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震灾害预测及其信息管理系统技术规范(标准状态:现行)

地震灾害预测及其信息管理系统技术规范(标准状态:现行)

地震灾害预测及其信息管理系统技术规范(标准状态:现行)
地震灾害预测及其信息管理系统技术规范(标准状态:现行)

I C S91.120.25

P1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 B/T19428 2014

代替G B/T19428 2003

地震灾害预测及其信息管理系统技术规范C o d e f o r e a r t h q u a k e l o s s e s t i m a t i o na n d i t s i n f o r m a t i o nm a n a g e m e n t s y s t e m

2014-12-22发布2015-06-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

目 次

前言Ⅰ 引言Ⅱ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基本规定2

5 地震动影响场生成3

6 场地分类与地震地质灾害评价4

7 建筑物震害预测4

8 生命线工程震害预测6

9 次生灾害估计9 10 人员伤亡与经济损失估计10 11 防震减灾对策11 12 信息管理系统12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建筑物信息调查表17 附录B (规范性附录) 生命线工程信息调查表25 附录C (规范性附录) 次生灾害源信息调查表28 附录D (规范性附录) 人口与经济数据信息调查表30 附录E (规范性附录) 数据分类与代码31 附录F (规范性附录) 建筑物调查数据代码38 参考文献39 G B /T 19428 2014

G B/T19428 2014

前言

本标准按照G B/T1.1 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三

本标准代替G B/T19428 2003‘地震灾害预测及其信息管理系统技术规范“,与G B/T19428 2003相比技术变化如下:

第3章中增加了 地震灾害预测 和 建筑物震害影响因子 的术语和定义,修改了 设定地震 和 场地效应 的定义,删除了 地震环境 和 构造类比 的术语和定义(见3.2二3.3二3.5二3.8);

第4章中通过列表规定了不同级别工作相应的内容和详细程度;增加了对行业二小城市二县城二社区的工作级别的规定(见表1二4.1.4二4.1.5);

第5章中增加了地震动参数小区划图的比例尺要求,增加了地震烈度作为震害预测地震输入

的规定(见5.8二5.10二5.11);

第6章中增加了何种情况下可不编制场地类别划分图的条款(见6.4.3);

第7章中细化了结构分类;给出了详查二抽查和普查的适用范围和调查内容;规定了不同级别

工作的抽样率最低限;强调地震易损性分析结果应与实际震害资料进行对比分析(见7.1二7.2二

7.5);

第8章中补充了隧道等部分生命线工程震害预测的规定,给出了利用震害率并考虑地震地质

灾害影响进行供水二燃气管网震害预测的分析方法(见8.1.5二8.1.6二8.2);

第9章中删除了甲级工作对其他次生灾害的要求;删除了对策内容要求;删除了火灾蔓延二毒

气扩散等灾种的数值模拟内容;修改了调查内容的具体要求(见9.1.3二9.2);

第10章中增加了建筑物室内装修损失二生命线工程损失和间接经济损失的评估内容(见10.1.3二

10.4.4);

第11章将 震前预防对策 改为 地震灾害防御辅助对策 ;将 地震应急辅助对策 改为 地震

灾害预测信息 (见11.1二11.2);

第12章重新编写了 信息管理系统 各条款内容;

按结构类型细化了 建筑物信息调查表 作为附录A;增加了 生命线工程信息调查表 作为附

录B;增加了 次生灾害源信息调查表 作为附录C;增加了 人口与经济数据信息调查表 作为

附录D;将原来的附录D按数据大类给出了具体的数据代码作为附录E;将原来的附录C进行

了修改和完善作为附录F;

修改和完善了部分条款的表述三

本标准由中国地震局提出三

本标准由全国地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 A C/T C225)归口三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三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四川省地震局二中国海洋大学二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二广东省地震局二福建省地震局二中国地震灾害防御中心二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二山东省地震局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孙柏涛二冯启民二李谊瑞二孙景江二李山有二郭恩栋二张令心二聂树明二李志强二林均岐二戴君武二黄宏生二余世舟二陈洪富二赵凤新二王东明二冯义钧二肖兰喜二范灵春二张桂欣三

本标准于2003年12月首次发布,2013年第一次修订三

G B/T19428 2014

引言

G B/T19428 2003自颁布实施以来,指导了全国二十几个城市和诸多大型企业的地震灾害预测工作,其产出成果在我国城市防震减灾规划二地震应急等工作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三促成修订本标准的主要原因是:

该领域经过近十年来的发展,原标准的部分条文已不适合当今防震减灾工作的需要;

地震灾害预测数据成果的服务范围已经扩展到城市防震减灾规划二地震应急管理以及社会服务工程等方面;面向不同的服务对象,需要提供多尺度二多精度的技术数据服务和支持;

针对我国新的结构类型和设防结构的多样性,需要吸收一些新概念二新方法和新的研究成果; 兼顾几个方面的方法二模型二数据二结果与结论等服务支持需求三

G B/T19428 2014

地震灾害预测及其信息管理系统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进行地震灾害预测以及建立其信息管理系统的工作内容二技术方法二技术要求及成果表达形式三

本标准适用于城市二乡镇(社区)以及由若干城市所组成的区域,也适用于行业二大中型企业等三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三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三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三

G B/T13923 2006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

G B17741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

G B/T18208.4 2011地震现场工作第4部分:灾害直接损失评估

G B18306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G B18218 2009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G B/T20258基础地理信息要素数据字典

G B/T23705 2009数字城市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地名/地址编码规则

G B/T24335 2009建(构)筑物地震破坏等级划分

G B/T24336 2009生命线工程地震破坏等级划分

G B/T27932 2011地震灾害间接经济损失评估方法

G B5001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 B5002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三

3.1

地震灾害e a r t h q u a k e d i s a s t e r

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二财产损失二环境和社会功能的破坏三

[G B/T18207.1 2008,定义5.1]

3.2

地震灾害预测e a r t h q u a k e d i s a s t e r p r e d i c t i o n

对未来地震可能造成的灾害作出估计三估计某一区域在遭遇一定强度地震作用下,工程结构可能发生的破坏程度,以及由此导致的人员伤亡二经济损失二危害程度和社会影响等三

注:修改采用G B/T18207.1 2008,定义5.9三

3.3

设定地震s c e n a r i o e a r t h q u a k e

为进行地震灾害预测而给出的对某一区域可能产生震害或可以体现地震危险性概率分析结果的具

1

中国移动统一信息平台技术规范

中国移动企业信息化一期工程统一信息平台技术规范 (v1.0)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目录1总则1 1.1.概述1 1.2.适用范围1 1.3.起草单位1 1.4.解释权2 2应用体系架构3 2.1.两级架构3 2.2.统一信息平台的组成4 2.3.总体技术要求5 3展示平台6 3.1.域名规则6 3.2.登录流程7 3.3.访问安全控制7 3.3.1.认证8 3.3.2.加密9 3.3.3.授权9 3.4.个性化展现经管9 3.5.内容应用聚集10 3.6.系统性能要求10 4网络和接入平台11 4.1.全国互联广域网组织结构11 4.1.1.全国互联广域网拓扑结构11 4.1.2.广域网互联承载网络的选择12 4.1.3.全国互联广域网的路由13 4.1.4.全国互联广域网的网络安全13 4.2.集团公司统一信息平台的网络组织结构13 4.2.1.集团公司统一信息平台局域网13 4.2.2.集团公司统一信息平台接入15 4.3.省公司统一信息平台的网络组织结构16 4.3.1.省公司统一信息平台局域网16 4.3.2.省公司统一信息平台接入18 4.4.IP地址规划19 4.4.1.IP地址规划原则19 4.4.2.IP地址规划方法20 4.4.3.IP地址规划要求21 5安全经管平台21 5.1.网络经管及网络安全21 5.1.1.网络系统经管21 5.1.2.网络安全22

5.2.系统经管及系统安全23 5.2.1.系统经管23 5.2.2.系统安全24 5.2.3.数据经管和安全25 5.2.4.防病毒26 6系统和环境要求27 6.1.系统要求27 6.1.1.主机设备27 6.1.2.操作系统27 6.1.3.存储备份设备28 6.1.4.网络设备29 6.1.5.数据库31 6.1.6.展示平台软件33 6.1. 7.开发工具34 6.1.8.系统文档34 6.2.机房环境要求35 6.2.1.机房环境条件35 6.2.2.接地要求36 6.2.3.空调及电源36

信息系统总体设计技术规范

信息系统总体设计技术 规范

【最新资料,Word版,可自由编辑!】

信息系统总体设计技术规范 目录

总体设计技术规范 1.总体设计阶段的任务 在经过可行性分析并确定工程项目之后,首先要签订开发合同和制订工程开发计划,然后进入总体设计阶段。系统总体设计主要包括:用户需求调查、总体数据规划、计算机与网络系统的总体设计、工程投资概算与效益分析、实施计划与组织管理。 数据规划是总体设计的关键,整个规划必须坚持以数据为核心,采用面向数据的方法进行规划。其主要内容包括:①描述业务模型和数据流程,规范用户视图;②建立功能模型、数据模型和系统体系结构;③设计信息分类标准编码;④进行应用数据库和主题数据库的逻辑设计。 2.需求调查 全面调查企业的概况 1.调查了解企业的规模。 2.调查了解企业的目标,包括近期目标和长远目标,了解其总目标和各分项目标,画出企业目标 体系图。 3.调查企业的生产和经营现状。 4.了解企业与外部环境的交往。 全面调查企业的管理机构与人员配置 1.调查了解企业的内部组织机构与人员配置。画组织机构图。 2.了解企业上下级关系的组织机构,画上下级组织体系图。 全面调查现行业务管理职能体系,各部门的工作职责及其业务工作流程 1.画业务管理职能体系图表。 2.列出各部门业务项一览表。 3.画各项业务管理的概要工作流程图,如图1所示。 全面调查与分析当前的信息需求 其中包括数值信息、文字信息和图形信息三种类型的信息需求,并估算今后几年信息的增长。 1.调查各项业务管理所用信息。 2.统计单位内各部门的输入、输出信息量及互相间交换的信息量;按不同的频度要求(日、月、季、年或不定期)分别进行统计、并加以分析;还要统计出高峰的及全年总计信息量。编制统计分析表。 3.调查统计单位内部各部门及总体的存储信息量,按不同存储周期和保密要求分别进行统计和分析。还要统计出最大存储信息总量。编制统计分析表。 4.按信息类型进行统计分析,包括:原始凭证,台帐、报表类数字信息及各种文字信息和图形信息等。 信息的输 此项业务信息信息存

信息系统总体设计技术规范

【最新资料,Word版,可自由编辑!】

信息系 统总体设计技 术规范 目 录 1.总体设计阶段的任务 .......................... 2.需求调查 ........................................................................ 2.1全面调查企业的概况 ...................... 2.2全面调查企业的管理机构与人 员配置 ......................................................................... 2.3全面调查现行业务管理职能体 系,各部门的工作职责及其业务工 作流程 ......................................................................... 2.4全面调查与分析当前的信息需 求 ............................................................................. 2.5全面调查企业的信息管理现状 .............. 2.6分析原有信息系统存在的问题, 弄清对新系统的期望 ........................ 3. 数据规划 ....................................................................... 3.1总体数据规划分析阶段 .................... .......................................................................... .......................................................................... .......................................................................... 3.2总体数据规划建模阶段 ....................................................... .......................................................................... .......................................................................... .......................................................................... 3.3信息统一编码体系 ........................................................... 4. 计算机与网络系统总体设计 ........................................................ 4.1设计依据条件分析 ................................................................ 4.2原有设备的适应能力及新系统增加设备的需求 ................................... 4.3新建计算机与网络系统的配置 ................................................. 5. 工程费用概算与效益分析 .......................................................... 5.1工程费用概算 ............................................................... 5.2效益分析 ................................................................... 6. 实施计划和组织管理 .............................................................. 6.1实施计划 ................................................................... 6.2组织管理 ................................................................... 7. 工作要求与完成标志 .............................................................. 文档编号 版本编号 项目名称 文档名称 项目经理 开发单位 编写 任东民 2001年6月6日 校对 年 月 日 审核 年 月 日 批准 年 月 日

信息系统总体设计技术规范

信息系统总体设计 技术规范 1

信息系统总体设计技术规范

目录 1.总体设计阶段的任务 (1) 2.需求调查 (1) 2.1全面调查企业的概况 (1) 2.2全面调查企业的管理机构与人员配置 (1) 2.3全面调查现行业务管理职能体系,各部门的工作职责及其业务工 作流程 (1) 2.4全面调查与分析当前的信息需求 (1) 2.5全面调查企业的信息管理现状 (2) 2.6分析原有信息系统存在的问题,弄清对新系统的期望 (2) 3.数据规划 (2) 3.1总体数据规划分析阶段 (2) 3.1.1业务分析及建立业务模型 (2) 3.1.2规范用户视图 (2) 3.1.3数据流分析 (2) 3.2总体数据规划建模阶段 (3) 3.2.1建立功能模型 (3) 3.2.2数据库逻辑设计及建立数据模型 (3) 3.2.4建立系统体系结构 (3) 3.3信息统一编码体系 (3) 4. 计算机与网络系统总体设计 (3) i

4.1设计依据条件分析 (3) 4.2原有设备的适应能力及新系统增加设备的需求 (4) 4.3新建计算机与网络系统的配置 (4) 5. 工程费用概算与效益分析 (4) 5.1工程费用概算 (4) 5.2效益分析 (4) 6. 实施计划和组织管理 (4) 6.1实施计划 (4) 6.2组织管理 (5) 7. 工作要求与完成标志 (5) 7.1总体设计要在业务决策层的直接领导下工作 (5) 7.2总体设计能够作为以后分项详细设计的依据和指导 (5) 7.3文档齐全,规范化,可验证 (5) 7.3.1应交付的技术文档 (5) 7.3.2应交付的管理文档 (5) 1.版本变更情况 (6) 2.参考资料清单 (6) ii

信息系统总体设计技术规范

信息系统总体设计技术规范

目录 1.总体设计阶段的任务 (1) 2.需求调查 (1) 2.1全面调查企业的概况 (1) 2.2全面调查企业的管理机构与人员配置 (1) 2.3全面调查现行业务管理职能体系,各部门的工作职责及其业务工作流程 (1) 2.4全面调查与分析当前的信息需求 (1) 2.5全面调查企业的信息管理现状 (2) 2.6分析原有信息系统存在的问题,弄清对新系统的期望 (2) 3.数据规划 (2) 3.1总体数据规划分析阶段 (2) 3.1.1业务分析及建立业务模型 (2) 3.1.2规范用户视图 (2) 3.1.3数据流分析 (2) 3.2总体数据规划建模阶段 (3) 3.2.1建立功能模型 (3) 3.2.2数据库逻辑设计及建立数据模型 (3) 3.2.4建立系统体系结构 (3) 3.3信息统一编码体系 (3) 4. 计算机与网络系统总体设计 (3) 4.1设计依据条件分析 (3) 4.2原有设备的适应能力及新系统增加设备的需求 (4) 4.3新建计算机与网络系统的配置 (4) 5. 工程费用概算与效益分析 (4) 5.1工程费用概算 (4) 5.2效益分析 (4) 6. 实施计划和组织管理 (4) 6.1实施计划 (4) 6.2组织管理 (5) 7. 工作要求与完成标志 (5) 7.1总体设计要在业务决策层的直接领导下工作 (5) 7.2总体设计可以作为以后分项详细设计的依据和指导 (5) 7.3文档齐全,规范化,可验证 (5) 7.3.1应交付的技术文档 (5) 7.3.2应交付的管理文档 (5) 1.版本变更情况 (6) 2.参考资料清单 (6)

信息系统总体设计的技术规范标准

信息系统总体设计技术规

目录 1.总体设计阶段的任务 (1) 2.需求调查 (1) 2.1全面调查企业的概况 (1) 2.2全面调查企业的管理机构与人员配置 (1) 2.3全面调查现行业务管理职能体系,各部门的工作职责及其业务工作流程 (1) 2.4全面调查与分析当前的信息需求 (1) 2.5全面调查企业的信息管理现状 (2) 2.6分析原有信息系统存在的问题,弄清对新系统的期望 (2) 3.数据规划 (2) 3.1总体数据规划分析阶段 (2) 3.1.1业务分析及建立业务模型 (2) 3.1.2规用户视图 (2) 3.1.3数据流分析 (2) 3.2总体数据规划建模阶段 (3) 3.2.1建立功能模型 (3) 3.2.2数据库逻辑设计及建立数据模型 (3) 3.2.4建立系统体系结构 (3) 3.3信息统一编码体系 (3) 4. 计算机与网络系统总体设计 (3) 4.1设计依据条件分析 (3)

4.2原有设备的适应能力及新系统增加设备的需求 (4) 4.3新建计算机与网络系统的配置 (4) 5. 工程费用概算与效益分析 (4) 5.1工程费用概算 (4) 5.2效益分析 (4) 6. 实施计划和组织管理 (4) 6.1实施计划 (4) 6.2组织管理 (5) 7. 工作要求与完成标志 (5) 7.1总体设计要在业务决策层的直接领导下工作 (5) 7.2总体设计可以作为以后分项详细设计的依据和指导 (5) 7.3文档齐全,规化,可验证 (5) 7.3.1应交付的技术文档 (5) 7.3.2应交付的管理文档 (5) 1.版本变更情况 (6) 2.参考资料清单 (6)

设计信息管理系统技术规范书

设计信息管理系统协同应用的研究 技术规范专用部分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公章) 2014年11月

一、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设计信息管理系统协同应用的研究 项目单位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项目起止时间2014.11—2015.05 项目主要研究内容:(300字左右) 为切实加强设计管理和提高设计效率,引入设计信息管理系统。该系统 结合我院设计管理流程相关文件,涵盖项目管理与协同设计、经营管理、数 字档案馆等多种模块,实现项目从立项、策划、进度、质量、监控、统计及分 包项目等全过程管理,完善设计提资、审核、电子签名及图纸出版归档、交 付等管理。同时在中心设计院目前异地办公及未来可能两地办公情况下,可 实现两地项目、人员的统一管理和工程图纸网上审核流转等。 二、合作研发(或委托服务)内容 1. 合作研发(或委托服务)名称: 设计信息管理系统协同应用定向开发及技术服务 2.合作研发(或委托服务)主要内容: (1)经营管理系统; (2)项目管理与协同设计系统; (3)实现员工信息及考勤等统计功能,预留未来数字档案馆及知识管理及项目决策与分析等模块的接口。 3.预期目标与考核指标 3.1平台系统整体要求 (1)系统模块全部上线正常使用; (2)无系统性缺陷,业务流程正常运转; (3)系统模块之间,数据传递畅通、准确; (4)实现项目从立项、策划、设计、提资、进度、质量、监控、统计及分包项目、出版、归档、交付全生命周期管理。

(5)良好的售后服务能力。 3.2具体技术参数 系统总体要求:(1)B/S系统架构,能够实现异地访问,移动终端访问等;(2)支持总院—分院管理模式,支持异地分支机构管理;(3)系统能与院内所有基于CAD平台的第三方设计软件兼容;(4)能兼容院内所有的图框形式:图框是块、图框炸开成了多线段、图框相连、图框(非标)加长、图框旋转、一个DWG文件多图框等。(5)系统性能好,运行效率高,支持大文件(几百M,上G)的上传、下载等。(6)具备完善的权限体系与备份体系,保证文件的安全。 3.2.1经营管理系统 (1)客户关系管理: 提供客户联系人、联系部门、联系事务、投诉记录信息、跟踪历史的登记与修改功能,还提供了上述信息以及与客户合作项目信息的查询功能。 (2)分包商(协作单位)管理:可对分包方、协作单位的基本信息进行管理。 (3)客户满意度调查:可在系统内登记业主对设计质量的反馈(图面质量、质量特性、设计深度、专业协调、法律法规、按期交付等),可对满意调查结果进行统计。 (4)招投标管理: 提供项目招投标资料的登记、修改功能;提供按照项目所属地区以及项目简称来进行历史投标信息的查询、详细信息查看以及投标资料所包含附件的直接浏览、下载功能,能对招投标结果进行管理。 (5)项目信息管理: 提供项目信息的登记、修改、业主委托单的登记和查询功能。新项目的信息发布、在线查看项目状态等。 (6)项目跟踪管理:提供日常项目跟踪信息登记功能,其中包括跟踪方式、主要联系内容以及主要接洽人信息,针对这些信息提供修改、删除以及历史跟踪信息查询功能。 (7)任务下达:提供项目任务书下达、任务书按流程进行审批流转的功能,并且对于任务书审批环节可以进行图形化跟踪,能够及时显示流程

《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pdf

《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GB 50174-2008 GB50174-2008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 Code for Design of Electronic Information System Room 目次 1总则(1) 2术语(2) 3机房分级与性能要求(6) 3.1机房分级(6) 3.2性能要求(6) 4机房位置及设备布置(7) 4.1机房位置选择(7) 4.2机房组成(7) 4.3设备布置(8) 5环境要求(9) 5.1温度、相对湿度及空气含尘浓度(9) 5.2噪声、电磁干扰、振动及静电(9) 6建筑与结构(1 o) 6.1一般规定(1 o) 6.2人流、物流及出入口(1 0) 6.3防火和疏散(1 1) 6.4室内装修(1 1) 7空气调节(1 3)

7.2负荷计算(1 3) 7.3气流组织(1 4) 7.4系统设计(1 4) 7.5设备选择(1 6) 8电气(1 7) 8.1供配电(1 7) 8.2照明(1 8) 8.3静电防护(2 0) 8.4防雷与接地(2 0) 9电磁屏蔽(2 2) 9.1一般规定(2 2) 9.2结构型式(2 2) 9.3屏蔽件(2 3) 10机房布线(2 4) 11机房监控与安全防范(2 6) 11.1一般规定(2 6) 11.2环境和设备监控系统(2 6) 11.3安全防范系统(2 7) 12给水排水(2 8) 12.1一般规定(2 8) 12.2管道敷设(2 8) 13消防(2 9)

13.2消防设施(2 9) 13.3安全措施(3 0) 附录A各级电子信息系统机房技术要求(31) 本规范用词说明(3 8) 附:条文说明(3 9) 1 总则 1.0.1 为规范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确保电子信息系统设备安全、稳定、可靠地运行,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中、节能环保,制订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建筑物中的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 1.0.3 电子信息系统机房的设计应遵循近期建设规模与远期发展规划协调一致的原则。 1.0.4 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规定。 2 术语 2.0.1 电子信息系统 electronic information system 由计算机、通信设备、处理设备、控制设备及其相关的配套设施构成,按照一定的应用目的和规则,对信息进行采集、加工、存储、传输、检索等处理的人机系统。 2.0.2 电子信息系统机房electronic information system room 主要为电子信息设备提供运行环境的场所,可以是一幢建筑物或者建筑物的一部分,包括主机房、辅助区、支持区和行政管理区等。 2.0.3 主机房computer room 主要用于电子信息处理、存储、交换和传输设备的安装和运行的建筑空间。包括服务器机房、网络机房、存储机房等功能区域。 2.0.4 辅助区auxiliary room 用于电子信息设备和软件的安装、调试、维护、运行监控和管理的场所,包括进线间、测试机房、监控中心、备件库、打印室、维修室等区域。 2.0.5 支持区support area 支持并保障完成信息处理过程和必要的技术作业的场所,包括变配电室、柴油发电机房、UPS 室、电池室、空调机房、动力站房、消防设施用房、消防和安防控制室等。 2.0.6 行政管理区 administrative area 用于日常行政管理及客户对托管设备进行管理的场所,包括工作人员办公室、门厅、值班室、盥洗室、更衣间和用户工作室等。 2.0.7 场地设施 infrastructure 电子信息系统机房内,为电子信息系统提供运行保障的设施。

信息系统总体设计技术规范

信息系统总体设计技术规 范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November 28, 2020

【最新资料,Word版,可自由编辑!】

信息系统总体 目录

总体设计技术规范 1.总体设计阶段的任务 在经过可行性分析并确定工程项目之后,首先要签订开发合同和制订工程开发计划,然后进入总体设计阶段。系统总体设计主要包括:用户需求调查、总体数据规划、计算机与网络系统的总体设计、工程投资概算与效益分析、实施计划与组织管理。 数据规划是总体设计的关键,整个规划必须坚持以数据为核心,采用面向数据的方法进行规划。其主要内容包括:①描述业务模型和数据流程,规范用户视图;②建立功能模型、数据模型和系统体系结构;③设计信息分类标准编码;④进行应用数据库和主题数据库的逻辑设计。 2.需求调查 2.1全面调查企业的概况 1.调查了解企业的规模。 2.调查了解企业的目标,包括近期目标和长远目标,了解其总目标和各分项目标,画出企业目标 体系图。 3.调查企业的生产和经营现状。 4.了解企业与外部环境的交往。 2.2全面调查企业的管理机构与人员配置 1.调查了解企业的内部组织机构与人员配置。画组织机构图。 2.了解企业上下级关系的组织机构,画上下级组织体系图。 2.3全面调查现行业务管理职能体系,各部门的工作职责及其业务工作流程 1.画业务管理职能体系图表。 2.列出各部门业务项一览表。 3.画各项业务管理的概要工作流程图,如图1所示。 图1 业务处理流程 2.4全面调查与分析当前的信息需求 其中包括数值信息、文字信息和图形信息三种类型的信息需求,并估算今后几年信息的增长。 1.调查各项业务管理所用信息。 2.统计单位内各部门的输入、输出信息量及互相间交换的信息量;按不同的频度要求(日、月、季、年或不定期)分别进行统计、并加以分析;还要统计出高峰的及全年总计信息量。编制统计分析表。 3.调查统计单位内部各部门及总体的存储信息量,按不同存储周期和保密要求分别进行统计和分析。还要统计出最大存储信息总量。编制统计分析表。 4.按信息类型进行统计分析,包括:原始凭证,台帐、报表类数字信息及各种文字信息和图形信息等。 5.分析单位总体对外信息流向,统计对外交换的高峰信息总量及全年信息总量,根据高峰信息总量绘制企业总体对外信息交换图。如图2所示。 信息的输此项业务信息信息存

数字化校园信息系统需求及技术规范说明书

数字化校园信息管理系统项目需求及技术规范说明书

修改记录

目录 1 前言 (1) 1.1 目的 (1) 1.2 范围 (1) 2 数字化校园信息管理系统需求说明 (1) 2.1 数字化校园网络交流平台(外网) (1) 2.2 教务教学管理系统(内网) (2) 2.2.1 系统管理 (2) 2.2.2 内容管理 (3) 2.2.3 档案管理 (3) 2.2.4 校区管理 (4) 2.2.5 教学管理 (4) 2.2.5.1 教材管理子系统 (4) 2.2.5.2 教学备课系统 (4) 2.2.5.3 考试管理 (4) 2.2.6 教务管理信息系统 (4) 2.2.7 协同办公管理 (5) 2.2.7.1 会议管理 (5) 2.2.7.2 值班管理 (5) 2.2.7.3 休假出差管理 (5) 2.2.7.4 个人办公 (6) 2.2.8 人事管理 (6) 2.2.9 教学资源库 (6) 2.2.10 互动专区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技术规范说明 (7) 3.1 系统性能要求 (7) 3.2 相关技术要求 (9) 3.2.1 信息展示层 (9) 3.2.2 业务处理层 (9)

1 前言 1.1 目的 本文为数字化校园信息管理建设的需求说明及技术规范,为项目参与人员了解本项目提供详细的项目需求及技术说明。 1.2 范围 适用于项目建设方与承建方团队参与人员阅读。 2 数字化校园信息管理系统需求说明 2.1 数字化校园网络交流平台(外网) 外网包含如下模块: 1、学校概况; 2、校园文化; 3、学生园地: 学生学习心得交流; 校园周刊(电子期刊); 4、教师专区: 教师个人介绍; 教师个人主页(博客形式); 教学交流心得(是论坛); 教育咨询; 教育图书等; 5、在线教学: 分类题库,在线解答可设置教师讲解区和学生讨论区(内网); 精品课程回放(外网); 6、家长互动交流区(内网): 家长互动可以班级为模组,实行家长与教师之间互动交流; 7、网络资源区:

监控系统技术要求规范书

实用文档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 技术要求 xxxx公司 二○一四年十月

招标项目技术要求 说明:对于招标文件中标有“*”下画线的条款,投标人必须满足;对这些条款的偏离可能会导致废标。 1 适用范围及工程概况 1.1 适用范围 本项目要求书适用于10kV&0.4 kV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项目所用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满足实现高、中、低压设备智能化监控的集成。 1.2 工程概况 本项目变电所为10kV变电站和0.4 kV变电所,工程内容为10kV变电站增加一台高压配电设备,0.4kV变电所增加相应的一套低压配电设备。 投标单位需将0.4 kV变电所按照综合自动化系统的要求进行系统集成,具体要求如下: 1.2.1 按要求提供系统后台硬件及软件,软件必须有免于买方第三方侵权起诉的完整知识产权。1.2.2设计并实施系统综合布线,该布线内容除网络布线外尚需包含低压柜等智能设备的通讯网络系统的二次接线设计、端子排布置设计和供货及现场接线等。 1.2.3*提供智能仪表YYEL2000系列硬件和配套的通讯接口软件,并接入监控系统,要求监控系统完整采集中标设备可提供的有关参数如:电流、电压、功率、功率因数、有功电度、无功电度等。 1.2.4 提供系统所需的操作台、椅、控制柜等。 2 供货范围及工程要求 *投标方必须是施耐德公司电力配电监控系统的系统集成商,并且须具有相关的授权书资质; 近三年内具有两个以上的电力监控系统的系统集成业绩。 2.1 *低压开关柜上的多功能智能型电力参数测量仪必须为YYEL2000系列,每台仪表应配置大屏幕 液晶显示屏、IO模块、通讯接口等。 2.2设备的生产制造应按照设计图纸进行。 2.3 设备的包装及运输应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2.4 设备的交货地点:XXXXX工地。 2.5 设备的交货日期:合同签订生效后1个月内。 2.6 设备的现场安装、调试:现场条件具备后进场。 3 卖方责任范围 3.1 负责监控系统的设计、生产、安装调试。 3.2 负责提供所供系统(设备)与其它系统(设备)的接口要求,配合相关的接口设计。 3.3 提供所供系统(设备)的技术文件、拓扑图、技术资料及与其它(系统)设备的接口设计。 3.4 负责对买方技术人员的培训。

信息机房建设技术规范

. 三类机房建设标准A B C. . 规范性引用文件1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 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凡是不注日期 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GB/T 2887-2000 电子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 GB/T2887-89 计算站场地技术条件 GB6650-86 计算机机房活动地板的技术要求 GB9361-88 计算站场地安全技术 GB50054-1995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 GB50052-2009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 GB50057-2000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J 16-2001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311-2007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B50174-2008 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 GB 50222-95 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2001年版) GB7450-87 电子设备雷击保护导则 GB50343-2004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 GB50311-2007综合布线工程设计规范 GB50396-2007出入口控制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B50395-2007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B/T19413 计算机和数据处理机房用单元式空气调节机 ISO/IEC11801-2002 客户建筑通用布线信息技术国际标准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信息机房建设技术规范 术语和定义22.1电子信息系统 electronic information system 由计算机、通信设备、处理设备、控制设备及其相关的配套设施构成,按照一定的应用目的和规则,对信息进行采集、加工、存储、传输、检索等处理的人机系统。 2.2信息机房 information room 主要为电子信息设备提供运行环境的场所,可以是一幢建筑物或者建筑物的一部分,包括主机房、辅助区、支持区和行政管理区等。 2.3主机房 computer room 主要用于电子信息处理、存储、交换和传输设备的安装和运行的建筑空间。包括服务器机房、网络机房、存储机房等功能区域。 2.4辅助区 auxiliary area . . 用于电子信息设备和软件的安装、调试、维护、运行监控和管理的场所,包括进线间、测试机房、监控中心、备件库、打印室、维修室等。 2.5支持区 support area 支持并保障完成信息处理过程和必要的技术作业的场所,包括变配电室、柴油发电机房、不间断电源系统室、电池室、空调机房、动力站房、消防设施用房、消防和安防控制室等。 2.6行政管理区 administrative area 用于日常行政管理及客户对托管设备进行管理的场所,包括工作人员办公室、门厅、值班室、盥洗室、更衣间和用户工作室等。 2.7场地设施 infrastructure 信息机房内,为电子信息系统提供运行保障的设施。 2.8电磁干扰(EMI)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经辐射或传导的电磁能量对设备或信号传输造成的不良影响。 2.9电磁屏蔽 electromagnetic shielding 用导电材料减少交变电磁场向指定区域的穿透。专门用于衰减或隔离来自内部或外部电场、磁场能量的建筑空间体。 2.10冗余 redundancy 重复配置系统的一些部件或全部部件,当系统发生故障时,冗余配置的部件介入并承担故障部件的工作,由此减少系统的故障时间。 2.11N-基本需求 base requirement 系统满足基本需求,没有冗余。 2.12N+X 冗余 N+Xredundancy 系统满足基本需求外,增加了X个单元、X个模块、X个路径或X个系统。任何X 个单元、模块或路径的故障或维护不会导致系统运行中断。(X=1~N) 2.132N冗余 2N redundancy 系统满足基本需求外,增加了N个单元、N个模块、N个路径或N个系统。任何N个单元、模块或路径的故障或维护不会导致系统运行中断。

房地产市场信息系统技术规范

房地产市场信息系统技术规范 目录 1 总则 2 术语和代号 2.1 术语 2.2代号 3 基本规定 3.1 系统构成 3.2数据构成 3.3 各子系统与数据之间的关系 3.4 其他要求 4 统计分析与信息发布子系统 4.1一般规定 4.2统计分析 4,3信息发布 5 新建商品房网上备案子系统 5.1 一般规定 5.2 功能要求 5.3 数据要求 6 存量房网上备案子系统 6.1 一般规定 6.2 功能要求 6.3 数据要求 7 从业主体管理子系统 7.1 一般规定 7.2 功能要求 7.3 数据要求 8 项目管理子系统 8.1 功能要求 8.2 数据要求 9 登记管理子系统 9.1 一般规定 9.2 功能要求 9.3 数据要求 10 测绘及成果管理子系统 10.1 功能要求 10.2 数据要求 11 系统安全和保密技术要求 11.1 实体安全 11.2 运行安全 11.3 信息安全 11.4 权限管理 12 系统验收 附录A 数据采集要求

A.1 统计数据和发布数据 A.2业务数据 A.3 从业主体数据 A.4基础数据 本规范用词说明 附:条文说明 1 总则 1.0.1 为规范房地产市场信息系统的建设,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房地产市场信息系统的规划、实施和验收。 1.0.3 房地产市场信息系统的规划、实施和验收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和代号术语 2.1.1房地产市场信息系统 real estate market information system 以计算机信息技术为基础,满足房地产开发、测绘、交易和登记等业务管理需要,并实现以上业务的信息采集、管理、统计和发布的信息系统。 2.1.2 物理数据 physicaldata 描述宗地、幢及户的自然特征的数据,包括物理图形数据和物理属性数据。 2.1.3 权属数据 prOpertydata 描述宗地、幢及户的权利特征的数据。 2.1.4 楼盘表 buildingtable 描述物理数据及其关联关系,并可与权属数据等其他相关数据相关联的数据组织方式。 2.1.5 户 unit 幢内具有连续空间及边界的、具有独立户号、可独立登记的结构单元,也可称为套。 2.1.6 自然幢 naturalbuilding 一座独立的、包括不同结构和不同层次的房屋。 2.1.7 逻辑幢 10gicalbuilding 根据数据组织和管理的需要,对自然幢按结构或类型进行逻辑分割而成的房屋。 2.1.8 销售表 salestable 在楼盘表的基础上,以逻辑幢为单位、用特定颜色标注每户的销售状态的二维图表。是楼盘表在新建商品房网上备案子系统中的一种具体应用形式。 2.1.9 预测绘 pre-survey 利用规划批准后的施工图,依据房地产测量规范,对房屋的自然特征进行计算,同时生成物理数据,为房屋预售管理提供依据的过程。 2.1.10 实测绘 survey 房屋竣工后,依据房地产测量规范,对房屋进行实地测绘得到包括建筑物在内的地形要素情况和房屋的物理属性等信息的过程。 2.2 代号 GIS (Geographic lnformationSystem)——地理信息系统 WebGIS (Web Geographic lnformationSystem)——互联网地理信息系统 3 基本规定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信息资源系统技术规范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信息资源系统技术规X 为了进一步规X我校数字校园建设,保障信息资源共享和信息资源系统集成,根据《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数字校园建设规划》,特制订以下技术规X: 1、适用X围:各职能部门改建、新建的信息管理系统、信息资源系统等; 2、系统规X:信息资源系统的服务端(Web服务器、应用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能够在Unix、Linux操作系统上运行,支持Oracle 数据库; 3、架构规X:信息资源系统应采用B/S结构的三层架构,即Web 服务器、应用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以方便用户使用; 4、开发技术规X:应采用JavaEE(J2EE)标准、组件技术及在数据交换上对XML的支持; 5、数据交换规X:当业务系统需要与数字校园平台的公共数据库进行数据交换时,要按照学校制定的数据同步方案执行(附1); 6、信息编码规X:信息资源系统所用编码应符合《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第一部分:学校管理信息标准)(2003.9),教育部远程教育标准(DLTS)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自编编码规X; 7、统一身份认证集成规X:B/S架构的业务系统与数字校园进行SSO集成时,要按照学校制定的SSO集成方案执行(附2),建议尽量采用集成方案一; 8、扩展性规X:信息资源系统须具有良好的扩展性。业务系统

建设的长期性和内容的广泛性决定了系统在构建和使用过程中,必然面临着各类扩展性需求,例如业务规模的扩展、业务类型的扩展等。因此要求模块间应相对独立,接口清晰,内部的业务流程升级和改造与其它模块无关,并为将来学校二次开发提供开发API等; 9、本规X未尽事宜联系校网络信息中心;本规X最终解释权归校网络信息中心。 二○○九年四月二十四日 附1: 数据同步方案 第一章数据同步流程 数据同步是指第三方业务系统与数字校园公共平台之间进行的周期性数据交互,包括数据从业务系统到公共平台的同步以及数据从公共平台到业务系统的同步两个流程。 一、从业务系统到数字校园平台的同步 为了实现数据的准确性同步,需要第三方开发商在其业务系统的数据库中建立中间表,该中间表是在数据同步过程中数字化校园平台同步工具的操作表,如图1-1所示。故需第三方开发商对该表赋予一定的操作权限。

信息资源系统技术规范

某大学信息资源系统技术规范 为了进一步规范我校数字校园建设,保障信息资源共享和信息资源系统集成,根据《某大学数字校园建设规划》,特制订以下技术规范: 1、适用范围:各职能部门改建、新建的信息管理系统、信息资源系统等; 2、系统规范:信息资源系统的服务端(Web服务器、应用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能够在Unix、Linux操作系统上运行,支持Oracle 数据库; 3、架构规范:信息资源系统应采用B/S结构的三层架构,即Web 服务器、应用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以方便用户使用; 4、开发技术规范:应采用JavaEE(J2EE)标准、组件技术及在数据交换上对XML的支持; 5、数据交换规范:当业务系统需要与数字校园平台的公共数据库进行数据交换时,要按照学校制定的数据同步方案执行(附1); 6、信息编码规范:信息资源系统所用编码应符合《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第一部分:学校管理信息标准)(2003.9),教育部远程教育标准(DLTS)和某大学自编编码规范; 7、统一身份认证集成规范:B/S架构的业务系统与数字校园进行SSO集成时,要按照学校制定的SSO集成方案执行(附2),建议尽量采用集成方案一; 8、扩展性规范:信息资源系统须具有良好的扩展性。业务系统建设的长期性和内容的广泛性决定了系统在构建和使用过程中,必然

面临着各类扩展性需求,例如业务规模的扩展、业务类型的扩展等。因此要求模块间应相对独立,接口清晰,内部的业务流程升级和改造与其它模块无关,并为将来学校二次开发提供开发API等;

9、本规范未尽事宜联系校网络信息中心;本规范最终解释权归校网络信息中心。 二○○九年四月二十四日

信息系统建设规范共13页

医院信息系统建设规范 一、信息系统建设目标 规范医院各医院信息系统建设,使之符合国家相关信息管理规范,满足医院业务增长的需要,保障医院持续、快速发展。 二、医院信息系统建设的基本流程 (一)医院信息系统建设的基本流程框图 1、机房规划与系统设计包括:机房场地规划、信息系统总体规划、供电、防雷、接地设计、机房环境设计、综合布线设计,网络系统设计、通讯系统设计。 2、机房基础建设包括:综合布线、通信线路申请、机房专项设备建设、设备选型与购置。 3、安装与调试包括:设备验收、通信设备安装与调试、系统安装与调试。 4、系统验收包括:系统试运行、文档整理与验收准备、验收、文档保存。 (二)机房场地规划与系统设计 1、机房场地规划的基本要求:避开易发生火灾和危险程度高的区域。避开有有害气体来源以及存放腐蚀、易燃、易爆物品的地方。避开低洼、潮湿、落雷区域。避开强电磁场的干扰。避开强震动源和强噪音源。避免设在建筑物的高

层或地下室,以及用水设备的下层或隔壁。机房位置应尽可能处于医院场地的中心。如果由于客观原因,上述某种条件不能满足,应采取适当的补救措施。 2、医院的信息系统总体规划与设计的基本原则 ⑴可靠性:应尽可能的采用成熟的技术和设备,以减少技术风险。 ⑵扩展性:系统的设计要有一定的扩展性,以满足今后业务发展的需求并不断引进新技术、新设备以提高系统的整体性能,同时避免一次性投资太大。 ⑶安全性:系统的总体设计要充分考虑系统的安全性能,防范和化解技术风险。 ⑷先进性和合理性的有机结合:在系统总体设计时必须考虑信息系统相关技术领域的发展和现状,实现先进性和合理性的有机结合,既要消除应用瓶颈,又要把有限的资金用到关键处,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⑸开放性:系统建设应遵循有关国际标准,网络设备选型时应确认既具有广泛的厂商与标准的支持又符合网络技术发展的主流趋势,并能获得良好的技术支持。 3、医院的信息系统的总体规划与设计包括对计算机网络、机房环境、设备选型、系统防雷、综合布线、通信系统、供配电系统、消防系统、安全防盗等方面的需求分析和方案设计。需求分析和方案设计报电脑中心,电脑中心总经理按

网络系统技术标准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网络系统安全技术内容与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山焦汾西矿业集团公司网络系统安全保护系统的安装和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本标准。 GB/T 信息技术词汇第8部分:安全 GB17859-1999 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划分准则 GB/T AAAA-AAAA 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定级指南3、总体要求 按照有关网络行业技术规范和技术要求标准执行 对于网络系统设备的选型、施工、严格把关。 对网络系统技术工作负管理和检查责任。 4、网络系统安全保护技术标准 .物理安全 物理位置的选择:机房和办公场地应选择在具有防震、防风和防雨等能力的建筑内。 物理访问控制:机房出入口应安排专人值守,控制、鉴别和记录进入的人员;需进入机房的来访人员应经过申请和审批流程,并限制和监控其活动范围 防盗窃和防破坏: a)应将主要设备放置在机房内; b)应将设备或主要部件进行固定,并设置明显的不易除去的标记; c)应将通信线缆铺设在隐蔽处,可铺设在地下或管道中; d)应对介质分类标识,存储在介质库或档案室中; e)主机房应安装必要的防盗报警设施。 防盗窃和防破坏: a) 应将主要设备放置在机房内; b) 应将设备或主要部件进行固定,并设置明显的不易除去的标记; c) 应将通信线缆铺设在隐蔽处,可铺设在地下或管道中; d) 应对介质分类标识,存储在介质库或档案室中; e)主机房应安装必要的防盗报警设施。 机房应设置灭火设备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防水和防:水管安装,不得穿过机房屋顶和活动地板下; a)应采取措施防止雨水通过机房窗户、屋顶和墙壁渗透; b)应采取措施防止机房内水蒸气结露和地下积水的转移与渗透。 4.1.7关键设备应采用必要的接地防静电措施。 4.1.8温湿度控制:机房应设置温、湿度自动调节设施,使机房温、湿度的变 化在设备运行所允许的范围之内。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