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下半年教师资格证面试高中语文试讲重点篇目真题模拟汇总必修二

下半年教师资格证面试高中语文试讲重点篇目真题模拟汇总必修二

下半年教师资格证面试高中语文试讲重点篇目真题模拟汇总必修二
下半年教师资格证面试高中语文试讲重点篇目真题模拟汇总必修二

下半年教师资格证面试高中语文试讲重点篇目真题汇总必修二

下半年教师资格证面试高中语文试讲重点篇

目真题汇总

必修二

楚辞于1月1日整理

第一单元

这个单元学习写景状物散文。

这些散文名篇,凭借精巧独特的艺术构思和优美隽永的语言,对大地山川、风物美景做了生动细致的描绘,表示了作者对自然、人生的丰富感受和深刻思考。这些作品带着荷的清香、雨的气息、山的雄姿、水的光彩,像一幅幅清新优美的画卷展现在我们面前,引领我们领略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彩多姿。阅读这一类写景抒情的散文,要展开想象的翅膀,力求身临其境,感受作者心灵的搏动,体会作品所描述的美景,由此而进入一种审美境界。对文中精彩的语句,不妨做一些圈点批注,写下你的心得;对那些美妙的段落,要重复朗读,熟读成诵,逐步增强对散文的鉴赏能力。

《荷塘月色》

采莲曲删与不删的效果,指导朗读。

读第1段,分析语文韵味。分析最后几段情感。(上半年)

第4段设计活动讲授叠词用法,荷塘月色中写景的文字,要求是范读,鉴赏品读文中的方法,适当板书。最后的采莲曲描写,删与不删的效果,指导朗读,适当板书。朗读课文,并讲第5自然段。(下半年)

《故都的秋》

两段写景的文字。

1、任选一段朗读,注意语音语调情感。

2、把握景物描写的情感。

3、板书

4、课后思考题,示例赏析一首关于秋的诗文1、给了一段评论文字,思考与文中记叙文字的关系。

2、指导朗读

答辩:

1、你对郁达夫的了解

郁达夫,原名郁文,字达夫,浙江富阳人,中

国现代作家、革命烈士。她是新文学团体“创

造社”的发起人之一,一位为抗日救国而殉难

的爱国主义作家。在文学创作的同时,还积极

参加各种反帝抗日组织,先后在上海、武汉、

福州等地从事抗日救国宣传活动,其文学代表

作有《怀鲁迅》、《沉沦》、《故都的秋》、《春风沉醉的晚上》、《过去》、《迟桂花》等。1945年,郁达夫被日军杀害于苏门答腊丛林。195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追认郁达夫为革命烈士。1983年,民政部授予其革命烈士证书。

2、你喜欢这篇文章吗?写景中的抒情。

1、正确认识文章主线对文章的统率作用:

文章的主线统率全文的各个部分。本文贯穿全文的情感主线,就是“清、静、悲凉”。这里的“清”是与“浊”相对立的,是一种清爽、清楚,而不是混混沌沌。正如文中所写,南方的秋,只能感到一点点清凉,秋的意境与姿态,总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它像半开半闭的花,微醺的酒,处于模糊与朦胧之中。而北国的秋却是味道十足的,清清爽爽的。“静”是宁静、安静,“悲凉”是人心情在客体上的反射。文章中各个部分均体现着“清”、“静”、“悲凉”的特点。如写小院秋景,那小屋是“一椽破屋”,墙是“破壁”,大环境就是冷落的。再看天色是“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而人的活动是“细数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静对”破壁腰中牵牛花的蓝朵,还有看那几缕萧疏的秋草。不久秋味十足,而且于清闲中流露着一缕缕落寞与孤独的伤感。作者也写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这种以声写静的方法更突出了小院的寂寞。这些景物,从声音到色彩

到外形,都在显示着全文感情的主旋律──清、静、悲凉。其它几幅图画也是如此。但应注意,“清、静、悲凉”虽然是统率全文的,各幅风景图均统一在这感情基调中。但却不可机械地去分析,五幅图景中哪一景物是在显示清,哪一景物是在显示静,哪一景物是在显示悲凉。这样去分析课文,往往会走到牵强附会的死胡同之中。例如分析秋果中的枣树,作者之因此选它,只是因为它在京城人家院落中极为普通,几乎处处都有,而它青中带黄的色彩又与全文情感基调一致,足以代表作者心中的故都秋色。如果非要找它哪里是清,哪里是静,哪里是悲凉,就太琐细了,也太主观猜测了。因此,作者笔下的北京之秋清、静、悲凉的特点,是体现在五幅秋景图形成的总体氛围中的,这三者间又互相包容,互相映衬,清中有静,静中有清,清静中有悲凉,悲凉的外在表现即为清静。这样去读文章,较易于触摸到作者写作这篇散文时的心境。

2、“不单是诗人,就是被关闭在牢狱里的囚犯,到了秋天,我想也一定会感到一种不能自已的深情。”

这一说法应源于是中国古代的刑罚制度。中国古代刑罚制度屡有变迁。至明、清时,又形成朝审、秋审制。清代朝审是对京师死罪的会审;秋审是对各省监候死罪犯的会审,于每年秋季举行。分“情实”、“缓决”、“可矜”、“留养承祀”四类,由刑部总其成,具奏皇帝以待敕裁,判决即行确定,依类处理。

另外,自汉以后逐渐发展成秋冬行刑制。故而秋季对狱中囚犯,特别是死刑犯,确具有特殊的意义,故产生“一种不能自已的深情”也是自然的了。作者引此例意在证明,“秋之于人,何尝有国别,更何尝有人种阶级的区别呢”?人与一切动物一样,在秋季到来时,感受到的是幽远、严厉、萧索,即悲凉。

3、“‘一层秋雨一层凉啦!’北方人念阵字,总仿佛是层字,平平仄仄起来,这念错的歧韵,倒来得正好。”

实际上,北京人说到秋雨时,不是“一阵秋雨一阵凉”,而是“一场秋雨一场凉”,其中的“场”字不读chǎng,而读成cháng。这样,这句话读出来,类似于“平平仄仄仄平平”的韵律,很有点七言诗句的味道。再加上拖长的语调和微叹的语气,其“秋”的咏叹意味就十分浓郁了。再配上“青”的颜色和桥影或树影阴暗的光线,与全文的情感基调十分和谐。

4、把握记叙的线索与抒发的感情:

本文以“秋味”为线索,把全文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抒发了一种健朗、深沉、充实的感情。

以“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起笔,便定下了全文感情的基调,并确立了记叙的线索──秋味。

作者身处的社会环境,使她的内心投下了忧虑和冷落的阴影,她追求“清”“静”,并笼罩着淡淡的“悲凉”。正因为这样,她笔下的秋味、秋色和秋的意境与姿态,自然也就笼上了一层主观感情色彩。文章不写富有“暖色”的香山红叶,也不写游人如织的颐和园;而写作者“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在破壁腰中,静对着”蓝色的牵牛花。可是,“故都的秋”,又并没有因为作家的主观感受而受到扭曲,失却了它固有的特征。那牵牛花,那槐树的落蕊,那秋蝉的残声,那秋风秋雨,还有那枣子树,多么逼真,多么清晰!作者只用了寥寥数笔略作勾勒,便将读者带进了故都之秋的清、静、悲凉之中。一切景语皆情语,“物”“我”之间完美的交融和统一,显示了作家卓越的艺术才华。它既是对北平之秋的客观描绘,又是作者当时心情的折射。

5、《故都的秋》结构形式:

这篇文章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形式来写景抒情,开头(1~2段)总写作者对北国、江南之秋的不同感受,表示对北国之秋的向往之情。接着,在分写部分(从“不逢北国之秋”到“才感受得到底”)从记叙和议论两方面记叙故都纷繁多彩的秋天景象,赞美北国之秋。记叙部分,采用并列结构,根据“清”“静”“悲凉”这一特色上的联系,逐一描述了故都的自然风物。议论部分,从中外诗文作家共同感受的角度,进一步赞颂秋,赞颂北国的秋。最后总结全文,与总起的部分照应,再次强调南国之秋的色味不如北国之秋,直抒作者对故都的秋无比眷念之情。

6、《故都的秋》人文精神:

郁达夫从生活中体验到许多悲苦与忧愁,可是她没有彻底消沉,而是依然怀有一颗追求真善美的心灵,以审美的心态和眼光来观察故都秋景,看到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美好的一面;郁达夫不写北平的宫殿庙宇、亭台楼阁,而是写老百姓家院和普通街道上所见之景,写出了北平下层人民和不得志的知识分子的生活状况的一个侧影,也就是说作者的审美眼光是与普通人的生活联系在一起的,表现出作者的平民意识;郁达夫是深受中国文化浸润的读书人,她从赏景中体验和感悟到了文化气息,她以热情洋溢的文字表示了对古今中外赏秋诗文、赏秋文化的珍爱,课文后半部分有一段集中蕴蓄着这种文化气息和珍爱情感。一篇写景散文能连通历史人文,亦即表现出作者的人文关怀。

《囚绿记》

分析拟人状物修辞手法,再用拟人手法造一个句子分析。

生的欢喜。(上半年)

第二单元

这个单元学习从先秦到南北朝时期的诗歌。

这一时期产生了在思想内涵和艺术成就上都堪称后世诗歌典范的伟大作品,诗人们在许多方面都做了大胆的尝试和创新,新诗体、新流派和新的表现手法相继出现,为唐代诗歌高潮的出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学习这个单元,要注意重复吟咏,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注意不同的作品在创作手法上的独创性,还要注意不同诗体的节奏,感受由此产生的不同情趣。

《诗经·氓》

三四节,比兴手法,翻译,情感。(上半年)带领同学朗读课文;找出文中用“兴”手法的句子;解释文中用兴手法的这些句子。

(下半年)

1、根据示例带领学生进行翻译

2、体会女主人公情感变化

3、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找出诗中用兴的手法的句子。

4、三四节,朗读并解释划线词语的意思。

北大教授余冠英老师对第一段的翻译以及《氓》的原文

1、讲清余冠英老师的示例的特点。

2、讲清翻译的要求。

3、试讲时间10分钟。

讲兴的手法,给了7个句子。

答辩:解释“赋比兴”中的“兴”。

1、赋比兴是《诗经》的主要三种表现手法。

2、赋就是铺陈直叙,即是人把思想感情及其有

关的事物平铺直叙地表示出来。在篇幅较长的诗作中,铺陈与排比往往是结合在一起用的。铺排系将一连串内容紧密关联的景观物象、事态现象、人物形象和性格行为,按照一定的顺序组成一组结构基本相同、语气基本一致的句群。它既能够淋漓尽致地细腻铺写,又能够一气贯注、加强语势,还能够渲染某种环境、气氛和情绪。赋是最基本的表现手法,赋中比兴,或者起兴后再用赋。在赋体中,特别是富丽华美的汉赋中,赋法被广泛地采用。汉乐府和汉代某些五言诗也与汉赋互相影响,更将铺陈与排比相结合,相得益彰。如《七月》叙述农夫在一年十二个月中的生活,就是用赋。

3、比就是类比(赋比兴中比的意思是类比,不同于网络上流传的比喻,其中类比与比喻的详细差别请另行查询,这里不作赘述)是其中最基本的手法,用得最为普遍。以彼物比此物,诗人有本体或情感,借一个事物作类比一般说,用来作比的事物总比被比的本体事物更加生动具体、鲜明浅近而为人们所知,便于人们联想和想象。形象生动,鲜明突出事物(事情)的特征。《诗经》中比的运用很广泛,比较好理解。其中整首都以拟物手法表示感情的比体诗,如《魏风·硕鼠》《小雅·鹤鸣》,独具特色:而一首诗中部分运用比的手法,更是丰富。《卫风·硕人》,描绘庄姜之美,用了一连串的比“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4、兴,先言她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从特征上讲,有直接起兴、兴中含比两种情况;从使用上讲,有篇头起兴和兴起兴结两种形式。激发读者的联想,增强了意蕴,产生了形象鲜明、诗意盎然的艺术效果。如《孔雀东南飞》中的“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诗经·采薇》

最后一段的作用并朗读。

《离骚》

屈原简介

指导朗读,对比手法,对偶表示效果,板书

如何使用附文,说明方法。(上半年)

答辩:简介屈原。

屈原,中国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屈氏,名平,字原;又名正则,字灵均。少年时受过良好的教育,博闻强识,志向远大。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兼管内政外交大事。

她提倡“美政”,主张对内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因遭贵族排挤毁谤,被先后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秦将白起攻破楚都郢后,屈原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国。

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被誉为“中华诗祖”、“辞赋之祖”。屈原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屈原的主要作品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以屈原作品为主体的《楚辞》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之一,与《诗经》中的“国风”并称“风骚”,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

1953年,屈原逝世2230周年之际,世界和平理事会经过决议,确定屈原为当年纪念的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

《孔雀东南飞》

背景,刘兰芝走之前为什么要梳洗打扮。(下半年)

《涉江采芙蓉》

《短歌行》

《归园田居(其一)》

写景特色,手法,有几首

第三单元

这个单元学习古代山水游记类散文。

山水游记一般不只是对自然风物的客观描绘,它往往包含着抒情和说理的成分;在记叙游览的同时,或表示物我两忘的喜悦,或抒发时不我待的忧思,或倾诉怀才不遇的愤懑……正所谓“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在景物的描述中倾注了作者个人的情感和志趣。阅读这类文章,不但要欣赏其中描绘的自然风光;还要联系作者

的身世和作品的时代背景,品味作者抒收的感情和文章寄寓的旨趣。重复阅读这些美的篇章,体会其中的节奏、语气和韵味,有助养成良好的文言语感。而体验古人徜徉山水、感悟人生的情趣,也有助于培养我们对自然之美的感受能力。

《兰亭集序》

“一死生为虚诞……”表示什么观点?(上半年)

景物描写与议论之间的关系。

《赤壁赋》

《游褒禅山记》

课后题(下半年)

第四单元

这个单元学习演讲辞。

演讲,是传播知识、发表看法的重要途径,是沟通心灵、争取同盟的有力桥梁,在人们的社会活动中起着积极的作用。而演讲辞作为演讲时的文稿,是演讲成功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它除了具有观点鲜明、逻辑性强的特点外,还要运用多种艺术手法,鼓舞听众的情绪,唤起她们的共鸣。学习这类文章,要善于抓住文章的主旨,明确作者的主要观点,同时注意理清文章的结构,把握其深刻透彻的说理方法。另外,还要注意体会演讲辞的情感力量和多样化的表现手法,揣摩其中

的感情、语气和表示技巧,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我有一个梦想》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高中语文面试试讲教案

高中语文面试试讲教案 【篇一:高中语文试讲教案《锦瑟》】 锦瑟 李商隐 一、导入 同学们,老师说两句诗,大家看看是谁的作品?身无彩凤双飞翼, 心有灵犀一点通。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谁的?没错,李商隐。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他的一首诗《锦瑟》。 二、目标 好的,现在我们来看一下这节课的学习目标。请看大屏幕,我们一 起读一下。那么带着这三个目标,我们一起来品读这首诗。首先来 认识一下作者,你来介绍一下,介绍的很全面,看来你预习的很好,请坐。 三、整体把握 接下来,我们来我们听一下这首诗的配乐朗诵,在听的时候,请大 家注意它的语气节奏。听完之后大家有什么感受?朦胧,不解。确 实不好理解。那好的,现在我们一起来读一下这首诗,再品味一下。有感觉了吗?嗯,感到一种哀婉。很好。那现在我们想请一位同学 们为大家配乐朗诵一下这首诗。谁愿意挑战一下自己?好的,后面 的男生,你的手举的最高,你来读。很好,请坐,谢谢你。 四、合作探究 同学们,《锦瑟》一诗,堪称李商隐诗集中的压卷之作。然而,对 于这首诗的旨意,千百年来聚讼纷纭,莫衷一是。元好问就曾发出 这样的感叹:“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这样的诗固然好,可是就算东汉的大训诂学家郑玄再世,也只能望之兴叹,无力 为它作注。可见这首诗的特异之处。 如果把古今关于《锦瑟》一诗的诠释和争论收集在一起,足可以编 成一本厚厚的书。这里我们只看其中一部分的说法,请看大屏幕。 有这么多。 好,这首诗的立意究竟缘何?诗歌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现在我们来 细细的品读。待会的时候同学们可以各抒己见。 先看第一联。一起读一下。这句是起兴之笔。同学们,这句大家是 怎么理解的?好的,你来说,锦瑟清幽哀怨,牵出作者的情丝,令 作者回想起往事,一言难尽。说的太好了,请坐。好的,现在我们

高中数学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逐字稿万能模板

高中数学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逐字稿万能模板 1、题目:《不等式》 2、内容: 3、基本要求 (1)试讲时间10分钟 (2)学生了解并掌握不等式概念 (3)师生间有互动

教学设计逐字稿 同学们好,上课!我们的生活中不仅存在有相等关系,又存在大量的不等关系。现在同学们想想我以前学习的都有哪些不等关系呢?请一位同学来回答, 好,请坐下,这位同学说了,以前我们学习三角形边的关系,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这位同学回答的很好,这是我们以前接触过的不等关系。 在我们的数学中,还是存在很多别的不等关系,下面请同学们看多媒体展示的这个问题,同学们自己先读读题目,然后自己先写出数学表达的式子,一会老师请一位学生来回答, 好,老师看到同学们都已经写完了,那么现在我们请中间这位同学来回答, 好,请坐下,这位同学说的对吗?有没有不同的意见呢?大家都没做声,说明同意这位同学的做法。 那么观察可以得出这些式子都是用不等式表示出来的,那么不等式有一些什么性质呢?在学习不等式性质之前,我们先来回忆等式的性质,有哪位同学来回答呢?请后面那个举手的同学来回答, 好请坐下,这位同学说:“等式的两边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是式子,结果仍相等: 等式的两端同时乘以或是除以同一个不为0 的数或是式子,结果仍是等式。回答的很好!说明对等式的性质掌握的很熟练。以前学习的比较实数的大小的结论是:如果a-b是正数,那么a>b;如果a-b等于零,那么a=b;如果a-b是负数,那么a

下面我们一起看看不等式的性质: 这两个性质都是比较简单的,第一个只是不等式形式的一种变换,第二个我们称这是不等式的传递性。如果现在老师说把数轴上的两个不重合的点沿相同方向移动相等的距离,得到另两个新的点,得到的两点的左右位置关系不会发生改变,那请同学们思考一个,用不等式怎么表达这样一句话呢? 老师请一位同学来回答,好请坐下,这位同学回答的很棒,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第三条性质。 性质3 如果a>b,那么a+c>b+c. 这就是说不等式的两边加上同一个实数,不等式与原不等式同向。 如果现在不等式两边同时乘以同一个不为零的数,那么不等号的方向该怎样变化呢?同学们可以用一些例子来试验一下,老师现在就找一位同学来回答,哪位同学已经的到答案了呢?好,请左边那位同学来回答, 这位同学说的正确吗?哦,很棒!这位同学充分利用了分类讨论的思想,我们一定要记住对乘数正负的讨论,这也是不等式的一个重要性质 性质4 如果a>b,c>0,那么ac>bc.如果a>b,c<0,那ac

教师资格证面试高中语文试讲重点篇目真题汇总

2017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面试高中语文试讲重点篇目真题汇总 必修二 楚辞于2018年1月1日整理 第一单元 这个单元学习写景状物散文。 这些散文名篇,凭借精巧独特的艺术构思和优美隽永的语言,对大地山川、风物美景做了生动细致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人生的丰富感受和深刻思考。这些作品带着荷的清香、雨的气息、山的雄姿、水的光彩,像一幅幅清新优美的画卷展现在我们面前,引领我们领略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彩多姿。阅读这一类写景抒情的散文,要展开想象的翅膀,力求身临其境,感受作者心灵的搏动,体会作品所描述的美景,由此而进入一种审美境界。对文中精彩的语句,不妨做一些圈点批注,写下你的心得;对那些美妙的段落,要反复朗读,熟读成诵,逐步增强对散文的鉴赏能力。 《荷塘月色》 采莲曲删与不删的效果,指导朗读。 读第1段,分析语文韵味。分析最后几段情感。(2017年上半年) 第4段设计活动讲授叠词用法,荷塘月色中写景的文字,要求是范读,鉴赏品读文中的方法,适当板书。最后的采莲曲描写,删与不删的效果,指导朗读,适当板书。朗读课文,并讲第5自然段。(2016年下半年) 《故都的秋》 两段写景的文字。 1、任选一段朗读,注意语音语调情感。 2、把握景物描写的情感。 3、板书 4、课后思考题,示例赏析一首关于秋的诗文 1、给了一段评论文字,思考与文中记叙文字的关系。 2、指导朗读 答辩: 1、你对郁达夫的了解 郁达夫,原名郁文,字达夫,浙江富阳人,中国现代作家、革命烈士。他是新文学团体“创造社”的发起人之一,一位为抗日救国而殉难的爱国主义作家。在文学创作的同时,还积极参加各种反帝抗日组织,先后在上海、武汉、福州等地从事抗日救国宣传活动,其文学代表作有《怀鲁迅》、《沉沦》、《故都的秋》、《春风沉醉的晚上》、《过去》、《迟桂花》等。1945年,郁达夫被日军杀害于苏门答腊丛林。195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追认郁达夫为革命烈士。1983年,民政部授予其革命烈士证书。 2、你喜欢这篇文章吗?写景中的抒情。 1、正确认识文章主线对文章的统率作用: 文章的主线统率全文的各个部分。本文贯穿全文的情感主线,就是“清、静、悲凉”。这里的“清”是与“浊”相对立的,是一种清爽、清楚,而不是混混沌沌。正如文中所写,

高中历史教师试讲及面试之亲身经历

内黄一中面试 程序 报名与试讲时间:5月中旬时报名。报名与试讲之间相隔1周左右。 1、备课: 所有考生全部进入一个教室,按所报科目抽签排列序号,然后,公布各个科目的试讲题目,每个科目的考生都各自统一试题。历史试讲题目是《辛亥革命》。使用教材是人教版。抽取一号的考生准备时间是45分钟,然后试讲,后面同学继续等待,按照这一模式,后面的同学有很充足的准备时间。因此,从程序上说,是不公平的。备课教室可以带进去任何资料,但手机信号被干扰,无法与外界取得联系。 2、试讲: 考生由老师指引到指定地点试讲。可以将教材和其他备课资料带进去。然后,考生问好后,直接面对评委讲课,不允许做自我介绍。试讲时间是15分钟,但貌似没有专人计时。讲完以后平评委打分,考生可以自行离开教室。 3、等待: 因为报名时大家都把原件留在学校,因此,无论是否留用,都需要等待学校公布结果,等待时间大约是1.5小时。结束以后,未被录取的同学可以到学校报名处领取自己的文件。 鹤壁市外国语中学 程序 报名与试讲时间:报名时间是8月14号,上交自己的三证(学历、学位、教师资格证)原件。原定15号试讲,结果报名当天又说24号上午7点试讲,由于其他原因最终改为26号下午1点30分试讲。 1、备课: 1)所有考生进入一个等待教室,听老师介绍备课及试讲程序。然后进行按科目抽签, 同学按先后顺序进行讲课。每个考生备课时间40分钟,讲课时间15分钟。手机上 交。 2)轮到的考生按照相关人员的要求在指定时间,带上自己的所有东西到专门的备课教 室备课,将东西放在备课教室门口制定的位置,仅被允许带上一支笔进入备课教室。 不允许使用自己的教材和其他备课资料。使用学校专门安排的课本进行备课。老师 会为每人发一些稿纸共备课使用,然后考生抽取题目(学校原来说是题目自选,实 际上根据之后同学的反应,大家抽到的题目都相同,抽题只是形式而已,一是这样 说出去避免有人提前泄露题目,但为了评比考生的讲课水平,题目又必须要一致),然后开始进行备课。从程序上讲,大家都是公平的,不论是第一号还是后面的同学,大家都是只有40分钟准备时间,15分钟讲课时间。 3)试讲题目是试讲题目是《改革开放后的外交政策》,使用教材原来说是北师大版, 最后拿到手里却发现是大象版(豫教版),唉,怪不得我在网上找不到北师大版的 历史素材。 2、试讲: 到达指定时间,会有老师引领考生到指定教室进行试讲,试讲时不允许携带教材,只能带自己在备课时间写下的教案。学校太坏了。讲课过程中会有专人计时,讲完15分钟后,评委会提示同学讲完了,然后接受评委提问一个问题。评委中的领导会根据考生试讲的内容、讲课方式进行提问。据两名试讲政治课的同学讲,她们被提问的题目也是一样的。 3、结果:

关于高级高中数学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试

函数的概念 1、面试备课纸 1.题目:函数的概念 2.内容: 3.基本要求: (1)要有板书; (2)试讲十分钟左右; (3)条理清晰,重点突出; (4)学生掌握函数的概念。 2、高中数学《函数的概念》教学设计 四、板书设计 3、高中数学《函数的概念》答辩题目及解析 问题:函数与映射的异同点? 【参考答案】 相同点:(1)函数与映射都是两个非空集合中元素的对应关系;(2)函数与映射的对应都具有方向性;(3)A中元素具有任意性,B中元素具有唯一性。 区别:函数是一种特殊的映射,它必须是满射。它要求两个集合中的元素必须是数,而映射中两个集合的元素是任意的数学对象。 高中数学《奇函数》 高中数学《终边相同的角》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高中数学《终边相同的角》主要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例题:在直角坐标系中,以原点为定点,X正半轴为始边,画出210°,-45°以及-150°,三个角。并判断是第几象限角? 提出问题:这三个角的终边有什么特点? 追问:按照之前学的方法,给定一个角,就有唯一一条终边与之对应,反之,对于直角坐标系中的任意一条射线OB,以它为终边的角是否唯一? (二)生成新知 提出问题:在直角坐标系中标出210°,-150°,328°,-32°,-392°表示的角,观察他们的终边,你有什么发现? 预设:210°和-150°的终边相同。328°,-32°,-392°的终边相同。

追问并进行小组讨论:这两组终边相同的角,它们的之间有什么数量关系?终边相同的角又有什么关系? 经过讨论,学生得到这样的关系:210°-(-150°)=360°,328°-(-32°)=360°,-32°-(-392°)=360°等。由这两组角可以看出终边相同的角之间相差360°的整数倍。 追问:那么这些角,如何用我们学过的数学语言来表示出来? 预设:描述法,集合。用集合的方式更方便也更加容易理解。 设S={β|β=-32°+k·360°,k∈Z},则328°,-392°角都是S的元素,-32°角也是S的元素(此时k=0)。因此,所有与-32°角的终边相同的角,连同-32°在内,都是集合S的元素;反过来,集合S的任何一个元素显然与-32°角终边相同。 所有与α终边相同的角,连同角α在内,可以构成一个集合S={β|β=k·360°+α,k∈Z}。 即任一与角α终边相同的角,都可以表示成α与整数个周角的和。 适时引导学生认识:①k∈Z;②α是任意角;③终边相同的角不一定相等,终边相同的角有无数多个,它们相差360°的整数倍。 (三)应用新知 例1.在0°—360°范围内,找出与-950°12′角终边相同的角,并判定它是第几象限角。 例2.写出终边在y轴上的角的集合。 ①写出终边在x轴上的角的集合。 ②写出终边在坐标轴上的角的集合。 (四)小结作业 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对今天的学习还有什么疑问吗? 作业:预习下节课新课。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简述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作用与地位? 【参考答案】 本课是数学必修四三角函数中第一节的内容。三角函数是基本初等函数,它是描述周期现象的重要数学模型.角的概念的推广正是这一思想的体现之一,是初中相关知识的自然延续。为进一步研究角的和、差、倍、半关系提供了条件,也为今后学习解析几何、复数等相关知识提供有利的工具,所以学生正确的理解和掌握角的概念的推广尤为重要。 2.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你是如何突破难点的? 【参考答案】 学生的活动过程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成败,教学中应反复挖掘“探究”栏目及“探究”示图的过程功能,在这个过程上要不惜多花些时间,让学生进行操作与思考,自然地、更好地归纳出终边相同的角的一般形式。也就自然地理解了集合S={β|β=α+k·360°,k∈Z}的含义。如能借助信息技术,则可以动态表现角的终边旋转的过程,更有利于学生观察角的变化与终边位置的关系,让学生在动态的过程中体会,既要知道旋转量,又要知道旋转方向,才能准确刻画角的形成过程的道理,更好地了解任意角的深刻涵义。

教师资格证高中数学试讲历年真题整理

教资高中数学试讲历年真题必修一 集合与函数概念——集合函数及其表示函数的基本性质 ·1.列举法表示集合

2.子集

1. 2. 在教学过程是,我是根据学生认知的先后顺序,通过观察――讨论――再观察――再讨论,一环扣一环的教学。让学生认识子集的概念,进而举出一个特例,

让学生发现其中的不同之处,并设计分组讨论,充分参与,自己建立概念,深刻的体验使学生感受到获得新知的乐趣,从而学会子集、真子集的定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思考:实数有相等关系、大小关系,如:5=5,5<7,5>3,等等,类比实数之间的关系,你会想到集合之间的什么关系? (二)探究新知 出示例题:观察下面几个例子,你能发现两个集合之间的关系吗? 板书设计

3.并集 1. 理解并集的概念,会求两个集合的并集。在教学的过程中,采用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得出并集的定义,并理解代表元素用不同字母代替,并不影响它们之间作并集运算。 2.数形结合的思想,在得到并集的定义后,通过维恩图向学生直观的展示并集运算的意义。 4.函数概念

要求:有板书;试讲十分钟左右;条理清晰,重点突出;学生掌握函数的概念 1.函数与映射的异同点? 相同点:(1)函数与映射都是两个非空集合中元素的对应关系;(2)函数与映射的对应都具有方向性;(3)A中元素具有任意性,B中元素具有唯一性。 区别:函数是一种特殊的映射,它必须是满射。它要求两个集合中的元素必须是数,而映射中两个集合的元素是任意的数学对象。 2.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 知识与技能:能说出函数的概念、函数的三要素含义及其相互关系,会求简单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进一步体会函数是描述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的重要数学模型,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提高抽象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建立联系、对应、转化的辩证思想,强化“形”与“数”结合并相互转化的数学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通过从实例

高中语文面试重点课文

高中语文面试重点课文 高中教师考试的面试在语文学科考的是二部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下面是XX整理的,欢迎查看,希望帮助到大家。 一、讲课《师说》: 1)根据文章写作背景解题 2)朗读一、二自然段 3)流畅地讲明文章主旨 4)分析写作意图。 二、分析《寡人之于国也》条理严谨的结构特点。 三、朗读《登高》,解释第的八层含义。 四、朗读《窦娥冤》选段,分析人物形象。 五、朗读《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的选段,分析文章的写作特点。 六、《动物游戏之谜》,朗读一二段,分析语言严谨简练。 七、必修三第一单元说明,指导学生重视单元说明,解解重点。 八、《春江花月夜》 1)有感情诵读《春江花月夜》全诗 2)体味其中的思想感情

3)合理的板书 九、《林黛玉进贾府》黛玉初见宝玉选段,体会人物心理特征的基础上教学生如何朗读这一片段。 十、从《荷塘月色》品味叠词。 十^一、根据《声声慢》分析思想感情。 十二、分析《拿来主义》的论证方法。 十三、分析《蜀道难》难在哪? 十四、根据《琵琶行》分析“同时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十五、《过秦论》的语言特色分析。 十六、分析《氓》的起兴手法。 十七、设计活动指导背诵《劝学》最后一段,解释论证思路。 十八、分析《鸿门宴》中刘邦项羽的形象。 十九、分析《烛之武退秦师》中“之”的用法。 二十、分析《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运用的典故。 二十一、根据《李商隐诗两首》,指导学生写“我眼中的李商隐”: 1)列举李商隐的作品 2)有感情朗读锦瑟 3)指导学生行文思路 4)合理板书

二十二、对《沁园春长沙》的朗读重音和停顿进行分析。 二十三、根据《宇宙的边疆》分析议论与抒情手法。 二十四、根据《梦游天姥吟留别》进行诵读指导。 二十五、讲解“梳理探究:修辞无处不在”。 二十六、讲解“梳理探究: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 二十七、议论文写作指导。 二十八、作文指导一一如何写出人物的个性。 二十九、对联教学 1、导入新课导入一定要有出示课题的环节。 2、初读课文: 让学生自我推荐朗读,其他人听读,或请同学们自由朗读或默读课文。 提出与整体初步感知课文相关的问题。 3、检查: 预习初读效果,有重点地指导1—3个生字。 生字、词板书在黑板右边,作为副板书并请学生回答初读课文时提出的问题 4、精读课文: 理解字词句段,深入感知作者的情感表达。 反复读,设计问题帮助学生理解课文重点,让学生带着问题读、思,小组讨论。

高中语文重点课文试讲要点

高中语文重点课文试 讲要点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边城》 1、教学目标:了解沈从文描绘的湘西风土人情和优美的环境描写。 分析主要人物翠翠的形象。把握对人物的描写。 结合人物分析,领会作者的创作目的,小说的主旨。 走进作者构筑的善与美的理想世界,体会人性之美。 2、翠翠:清纯美丽、天真活泼、乖巧伶俐、敏感善良、诗意的孤独、“未被近代文明污染”的人性美、内在的、精神的、灵魂的美、天真善良,温柔清纯、感情纯洁真挚、矢志不渝的等待。(翠翠在成长的过程中,少了一点乖巧,多了一些沉思;少了一些欢笑,多了一份羞涩。对爱情的希望,是她此刻占据心灵的一件事。和祖父的亲情与对爱情的企盼,猜测,相互交织,折射出一种人性的美。) 3、爷爷:勤劳淳朴、忠于职守、善良慈爱、没有私欲

4、中心主旨:《边城》用人性描绘了一个瑰丽而温馨的“边城”世界,这里人性皆真、皆善、皆美,由每个人身上所焕生的人性美、人情美营造了这个世界,这里看不到邪恶、奸诈和贪欲;这里的人们都互相亲善着、扶持着;这里也有孤寂,但即使是孤寂,也是充满诗意的。(熔生动丰富的社会风俗画和优美清新的风情风景画于一炉,展示民性的粗犷强悍,民俗的醇厚善良,充溢着浓厚的乡土气息和返璞归真的牧歌情调。) 5、写作目的:创作《边城》的用意在于要跟两种现实进行对照:一种是用“边城”人的淳朴、善良、正直、热情跟都市上流社会的虚伪、懦弱、自私、势利、男盗女娼相对照;二是把湘西社会的“过去”与“当前”相对照,即把过去的“人情美”与今天的“惟利的人生观”相对照。在这两种对照中,使人们能够“从一个乡下人的作品中,发现一种燃烧的感情,对于人类智慧与美丽的倾心,健康诚实的赞颂,以及对于愚蠢自私极端憎恶的感情”。

分层抽样_高中数学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逐字稿

分层抽样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试讲的题目是《分层抽样》,下面开始我的试讲,上课,同学们好!请坐。 请同学们看老师PPT上所展示的探究题,要从本地区的中小学生中抽取1%的学生进行调查 ,同学们认为应该怎样抽取样本呢?老是听到有的同学说咏随机抽样法,还有的学生说用系统抽样法,那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两种抽样方式,对于我们这个问题,合适吗?好,你来,这位同学说,在这个问题中,高中生、初中生、小学生,有明显的样本差异性,不管是简单随机抽样,还是系统抽样法,都不能保证其公平性,叙述的非常有条理,非常棒,的却是,只有选择恰当的抽样方式,才能保证抽样公平,并且样本才具有好的代表性, 我们知道影响学生的视力的因素很复杂,恩,不同年龄段的学生,他的近视情况可能存在明显差异性,这节 课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探究一种新的抽样方法,分层抽样,接下来,请同学们继续思考,在此探究题中,这个分层应该怎么分?每一层应该抽取多少个学生?小组之间互相讨论,时间为五分钟。在老师巡视的过程中,发现同学们讨论的都很积极,一组代表,你来说一下你们组的答案,一组代表说他们分了三个层,分别是高中生,初中生,小学生,其他同学还有补充吗?其他小组还有补充吗?好,三组代表,你来,也是分别分成高中生,初中生,小学生三个层,而且每一层都抽取1%的学生,分别是24名高中生,109名初中生和110名小学生,好,老师已经把同学们所说的步骤展现到了PPT上,并且把样本数统计图进行了展示,像这种抽样方法叫做分层抽样,请同学们结合探究题,思考一下三个问题啊,1在上述抽样过程中,每一层抽取1%的学生,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抽样方法?2每个学生被抽到的概率相同吗?3为什么采用这种抽样方法会比较公平?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后,同桌交流,时间5分钟。 第一排这位女生你来说,这位女生说,分好层,每层抽取1%的学生,应该采用随机抽

下半年教师资格证面试高中语文试讲重点篇目真题汇总(必修二)

20XX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面试高中语文试讲重点篇目真题汇总 必修二 楚辞于2018年1月1日整理 第一单元 这个单元学习写景状物散文。 这些散文名篇,凭借精巧独特的艺术构思和优美隽永的语言,对大地山川、风物美景做了生动细致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人生的丰富感受和深刻思考。这些作品带着荷的清香、 雨的气息、山的雄姿、水的光彩,像一幅幅清新优美的画卷展现在我们面前,引领我们领略 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彩多姿。阅读这一类写景抒情的散文,要展开想象的翅膀,力求身临其境,感受作者心灵的搏动,体会作品所描述的美景,由此而进入一种审美境界。对文中精彩的语句,不妨做一些圈点批注,写下你的心得;对那些美妙的段落,要反复朗读,熟读成诵,逐 步增强对散文的鉴赏能力。 《荷塘月色》 采莲曲删与不删的效果,指导朗读。 读第1段,分析语文韵味。分析最后几段情感。(20XX年上半年) 第4段设计活动讲授叠词用法,荷塘月色中写景的文字,要求是范读,鉴赏品读文中的方法,适当板书。最后的采莲曲描写,删与不删的效果,指导朗读,适当板书。朗读课文,并讲第 5自然段。(20XX年下半年) 《故都的秋》 两段写景的文字。 1、任选一段朗读,注意语音语调情感。 2、把握景物描写的情感。 3、板书 4、课后思考题,示例赏析一首关于秋的诗文 1、给了一段评论文字,思考与文中记叙文字的关系。 2、指导朗读 答辩: 1、你对郁达夫的了解 郁达夫,原名郁文,字达夫,浙江富阳人,中国现代作家、革命烈士。他是新文学团体“创 造社”的发起人之一,一位为抗日救国而殉难的爱国主义作家。在文学创作的同时,还积极 参加各种反帝抗日组织,先后在上海、武汉、福州等地从事抗日救国宣传活动,其文学代表 作有《怀鲁迅》、《沉沦》、《故都的秋》、《春风沉醉的晚上》、《过去》、《迟桂花》 等。1945年,郁达夫被日军杀害于苏门答腊丛林。195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追认郁达夫为革命烈士。1983年,民政部授予其革命烈士证书。 2、你喜欢这篇文章吗?写景中的抒情。 1、正确认识文章主线对文章的统率作用: 文章的主线统率全文的各个部分。本文贯穿全文的情感主线,就是“清、静、悲凉”。这里的“清”是与“浊”相对立的,是一种清爽、清楚,而不是混混沌沌。正如文中所写,

高一数学试讲教案

指数函数及其性质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指数函数的概念,掌握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培养学生实际应用函数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图象,分析、归纳、总结、自主建构指数函数的性质。领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指数函数的学习过程中,体验数学的科学价值和应用价值,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勇于探索的良好习惯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指数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 教学难点:对底数的分类,如何由图象、解析式归纳指数函数的性质。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问题1:某种细胞分裂时,由1个分裂成2个,2个分裂成4个,……一个这样的细胞分裂 x 次后,得到的细胞分裂的个数 y 与 x 之间,构成一个函数关系,能写出 x 与 y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吗? 学生回答: y 与 x 之间的关系式,可以表示为y =2x 。 问题2: 一种放射性物质不断衰变为其他物质,每经过一年剩留的质量约是原来的84%.求出这种物质的剩留量随时间(单位:年)变化的函数关系.设最初的质量为1,时间变量用x 表示,剩留量用y 表示。 学生回答: y 与 x 之间的关系式,可以表示为y =0.84x 。 引导学生观察,两个函数中,底数是常数,指数是自变量。 1.指数函数的定义 一般地,函数()10≠>=a a a y x 且叫做指数函数,其中x 是自变量,函数的定义域是R . 问题:指数函数定义中,为什么规定“10≠>a a 且”如果不这样规定会出现什么情况? (1)若a<0会有什么问题?(如21,2= -=x a 则在实数范围内相应的函数值不存在) (2)若a=0会有什么问题?(对于0≤x ,x a 无意义) (3)若 a=1又会怎么样?(1x 无论x 取何值,它总是1,对它没有研究的必要.) 师:为了避免上述各种情况的发生,所以规定0>a 且 1≠a .

反证法_高中数学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逐字稿

反证法 之前我们已经学过数学有两类基本的证明方法,对,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那直接证明最基本的两种方法是什么?你来,综合法与分析法。这位同学对之前的知识掌握得很扎实,那间接证明呢,嗯,老师听到有同学说反证法,那这节课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来深入研究反证法,首先看多媒体展示的有关反证法的概念,一般的假设原命题不成立,经过正确的推理,最后得出矛盾,因此说明假设错误,从而证明了原命题成立,这样的证明方法叫做反证法。大家一起来看这个概念,嗯,好复杂,好,那我们一起来分析,首先先请同学们思考几个问题,第1个,假设原命题不成立,怎么理解?第2个,经过正确的推理得出矛盾,是与谁矛盾呢?小组互相讨论,时间为5分钟。 在巡视的过程中,老师发现同学们讨论的很积极,现在来汇报一下你们的讨论成果,一组代表你来说,一组代表说,他们结合之前所学的命题的相关内容得到,假设原命题不成立,就是假设原命题的否定命题成立,对于我们之前所学的知识能够内化于心灵活应用,那老师想问这句话用符号语言怎么表示啊?嗯,对,若p则q反设为若p则非q,接下来继续汇报,好,第三小组,你们小组说还可以理解为原命题的结论的反面是正确的,这组同学把我们这句话进行了很好的解释,那第2个问题呢,第四小组代表,他们得出这个矛盾,可能是所推理出的结果与已知正确的内容产生矛盾,比如已知的条件、公理、定理,或定义等,表达的很清晰,总结的也很到位,通过同学们的共同探讨,我们已经初步理解了反证法的概念,老师要提醒的是,我们运用反证法一定要注意在假设时,嗯,对,假设一定要正确,那具体应该怎么用呢?看老师PPT上展示的例4,我们一起来分析题意。 这是一道几何证明题,嗯,利用综合法可以进行证明,那反证法是否可以呢?哦,要先假设,该怎么假设呢?这位同学你来,这位同学说,假设要与原命题的结论的反面成立,那就是假设直线a与平面α有公共点,对本节课的知识理解得很到位,接下来呢,同学们共同说,嗯,要进行推理,看得到的结果与条件或定义等是否产生矛盾,刚刚我们对这道题做了思路分析。 现在请两位同学上来板书,各书写一种方法,其他同学独立思考,并做到练习本上。两位同学已书写完毕,我们一起来看,第1位同学利用我们综合法进行证明,书写规范,条

教师资格证高中数学试讲历年真题

教师资格证高中数学试讲 历年真题 Revised final draft November 26, 2020

教资高中数学试讲历年真题 必修一 集合与函数概念——集合函数及其表示函数的基本性质 ·1.列举法表示集合 2.子集 1. 2. 在教学过程是,我是根据学生认知的先后顺序,通过观察――讨论――再观察――再讨论,一环扣一环的教学。让学生认识子集的概念,进而举出一个特例,让学生发现其中的不同之处,并设计分组讨论,充分参与,自己建立概念,深刻的体验使学生感受到获得新知的乐趣,从而学会子集、真子集的定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思考:实数有相等关系、大小关系,如:5=5,5<7,5>3,等等,类比实数之间的关系,你会想到集合之间的什么关系 (二)探究新知 出示例题:观察下面几个例子,你能发现两个集合之间的关系吗 板书设计 3.并集 1. 理解并集的概念,会求两个集合的并集。在教学的过程中,采用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得出并集的定义,并理解代表元素用不同字母代替,并不影响它们之间作并集运算。 2.数形结合的思想,在得到并集的定义后,通过维恩图向学生直观的展示并集运算的意义。 4.函数概念 要求:有板书;试讲十分钟左右;条理清晰,重点突出;学生掌握函数的概念 1.函数与映射的异同点? 相同点:(1)函数与映射都是两个非空集合中元素的对应关系;(2)函数与映射的对应都具有方向性;(3)A中元素具有任意性,B中元素具有唯一性。 区别:函数是一种特殊的映射,它必须是满射。它要求两个集合中的元素必须是数,而映射中两个集合的元素是任意的数学对象。 2.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

教师资格证面试高中语文试讲真题整理.docx

精品文档2017 年 1 月教格面高中文真(网信息) 1. 《滕王序》分析用典特点(阮籍那段) 2. 《六国》朗最后两段,分析速和感情的关系 3. 《金岳霖先生》朗,理好速、音、感情的关系;分析文本情感和思 想内涵 (大家吃林徽因生日那一段,有毛提他出去走走的那一段) 4. 《离》屈原介,国敬富民主??;偶的表达效果 5. 《宇宙的疆》第一第二段的境意行解 6. 《》:朗第二段、并指出写作特点;文章的写作特点,道之不也久矣 中“也”的用法;朗第一段,方法解;活愈道的意。 7. 《学》第三段方法答:(1)翻第一段木石中那一句,明作者写作意;(2)朗第一段最后一句(是考字音“省和知”) 8.《阿房》理解最后一段作者写作目的,秦亡原因 9.《亭集序》“一死生虚??”表达什么点? 10.《京口北固亭古》 11.《寡人之于国也》五到七段的比,划分句子奏,朗 12.《奇妙的》活 13.《我与地》,一段景物描写“譬如??”朗分析情感和内容 14.高考作文(中山名言:失不灰心,勇向前,,自文

体,板书) 15.《林黛玉进贾府》,朗读,分析线索句 16.《囚绿记》加《杨柳枝词》分析拟人修辞手法,再用拟人手法造一个句子分析。 17.《窦娥冤》朗读 2468 段,三桩誓愿朗读体会情感,设计问题分析想象夸张手法;元曲的行文结构是怎样的;夸张手法分为哪几类,这 里用的是哪一类 18.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理解思想感情 19.《荷塘月色》采莲曲删与不删的效果,指导朗读 20.《动物游戏之谜》:最后一段品味作者意图;朗读开头三段,指导学生理解科普文语言生动性 21.设计活动写作文,以滋味为题 22.专题梳理探究:优美的汉字 23.《囚绿记》生的欢喜 24.专题:有趣的语言翻译,讲授翻译经验 25.《氓》三四节,比兴手法,翻译,情感 26.郑愁予《错误》分析情感语言 27.《再别康桥》分析三美

高中数学《等差数列》试讲答辩

高中数学《等差数列》试讲答辩为帮助各位考生备战教师资格面试,中公教师网整理了各学科教师资格面试试讲答辩语音示范,以下是高中数学《等差数列》试讲答辩,希望对各位考生有所帮助! 【面试备课纸】 3.基本要求: (1)要有板书; (2)试讲十分钟左右; (3)条理清晰,重点突出; (4)学生掌握等差数列的特点与性质。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够复述等差数列的概念,能够学会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推导过程及蕴含的数学思想。 【过程与方法】在领会函数与数列关系的前提下,把研究函数的方法迁移来研究数列,提高知识、方法迁移能力;通过阶梯性练习,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等差数列的研究,具备主动探索、勇于发现的求知精神;养成细心观察、认真分析、善于总结的良好思维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等差数列的概念、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推导过程及应用。 【教学难点】 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推导。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PPT展示几道题目: 1.我们经常这样数数,从0开始,每隔5一个数,可以得到数列:0,5,15,20,25 2.小明目前会100个单词,他她打算从今天起不再背单词了,结果不知不觉地每天忘掉2个单词,那么在今后的五天内他的单词量逐日依次递减为:100,98,96,94,92。 3.2000年,在澳大利亚悉尼举行的奥运会上,女子举重正式列为比赛项目,该项目共设置了7个级别,其中交情的4个级别体重组成数列(单位:kg):48,53,58,63。 教师提问学生这几组数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从第二项开始,每一项与前一项的差都等于一个常数,教师引出等差数列。 环节二:探索新知

高中语文重点课文试讲要点讲课讲稿

《边城》 1、教学目标:了解沈从文描绘的湘西风土人情和优美的环境描写。 分析主要人物翠翠的形象。把握对人物的描写。 结合人物分析,领会作者的创作目的,小说的主旨。 走进作者构筑的善与美的理想世界,体会人性之美。 2、翠翠:清纯美丽、天真活泼、乖巧伶俐、敏感善良、诗意的孤独、“未被近代文明污染”的人性美、内在的、精神的、灵魂的美、天真善良,温柔清纯、感情纯洁真挚、矢志不渝的等待。(翠翠在成长的过程中,少了一点乖巧,多了一些沉思;少了一些欢笑,多了一份羞涩。对爱情的希望,是她此刻占据心灵的一件事。和祖父的亲情与对爱情的企盼,猜测,相互交织,折射出一种人性的美。) 3、爷爷:勤劳淳朴、忠于职守、善良慈爱、没有私欲 4、中心主旨:《边城》用人性描绘了一个瑰丽而温馨的“边城”世界,这里人性皆真、皆善、皆美,由每个人身上所焕生的人性美、人情美营造了这个世界,这里看不到邪恶、奸诈和贪欲;这里的人们都互相亲善着、扶持着;这里也有孤寂,但即使是孤寂,也是充满诗意的。(熔生动丰富的社会风俗画和优美清新的风情风景画于一炉,展示民性的粗犷强悍,民俗的醇厚善良,充溢着浓厚的乡土气息和返璞归真的牧歌情调。) 5、写作目的:创作《边城》的用意在于要跟两种现实进行对照:一种是用“边城”人的淳朴、善良、正直、热情跟都市上流社会的虚伪、懦弱、自私、势利、男盗女娼相对照;二是把湘西社会的“过去”与“当前”相对照,即把过去的“人情美”与今天的“惟利的人生观”相对照。在这两种对照中,使人们能够“从一个乡下人的作品中,发现一种燃烧的感情,对于人类智慧与美丽的倾心,健康诚实的赞颂,以及对于愚蠢自私极端憎恶的感情”。 6、现实意义:审视现实,我们也不由得感到,在今天这个物质化的时代,商品经济的大潮越来越把人也商品化、庸俗化,冷漠、自私、惟利渐渐充满了我们生活的空间。读沈从文的《边城》,激起了我们心底对“未被近代文明污染”的美好人性和宁静和谐的生活的唤;让我们思考:怎样才能构建和谐的、一如“边城”的美好社会。 7、美:湘西的青山绿水。边民纯朴的风情。祖孙相依为命的亲情。翠翠纯真的初恋之情。 8、黄昏照样的温柔、美丽和平静。但一个人若体念或追究到这个当前一切时,也就照样的在黄昏中会有点薄薄的凄凉。试列举“当前一切”。 随着年龄增长,生命成熟,心里产生一种寂寞孤独。 感觉到生活平凡,有一种新的需要。新的感情的追求而不得。 黄昏了,爷爷摆渡还不回来,一个人守着空落落的家。 父母早亡,家中一老一小,实在可怜。 《故都的秋》 1、秋的特点:清、静、悲凉(“故都”两字表明描写的特点,带有深切的眷恋之情,“秋”字明确描写的内容,题目很深沉。)(南国的秋——慢、润、淡) 2、文章结构 记叙、描写:课文分四个部分:思秋、绘秋、议秋、恋秋。 清静悲凉——(1.破屋秋色、2.街头落蕊、3.秋蝉残鸣、4.桥头秋雨、5.庭院秋果)——眷恋向往之情 议论:“足见有……感触来的。”(形——神) 3、思考题:故都的秋景可谓色彩丰富,作者为什么只赞美清、静、悲凉的故都之秋呢?试从作者的主观方面加以评析。(讨论) 点拨:以情驭景,以景显情,情景交融。一切景语皆情语 4、故都的秋:故都的秋是一首诗,深沉而含蓄;故都的秋是一幅画,美丽而落寞;故都的秋是一支歌,忧伤而苍凉;故都的秋是一杯茶,苦涩而清醇。 《念奴娇赤壁怀古》 1、苏轼成就二三四:词苏辛,诗苏黄,苏黄米蔡书法家(米芾、蔡襄),三苏父子散文强。

高中语文试讲教案锦瑟

高中语文试讲教案锦瑟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锦瑟 李商隐 一、导入 同学们,老师说两句诗,大家看看是谁的作品?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谁的?没错,李商隐。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他的一首诗《锦瑟》。 二、目标 好的,现在我们来看一下这节课的学习目标。请看大屏幕,我们一起读一下。那么带着这三个目标,我们一起来品读这首诗。首先来认识一下作者,你来介绍一下,介绍的很全面,看来你预习的很好,请坐。 三、整体把握 接下来,我们来我们听一下这首诗的配乐朗诵,在听的时候,请大家注意它的语气节奏。听完之后大家有什么感受?朦胧,不解。确实不好理解。那好的,现在我们一起来读一下这首诗,再品味一下。有感觉了吗?嗯,感到一种哀婉。很好。那现在我们想请一位同学们为大家配乐朗诵一下这首诗。谁愿意挑战一下自己?好的,后面的男生,你的手举的最高,你来读。很好,请坐,谢谢你。 四、合作探究 同学们,《锦瑟》一诗,堪称李商隐诗集中的压卷之作。然而,对于这首诗的旨意,千百年来聚讼纷纭,莫衷一是。元好问就曾发出这样的感叹:“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这样的诗固然好,可是就算东汉的大训诂学家郑玄再世,也只能望之兴叹,无力为它作注。可见这首诗的特异之处。 如果把古今关于《锦瑟》一诗的诠释和争论收集在一起,足可以编成一本厚厚的书。这里我们只看其中一部分的说法,请看大屏幕。有这么多。 好,这首诗的立意究竟缘何?诗歌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现在我们来细细的品读。待会的时候同学们可以各抒己见。 先看第一联。一起读一下。这句是起兴之笔。同学们,这句大家是怎么理解的?好的,你来说,锦瑟清幽哀怨,牵出作者的情丝,令作者回想起往事,一言难尽。说的太好了,请坐。好的,现在我们来看一下“瑟”这种乐器,请看大屏幕,相传它有五十根弦,后因为它的声音太悲,唐代的时候改为二十五弦。作者写五十弦,一方面是暗示自己年过半百,一方面也道出了悲苦之深。 如果说首句是起兴,那么颔联和颈联则是对往昔的追忆。 好,现在来看诗的颔联,这里有两个典故,请同学们把他们找出来,看看这两个典故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感?你来说,对,庄生梦蝶,千古一梦,表现了对美好情感的追怀。以及望帝化鸟,更转出一种悲凉的情调来──生而不能,死则续梦!理解的很透彻请坐。这是怎样的悲哀啊! 接着,诗意又转,开出另一新的境界来。看诗的颈联。“珠有泪”是什么意思?看一下课文注释。鲛人泣泪,化而为珠,人们独爱珍珠之美,却不曾体会鲛人之痛,这其中滋味,大家可以体味一番。“蓝田日暖玉生烟”是什么意思?你来说,很好,请坐。蓝田美玉,才美不外现,终将如轻烟散去,美好事

教师招考面试高中语文教案模板

高中语文试讲模板 一、课题:春江花月夜 二、教学目标 1.赏析本诗的景、情、理,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2.提高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进入诗歌意境; 3.培养学生在诵读中感受诗歌的能力并背诵诗歌。 三、重点、难点 1.重点:展开联想和想象,进入诗歌意境,领会诗中景与情的关系; 2.难点:景、情、理如何有机地融合的,理解诗人的哲理思考。 四、课时:1 课时 五、教具:多媒体设备 六、教法:诵读法 七、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自古以来,月亮一直是文人墨客笔下所吟咏的对象,是个永恒的主题。 在人才辈出、群星璀璨的唐代诗坛,就有这样一位诗人,因为一轮明月而成就了诗坛的千秋美名,这位诗人就是初、盛唐之交的张若虚,这首诗便是千百年来无数人为之迷恋、为之倾倒的《春江花月夜》。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领略张若虚笔下那轮明月的光华吧! (二)作者介绍及背景提示 1.作者 张若虚,扬州人,初唐诗人,曾以“文词俊秀”而名显长安,与贺知章、张旭、包融齐名,并合称为“吴中四士”。他在诗风上厌恶六朝以来的空洞艳体,追求自由豪放、富有理想的高远意境。 2.解题《春江花月夜》为乐府诗。作者吸取了南朝民歌的内容形式,以和谐的歌调,描述了动人心弦的春江花月夜之景,抒写了游子思妇离恨闺怨之情;格调婉转优美,抒情幽怨缠绵,言之有物,开拓了诗歌的高远意境和格律,使诗歌的内容和形式达到了完美的统一,为写景、叙事、抒情融合一体的诗歌铺垫了基础;对诗歌的继承和发展,影响极为深远,一千多年来使无数读者为之倾倒。 (三)整体感知(学习本诗重在诵读,以读传情,读、悟交融) 听了以上的介绍,同学们一定会有一种迫切的心情,急切地想去领悟这首诗带给我们的美好意境。下面由教师作配乐范读。要求学生在欣赏教师范读时,展开想象,把语言文字还原成既符合原作的描绘、而又带有学生自己审美情趣的画面,进而走进这画面中去。在这其中,想象是至关重要的。

双曲线例题_高中数学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逐字稿

双曲线例题 这节课的开始,我们先来复习一下前面学过的知识,谁能先来说说双曲线的定义是什么?好你来说。他说平面内与两个定点的距离差的绝对值等于非零常数的点的轨迹为双曲线,当然要注意这个非零常数要小于两定点之间的距离,看来你对旧知的掌握非常的扎实,在这里再次提示大家,如果这里不说绝对值的话,代表的就只有双曲线的一直,好,那接下来谁能继续说一说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好,后面的同学继续,分两种情况,当焦点在x轴上时,标准方程为:a,b>0。当焦点在y轴上时,标准方程为:,同样a和b都为正数,看来大家对上节课的知识都掌握得很扎实,接下来呢,我们通过题目来检验一下自己的学习成果,请看大屏幕上老师给出的题目。 点M到定点F(5.0)的距离和它到定直线L: x= 的距离的比是常数,求点M的轨迹。这道题应该如何解决呢?大家思考一下,如果我们按照之前解决圆锥曲线题目最常用的数形结合的方法,这道题可不可以解决?请大家前后四人为一小组,给大家3分钟时间讨论,每个人都选择一种合适的方法来解决这道题目。 那老师听到大家讨论的声音渐渐减小了,刚刚老师在巡视的过程中发现第一小组讨论的非常激烈,那我们先请他们来汇报一下。他说他们刚刚采用了我提示的数形结合的办法,但是却在徒手作图的过程当中啊,遇到了一些障碍,并没有很顺利的完成这道题目哦,看来第三小组有想法,我们请第三小组继续来跟大家分享。他说啊,我们之前做过的轨迹方程的题目有一句话叫做,求谁设谁,所以呢,他们将动点M的坐标设成了(x.y),然后根据题干当中的信息,先把它们转化成数学语言,最终经过一系列的化简,得到了曲线的标准方程是。 你们的迁移运用能力很强,思路也很清晰,请坐。 听了刚刚的汇报,老师看到有一些同学的表情依然很困惑,那接下来,老师带着大家细致的梳理一下解题步骤和思想,那没有做出来的同学呢,请继续拿出练习本,结合老师的分析,跟老师边讲边做,已经做出来的同学呢,也请规范一下自己的解题步骤,并思考一下每步的原理。 首先,为了处理方便,我们先来规定一下,我们设M到直线L的距离为d,那这个时候根据题干当中的信息,我们可以把轨迹表示这个集合,就是,老师把他板书在黑板上。 继续,我们根据两点之间的距离公式和水平距离,可以把这个式子继续转化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