄爪之迹”,整理得到的各种素材,创造出了代表世间万物的各种符号。他给这些符号起了个名字,大家猜猜这个名字叫什么?(字)导入新课——《汉字书法艺术》。

(二)新课讲授

活动一:直观感知

汉字发展及演变:出示汉字图片,根据图片展示请大家说说对于汉字的了解。汉字是如何发展和演变的呢?

学生讨论并回答,教师总结:商周最早出现成熟而系统的汉字,为后世的汉字发展奠定了基础。之后流行青铜铭文(金文)。春秋以后,由于诸侯割据,“文字异形”。秦统一后,统一为小篆。曹魏时,钟繇创立真书(楷书)。至此汉字的演化已臻完善。不仅如此,自东汉末年,汉字的书写已成为一种专门的艺术,即书法。

活动二:具体分析

1.汉字的种类

出示不同的汉字文字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并回答问题:说说你能辨认出哪些文字?

学生观察并回答,教师总结:汉字鼻祖——甲骨文;金文是指铸刻在殷周青铜器上的文字,也叫钟鼎文。

大篆起于西周晚年,春秋战国时期行于秦国。字体与秦篆相近,但字形的构形多重叠。代表为今存的石鼓文,以周宣王时的太史籀所书而得名。他在原有文字的基础上进行了改革,因刻于石鼓上而得名,是流传至今最早的刻石文字,为石刻之祖。小篆也叫“秦篆”。秦朝李斯受命统一文字,这种文字就是小篆。

隶书基本是由篆书演化来的,主要将篆书圆转的笔划改为方折,书写速度更快,在木简上用漆写字很难画出圆转的笔划。

2.汉字书法的特点

出示书法图片,学生观察汉字结构。提出问题:这些汉字结构有什么特点?

学生分组讨论并回答,教师总结:

(1)隶书:破圆为方,汉字形成横平竖直的方形结构。

(2)楷书:笔法丰富,具有折笔、勾画、顿挫等运笔方法,结构严谨,章法整齐。

(3)草书:艺术灵动疾飞,注重点线的规律变化。

(三)总结领悟

小组内讨论不同书体的特点,教师总结鼓励,指出学生分析字体特点不准确的地方,并给予指导性的意

见。

(四)比较鉴赏

汉字文化博大精深,它的书写更是千姿百态富有内涵。教师出示篆书与隶书书法作品和隶书与楷书的书法作品,引导学生赏析辨认字体的艺术特点,并说明辨认方法。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五)小结作业

1.教师采用复习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并针对学生的薄弱点进行巩固和加深理解。

2.布置作业:尝试对不同书体进行赏析并说说自己最喜欢哪一种字体。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介绍《兰亭集序》?

【参考答案】

《兰亭序》是王羲之的行书作品,记叙的是兰亭的景致和王羲之等人集会的乐趣,抒发了作者盛事不常“修短随化,终期于尽”的感叹。全篇324个字,28行。全篇字体结构多变,凡是重复的字,各不相同,其中20个不同的“之”字,各具风韵。整篇书法字帖,章法上气韵生动,用笔用墨潇洒。体现了作者深厚的笔墨功力、广博的文化素养和高尚的艺术情操。该作品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被认为是集大成者的作品。

2.怎样与学生进行良好的沟通?

【参考答案】

作为教师,必须具备与学生沟通的能力,良好的师生沟通既能够促进我们工作的展开,也能够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沟通:

(1)主动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表现出真诚的关心,如果学生感受到了教师的爱,信任教师,则肯定会乐于与教师进行沟通。

(2)对于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沟通方式,对于调皮的学生就要经常谈话,督促他改进缺点。对于不善言谈和性格孤僻的学生,还可以进行书信和谈话相结合的方式,想方设法走进学生的心灵。

(3)语言要幽默、委婉、含蓄,能够设身处地的为学生着想,感受学生的内心世界。良好的沟通,需要耐心的聆听对方,了解学生心中的感受。

(4)教师对学生积极聆听的态度,可以使学生觉得受到重视并肯定自己的价值,要避免当学生讲话时,急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活动一:观看视频,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万马奔腾的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并且提问:视频中的马儿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学生观察回答

教师总结并继续提问:你们想不想用画笔描绘出万马奔腾的画面呢?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从而引出课题——《奔马图》

活动二:赏析作品,讲授新课

(一)直观感知

欣赏多位艺术家创作的奔马主题的作品《奔马图》《八骏图》等,并且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看到这些作品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交流回答

教师总结:图中的马儿给人的感觉健硕,飘逸,精神气十足。

教师继续提问作品中的马儿由哪些部分构成呢?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头、颈、肩、背、胸、腹、前肢、后肢、尾、髋。

(二)形势分析

教师引导学生继续观看大屏幕,并引导学生四人为一组进行交流:奔马的每个部分都是如何刻画的,有何规律?

交流后小组代表发言,教师总结:讲解用笔用墨的方法

1.鬃毛和尾巴:用枯笔描绘,枯笔是用沾墨很少的笔来作画。

2.四肢:用比较浓的墨和侧锋来刻画。

3.身体部分在画的时候要有节奏,有浓淡干湿变化,所以可以用稍微淡一点的墨,关节处墨深,其他处墨浅,以这样的规律画出富有韵律的变化来。

教师继续提问:怎样能够结合这些技法画出一匹奔跑的马儿呢?

活动三:示范操作,实践展评

(一)教师演示

教师演示奔马图的绘画方法

1.用胭脂调出土黄画出马的躯干脖子,定大型。

2.在未用完的墨中加入少量墨画出四肢及头部、马鬃、马尾。

3.用墨色勾出人物大型,添加马鞍、马缰等细节。

4.收拾画面,完成作品。

(二)课堂练习

教师提问:我们在课堂开始时说要做一幅万马奔腾图,现在每个人都只有一匹马,我们时间有限,怎样快速的创作出万马奔腾图呢?

学生交流,教师总结:一个人的力量有限,但是集体的力量是无穷的。出示空白长卷,组织学生用剪刀剪下自己的作品,美术委员组织同学把自己的作品粘到长卷上,最终形成一幅万马奔腾图。

(三)学生展示交流,教师评价

1.学生自愿分享自己的作品,并且介绍自己的绘画思路和方法。

2.教师从学员的创作角度、专业技能、课堂表现等角度进行鼓励性评价。

活动四:小结作业

(一)小结

教师提问:本节课都收获了什么?

学生自主分享,教师总结:本节课学习了如何用毛笔画奔马图,一只奔跑的马儿没有多大的气势,但是大家的马儿组合在一起组成了一幅万马奔腾图,集体的力量是无穷大的,我们作为一个班级体要时刻团结在一起,我们是一家人。

(二)作业

课下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搜集一些其他艺术家的作品,下节课带上来与大家分享你的感受。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谈一谈中国画笔墨技法?

【参考答案】

中国画的魅力在于笔墨技法的运用,笔墨是中国画关于状物和传情达意的艺术技巧,笔是指运用毛笔以勾、勒、皴、点等不同技巧,表现变化无穷的线条情趣;墨是指运用墨的浓淡、疾缓、干湿等,以烘、染、泼、积、破等方法,使之产生丰富而细微的色度变化,在宣纸上呈现出动人的效果。

中国画笔墨的技法还讲究运笔的流畅性。在有节奏的气脉连贯流动的线条中,笔走龙蛇,顾盼生姿,互相呼应中发生出美的力量。如音乐,舞蹈一样中途不能打结,一条线也不容打结,“欲行不行,欲止不止”是运笔之病也。宋郭若虚曰笔有三病:扳、刻、结。板乃死板、呆滞、无生命力,没节奏与韵律。刻乃刻露,妄生圭角,行笔犹豫,结疙瘩,无法体现内在骨力与生命力。只有流畅的线才能体现内在的运动着的生命活力。潘天寿曰:一条线中也有峰,即指笔迹中的起伏,线有方园、扑拙、灵秀、光毛之不同。

中国画用墨的方面,从艺术的角度感觉其厚重而不轻薄,感觉厚而运笔薄。透明,不透明则僵化、滞气、没有活力。要看似薄而透亮,厚而不浊。总之要画之薄,感觉厚,活泼、透明、灵动、不伤笔触,每一层都有效果才是好墨。丰富,指层次复杂多变而不简单轻薄,要繁而不浊,灵透而不薄。笔墨对于中国画而言那就是核心。是根、是本说到底中国画的创作实践要通过笔墨的运用才能达成。

2.谈一谈你最喜欢的一幅中国画?

【参考答案】

《韩熙载夜宴图》描绘了官员在韩熙载家设夜宴载歌行乐的场面。此画绘写的就是一次完整的韩府夜宴过程,即琵琶演奏、观舞、宴间休息、清吹、欢送宾客五段场景。整幅作品线条遒劲流畅,工整精细,构图富有想象力。作品造型准确精微,线条工细流畅,色彩绚丽清雅。不同物象的笔墨运用又富有变化,尤其敷

色更见丰富、和谐,仕女的素妆艳服与男宾的青黑色衣衫形成鲜明对照。几案坐榻等深黑色家具沉厚古雅,仕女裙衫、帘幕、帐幔、枕席上的图案又绚烂多彩。不同色彩对比参差,交相辉映,使整体色调艳而不俗,绚中出素,呈现出高雅、素馨的格调。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教师设问引导学生思考:同学们读过“四大名著”吗?书中是利用什么样的形式来讲述文中的故事的?

学生思考回答(文字、图画)

教师总结:好的文章,配上一幅插图,使作文更富有感染力,同学们想不想为自己的作文配上插画呢?引出课题——《作文插画》

(二)组织教学

教师创设情境,朗读文章,引导学生“听声配画”并说一说你是怎样找到对应文章的?

学生思考回答,师生共同总结:根据文章的人物、情节。

教师继续提问:文中表现的事件有趣还是图画表现的事件有趣呢?为什么?

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总结:图和文是相辅相成的,插图能对文章起到诠释和增色的作用,使作文更富有感染力。

(三)欣赏范作,认识插图

教师诵读《捉老鼠》的文章,引导学生聆听,并提问:文中讲述的是什么场景?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捉老鼠。

教师继续提问:文章中讲到了那几个人物?如果让你来做一幅小小的插画,你的画面中会画些什么呢?

学生思考回答:奶奶、爸爸、我;我和奶奶、爸爸在家中一起抓老鼠。

教师继续展示插画师为这篇文章制作的插图《捉老鼠》,引导学生赏析,并提问:他的画面与你的画面又怎样的不同?看完插画师的作品你还想为你的画面增添些什么?

师生共同总结:人物的面部表情,使画面更加生动。

(四)示范操作,实践练习

教师示范为作文画插图的要领。(如图所示:隔壁班同学作文《春天来了》)

1.提炼作文中的主要人物、主要情节;

2.用铅笔构思构图(要求构图合理);

3.用铅笔画出大形(要求造型准确;

4.细节描绘(要求线条流畅);

5.用彩色笔或水彩笔颜料着色,完成插图(要求色彩和谐)。

教师巡堂辅导学生创作插图,对于在把握人物形象、五官、神态的描绘上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给予帮助。

(五)展示作业,相互评价

学生之间互相观摩欣赏,评一评、说一说谁的插图画得好。教师点评并表扬构图合理、色彩和谐、线条流畅、造型准确的插图作品。把大家的作品汇集起来,制成一本班级作文插图集,放进学习档案袋。

(六)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为作文画插图学会了什么?同学们各抒己见,师生共同总结。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谈一谈什么是插画?

【参考答案】

插画在中国被人们俗称为插图。现如今通行于国外市场的商业插画包括出版物配图、卡通吉祥物、影视海报、游戏人物设定及游戏内置的美术场景设计、广告、漫画、绘本、贺卡、挂历、装饰画、包装等多种形式。延伸到现在的网络及手机平台上的虚拟物品及相关视觉应用等。

2.中国最早的插画是以什么形式出现的?

【参考答案】

中国最早的插画是以版画形式出现的,是随佛教文化的传入,为宣传教义而在经书中用“变相”图解经文。目前史料记载我国最早的版画作品,唐肃宗时刊行的《陀罗尼经咒图》。刊记确切年代的则是唐懿宗咸通九年(868年)的《金刚般若经》中的扉页画。到了宋、金、元时期书籍插画有了长足的进步。应用范围扩大到医药书、历史地理书、考古图录书、日用百科书等书籍中,并出现了彩色套印插画。明清时期,可以说古代插画艺术大发展时期,全国各地都有刻书行业。不同的地域形成了不同的风格。插画的形式大体有以下几种:卷首附图、文中插图、上图下文或下图上文、内封面或扉页画和牌记等。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活动一:播放音频,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音频“打桩歌”,引导学生闭眼聆听,并提问:通过聆听歌曲你能想到什么画面,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学生交流回答,教师总结:一群劳动者在辛苦的打桩很辛苦,但很开心给人欢快的感觉。音乐家用歌声的方式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其实农民也用绘画来展示自己丰富多彩的生活,表达自己的热爱生活热爱劳动,接下来我们一起学习《装饰色彩》。

活动二:赏析作品,引导想象

(一)感知体验装饰色彩

展示农民画《耱地》,引导学生赏析,并提问观察画面中有哪些颜色,给你什么感受?

学生回答

老师总结:鲜艳的红色,蓝色,绿色,黄色,给人明快之感。

(二)欣赏、讨论装饰色彩

1.寻找装饰画与生活中的不同点

(1)展示生活的图片耱地,让学生进行观察讨论这幅画中的场景与生活中的场景有什么不同,可以先从动物人物的造型,线条的粗细、密集、弯曲程度进行分析。

(2)除了造型不一样,颜色上面有什么不一样?得出装饰色彩的概念。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一切在自然色彩的基础上,经过概括、提炼、想象、夸张等艺术加工后的色彩,可被称为装饰色彩。

2.探讨装饰色彩的魅力

(1)教师展示《美丽的花孔雀》,并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把蓝色和红色两种颜色进行对调,再将红色换成黄色,将绿色变成黄绿色,画面与之前的对比会有什么变化呢?

学生回答,老师总结:颜色位置对调后,画面仍然很和谐。当画面中出现不纯的颜色时,会破坏整个画面的鲜艳度。

(2)学生四人一小组交流并回答问题:画家为什么会用这么鲜艳的色彩来表现生活的场景。

学生回答,老师总结:装饰色彩既鲜艳又和谐,明快,通过画面来表达对生活的热爱。

活动三:示范操作,实践练习

(一)学生演示,教师纠错

展示黑白线条画《彝族服饰》,请一位同学运用装饰色完成这幅画,最后进行纠错环节。

1.这服饰上龙的装饰。龙主要是以黄色为主,我们可以用大面积的黄色来表现龙,用红色稍加点缀,学会对龙的颜色进行提炼,夸张。

2.画面中出现黄绿色,为了显示出画面的鲜艳度,明快感完全可以用绿色来进行描绘,这样才能是画面更加鲜艳明亮,更加和谐。

(二)课堂练习

教师发放多张民间艺术作品,让学生去挑一张自己喜欢的作品去临摹,并且运用装饰色来进行描绘,再次感受装饰色彩的用色规律以及它的魅力。(教师巡视指导过程中针对共同存在的问题及时指出,及时纠正。

表扬有创意的作品;对个别学生进行技法指导)

活动四:交流评议,布置作业

1.学生自愿展示自己的作品,贴在黑板上,参观者进行投票。票数最多者,请投票人分享一下为什么会投给此作品?(从颜色和创意方面来进行解说),主持人(教师)总结评议。

2.为自己的作品写一段设计理念,下节课进行分享,最后教师将学生作品发布网上让网民去欣赏学生作品,挑选他们心目最喜欢的作品。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在你的课堂上评价学生的表现都用什么语言?

【参考答案】

教学评价是依据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价值判断,为教学决策服务的活动。教学评价是研究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价值过程。教学评价一般包括对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教学环境和教学管理诸因素的评价,但主要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和教师教学工作过程的评价。

教学评价语言的运用对孩子的学习成果也是有很大影响的。莎士比亚说“赞赏是照在人心灵上的阳光。”在现实中,每个孩子的内心都渴望得到老师的赞扬和鼓励,所以我在评价学生时尽可能多一些赏识与鼓励,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有被认可的满足感与成就感。比如:老师为你的出色表现感到自豪;你真是个会动脑筋的小天才;多么富有创造性的思考;你真行等等。

2.说一说你是如何引导学生探索发现的?

【参考答案】

这一环节主要是使学生了解装饰色彩的特点和它的概念。分为三个部分,一是请学生通过欣赏农民画与生活中的场景有什么不同,用自己的语言来去描述一下。我再进行总结一下装饰色彩的概念。二是为了让学生能感受到装饰色彩的和谐统一、明快、鲜艳的特点,展示一幅装饰色彩的画,教师对画面上的颜色进行变动,会产生什么效果。三为了让学生更深刻的感受理解装饰色彩,我会在示范环节让学生去示范,让学生上台来自己去试着用装饰色彩来描绘画面,我再进行对学生的示范进行纠错,这样对学生印象更深刻。

小学美术《静物写生》

一、考题回顾

题目来源:1月6日下午山东省泰安市面试考题

1.题目:静物写生

2.内容:用线描的方法写生静物

3基本要求:

(1)试讲时间10分钟;

(2)引导学生体会静物写生作品的艺术特色和风格,体会线条的魅力;

(3)选择适当方法进行范画,如整体示范、局部际范等;

(4)引导学生掌握静物写生的步骤以及虚实关系、物体的比例关系。

答辩题目:

1.什么是静物画?

2.谈一谈,直观性教学在美术课堂上的重要作用?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活动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教师引导学生利用手中静物进行任意摆放、组合,学生赏析,并提问哪一组摆放的更好看?为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第二组的摆放更好看,高低错落组合到一起美观、规整。

教师继续提问:如果把这些静物放到画面当中可以怎样进行摆放或描绘?并引出课题——《静物写生》。

活动二:合作探究,讲授新课

教师设问什么是静物画?引导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总结:指以日常生活中无生命的物体为主要绘画对象。

教师展示静物图片,引导学生赏析,并提问还有哪些题材可以用美术的方式进行表现?

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总结:生活中日用器具、文具、玩具、蔬菜果品等。教师继续展示作品,引导学生观察物品组合方式。

2020下半年小学美术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第二批)

2020下半年小学美术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第二批) 2017下半年小学美术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第二批)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教师讲述故事:仓颉从绳结记录的史书给黄帝提供错误的史实,致使黄帝在和炎帝的边境谈判中失利。事后,仓颉愧而辞官云游天下,遍访录史记事的好办法。三年后他回到故乡白水杨武村,独居 深沟“观奎星圜曲之式,察鸟兽蹄爪之迹”,整理得到的各种素材,创造出了代表世间万物的各种符号。他给这些符号起了个名字,大 家猜猜这个名字叫什么?(字)导入新课——《汉字书法艺术》。 (二)新课讲授 活动一:直观感知 汉字发展及演变:出示汉字图片,根据图片展示请大家说说对于汉字的了解。汉字是如何发展和演变的呢? 学生讨论并回答,教师总结:商周最早出现成熟而系统的汉字,为后世的汉字发展奠定了基础。之后流行青铜铭文(金文)。春秋以后,由于诸侯割据,“文字异形”。秦统一后,统一为小篆。曹魏时,钟繇创立真书(楷书)。至此汉字的演化已臻完善。不仅如此, 自东汉末年,汉字的书写已成为一种专门的艺术,即书法。 活动二:具体分析 1.汉字的种类 出示不同的汉字文字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并回答问题:说说你能辨认出哪些文字?

学生观察并回答,教师总结:汉字鼻祖——甲骨文;金文是指铸刻在殷周青铜器上的文字,也叫钟鼎文。 大篆起于西周晚年,春秋战国时期行于秦国。字体与秦篆相近,但字形的构形多重叠。代表为今存的石鼓文,以周宣王时的太史籀所书而得名。他在原有文字的基础上进行了改革,因刻于石鼓上而得名,是流传至今最早的刻石文字,为石刻之祖。小篆也叫“秦篆”。秦朝李斯受命统一文字,这种文字就是小篆。 隶书基本是由篆书演化来的,主要将篆书圆转的笔划改为方折,书写速度更快,在木简上用漆写字很难画出圆转的笔划。 2.汉字书法的特点 出示书法图片,学生观察汉字结构。提出问题:这些汉字结构有什么特点? 学生分组讨论并回答,教师总结: (1)隶书:破圆为方,汉字形成横平竖直的方形结构。 (2)楷书:笔法丰富,具有折笔、勾画、顿挫等运笔方法,结构严谨,章法整齐。 (3)草书:艺术灵动疾飞,注重点线的规律变化。 (三)总结领悟 小组内讨论不同书体的特点,教师总结鼓励,指出学生分析字体特点不准确的地方,并给予指导性的意见。 (四)比较鉴赏 汉字文化博大精深,它的书写更是千姿百态富有内涵。教师出示篆书与隶书书法作品和隶书与楷书的书法作品,引导学生赏析辨认字体的艺术特点,并说明辨认方法。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五)小结作业

2015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综合素质》真题及答案解析

2015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综合素质》真题及答案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9 小题。每小题2 分,共 5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既要重视学生的知识学习,又要注重学生的品德养成与能力发展,这说明教育具有() A. 全面性 B. 阶段性 C. 独立性 D.片面性 [答案]: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只有成绩优良的学生才是好学生 B. 学生在教学中处于从属的地位 C. 成绩差的学生也有可能获得成功 D.头脑笨的学生怎么教都教不好

[答案]: 3、万老师教学很认真,经常辛辛苦苦从上课讲到下课,嗓门特别大,被同事戏称为“全天候广播员”,可教学效果一直不好,万老师需要反思的是() A. 教学态度 B. 教学方式 C.教学目的 D.教学条件 [答案]: 4、每次老师提问,小虎总爱抢着回答,但基本上都答错,对此老师应该() A. 引导小虎仔细思考 B. 安排小虎多做作业 C. 批评小虎思考不认真 D.对小虎举手置之不理 [答案]:

5、依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切实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要实行() A. 县(区)域内教师、校长交流制度 B. 镇(乡)域内教师、校长交流制度 C. 省(区)域内教师、校长交流制度 D.地(市)域内教师、校长交流制度 [答案]: 6、小刚同学因多次旷课被学校处分,他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向有关部门提出教育申诉,被申诉人是() A. 校长 B. 学校 C. 书记 D.教育行政部门 [答案]: 7、某校在期末考试后,将学生的考试成绩排名张榜公布,该校做法()

初中美术面试试讲真题汇总

小学美术面试真题收集 目录 题目名称:《招贴设计》 (1) 题目名称:《蓝印花布》 (4) 题目名称:《以形写神》 (8) 题目名称:《漂亮的手工灯饰》 (11) 题目名称:《了解纹样》 (14) 题目名称:《溪山行旅图》 (18) 题目名称:《用画笔触摸细节》 (21) 题目名称:《标志设计》 (25) 题目名称:《体育题材美术作品》 (29)

2016年初中美术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初中美术《招贴设计》 考试目标:初中 面试科目:初中美术 题目名称:《招贴设计》 详情: 1、题目:《招贴设计》 2、内容: 要点提示或建议: (1)招贴是最为古老的广告宣传形式之一,“招”即引起注意,所以,招贴就是为了引起大众的注意二张贴的广告。 (2)构成元素:色彩、图形、文字 3、基本要求: (1)讲解重难点。 (2)教学过程要有适当的板书。 (3)教学过程要有互动。 解析: 初中美术《招贴设计》主要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展示图片(雾霾与蓝天对比图片)提问:这表达的是什么意思?大家如何看待这个问题?我们

如何呼吁大家环境问题?引出课题《招贴设计》。 (二)欣赏设计,直观感知 播放招贴图片(关于环保类招贴画)看一看,说一说,引出招贴概念。 招贴是最为古老的广告宣传形式之一,“招”即招引注意,所以,招贴就是为了招引大众的注意而张贴的广告。 (三)环环相扣,具体分析 1.展示招贴图片引出招贴的构成要素(提问:你是如何读懂招贴的?) 教师总结:文字、图片、色彩 2.小组讨论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图形是画面视觉主体,通过个性的图形图像直接传达信息观念。引导视线到文字,与人们产生共鸣。 色彩与心理的关系:让学生进行头脑风暴,由色彩你联想到什么? (四)巩固新知,实践展评 1.如果设计一个环保为主题,如何设计?想到那些素材、用什么色彩、用什么样的标题?创意构思(防雾霾口罩、空气净化器、绿色叶子、蓝天),小组成员讨论确定设计思路和色彩设计方案。 2.学生活动与创作(手绘、粘贴),教师巡视指导,并及时纠错,积极与学生互动。 3.学生作业展示评价。 学生相互评,教师从创意、技法、用色等方面进行总评,指出作品亮点和问题,语言多以鼓励为主。 (五)总结回顾、小结拓展 教师以提问式与学生共同总结本节课,呼吁大家自身做起爱护环境、珍惜生命。教师引导今天所创作是属于公益性招贴设计,课下关注一下生活中其他招贴画,招贴除了公益性,还有那些?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2015年教师资格证真题

2015年教师资格证真题 语文学科知识与能力试题(初级中学)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三分,共4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教学孟浩然《过故人山庄》,教师要求学生回顾学过的五言律诗,下列符合要求的是() A.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B.李商隐《夜雨寄北》 C.白居易《观刈麦》 D.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答案】A 2、期末考试前,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文言文词语“古今异义”下列符合的是() A.与友期行《陈太丘与友期》 B.罔不因势象形《核舟记》 C.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D.衣食所安,弗敢专也《曹刿论战》 【答案】C 4、写完过时后,老师让学生对古诗词整理,下列全部表达离别情绪的是() A.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和王观的《卜算子》(水是横波) B.陶渊明《归园田居》和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C.王维《送元使安西》和李贺《雁门太守行》 D.崔颢《黄鹤楼》和李白《渡荆门送别》 【答案】A 5、教师指导学生练字时,向学生介绍不同字体的特点,下列字体中具有“点画替代”“笔画简省”“笔顺改变”“方圆兼备”等特征的是() A.篆书 B.行书 C.楷书 D.隶书 【答案】B 6、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有这样一道课后练习“创造性思维有那些必需的

要素?只有贝多芬、爱因斯坦以及莎士比亚具备创造性思维的看法,为什么不对?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看法。”对编者的意图分析正确的是() A.明确论题 B.梳理行文思路 C.区分观点与材料 D.把握论点及过程 【答案】D 7、作文课上,教师告诉学生写说明文应注意的问题,下列说法不恰当的是() A.突出说明对象的特征 B.说明条理清晰明了 C.借用场景渲染气氛 D.讲究语言精确并恰当 【答案】C 8、教师向学生推荐几本传记作品,下列不合适的是() A.《骆驼祥子》(老舍) B.《童年》(高尔基) C.《我生活的故事》(海伦凯勒) D.《忏悔录》(卢梭) 【答案】A 9、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古文中年龄的称谓的诗句,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A.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桃花源记》垂髫:婴儿一两岁 B.束发读书轩中《项脊轩志》束发:少年十七八岁 C.豆蔻梢头二月初《赠别》豆蔻:女子十五岁 D.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送东阳马生序》加冠:男子二十岁 【答案】D 10、某教研室组织教师学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围绕“课程评价建议”展开讨论,下列观点不恰当的是() A.语文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改善教师教学 B.语文课程评价应以考察学科本身每个知识点落实情况为基准 C.关注学习过程的形成性评价和关注结果的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多元评价 D. 教学环节的设计以学生的自我体验为主线 【答案】B 11、阅读一则有关写作的教学叙事(节选)按要求答题() 为了让学生尽快提高写作水平,我要求所有学生每日每周写篇500字以上的作文,

2015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真题及答案

2015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302《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中学) 一、单选题(共21题,每题2分,共42分) 1、【题干】国外最早的教育学着作是()。 A.《理想国》 B.《政治学原理》 C.《论雄辩家》 C.《论演说家的教育》 2、【题干】在近代教育史上,反对思辨,主张用实证方法研究知识价值,提出教育的任务是教导人们为完美生活做准备的教育家是()。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xx D.xx 3、【题干】教育活动与其他社会活动最根本的区别在于()。 A.是否有目的的培养人 B.是否促进人的发展 C.是否促进社会发展 D.是否具有组织性和系统性 4、【题干】古希腊斯巴达教育目的是培养()。 A.演说家 B.智者

C.军人和武士 D.全面和谐发展的人 5、【题干】“唯上智与下想不移”、“中而知之”等反映了影响人的发展因素的哪一理论()。 A.环境决定论 B.遗传决定论 C.教育万能论 D.儿童学理论 6、【题干】在当代,教育被人们视为一种投资,一种人力资本,这是因为教育具有()。 A.政治功能 B.经济功能 D.文化功能 D.人口功能 7、【题干】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课程评价功能更加强调的是()。 A.甄别与鉴定 B.选拔与淘汰 C.促进学生分流 D.促进学生发展与改进教学实践 8、【题干】教学过程中学生掌握知识的中心环节是()。 A.感知与评价

B.理解教材 C.巩固知识 D.运用知识 9、【题干】教师不能满足“授之以鱼”,更要做到“授人以渔”。这强调教学应重视()。 A.传授知识 B.发展能力 C.培养个性 D.形成品德 10、【题干】王军写了保证书,决心遵守《中学生守则》,上课不再迟到,但是冷,王军冬天迟迟不肯钻出被窝,以至于再次迟到,对王军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点在于提高其()。 A.xx认识水平 B.xx情感水平 C.道xx水平 D.xx水平 11、【题干】班主任赵老师经常运用表扬、鼓励、批评和处分等方式引导和促进学生品德积极发展,这种方法属于()。 A.说服教育法 B.榜样示范法 C.情感xxxx D.品德评价法

2017上半年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及解析小学美术(第三批)

2017上半年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及解析:小学美术(第三批) 小学美术《漫画欣赏》 一、考题回顾 L题目:漫画欣赏 I内劭 £满雄味的漫画形SL.在核我们快乐喪息若的 同时、也it我门用另一會全務的現他应审視生洁中 的人与护* 丄基本要求: (1)引导学生理斛漫画的含义, 仁)教学过程中要肓适当地互动坏节;辺十分钟之内讲完。 督锵题目 1你是女m可让学生认识漫画分类的? 丄说说你的课堂导入? 、考题解析 小学美术《漫画欣赏》主要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环节一:新课导入老师拿出一些名人漫画形象图片并设问:同学们能猜出这些人物是谁吗?能说出这 f f y flr H 盘 盍 -T 斗 * 『 * * ^ i ? * t i 总丙询主吐对点:电 聊爭張,婕母、比它等字冲 手岀和巧妨构屠勉進到沁 H、歌喙、传毎克媒用的冃 的

是哪 一种艺术形式吗? 学生交流讨论并积极发言,教师揭示人物形象名称(答对的同学可以把图片奖励给学生),并提示艺术形式是漫画。矚慫润厲钐瘗睞枥庑赖賃軔。 环节二:直观欣赏展示图片,初步感知播放课前准备好的漫画作品,让学生初步观察并思考。 提问:漫画给你的初步印象是什么? 教师小结:漫画是绘画艺术的一个种类,是通过不同手法描述图画来叙事的一种视觉艺术形式,通常会给我们留下“有趣”“好笑”的印象。那么作者是如何让漫画变得“有意思呢”聞? 創沟燴鐺險爱氇谴净祸測。 环节三:具体分析 (一)观察讨论,总结交流 1.教师展示名人漫画头像和《钟馗老矣》漫画作品,同时播放名人真实头像,让学生对比观察。 讨论:以上几幅漫画有什么特点?与真实人物相比漫画人物在哪些地方“做了手脚”呢? 教师小结:以上漫画作品运用了夸张变形的手法,将人物的五官进行“放大”或“缩小”。 2.播放《美育》、《上行下效》、《无题》几幅漫画作品。 讨论:这几张作品表现了什么内容?从这几张作品中你们学到了什么? 师小结:《美育》告诉我们家长要尊重孩子的兴趣,《上行下效》教育我们要尊老爱幼,《无题》警示我们要遵守交通规则。以上漫画都是采用了寓意的手法。残骛楼諍锩瀨濟溆塹籟婭骒。 3.学生观看书本和自己搜集的漫画作品,分小组讨论这些作品分别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予以点评,并引导学生思考:纷繁多样的漫画怎么来给他们分分家呢? (二)总结分类,加深印象。 1.教师展示《上行下效》和《上下左右》,学生讨论:这两幅作品传达什么内容,有什么目的? 教师小结:按照不同用途可将漫画分为讽刺漫画、教育漫画。《上行下效》是教育类漫画,《上下左右》是讽刺类漫画。酽锕极額閉镇桧猪訣锥顧荭。 2.播放《鲁智深》、《三毛流浪记》、《阿衰》漫画作品。学生同桌进行讨论,这三部作品类型有什 么特征。小结:漫画按照形式可分为:单独漫画、多幅漫画和连环画。 3.老师在黑板上设置分类区域,学生结合自己搜集的漫画资料,将自己分类的作品贴在黑板上,并发表自己的见解。彈贸摄尔霁毙攬砖卤庑诒尔。 教师小结:漫画是通过夸张、变形、寓意或象征等不同表现手法来达到讽刺、歌颂、传播或娱乐目的一种艺术形式。謀荞抟箧飆鐸怼类蒋薔點鉍。 环节四:创作实践 (一)交流讨论、激发创作欲望通过上述对漫画与动漫知识的学习,鼓励学生运用自己的画笔创作一幅或一组漫画。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画什么题材?用什么形式表现?选择什么样的类型? 教师小结:1?以身边发生的事情为素材,经过艺术构思和夸张,添加幽默色彩,用漫画来表现。2.要想让漫画趣味更浓一些可以大胆地使用夸张变形手法,让形象富有趣味感性。厦礴恳蹒骈時盡继價骚卺癩。 (二)学生创作 创作:学生自由构思,自选技法。 巡视:对创作出现困难的学生适当给予指导。 1?学生主动展示作业。 2?同学之间相互评价,选出自己喜欢的作品,谈谈想法。 3?教师对部分作品进行点评,课后将学生作品制作成画册。 环节五:课堂延伸 1?学生讨论并说出我国和国外著名动漫形象。 2?不同漫画形象跟一个国家的关系。

2019年上半年小学美术教师资格面试真题小学美术《民间泥玩具》.docx

小学美术《民间泥玩具》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环节一:激趣导入 以“说说你的玩具”的游戏,引导学生介绍一件自己最喜爱的玩具。 提出问题:“大家有没有见过泥巴做的玩具呢?稍后教师展示泥玩具并提问学生想不想自己做一件喜欢的玩具呢?”以此揭示课题《民间泥玩具》环节二:描述分析 1.多媒体展示不同地区的民间玩具照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一说喜欢哪一件泥玩具?为什么? 学生畅所欲言引出民间泥玩具具有生动形象的特点。 2.教师追问:这些玩具都表现了什么形象? 教师总结泥玩具的题材:动物、人物等。 3.教师PPT展示彩色羊、大叫鸡等不同地区的泥玩具,小组讨论:对比生活中的形象想一想泥玩具有哪些不同?引导学生从色彩、造型等方面思考。 学生交流,教师总结:造型更加的简练概括、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现形象;色彩上多选用红色、黄色、绿色等纯度较高的色彩,形成艳丽的效果。 4.引导学生分析彩色羊,并让学生分析彩色羊身上有什么图案? 通过分析引导学生认识泥玩具民间传统花纹的装饰效果。 5.展示天津泥人张“梦娃”的相关视频,学生认真观看并思考:这些玩具的形象和纹样都有什么寓意? 学生交流讨论,教师总结:传达了积极向上的生活状态,具有美好的寓意。 环节三:示范讲解 播放视频:演示民间泥玩具的制作技法和步骤,并在每一步骤结束时提出问题。 引导学生来说一说每个步骤都做了什么,又该注意些什么? 对学生的答案进行鼓励和总结,并板书泥玩具的制作步骤:

1.塑泥成型:造型要突出表现对象的特征,尽量概括。 2.晾干上色:先涂白底,在晾干后进行色彩和花纹的装饰,上色要由浅到深。 环节四:实践展评 1.同桌两人为一组进行泥玩具创作的练习,教师巡视指导并提醒学生:制作过程中要注意安全、保持秩序和教室的整洁。 2.以“XX班泥玩具展”的形式展示学生作品,再以“我是小小收藏家”的形式来说一说“你最想收藏的一件泥玩具是哪一件,又是为什么?”最后教师给予及时反馈和总结。 环节五:小结作业 1.鼓励学生进行本节课对泥制玩具的认识及审美进行总结,教师补充并升华情感,“民间美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泥玩具不过是冰山一角,只要大家感兴趣,还有很多有趣、好看、好玩的民间艺术形式等着大家去探索和学习,希望大家以后可以在生活中不断去发现自己身边的民间美术形式,多去积累、多去分享。” 2.课下同爸爸妈妈一起做一个泥玩具作品,下节课与同学分享。 【板书设计】 民间泥玩具 特点:造型夸张、色彩鲜艳、寓意美好 制作步骤:泥塑成型、晾干上色 【答辩题目解析】 1.谈谈泥玩具的发展? 【参考答案】 泥玩具起源于史前陶玩具,新石器时期出现了陶球和石球。夏商周三代在塑型上的成就显著,玩具品种繁多,题材有所拓展,人物和动物造型愈见精准,并出现了模印玩具。汉代泥玩具与陶玩具的品种相当丰富。隋唐时期彩塑玩具得到空前发展,凡有观赏性能和娱乐性能的彩塑都与玩具保持着紧密联系,题材更加生活化。宋元时期的“磨喝乐”是广为流行的玩具,在七夕用儿童“乞巧”活动。明清时期泥玩具更加成熟,在各地出现各种流派。

2015年中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真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29题,每题2分,共58分) 1、班主任马老师常对学生说:“先学做人,后学做事,社会需要的是身体健康、和谐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不是只会死读书的呆子。”这表明马老师具有()。 A.开拓创新的理念 B.素质教育的理念 C.自主发展的意识 D.因材施教的意识 2、以下是钟老师班主任日志的一段话,这表明钟老师()。“一个月了,尽管我对某某给予了更多的关心与鼓励。但依然看不到好转的迹象,是方法不对还是……?看来,我得再找他的父母和原班主任交流,再深入一点,再调整策略。” A.善于自我反思 B.缺乏探索精神 C.善于引导学生 D.缺乏问题意识 3、某中学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发不同颜色的校服。年级前60名学生是红色衣服,其他学生穿蓝色校服,这种做法()。 A.正确,便于分清教学 B.正确,利于激励学生 C.不正确,不能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D.不正确,不能平等对待所有学生 4、物理教师李强结合课程教学内容,查阅资料,利用现有资源自制实验器材,开设了不少探究性物理实验,这表明李老师具有()。 A.全面发展理念 B.和谐发展理念 C.长善救失意识 D.课程开发意识 5、教师王某认为自己是师范毕业生,而且获得了教师资格证书,就能终身从教了,王某的想法()。 A.不符合统一城乡教师编制的准备要求 B.不符合教师资格证定期登记制度的规定 C.不符合统一中小学教师职称条例的规定 D.不符合严格实施教师准入制度的要求 6、被学校行政处分后,张老师认为学校对自己很不公平,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张老师可以()。 A.向当地党委提出申诉 B.向当地纪检部门提出申诉 C.向当地法院提出诉讼 D.向当地教育部门提出申诉 7、为了添置教育教学设备,某初级中学通过向学生推销学习和生活用品获取经费,学习这种做法()。 A.能促进自身发展,合情合理 B.能解决自己困难,情有可原 C.违反法律法规,应当追究责任 D.违反法律规定,但可免予处理 8、某县教育局根据中考成绩,将全县初级中学分为普通初中和实验初中,并对后者从师资、经费等发面予以倾斜,该县义务教育没有做到()。 A.重点发展 B.均衡发展 C.协调发展 D.优先发展 9、某教师对学校管理提出改进意见,被校长打击报复,校长所侵犯的教师权利是()。 A.学术研究权 B.教育教学权 C.指导评价权 D.民主管理权 10、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可以解聘教师的法定事由的是()。 A.体罚学生,屡教不改的 B.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 C.连续两年教学业绩排在末位的 D.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造成损失的 11.初二学生小华染上不良行为习惯,学校可以对他依法采取的措施是()。 A.勒令退学 B.开除学籍 C.批评教育 D.单独禁闭 12.放学后,12名学生到教师王某私自开设的学校附近的商店里,购买了过期食品,导致王某食物中毒,对这起事故应承担主要责任的是()。 A.王某 B.学校 C.政府 D.家长 13.下列选项中不违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做法是()。 A.教师节接受学生自绘贺卡 B.出于爱心对学生严厉责骂 C.规定学生买大量辅导资料 D.家有喜事时接受家长贺礼 14.在编选校本教材时,尚老师一丝不苟地审查每一篇文章,即使插图的一点小瑕疵,都会改过来,这表明尚老师()。 A.诲人不倦 B.公正待生 C.勤恳敬业 D.廉洁奉公

小学美术教师面试真题解析

小学美术《画蘑菇》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小学美术《画蘑菇》主要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活动一:设置谜语,导入新课教师出谜:“一顶小伞,落在林中,一旦撑开,再难收拢”(打一植物),引导学生思考,并提问谜底是什么? 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总结并引出课题:《画蘑菇》活动二:实物展示,直观感知教师展示一篮实物小蘑菇,引导学生通过看、闻、摸的形式了解蘑菇的外形分别是怎样的?学生赏析回答:教师总结:花伞形、条形等活动三:作品展示,形式分析1.教师展示有遮挡关系的蘑菇组合图片和无遮挡关系的组合图片,引导学生赏析,并提问两幅图之间有怎样的区别?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总结:一幅前后有遮挡,另外一幅前后无遮挡,高低错落。 2.教师继续讲解整组蘑菇的表现方法,从蘑菇的形状开始,同时注意画面的整体构图,前后遮挡穿插等。活动四:示范操作,实践练习(一)教师演示展示PPT 并讲解,板书提示。(表现蘑菇时需要根据蘑菇与蘑菇之间的大小、长短、粗细) 教师演示蘑菇的表现方法,完成一幅画,讲解要领:①首先,在构图的时候需要顾及到所有的蘑菇;②其次,要比较准确把各种蘑菇的造型表现出来; ③再次,要注意运用一些有趣的线条加强它们彼此间的对比;④最后,是画面整体的调整。(二)课堂练习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完成一幅充满创意的蘑菇作品,同时要注意前后的遮挡关系。(教师巡视指导过程中针对共同存在的问题,及时指出,及时纠正。表扬有创意的作品;对个别学生进行技法指导。) 活动四:交流评议,拓展提高(一)学生展示交流1.学生自愿分享自己的作品,

并且介绍自己的绘画思路和方法。 2.学生互相展示作品,并从前后遮挡的运用、形状的等方面交流评议。 3.教师总结评议。 (二)课堂总结,布置作业教师总结本课所学的花蘑菇的思路,布置家庭作业。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谈一谈你对造型表现领域课程的认识?【教学实施类】【参考答案】造型表现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四个学科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排在首位。它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造型与表现能力,所以在本课中老师需要讲解基本的造型常识,但是由于本课属于比较低的年级,所以在讲解中要注意知识的深度要适合学生的认识水平,所以在刚才我的课程中基本都是结合学生的认识,用引导性的语言去授课,尽可能保证绝大部分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又不至于学习压力很大。同时,美术课程注重学生个性的保护,注重学生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所以在刚才的课程中我非常注重学生的创意意识的培养和引导,同时通过教师的现场示范讲解清楚蘑菇的画法和步骤,并且让学生通过实践检验学习效果,最后通过课堂展示鼓励大家多多交流。从交流中相互学习,相互进步。 2.你自己是美术专业的吗?如果现在我们给你准备了水粉工具你能现场示范一幅水粉蘑菇吗? 【专业知识类】【参考答案】非常感谢各位考官,大学我修的就是美术学专业。正如我刚才课程中所展示的绘画步骤一样,现实中我平时也经常画画,如果需要我现场展示画一幅水粉蘑菇,我是可以画好的。因为我深知,作为一名义务教育的美术老师,具备基本的课堂示范能力直接关系到以后班级里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所

美术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精选) (17)

美术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精选)高中美术《民间生活写照》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高中美术《民间生活的写照》主要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教学过程 环节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剪纸“的视频,引导学生观看并提问视频中是我国传统民间艺术中的什么? 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总结并引出课题:剪纸是流传最广泛、数量最大、地域性最鲜 明的艺术形式之一。这一艺术形式从古至今几乎遍及我国城镇乡村,深深地扎根在民间沃 土之中。揭示课题《剪纸艺术》 环节二:欣赏作品,直观感知 1.教师展示作品“戏曲窗花”“门神”“图腾”,引导学生赏析并提问图中剪纸所表 现的内容是什么? 学生观察并回答,教师总结:民间剪纸所表现的内容很广,有流传久远的历史事件, 有神话传说,有戏曲人物,有生活中的花草、树木、房屋以及劳动的场面等 2.教师继续提问以上作品有哪些用途? 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总结:剪纸艺术广泛地应用在生活的各个方面,如:民居的窗花、炕围花、窑顶花、图腾和门神等。 环节三:交流探讨,形式分析 1.教师继续展示作品,引导学生认识剪纸的分类? 教师讲述:单色剪纸、染色剪纸、分色剪纸、套色剪纸。 2.教师继续引导学生赏析图片,并提出问题:这两件作品有什么不同?小组讨论 学生交流探讨,教师讲授其技法的不同: 阴刻:减去形体造型的线条,保留住块面部分,以剪刻后的空白来表现形象。 阳刻:在纸面上保留形体造型的线条,减去这些线条以外的空白部分,效果紧凑明快环节四:比较分析,学生评述 教师展示一系列的剪纸作品,引导学生观赏并分析其技法的特点。 环节五:小结作业,课后拓展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课重难点(分类、基本技法) 2.查阅资料,了解剪纸艺术。 板书设计 中国民间生活的写照 1.分类:色剪纸、染色剪纸、分色剪纸、套色剪纸 2.基本技法:阴刻、阳刻 答辩题目解析: 1.剪纸是我国传统的民间艺术,你对它了解多少?【专业知识问题】 【参考答案】 剪纸艺术是最古老的汉族民间艺术之一,作为一种镂空艺术,它能给人以视觉上以透 空的感觉和艺术享受。剪纸用剪刀将纸剪成各种各样的图案,如窗花、门笺、墙花、顶棚花、灯花等。每逢过节或新婚喜庆,人们便将美丽鲜艳的剪纸贴在家中窗户、墙壁、门和 灯笼上,节日的气氛也因此被烘托得更加热烈。在农村,剪纸通常是由妇女、姑娘们来做。在过去,剪纸几乎可以说是每个女孩所必须掌握的手工艺术,并且还被人们来品评新娘的 一个标准。在中国南北方的剪纸艺术,通过一把剪刀,一张纸,就可以表达生活中的各种 喜怒哀乐。 2.你怎么看待现在的新课程改革标准?【教育理念问题】 【参考答案】 新课程改革是我国根据学生发展规律与我国的教学实践设定的有针对性的指导教学实 践的课程改革的标准,对教师的教学实践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我作为一个准教师,应该 好好的参考学习,以便更好的从事教学工作。 新课程改革主要包括,包括了课程的目标,课程的实际教学建议等,这些对于我将来 备课,教材的写作,课堂的组织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其中对我最大帮助的地方我觉得是:第一,美术课程标准中对于美术课程性质的阐述使我更加明确了美术课不仅仅是画画 课具有实践性,同时也是具有愉悦性和人文性的课程,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

2015年 上半年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真题(含答案及解析)

2015 上半年教师资格证真题 《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 一、单选题(共21 题,每题2 分,共42 分) 1、国外最早的教育学著作是()。 A.《理想国》 B.《政治学原理》 C.《论雄辩家》 C.《论演说家的教育》 2、在近代教育史上,反对思辨,主张用实证方法研究知识价值,提出教育的任务是教导人们为完美生活做准备的教育家是()。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斯宾塞 D.卢梭 3、教育活动与其他社会活动最根本的区别在于()。 A.是否有目的的培养人 B.是否促进人的发展 C.是否促进社会发展 D.是否具有组织性和系统性 4、古希腊斯巴达教育目的是培养()。 A.演说家 B.智者 C.军人和武士 D.全面和谐发展的人 5、“唯上智与下想不移”、“中而知之”等反映了影响人的发展因素的哪一理论()。 A.环境决定论 B.遗传决定论 C.教育万能论 D.儿童学理论

6、在当代,教育被人们视为一种投资,一种人力资本,这是因为教育具有()。 A.政治功能 B.经济功能 D.文化功能 D.人口功能 7、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课程评价功能更加强调的是()。 A.甄别与鉴定 B.选拔与淘汰 C.促进学生分流 D.促进学生发展与改进教学实践 8、教学过程中学生掌握知识的中心环节是()。 A.感知与评价 B.理解教材 C.巩固知识 D.运用知识 9、教师不能满足“授之以鱼”,更要做到“授人以渔”。这强调教学应重视()。 A.传授知识 B.发展能力 C.培养个性 D.形成品德 10、王军写了保证书,决心遵守《中学生守则》,上课不再迟到,但是因为冷,王军冬天迟迟不肯钻出被窝,以至于再次迟到,对王军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点在于提高其()。 A.道德认识水平 B.道德情感水平 C.道德意志水平 D.道德行为水平 11、班主任赵老师经常运用表扬、鼓励、批评和处分等方式引导和促进学生品德积极发展,这种方法属于()。 A.说服教育法 B.榜样示范法

美术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精选) (1)

美术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精选) 小学美术《欢乐陶吧》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小学美术《欢乐陶吧》主要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展示课前准备好的一个陶罐(已盖上黑布),引导两位学生上台猜想,提出问题:通过摸一摸、敲一敲等方式,你们能猜出这里面是什么物体么? 学生大胆联想,教师随即揭开黑布,激发学生对陶艺制作的兴趣,引出课题。 环节二:直观感知 1.教师播放视频,引导学生初步认识新石器时代陶器产生的背景,引出陶器是日常生活中的实用器皿。

2.教师随即展示《彩陶鱼纹盆》、《白陶鬶》,引导学生欣赏,提问:这些两件作品 在内容、形式、功用上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白陶鬶和彩陶盆均采用了鸟类、鱼类图腾等装饰手法,兼具实 用的功能,白陶鬶可作为烧水器、酒器、礼器使用,彩陶盆则是用瓮棺埋葬夭折的儿童。 环节三:形式分析 1.播放《国宝档案-彩陶鱼纹盆》,引导学生初步理解陶盆所反映出人们对生活的美 好愿望的文化内涵。 2.教师展示《马与骑手》、《城堡》、《渔人》等陶艺作品,提出问题: 这几件作品是采用哪种技法制作而成?小组讨论,将它们正确的放入“购物框”中。 学生探究,师生共同总结:分别采用手捏、泥条盘筑和泥板拼接的方式而成。 环节四:示范讲解 教师讲解泥条盘筑的成型技法,并进行详细示范:①将泥压成泥板、②刀切或手搓泥条、③由下往上盘筑,注意水的把握、④内侧抹平粘劳。 环节五:实践练习 1.练习要求:运用泥条盘筑的技法制作一件陶艺品,可以两人合作完成。学生练习, 教师巡回指导。 2.以拍卖会形式展示,学生进行自评、互评,教师从技法、效果等方面总评。 环节六:小结作业 师生共同回忆本节课重点,教师引导学生注重观察生活中的陶艺制品,课后尝试运用 泥板拼接等方式制作一件陶艺品。 板书设计 欢乐陶吧 特色:实用与审美兼具 制作技法:手捏、泥条盘筑和泥板拼接 步骤:①压泥板②刀切或手搓泥条③盘筑④抹平粘劳。 答辩题目解析: 1.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什么,你是怎样突出的?【教学实施问题】 【参考答案】 本节课的知教学重点是学生了解陶艺实用和审美兼具的艺术特色,学会泥条盘筑的技 法制作。首先,展示《彩陶鱼纹盆》、《白陶鬶》两件陶艺作品,引导学生从内容、形式、功用进行赏析异同点,认识实用和审美兼具的艺术特色;然后,通过展示多件陶艺品,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制作技法的种类;紧接着,进行泥条盘筑的详细示范,学生能够清晰掌握要领;最后通过课堂练习的方式,学生能进行及时的巩固。 2.简要介绍你喜欢的一件陶器艺术品。【专业知识问题】 【参考答案】 《舞蹈纹彩陶盆》马家窑类型,青海大通上孙家寨出土。此盆在接近盆口的内壁,绘 三组舞蹈纹饰带,每组五人,皆腰系兽皮,并肩携手,欢快起舞。画面再现了氏族成员分 组围猎野兽的生动景象,堪称马家窑文化彩陶艺术之杰作。

2015年全国幼儿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精选400题

易哈佛幼儿教师资格证电脑在线做题: (无需注册,QQ快捷登录,直接做题) https://www.doczj.com/doc/8b15245802.html,/gongwuyuan/classid-0/?channel=19 安卓手机做题扫描二维码 单选: 001. 单选不属于元认知策略的是____ A. 计划策略 B. 学习策略 C. 监控策略 D. 调节策略 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002. 单选在儿童心理过程中,____ A. 转折期和危机期是必然出现的 B. 转折期是必然出现的,但危机期不是必然出现的 C. 危机期是必然出现的,但转折期不是必然出现的 D. 转折期和危机期都不是必然出现的 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003. 单选在性别角色发展的过程中,5岁的孩子可能发生的事情是____ A. 知道自己的性别 B. 有明显的自我中心 C. 认为男孩子穿裙子也很好 D. 认为男孩要胆大,女孩要文静 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004. 单选正常婴儿主要依靠何种感觉定位____ A. 视觉 B. 听觉 C. 触觉 D. 运动觉 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005. 单选婴儿最初掌握语音形成阶段是____ A. 辨音 B. 自发 C. 强化 D. 模仿 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006. 单选游戏准备包括哪四个方面____ A. 游戏时间、游戏地点、游戏材料与经验准备 B. 教师、小朋友、游戏材料与游戏场所 C. 游戏主题、游戏材料、游戏场所与心理准备 D. 游戏内容、游戏材料、游戏时间与游戏地点 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007. 单选认为遗传对心理发展作用的大小依赖于环境的变化,而环境作用的发挥,也受到遗传限度的制约,这种理论是____ A. 遗传决定论 B. 环境决定论 C. 二因素论 D. 相互作用论 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008. 单选直观行动思维所用的工具主要是____

2018年各省市小学美术教师面试试题(实战篇精选)

2018年各省市小学美术教师面试试题 (面试精选) 地区:福建省厦门市课题:《草丛中》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活动一:播放音乐,导入新课 音乐导入,教师播播放《小草》音乐,引导学生幻想,走进草丛,会发现有趣的事情,想象他们都在干什么? 学生交流回答,揭示课题:草丛中 活动二:赏析作品,引导想象 (一)感知体验草丛 1.感知草丛 ①草从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接下来请同学们拿出自己采摘的小草,小组之间互相观看,摸一摸,并说出有什么特征?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小草的颜色,形状,气味,以及触摸的感觉都不一样。 ②展示单草图片,重点介绍几个代表性的草,如车前草,狗尾草,蒲公英草等,带领学生感受大自然中草的千姿百态。 (二)欣赏、讨论草丛 1.分析草丛 出示一盆实物草类植物盆栽,学生小组观察草类植物的结构以及外形特征。 学生四人一小组交流并回答问题: ①草类植物都有什么形状的? 草本柔软、叶有翻转、叶根包茎与重叠、叶尖下垂 ②草的叶子在前后又有怎样的遮挡关系以及高低变化?

前的能看全,后边需看半,遮挡要掩盖,高低错落 活动三:示范操作,实践练习 (一)教师演示 演示草丛绘画方法,完成一幅画,讲解要领: ①先画出画面主体小草的形状 ②在小草的后面添加更多的小草,添画时注意遮挡的部分不画 ③注意小草的叶子,大小,长短,宽窄,弯曲转折等变化。 (二)课堂练习 用线描的方式创作一幅自己喜欢的草丛作品并进行装饰。 利用课件出示法国画家卢梭画的热带雨林和格列佛游记中的一幅插图。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草丛与其他动物,人物之间的处理关系。 (教师巡视指导过程中针对共同存在的问题,及时指出,及时纠正。表扬有创意的作品;注意学生的差异性) 活动四:交流评议,拓展提高 1.学生自愿分享自己的作品,并且介绍自己的绘画思路和方法。 2.学生互相展示作品,并从画面的丰富及绘画表现进行评价。 3.教师总结评议。 【答辩题目解析】 1.谈一谈,直观性教学在美术课堂上的重要作用。

2017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小学美术面试真题及答案

2017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小学美术面试真题及答案 (第一批) 小学美术——《画蘑菇》 一、考题 二、考题解析

小学美术《画蘑菇》主要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活动一:谜语导入新课 教师出谜:“一顶小伞,落在林中,一旦撑开,再难收拢”(打一植物),引导学生思考,并提问谜底是什么?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总结并引出课题——《画蘑菇》。 活动二:新课讲授 (一)赏析实物、引导想象 感知不同种类蘑菇的形状特点 教师展示一篮实物小蘑菇,引导学生通过看、闻、摸的形式了解蘑菇的外形分别是怎样的? 学生赏析回答 教师总结:花伞形、条形等 (二)赏析作品,拓展学习 教师展示有遮挡关系的蘑菇组合图片和无遮挡关系的组合图片,引导学生赏析,并提问两幅图之间有怎样的区别? 学生思考并回答 教师总结:一幅前后有遮挡,另外一幅前后无遮挡,高低错落。 教师继续讲解整组蘑菇的表现方法,从蘑菇的形状开始,同时注意画面的整体构图,前后遮挡穿插关系等。 活动三:示范操作,实践练习

(一)教师演示 展示PPT并讲解,板书提示。(表现蘑菇时需要根据蘑菇与蘑菇之间的大小、长短、粗细等特征)教师演示蘑菇的表现方法,完成一幅画,讲解要领: 1.首先在构图的时候需要顾及到所有的蘑菇。 2.其次要比较准确的把各种蘑菇的造型表现出来。 3.再次要注意运用一些有趣的线条加强它们彼此之间的对比。 4.最后是画面整体的调整。 (二)课堂练习 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完成一幅充满创意的蘑菇作品,同时要注意前后的遮挡关系。(教师巡视指导过程中针对共同存在的问题,及时指出,及时纠正。表扬有创意的作品;对个别学生进行技法指导。) 活动四:交流评议,拓展提高 (一)学生展示交流 1.学生自愿分享自己的作品,并且介绍自己的绘画思路和方法。 2.学生互相展示作品,并从前后遮挡的运用、形状等方面交流评议。 3.教师总结评议。 (二)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教师总结本课所学的画蘑菇的思路,布置家庭作业。 板书设计

2015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真题及答案

2015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 综合素质试题(小学)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9小题,每小题2分,共5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平时嗓门很大的小强,在回答老师提问时声音却很低,老师批评说“声音这么小,难道你是蚊子吗?”话音刚落,全班哄堂大笑,该老师的做法( )。 A.合理,有助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B.合理,有助于鼓励学生主动反思 C.不合理,没有体现对学生的尊重 D.不合理,歧视学生的生理缺陷 2.孙老师给小华写了这样的评语:“填空题错了一题,其他题型全部答对,能够非常好地运用循环小数的简便记法等知识。等级评定为优秀。”关于孙老师的做法,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是( )。 A.孙老师以分数作为评价标准 B.孙老师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 C.孙老师关注学生的学业水平 D.孙老师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 3.某校经常组织同一学科教师相互观摩教学,课后针对教学过程展开研讨,提出完善教学的建议。这种做法体现的教师专业发展途径是( ) A.进修培训 B.同伴互助 C.师徒结对 D.自我研修

4.焦老师积极参加各种教师培训活动,返校后主动与同事们交流学习的心得体会,并将其运用于教学实践。关于焦老师的做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体现了终身学习的自觉性 B.有利于师生的共同发展 C.推动了学校的校本教研 D.有助于增进家校合作 5.某县教育局长马某挪用教育经费,建造教育局办公大楼,对于马某,应当依法( )

2019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小学美术面试真题及答案

2019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小学美术面试真题及答案 1月4日第一批: 一、考题回顾 题目:藏书票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活动一:激趣导入 教师提问学生:你们最喜欢的书是什么?如何在自己喜爱的书籍上留下属于自己独一无二的标记?学生自由分享,教师展示藏书票,揭示课题《藏书票》。 活动二:描述分析 1.概念、组成 ①学生自学课本,找出藏书票的概念,教师补充总结:藏书票是藏书者热爱读书和拥有图书的一种极有艺术个性的标志,一般贴在书的扉页。藏书票源于西方,中国的藏书票是从欧洲传入的。 ②教师多媒体出示《张扬藏书》请学生观察并思考,藏书票由哪些部分组成?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藏书票有拉丁文标志、票主、图案、签名及年份组成。 ③继续追问:你知道字母的含义吗? 教师总结:“EX-LIBRIS”是拉丁文,有“我的藏书”的含义。除此之外,藏书票上的文字还可以是读书人的姓名、书斋号或警句名言。

④教师继续引导学生欣赏《张扬藏书》,并小组讨论:这枚藏书票在图案上有什么特点?如果你来设计你会选择什么图案呢? 学生交流探讨,教师总结:《张扬藏书》表现了一只可爱的小毛炉在拉货的场景。而在图案的设计上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图案,包括风景、植物、动物、花卉及人物等。 2.创作形式 提问:老师想为每一本书籍都贴上藏书票,应该选择哪种创作形式呢? 学生探讨,教师总结出:藏书票通常采用木刻、石刻等版画形式创作,又被人们称为“袖珍版画、纸上珍珠”。 活动三:示范讲解 教师以小女孩为藏书票的设计元素,进行示范。制作藏书票的步骤方法为:1.剪制刻板2.压出形3.用画笔拓印4.完成。在示范过程中提示学生在剪制刻板时要注意用刀安全。 活动四:实践展评 请学生以自己喜欢的主题创作一枚具有寓意的藏书票,教师进行巡视指导,并在巡视指导时再次提示用刀安全以及注意教室卫生。 在学生创作结束后,开展“以票会友”交流会,向同学介绍自己喜欢的书籍和藏书票。 活动五:小结作业 1.请学生主动汇报本堂课都有什么收获和体会,教师总结升华:藏书票代表着我们对于一本书的爱护与珍视,寄托了独特的寓意。呼吁学生在课余时间多关注版画珍珠藏书票这一种艺术形式。将设计好的藏书票贴在心爱的书上,做一个读书、爱书的好少年。 2.课后请学生搜集查阅资料,了解藏书票还有哪些制作方法,下节课进行交流分享。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