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家具类词计量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307.37 KB
- 文档页数:5
浅谈《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词性标注的几个问题摘要:本文主要从功能的角度对《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的词性标注进行了初步的探索,主要涉及词性标注及其与释义和配例相一致、兼类词的释义等几个方面的问题,对《现汉》(五)的成功和不足之处作了一定说明。
关键词:《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词性标注释义《现代汉语词典》是目前国内最有影响的语文辞书之一。
对现代汉语词典质量产生影响的根本性因素,是词典的释义问题。
一、《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词性标注现代汉语词典标注词性,给汉语教学、用户的学习和使用和中文信息处理等带来了很大的方便。
标注词性必须要对词类系统和词与非词进行界定。
科学的给词归类,主要根据词的语法功能。
陆俭明提出的词类划分标准是:1、词充当句法成分的功能,2、词跟词结合的功能,3、词表示类别的功能,即语法意义。
《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依据的词类是中学语文课本的教学词类系统,是比较科学的。
如:集成:【动】同类著作汇集在一起(多用做书名):《丛书~》|《中国古典戏曲论著~》。
(《现汉》(五)p592)集锦:【名】编辑在一起的精彩的图画、诗文等(多用做标题):图片~|邮票~。
(《现汉》(五)p593)《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中的“集成”与“集锦”根据配例来看,“丛书集成”、“图片集锦”、“邮票集锦”,二者看似相同,但是语法意义不同。
根据“语料库在线”的检索结果,“集成”66条例句中,17个做谓语例句,13个做定语例句,且能带宾语;“集锦”6条例句中5个做中心语。
前者语法意义表示事物的动作、行为或变化、存在,后者的语法意义表示事物名称。
所以二者词性标注不同。
另外,在根据功能判断词性的基础上,也不能完全脱离意义。
“集成”与“集锦”词汇意义也不同,“集:1.集合;聚集”(《现汉》(五)p639),“成:3.【动】成为;变为”(《现汉》(五)p171),“集成”有“汇集成为”的意思,释义行文体现为动词性。
“锦:有彩色花纹的丝织品”(《古汉语常用字字》p150),这里应为比喻义,指美好的东西,所以“集锦”释义行文应体现为名词性。
《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类成语研究的开题报告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及意义随着汉语的不断发展,成语已成为汉语词汇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在汉语中,成语具有固定的意义和用法,经常在口语和书面语中被广泛使用。
成语的使用既可以使语言更加生动活泼,也可以表达情感和理解文化。
因此,成语的学习和研究对学习中文,了解中国文化和领悟汉语潜规则具有重要的意义。
《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是当今汉语词典中最权威的一本词典,其中对成语的收录和解释具有严谨性和权威性。
但是,对于类成语的收录和解释,仍有一定的欠缺。
例如,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类成语“天下为公”只是列举了几个相关词条,但并未对其作全面深入的解析。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究《现代汉语词典》中的类成语,深入探讨其含义、用法及文化内涵,丰富词典的内容和扩展汉语学习者的视野。
二、研究内容与方法1. 研究目标:本研究的主要目标是针对《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中的类成语分析研究,强调其内在的文化涵义、语言习惯和使用范围。
除此之外,该研究还将探讨为什么成语在中国人的语言中如此重要,并借此了解中国文化和历史。
2. 研究方法:(1) 文献资料法采用文献资料法寻找相关成语的资料,包括书籍、期刊、报纸、网络文章等。
(2) 调查问卷法通过问卷调查来了解外国汉语学习者对于类成语的认知程度、使用情况和学习难度等。
(3) 归纳分析法基于文献和调查的信息,采用归纳分析法,逐步梳理和整理类成语的共性和特点,剖析其内涵和使用范围。
(4) 实证研究法对某些重点成语进行实证的分析,比如:语料库的分析,对比实例的分析等,以得出量化的数据和结论。
三、预期成果1. 在理论上,本研究将系统地分析《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中的类成语,梳理其内在的文化涵义和使用方法,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和使用成语,扩大汉语运用的广度和深度。
2. 在实践上,本研究还将提供针对外国汉语学习者的一份调查问卷,充分了解其对类成语的学习和掌握情况,并依据问卷结果进行分析,为外国汉语学习者提供更实用的帮助和建议。
《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配例的改进
《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配例的改进
《现代汉语词典》是我国词典界的标杆,自从它第一版的发行于1956
年以来,每一版的更新都会进行一番精心的推敲,现在已经到了第5版,添加了更多的新词新义,增加了全新的例句等等,这一版的改进
更贴近当代发展了。
下面就是针对词典第5版改进的几个方面:
一、新词新义
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增加了45万个新词新义,总量达到320万个,这
包括部分俚语和社会热点词汇,增加了更多的信息,让使用者更容易
理解和区分每个单词的用法和意义,更贴近社会的实际。
二、拼音规范
《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的单词音节及拼音采用现行普通话拼音规范,比第4版有了大幅度的提升。
而且将同音异形的词语进行统一拼写,
能够让使用者更好的识别和区分,避免错字出现。
三、双面索引
《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在正反义搜索功能上有了大幅度提升,不仅
能够直接搜索单词,还可以根据汉字拼音,关键词,拼音音节等多种
方式快速搜索,精准找到所需的词义,杜绝了繁杂的查找过程。
四、贴近实际
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在例句的编写上更贴近实际,添加了有助于词语分析更深入或者助于更好理解词义等新元素,使用者不仅能够更方便地理解每个单词的用法,也能更全面地掌握汉语的应用。
总结
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的改进主要是针对新词新义、拼音规范、双面搜索、贴近实际,使用者可以更加方便快捷地搜索到所需要的单词及词义,为汉语的使用者提供了更好的学习环境。
关于第5版《现代汉语词典》的词类标注
第5版《现代汉语词典》的词类标注是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的《词类标注规则》进行的,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名词(n.):指人、事物、状态等的名称,如“学校”、“桌子”、“失望”等;
2. 动词(v.):指表示行为、状态等的词,如“吃”、“唱”、“爱”等;
3. 形容词(adj.):指表示人或事物的属性或特征的词,如“美丽”、“聪明”、“累”等;
4. 副词(adv.):指表示程度、方式、时间等的词,如“快”、“慢”、“从来”等;
5. 介词(prep.):指表示关系的词,如“在”、“关于”、“对”等;
6. 代词(pron.):指替代名词的词,如“它”、“谁”、“这”等;
7. 数词(num.):指表示数字或次序的词,如“一”、“二”、“第三”等;
8. 量词(meas.):指表示数量的词,如“份”、“只”、“条”等;
9. 连词(conj.):指表示逻辑关系的词,如“和”、“但”、“因为”等;
10. 助词(aux.):指表示语气、时态等的词,如“的”、“得”、“会”等。
第5版《现代汉语词典》删除词研究
第5版《现代汉语词典》删除词研究
2005年5月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较2002年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增补本而言,删减词语2000多条并标注了词类.就删除词而言,本次修订主要删除了一些过古,过旧、过偏、过"方"的词.新版<现汉>的增词删减词工作折射了社会的发展,体现了语言的'发展,它让读者充分感受到了"与时俱进"的时代气息.另外,新版<现汉>的删除词语也有一些可以商榷的地方.
作者:莫娲作者单位:南京大学中文系刊名:现代语文(语言研究) 英文刊名:MODERN CHINESE 年,卷(期):2008 ""(9) 分类号: H1 关键词:新版《现汉》删除词妥当。
《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介词收词与释义研究摘要:该文基于“现代汉语介词”Access数据库,对《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中介词的收词和释义进行了细致的统计分析,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以期为词典的修订或再版提供参考,并为介词研究探索新的视角。
关键词:《现代汉语词典》介词收词释义“在词典中标注词类,是多年来读者的迫切希望,也是信息时代对汉语辞书提出的新要求。
” [1] 在第5版中,《现代汉语词典》(下文简称《现汉》)对所收现代汉语的词作了全面的词性标注,这可以说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现汉》是一部规范性的中型语文辞书,能够比较充分地反映现代汉语语法、词汇研究的成果,一直受到学界的关注。
词典出版之后,相关的研究文章发表了很多,如评价性的论文,或宏观地谈词典释义、词性标注、注音,或选择代表性的词语进行分析,再如针对《现代汉语词典》不同版本的收词、释义等的对比研究,等等。
但是尚未有学者基于《现汉》的词性标注对其中某种词类进行综合的收词和释义分析。
《现汉》将收录的词分为12个大类,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有的大类下还设小类。
利用词典提供的词性标注信息,我们可以对介词的范收词、释义方式作一些探讨,为《现汉》的再版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同时也希望能够对介词研究有更深入的思考。
我们根据《现汉》中所收介词的标注信息,并参看其他辞书、论著,建立起“现代汉语介词”Access数据库,包括“现代汉语词典介词表”(表1)、“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介词表”、“现代汉语八百词介词表”、“陈昌来介词一览表”、“赵淑华介词表”五个子库,本文的研究工作就是在这个数据库的基础上进行的。
一、《现汉》介词收词分析(一)《现汉》介词收词基本情况《现汉》第702页对“介词”一词的解释是“用在名词、代词或名词性词组的前面,合起来表示方向、对象等的词,如‘从、自、往、朝、在、当(方向、处所或时间),把、对、同、为(对象或目的),以、按照(方式),比、跟、同(比较),被、叫、让(被动)。
《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名词考察的开题报告
题目:《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名词考察的开题报告
背景:《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是一本权威的汉语词典,广泛使用于中国大陆的中小学、高等院校、机关单位及个人。
作为一本通用词典,其中收录的名词涉及各个领域,特别是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
然而,随着时代变迁和知识革新,一些新领域、新概念的名词并未被及时
收录,影响着其权威性和实用性。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对《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名词考察,发现其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为其后续版本修改和完善提供参考。
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调查法和实证研究法相结合的方法。
前者通
过查阅相关文献和资料,了解《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的编纂历程和特点,回顾近年来名词领域的新变化。
后者将从研究者自身阅读和使用
《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的角度出发,对其中的名词进行分类和分析,找出存在的漏洞和问题。
预期结果:通过本研究,预期发现《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中名词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包括但不限于:收录不全面、内容不及时更新、定
义不够准确详尽、部分概念解释不够明晰等。
以上问题可以通过新增、
修改、删除条目、完善解释说明和引入新的名词等措施得到解决,加强《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的权威性和实用性。
结论:本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通过对《现代汉语
词典》(第五版)名词的深入考察,可以为后续版本的编纂提供技术支持和参考,推动我国通用词典的发展和更新。
同时,本研究也可以为汉语学
习者提供更加丰富、准确的名词知识,促进汉语教学的发展。
作者: 王惠[1]
作者机构: [1]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新加坡117570
出版物刊名: 中国语文
页码: 120-130页
主题词: 多义词;词频;词义;义项;词长;Zipf定律
摘要:本文在区分词义与语素义的基础上,从《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以下简
称“《现汉》”)收录的全部条目(65,645条)中提取出一份现代汉语多义词清单,计10,632条,每个词平均1.9个音节,2.4个词义义项。
统计显示,词的长度越大,所承载的词义越少;随着词长的增加,多义词的词义最高承载量与平均承载量之比甚至呈现双倍下降规律。
我们认为,词义、词长之间这种反向关联性的形成关键是词频:词频越高,词的义项越多,词长越短;反之,词频越低,义项越少,词长越长。
这与zipf定律对人类语言的预测一致。
由此启发我们需要重新认识词频在词汇语义学中的价值。
《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属性词配例研究
本文利用《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为语料库,对属性词配例进行了实证研究,旨在揭示属性词配例特点及其相关因素。
研究结果表明:
一、属性词配例具有以下特点:
(1)种数多:属性词配例种数达到5大类,与词典的其他部分相比,配例的种数一般较多,有利于读者更全面地了解单词的具体用法;
(2)词数丰富:在属性词配例中,词语的数量较多,可以丰富读者的词汇量。
二、属性词配例也受到词义、质量、历史性和例子用法影响:
(1)词义:属性词配例有利于清楚地表现单词含义;
(2)质量:一般情况下,词典中的例子质量较高,利于语法学习;
(3)历史性:例子富有历史意义,反映古代文化;
(4)用法:例子有助于加深语言学习者对词语的理解,并锻炼其整体语言思维能力。
以上结果表明,《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的属性词配例丰富,不仅有助于拓展词汇量,同时也促进更全面地了解词语用法,从而为读者提供有益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