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对高血压认知的误区有哪些
- 格式:docx
- 大小:571.46 KB
- 文档页数:2
高血压健康教育知识讲座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
为了提高大家对高血压的认识,以及如何预防和管理高血压,今天我给大家进行一场高血压健康教育知识讲座。
一、高血压的定义和分类高血压,又称为动脉性高血压,是指静脉压和左室舒张压超出正常范围的一种疾病。
一般将高血压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
原发性高血压,也称为 essential hypertension,是指没有明确病因的高血压,往往与身体因素、环境因素、遗传因素等有关,占所有高血压患者的90%以上。
继发性高血压,是指有明确病因导致的高血压,如肾脏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等。
二、高血压的危害1.心血管系统:长期高血压可引起心脏负荷加重,导致心肌肥厚、扩张,甚至发生心脏病、心绞痛、心肌梗死等。
2.脑血管系统:高血压导致脑血管病变,易引发脑梗塞、脑出血等脑血管意外。
3.肾脏:高血压可引起肾小动脉硬化,导致肾功能减退,最终发展为慢性肾衰竭。
4.眼睛:高血压可导致视网膜病变,引起视力下降、失明。
5.其他:高血压还可引起动脉瘤、动脉硬化、精神失常等。
三、高血压的预防和干预措施1.饮食调控控制盐摄入:每天的食盐摄入量应控制在6克以下,以减少钠的摄入,盐摄入量过多会导致血压升高。
均衡饮食:合理搭配谷类、蔬菜、水果、奶制品、肉类等食物,保证营养的均衡摄入。
限制高脂、高糖食物的摄入:减少对动脉壁的损害,预防高血压的发生。
2.合理运动每天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可增强心肺功能,减轻心脏负担,有助于降低血压。
3.恰当的药物治疗对于已经确诊患有高血压的患者,应遵医嘱服用降压药物。
在服药过程中,应定期检查血压情况,并及时调整药物的剂量。
4.生活习惯调整避免或减少吸烟和饮酒,这两个行为会增加心血管疾病发生的风险。
避免精神过度紧张和工作压力过大,尽量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和睡眠。
五、高血压的常见误区和应对方法1.误区:血压高的人才是高血压患者,血压一直在正常范围内就不需要重视。
高血压预防知识宣传一、什么是高血压高血压是指在动脉血管内,血液对于血管壁的压力过高,超过正常范围,长期维持在这种状态下会导致心脏、脑部、肾脏等多个器官受到损害。
二、高血压的危害1.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容易导致冠心病、心肌梗死、中风等严重疾病。
2.肾功能损伤:长期高血压会影响肾小球滤过功能,导致肾功能逐渐下降,最终发展为慢性肾功能不全。
3.眼部损伤:长期高血压会影响眼底微循环,导致视网膜出现出血和渗出现象,引发视力下降。
4.其他器官损伤:如动脉硬化、周围动脉疾病等。
三、如何预防高血压1.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
2.控制体重:过重和肥胖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之一,保持适当的体重可以有效预防高血压。
3.减少盐的摄入:摄入过多的盐会导致身体内液体潴留,增加心脏负担,容易引发高血压。
4.避免长期精神紧张:长期紧张、焦虑容易导致血压升高,因此要学会放松自己。
5.定期监测血压:对于有家族史或其他危险因素的人群来说,应该定期检查血压,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四、高血压患者的日常护理1.饮食调理:尽量少吃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吃水果、蔬菜等富含维生素和纤维素的食物。
2.适度运动:适当运动可以促进身体健康,但要注意不要过度劳累或剧烈运动。
3.心理调节:保持良好心态可以缓解情绪压力,减少心理负担。
4.药物治疗:高血压患者需要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药物治疗,不可随意停药或更改剂量。
五、高血压的常见误区1.认为自己不会得高血压: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疾病,很多人会认为自己不会得高血压,但实际上很多人都存在患病的风险。
2.只关注收缩压:很多人只关注收缩压,而忽略了舒张压的重要性。
事实上,舒张压同样重要,应该定期检查和记录。
3.过度依赖药物治疗:药物治疗虽然可以有效控制高血压,但不应该过度依赖。
还需要从生活方式、饮食等方面综合预防和管理。
六、总结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
高血压十大认知误区和真相1、认知误区:高血压是老年人的病。
真相:高血压并不是仅发生在老年人身上,年轻人也有可能患上高血压。
2、认知误区:高血压没有明显症状,不需要治疗。
真相:高血压可能没有明显的症状,但如果不治疗,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3、认知误区:一般情况下,只有收缩压超过140mmHg才算高血压。
真相:正常血压值范围是90/60mmHg到120/80mmHg。
如果血压高于这个范围,就应该接受治疗。
4、认知误区:高血压不需要饮食控制,只需要多运动就可以了。
真相:高盐、高脂肪的饮食会使血管变硬,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调整饮食和适当的运动都是控制高血压的重要途径。
5、认知误区:仅仅一次高血压就可以被诊断为高血压。
真相:高血压的诊断需要多次测量,一次高血压不足以做出诊断。
6、认知误区:高血压的治疗需要很长时间,不可能治愈。
真相:高血压是可以得到治愈的。
采取正确的治疗方法可以控制高血压,并恢复血压到正常水平。
7、认知误区:治疗高血压需要大量药物。
真相:治疗高血压需要综合治疗,药物只是其中一部分,适度的运动、减轻体重、饮食控制都很重要。
8、认知误区:高血压不需要治疗,只需要保持放松心态就可以了。
真相:放松心态可以缓解不少疾病,但高血压需要适当的治疗才能恢复到正常水平,并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9、认知误区:体检结果是正常的,就说明没有高血压。
真相:只有经过正确的测量,才能准确地得出高血压的诊断结果。
10、认知误区:高血压最好直接用药物进行治疗。
真相:药物治疗是控制高血压的一种方法,但并不是唯一的方法。
控制饮食、适当的运动和控制体重也是很有效的治疗方法。
关于高血压的六大常见认识误区近年来高血压年轻化日趋严峻,年轻患者发病率已达26%至30%,二三十岁的年轻人已成为高血压门诊的“常客”,不少白领人群都是高血压最青睐的“高危人群”,而高钠低钾膳食、运动少、生活压力大、作息紊乱等原因也是诱发高血压的主要危险因素。
不少人对高血压仍有“误解”。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一、饮食误区1、得了高血压就不能吃盐?得了高血压不是不能吃盐,而是需要限制钠盐的摄入,如果钠摄入过少,一旦发生低钠血症,反而对健康有害处。
我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每天钠盐不超过6克,世界卫生组织建议不超过5克。
6克盐相当于一个啤酒瓶盖(去除橡胶垫)的量。
2、高血压患者不能吃肉?高血压患者是可以吃适量肉类的。
肉类中富含优质蛋白质、B族维生素、铁等营养素,高血压患者如果长期不吃肉,一旦体内缺少这些营养素,就有可能出现营养不良、贫血等问题,而且也不利于降压。
只不过,为了控制饱和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应优先选择鱼肉,其次是禽肉,最后才是畜肉,而且肉类应挑选瘦的,鸡鸭肉最好去皮。
3、得了高血压不能吃鸡蛋?有些高血压患者,因为害怕吃鸡蛋会导致胆固醇偏高,而不敢吃鸡蛋。
鸡蛋中的确含有比较多的胆固醇,但是,并不是说增加膳食胆固醇的摄入量,就一定会升高血液中胆固醇的水平。
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是可以适量吃鸡蛋的,每天吃1个是相对合理的。
4、葡萄酒有益心血管健康可以多喝?虽然有研究表明葡萄酒中含有的白藜芦醇、原花青素等黄酮类物质及鞣酸等物质具有抗氧化能力,多酚对预防心血管疾病及延缓衰老有一定作用。
但适量喝葡萄酒对心血管保护作用及机制尚待深入研究证实,而长期大量饮酒可导致血压升高,却是明确的。
因此,不提倡高血压患者出于保护心血管健康的目的而去喝酒,如果喝酒,也应少量。
二、用药误区1、用药一段时间后,血压平稳,就觉得没事了。
实际上,除了继发性高血压是可以治好的,大多数的高血压是原发性的,必须终身用药才能稳定病情,减少并发症。
一旦中途擅自停药或减药,病情发生反复,血压突然升高,将造成靶器官更大的损害,使得高血压的治疗更为困难,甚至危及生命。
∙日常降压四大误区
∙
∙尽管不少患者知道高血压病会引发的一系列并发症,但是他们在日常控制血压的过程∙中仍陷入重重误区。
这些常见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
1.血压降得越快越好吗?
不是。
高血压发展是一个长期缓慢的过程,人体对此具有一定的调节能力,可以逐渐适应,所以除了急进性高血压外,降压治疗应缓慢进行,不应求之过急。
如果超出了调节范围,
重要的脏器血流量不能保证,反而会造成头晕心悸等不适。
2.高血压症状不明显是否需要治疗?
需要。
血压的高度与并发症相关,而与患者自身症状不一定相关。
即使没有症状,高血压
对患者脏器的损害也是持续存在的。
必须及时治疗,且要早期治疗。
3.可以随意选用降压药物吗?
不可以。
用药应根据患者病情、血压严重程度、有无并发症等进行个体化治疗。
急进型
高血压应选用快速降压药。
而控制血压则选用长效且效果平稳的降压药。
当一种药物效果
不满意时,需请教医生是否增加剂量或联合用药。
若有并发症时,应选用对相应靶器官有
保护的药物。
4.血压降至正常范围就可停药吗?
不可以。
所有降压药都只有在服药期间才有效。
如果血压正常就停药,那么血压或早或晚将会恢复到治疗前的水平。
关于高血压的这些误区,活了几十年都没发现目前中国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以每年30%的速度在增长,而高血压在这里面起了重要作用。
高血压目前定义为多种危险因素相互作用的心血管综合症,可以发展为冠心病、中风、心力衰竭、肾功能不全等,而造成病人的致残和死亡。
我国现有2亿高血压病人,但其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非常低。
高血压患者们还存在误区。
1.血压高一点没关系:有些高血压患者误以为随着年龄的增长,血压随之增高是一种正常现象,认为“稍微高一点没关系”,造成有些高血压患者得不到正确诊断和及时有效的治疗。
2.凭感觉用药:只要没有不舒服的感觉,高血压就无需治疗?错误。
血压高低与症状轻重不一定有关系。
高血压是用血压计测量出来的,高血压患者应定期测量血压,不能“跟着感觉走”来估计血压,更不能感觉血压不高就不服药。
3.不愿意过早服药:很多高血压患者不愿服药,担心要一辈子服降压药,降压药会像抗生素一样产生“抗药性”,这是错误的。
降压药不会产生耐药。
血压控制得越早,才能越早的保护血管。
4.血压正常了就停药:服药后血压降至正常,就认为高血压已治愈而自行停药。
这是非常有害的做法。
正确的做法是,在长期的血压控制达标后,在医生的指导下可以逐渐减少药物剂量和种类,在减药过程中,应当监测血压的变化。
多数患者需要长期服用降压药才能控制血压。
5.单纯依靠药物,忽视生活方式改善:部分高血压患者认为,得了高血压后只要坚持长期、规律地服药就行了。
其实药物治疗必须建立在健康生活方式的基础之上,两者缺一不可。
6.只服药,不看效果:有些人以为只要服药就万事大吉了,不关注血压值,不定期测量血压,这样不能保证血压长期平稳达标。
另外,降压原则强调个体化用药,其中一项便是坚持定期测量血压并记录,以便掌握用药与血压变化的关系。
7.自行购药服用:有些高血压患者不按医嘱服药,而按照病友或药店的推荐用药,一味追求新药、特效药;有些人看别人服用什么降压药有效,就照搬过来为己所用,自行购药服用,这些做法都是盲目性的,有害的。
高血压治疗常见误区及分析关键词高血压治疗误区健康生活在多年门诊工作的过程中发现很多患者对高血压的治疗有误区,因为这些误区使原本可以控制的高血压变得难治,因为这些误区,使高血压的并发症过早的到来,因为这些误区,很多年轻的生命就这样离我们而去,广大高血压患者们,健康生活,你我有责,让我们携起手来一起走出治疗误区。
下面让我通过6个例子具体介绍高血压治疗常见误区,从而对高血压治疗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中青年高血压患者常出现的误区例1:患者,45岁,经常超负荷工作,压力大,不知不觉体重不断攀升,腰围达3尺。
平时红光满面,自我感觉好,偶测血压高达130/100mmHg,1周后复查血压135/100mmHg。
他认为不吃药或晚吃药。
听说降压药吃上就终生服药。
中青年高血压患者血管壁弹性尚可,不良生活方式经常使交感神经系统经常维持较高兴奋状态,儿茶酚胺等内分泌因子持续增高,直接或间接使中小动脉血管收缩,血压升高,以舒张压升高更明显,一旦诊断,应及早治疗。
对于中青年高血压患者,毫无疑问,应尽量把血压降到140/90mmHg以下,若能降到低于120/80mmHg更为理想。
微小的血压差异,显著的心血管收益。
此患者在医生的指导下立即进行非药物治疗,戒烟限酒,低盐低脂饮食,每天坚持锻炼,调节心理平衡。
3个月以后血压如果还降不下来开始药物治疗。
中年人低压稍高,越早吃药越好。
老年高血压患者常出现的误区例2:患者,男,83岁,有高血压10余年,近1年,除记忆力明显减退以外,血压160~170/70~80mmHg。
自觉良好,不服降压药。
每天早上打太极拳。
吸烟史30年。
此患者应当然应该积极降压,以保护心、脑、肾,防止中风,延长寿命。
高血压患者,年龄越老死亡率越高。
老年高血压有六大特点:①老年高血压一旦出现严重并发症,如脑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不仅治疗棘手,预后也较年轻人差很多。
②老年高血压常伴有脑动脉或颈动脉硬化,在使用降压药的同时,也应考虑脑部供血,降压不宜过低和太快。
高血压患者的常见误区与解决办法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许多人都有可能患上它。
然而,由于对于高血压的了解不够全面,一些患者或者潜在患者存在一些误区,这可能会影响到治疗效果。
本文将探讨高血压患者常见的误区,并提供解决办法。
一、误区一:我感觉正常,就没有问题很多人对于自己是否患有高血压存在一种误解,认为只要没有明显的症状,就没有必要去关注这个问题。
然而,高血压在早期通常没有明显的症状,如果不及时发现和治疗,可能会给身体带来很大的风险。
因此,对于有高血压家族史或其他相关危险因素的人群来说,定期检测血压是非常重要的。
解决办法:定期监测血压对于有高血压家族史或其他相关危险因素的人群,应该定期检测血压,以便及早发现高血压。
一般来说,成年人每年应该至少检查一次血压,而年龄较大或有高血压家族史的人则应该更加频繁地进行血压监测。
及时发现高血压,有助于早期治疗,减少疾病的风险。
二、误区二:停药后血压会自然下降一些患者可能会认为,一旦开始服用抗高血压药物,血压就会稳定下来,停药后血压也会自然下降。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病,需要长期治疗和控制。
停药后,血压很可能会再次升高,增加了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解决办法:坚持规范治疗对于确诊为高血压的患者,应该坚持规范治疗,并按医生的要求持续服药。
药物控制是最为直接有效的高血压治疗方法之一,有助于降低血压、减轻心脑血管负担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同时,患者还应该积极调整生活方式,包括饮食、运动、减轻压力等。
通过长期规范治疗,可以更好地控制高血压,降低并发症的风险。
三、误区三:只需要依赖药物治疗有的患者误以为只要依赖药物治疗就足够了,忽视了其他生活方式的调整。
实际上,药物治疗只是控制高血压的一种手段,生活方式的调整同样重要。
通过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可以更好地控制高血压,并减少药物的剂量。
解决办法:改变生活习惯高血压患者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生活方式调整:饮食方面,应该控制盐摄入量,避免过多的油腻食物。
高血压的认知误区总结(2024)高血压是临床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可引起心、脑、肾、眼等全身多个靶器官的损害,造成冠心病、脑卒中、心力衰竭、肾功能损害、眼底病变等严重并发症。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的调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现有高血压患者2.7亿,平均每4个成年人就有1人患高血压。
另据调查,我国成人糖尿病患者中高血压患病率为45.2%,是非糖尿患者群的两倍。
相比之下,我国高血压患者的患病知晓率、服药率和控制率均比较低,分别只有51.6%、45.8%和16.8%,而认知观念落后是造成目前这种现状的一个重要原因。
那么,对千高血压普遍存在的认知误区有哪些呢?01、老年人血压高点属千正常,不需要干预在很多人看来,血压随着年龄增长而增高属千正常的生理变化,因而觉得老年人血压高点没事,这种错误观点导致一些老年人对自身高血压不够重视,延误治疗。
事实上,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并无年龄划分,非同日3次测量,只要收缩压习40mmHg和/或舒张压汪90mmHg就属千高血压,而高血压会对心脑血管造成危害,需要尽早干预。
02、血压高低全凭自我感觉虽说高血压症状与血压高低存在一定关联,但两者并不完全—致,有些患者尽管血压很高,但因为病程较长,患者已经逐渐适应了,症状反倒不太明显;相反,有些患者虽然血压只是轻度升高,症状却非常明显。
这是因为我们每个人对高血压的耐受性不同,因此,单凭自我感觉来估计血压高低并不可靠,血压高不高还是要以血压计的测量结果为准。
正确的做法是每周至少选择两天,测量早晨、下午及晚上的血压,以此作为评估患者血压高低及调整药量的依据。
03、降压药有副作用,能不吃就不吃由千淇怕药物的副作用,有些高血压患者非常抵触用药。
事实上,国家批准使用的降压药物总体上都是比较安全的,虽然也有一些副作用,但只要是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这些副作用是完全可控甚至可以避免的。
与长期高血压的严重危害相比,降压药物的副作用微不足道,患者大可不必因噬废食。
小心这些降压误区作者:花花来源:《饮食与健康·下旬刊》2017年第08期误读高血压,会造成很多恶果。
下面来看看我们对高血压的哪些方面存在误解。
降压标准很多人都认为高血压的降压目标值是小于 140/90mmHg。
专家指出,将降血压目标值设为140/90mmHg是一个最常见的高血压误区。
高血压有三个条件:1.未服用抗高血压药情况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
2.三次非同日,只要收缩压和舒张压任何一个达上述标准,都称为高血压。
3.既往有高血压,目前正在服用抗高血压药,但血压低于140/90mmHg仍诊断高血压。
降压的目的不仅仅是降低血压,更重要的是将血压控制在达标水平以下,最大程度降低心脑血管并发症发生和死亡的总体危险。
所以降压的目标值同样也因人而异。
一般高血压患者的血压目标值为迅速降压专家提示,高血压患者的另一个误区是一旦发现血压升高就想办法迅速降压。
这种方法往往会给自身带来致命危机。
降压过快会诱发心悸、心动过速、脑缺血、缺血性病卒中、卒中恶化、心肌缺血的发生或加重,严重时可导致心梗。
随意停药以为只要吃了降压药就可以万事大吉的想法同样是认知误区。
临床中专家遇到过很多因随意停药而引发严重后果的患者,所以停药风险,停药需谨慎。
然而专家表示,有三种人是有可能停药的。
1.继发高血压:由其他一些疾病引发的高血压称为继发高血压。
这种情况下,将原发病治疗好以后血压恢复正常,是可以停药的。
2.轻中度高血压:轻中度高血压患者通过生活方式干预、一段时间的药物治疗将血压恢复正常后也可以暂停用药。
3.出现并发症:高血压出现并发症,如心梗、心力衰竭等,部分心脑血管病患者可以暂停服用降压药。
吃降压药时间专家提示,夜晚降压会使血流速度减慢,部分高血压患者会出现脑梗的现象。
那么,到底什么样的人应该在早上吃降压药,什么样的人应该在晚上吃药?第一类人群:一般人(指正常服药后血压可以达标的人)是早上或者是上午服用降压药。
控制高血压需避免认知误区李英,谢皖季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闵行区虹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龙柏分中心,上海 201103)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是指在动脉血压持续升高的情况下,心脏和血管承受的压力增加,进而会引发心脑血管疾病。
高血压的定义和分类高血压的定义是指收缩压≥140 mmHg和(或)舒张压≥90 mmHg。
根据血压水平的不同,高血压可以分为3个等级:一级高血压(140~159/90~99 mmHg)、二级高血压(160~179/100~109 mmHg)和三级高血压(≥180/≥110 mmHg)。
此外,还有一种特殊类型的高血压,即继发性高血压,是由其他疾病引起的,如肾脏疾病、内分泌疾病等。
高血压的危害(1)长期高血压会导致心脏负荷过重,使心脏肌肉变得僵硬和扩张,进而增加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2)高血压会损害脑部血管,可引发脑动脉硬化、脑出血和缺血性脑卒中等脑血管疾病,严重时会导致瘫痪、失语以及认知功能障碍。
(3)高血压会对肾脏造成损害,引起肾小球滤过功能减退、肾小管损伤等,如果没有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可导致肾功能不全、肾衰竭等严重后果。
(4)随着高血压病程的进展,会出现动脉管壁增厚、管腔狭窄等一系列动脉硬化的器质性改变,视网膜血管也会发生病变,导致视力减退甚至失明。
高血压的认知误区血压正常就可以停药有些高血压患者误以为经治疗血压正常了就可以停药。
其实,高血压是一种可以控制但不可治愈的慢性疾病,需要长期的治疗和管理。
目前,尽管有很多降压药物可以有效控制血压,但不能完全治愈高血压。
因此,即使血压已经恢复到正常范围内,也不能停药,否则可能会导致血压再次升高,增加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
当然,在一些特殊情况下,患者可有条件暂时停药。
一些低危患者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如减肥、戒烟、限制盐的摄入等,可使血压恢复到正常范围内。
此时,医生可能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决定是否可以暂时停药,但需要定期监测血压,以确保血压保持在正常范围内。
高血压患者的饮食误区揭秘在高血压的管理中,饮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很多高血压患者在饮食方面存在着一些误区,这些误区不仅可能影响血压的控制,还可能对健康造成其他潜在的危害。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揭开这些常见的饮食误区。
误区一:过度限盐很多高血压患者知道要减少盐的摄入,于是就走向了极端,过度限盐。
的确,高盐饮食是导致高血压的一个重要因素,减少盐的摄入有助于控制血压。
但过度限盐也是不可取的。
人体需要一定量的钠来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如果摄入的钠过少,可能会导致低钠血症,出现乏力、恶心、呕吐、头痛等症状。
一般来说,高血压患者每天的食盐摄入量应控制在 5 克以下,但也不能低于 3 克。
除了食盐,我们还要注意隐形盐的摄入。
比如酱油、咸菜、腌制品、味精等都含有较高的钠。
在购买食品时,要学会查看食品标签,了解钠的含量。
误区二:拒绝所有肉类不少高血压患者认为吃肉会导致血压升高,于是干脆拒绝所有的肉类。
其实,这种做法是不正确的。
肉类是优质蛋白质的重要来源,对于维持身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和免疫力都非常重要。
高血压患者可以选择一些低脂肪、高蛋白的肉类,如鸡肉、鱼肉、瘦牛肉等。
鸡肉富含优质蛋白质,脂肪含量相对较低;鱼肉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对心血管健康有益;瘦牛肉也是不错的选择,富含铁、锌等矿物质。
只要控制好摄入量,并采用健康的烹饪方式,如清蒸、煮、烤等,避免油炸、油煎等高油的烹饪方法,适量吃肉是不会对血压造成不利影响的。
误区三:只吃素食与拒绝所有肉类相反,有些高血压患者认为吃素就能降血压,于是长期只吃素食。
这种做法同样是不健康的。
虽然素食中的蔬菜、水果、全谷物等富含膳食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对健康有益,但如果完全不吃荤食,容易导致营养不均衡。
比如,素食中可能缺乏优质蛋白质、维生素B12、铁、锌等营养素。
长期营养不均衡会影响身体的正常代谢和免疫力,反而不利于血压的控制和整体健康。
误区四:盲目相信“降压食物”在网络上,经常能看到一些所谓的“降压食物”,如芹菜、洋葱、黑木耳等,不少高血压患者对这些食物寄予厚望,认为只要多吃这些食物就能控制血压,甚至不再服用降压药。
人们对高血压认知的误区有哪些? --云鹊医
很多时候,人们对高血压不是特别了解,这样对病情的诊治是很不好的,很多患者会这样做:身体是自己的,不舒服了就吃药,如果没有感到不适,就不吃药。
其实这样是不对的,下面云鹊医为大家讲解一下人们对高血压的常见误区有哪些?
误区一:高血压无不适症状,可以不用降压药?
大部分高血压患者发病早期都是没有不适症状的,没有症状不意味着不用治疗。
如果不及时就医,不进行生活管理和药物控制,高血压会不知不觉侵害健康,造成严重后果。
误区二:凭感觉用药,头晕吃药,头不晕停药!
自己的感觉很多时候是不准确的,头晕很多时候是由高血压引起的,但是不意味着不头晕血压就不高。
而且,如果等头晕了再去吃药,血压可能早已经升得非常非常高了,不仅造成肾脏、脑的损害,严重的还有生命危险!
误区三:血压正常了就停药!
高血压最重要的治疗是保持血压的相对稳定,经常停药会使血压上下波动,血管就像一根橡皮筋被拉拉扯扯,很快就没了弹性,所以不应该随便停药。
正常人的血压在一天和四季都在波动,高血压病人的波动更加严重,降压药能使这种波动相对平稳。
但是必须指出,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少部分患者是可以减量或者停药的,但是绝对不建议擅自停药。
误区四:用食疗或理疗仪器,不服用降压药!
食疗和理疗仪器对于部分患者确实是有轻微的降压疗效的,但仅适用于预防高血压的正常人群。
已经明确诊断了高血压的患者,一定要遵从医生的指导,定时定量服药,可以辅助以食疗和理疗。
拒绝吃药,只靠辅助疗法,只会延误病情!
误区五:是药三分毒,降压药不可长期服用!
高血压最重要的治疗目的是保持血压的相对稳定,这意味着患者药长期服用降压药。
药物确实是会给肝肾带来一定的负担,但是不吃药带来的脑、心脏、肾等的损伤更大!此外,听从医生的用药指导,定期检测肝肾功能,能帮助医生为患者选择一款最适合、对肝肾损伤最小的降压药,长期服用也不用太过担心。
误区六:跟着广告走,频繁更换降压药!
降压药确实是多种多样的,也不断在更新换代。
医生都会根据患者的血压情况和年龄、性别、合并症等身体情况以及经济情况,为患者选择一款适合你的病情并且是你经济上可以长期支付的降压药。
所以适合的,就是最好的,不是越新越贵的药就越好。
此外,药物经常是连续服用了一段时间才会发挥出它的真正疗效,频繁更换降压药无法让药物真正发挥效用,反而是不利于治疗的。
误区七:听信伪科学宣传,相信有根治高血压的“灵丹妙药”等。
高血压是不能根治的!别相信所谓的“灵丹妙药,”都是骗人的。
随着我们的年龄增加,正常人的血管弹性也会变差,所以到了老年,血压都会有所升高,更何况是高血压患者,根本不可能根治。
但是!高血压是可以被有效控制和管理的,通过生活方式管理和降压药物治疗,减缓血压升高的速度,让他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并且减少高血压引起的其他疾病的发生,就是最好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