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醛对尿素质量和尿素系统的影响
- 格式:pdf
- 大小:105.50 KB
- 文档页数:3
一、尿素粒子机械强度塔式造粒所得尿索粒子,由于在塔内降落过程中互相碰撞,冲撞塔下漏斗,或被刮料机破碎,在后续的输送、贮存、包装过程中均受到多次碰撞作用。
尤其采用散装贮存、运输和销售过程,粒于经受的碰撞作用次数还要多。
碰撞作用结果会导致其中部分粒子破碎,甚至粉化。
这样在包装或堆存过程中产生粒度分离和集聚现象,破碎和粉化的尿素容易结块;在倒运过程中或在撒播过程中,这些粉化物形成粉尘而流失,造成经济损失,恶化劳动环境,形成公害。
因此对尿素的机械强度特别是冲击强度提出新的要求。
尿索粒子的机械强度是指:(1) 压碎强度它表示粒子承受静荷载的能力。
对已知直径的尿素粒子逐步地增加荷载,直至最后压碎粒子。
此压碎强度是对这个已知直径的粒子而言的。
压碎强度用kg或N表示。
(2) 冲击强度是表示粒子承受动荷载的能力。
测量冲击强度是用完好粒子百分比法。
如规定用速度为20m/s的空气喷枪将一定量粒子发射到一定远处的钢板上,称量出来破碎的粒子所占百分数。
试验装置见图6-38。
亦可采用自由落体法。
即从7m高处将一定量的尿素粒子自由落于一块钢上,反复进行10次,称量未破碎粒于所占百分数。
还可以设计出其他的冲击强度测定方法。
二、粒状尿素结晶过程(一) 两种结晶结构尿素粒子的强度差异在一个干净的(指对造粒塔壁清洗后无尿素粉尘存在)塔内,以低生产负荷造粒(以保证尿素粒子不碰到塔壁),在塔下用油布收集尿素粒子。
把得到的粒子在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它们的外表面非常圆滑。
对工厂正常生产情况下所得到的尿素粒子进行显微观察,发现有的粒子外表面十分粗糙。
图6-38尿素粒子冲击强度测定装置1-进料贮斗;2-压力表;3-减压阀(气源压力=0.2MPa表压);4-发射管(玻璃);5-金属板(45°角);6-接受器(玻璃);7-橡皮塞;8-导管(有机玻璃)对上述两种尿素粒子进行机械强度试验,发现如下情况:两种不同外形的尿素粒子的压碎强度几乎没有差别;但是两种不同外形的尿素粒子的冲击强度差别很大,圆滑粒子的冲击强度约为10%,而粗糙表面粒子的冲击强度高达75%。
尿素造粒塔粉尘产生的原因及排放控制魏作峰河南省屮原大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化肥事业部河南濮阳457004)摘要:本文通过对尿素造粒原理的原理和设计阐述,深入剖析造粒过程屮尿素粒度、喷头质量、喷头喷孔直径、喷头转速、熔料温度较高等因素对尿素造粒塔粉尘产生的原因的探讨,提岀选用好的造粒喷头、合理控制所需空气量、精心优化工艺控制及更换新型高效造粒喷头等改进措施减少造粒塔粉尘产生的可能途径。
关键词:尿素造粒塔尿素粉尘河南省屮原大化集团公司尿素生产装置是从意大利斯纳姆公司成套引进的,采用氨气提法工艺技术的大型尿素生产装置,日产尿素1760T/D。
尿素是由氨和二氧化碳在合成塔R101内高温高压下反应生成的,经过逐级降压,浓缩,分离,尿液浓度最终提高到99. 7% (质量),送入造粒塔顶部,生产出成品尿素。
在造粒过程屮,如何采取措施,减少尿素造粒塔粉尘排放,是节能减排,减少大气污染的一个值得研究的重要问题。
1.尿素造粒塔工作原理为了制得粒状尿素,须将尿素溶液浓缩至99. 7% (质量),然后经熔融尿素泵P108加压送至造粒塔顶的造粒喷头L109,由此旋转喷头L109将熔融尿素沿造粒塔截面喷洒成小液滴(颗粒直径在0・5---2・0mm )下落,经过50m高度的自由落程和上升的冷空气逆流接触,骤冷至1327C,经凝固和冷却两个过程落入塔底,被冷却固化成颗粒尿素。
尿素造粒塔为自然通风,有效高度50m,落至尿素造粒塔底部的尿素温度主要靠塔下部的百叶窗开度控制通风量来调节,以保证出料尿素颗粒温度在50Co 一般尿素造粒塔内空气流速为0.8— 1. 5M/S ,空气在塔内的流速不仅影响粒子的沉降速度,而且也影响造粒塔排放的尿素粉尘量。
落至尿素造粒塔底部的颗粒状尿素经旋转刮料机H101送至皮带运输机H102,由此再送往自动称量机WT09616,然后送入尿素仓库。
该工艺的特点是操作简单,运行维护费用相对较少,不足Z处是颗粒相对较小,强度低,粉尘大等。
第37卷第4期2021年4月文章编号:1671-8909 ( 2021 ) 4-0032-003车用尿素快速分析方法——甲醛法常大顺,李云(海洋石油富岛有限公司,海南东方 572600)试验娜■究清洗世界Cleaning World摘要:早在2013年国家环保部规定柴油车必须使用车用尿素来降低汽车尾气氮氧化物的排放,以避免汽车 尾气长期排放加重环境污染。
海洋石油富岛公司从2020年5月份开始生产车用尿素,年产能达到5万t 。
车用 尿素的主要成分是尿素溶液与纯水混合的32.5%(±0.7%)的尿素溶液。
国家标准(GB 29518—2013)中对于车 用尿素中尿素含量的分析使用总氮法,总氮法存在样品消解时间长,分析时间长的问题,且样品在蒸馏过程中使 用了浓度达到350 g /L 的浓碱,对安全和环保的危害大。
因此,笔者将分析尿液中总氮的分析方法-甲醛法应用 于车用尿素总氮的分析,不需要浓碱且分析时间短,通过对其分析过程大量实验数据总结以及与总氮法的比对、 回收率测试,发现其准确度及精密度完全可以满足中控分析的需要。
关键词:车用尿素;曱醛法;总氮法;回收率;准确度;精密度中图分类号:X 831 文献标识码:A1实验部分1.1主要仪器与试剂300 m L 三角瓶;25 m L 酸碱两用滴定管;5 mL 、 10 m L 移液管;氢氧化钠标准溶液,c (NaOH )=0.5 mol /L ; 分析纯浓硫酸(p = 1.84 g /mL );氢氧化钠溶液(200 g /L ); 甲醛溶液,25% (V /V );甲基红指示剂,1 g /L ;混合 指不剂。
1.2溶液配制(1)氢氧化钠溶液,(200 g /L ):秤取20 g 固体 氢氧化钠溶于去离子水中,待完全溶解后,稀释至100 m L 即可用。
(2) 甲醛溶液,25% (V /V ):取36%甲醛70 mL 加去离子水稀释至100 mL ,加数滴混合指示剂混匀, 用0.5 mol /LN aO H 中和现微红色备用。
尿素产品质量影响因素的分析及控制卜小雪发表时间:2018-09-03T09:16:46.270Z 来源:《红地产》2017年9月作者:卜小雪[导读] 对于尿素生产厂来说,控制尿素产品质量是至关重要的。
但是,尿素产品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质量问题堪忧。
一、成品水含量因素和控制措施1.1 影响尿素成品水含量的因素影响尿素成品水含量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一、二段蒸发温度或真空度达不到指标。
(2)分离器内真空度低,而表冷器内指标正常。
(3)二段蒸发加热器列管或花板漏。
(4)二段蒸发分离器上部冲洗水管阀内漏。
(5)雨季时空气湿度高。
(6)上造粒塔保温夹套蒸汽漏进管内。
(7)上造粒塔蒸汽吹除阀内漏。
(8)熔融泵进口冲洗水阀内漏。
1.2 做好尿素产品检查工作,防止尿素水含量超标为了防止尿素中水含量超标,应注意严格控制蒸发系统各指标 , 使其在正常范围内。
一旦发生异常 , 要及时查明原因并妥善理 , 必要时蒸发系统停止造粒 , 待各项指标恢复正常后再送造粒。
要根据系统负荷、天气情况和尿素下塔温度及时调整造粒塔底部风窗开度 , 尤其是阴雨天气 , 要尽量关小造粒塔底部风窗。
停车检修时要注意检查与蒸发系统相连各冲洗水、蒸汽阀门内漏情况 , 发现内漏及时消除。
二、影响尿素粒度的影响因素和控制措施2.1 影响尿素粒度的影响因素公司优等品指标为:小颗粒尿素粒度 (0.85 ~ 2.80mm) ≥ 93.0%,中颗粒尿素粒度 (1.18 ~ 3.35mm) ≥ 93.0%,大颗粒尿素粒度(2.00 ~ 4.75mm) ≥ 93.0%。
在生产过程中 , 造粒塔底部分析 , 尿素粒度均能达到规定要求 , 可是因尿素抗压强度低 , 在贮运、运输过程中易破碎 , 产生微粒及粉尘 , 易造成出厂产品粒度偏低 ,影响尿素外观质量。
2.2 选用新型喷头,保证产品颗粒的粒度经过比较 , 选用了等密度喷洒旋转造粒喷头 , 其具有以下优点 : ①能力适当 , 无过大或过小弊端 ; ②喷洒的颗粒均匀分布 , 颗粒均匀冷却 ; ③喷洒线无交错现象 , 避免了颗粒并合、粘塔底 ; ④依塔径大小设计喷洒范围 , 不粘塔壁且在塔的下半部封满塔断面 , 可提高空气有效作用系数 ; ⑤减少粉尘 1/3 ~ 2/3,消除环境污染与产品损失 ; ⑥ 0.8 ~ 2.5mm 的颗粒合格率在97% ~ 98.9%; ⑦由于等密度喷洒旋转喷头为全封闭喷头 , 内有一定压力 , 下部又有杂物沉淀段 , 因而运行时维护工作量少 , 只须每月对喷头进行 1 次清洗即可 , 不仅减少了日常维护的工作量 ,而且有利于延长喷头使用寿命。
尿素中痕量甲醛的测定提要:通过加热可提高测定尿素中痕量甲醛的方法灵敏度,实现了对尿素中痕量甲醛的测定,满足了日常原料检验任务。
关键词:甲醛;痕量;尿素尿素生产厂家为提高尿素颗粒强度在尿素生产中添加甲醛,但甲醛的存在严重影响公司氰酸钠成品的收率。
本公司的认为即使尿素产品中痕量的甲醛也会使催化剂活性衰减,要求对尿素中的痕量甲醛进行测定,而现有的甲醛测定方法GB2440-2001对痕量的甲醛无论是定量还是定性方面都不适合。
而在一次实验中发现,通过加热可使原来因甲醛含量很低并不显色的样品出现明显的颜色,为此通过大量的实验,确定了合适的分析方法,满足了对原料检测要求。
1.实验部分1.1仪器与试剂岛津UV-2450型紫外分光光度计。
硫酸:分析纯。
变色酸:1%。
尿素:工业品甲醛工作液:取1mg/mL甲醛溶液1.5mL于250mL容量瓶中,稀释至刻度,摇匀,制成3g/mL的甲醛工作液。
此工作液不稳定,须现用现配。
1.2实验方法:取一定量标液于100mL容量瓶中,加入2.0g不含甲醛的尿素,补加蒸馏水至5mL,摇动使尿素溶解。
另取100mL容量瓶,加入5mL蒸馏水,以此作为空白溶液。
在空白溶液和待测试样中依次加入1mL1%变色酸、10mL浓硫酸,在电炉上加热,开始冒泡时计时,继续加热2min取下。
放置10min后稀释至近刻度,冷却至室温再稀释至刻度,摇匀,在580nm波长处用10cm比色皿测定其吸光度。
1.3样品测定称取2.0g尿素,加入5mL蒸馏水使其溶解,其它步骤如实验方法。
通过标准曲线的线性回归方程对样品中的甲醛含量进行计算。
2.实验条件选择2.1加热时间加热以开始冒泡记时,2~5min后吸光度达到最大值且较稳定,故选加热时间为2min。
2.2稳定时间实验表明,溶液加热后放置10min吸光度值达到最大,且在10~15min较稳定,因此选择稳定时间10min进行测定。
2.3硫酸用量实验表明,硫酸用量的增加吸光度值也增加,当加入量达17~18mL时开始出现黑色的混浊(碳化所致,而非络合物的颜色)。
职业危害甲醛的体检标准一、概述职业危害甲醛是指在工作环境中接触到的甲醛气体,可能对员工的身体健康造成危害。
为了确保员工的健康与安全,进行定期的体检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针对职业危害甲醛的体检标准,包括各项检查的内容及标准。
二、体检项目及标准1.血液检测目的:检测血液中甲醛浓度,评估甲醛暴露程度。
标准:甲醛浓度应低于1.0mg/L。
2.呼吸系统检查目的:检查呼吸系统是否受到甲醛影响,如鼻炎、支气管炎等。
方法:进行肺功能测试、胸片检查等。
3.肝脏功能检查目的:评估甲醛对肝脏的潜在影响。
标准: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等指标应在正常范围内。
4.免疫系统检查目的:了解甲醛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方法:进行血常规检查,关注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等指标。
5.皮肤状态检查目的:观察皮肤是否出现与甲醛暴露相关的异常反应。
标准:皮肤应无异常变化。
6.血常规检查目的:了解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数量及形态,判断是否存在血液系统异常。
7.生化全项检查目的:评估其他重要器官功能,如心、肾功能等。
标准:各项生化指标应处于正常范围。
8.肾功能检查目的:评估肾脏功能是否受到甲醛影响。
标准:血尿素氮(BUN)、肌酐(Cr)等指标应在正常范围内。
9.其他必要检查根据具体情况,可能需要其他相关检查,如心电图、腹部超声等。
总的来说,针对职业危害甲醛的体检标准应全面覆盖多个系统,以确保员工的健康状况得到准确评估。
在日常工作中,应加强员工健康监测,采取有效措施降低甲醛暴露水平,保护员工的健康与安全。
1.2尿素和醛类缩合产品在这类产品中脲甲醛(UF,尿素—甲醛缩合物)、异丁叉二脲(IBDU,尿素—异丁醛缩合物)和丁烯叉二脲(CDU,尿素—丁烯醛缩合物)是三种具有重要价值的缓释肥料。
尿素—甲醛反应产物:该类产品属非包膜化学合成的缓效氮肥,是世界缓释肥料中产量最大的品种,在美国占50%以上。
为了评价产品的养分释放特性,通常用活性指数(AI)表示。
该指数为溶于热水的N对不溶于冷水N的百分率。
各类产品的含N量和AI都有明确的规定。
实际上,尿素与甲醛反应可生成不同链长的缩合物分布,其通式为NH2CO(NHCH2NHCO)nNH2,式中n在1~8之间。
尿素(U)/甲醛(F)摩尔比和反应条件(如PH、温度和时间)是决定缩合物分布的重要因素。
一般较多的U/F比生成短链的缩合物分布,而较低的U/F比例生成分子量较高的缩合物分布。
因此严格控制U/F摩尔比可获得最佳的甲叉脲缩合物分布。
尿素—甲醛粒状产品可分为:脲甲醛(UF)、甲叉脲和甲叉二脲(MDU)/二甲叉三脲(DMTU)三种。
(1)脲甲醛(Ureaform):该产品早在上世纪50年代已开发成功。
根据美国植物养分稽察协会(AAPFCO)规定:产品中所含的冷水不溶性N至少为总N 量的60%,而且其活性指数不低于40%。
脲甲醛大部分有较长链的尿素—甲醛缩合物组成,主要为四甲叉五脲(TMPU)和更长链的缩合物。
(2)甲叉脲(Methylene ureas,即亚甲基脲);该产品开发于上世纪60~70年代,其特征是具有短链的缩合物分布(主要是二甲叉三脲、三甲叉四脲和四甲叉五脲),冷水不溶性N在25%~60%之间。
(3)MDU/DMTU混合物:属最新的尿素—甲醛反应产品,在上世纪80年代开发成功。
产品中的氮至少有60%以冷水可溶的MDU和DMTU形态存在。
如以冷水不溶性N(CWIN)表示,一般低于25%。
尿素—甲醛系缓释氮肥通常有两种生产方法;即稀溶液法和浓溶液法。
在稀溶液法中产品从脲甲醛溶液中沉淀出来,然后进行过滤,母液循环至下一工序。
尿素分解生成氨气环评
尿素分解生成氨气的过程主要涉及以下反应:
CO(NH2)2 → NH3 + H2CO
尿素分解反应发生在高温和碱性条件下。
一般来说,当尿素与碱性催化剂(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等)一起加热时,尿素会发生分解反应,生成氨气和甲醛。
这是一个放热反应,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
尿素分解生成氨气的环评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 环境影响:尿素分解反应会产生氨气,氨气具有刺激性气味并对环境有一定的影响。
尿素分解过程中产生的甲醛也是一种挥发性有机物,对空气质量有一定影响。
2. 安全性:在尿素分解过程中,反应温度较高,需要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以防止温度过高导致爆炸等事故发生。
3. 废物处理:尿素分解反应产生的废物需要进行科学的处理和处置,以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4. 节能环保:尿素分解反应可以利用产生的氨气用于其他工艺或应用,以节约能源和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综上所述,尿素分解生成氨气的环评需要考虑环境影响、安全
性、废物处理和节能环保等方面,以确保该过程在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进行。
脲醛树脂制造所用的尿素与甲醛的供应和计量脲醛树脂是人造板行业中使用的重要原料之一,对人造板的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且在人造板的成本中占重要地以纤维板和刨花板为例,脲醛树脂的原料用量与木材用量之比 (质量比)约为 1:(7.5-8.5),但由于其单价较高,因此对成本的影响分别占 25%与 45%左右。
尿素和甲醛的原料价格高低、质量好坏及计量准确与否,对人造板生产企业的经济效益及产品质量影响巨大。
1 尿素1.1 尿素的计量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不妨先介绍一下国外大型企业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
2005年美国 GP 公司曾数次派代表团到我公司进行交流。
据介绍,他们采用的是特制的火车槽车装运散装尿素,每辆椭圆形槽车下有个锥形斗。
经火车地磅过秤后,即可将尿素通过锥形斗装入螺旋输送机中,再通过斗式提升机进入工厂的锥形储斗,储斗筒形侧壁有料位监视装臵,锥部侧壁装有活塞式空气振动器,支座上装有电子秤。
向胶罐加料时,启动储斗出口的旋转给料阀,通过电子秤上显示的质量变化即可得知向胶罐中加入的尿素质量。
其优点可归纳如下。
1.1.1 采用散装尿素可降低成本采用散装尿素,不使用包装袋,也不需要人工搬运尿素,可降低成本。
国内目前尚无散装尿素,均为袋装尿素,有 40kg /袋与 50kg/袋两种包装,包装材采用每吨包装费约为50-60元,人工装卸搬运费若以 10元/ t 计,则两者共需 60~70元/t。
一个年耗尿素 3万 t人造板生产企业,如能省下这笔开支,一年即可增加l80~2l0万元。
散装尿素的前提是要有货源,并且尿素流动性要好且无结块。
据了解,国内大型尿素装臵 (50万 t/年 )均有散装尿素库,而且由于生产稳定,各项操作指标控制严格,所以通常尿素均不结块。
但是,国内人造板生产企业一般没有进厂专用铁路线,采用上述铁路槽车有一定的困难,但可考虑采用特制的汽车槽车(或翻斗车改装 ),将尿素从散装尿素库装车后运至使用点。
附近有大型尿素装臵的人造板企业可考虑采用这个方案。
尿素分解产物介绍尿素是一种由肝脏产生的有机化合物,主要由尿素循环和氨基酸代谢产生。
在人体内,尿素分解产物是指尿素分解后形成的各种化合物。
尿素分解产物在人体内具有重要的生理作用和代谢功能。
本文将对尿素分解产物进行全面、详细、完整且深入地探讨。
尿素分解产物的种类尿素分解产物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氨 2. 二氧化碳 3. 尿酸 4. 甲醛 5. 硫酸氨氨是尿素分解产物中最主要的一种。
尿素在体内经过酶的作用被分解成氨和二氧化碳。
氨是一种强碱性物质,在人体内起到维持酸碱平衡的作用。
它可以与体内的酸性物质结合形成盐,从而中和体内过多的酸性物质。
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尿素分解产物中另一种重要的化合物。
尿素在体内分解成二氧化碳后,通过呼吸作用排出体外。
二氧化碳是人体呼吸过程中产生的废气之一,它的排出有助于维持呼吸系统的正常功能。
尿酸尿酸是尿素分解产物中的一种有机酸。
它是由嘌呤代谢产生的,主要存在于尿液中。
尿酸在人体内具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能够清除体内的自由基,对于预防氧化应激具有重要的意义。
甲醛甲醛是尿素分解产物中的一种有机物。
它是一种有刺激性气体,对人体具有一定的毒性。
甲醛在体内主要通过肝脏代谢产生,然后通过呼吸和尿液排出体外。
长期暴露于高浓度的甲醛环境可能导致呼吸道和皮肤的损伤。
硫酸硫酸是尿素分解产物中的一种无机酸。
它是由硫氧化酶催化尿素分解产生的。
硫酸在人体内具有一定的生理功能,可以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和代谢,对于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尿素分解产物的生理功能尿素分解产物在人体内具有多种生理功能,包括: 1. 维持酸碱平衡:氨的产生可以中和体内过多的酸性物质,维持酸碱平衡。
2. 清除自由基:尿酸具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能够清除体内的自由基,预防氧化应激。
3. 促进蛋白质代谢:硫酸可以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和代谢,对于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具有重要的作用。
总结尿素分解产物是尿素分解后形成的各种化合物,包括氨、二氧化碳、尿酸、甲醛和硫酸等。
探讨尿素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结块的原因及对策文摘:某化工公司尿素装置的生产能力为52万吨/年。
在生产、包装和储存过程中,存在不同程度的结块现象,影响产品质量和品牌。
为了让用户使用放心合格的尿素产品,从工艺、包装、贮存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控制和预防措施,提出了有效减少产品结块和硬化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尿素生产;质量管理;灰尘集聚硬化;保存食物1引言尿素,也称为甲酰胺,是一种由碳、氮、氧和氢组成的有机化合物。
它是目前广泛使用的化学氮肥。
尿素吸湿性强,吸湿后会结块。
由于温度的影响,很容易造成颗粒破碎,导致结块和硬化。
针对粘结硬化问题,对生产工艺、产品包装、储运进行了分析研究,有效地解决了产品的粘结硬化问题。
图1尿素生产示意流程2结块原因研究2.1成品温度成品尿素颗粒温度越高,强度越低,碰撞产生的粉尘越多。
高温尿素颗粒进入密封包装袋后,随着温度的降低,一些水蒸气会蒸发并冷凝成小水滴。
这些小液滴被灰尘吸收,形成粘合剂,粘合剂将粒状尿素粘合在一起,形成结块现象。
然而,我们有一个冷却装置,它可以确保材料在包装过程中的温度低于55℃,并且在交货前需要在公司仓库中储存3小时以上。
因此,材料温度不应是导致结块的主要因素。
2.2储存条件2.2.1堆放高度尿素结块与储存压力密切相关。
当堆叠袋的高度超过一定值时,最低的尿素会因挤压而变形甚至断裂,从而增加颗粒之间的接触面积。
此外,腐殖酸原料容易吸收水分。
现场检查后,经销商仓库中储存了25袋,属于超高储存,起到结块和加油的作用。
2.2.2环境温度和相对湿度尿素结块不仅与颗粒本身的温度有关,还与环境温度和相对湿度有关。
环境温度越高,造粒机冷却器在一定负荷下尿素颗粒的温度越高。
因此,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冷凝的蒸汽越多,尿素就越容易结块。
当环境的相对湿度增加时,大气中水蒸气的分压增加。
当PU2.3成品温度成品尿素颗粒温度越高,强度越低,碰撞产生的粉尘越多。
高温尿素颗粒进入密封包装袋后,随着温度的降低,一些水蒸气会蒸发并冷凝成小水滴。
尿素造粒系统常见故障原因及对策陈晓林【摘要】流化床造粒系统具有高故障和高维护频率.通过长期的运行和维护经验,总结分析了造粒系统流化床造粒机,振动筛和破碎机日常运行中三个关键设备的常见故障原因,提出相应的预防和改进措施.【期刊名称】《化工设计通讯》【年(卷),期】2019(045)004【总页数】3页(P6-8)【关键词】流化床造粒机;振动筛;破碎机【作者】陈晓林【作者单位】中海石油华鹤煤化有限公司,黑龙江鹤岗 154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441中海石油华鹤煤化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化肥生产和销售的现代化大型企业,主要从事煤制尿素加工。
主要生产直径为2.0-4.75mm的大颗粒尿素。
经振动筛筛分后,分为3个部分,标准产品颗粒送至成品包装;较小的尿素颗粒作为晶种送入造粒机,超大颗粒在被破碎机压碎后作为晶种返回造粒机。
流化床造粒机,振动筛和破碎机是造粒系统中的三个关键设备,也是造粒系统中所有设备故障的高风险区域。
下面讨论正常工艺条件下常见故障的原因和对策。
1 流化床造粒机工作原理流化床造粒系统是尿液以动态特性的气-固流体加上液体喷射、液滴蒸发和结晶的整体工艺过程。
如果喷洒的尿液在到达晶种表面前就被热空气干燥和固化,那么便将产生新颗粒;而如果液滴是在晶种表面湿化后喷洒到晶种表面,那么热空气和晶种本身的敏感热和结晶热便足以能蒸发和干燥所覆盖物质中的水分,从而产生较大粒度的颗粒,这就是所说的包衣造粒原理。
按照包衣原理增长的颗粒在形状上就像实心球,这种颗粒的密度较高,而且机械强度也高。
要提高尿素造粒单元的生产效率和尿素产品的均匀性,则要对来自造粒流化床的尿素产品筛分;符合产品粒度规格的产品送到下游冷却室;颗粒尺寸太小的颗粒返回到造粒流化床的入口,研磨具有大颗粒尺寸的颗粒并作为提供造粒机的晶种。
事实上,在气态-固态湍流在流化床上混合移动过程中,同时还存在颗粒间以及颗粒与容器壁之间的碰撞,从而因磨损或挤压而使颗粒变小,故也有粉状颗粒被气流夹带到外部。
脲甲醛肥料的特性脲甲醛肥料特性脲甲醛肥料因其溶解缓慢的特殊,从⽽以其为核⼼的脲醛复合肥可以使肥料的颗粒整体释放速度降低,从⽽达到磷,钾的缓释。
原理:溶解情况20℃下100g⽔中可溶解108g尿素,⽽尿素与甲醛缩合⽣成亚甲基⼆脲(MDU)的溶解度仅为2.18g/100g⽔。
若缩合成⼆亚甲基三脲(DMTU),三亚甲基四脲(TMTU)溶解度分别为0.14g/100g⽔;0.018g/100g⽔。
脲醛肥料是微溶性含氮化合物,它们相对尿素⽽⾔是缓释氮肥。
脲甲醛肥料(UF)是尿素与甲醛的反应物,随尿素与甲醛的摩尔⽐[n(U)/n(F)]不同,可以制得缩合度不同的脲甲醛肥料。
以UH 表⽰尿素,U代表NH2CONH-, U'表⽰NHCONH- 当n(U)/n(F)>1时,尿素与甲醛反应可以⽣成多种化合物:※⼀羟甲基脲 U.CH2OH w(N)31.11%※亚甲基⼆脲(MDU) U-CH2-U w(N)42.41%※⼆亚甲基三脲(DMTU) U-CH2-U-CH2-U w(N)41.17%※三亚甲基四脲(TMTU) U-(CH2-U')2-CH2-U w(N)40.57%※四亚甲基五脲(TMPU) U-(CH2-U')3-CH2-U w(N)40.22%缩合度越⾼,分⼦链越长,在⽔中的溶解度越⼩,缓释期越长。
⼀羟甲基脲 U.CH2OH 是⽔溶性脲甲醛化合物,冷⽔中可溶性氮。
若以1g样品溶于250ml,(25+-2)℃下的冷⽔中测得可溶性氮,并以CWS表⽰,则未反应的尿素,⼀羟甲基脲,MDU,及部分DMTU中的氮,在冷⽔中可溶,它代表速效氮或⼏周内有效氮的含量。
三亚甲基四脲(TMTU)认为是最有⽤的组分与四亚甲基五脲(TMPU)中的氮构成冷⽔中不溶的氮(CWIN).它代表释放期可达⼏个⽉的缓释氮。
TMTU TMPU是中链脲甲醛,可被⼟壤中微⽣物降解,逐渐变成⽔溶性氮。
热⽔(100℃)中不溶性氮(HWIN)测定的是缩合度更⾼的脲甲醛。
尿素热解系统原理及常见缺陷处理尿素热解系统是一种将尿素转化为氨气和二氧化碳的技术,是一种高效、低成本的处理尿素废气的方法。
尿素热解系统利用高温催化剂,将尿素在300-500℃的高温下热解,形成氨气和二氧化碳,进而净化废气,达到环保效果。
尿素热解系统的原理是通过加热将尿素分解,同时加入催化剂,催化剂能够加速尿素分解反应,将尿素转化为氨气和二氧化碳。
在热解反应过程中,氨气和二氧化碳被一起排放出去,有效地净化了废气。
然而,尿素热解系统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常见缺陷,以下是其中的几点:1、催化剂失效催化剂的化学性质和活性会随着使用时间和使用环境而逐渐发生变化,催化剂失效会导致尿素热解反应速率降低,从而影响氨气的净化效果。
针对这种情况,需要对催化剂进行定期的检测和更换,以保证尿素热解反应的高效性。
2、温度控制不准确尿素热解反应需要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进行,若温度过高,催化剂容易过热熔化;若温度过低,反应速率也会变慢。
因此,温度的控制非常关键。
针对这种情况,可以对尿素热解系统进行温度定时监测和控制,保持反应处于最优条件下,这样可以提高氨气净化效率。
3、热解产物的副反应在尿素热解反应时,氨气和二氧化碳是目标产物,但是热解反应也容易产生其他副反应产物,如一氧化碳、甲醛、丙酮等有毒有害物质,这些物质会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针对这种情况,可以进行热解产物的监测和分析,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有效减少有害物质的排放。
总之,尿素热解系统是一种成熟的废气处理技术,利用其高效、低成本的优势,能够有效净化废气。
针对其常见缺陷,需要加强系统监测和维护,以保障其高效、稳定地运行,保护环境,维护人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