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中国海洋资源及其开发利用》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2.79 MB
- 文档页数:27
海洋矿产资源及其分布解决人口剧增、资源匮乏和环境恶化三大日益严峻挑战的对策之一就是充分合理利用可持续开发且潜力巨大的资源宝库——海洋。
世界各临海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都把调查研究和合理开发海洋资源作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环节,采取措施、增加投入、优先发展海洋科学和开展海洋资源开发研究。
1.海洋资源海洋资源主要包括海洋物质资源、海洋能源和海洋空间三大类;海洋资源的分布规律与海洋资源开发关系密切。
海洋资源的分类海洋资源是相对于陆地资源而言的,包括传统海洋生物、溶解在海水中的化学元素和淡水、海水中所蕴藏的能量、海底的矿产资源以及海洋能资源、海洋空间资源(表1)。
海洋资源的分布海洋资源的形成和分布受一定的自然规律支配,其分布受海底地貌的影响较大。
在不同海底地貌区,形成了不同类型的海洋物质资源、海洋能源和海洋空间资源(表2)。
2.海洋主要矿产资源海洋是巨大的资源宝库,海底和滨海地区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
海洋矿产资源种类多,按照海洋矿产资源形成的海洋环境和分布特征,从滨海浅海至深海大洋分布有:滨海砂矿、石油与天然气、磷钙土、多金属软泥、多金属结核、富钴结壳、热液硫化物以及未来的替代新能源——天然气水合物。
海洋矿产资源丰富,未来的世界将进入全面开发利用海洋的时代,随着社会的发展,尤其是陆地上资源和能源因消耗剧增而日趋减少,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必将越来越依赖于海洋。
滨海砂矿资源海洋砂矿资源分布与沿海大陆架地区,主要矿种有:金属矿物中的钛铁矿、金红石、锆石、磁铁矿(钛磁铁矿);稀有金属矿物中的锡石、铌钽铁矿;稀土矿物中的独居石、磷钇矿;贵金属矿物中的砂金、金刚石、银、铂;非金属矿物中的石英砂、贝壳、琥珀等。
海底煤矿海底煤矿是指埋藏于海底岩层中的煤矿,一般是陆地煤田向海底延伸的部分。
海底煤矿作为一种潜在矿产资源已越来越被世界各国重视,尤其是陆地煤矿资源缺乏而工业技术先进的国家更是不可多得的资源。
英国、土耳其、加拿大、智利、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等国均有不同规模的海底煤矿开采、开发,并获得了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中国亦有海底煤田分布(表5)。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海洋资源的种类及特点,理解海洋资源的重要性和开发利用的必要性。
2. 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海洋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海洋、保护海洋资源的意识,提高学生的环保素养。
二、教学内容第一课时:海洋资源的概况1. 海洋资源的种类2. 海洋资源的特点第二课时: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1. 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2. 我国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优势与不足第三课时:海洋资源的保护1. 海洋资源保护的重要性2. 海洋资源保护的措施第四课时: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发展1. 海洋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概念2. 实现海洋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途径第五课时:案例分析——以舟山群岛为例1. 舟山群岛的海洋资源特点3. 舟山群岛海洋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问题。
2. 运用案例分析法,以舟山群岛为例,分析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及可持续发展。
3. 运用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海洋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包括提问、讨论、案例分析等。
2. 评价学生对海洋资源种类、特点、开发利用、保护及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掌握程度。
3. 评价学生在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等方面的能力,以及环保素养的提升。
五、教学资源1. 教材:《高中地理》2. 参考资料:舟山群岛相关资料、海洋资源保护法规、可持续发展案例等。
3. 教学多媒体:PPT、地图、视频等。
六、教学步骤第一课时:海洋资源的概况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海洋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海洋资源。
2. 讲解海洋资源的种类,如生物资源、矿产资源、海水资源等。
3. 分析海洋资源的特点,如总量丰富、不可再生性、区域分布差异等。
1. 讲解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如渔业、海洋工程、海上运输等。
2. 分析我国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优势与不足,如资源优势、技术水平、环境保护等。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二《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教案及教学反思教学内容概述本节课以《地理选修2》中的第三章“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为教学内容,通过讲解海洋资源的特点、分类及开发利用现状,引导学生深刻理解海洋资源对于人类的重要性,并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科学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和要求教学目标1.了解海洋资源的特点和分类;2.学习掌握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3.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引导学生珍惜海洋资源;4.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要求1.帮助学生了解海洋资源的特点、分类、开发利用现状;2.激发学生对海洋资源的认识和珍惜意识;3.引导学生批判思考,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4.学生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问题的解决和探究。
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海洋地图,引导学生认识海洋的分布,涵盖面积、深度等特征,展现海洋生态系统的丰富多样;•通过提问、互动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进一步引出课题;•告诉学生,本节课将开展“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主题,介绍和深入探讨海洋资源的特点、分类和开发现状。
2. 学习海洋资源的特点和分类•帮助学生了解海洋水力、物理、化学、生物特点;•分类介绍海洋资源,包括矿产资源、生物资源、水资源等。
3. 介绍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现状•总体介绍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阐述其发展状况、优势和劣势;•进一步详细讲解海洋石油、海洋捕捞、海洋工程、海洋旅游和海洋环保等领域。
4. 增强学生环保意识,珍惜海洋资源•引导学生认真思考海洋资源的重要性;•宣传海洋生态系统的脆弱性,提高学生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意识;•强调合理、可持续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的重要性。
5. 引导学生批判思考,分析问题•展现海洋资源开发利用面临的难题和挑战,如海洋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引导学生探究并思考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案,并设计相关小组活动。
6. 总结归纳•教师对学生学习的收获和问题进行总结和反思;•激励学生思考、探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方案。
《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设计旨在通过实践操作与理论学习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深入理解海洋资源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开发利用的重要性,掌握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基本方法与策略,提升学生对海洋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认识。
二、作业内容1. 预习与阅读学生需提前预习《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课程内容,并阅读相关教材章节,了解海洋资源的定义、分类及全球海洋资源分布情况。
2. 海洋资源分类作业(1)学生需根据所学知识,将海洋资源分为不同的类别,如生物资源、矿产资源、能源资源等,并列举出每类资源的代表性实例。
(2)分析各类海洋资源的特点、分布及其对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3. 海洋资源开发案例分析选取一至两个典型的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案例(如深海矿产开采、海洋能开发等),分析其开发过程、技术难点及可能的环境影响。
4. 小组讨论与报告学生分组,就“海洋资源的合理开发与保护”进行小组讨论,每组撰写一份简短的报告,包括开发利用的利弊分析、保护措施建议等。
三、作业要求1. 预习与阅读要求认真完成,对海洋资源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有清晰的认识。
2. 海洋资源分类作业要求详实,实例应具有代表性,并能分析出各类资源的特点及重要性。
3. 案例分析要求深入,分析应包含开发过程的描述、技术难点的剖析以及环境影响的评估。
4. 小组讨论与报告要求团队协作,报告内容要逻辑清晰,观点明确,并附有具体的保护措施建议。
5. 所有作业内容需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并按照教师要求的格式提交。
四、作业评价本作业的评价将根据以下标准进行:(1)预习与阅读的深度和广度;(2)海洋资源分类的准确性和详实程度;(3)案例分析的深入程度和逻辑性;(4)小组讨论与报告的团队协作和报告质量。
教师将根据以上标准对作业进行综合评价,并给出相应的分数。
作业提交后,教师将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并给出详细的反馈意见。
对于存在的问题,教师将指出并给出改进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