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4 氧化还原反应
- 格式:doc
- 大小:555.50 KB
- 文档页数:8
专题04 氧化还原反应【知识导图】【目标导航】本专题内容为各种考试的高频考点,主要考查点有四:一是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的辨析,包括判断所给反应是否是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剂和还原剂、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类型的判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等;二是氧化还原反应规律及应用,包括氧化性和还原性强弱的比较、化合价变化规律及其应用等;三是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和配平,主要是利用氧化还原反应化合价变化规律书写产物,并能够利用化合价升降法进行配平等;四是氧化还原反应的定量计算,主要是利用电子守恒进行相关量的计算等。
【重难点精讲】一、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1.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和特征2.基于双线桥理解氧化还原反应概念之间的关系规律总结:分析电子转移数目的关键——标出元素化合价(1)基本方法:先标出熟悉元素的化合价,再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的原则求解其他元素的化合价。
(2)熟记常见元素的化合价:一价氢、钾、钠、氟、氯、溴、碘、银;二价氧、钙、钡、镁、锌;三铝、四硅、五价磷;说变价也不难,二三铁、二四碳、二四六硫都齐全;铜汞二价最常见。
(3)明确一些特殊物质中元素的化合价:CuFeS 2:Cu +2、Fe +2、S -2;K 2FeO 4:Fe +6;Li 2NH 、LiNH 2、AlN :N -3;Na 2S 2O 3:S +2;MO +2:M +5;C 2O 2-4:C +3;HCN :C +2、N -3;CuH :Cu +1、H -1;FeO n -4:Fe +8-n;Si 3N 4:Si +4、N -3。
概括为“氧、氧、得、降、还、还、还”。
3.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类型反应间的关系 根据下图,将下面反应类型的序号填入下表中。
反应实例 反应类型 CO +CuO=====高温Cu +CO 2____________ CaCO 3=====高温CaO +CO 2↑ ____________ 2FeCl 2+Cl 2===2FeCl 3 ____________ NH 3+HCl===NH 4Cl ____________ Zn +H 2SO 4===ZnSO 4+H 2↑ ____________ HCl +NaOH===NaCl +H 2O ____________ 2KClO 3=====MnO 2△2KCl +3O 2↑____________根据上表总结:①一定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________反应。
考点考题示例考情分析1.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和规律(2023福建T6X2022北京T6X2020海南T9)(2023浙江1月T6X2022浙江6月T10X2022山东T8X2022山东71)(2021山东T5X2023辽宁T12X2022辽宁T6)氧化还原反应是贯穿整个高中化学的一个工具,每年高考中都会考查,在选择题中考查基本概念、规律及计算,在非选择题中考查方程式的书写,考频很高2.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书写与计算(2023北京T12X2023湖南T10X2023湖南T14X2022湖南T9X2021湖南T8X2021山东T13X2022海南T15)考点❹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和规律一、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特征和相关概念1.本质和特征(1)本质:电子的转移(电子得失或共用电子对偏移)。
(2)特征:反应过程中有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依据)。
2.相关概念及其关系失电子,元素化合价升高,被氧化(还*剂摩{还原性代生(氧化反应怦4氧化产物),1:[反甲物)(生庐物)(氧匕剂摩(氧化性昨噩底反泸也[还原产物]r得电子,元素化合价降低,被还原3.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注意①置换反应中都有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②复分解反应中没有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一定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③不是所有的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和有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才是氧化还原反应。
如2Na+△M O24Cl2NaCl、2H O2H O+O t是氧化还原高温反应。
但CaCO3CaO+CO f、CaO+HOCa(OH)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4.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1)常见的氧化剂物质类型举例对应还原产物某些非金属单质X(卤素)X~O、。
3H O或OH一或O_或0一含较高价态元素的化合物氧化物MnO Mn+含氧酸浓硫酸SOhno3NO或NOHC1O cr盐KMnO4(H+)Mn+Fe3+Fe+或FeNaClO Cl~过氧化物Na O、H O H0或OFT等(^42)5年高考3年模拟A版高考化学(2)常见的还原剂物质类型举例对应氧化产物活泼金属单质Na.Fe.Al Na+、Fe+或Fe3+,A13+某些非金属单质H、C、SH0或H+、CO或CO、SO含较低价态元素的化合物氧化物CO COSO so3或sor 氢化物nh3N或NOH S s或SO离子SO3-so「Fe+Fe3+r I二、物质氧化性、还原性强弱比较方法1.依据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比较还原剂+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
高考化学复习考点知识专题讲解专题四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及应用考点知识纵观近几年的高考,无论是全国的理科综合试卷还是江苏、上海等省市的单科考试,氧化还原反应始终是考查的重点,命题率较高。
其考查方式多以选择题和填空题的形式出现,难度适中,形式新颖灵活。
涉及的知识有1、从氧化还原反应角度分析反应类型;2、判断化学反应中的氧化剂和还原剂、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3、比较氧化性或还原性的强弱,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可能性及反应产物等已经由单纯的配平方程式向与生产、生活、实验等于有关的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转化。
预计今后的高考命题趋势是:以社会实际问题或典型实例为载体,考查对有关概念的理解和应用,与物质分析、推断结合在一起,考查学科内综合应用能力。
重点、难点探源一、氧化还原反应1、氧化还原反应(1)概念: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化学反应。
(2)特征: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
(3)实质:反应过程中有电子得失或电子转移。
2、有关概念及相互关系例如:反应MnO2+4HCl MnCl2+Cl2↑+2H2O中(1)MnO2在反应中得到电子,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作氧化剂,生成还原产物。
(2)HCl在反应中失去电子,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作还原剂,生成氧化产物。
二、常见的氧化剂、还原剂1、常见氧化剂物质类型举例对应还原产物活泼的非金属单质X2(卤素)X-O2 O3H2O OH-元素处于高化合价时的化合物或离子氧化物MnO2Mn2+含氧酸浓H2SO4SO2HNO3NO NO2盐KMnO4Mn2+Fe3+Fe2+ Fe2、常见还原剂3、具有中间价态的物质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一般情况下主要表现某一方面的性质。
三、氧化性和还原性的强弱比较1、根据氧化还原反应判断氧化还原反应总是遵循以下规律(简称强弱律)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氧化剂>还原剂;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还原剂>氧化剂。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化学试题分类汇编专题四氧化还原反应1.(2014·上海单科化学卷,T19)下列反应与Na2O2+SO2→Na2SO4相比较,Na2O2的作用相同的是A.2Na2O2+CO2→2Na2CO3+O2B.2Na2O2+2SO3→2Na2SO4+O2C.Na2O2+H2SO4→Na2SO4+H2O2D.3Na2O2+Cr2O3→2Na2CrO4+Na2O【答案】D【解析】氧化还原反应Na2O2+SO2→Na2SO4中,Na2O2是氧化剂,SO2是还原剂;A、2Na2O2+CO2→2Na2CO3+O2反应中,Na2O2既是氧化剂也是还原剂,A不选;B、2Na2O2+2SO3→2Na2SO4+O2反应中,Na2O2既是氧化剂也是还原剂,B不选;C、Na2O2+H2SO4→Na2SO4+H2O2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C不选;D、3Na2O2+Cr2O3→2Na2CrO4+Na2O反应中,Na2O2是氧化剂,D选。
2.(2014·山东理综化学卷,T7)下表中对应关系正确的是2CH+HCl【答案】B【解析】A、CH2=CH2+HCl CH3CH2Cl为取代反应,A错误;B、由油脂得到甘油,属于酯类的水解反应。
由淀粉得到葡萄糖,属于糖类的水解反应,B正确;C、Zn+Cu2+=Zn2++Cu的单质Zn化合价升高,被氧化,C错误;D、Cl2+H2O=HCl+HClO反应中H2O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D错误。
3.(2014·全国大纲版理综化学卷,T13)已知:将Cl2通人适量KOH溶液,产物中可能有KC1、KClO、KC1O3,且()()cc--C1C1O的值与温度高低有关。
当n(KOH)=amol时,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 .若某温度下,反应后()()c c --C1C1O =11,则溶液中()()c c --C1C1O =12B . 参加反应的氯气的物质的量等于12amol C .改变温度,反应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n e 的范围:12amol ≤n e ≤56amol D .改变温度,产物中KC1O 3的最大理论产量为17amol 【答案】D【解析】A 、令n (ClO —)=1mol ,反应后()()c c --C1C1O =11,则n (Cl —)=11mol ,电子转移守恒,5×n (ClO 3—)+1×n (ClO —)=1×n (Cl —),即5×n (ClO 3—)+1×1mol=1×11mol ,解得n (ClO 3—)=2mol ,故溶液中()()c c --C1C1O =12,A 正确;B 、由Cl 原子守恒可知,2n (Cl 2)=n (KCl )+n (KClO )+n (KClO 3),由钾离子守恒可知n (KCl )+n (KClO )+n (KClO 3)=n (KOH ),故参加反应的氯气的物质的量=12n (NaOH )=12amol ,B 正确;C 、氧化产物只有KClO 3时,转移电子最多,根据电子转移守恒5n (KCl )=n (KClO 3),由钾离子守恒:n (KCl )+n (KClO 3)=n (KOH ),故n (KClO 3)=16n (KOH )=16a mol ,转移电子最大物质的量=16a mol×5=56a mol ,氧化产物只有KClO 时,转移电子最少,根据电子转移守恒n (KCl )=n(KClO ),由钾离子守恒:n (KCl )+n (KClO )=n (KOH ),故n (KClO )=12n (KOH )= 12a mol ,,转移电子最小物质的量=12a mol×1=12a moll ,故反应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ne 的范围:12a mol≤n e ≤56amol ,C 正确;D 、氧化产物只有KClO 3时,其物质的量最大,由C 中计算可知:n 最大(KClO 3)=16n (KOH )=16a mol ,D 错误。
专题04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和规律【知识梳理】【归纳总结】一.氧化还原反应的认识1.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和特征2.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巧解巧记】升失氧、降得还,剂性一致,其他相反。
3.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二.氧化还原反应的表示方法1.双线桥法双线桥法是用两条线桥来表示氧化还原反应中化合价变化或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的方法。
方法如下:一条线箭头由氧化剂中得电子的原子指向还原产物中的同种元素的原子,并标明得到的电子数,另一条线箭头由还原剂中失电子的原子指向氧化产物中的同种元素的原子,并标明失去的电子数。
可概括为“标变价、画箭头、算数目、说变化”。
2.单线桥法单线桥法是用一条线桥来表示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的方法。
方法如下:在反应物一侧,箭号起点为失电子原子,终点为得电子原子,在线上只标转移电子总数,不标“得到”“失去”。
三.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方法1.依据氧化还原反应原理判断(1)氧化性强弱:氧化剂>氧化产物(2)还原性强弱:还原剂>还原产物2.依据元素活动性顺序判断(1)金属越活泼,其单质的还原性越强,对应阳离子的氧化性逐渐减弱。
(2)非金属越活泼,其单质氧化性越强,对应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弱。
F2、Cl2、Br2、I2、SF-、Cl-、Br-、I-、S2-由左至右,非金属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减弱;F-、Cl-、Br-、I-、S2-,由左至右,阴离子的还原性逐渐增强。
3.依据产物中元素价态的高低判断(1)相同条件下,不同氧化剂作用于同一种还原剂,氧化产物价态高的其氧化性强。
例如:(2)相同条件下,不同还原剂作用于同一种氧化剂,还原产物价态低的其还原性强。
例如:4.依据影响因素判断(1)浓度:同一种物质,浓度越大,氧化性(或还原性)越强。
如氧化性:浓H2SO4>稀H2SO4,浓HNO3>稀HNO3;还原性:浓HCl>稀HCl。
(2)温度:同一种物质,温度越高其氧化性越强。
【考向解读】(1)单纯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较少,通常以典型物质或工业生产流程为载体,考查学科内学问的综合应用。
(2)在选择题中主要考查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的辨析及电子转移数目的推断。
(3)在非选择题中主要是结合生产流程、化学试验考查氧化还原反应型离子方程式或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基本理论相结合进行命题,考查守恒规律在氧化还原反应计算中的应用。
【命题热点突破一】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一)精确 辨析氧化还原反应概念“5误区”——不被迷雾遮慧眼1.误认为有单质参与或生成的反应肯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如O 2与O 3的转化为非氧化还原反应。
2.误认为元素由化合态变为游离态肯定被还原,其实不肯定。
如HCl→Cl 2,氯元素被氧化,CuO→Cu ,铜元素被还原。
(二)精确 识记高考常考物质元素的化合价——快速破题抓题眼 1.CuFeS 2:C u +2F e +2S -22.K 2FeO 4:F e +63. Li 2NH 、LiNH 2、AlN :N -34.Na 2S 2O 3:S +25.MO +2:M +56.C 2O 2-4:C +37.HCN :C +2N -38.CuH :C u +1H -19.FeO n -4:Fe+8-n10.Si 3N 4:S i +4N -3例1、 (2022·山东理综,7,5分)下表中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CH 3CH 3+Cl 2――→光CH 3CH 2Cl +HCl均为取代反应CH 2===CH 2+HCl―→CH 3CH 2Cl B由油脂得到甘油由淀粉得到葡萄糖 均发生了水解反应CCl 2+2Br -===2Cl -+Br 2Zn +Cu 2+===Zn 2++Cu均为单质被还原的置换反应D2Na 2O 2+2H 2O===4NaOH +O 2↑Cl 2+H 2O===HCl +HClO均为水作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解析】 CH 2===CH 2+HCl―→CH 3CH 2Cl 是加成反应,A 项错误;Zn +Cu 2+===Zn 2++Cu 中单质Zn 被氧化,C 项错误;D 项两个反应中水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D 项错误。
氧化复原反响题组 1氧化复原反响的观点1.[2017天津理综 ,3,6分 ] 以下能量转变过程与氧化复原反响没关的是()A. 硅太阳能电池工作时, 光能转变为电能B. 锂离子电池放电时, 化学能转变为电能C.电解质溶液导电时, 电能转变为化学能D.葡萄糖为人类生命活动供给能量时, 化学能转变为热能2.[ 高考组合改编题 ] 以下说法错误的选项是()A.[2017北京理综 ,8B 改编 ] 氯气使 KBr 溶液变黄 ,Cl 2被复原B.[2016海南 ,7B] 将铁屑放入稀HNO中证明 Fe 比 H 开朗32C.[2016浙江理综 ,9D 改编 ]O、Cl 的某些单质或两元素间形成的某些化合物可作水的消毒剂D.[2014纲领全国卷 ,8A]SO2使溴水退色与乙烯使KMnO溶液退色的原理同样43.[2016北京理综 ,10,6分 ]K Cr O溶液中存在均衡:Cr2( 橙色 )+H O2Cr( 黄2272色)+2H +。
用 K2 Cr2O7溶液进行以下实验:联合实验 , 以下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A. ①中溶液橙色加深, ③中溶液变黄B. ②中 Cr2被 C2H5OH复原C.对照②和④可知 K Cr O 酸性溶液氧化性强227D.若向④中加入70%HSO溶液至过度 , 溶液变为橙色244.[ 高考组合改编题 ][双选 ] 以下说法错误的选项是()A.[2017江苏 ,5C 改编 ]N 2的氧化性比 O2的强B.[2015山东理综 ,11C 改编 ] 向 NaBr 溶液中滴入少许氯水和苯 , 振荡、静置 , 溶液上层呈橙红色, 则 Br-复原性强于 Cl -C.[2015上海 ,5改编 ] 二氧化硫能使溴水退色, 说明二氧化硫拥有漂白性D.[2014江苏 ,4C 改编 ] 漂白粉可用于漂白纸张5.[2014纲领全国卷 ,13,6分 ] 已知 : 将 Cl 2通入适当 KOH溶液 , 产物中可能有 KCl 、KClO、KClO3,且的值与温度高低有关。
专题04 氧化还原反应1.(2021·广东)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之一。
下列物质性质实验对应的反应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 .22Na O 放入水中:2222Na O H O 2NaOH O +=+↑B .2H O(g)通过灼热铁粉:22323H O 2Fe Fe O 3H +=+C .铜丝插入热的浓硫酸中:2442Cu H SO CuSO H +=+↑D .2SO 通入酸性4KMnO 溶液中:2222445SO 2H O 2MnO 5SO 4H 2Mn --++++=++【答案】D【解析】A .22Na O 放入水中化学方程式应该是:22222Na O 2H O 4NaOH O +=+↑,A 选项中氧元素不守恒,A 错误;B .2H O(g)通过灼热铁粉应高温条件下生成四氧化三铁和氢气,B 错误;C .铜丝插入热的浓硫酸中生成的气体不是氢气,应是二氧化硫,C 错误;D .2SO 通入酸性4KMnO 溶液中,2SO 被-4MnO 氧化为2-4SO ,-4MnO 被2SO 还原为2+Mn ,再根据得失电子守恒、电荷守恒和元素守恒可得离子方程式为2222445SO 2H O 2MnO 5SO 4H 2Mn --++++=++,D 正确;故选D 。
2.(2021·湖南)3KIO 常用作食盐中的补碘剂,可用“氯酸钾氧化法”制备,该方法的第一步反应为()232322Δ6I +11KCIO +3H O 6KH IO +5KCl+3Cl ↑。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产生22.4L(标准状况)2Cl 时,反应中转移10mole -B .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6C .可用石灰乳吸收反应产生的2Cl 制备漂白粉D .可用酸化的淀粉碘化钾溶液检验食盐中3IO -的存在【答案】A【解析】A .该反应中只有碘元素价态升高,由0价升高至KH(IO 3)2中+5价,每个碘原子升高5价,即6I 260e -,又因方程式中6I 23Cl 2,故3Cl 260e -,即Cl 220e -,所以产生22.4L (标准状况) Cl 2即1mol Cl 2时,反应中应转移20 mol e -,A 错误;B .该反应中KClO 3中氯元素价态降低,KClO 3作氧化剂,I 2中碘元素价态升高,I 2作还原剂,由该方程式的计量系数可知,11KClO 36I 2,故该反应的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6,B 正确;C .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钙,工业制漂白粉可用石灰乳与氯气反应,C 正确;D .食盐中-3IO 可先与酸化的淀粉碘化钾溶液中的H +、I -发生归中反应--+322IO +5I +6H =3I +3H O 生成I 2,I 2再与淀粉发生特征反应变为蓝色,故可用酸化的淀粉碘化钾溶液检验食盐中-3IO 的存在,D 正确。
专题04 氧化还原反应一、氧化还原反应概念正误判断正误判断,正确的划“√”,错误的划“×”(1)氧化还原反应是指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化学反应,其实质是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的反应。
其中氧化反应是指物质失去电子(或电子对偏离)的反应,还原反应是指物质得到电子(或电子对偏向)的反应( )(2)置换反应全部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因为有单质参加和生成,化合价发生了变化( )(3)复分解反应全部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
因为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变化( )(4)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因为单质中元素化合价必然发生变化( )(5)有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因为单质中元素化合价必然发生变化( )(6)氧化剂具有氧化性,反应时本身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还原剂具有还原性,反应时本身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 )(7)在浓度相差不大的溶液中,一种氧化剂和几种还原剂反应时将按照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依次反应;同理一种还原剂和几种氧化剂反应时将按照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依次反应( ) (8)元素处于最高价态时一定有强氧化性,如FeO2-4;同理,元素处于最低价态时一定具有强还原性,如S2-;元素处于中间价态时,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如Fe2+、SO2( ) (9)根据反应化学方程式判断氧化性、还原性强弱时,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 )(10)元素从化合态变为游离态,该元素不一定被还原( )(11)失电子越多,还原性越强,得电子越多,氧化性越强( )(12)金属元素被还原,不一定得到金属单质( )(13)含氧酸的价态越高,氧化性一定越强( )(14)在原电池中,作负极的金属一定比作正极的金属活泼( )(15)不容易得到电子的物质,肯定容易失去电子( )(16)向NaBr溶液中滴入少量氯水和苯,振荡、静置,溶液上层呈橙红色,所以Br-还原性强于Cl-( )(17)向含I-的无色溶液中滴加少量新制氯水,再滴加淀粉溶液,加入淀粉后溶液变成蓝色,则氧化性:Cl2>I2( )(18)向FeSO4溶液中先滴入KSCN溶液,再滴加H2O2溶液,加入H2O2后溶液变成血红色,则Fe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19)在氧化还原反应中,还原剂失去电子的总数等于氧化剂得到电子的总数( )(20)在CO2中,Mg燃烧生成MgO和C,在该反应条件下,Mg的还原性强于C的还原性( )【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二、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书写正误判断(1)向Ca(ClO2)溶液中通入SO2:Ca2++2ClO-+H2O+SO2===CaSO3↓+2HClO( )(2)SO2通入NaClO溶液中:SO2+ClO-+H2O===SO2-4+Cl-+2H+( )(3)铁与稀HNO3反应:Fe+2H+===Fe2++H2↑( )(4)3MnO2-4+4H+===2MnO-4+MnO2↓+2H2O( )(5)少量Cl2通入KI溶液中:Cl2+2I-===2Cl-+I2( )(6)向Fe(OH)2中加入足量的稀HNO3:Fe(OH)2+2H+===Fe2++2H2O( )(7)Fe(OH)3溶于氢碘酸:Fe(OH)3+3H+===Fe3++3H2O( )(8)FeS溶于稀HNO3中:FeS+2H+===Fe2++H2S↑( )(9)将磁性氧化铁溶于稀HNO3:Fe3O4+8H+===2Fe3++Fe2++4H2O( )(10)将FeCl2溶液与稀HNO3混合:Fe2++4H++NO-3===Fe3++NO↑+2H2O( )(11)用稀H2SO4酸化的KMnO4溶液与H2O2反应,证明H2O2具有还原性:2MnO-4+6H++5H2O2===2Mn2++5O2↑+8H2O( )(12)浓硝酸中加入过量铁粉并加热:Fe+6H++3NO-3===Fe3++3NO2↑+3H2O( )【答案】(1)×(2)√(3)×(4)√(5)√(6)×(7)×(8)×(9)×(10)×(11)√(12)×1.辨析4对概念,理清知识关系2.解答氧化还原反应有关概念题的“三个步骤”第一步:依据题意分析概念:“升失氧,降得还;剂性一致,其他相反。
专题04 氧化还原反应一、选择题1.科学家发现了如下反应:O2+PtF6===O2(PtF6),已知O2(PtF6)为离子化合物,Pt为+5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O和F无正化合价B.1 mol O2参加反应,转移1 mol e-C.上述反应中O2作氧化剂D.上述反应属于加成反应【答案】B【题型】选择题【难度】容易2.物质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不仅与物质的结构有关,还与物质的浓度和反应温度等有关。
下列各组物质:①Cu与HNO3溶液②Cu与FeCl3溶液③Zn与H2SO4溶液④Fe与FeCl3溶液,由于浓度不同而能发生不同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①③④【答案】A【解析】①中浓HNO3生成NO2,稀HNO3生成NO;③中浓H2SO4生成SO2,稀H2SO4生成H2。
【题型】选择题【难度】容易3.下列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NO2溶于水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B.Na2O2与CO2反应时,Na2O2只作氧化剂C.SO2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体现了SO2的漂白性D.浓HNO3与C反应时,体现了HNO3的强氧化性和酸性【答案】A【题型】选择题【难度】容易4.高温下焙烧CuFeS 2的反应之一为2CuFeS 2+7O 2=====高温CuSO 4+CuO +Fe 2O 3+3SO 2下列关于该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A .CuFeS 2中硫的化合价为-1价B .CuFeS 2发生还原反应C .1 mol CuFeS 2完全反应转移13 mol 电子D .CuSO 4和SO 2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答案】D【解析】CuFeS 2中Cu 为+2价,Fe 为+2价,S 为-2价,A 选项错误;CuFeS 2中S 、Fe 化合价都升高,发生氧化反应,B 选项错误;1 mol CuFeS 2完全反应转移14 mol 电子,C 选项错误;D 正确。
【题型】选择题【难度】容易5.三氟化氮(NF 3)是一种新型电子材料,它在潮湿的空气中与水蒸气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产物有HF 、NO 和HNO 3。
专题四氧化还原反应1.【2016年高考北京卷】K2Cr2O7溶液中存在平衡:Cr2O72-(橙色)+H2O2CrO42-(黄色)+2H+。
用K2Cr2O7溶液进行下列实验:结合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①中溶液橙色加深,③中溶液变黄B.②中Cr2O72-被C2H5OH还原C.对比②和④可知K2Cr2O7酸性溶液氧化性强D.若向④中加入70%H2SO4溶液至过量,溶液变为橙色【答案】D【考点定位】本题主要是考查化学平衡移动、氧化还原反应判断【名师点晴】明确溶液中的反应特点,并能灵活应用勒夏特列原理判断平衡的移动方向是解答的关键,解答时要注意通过对比实验的分析得出在酸性溶液中重铬酸钾的氧化性强,能把乙醇氧化。
易错选项是D,注意④中的实验环境,不要忽视了溶液中还存在乙醇,而不能单纯的考虑平衡的移动方向。
2.【2016年高考上海卷】下列化工生产过程中,未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海带提碘B.氯碱工业C.氨碱法制碱D.海水提溴【答案】C【考点定位】考查氧化还原反应概念。
【名师点睛】氧化还原反应是历年高考必考知识点之一,重点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氧化性和还原性强弱比较、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有关计算等。
掌握氧化还原反应基本概念是解答的关键:失去(共用电子对偏离)电子、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本身做还原剂、转化为氧化产物;得到(共用电子对偏向)电子、化合价降低、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本身做氧化剂、转化为还原产物。
涉及氧化还原反应配平和计算时依据“质量守恒”、“电子守恒”便可解答,一般题目难度不大。
3.【2016年高考上海卷】一定条件下,某容器中各微粒在反应前后变化的示意图如下,其中和代表不同元素的原子。
关于此反应说法错误的是()A.一定属于吸热反应B.一定属于可逆反应C.一定属于氧化还原反应D.一定属于分解反应【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图示可知该反应反应物是一种,生成物是两种且其中一种是单质。
A.该物质属于分解反应,一般的分解反应是吸热反应,但也有的分解反应如2H2O2=2H2O+O2↑的反应是放热反应,错误;B.根据图示可知有一部分反应物未参加反应,属于该反应是可逆反应,正确;C.该反应中化合物发生分解反应有单质生成,所以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正确;D.反应物是一种,生成物是两种,因此属于分解反应,正确。
【考点定位】考查常见化学反应类型的判断。
【名师点睛】化学试题的呈现方式形式多样,可采用文字、数据、图表、示意图等多种方式的融合,增加试题信息的广度,考查学生从不同呈现方式中提取有用信息、加工信息,并利用信息进行思考或推理的能力。
这些信息蕴含着解决试题的重要思路、数据和方法,如物质性质、物质形态、反应条件、反应产物、结构特征以及变化趋势等。
这就要求考生通过“现场独立自学”的方式,从中概括抽象出新的知识或发现数据之间的关系,同时与学过的知识相组合,形成较全面的网络化的知识体系,将这些知识体系进一步应用到新的知识情境中,从而解决问题。
这种试题对具有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和考查,将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题利用分子模型示意图考查了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可逆反应、吸(放)热反应的区别与联系,注意示意图中隐藏的信息:反应前只有一种分子,反应后既有新生成的化合物分子,又有新生成的单质分子,还有未反应的反应物分子,结合各种反应的本质特征回答即可。
4.【2016年高考上海卷】O2F2可以发生反应:H2S+4O2F2→SF6+2HF+4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氧气是氧化产物B.O2F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C.若生成4.48 L HF,则转移0.8 mol电子D.还原剂与氧化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4【答案】D【考点定位】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概念和简单计算。
【名师点睛】本题主要涉及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是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其本质是在反应中有电子转移。
在反应中,氧化剂是得到电子的或电子对偏向的物质,本身具有氧化性,反应后化合价降低,对应的产物是还原产物;还原剂是失去电子的或电子对偏离的物质,本身具有还原性,反应后化合价升高,对应的产物为氧化产物。
整个反应过程电子从还原剂转移到氧化剂。
一定记清各概念之间的关系:还原剂—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氧化产物;氧化剂—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生成还原产物。
5.【2016年高考上海卷】(本题共12分)NaCN超标的电镀废水可用两段氧化法处理:(1)NaCN与NaClO反应,生成NaOCN和NaCl(2)NaOCN与NaClO反应,生成Na2CO3、CO2、NaCl和N2已知HCN(K i=6.3×10-10)有剧毒;HCN、HOCN中N元素的化合价相同。
完成下列填空:(1)第一次氧化时,溶液的pH应调节为____________(选填“酸性”、“碱性”或“中性”);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第二次氧化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处理100 m3含NaCN 10.3 mg/L的废水,实际至少需NaClO___g(实际用量应为理论值的4倍),才能使NaCN含量低于0.5 mg/L,达到排放标准。
(4)(CN)2与Cl2的化学性质相似。
(CN)2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_________、__________和H2O。
【答案】(1)碱性;防止生成HCN,造成人员中毒或污染空气。
(2)2OCN-+3ClO-=CO32-+CO2↑+3Cl-+N2↑(3)14 900(4)NaOCN、NaCN2OCN-+3ClO-=CO32-+CO2↑+3Cl-+N2↑。
(4)(CN)2与Cl2的化学性质相似,则根据氯气与氢氧化钠反应的方程式可知(CN)2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NaOCN、NaCN和H2O。
【考点定位】考查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书写、计算、元素周期律等有关判断【名师点睛】对于HA H++A-,K i=,一定温度下电离平衡常数的大小通常是用来衡量酸性强弱的主要依据,K i值越大说明酸性越强。
HCN的K i=6.3×10-10,说明HCN是极弱的酸,NaCN属于强碱弱酸盐,极易水解使水溶液表现碱性,即NaCN只能存在于碱性环境中。
若调整NaCN 溶液pH至中性或酸性,NaCN几乎完全转化为剧毒物质HCN。
该题中主要涉及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是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其本质是在反应中有电子转移。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遵循电子守恒,即氧化剂得到的电子的物质的量(或个数)等于还原剂失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或个数)。
若将电子守恒规律应用于解题,可以大大简化我们的计算过程,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守恒法是中学化学中常用的解题方法之一,守恒法包括质量守恒、原子守恒、电荷守恒、电子守恒等。
在进行解题时,如何选择并应用上述方法对于正确快速地解答题目十分关键。
首先必须明确每一种守恒法的特点,然后挖掘题目中存在的守恒关系,最后巧妙地选取方法,正确地解答题目。
①在溶液中存在着阴阳离子,由于溶液呈电中性,所以可考虑电荷守恒;②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存在着电子的转移,通常考虑电子守恒。
③在某些复杂多步的化学反应中可考虑某种元素的守恒法;④在一个具体的化学反应中,由于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因此涉及到与质量有关的问题可考虑质量守恒法。
微粒半径比较可能涉及到原子或者离子,一般规律是:电子层数多的微粒半径大,当电子层数相同时原子序数大的半径小。
6.【2016年高考新课标Ⅰ卷】(14分)NaClO2是一种重要的杀菌消毒剂,也常用来漂白织物等,其一种生产工艺如下:回答下列问题:(1)NaClO2中Cl的化合价为_______。
(2)写出“反应”步骤中生成ClO2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3)“电解”所用食盐水由粗盐水精制而成,精制时,为除去Mg2+和Ca2+,要加入的试剂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
“电解”中阴极反应的主要产物是______。
(4)“尾气吸收”是吸收“电解”过程排出的少量ClO2。
此吸收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该反应中氧化产物是_________。
(5)“有效氯含量”可用来衡量含氯消毒剂的消毒能力,其定义是:每克含氯消毒剂的氧化能力相当于多少克Cl2的氧化能力。
NaClO2的有效氯含量为____。
(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答案】(1)+3价;(2)2NaClO3+SO2+H2SO4=ClO2+2NaHSO4;(3)NaOH溶液;Na2CO3溶液;ClO2-(或NaClO2);(4)2:1;O2;(5)1.57g。
气体,产物为NaClO3,则此吸收反应中,氧化剂为ClO2,还原产物为NaClO2,还原剂是H2O2,氧化产物是O2,每1mol 的H2O2转移2mol电子,反应方程式是:2NaOH+2ClO2+H2O2=2NaClO2+O2+2H2O,可知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该反应中氧化产物O2。
(5)每1克NaClO2的物质的量为n(NaClO2)=1g÷90.5g/mol=mol,其获得电子的物质的量是n(e-)=mol×4=4/90.5mol,1molCl2获得电子的物质的量是2mol,根据电子转移数目相等,可知其相对于氯气的物质的量为n=mol×4÷2=mol,则氯气的质量为mol×71g/mol=1. 57g。
【考点定位】考查混合物的分离与提纯、氧化还原反应的分析及电解原理的应用的知识。
7.【2016年高考北京卷】(13分)用零价铁(Fe)去除水体中的硝酸盐(NO3-)已成为环境修复研究的热点之一。
(1)Fe还原水体中NO3-的反应原理如图所示。
①作负极的物质是________。
②正极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_。
(2)将足量铁粉投入水体中,经24小时测定NO3—的去除率和pH,结果如下:pH=4.5时,NO3—的去除率低。
其原因是________。
(3)实验发现:在初始pH=4.5的水体中投入足量铁粉的同时,补充一定量的Fe2+可以明显提高NO3—的去除率。
对Fe2+的作用提出两种假设:Ⅰ. Fe2+直接还原NO3—;Ⅱ. Fe2+破坏FeO(OH)氧化层。
①做对比实验,结果如右图所示,可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
②同位素示踪法证实Fe2+能与FeO(OH)反应生成Fe3O4。
结合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解释加入Fe2+提高NO3—去除率的原因:______。
pH =4.5(其他条件相同)(4)其他条件与(2)相同,经1小时测定NO3—的去除率和pH,结果如下:与(2)中数据对比,解释(2)中初始pH不同时,NO3—去除率和铁的最终物质形态不同的原因: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