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_地震灾害及其防御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 格式:doc
  • 大小:19.25 KB
  • 文档页数:7

下载文档原格式

  / 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运用资料,说明常见自然灾害『地震』成因,了解避灾、防灾的措施。

运用资料,说明常见自然灾害『地震』成因,了解避灾、防灾的措施。区域认知:通过世界和中国地震带分布图,了解地震的主要分布区域。综合思维:通过实际案例,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多个要素,说明地震成灾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学科综合思维能力。

人地协调观:通过说明地震成灾及防灾,避灾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灾害观

地理实践力:通过地震体验,避灾疏散演练等地理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应对地震灾害的紧急避险和自我保护能力。

『导入新课』课前播放2012阳江市社区学校地震演练_高清

导课:我们知道,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旦夕祸福。大自然不仅会给我们带来鸟语花香,有时也会带来深重灾难。

下面我们来看一段视频,从中我们可以学到哪些避震,防震知识呢?由学生自助探究,读图析图。最后有两名学生去多媒体展示。

由学生读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并展示出今天的学习计划

第一部分,世界及中国地震带的主要分布

由学生自助探究,读图析图。最后有两名学生去多媒体展示。

教师:总结从图中我们不难看出中国不仅毗邻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而且又位于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所以说我国是一个多灾多难

的国家。

过度..........

那么大家又对地震知识了解多少呢?

同学们,认真研读学案并结合多媒体的动画演示。理解有关地震的术语名词。(接力赛)

震源,震源深度,震中,震中距,等震线

生:震源

生:震源深度

生:震中

生:震中距.........

过度 ........

大家知道吗?全球每年大概要发生500多万次地震,但绝大部分都是我们感觉不到了,极少数破坏性较大。那么我们怎么衡量一次地震能量的大小呢?对…..是用震级和烈度来表示的。那他们怎么区分呢?你们可以讨论讨论。看看谁的表达更明确。(随机提问)

生:讨论......

过度..............

对于地震灾害,我们宁可千日不震,不可一日不防。面对地震,我们要树立正确的灾害观。

生:阅读汶川地震实例材料。分角色写出防震,避震措施。

记者采访:政府官员

记者采访:社会人士

记者采访:学校领导

记者总结:嗯,我的采访结束。通过采访我们知道了,不同部门在灾害来临时所采取的防震,避震方式不同。但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在灾害中让我们尽可能的减少灾害损失。好谢谢

过度 ........

面对地震,我们个人应该做什么呢?

对地震,目前我们还不能准确做出预报。长期的观察研究表明,地震前会出现一些前兆。能够提醒人们提高警惕。

师:那你对地震前兆了解多少呢?我们一会会派出一名小记者,进行采访哦。

校园记者:

生:.....

校园记者:嗯,通过采访,知道了同学们对地震前兆知识了解的还真不少。这样我们就可以在生活中及时发现异常现象,做出正确判断。好谢谢。

师:知道的还真不少。当地震真的发生时,我们又在教室里上课。这时,我们应该怎们科学避震呢?我们来一次实战演练。大家准备好了吗?

生:做好准备

师:拉响警报

生:迅速躲避书桌及墙角

师:随机采访

过度

师:带领学生找出家庭活命三角区

师:播放地震自救和互救视频,让学生看后反思。并能说出视频中主要环节

生:讨论总结

过度.....

当地震发生后,我国政府会在第一时间指导受灾应急预案,我们人民子弟兵,也会第一时间到达受灾现场进行抢救。期间出现了许许多多,感人的瞬间。让我们铭记这一刻,铭记希望。

这是本节课小结内容

请同学们把本节课学习、体验到的知识制成防震避灾手抄报,到你所居住的社区进行义务宣传和讲解,提高广大居民防震避灾的意识和应对地震的技能

【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通过初中的学习,已经掌握了地球的板块构造学说。对地震发生的原因,分布有一定的了解。通过初中阶段的学习,掌握了中国的地形地貌的知识,就不难理解我国的地震灾害频发。在课堂上借助视频教学,简单易学,形象化且容易接受。对于地震的成因,将结合多媒体的动画演示,学生更容易接受。

【效果分析】

本节课本着尊重现实,从实际出发。通过借助科技手段,运用多媒体

教学。讲解可能发生在身边的自然灾害。

视频具有易学易懂的特点。学生容易掌握和运用。

听过实际模拟演练,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更深刻的理解面对地震发生时应对措施。

感觉效果良好。

【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选修五《自然灾害与防治》。根据2017新课标要求学习。旨在通过对地震灾害的了解,认识,能够达到防灾,避灾的目的。

本节课主要讲述了自然灾害中的地震灾害分布,成因。本节课和日常生活联系密切,以前只是零散的出现在教材中,现在集中讲解。有利于学生对自然灾害的进行系统的认识和学习。能够使学生掌握一定的防灾避灾的措施。

【测评练习】

汶川地震发生前,当地群众对于地震的警惕性较低,没有了解地震来临时的应急避震和逃生方法。当地政府应急预案还停留在书面上,未能真正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震后汶川以及附近诸县城建筑几乎都化作废墟,特别是一些学校。中小学、幼儿园学生伤亡数量特别多。

地震发生后不到半个小时,从国家到地方各级政府、民间组织迅速行动起来,开展抗震救灾工作

2008年6月18日,中国国务院正式颁布《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

建对口支援方案》,从而加快灾区灾后恢复重建。

结合汶川地震实例,作为政府部门、社会人士、学校领导应该采取的防灾减灾措施?

假如你是政府官员:

假如你是社会人士:

假如你是学校领导:

【课后反思】

1.教学流程:视频导入——观看地震模拟演练,学生易学掌握

2.精彩的瞬间:结合地震模拟演练,学生能够在观看后学习和模仿,教学效果都非常好。

3.不足:学生在躲避过程中,躲到了门口。门窗是地震发生时的死亡线时候。个别学生掌握不是很清晰

4.出乎你意料的事:有学生在回答地震灾害时候,能够明确说出地震云等知识。说明课下用功夫预习了

5.如果重新上这节课,我会把未曾处理好的细节,再想想,处理好。

6.通过提问和模拟演练,学生内容的掌握很好。情感和方法的教学目标,也基本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