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统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10.端午粽公开课教学设计

人教统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10.端午粽公开课教学设计

人教统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10.端午粽公开课教学设计
人教统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10.端午粽公开课教学设计

《端午粽》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生字词。

2、引导学生关注“外面”、“里面”、“中间”等方位关键词,

感受按照顺序介绍粽子的好处,进行说话训练。

3、抓住关键词“青青的”、“白白的”、“红红的”、“美滋滋”等词语,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养成积累好词的习惯

4、激发学生对于中国传统节日的热爱。

教学重点:

1、抓住关键词进行感情朗读指导,从读入手,在读中感悟。

2、引导学生关注方位关键词,感受按照顺序介绍粽子的好处,进行说话训练。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养成积累好词的习惯。

2、激发学生对传统节日的热爱。

教学准备:ppt等

一、复习导入,引入新知

1.复习生字词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好多生字词,你们都记住了吗?那好,我们一起来开火车读一读吧,火车火车哪里开。(开火车读词语)

师:刚才的三列小火车都开的很顺利,那男生和女生比赛读一读,看看是我们男生棒,还是我们女生强?(男女生赛读)

师:最后请全班同学一起把这些词语读一读,一个词语读两遍。(全班齐读)

2.复习课文,引入新课

师:在上节课中我们不仅学习了生字词,还知道了这篇课文共有4个自然段,通过第1自然段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一到端午节,能干的外婆总会煮好一锅粽子,盼着我们回去,今天我们接着来学习课文的2、3、4自然段。

二、读第二自然段,抽丝剥茧。

外婆的粽子是用什么做的?

粽子的味道怎么样?

1.今天,我给你们带来了两个口味不一样的粽子,每个粽子都藏着一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外婆的粽子是用什么做的?第二个问题:粽子的味道怎么样?

你们喜欢哪一个粽子,就带着它后面的这个问题,边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边思考。好,现在请打开课本46页读一读第二自然段,开始吧!

2.学生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

3.外婆的粽子是用什么做的?

师:外婆的粽子是用什么做的?你们谁找到了答案,愿意跟大家一起交流交流?预设: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

师:看来你已经拥有了一双跟孙悟空一样的火眼金睛,找的真是又快又准。

为了奖励你,请你把这个句子读一读。你读得很流利。

谁还愿意再来读一读?

老师听出来了,你在读的时候把里面和中间这两个词读的特别重,你能跟大家说一说为什么吗?

师:孩子们,包粽子其实是一个精细活,外面先要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着,(板书:外面)然后在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板书:里面)中间放一颗红红的枣子。(板书:中间)你们看看,课文写的多清楚呀!外面,里面,中间,按照从外到内的顺序把红枣粽的做法清楚明白地告诉了我们,哪怕现在我们眼前没有粽子,但是这个粽子长什么样子,我们已经很了解了。

师:所以当我们要向别人介绍粽子的时候,里面、中间这两个词就要读得重一点。我们再试着读一读。

读得不错,老师很清楚红枣粽是怎么做的了!

师:我们再来看看这两个句子,先自己认真读一读,再想想看你更喜欢哪一个句子?理由是什么?

师:青青的,白白的,红红的都是表示颜色的叠词,用上这些词语,我们的眼前仿佛就出现了一个美味的红枣粽。我们可以把这些词语积累下来,用到自己写的句子里,让句子更生动。

谁愿意把这个生动的句子读一读?给大家带来一个甜甜的粽子!

你读的真好,请你再读一读,让大家仔细听听。

4.粽子的味道怎么样?

师:这粽子多么诱人呀!我好想吃呀!但是不知道粽子的味道怎么样?哪位同学能够大方地把你刚才的发现跟大家说一说!粽子的味道怎么样?

预设:清香、又黏又甜

师:你怎么这么厉害呢?我很佩服你!

哪位同学愿意接受挑战,读一读这两个句子。

(出示:外婆一掀开锅盖,煮熟的粽子就飘出一股清香来。剥开粽叶,咬一口粽子,真是又黏又甜。)

师:同学们,现在老师要邀请你们拿起手边的笔,用横线划一划这两个句子中表示动作的词语。

学生汇报成果。(掀开、飘出、剥开、咬一口)

师:那现在请同桌两个人一起读一读这两个句子,读的时候可以加上动作,边读边做,开始吧!

学生合作表演读、展示表演读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听着你们的朗读,老师的肚子越来越饿了,但是我知道呀,能干的外婆不只会包一种红枣粽,她包粽子有好几种花样?

2.师:你举手举这么快,你来说一说?

预设:红枣粽、红豆粽、鲜肉粽

师:外婆太厉害了,会包这么多粽子,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作者也很厉害,他把这颗红枣粽介绍的非常清楚,外面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还有一颗红红的枣,你们能不能试着按照这种从外到内的介绍顺序,给大家介绍一下红豆粽和鲜肉粽。

生进行说话练习

师:你们听,按照顺序向别人介绍东西,别人会听的特别清楚,特别明白。

3.积累“美滋滋”

同学们,在外婆家吃了这么多美味的粽子,你的心情怎么样?能不能用一个词语来说一说。

预设:美滋滋

你们能不能试着说一说像美滋滋这样的词语

(绿油油、红彤彤、白茫茫、金灿灿......)

那请大家美滋滋的把第三自然段读一读。

生齐读。

我们吃的美滋滋,还想再吃,这时候外婆又装了一小篮粽子要我们带回家,那我们带回去后要怎么做?

预设——分给邻居吃

是呀,好的东西,我们不仅要自己吃,还要分给大家一起品尝,那样才是真正的美滋滋。(板书:分享)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师:小时候,一到端午节吃粽子,我就在想为什么我们要吃粽子。长大了,我才知道端午节吃粽子其实是有原因的,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板书:纪念屈原)

五、指导观察,正确书写

1.教师出示生字——午、真、豆。

2、生拼读,并口头组词。

3、生观察,并强调书写时要特别注意的笔画。

4、师范写,生书空

5、生书写,师巡视

6、展评,评议。

六、总结全文

1、同学们,.谢谢同学们的认真听讲,你们听的很专心,老师上课上的也很开心。为了感谢我们的同学,老师把这节课我们学习的内容编成了一首儿歌,我要把他送给你们。

外婆家,端午粽,

箬竹叶,白糯米,

还有一颗大红枣。

从外到内包的好,

闻着香,吃也香,

又黏又甜美滋滋。

待到端午粽香时,

美味粽子须分享,

伟大屈原不能忘。

2、生边拍手边齐读。

3、师小结。

附板书设计:

10 端午粽

外面里面中间

分享

纪念屈原

10、《端午粽》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第四单元 10 端午粽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教学中,应加强对阅读的指导,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会用恰当的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因此,本文教学设计旨在通过有感情地朗读等手段,让学生走进文本,引导学生从读入手,在读中感悟,在读中识字,在读中与生活实际相融合。 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预习生字,做字卡。(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多媒体课件播放视频,展示端午节丰富多彩的习俗活动。 (1)师生共同欣赏视频,感受端午节的节日气氛。 (2)导问:说一说在端午节这个中国的传统节日里,人们都会做什么。 预设1:我们家人会煮美味香甜的粽子吃。

预设2:我们家人会起早去山上采艾蒿叶、挂香囊。 预设3:还有一些地方举办端午节赛龙舟活动…… (3)教师追问:端午节,家家户户都有包粽子的习俗。孩子们,你们喜欢吃粽子吗?和大家说一说,你都吃过哪些味道的粽子? 预设:水果粽、豆沙粽、红枣粽、肉粽…… 2.走入情境,揭示课题。 同学们说了这么多种粽子,想必同学们一定都很喜欢吃粽子,这节课我们就走进《端午粽》,来共同品味一下课文中的粽子是什么味道的。 设计意图:端午粽对孩子们来说并不陌生,上课伊始,创设浓厚的节日气氛,引导学生从实际的生活体验中出发,谈一谈自己对端午粽的了解,贴近生活实际的导入法,更能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词 1.自由朗读课文。 (1)教师提出朗读要求: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读流利。 (2)学生按照要求自由朗读,教师巡视学情,及时纠正字音。 2.学生认读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圈画出本课的生字。 (2)借助拼音,反复拼读圈画的生字;认识新偏旁“立”“米”。 (3)同桌相互检查,当小老师纠正对方读得不准确的字音,并说说自己是怎么记忆这些生字的。 3. 教师指导学生认读生词。 (1)游戏环节:我是读词王。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端午粽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端午粽教案 端午粽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端、粽、节"等生字,会写"午、节、叶"等生字。认识部首"、"。 2.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学会读长句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及其风俗习惯,并知道这些节日的历史来源。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字、写字。朗读课文。 难点:了解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及历史人物屈原。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达标检测一、猜谜导入 1.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与一种食物有关,大家来猜一猜是什么吧! 课件出示谜面:一个白胖子,裹着绿毯子,腰里扎根细绳子。(打一食物)(同学举手猜谜)

2.同学们真聪明,没错,这种食物就是--粽子。出示课件:粽子图片。 3.同学们,你们喜欢吃粽子吗?都吃过什么样的粽子?你们觉得好吃吗? 4.有位小朋友也和你们一样觉得粽子好吃,下面我们来看看他是怎么说的吧。1.猜谜语。一个白胖子,裹着绿毯子,腰里扎根细绳子。 谜底:()二、结合语境,识记生字 1.学生在课文中圈出生字,读读,想想,有什么好的记字方法。 2.同桌或小组交流:有哪些记住生字的好办法? 3.展示识字情况。 (1)带拼音读,去掉拼音读。 (2)用多种方法识记。 4.把生字放回课文,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将课文读通读顺。2.读一读,连一连。粽zǒng 总duān 端zòng 间ròu 肉niàn 念jiān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每个字的字音,标出自然段。 2.交流: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3.再读课文,自由读或同桌互读互帮。教师指导长句子的朗读停顿。 4.指名在全班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评议。 5.齐读课文。3.这篇课文一共有个自然段。四、指导书写,练习

最新部编本《端午粽》优质公开课课教案 (3)

《端午粽》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端午粽》介绍了端午节外婆做的粽子以及端午节的由来。文章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浓浓的思亲、思乡的情怀。 【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年龄相对较小,对端午节的感受还不太深刻,教师可以借用丰富的多媒体资源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及习俗,并采用多种形式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才能与课文产生情感共鸣。【教学目标】 1.识字、写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走进端午节,感受文中浓浓的亲情,培养学生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热爱祖国的感情。【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走进端午节,感受文中浓浓的亲情,培养学生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热爱祖国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课前活跃,引题 师:孩子们,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个短片,介绍的是我们国家的一个传统节日,想不想看?(学生观看)师同时说:(看视频说) 师:孩子们,这则短片介绍的是我国的什么节日(端午节)那端午节是在农历的几月初几呢(生说) 师:端午节这天有很多习俗,其中一项就是?(吃粽子) 师:咱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就是《端午粽》 伸出小手,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 二、课文讲解 1.生字 师:今天我们就走进《端午粽》,去感受一下作者对童年时端午节的回忆吧。接下来,请你借助拼音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太熟悉的字词借助拼音多读几遍。好,开始吧。(1)带音 师:孩子们,你们认真读书的样子把生字宝宝都吸引来了,瞧,认识他们吗? 自读——个别,领读——开火车

(2)去音 个别——齐读 (3)词语 师生字宝宝很调皮,藏到了词语里,你们还认识吗? 个别——齐读 评价:声音可真洪亮,发音可真准,合格的小老师…… 2、第一自然段 (1)师:现在,词语宝宝藏进了课文里,他们问,你们能把课文读通顺吗? (生读) (2)师:读完之后,谁能告诉大家,一到端午节时,外婆总会做什么呢? 那谁来读一读这一段?(生读个别——齐读) (3)师:读完这一段,你知道到了什么?(外婆浓浓的爱) 师:你的外婆对你怎么样?(好,疼你们) 师:是啊,过节了,外婆多么希望一家人能团聚在一起。谁能带着“期盼”的情感来读一读这一段。 (4)指导朗读,读出外婆端午节的期盼。 (5)齐读。你们读得可真棒,老师也想去外婆家吃粽子了。 (6)师:你的端午节是怎么过的?谁能说一说? 生说。师总结:老师听出来了,端午节的时候,大多数孩子都是和自己的家人团聚,并且享受着家人团聚的幸福。 2、二自然段 (1)粽子的样子 师:小作者来到了外婆家,看到了外婆包的粽子,那外婆的粽子是什么样的呢?请你们读第二自然段,并用横线画出相关句子。(生读,师出示) 找到了吗?谁来说说。(生说) (2)“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 师:瞧,这外面的青青的是…… 师:那作者为什么不用“青的,白的,红的”,而用“青青的……”呢? 生说 师:从“青青的,白白的,红红的”这些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预设:更青……颜色更好看……

小学语文《端午粽》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端午粽》教案 文本解读: 一到端午节(中国传统节日),外婆总会煮好一锅(量词)粽子,盼着我们回去。 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颜色叠词,词语搭配)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颜色叠词,词语搭配),中间有一颗(量词)红红的枣(颜色叠词,词语搭配)。外婆一掀开锅盖,煮熟的粽子就飘出一股清香来。剥开粽叶,咬一口粽子,真是又黏又甜(又..又..词语积累)。 外婆包的粽子十分(练习写句子,也突出了外婆的粽子好吃)好吃,花样也多。除了红枣粽,还有红豆粽和鲜肉粽。我们在外婆家美滋滋(粽子好吃,积累ABB词语)地吃了之后,外婆还会装一小篮粽子要我们带回去,分给邻居吃(让学生懂得分享的美德)。 长大了我才知道,人们端午节吃粽子,据说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拓展关于屈原的故事,以及端午节的由来) 《端午粽》教学设计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图文结合,认识“粽、端、节”生字,学习新偏旁“米字旁”和“立字旁”; 2.通过识字游戏,正确认读“米、豆”等7个生字。 3.结合生活实际,初步了解这个中华传统节日,通过文字品尝端午粽的色、香、味,并会按一定顺序介绍粽子。 4.会说“()的()”短语,“又()又()”短语

5.通过字理溯源,正确书写“豆”和“米”,注意部件和笔画在田字格的位置,努力按照书写要求和正确的执笔姿势和写字姿势做。 【教学重难点】 1.读好长句子,按一定顺序介绍粽子; 2.通过文字品尝端午粽的色、香、味。 【教学过程】 一、学习活动一:看图、聊端午 1.出示图片,这是什么? 认识生字“粽”,看着图片,瞧着生字,发现形声字的特点 认识新偏旁“米字旁” 猜读米字旁形声字:籽、粑、粒、粞、粮 2.什么时候吃粽子,聊端午节 认识生字“节” 出示今年5月日历,谁能找到端午节这一天 聊聊端午节 认识生字“端”,学习新偏旁“立字旁” 师介绍:“端”字有“初始”的意思,因此“端五”就是“初五”。而按照历法五月正是“午”月,因此“端五”也就渐渐演变成了“端午”。 再看日历。五月还有哪些节日? 3.板书课题,《端午粽》 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端午粽对孩子们来说并不陌生,从学生的生活体验中出发,聊一聊自己对端午节的了解,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孩子们有话聊,课堂氛围活跃。通过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端午粽

《端午粽》教学方案 教材分析 《端午粽》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介绍了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的特有习俗——吃粽子。课文以儿童的视角,以外婆的端午粽为主线,介绍了端午习俗、粽子的特点以及吃粽子的起源。字里行间,流露出“我”对传统民俗的喜爱以及浓浓的亲情。 教学目标 1.准确识读“端”、“粽”、“节”等13个生字,正确规范书写“午”、“节”、“叶”等7个生字; 2.通顺、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诵读与自主合作探究,理解“我”对端午粽的喜爱以及对外婆的怀念、感恩之情。 4.了解端午民俗,激发对中华传统民俗节日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准确识读13个生字,正确规范书写7个汉字。 【教学难点】 理解“我”对端午粽的喜爱以及对外婆的怀念、感恩之情,感受民俗与亲情。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完成相应预习内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生谈话:(出示赛龙舟、插艾蒿、咸鸭蛋、粽子的图片)小朋友们,看了这些图片你联想到中国的哪个传统节日?(端午节)是的,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之一,其中吃粽子是一项重要民俗,吃过粽子的小朋友请举手!谁来说一说粽子的味道?(指名说)导入新课:是呀,美味的粽子承载着浓浓的乡情,下面就让我们一起翻开课本,跟着课文中的小伙伴一起去品尝鲜美的端午粽吧!(出示课件,板书课题) 二、初读思考 1.教师范读课文,指名读,齐读,初步感知课文内容与情感。

2.过渡,出示问题: (1)给生字注音。 (2)品读第1自然段,思考为什么每到端午节外婆都会煮粽子?“盼”是什么意思?表明了外婆怎样的心情? (3)品读第2自然段,探究粽子的外形、材质、气味、味道。 (4)品读第3自然段,探究外婆包的粽子有什么特点?从分粽子给邻居吃看出外婆有何美好品质? (5)品读第4自然段,探究端午节吃粽子习俗的起源,说说对屈原和端午节的了解。 三、自主(或小组)探究 1.给生字注音。 (1)出示生字:端、粽、节、总、米、间、分、豆、肉、带、知、据、念。 (2)学生结合课文注音,自主标注(指名说)。 (3)出示拼音,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2.品读第1自然段,思考探究。 (1)出示第1自然段,指名范读,全班齐读。 (2)出示问题1:为什么每到端午节外婆都会煮粽子? (指名说,明确:吃粽子是端午节的习俗。) (3)出示问题2:“盼”是什么意思?表明了外婆怎样的心情? (指名说,明确:盼望、希望;希望我们回家团圆,共度传统佳节。) (4)齐读课文,读出外婆的希望。 3.品读第2自然段,思考探究。 (1)出示第2自然段,指名范读,全班齐读。 (2)出示问题1:粽子是怎样做成的?(指名说) (3)出示问题2:煮熟的粽子是什么气味?吃到嘴里味道如何? (指名说,明确:清香;又黏又甜。) (4)齐读课文,读出“我”对粽子的喜爱。 4.品读第3自然段,思考探究。 (1)出示第3自然段,指名范读,全班齐读。 (2)出示问题1:外婆包的粽子有什么特点?

新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0《端午粽》优秀公开课教案

10《端午粽》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认识2个偏旁“立”“米”。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好长句子。 3.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加深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点: 认识1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认识2个偏旁“立”“米”。 教学难点: 1.读好长句子。 2.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加深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激发兴趣,猜谜导入 1.猜谜: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一则谜语,想猜吗?听好了:三角四楼房,珍珠里面藏;想吃珍珠肉,解带脱衣裳。(粽子) 2.揭题: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与粽子有关的文章:《端午粽》。(板书课题:10、端午粽) 这个题目里藏了这节课我们要认识的两个生字,分别是“端”和“粽”。有小朋友能告诉老师你是怎么记住这两个字的吗?你用了什么识字方法?(熟字换偏旁认识“端”,把“瑞”字的王字旁换成了立字旁就成了“端”。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认识“粽”字,“米”加

上“宗”就成了“粽”。一般米字旁的字都和粮食有关,比如“粮”、“粽”、“糟糠”“籽”等。) 3.读了这个题目,你的小脑瓜里都产生了哪些问号?过渡:那我们就带着这些小问号一起走进课文。 二、探秘方法,科学识字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读的时候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把自然段标出来。 2.同学们读得都非常认真,文中的词语宝宝忍不住要和你们见面了,你们认识他们么?(指名读一遍) (1)象形字识字。“米”字和“豆”字这两个字是从古代的实物演变而来的,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它们的演变过程。首先来看“米”字,它的甲骨文就像是六粒米从中间被上下分开,逐渐的中间两粒米相连,慢慢又演变为我们现在所看到的“米”字。再来看“豆”字,甲骨文的“豆”字就像是把一颗豆子细分了,种皮、胚根等都有,后来又慢慢简化为现在我们所熟悉的“豆”字,这两个字你记住了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2)心字底识字。还有两个字是心字底的字,分别是“总”和“念”。这两个字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识记,倒八字头加上口和心字底就成了“总”。今加上心字底就成了“念”,心中有所忆,口中有所吟,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3)加一加识字。还有些字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识记,比如“节”、“间”、“分”、“知”、“据”、“带”。首先来看“节”字,草

端午粽教学设计共2课时附板书

《端午粽》教学设计 10 端午粽 教学目标 1.会认读本课1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好长句子。 3.知道端午节的由来,理解文中含义。 4.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的热爱。 教学重点 会认读本课1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教学难点 知道端午节的由来,理解文中含义,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的热爱。 教学准备 课件生字卡片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孩子们,你们喜欢吃粽子吗?为什么?那你知道怎么包粽子吗?今天咱们就跟着作者到外婆家去看看,怎么包粽子。 2.板书课题,提出问题。 (1)端午是什么时候? (2)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 (3)带着疑问读读课文。 二、整体感知课文 1.借助拼音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再读课文,标出自然段。 3.同桌互读,讨论问题。 4.小组派出代表,回答问题。 三、学习生字 1.出示本课生字,学生认读。 2.在课文中圈出本课生字。 3.争当小老师领读生字。 4.同桌互读,检查。 5.给生字组词。 6.识记生字。 (1)加一加。(2)减一减。(3)比一比。 7.游戏巩固生字。 四、指导书写 1.观察字形。 2.指导书写。 真字最后一横要长。豆的第一横要短 3.描红,书写。

4.作业展示,评一评。 五、总结 你今天有哪些收获? 作业设计 1.把《端午粽》读给爸爸妈妈听。 2.把端午节的由来讲给家人听。 板书设计 10.端午粽 端午粽子节日中间总是 带回去知道据说怀念糯米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游戏复习词语(摘苹果)。 2.同桌互读课文,检查。 二、美文赏析 1.学习第一自然段,选学生读。 2.赏析“盼着”。 3.用“盼着”说一句话,体会“外婆盼着我们回家的心情”。 4.学习第2,3自然段,选学生读。 5.粽子是怎么做成的,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6.用“一......就......”说一句话。 7.外婆做了哪些花样的粽子?为什么吃了之后还要带回家去,分给邻居?(体会分享的快乐) 8.再读2,3自然段,体会文中流露出的快乐与怀念之情。 9.学习第4自然段,激发对传统节日的热爱。 三、指导朗读。 长句子的断句。学习儿歌:遇到长句不要慌。逗号换口气,句号停一停。 四、课文小结。 这节课有哪些收获? 作业设计 1.你喜欢过那个节日,为什么?写一写。 板书设计 10.端午粽 青青的箬叶白白的糯米 粽子 各式各样花样多 热爱思念

端午粽教案

《端午粽》教案 一、课程导入 上节课我们知道了端午节是农历五月初五,还知道了端午节要吃粽子,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端午节吃粽子的文章。板书课题:端午粽。 二、课堂新授 1、把书翻到46页,听录音:①标出自然段。②认清字词。回答问题:(1)课文有几个自然段?(4个)(2)老师想考考你们有没有认清字词,你们愿意接受挑战吗?生:愿意。出示生字,读生字组词;读词语,选一个词语造句。教师点评:你们太棒了,掌声送给你们。 2.学课文。 下来我们一起学课文吧。 (1)学习第一自然段。 师范读,学生思考:课文里外婆一到端午节会做什么?生:煮好一锅棕子等“我们”回去。想像一下,外婆当时的心情怎样?(高兴、期待)课文中有两个“一”,读音相同吗?读课文时要把字音读正确。你能用高兴、期待的心情来读第一自然段吗?齐读。 (2)学习第二自然段。

外婆做的粽子是怎么做的呢?让我们一起从课文中找答案吧!指明读, 想一想:1.制作粽子需要什么材料?板书:材料。2.粽子的香气是什么?板书:香气。3.粽子吃到嘴里是什么感觉?板书:味道。回答1:箬竹叶,糯米,红枣。板书:箬竹叶、糯米、枣。他们是什么颜色的?圈出表示颜色的 词语(青青的、白白的、红红的),图片出示,并组成短语说一说。像这样 表示颜色的词语还有什么?黑黑的、红红的、绿绿的、黄黄的……,组成短 语说一说:黑黑的天空,红红的太阳,绿绿的草地,黄黄的香蕉。……回答2:清香(清淡的香味),香甜(又香又甜,形容睡得很安慰),浓香四溢(非常浓郁的香味溢出来)。板书:清香。回答3:又黏又甜,板书:又黏又甜。相似词语:又大又圆,又香又甜,又高又瘦,又白又胖…… (3)学习第三自然段。 原来粽子是这样做出来的啊!那你们知道外婆包的粽子还有什么花样吗?自读课文,回答。原来有这么多花样啊!那你还知道哪些花样的粽子?看 图片。“我们”在外婆家吃完粽子后,外婆还做了什么?说明了外婆是个怎 样的人?我们也要向外婆学习,做一个热情、善良、关心他人的人。齐读课文。板书:外婆热心善良 (4)学校第四自然段。 对作者来说,粽子不只是粽子,它还是外婆对我的爱。那为什么端午节 要吃粽子呢?齐读课文,从课文中找一找。原来端午节吃粽子是为了纪念屈原,那屈原是谁?为什么要纪念他?教师简介屈原。

10《端午粽》教学设计

10 《端午粽》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读好课文中的长句子,并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认识“端、粽、节、总、米、间、分、豆、肉、带、知、据、念”13个生字,正确美观 地书写“午、节、叶、米、真、分、豆”7个汉字。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粽子的制作方法,并让学生初步感受祖国的传统节日文化。 4、积累课文中表示颜色的叠词,提高学生对词语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积累表示颜色的叠词短语,提高对词语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认识本课生字,正确美观地书写7个汉字。 3、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祖国的传统节日文化。 教学过程 一、出示实物—粽子,谈话导入 1、师出示一个粽子,问学生:这是什么?我们一般什么时候吃它? 2、学生回答之后,教师导入:看来同学们对我们的传统节日端午节以及端午节的美食粽子 很了解,我们就让他们一起来学习一篇关于粽子的课文—《端午粽》。教师相机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识字学词 1、师播放课文录音,生认真倾听。 2、生借助汉语拼音自主朗读课文,圈画出生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 (1)明确这篇课文共有4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和第4自然段是一句话,第2自然段和第3自然段分别有三句话。 (2)指名学生朗读第1自然段,出示词语卡片:端午节、总会、粽子,指名学生认读并相机正音,强调:“端”是三拼音节,“总”和“粽”都是后鼻音,并指导学生用“一到……总会……”练习说话。 (3)指名学生朗读第2自然段,出示词语卡片:糯米、中间、粽叶、真是,指名学生认读,根据学生认读情况强调,“中间”的“间”要读一声,不能读成了四声,“真” 是前鼻音,“是”是翘舌音。 (4)指名学生朗读第3自然段,出示词语卡片:十分、红豆、鲜肉、带回,指名学生认读,根据学生认读情况强调,“十”是翘舌音,“鲜”的读音是“xiān”,而不是“xu ān”。 (5)指名学生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出示词语卡片:知道、据说、纪念,指名学生认读情况强调,“知”是翘舌音,“念”的声母是鼻音而不是边音。 4、学生再次练习朗读全篇课文,争取读得正确又流利。 5、巩固识字。 (1)师随机出示生字词卡片,指名多名学生认读,并根据认读情况再次指正。 (2)独立出示本课中的13个生字,打乱顺序指名学生认读,开火车读等。 (3)鼓励学生认真观察,并交流是如何记住这些生字的。在此过程中,师引导学生采用形近字比较法、熟字加偏旁、熟字加熟字、在生活中认字等方法加强生字的记忆,

第10课《端午粽》教案设计

第10课《端午粽》教学设计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教学中,应加强对阅读的指导,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会用恰当的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因此,本文教学设计旨在通过有感情地朗读等手段,让学生走进文本,引导学生从读入手,在读中感悟,在读中识字,在读中与生活实际相融合。 教学目标: 1.会认读本课1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好长句子。 3.知道端午节的由来,理解文中含义。 4.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的热爱。 教学重点:会认读本课1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教学难点:知道端午节的由来,理解文中含义,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的热爱。 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预习生字。(学生)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多媒体课件播放视频,展示中国传统节日丰富多彩的习俗活动。 (1)出示中秋节、端午节习俗。 (2)导问:说一说在端午节这个中国的传统节日里,人们都会做什么。 预设1:我们家人会煮美味香甜的粽子吃。 预设2:我们家人会起早去山上采艾蒿叶、挂香囊。 预设3:还有一些地方举办端午节赛龙舟活动?? (3)教师追问:端午节,家家户户都有包粽子的习俗。孩子们,你们喜欢吃粽子吗?和大家说一说,你都吃过哪些味道的粽子? 预设:水果粽、豆沙粽、红枣粽、肉粽?? 2.走入情境,揭示课题。 同学们说了这么多种粽子,想必同学们一定都很喜欢吃粽子,这节课我们就走进《端午粽》,来共同品味一下课文中的粽子是什么味道的。 设计意图:端午粽对孩子们来说并不陌生,上课伊始,创设浓厚的节日气氛,引导学生从实际的生活体验中出发,谈一谈自己对端午粽的了解,贴近生活实际的导入法,更能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词 1.学生认读生字。 (1) 游戏环节:“开花的树” 2.教师指导学生认读生词。 (1)游戏环节:我是读词王。 (2)多媒体课件出示生词:端午节、粽子、总是、糯米、中间、十分、鲜肉、带回去、知道、据说、纪念。

人教统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10.端午粽公开课教学设计

《端午粽》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生字词。 2、引导学生关注“外面”、“里面”、“中间”等方位关键词, 感受按照顺序介绍粽子的好处,进行说话训练。 3、抓住关键词“青青的”、“白白的”、“红红的”、“美滋滋”等词语,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养成积累好词的习惯 4、激发学生对于中国传统节日的热爱。 教学重点: 1、抓住关键词进行感情朗读指导,从读入手,在读中感悟。 2、引导学生关注方位关键词,感受按照顺序介绍粽子的好处,进行说话训练。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养成积累好词的习惯。 2、激发学生对传统节日的热爱。 教学准备:ppt等 一、复习导入,引入新知 1.复习生字词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好多生字词,你们都记住了吗?那好,我们一起来开火车读一读吧,火车火车哪里开。(开火车读词语) 师:刚才的三列小火车都开的很顺利,那男生和女生比赛读一读,看看是我们男生棒,还是我们女生强?(男女生赛读) 师:最后请全班同学一起把这些词语读一读,一个词语读两遍。(全班齐读) 2.复习课文,引入新课 师:在上节课中我们不仅学习了生字词,还知道了这篇课文共有4个自然段,通过第1自然段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一到端午节,能干的外婆总会煮好一锅粽子,盼着我们回去,今天我们接着来学习课文的2、3、4自然段。 二、读第二自然段,抽丝剥茧。 外婆的粽子是用什么做的? 粽子的味道怎么样?

1.今天,我给你们带来了两个口味不一样的粽子,每个粽子都藏着一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外婆的粽子是用什么做的?第二个问题:粽子的味道怎么样? 你们喜欢哪一个粽子,就带着它后面的这个问题,边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边思考。好,现在请打开课本46页读一读第二自然段,开始吧! 2.学生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 3.外婆的粽子是用什么做的? 师:外婆的粽子是用什么做的?你们谁找到了答案,愿意跟大家一起交流交流?预设: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 师:看来你已经拥有了一双跟孙悟空一样的火眼金睛,找的真是又快又准。 为了奖励你,请你把这个句子读一读。你读得很流利。 谁还愿意再来读一读? 老师听出来了,你在读的时候把里面和中间这两个词读的特别重,你能跟大家说一说为什么吗? 师:孩子们,包粽子其实是一个精细活,外面先要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着,(板书:外面)然后在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板书:里面)中间放一颗红红的枣子。(板书:中间)你们看看,课文写的多清楚呀!外面,里面,中间,按照从外到内的顺序把红枣粽的做法清楚明白地告诉了我们,哪怕现在我们眼前没有粽子,但是这个粽子长什么样子,我们已经很了解了。 师:所以当我们要向别人介绍粽子的时候,里面、中间这两个词就要读得重一点。我们再试着读一读。 读得不错,老师很清楚红枣粽是怎么做的了! 师:我们再来看看这两个句子,先自己认真读一读,再想想看你更喜欢哪一个句子?理由是什么? 师:青青的,白白的,红红的都是表示颜色的叠词,用上这些词语,我们的眼前仿佛就出现了一个美味的红枣粽。我们可以把这些词语积累下来,用到自己写的句子里,让句子更生动。 谁愿意把这个生动的句子读一读?给大家带来一个甜甜的粽子! 你读的真好,请你再读一读,让大家仔细听听。 4.粽子的味道怎么样? 师:这粽子多么诱人呀!我好想吃呀!但是不知道粽子的味道怎么样?哪位同学能够大方地把你刚才的发现跟大家说一说!粽子的味道怎么样? 预设:清香、又黏又甜

端午粽(最新教案).doc

[ 教学设计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部编2016 教科书《语文》一年级下册 第 10课端午粽 教学目标: 1、重点认识生字“端、粽、总” ,认识“立字旁、米字旁”。会写“真”。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读好长句子。 3、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和风俗。 【设计意图】:结合本班的实际情况制定了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方面的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设计意图】:对一年级而言,朗读和识字、写字是教学的重点。 教学难点:读好长句子。 【设计意图】:经过一段时间对短文和古诗学习和积累,学生已认识了逗号,并具备一定的语感,可以进行更长的语句的学习和朗读。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创设氛围。 中国,历史文化悠久。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古往今来,传统节日大都和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端午节到了,外婆煮了一锅香喷喷的粽子,请大家吃,让我们快去品尝一下吧。 【设计意图】:我用“看图猜节日” 的小游戏活跃气氛,并配合诱人的食物图片,引出传统节日,邀请学生品尝“香喷喷的粽子”的形式顺利导入新课,唤起学生对端午节粽子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配乐范读。(学生认真看书,注意读音。) 【设计意图】:顺利导入新课之后,我利用舒缓的背景音乐进行范读,创设氛围,让学生在不知不觉间走入文本。

2、学生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设计意图】:在教师范读的基础上,学生通过自由朗读感知文本,同时扫清阅 读障碍。 三、以读悟情,随文识字。 1、学习第一自然段,重点认识“端、粽”二字。 ( 1)指名读。 【设计意图】:认读生字,及时发现学生问题并进行个别指导。 (2)重点学习形声字“端、粽” (音、形、义),认识两个偏旁。 【设计意图】:结合有趣的象形字图片认识生字“端”,利用诱人的粽子图片认识生字“粽”,以此借助直观形象的图画,将枯燥的识字教学变得形象生动,提高了识字效率。 (3)拓展思维,体味亲情。想一想:“盼着”是什么意思。外婆为什么这么希 望我们回去? 【设计意图】:带着问题读句子,更利于训练学生的思维,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 经验体会课文传递的亲情。 (4)指导朗读。 【设计意图】以读悟情,以情促读,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进一步体会亲情。 2、学习第二自然段,突破本课难点。 (1)同桌合作读。 【设计意图】:通过同桌合作的形式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2)指名读。强调字音“箬( ru ò)” , 了解“箬竹叶”。 【设计意图】:强调翘舌音的发音“ru ò”,解决课文中较难理解的词语“箬竹叶”,并结合图片认识理解。 ( 3)发现问题,插入微课——《如何读好长句子》 【设计意图】:用新颖的微课突破本课的难点:巧借“桃子老师”的身份,通过 师生互动的形式,从“分解句子、读好短语”到“使用停顿符号”,最后用“各种形式的练习巩固”逐步突破,并在其他长句中加以运用。 (4)自由练读长句子:“粽子是用青青的红红的枣。” 【设计意图】:“趁热打铁”,练习巩固微课中所学的方法,练习读好长句子。

《端午粽》优秀教案9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5 《对韵歌》人教(部编版)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上语文《对韵歌》 教学目标:1.通过听读、看图想象等方法,认识“对、云”等七个字。 2.借助对韵歌的形式,让学生在识字的同时初步感受汉语的 音韵节奏美。 3.能够正确朗读课文,提升学习语文的兴趣 教学重点;通过听读、看图想象等方法,识记生字 教学难点:读准“风、虫”的字音,正确朗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ppt)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生配合背诵《金木水火土》这篇课文,回忆这篇韵文中相对应的事物。 2.我们生活在美丽的环境中,大自然是我们共同的家园,我们要爱护她,在大自然中也有很多相对的事物。 二、学习第一、二句,体会单字对 1.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大自然的朋友 一一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说出图片中的事物,学生说的过程中在图片上标出相应汉字,帮助学生初步理解字义 2.引导学生按“自然现象”“动物”“植物”进行归类,归类后会发现

“云、雨、雪、风”都是自然现象,“花、树、鸟、虫”都是有生命的动植物,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自然的神奇,为下面体会只有同类事物可以对对子做准备。 3.对一对,他们的朋友是谁 引导学生把带有汉字的图片一一对应,找对子 出示正确对子:云对雨雪对风花对树鸟对虫 引导学生观察字数特点,如果是一个字对一个字,我们把它称之为单字对 4.播放录音,学生跟读,引导学生发现每句重读的音并配合用手打拍子, 引导学生读出韵律 三、学习第三句,感悟多字对 1.出示山清水秀和柳绿桃红图片,引导学生看图找对子(山对水柳对 桃红对绿清对秀) 2.引导学生发现柳对桃是植物对植物,绿对红是颜色对颜色,山对水是 事物对事物 3.播放录音学生跟读,自由读,指生读 4.图片出示整首对韵歌,学生跟读,引导学生发现每句重读的音并配合 用手打拍子,引导学生读出韵律 5.小结:相似或相近的同一类事物才可以对对子 四、学习生字 1.出示图片,请同学说出图片中事物,再把图片与相应的汉字相连 2.听录音读一读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端午粽》优秀教案

10 端午粽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端、粽、节”等生字,会写“午、节、叶”等生字。认识部首“、”。 2.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学会读长句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及其风俗习惯,并知道这些节日的历史来源。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字、写字。朗读课文。 难点:了解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及历史人物屈原。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 1.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与一种食物有关,大家来猜一猜是什么吧! 课件出示谜面:一个白胖子,裹着绿毯子,腰里扎根细绳子。(打一食物)(同学举手猜谜) 2.同学们真聪明,没错,这种食物就是——粽子。出示课件:粽子图片。 3.同学们,你们喜欢吃粽子吗?都吃过什么样的粽子?你们觉得好吃吗? 4.有位小朋友也和你们一样觉得粽子好吃,下面我们来看看他是怎么说的吧。 二、结合语境,识记生字 1.学生在课文中圈出生字,读读,想想,有什么好的记字方法。 2.同桌或小组交流:有哪些记住生字的好办法? 3.展示识字情况。 (1)带拼音读,去掉拼音读。 (2)用多种方法识记。 4.把生字放回课文,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将课文读通读顺。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每个字的字音,标出自然段。

2.交流: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3.再读课文,自由读或同桌互读互帮。教师指导长句子的朗读停顿。 4.指名在全班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评议。 5.齐读课文。 6.这篇课文一共有个自然段。 四、指导书写,练习 1.出示要写的生字,让学生认读。 2.观察分析: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比比谁是火眼金睛,看得最认真,最仔细。 3.示范写“米、真、豆”等字。重点指导:“竖”画的写法(午、节、叶、米),“真”字的写法。 (1)“竖”画的写法:“午、节、叶”为悬针竖;“米”为垂露竖。 (2)“真”字中间有三横。 4.指导学生练习在田字格中描红、临写。 5.让学生练习口头组词、扩词。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解题导入,了解传统节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本课的生字,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课文内容。(板书课题)有没有人知道粽子是什么时候吃的?端午节是在什么时候?你们还知道哪些中国的传统节日呢?(学生自由举手发言)同学们知道得非常多,那有没有哪位同学能告诉我人们在端午节这一天都会做什么啊?(学生回答)没错,人们会吃粽子、赛龙舟、喝雄黄酒。(课件出示有关端午习俗的图片) 二、学习第1自然段 1.指名学生读第1自然段。 2.第1自然段讲了什么?哪位同学来说一说? 3.你们家有没有人会包粽子?课文中包粽子的人是谁?(外婆) 三、学习第2、3自然段 1.指名学生读第2自然段,数出该自然段有几句话。 (1)外婆是怎样包粽子的?让学生找出描写包粽子的句子。(板书:箬竹叶糯米枣) (2)外婆包的粽子的味道如何?(板书:清香,又黏又甜)

《端午粽》优质课_教学设计.doc(教学实录试讲稿)

《端午粽》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端、粽、节、总、米、间、分、豆、肉、带、知、据、念”13 个生字,正确美观地书写“米、豆”等汉字。 2、读好课文中的长句子,并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粽子的制作方法,并让学生初步感受祖国的传统节日文化。 4、积累课文中表示颜色的叠词,提高学生对词语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读好文中长句子,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积累表示颜色的叠词短语,提高对词语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一篇新课文。先看老师板书课题。端,立字旁,右边还念耑,像一位头戴山形帽子,留长胡须的人立在那里。一起读:端。谁能给端组词?午是本文要求会写的字,伸出小手跟老师一起书空,第二横略长,在横中线起笔,最后一笔是悬针竖,力度从重到轻。它很像我们学过的一个字(牛,写到黑板一侧)。一起来读这个词。谁知端午节是哪一天?对呀,每年农历的五月初五是我们的传统节日端午节。端午节这天都吃什么?粽子要用糯米包,所以是米字旁,米特别懂谦让,变成偏旁后把捺变成点,给右边宗字让位置,请齐读课题。(教师板书) (读的清晰响亮让我们像他一样齐读课题,你们读出了香喷喷的味道)1 人加齐读两遍。 孩子们,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怎样包粽子?答案就在课文中。认真读书的孩子才能找到它。 二、探秘方法,科学识字。 怎样才是认真读书呢?现在请大家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读准字音,把不认识的字用圆圈画出来,借助拼音多读几遍,或者请教同学或者问老师。把难读的长句子画下来。开始读课文吧。 大家朗读很投入,如果说读书的孩子是美丽的,那么咱班同学在我眼中就是最美的。谁来说说看,本文有几个自然段?课文中有很多字需要我们认识。

《端午粽》公开课教案 优秀教学设计3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端午粽人教(部编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认识“端、棕”等13个生字。 2、会写“午、节”等7个字。 3、认识偏旁:立字旁“立”,米字旁“米” (二)能力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长句子。 (三)情感目标:通过对中国传统节日的了解,弘扬传统文化,培养民族意识和爱国热情,产生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认字和写字,理解重点词语和练习朗读。 三、教学难点:理解课文,读好长句子。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读书指导法游戏法问答法 五、教学媒体:教学挂图,生字卡片,课件 六、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三课时 一、复习导入 玩捉人游戏:老师把生字卡片帖在黑板上,然后老师叫一个学生说一个生字,这个学生叫一个学生去找,找对了,这个学生给他鼓鼓掌,找不对,这个学生告诉他怎么念。 二、指导写字 (一)指导书写汉字午 1、笔顺 (1)首先,学生伸出右手和老师一起用手书写笔画。“午”共4笔。 (2)老师边写边示范。 (3)学生书写练习笔顺:在田字格本上书写笔顺。 2、带拼音书写汉字 (1)描红

(2)老师在生字格里书写带拼音的汉字:拼音写在四线格里,要对准下边的田字格,汉字写在田字格里。 (3)学生在生字本上书写,老师巡视指导。 3、组词 (1)让学生说一说怎样组词。 (2)老师写三个组词在黑板上。老师也可以只写一个组词,写三个是为了不束缚学生的思维。 (3)学生自己选择一个组词写在书上。 (4)老师在田字格里书写组词。 (5)学生在田字格里练习书写组词。 (二)指导书写汉字节 1、笔顺 (1)首先,学生伸出右手和老师一起用手书写笔画。“节”共5笔。 (2)老师边写边示范。 (3)学生书写练习笔顺:在田字格本上书写笔顺。 2、带拼音书写汉字 (1)描红 (2)老师在生字格里书写带拼音的汉字:拼音写在四线格里,要对准下边的田字格,汉字写在田字格里。 (3)学生在生字本上书写,老师巡视指导。 3、组词 (1)让学生说一说怎样组词。 (2)老师写三个组词在黑板上。老师也可以只写一个组词,写三个是为了不束缚学生的思维。 (3)学生自己选择一个组词写在书上。 (4)老师在田字格里书写组词。 (5)学生在田字格里练习书写组词。 (三)指导书写汉字叶 1、笔顺 (1)首先,学生伸出右手和老师一起用手书写笔画。“叶”共5笔。 (2)老师边写边示范。

端午粽教学设计

10端午粽 教案设计: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教学中,应加强对阅读的指导,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会用恰当的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因此,本文教学设计旨在通过有感情地朗读等手段,让学生走进文本,引导学生从读入手,在读中感悟,在读中识字,在读中与生活实际相融合。 教学目标: 1、认识“端粽节总米间分豆肉带知据念”等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通过有感情地朗读等手段,让学生走进文本。 2、引导学生从读入手,在读中感悟,在读中识字,在读中与生活实际相融合。 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多媒体课件播放视频,展示端午节丰富多彩的习俗活动。 (1)师生共同欣赏视频,感受端午节的节日气氛。 (2)导问:通过看视频,我们知道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什么节日?端午节都做什么? 学生齐回答:端午节 学生1:我们家人会煮美味香甜的粽子吃。 学生2:我们家人会起早去山上采艾蒿叶、挂香囊。 学生3:还有一些地方举办端午节赛龙舟活动…… (3)教师追问:同学们,看了视频你能说说屈原是个怎样的人吗? 爱国诗人 接着老师介绍屈原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词 1.自由朗读课文。 (1)教师提出朗读要求: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读流利。 (2)学生按照要求自由朗读,教师巡视学情,及时纠正字音。 2.学生认读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圈画出本课的生字。 (2)借助拼音,反复拼读圈画的生字;认识新偏旁“立”“米”。 (3)同桌相互检查,当小老师纠正对方读得不准确的字音,并说说自己是怎么记忆这些生字的。 3. 教师指导学生认读生词。 (1)游戏环节:我是读词王。 (2)多媒体课件出示生字:端、粽、节、总、米、间、分、豆、肉、带、知、据、念并让学生组词。 (3)以小组为单位,抢读生词,读正确的小组得到词卡,并且领读,得到词卡最多的小组获胜。

一年级语文下册端午粽》教学设计

一年级下册《端午粽》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 借助汉语拼音,注意读好长句子,能正确朗读课文。 2. 图文结合和结合生活实际,了解句子意思,了解课文内容,感悟端午节家庭吃粽子的快乐,知道这个中华传统习俗的目的。 3. 认识偏旁立字旁、米字旁,能正确认读“端”等13个生字新词。 4. 能正确读写“午”等7个生字,注意部件和笔画在田字格的位置,努力按照书写要求和正确的执笔姿势和写字姿势做。 5. 如果知道关于端午节或粽子的故事,愿意与同学分享。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 能正确朗读课文,读好长句子。 2. 能正确认读“端”等13个生字新词,正确读写“午”等7个生字。 教学难点: 图文结合和结合生活实际,了解句子意思,了解课文内容,感悟端午节家庭吃粽子的快乐,知道这个中华传统习俗的目的。 教学准备 教师: “端”等13个会认读字字卡,“午”等7个会写字的田字格字卡;课文图画。 学生: 每人一套“端”等13个会认读字字卡(不注音的);向家人了解端午节及其习俗。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复习,激趣导入,明确主要学习目标 导语: 同学们,在进入到新课的学习之前,我们一起复习以前学过的一些字词。 (一)复习会写字中已经会认读的字词和有关的音节拼读 1. PPT出示有关字词: liān——jiānɡ nián——niánɡ ɡuān——ɡuānɡ 两头尖??江南 ?今年? 大娘? 上官 ?月光 树叶??真正 出示任务: 正确拼读和认读红色的字以及它组成的词语。 2. 反馈指导: 指名拼读或认读,齐拼读或认读。 3. 小结: 同学们,三拼音拼读是难点,我们要多练习。“叶和“真”字是以前学习的会认读的字,今天,我们学习完课文,它们就要求会正确书写了。 (二)复习激趣导入,明确主要学习目标 导语: 同学们,课文《静夜思》,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感情呢?(预设:诗歌表达了诗人思念故乡,思念家人的感情。) 课文《夜色》,又告诉我们什么内容呢?(预设:课文告诉我们“我”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不怕夜色,胆子大了。) 是啊,我们都是在家人的帮助下慢慢成长的。那么,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又会让我们了解关于家庭、家人什么呢?请看老师板书课文题目。 1. 老师板书题目:⑩端午粽。(“端”“粽”注音) 2. 示任务:自己借助拼音读准题目。 3. 反馈指导:指名拼读“端”“粽”后读题目;订正后全班齐读课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