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主题教学公开课】一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精读引领课 《端午粽》+丛书《端午节思屈原》教案

  • 格式:docx
  • 大小:22.08 KB
  • 文档页数:4

下载文档原格式

  / 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部编版主题教学公开课】一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

精读引领课

——《端午粽》+《端午节思屈原》

一、教学目标

1.认识“端、粽”等13个生字和“米”“立”两个偏旁,学写“午”“叶”。

2.利用图文结合、联系生活实际,了解“箬竹叶、糯米、掀开、剥开、裹着”等词语和短语。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读好长句子;通过想象画面、体会心情,朗读课文。

4.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粽子的样子、味道等,初步了解端午节包粽子、吃粽子的习俗和来历。

二、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出示粽子图片,师生共同欣赏交流。

2.学习“粽”和偏旁“米”。

(1)学生分享识字方法。

用组词法识字或在生活中识字。

(2)分享带偏旁“米”的字。(粮、粒、粉、粱、粟)

总结:带偏旁“米”的字大多与粮食有关。

在中国有一个传统节日,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吃粽子,你知道这是哪个节日吗?

(端午节)。

3.引出课题:所以粽子又叫端午粽。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4.学习“端”和偏旁“立”。

组词识字:端正。

“立”的最后一笔变为提便是偏旁“立”。

分享带偏旁“立”的字:站。

5.识记“午”字,辨析:午—牛。

学写“午”字。引导学生观察结构(独体结构)和在田字格中的占格。

写法:注意两横的长短、间距适中,竖是悬针竖,写在竖中线上。

学生练写,评价修改。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朗读课文,自主识字。

出示自读要求:

(1)圈画出生字,标出自然段序号。

(2)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读流利。遇到长的难读的句子,可以多读几遍。

2.检查预习,读好生字。

(1)检查自然段标注。

(2)检查朗读,读准字音。

指名读第1自然段,随文组词识记“节、总”。

指名读第2自然段,随文识记“米、间”。

联系实物图片识记“米”。

组词识记“间”:中间。

指名读第3、4自然段,随文识记“分、豆、肉、带、知”。

组词识记“分、知”。

联系实物图片识记“豆、肉、带”:出示大豆、肉类、海带的图片。

让学生自由交流识字方法。

3.游戏巩固。

通过抢答、开火车等方式检查巩固字词。

(三)指导朗读,品味内容

1.自由读课文。

用横线画出粽子是怎样制作的。(第2自然段)

2.指导朗读,学习方法。

(1)学习第1、2自然段,学会停顿。

教师范读。

指导朗读长句子: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

引导学生对长句子内容进行分解,读好长句子。

①问题1:这句话写了粽子是用什么做的?找一找相关的事物。

预设:外面是青青的箬竹叶,里面是白白的糯米,中间是红红的枣。

指导朗读:“青青的箬竹叶、白白的糯米、红红的枣”要在“的”后面略微停顿一下。

读准“箬竹叶”的字音。

②学写“叶”字。观察结构和在田字格中的占格。

写字指导: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左边的“口”要写在横中线上面,右边的横对准“口”的中间,不要太长,最后一笔是悬针竖。

学生练习,修改评价。

问题2: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粽子的?

预设:先写外面,再写里面。

指导朗读:作者按照由外到里的顺序描写粽子的样子。在朗读这句话时可以抓住“里面、中间”这几个方位词语,把停顿读正确,也可以借助标点符号读好停顿。

学生练习读,指名读。

③利用图文结合、联系生活实际,了解“箬竹叶、糯米、掀开、剥开、裹着”等词语。

问题3:这么美的粽子放在作者面前,作者的心情会怎样呢?(高兴)

体会作者高兴的心情,练习朗读。

方法总结:我们知道了读长句子时要注意停顿,体会心情,下面我们运用刚才学到的读长句子的方法学习后面的内容。

(2)练习朗读第2自然段,体会作者的心情,同桌练习朗读,指名读,交流反馈。

(3)小组合作读,朗读展示。

3.运用方法,练习朗读。

(1)运用注意停顿和体会心情的方法,学生自由练习读第 3、4 自然段。

用加一加的方法,随文识记“据、念”。

(2)小组练习,交流反馈。

(3)内容交流。

问题1:第3自然段从哪些方面描写了粽子?(粽子的花样。)

问题2:作者喜欢吃外婆包的粽子吗?从哪个词中可以看出来?(美滋滋。)问题3:端午节我们为什么要吃粽子?(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想象作者吃粽子和分粽子的画面,体会作者的心情,读好第 3、4 自然段。

(四)整合阅读《春天的歌》中的《端午节思屈原》

1.运用方法,读好停顿。

朗读时,对长句子内容进行分解,或者借助标点符号,读好停顿。

同桌互读,指名读,交流反馈。

2.想象画面,体会心情,读好文章。

想象文中描写的画面,体会屈原的心情,读好文章。

3.向家人讲述端午节的由来。

小结:我们了解了端午节的来历和吃粽子的习俗,其实端午节的习俗还有很多,如饮雄黄酒、赛龙舟等。中国传统的端午节,给我们展示了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三、板书设计

端午粽

端午节

粽子的样子、味道、花样

屈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