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都城的演变
- 格式:pptx
- 大小:2.31 MB
- 文档页数:26
古都北京古今变迁1古都北京古今变迁1中国的都城是随着早期国家的建立而诞生的,而在由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的都城则产生得更早,如山西临汾是我们华夏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古称平阳,传为帝尧建都之地,史称“陶唐古都,伊祁旧地”。
山西省最西南端的永济县相传为舜都。
公元前21世纪,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建立,相传其都是于阳城(今河南登封县东),这样我国最早的全国性都城诞生了。
后因各种历史的原因,古都数目不断增多,据《水经注》载,到北魏时止,都城约有180处,加上以后各朝都城,总数应在200处以上。
在所有的王朝都城之中,特别著名的是北京、西安、洛阳、开封、南京、杭州和安阳七处。
在历代古都之中,以七大古都所统治的地域最为广大,经历的年代最为悠久,在历史上所产生的影响最为重要。
北京在奴隶社会时期就是燕、蓟重镇,辽的陪都和金、元、明、清的故都,地上地下文物保存非常丰富,为世界闻名的历史文化古城。
这座古城历史悠久,距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
现有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纪念堂、故宫、北海、天坛、颐和园、明十三陵、万里长城和中国猿人遗址等重要革命和历史文物。
北京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古都,早在公元前一千多年的时候,那时的燕国就在这里建起了城墙,从此开创了北京城墙文化的历史。
随着历史的演变和发展,北京城墙所承载的文化内涵也不断被延展着、变化着、丰富着。
城墙是人类开始走向文明的标志。
说到文明就总是离不了城墙、青铜器、文字、阶级这几个标志,而对于古代中国文明的发掘无不以城墙遗址为要,可见城墙对文明来说是多么的重要。
城墙的建设不仅仅反映了人们挖壕筑墙的水平,而且还反映了古代青铜矿冶和铸造的科技进步水平。
只有相对高级和相对发达的城墙建筑,才能够保证城市生活的稳定和发展,这才是城墙“文化”最贴切的核心内涵。
一、城之形制在我国古代的汉字中的“城”,一方面是指“城墙”,另一方面又指“城市”。
对于中国古代的城市的建设来说,大多是先修筑城墙,后形成市区的。
北京大事记年表重新梳理北京大事记年表重新梳理引言: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历史悠久,承载着无数的重要事件和丰富的文化遗产。
本文将重新梳理北京的大事记年表,从建都以来到现代,涵盖政治、经济、文化、建筑、体育等多个领域的重要事件,帮助读者更全面地了解北京的发展历程。
一、建都和繁华时期(公元前1045年 - 公元907年)1. 公元前1045年:北京首次被历史记载,当时称为蓟城,是西周的一个重要城池。
2. 公元938年:辽太宗耶律德光迁都蓟州,标志着北京开始成为重要的政治中心。
3. 公元1153年:金世宗完颜雍迁都北京,并改名为中都,成为金朝的首都。
4. 公元1215年:蒙古帝国成吉思汗攻破中都,建立元朝。
北京成为元朝的首都,并开始建设大都城。
5. 公元1421年:明成祖朱棣将首都迁至北京,并改名为大都,开始修建紫禁城。
此后,北京成为明朝和清朝的首都,称为北京城。
二、明清时期的政治中心和文化繁荣(公元1368年 - 公元1911年)1. 公元1553年:明穆宗朱载垕开始大规模修建皇城和紫禁城,并举行了盛大的开城典礼。
2. 公元1644年:清顺治帝入主北京,清朝成为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
此后,北京成为清朝的政治中心。
3. 公元1750年:乾隆皇帝下令重建北京城墙,并进行了一系列城市规划和建设工作,为北京奠定了坚实的城市基础。
4. 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北京被外国军队占领,签订了《北京条约》,对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清朝被推翻,北京失去了政治地位。
三、现代化进程和现代历史(1912年 - 现在)1.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北京成为首都。
此后,北京开始进行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
2.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北京继续保持首都地位。
3. 2008年:北京成功举办了第29届夏季奥运会,为中国展示了崭新的形象。
4. 2019年:北京迎来了建党100周年庆祝活动,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在北京的重要历史地位。
北京城的百年变迁发表于2014年4月10日10:37自1860年以来,北京多发战事,但古城均未遭到大的破坏,几次还幸免于战火。
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
9月,北平更名为北京,10月,北京成为新中国的都城。
围绕行政中心区的设置、城墙的存废等问题,梁思成等专家展开激烈争论,最终却没能改变古城的命运。
1. 北京是在元大都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元大都遵循了《周礼·考工记》提出的原则:“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
”1421年,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
北京逐渐形成紫禁城、皇城、内城、外城四重城墙环绕的格局。
图为明朝北京城格局图。
2. 元大都是当时举世闻名的大都市,元大都的建设包含有大规模的民居,胡同和四合院成为元大都的基本内涵。
四合院就分布在小街或胡同两侧。
图为清末北京的四合院和城墙。
摄影:山本赞七郎3. 清代北京城基本沿袭了明代的格局,对皇城内规制有所裁撤,将皇城内的大量内廷供奉机构改为民居,同时将内城的衙署、府第、仓库、草厂也改为民居。
将内城划作满城,内城成为八旗专属居住区,令汉人统统迁往外城居住。
图为1899年,即光绪廿五年的北京街景。
摄影:山本赞七郎。
4. 在城市建制上,明北京城突破了元代所遵循的“前朝后市”的定制,正阳门周围以及南至鲜鱼口、廊房胡同一带,形成了大商业区。
图为清末前门大街。
摄影:山本赞七郎。
5. 北京古城墙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始创于元代,建成于明代,主要用于军事防御。
古城墙呈“凸”字形,城墙周长24公里,墙基宽24米,墙高8米,全部为板筑的夯土墙。
图为清末北京城墙。
供图:华辰影像6. 正阳门城楼和箭楼、朝阳门箭楼于1903年修复。
图为修复后的正阳门箭楼,上面还挂上了钟表。
北京旧城有“内九外七皇城四”之说,指得是内城九门、外城七门以及皇城四门。
摄影:甘博7. 内城九门为正阳门、崇文门、宣武门、朝阳门、阜成门、东直门、西直门、安定门、德胜门。
北京发展史
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从古至今,北京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以下是北京发展史的简要概述:
1. 春秋战国时期:北京地区先后归属燕国、赵国等诸侯国。
2. 秦朝:统一六国后,北京地区归属并州。
3. 隋朝:北京地区为燕京郡治所。
4. 唐朝:北京地区为幽州治所,成为北方重镇。
5. 金朝:北京成为金国的首都,称为中都。
6. 元朝:北京成为元朝的首都,改名为大都。
7. 明朝:明朝成立后,北京成为明朝的首都,修建了著名的故宫。
8. 清朝:清朝继承明朝,北京继续作为首都,直至清朝 ** 。
9. 民国时期:北京成为民国 ** 的首都,直至1928年。
10.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北京继续作为中国的首都,开始了新的发展历程。
11. 20世纪80年代以来:改革开放政策使北京在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取得了快
速发展,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投资和人才。
12. 21世纪:北京继续发挥国家政治、文化、科技中心的作用,积极参与国际交流,
成功举办2008年夏季奥运会和2014年APEC会议。
13. 当前:北京致力于建设国际化、现代化的首都,发展科技创新、服务业等领域,
打造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新引擎。
总之,北京发展史悠久,历经多个朝代的变迁,积累了丰富的文化底蕴。
在新的历史时期,北京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
[键入文字]
北京从古都到首都的演变
北京
北京,简称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直辖市、国家中心城市,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
北京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全国人民代表大
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所在地,也
是中部战区司令部驻地。
北京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世界上拥有世界文化遗产数最多的城市,三千多年
的历史孕育了故宫、天坛、八达岭长城、颐和园等众多名胜古迹。
早在七十万年前,北京周口店地区就出现了原始人群部落北京人。
公元前1045 年,北京成为蓟、燕等诸侯国的都城。
北京城从诞生到今天,至少有2000 多年的历史。
北京最早的名字叫做蓟。
早在2000 多年以前,蓟城就见于文字记载。
在唐朝的时候,蓟城又叫幽州。
公元938 年以来,北京先后成为辽陪都、金中都、元大都、明、清国都。
离现在1000 多年的时候,契丹人建立了辽朝,他们占领了幽州城,在这儿建立陪都,把蓟城改称南京,又称为燕京。
1153 年,松花江流域的女真人强大起来,建立了金朝,金朝正式在蓟城建都,改名叫中都。
中都城是北京发展史上的重大转折点。
从这时候开始,北京就成为我国历代封建王朝建都的地方。
元朝建立了版图辽阔的大帝国。
并且把它的都城从蒙古高原迁到北京,在这里重新
营建了一座气势雄伟的城市,它的名字叫做大都城,我们今天的北京城实际上就是在
大都城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