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心理学》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174.50 KB
- 文档页数:8
中职学校《幼儿心理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幼儿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
2. 使学生掌握幼儿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
3. 培养学生对幼儿心理问题的识别和分析能力。
4. 提高学生对幼儿心理教育的认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幼儿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2. 幼儿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3. 幼儿认知、情感、行为等方面的心理发展4. 幼儿心理问题的识别和分析5. 幼儿心理教育的原则和方法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幼儿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幼儿心理案例,提高学生对幼儿心理问题的识别和分析能力。
3. 讨论法:分组讨论幼儿心理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4. 实践法:组织学生进行幼儿心理教育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幼儿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2. 第二课时:幼儿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3. 第三课时:幼儿认知、情感、行为等方面的心理发展4. 第四课时:幼儿心理问题的识别和分析5. 第五课时:幼儿心理教育的原则和方法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
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幼儿心理案例的分析能力。
3.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贡献。
4. 实践报告:评估学生在幼儿心理教育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和成果。
六、教学活动1. 课堂讲授:教师通过PPT展示,讲解幼儿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让学生了解幼儿心理学的内涵和重要性。
2. 案例分析:教师提供典型幼儿心理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培养学生对幼儿心理问题的识别和分析能力。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幼儿心理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分享讨论成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4.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幼儿心理教育实践活动,让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七、教学资源1. PPT课件:教师制作幼儿心理学相关PPT课件,辅助讲解和展示教学内容。
《幼儿心理学》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心理学》教材第四章“幼儿认知发展”部分,具体内容包括:幼儿认知发展的基本理论,幼儿感知、记忆、想象和思维的特点及培养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幼儿认知发展的基本理论,理解幼儿在感知、记忆、想象和思维方面的特点。
2.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幼儿心理发展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认识到幼儿认知发展的重要性,激发他们对幼儿教育事业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幼儿认知发展理论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重点:幼儿感知、记忆、想象和思维的特点及其培养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实物模型、图片等。
2. 学具:笔记本、教材、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幼儿在不同年龄段认知发展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幼儿认知发展的兴趣,进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理论讲解:(1)介绍幼儿认知发展的基本理论,如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等。
(2)分析幼儿感知、记忆、想象和思维的特点。
3. 实践情景引入:(1)出示一个幼儿在认知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难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理论进行分析。
(2)分组讨论,每组派代表分享分析结果。
4. 例题讲解:(1)讲解一道关于幼儿感知发展的例题,引导学生理解感知发展对幼儿认知的重要性。
(2)讲解一道关于幼儿记忆发展的例题,让学生了解记忆发展的规律。
5. 随堂练习:(1)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设计一个针对幼儿感知发展的游戏。
(2)让学生针对幼儿记忆发展,提出一个家庭作业建议。
六、板书设计1. 幼儿认知发展的基本理论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维果茨基社会文化理论2. 幼儿感知、记忆、想象和思维的特点3. 感知发展对幼儿认知的重要性例题讲解4. 记忆发展规律例题讲解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一个幼儿在认知发展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2)针对幼儿记忆发展,设计一个家庭作业。
2. 答案:(1)问题分析及解决方案:根据幼儿认知发展理论,分析幼儿在感知、记忆、想象和思维方面可能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中职学校《幼儿心理学》教案第一章:幼儿心理学概述1.1 幼儿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1.2 幼儿心理学的发展历程1.3 幼儿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4 幼儿心理学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第二章:幼儿认知发展2.1 幼儿认知发展的特点2.2 幼儿感知觉的发展2.3 幼儿注意的发展2.4 幼儿记忆的发展2.5 幼儿语言的发展第三章:幼儿情绪和情感发展3.1 幼儿情绪和情感的特点3.2 幼儿情绪和情感的分类3.3 幼儿情绪和情感的表达方式3.4 幼儿情绪和情感的调节与管理第四章:幼儿社会性发展4.1 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特点4.2 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4.3 幼儿人际关系的发展4.4 幼儿道德和价值观的发展第五章:幼儿行为和发展问题5.1 幼儿行为的特点和分类5.2 幼儿常见的行为问题及原因5.3 幼儿行为干预和矫正的方法5.4 幼儿心理健康与心理障碍第六章:幼儿心理发展理论6.1 心理发展理论的概述6.2 心理发展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观点6.3 心理发展理论的评价与应用第七章:幼儿智力发展7.1 幼儿智力的概念与特点7.2 幼儿智力发展的影响因素7.3 幼儿智力测量的方法与评价7.4 促进幼儿智力发展的教育策略第八章:幼儿个性发展8.1 幼儿个性的概念与特点8.2 幼儿个性发展的影响因素8.3 幼儿个性差异的表现与识别8.4 促进幼儿个性发展的教育方法第九章:幼儿心理辅导与咨询9.1 幼儿心理辅导与咨询的概念与目标9.2 幼儿心理辅导与咨询的方法与技术9.3 幼儿心理辅导与咨询的实践案例分析9.4 幼儿心理辅导与咨询的发展趋势第十章:幼儿心理评价与测量10.1 幼儿心理评价与测量的概念与意义10.2 幼儿心理评价与测量的方法与工具10.3 幼儿心理评价与测量的实施与解读10.4 幼儿心理评价与测量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第十一章:幼儿游戏与心理发展11.1 游戏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11.2 幼儿游戏的类型与特点11.3 幼儿游戏活动的设计与指导11.4 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与实践第十二章:幼儿艺术教育与心理发展12.1 艺术教育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价值12.2 幼儿艺术教育的主要领域与目标12.3 幼儿艺术教育的方法与实践12.4 幼儿艺术教育中心理发展的评估与指导第十三章:幼儿家庭教育与心理发展13.1 家庭教育对幼儿心理发展的影响13.2 家长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角色与责任13.3 家庭教育策略与幼儿心理发展的促进13.4 家庭心理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第十四章:幼儿心理健康与保护14.1 幼儿心理健康的概念与标准14.2 幼儿心理健康问题的识别与处理14.3 幼儿心理健康保护的策略与方法14.4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与案例分析第十五章:幼儿心理学研究与职业道德15.1 幼儿心理学研究的伦理原则15.2 幼儿心理学研究的方法论15.3 幼儿心理学研究者的职业道德15.4 幼儿心理学研究的未来趋势与发展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幼儿心理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发展历程和研究方法。
幼儿教育心理学优质教案(精选5篇一、教学内容1. 第四章第二节:幼儿的认知发展特点与教育2. 第七章第一节:幼儿情绪发展特点与教育3. 第七章第三节:幼儿社会性发展特点与教育二、教学目标1. 了解幼儿在认知、情感、社会性方面的心理发展特点。
2. 掌握针对幼儿心理发展特点的有效教育方法与策略。
3. 培养学生关爱幼儿、关注幼儿心理发展的专业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幼儿情绪与社会性发展的教育要领。
2. 教学重点:幼儿认知发展特点及相应的教育策略。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教学视频、案例分析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幼儿在园所活动的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幼儿在认知、情感、社会性方面的发展特点。
2. 理论讲解:a. 讲解幼儿认知发展特点与教育策略。
b. 讲解幼儿情绪发展特点与教育要领。
c. 讲解幼儿社会性发展特点与教育方法。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结合理论对案例中的幼儿进行心理发展与教育策略分析。
4. 例题讲解:针对教学难点,挑选典型例题进行讲解。
5. 随堂练习:设计实践性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分析一名幼儿在认知、情感、社会性方面的发展特点,并提出相应的教育策略。
b. 针对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一个方面,设计一个教育活动方案。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a. 鼓励学生阅读相关幼儿教育心理学书籍,加深对幼儿心理发展的理解。
b. 组织学生参与幼儿园实践活动,了解幼儿在园所的实际表现,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幼儿情绪与社会性发展的教育要领。
2. 例题讲解:针对教学难点,挑选典型例题进行讲解。
3. 作业设计:分析幼儿发展特点及设计教育活动方案。
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幼儿情绪与社会性发展的教育要领1. 情绪发展:婴幼儿期情绪发展具有阶段性和连续性,教育者需了解各个阶段的特点,如出生至1岁的基本情绪表达、13岁的情绪多样化等。
《幼儿教育心理学》说课教案教案:《幼儿教育心理学》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教育心理学》教材,主要内容为第五章“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心理过程”。
本章主要介绍了幼儿学习的心理机制、幼儿发展的心理过程以及幼儿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幼儿学习的心理机制,理解幼儿发展的心理过程。
2. 掌握幼儿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提高教育实践中的心理辅导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教育情怀,增强关爱幼儿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幼儿学习的心理机制、幼儿发展的心理过程、幼儿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
难点:幼儿学习的心理机制在实际教育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
学具: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一个案例,让学生思考幼儿学习心理机制在实际教育中的应用。
2. 知识点讲解:(1) 幼儿学习的心理机制:讲解幼儿感知觉、记忆、想象、思维、情感等心理过程在学习中的作用。
(2) 幼儿发展的心理过程:讲解幼儿生理、认知、情感、社会等各方面发展的心理过程。
(3) 幼儿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讲解家庭、学校、社会等环境因素对幼儿心理发展的影响。
3. 例题讲解:分析一个实际案例,让学生理解幼儿学习心理机制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分析实际案例,提出教育策略。
5.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教育实践经验。
六、板书设计幼儿教育心理学幼儿学习的心理机制幼儿发展的心理过程幼儿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一个实际案例,提出幼儿学习心理机制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策略。
2. 答案:结合所学内容,分析实际案例,提出针对性的教育策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同时,鼓励学生深入研究幼儿教育心理学领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教育实践中,提高教育质量。
《幼儿心理学教案》word版第一章:幼儿心理学简介一、教学目标1. 了解幼儿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2. 掌握幼儿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意义。
3. 理解幼儿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
二、教学内容1. 幼儿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2. 幼儿心理学的研究方法3. 幼儿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三、教学活动1. 导入:通过展示幼儿活动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幼儿心理学的兴趣。
2. 讲解:教师讲解幼儿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引导学生理解幼儿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3.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幼儿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分享各自的理解和观点。
4. 案例分析:教师提供一些幼儿心理发展的案例,学生分析并解释其背后的心理规律。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案例分析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2. 学生作业:评估学生对幼儿心理学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第二章:幼儿认知发展一、教学目标1. 了解幼儿认知发展的特点和阶段。
2. 掌握幼儿感知觉、记忆、思维和语言等方面的发展。
3. 理解幼儿认知发展的影响因素。
二、教学内容1. 幼儿认知发展的特点和阶段2. 幼儿感知觉的发展3. 幼儿记忆的发展4. 幼儿思维的发展5. 幼儿语言的发展6. 幼儿认知发展的影响因素三、教学活动1. 导入:通过展示幼儿认知发展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幼儿认知发展的兴趣。
2. 讲解:教师讲解幼儿认知发展的特点和阶段,引导学生理解幼儿认知发展的过程。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幼儿感知觉、记忆、思维和语言等方面的发展,分享各自的理解和观点。
4. 案例分析:教师提供一些幼儿认知发展的案例,学生分析并解释其背后的认知规律。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案例分析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2. 学生作业:评估学生对幼儿认知发展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第六章:幼儿情绪和社会性发展一、教学目标1. 理解幼儿情绪发展的特点和阶段。
2. 掌握幼儿情感、社交技能和道德意识等方面的发展。
3. 探讨幼儿情绪和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因素。
《幼儿心理学教案》word版第一章:幼儿心理学导论1.1 幼儿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1.2 幼儿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过程1.3 幼儿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和现状1.4 幼儿心理学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第二章:幼儿认知发展2.1 幼儿认知发展的基本概念2.2 幼儿感知觉和注意力的发展2.3 幼儿记忆和思维的发展2.4 幼儿语言和交流的发展第三章:幼儿情绪和情感发展3.1 幼儿情绪和情感的基本概念3.2 幼儿情绪和情感的发展过程3.3 幼儿情绪和情感的调节和管理3.4 幼儿情绪和情感的影响因素第四章:幼儿社会性发展4.1 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基本概念4.2 幼儿自我意识和社会认知的发展4.3 幼儿亲社会行为和攻击行为的发展4.4 幼儿同伴关系和亲子关系的发展第五章:幼儿行为和发展问题5.1 幼儿行为和发展的基本概念5.2 幼儿行为问题和心理障碍的识别5.3 幼儿行为问题的干预和治疗方法5.4 幼儿心理健康的促进和维护第六章:幼儿的认知发展6.1 幼儿认知发展的理论模型6.2 幼儿的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6.3 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6.4 幼儿认知发展的评估方法第七章:幼儿语言发展7.1 幼儿语言习得的过程7.2 幼儿语言发展的里程碑7.3 语言迟缓与早期干预7.4 促进幼儿语言发展的策略第八章:幼儿情绪与情感教育8.1 情绪与情感教育的意义8.2 识别和理解幼儿的情绪表达8.3 情绪调节技能的培养8.4 情感教育的实践活动第九章:幼儿社会技能的发展9.1 幼儿社会技能的重要性9.2 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发展9.3 社交行为的规范与指导9.4 角色扮演与社交故事第十章:幼儿心理健康与心理辅导10.1 幼儿心理健康的内涵10.2 幼儿心理辅导的原理与方法10.3 幼儿常见心理问题的识别10.4 幼儿园心理辅导活动的设计第十一章:幼儿的游戏行为11.1 游戏在幼儿发展中的作用11.2 幼儿游戏的类型与特点11.3 游戏活动的设计与指导11.4 游戏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应用第十二章:幼儿的创造力发展12.1 创造力与幼儿发展的关系12.2 幼儿创造力的表现与评估12.3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策略12.4 创造性活动的组织与实施第十三章:幼儿的家庭教育13.1 家庭在幼儿发展中的作用13.2 父母教育态度与行为对幼儿的影响13.3 家庭教育方法的指导与建议13.4 家庭与幼儿园的合作关系第十四章:幼儿的特殊需求与适应14.1 幼儿特殊需求的识别与评估14.2 幼儿园对特殊需要幼儿的支持14.3 融合教育的理念与实践14.4 促进所有幼儿参与的活动设计第十五章:幼儿心理学的未来趋势15.1 幼儿心理学研究的新进展15.2 技术创新与幼儿心理学研究15.3 幼儿心理学在政策制定中的应用15.4 幼儿心理学教育的挑战与机遇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档为您提供了一整套《幼儿心理学教案》,涵盖了幼儿认知发展、情绪和情感发展、社会性发展、行为和发展问题、认知发展理论、语言发展、情绪与情感教育、社会技能发展、心理健康与心理辅导、游戏行为、创造力发展、家庭教育、特殊需求与适应以及幼儿心理学的未来趋势等多个方面。
《幼儿心理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幼儿心理发展的基本特点和规律。
2. 掌握幼儿认知、情感、行为等方面的发展趋势。
3. 培养教师观察、分析和指导幼儿心理发展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幼儿心理发展的基本概念幼儿心理发展的定义、特点和意义幼儿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2. 幼儿认知发展感知觉、注意、记忆、想象、思维等方面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发展3. 幼儿情感发展幼儿情感的种类、特点和表达方式幼儿情感调节和社交能力的发展4. 幼儿行为发展幼儿自我意识、道德观念、行为规范的形成幼儿习惯养成和行为问题的预防与矫正5. 幼儿心理发展评估与指导幼儿心理发展评估的方法和工具幼儿心理发展的教育干预策略和指导方法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幼儿心理发展的基本概念、理论和研究成果。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幼儿心理发展的实际案例,提高教师观察和分析能力。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幼儿心理发展的问题,培养教师的团队合作能力。
4. 实践演练法:模拟幼儿心理发展场景,提高教师的指导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
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幼儿心理发展案例的分析能力。
3.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团队合作能力。
4. 实践演练评价:评估学生在实践演练中的表现和指导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幼儿心理学》教材或相关书籍。
2. 课件:PowerPoint或其他演示软件制作的课件。
3. 案例材料:幼儿心理发展相关的案例和视频资料。
4. 实践演练道具:模拟幼儿心理发展场景所需的道具和材料。
六、教学活动1.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就幼儿心理发展中的某个话题进行讨论,如“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
2. 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幼儿及其家长,模拟真实场景,增进对幼儿心理发展的理解。
3. 小组研究:分组进行幼儿心理发展相关课题的研究,如“幼儿社交能力的发展”。
4. 案例分享:邀请家长或专业人士分享幼儿心理发展的实际案例,增加学生的实践经验。
幼儿教育心理学教案(精选5篇)幼儿教育心理学教案1活动目标:1.了解人是慢慢长大的,不能着急。
2.感受长大的变化,看到自己的进步,萌发自信心。
活动准备:1.收集幼儿不同时期的照片。
2.故事PPT3.故事挂图活动过程:一、导入:教师与小朋友相互熟悉,拉近距离。
小朋友们,刚才我们在教室里已经互相认识过了,现在我来看看,你们是不是真的记住我了。
我们互相问声好吧!小朋友们好!老师很开心,因为你们都记住了。
二、引出:出示小动物图片吸引小朋友注意力。
师:"今天我来是和小朋友们一起学本领的,不过我不是一个人来的,我带了三个好朋友。
你们想认识他们吗?(想)好,我们赶紧把他们请出来吧!"出示挂图第一张师:"小朋友看看,三个好朋友是谁呀?"(小老鼠、小猴子、小青蛙)师:"小眼睛可真亮呀!我的三个朋友心里都在想着同样一件事情,盼望着。
小老鼠、小猴子、小青蛙这三个小家伙啊是天天盼着自己能快点长大(连接下一环节)三、重点:听故事,懂道理。
1.教师有感情地讲故事(看挂图讲故事)--师:"这三个小家伙啊是天天盼着自己能快点长大,它们想:"要是能长得像大象、河马、犀牛那么大,那么有力气,该有多好啊!于是,他们想出了许多办法来。
小老鼠拼命吃东西,啊呜啊啊呜,可是还比不上大象的脚趾头,小猴子穿.可是,还够不到大河马的膝盖呀!"2.猜测小青蛙会想什么办法让自己快点长大师:"咦,小青蛙会想出什么办法让自己快点长大呢?"3.继续讲故事直至故事结束,验证猜测的结果师:"小青蛙每天都练跳高,跳得头也晕了,可和大犀牛一比,还没它的眼珠子大呢!.他们还是那么小,不过,他们还是天天盼着快点长大。
"4.教师提问,帮助理解师:"看看(指着图),小老鼠是想了什么办法让自己马上长大的?(拼命地吃东西)小猴子、小青蛙呢?(小猴子穿爸爸的衣服、戴妈妈的眼镜,小青蛙每天练习跳高)师:"它们真的一下子就长大了吗?"(没有,他们还是那么小)(衔接下一环节:"宝宝们是一下子就长那么大的吗?")四、经验迁移"宝宝们,那你们是从妈妈肚子里一出生就是这么大的吗?""教师展示小朋友们小时候不同时期的照片,通过比较知道自己是慢慢长大,并同时能感受到长大的变化。
课程教案课程名称:幼儿心理学教研组:课程性质:开课专业:主讲教师:开课时间:幼儿心理学课程基本情况(一)授课专业: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班级:11学前教育(1)、11学前教育(2)学生人数:65人(二)学时学分:总学时36,周学时2,学分2(三)使用教材王振宇主编:《幼儿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年4月版(四)教学参考书[1] 周宗奎:《现代儿童发展心理学》,安徽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2] 李丹:《儿童发展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3] 高月梅:《幼儿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4] 刘金花:《儿童发展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5] 陈帼眉,冯晓霞,刘桂珍:《学前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6] 陶保平:《学前教育研究方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7] 陈帼眉:《学前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8] 李燕:《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五)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启发式教学,课堂讨论,案例教学,提问式教学,学生讲授,师生互动。
(六)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传统讲授,网络教学,VCD,录相。
(七)考核方式:平时成绩加闭卷考试。
(八)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方法通过案例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学生讲授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写作能力,表达能力;通过课堂讨论的方式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与同学的沟通能力等;通过幼儿园实地的观察、记录与分析,培养学生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
(九)学习规范要求:严格考勤,注重学生课堂表现及课堂参与情况,课下作业的完成情况等。
第一章绪论教学时数:2学时教学的目的与要求:要求学生了解幼儿心理学的对象和内容,理解幼儿心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区别和联系,激发学生对本学科的兴趣。
教学重点:1.幼儿心理学的对象及内容 2.幼儿心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区别和联系教学难点:儿童期的年龄划分教学方法手段:使用多媒体教学,运用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
本章主要参考文献:1. 陈帼眉,冯晓霞,刘桂珍:《学前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2.李燕:《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3. 刘金花:《儿童发展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第一节幼儿心理学的研究对象(1学时)导入:讲述前苏联动物心理学家H·H·拉德金娜——苛特恩关于把幼小的黑猩猩当孩子养的实验,自然引入幼儿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讲述:幼儿心理学是研究从初生到入学前儿童心理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这句话概括地说明了幼儿心理学研究的范围和内容。
一、幼儿心理学的年龄范围回忆:普通心理学所涉及的年龄阶段及研究内容。
指出:儿童心理的发展是指从初生到成熟时期(一般指0—18岁)心理的发展。
从初生到进入小学之前是广义的学前时期(0—6岁)。
幼儿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在这个年龄范围内的儿童心理的发展。
儿童期的年龄划分:二、幼儿心理学的内容(一)个体心理的发生。
举例:注意、记忆。
(二)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
举例:幼儿动作发展的规律。
(三)学前时期心理过程和个性的发展。
举例:幼儿个体差异。
三、幼儿心理学与有关学科的区别和关系课堂讨论:请学生分小组讨论幼儿心理学与有关学科的区别和关系,然后请每组选一位代表进行发言,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讲述。
(一)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又称年龄心理学,它的研究对象是人的个体从出生到衰老整个生长过程中心理的发生发展。
发展心理学又可分为儿童心理学、老年心理学等。
它更多是研究个体从出生到成熟时期心理的发展。
换句话说,发展心理学的对象常常主要是儿童心理的发展。
研究儿童心理发展的各阶段也可以分别独立成为一些学科,如幼儿心理学、小学生心理学、青年心理学等等。
幼儿心理学是发展心理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或分支,而且是内容最充实的分支。
(二)普通心理学普通心理学研究人类心理活动的一般规律。
儿童的心理活动,包括从初生到入学前儿童的心理活动,服从人类心理活动最一般的规律。
幼儿心理学应以普通心理学为依据。
我们在学习幼儿心理学时应该以普通心理学知识为基础。
幼儿心理学不仅是利用普通心理学的知识,反过来幼儿心理学的研究资料和成果,又可以丰富和促进普通心理学的研究。
(三)学前教育学学前教育学研究学前儿童教育的规律。
学前儿童是在成人直接教育下成长的,他们的心理发展,一步也不能离开教育。
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发生发展,必须了解学前教育学。
同时,幼儿心理学的研究,又可以而且应该为学前教育学提出理论和实际资料的依据。
(四)儿童解剖生理学儿童解剖生理学研究儿童身体结构和机能的发育。
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发生发展必须了解儿童生长发育和成熟的规律。
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发展,更是需要以儿童神经系统和高级神经活动发展的知识为依据。
(五)辩证唯物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揭示自然、社会和思维现象的最普遍的规律。
幼儿心理学的研究,总是不能离开一定哲学思想的指导。
科学的幼儿心理学,应该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
同时,幼儿心理学又为辩证唯物主义提供科学报据。
总结:本节课所讲授的内容,强调重难点。
第二节幼儿心理学的任务和意义(1学时)导入:联系教育实习与就业,学习幼儿心理学可以做什么?讲述:一、幼儿心理学的任务幼儿心理学研究从初生到入学前儿童心理发生发展的规律,应该完成两个主要任务。
第—个任务是揭示儿童心理变化的基本规律。
第二个任务是解释从初生到入学前儿童心理的变化。
也可以更明确地说有三个任务:第一,是什么,描述幼儿心理发展过程的共同特征与模式;第二,什么时间,揭示与描述这些特征与模式发展变化的时间表;第三,什么原因,对儿童心理发展变化的进程进行解释,分析发展的影响因素,揭示发展的内在机制。
二、研究幼儿心理学的意义幼儿心理学的研究,既有重大的理论价值,也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一)幼儿心理学的理论意义幼儿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可以为辩证唯物论、普通心理学等提供理论依据。
1.幼儿心理学可以为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提供科学根据。
学习幼儿心理学,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形成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提高同一切迷信思想和唯心主义偏见作斗争的能力。
2.幼儿心理学有助于丰富和充实心理学的一般理论。
我们也可以看到,幼儿心理学还为学前教育学等学科提供理论依据。
(二)幼儿心理学的实践意义儿童心理学(包括幼儿心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它的实践性表现在它和社会实践有密切的联系。
它来源于社会实践,又必须为社会实践服务。
1.社会实践的需要是儿童心理学产生的根源。
科学的儿童心理学产生于19世纪后半期,一般以1882年德国生理和心理学家蒲来尔(w.Preyer)的《儿童心理》一书的出版为标志。
2.幼儿心理学必须为实践服务。
不仅早期教育,一切与学前儿童有关的工作,如婴幼儿卫生保健、儿童文学艺术创作、儿童玩具和服装的设计等,都需要幼儿心理学的帮助。
幼儿心理学只有为社会实践服务才有生命力。
幼儿心理学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理论课。
为了更好地学习和研究学前教育科学,必须掌握学前儿童心理的基本知识。
学前教育如果离开了幼儿心理学的理论基础,就只能成为经验之谈,因此,学前教育专业同学必须认真学好幼儿心理学。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学习幼儿心理学希望获得哪些收获?结合学生讨论结果进行分析讲述:通过幼儿心理学的学习,希望同学们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收获:1.掌握有关幼儿心理发展规律和特点的基本知识。
2.培养对幼儿的兴趣和感情,培养为学前教育事业献身的专业思想。
3.初步掌握研究幼儿心理的方法。
4.促进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形成和巩固。
本章要点:1.幼儿心理学的对象及内容2.幼儿心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区别和联系本章思考题:1.幼儿心理学研究的内容包括哪些?2.幼儿心理学研究的具体方法有哪些?分析其各自的优缺点。
3.幼教工作者为什么要学习幼儿心理学?4.在课后每人收集关于幼儿心理学研究方法的文章各一篇,分析各种研究方法在文章中是如何运用的?5.分析幼儿心理学中纵向研究与横断研究、整体研究与分析研究、差异研究、双生子研究这几种研究类型的内涵。
教学总结与反思:通过本章的讲授,学生达到教学目标的基本要求,对幼儿心理学这门课程比较感兴趣,师生互动好,但个别学生在儿童期的年龄段划分上认识还不够深入,在以后课堂教学中加强这方面知识的讲授。
第二章幼儿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教学时数:2学时教学的目的与要求:使学生了解研究幼儿心理的基本原则,掌握幼儿心理研究的类型和研究幼儿心理的具体方法,能按幼儿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具体要求进行简单操作。
教学重点:1. 研究幼儿心理的基本原则 2. 幼儿心理研究的类型教学难点:研究幼儿心理的具体方法教学方法手段:使用多媒体教学,运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
本章主要参考文献:1. 陈帼眉,冯晓霞,刘桂珍:《学前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2.李燕:《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3. 边玉芳:《儿童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
第一节研究幼儿心理的基本原则(0.5学时)导入:引导学生思考辩证唯物主义的内涵,请个别学生发言。
辩证唯物主义是我们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最高指导原则,同时也是幼儿心理学的方法论原理。
普通心理学指出的原则,如客观性原则,实践性原则,矛盾性原则,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一般与个别相结合的原则等等,也是学前儿童心理研究中应该遵循的原则。
讲述:针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研究时尤其应注意贯彻下列原则。
一、客观性原则第一,研究学前儿童的心理,必须考虑到儿童生活的客观条件。
第二,任何结论都要以充分的事实材料为依据。
二、发展性原则必须用发展的观点研究学前儿童,不仅要注意已经形成的心理特征和品质,更应注意那些刚刚萌芽的新特征和品质以及心理发展的趋势。
案例:0-3岁幼儿注意的发展。
三、教育性原则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应贯彻教育性原则。
这是学前儿童心理研究人员必须遵循的职业道德要求。
第二节幼儿心理研究的类型(0.5学时)学前儿童心理的研究可以分为各种类型。
以研究时间为标堆,可以分为纵向研究和横断研究,以研究范围为标准,可以分为整体研究和分析研究;以研究课题为标准,可以分为差异研究、相关研究和因果研究。
一、纵向研究和横断研究所谓纵向研究就是在比较长的时间内对某个或某些儿童进行追踪研究,以查明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心理发展的进程和水平的变化。
纵向研究的时间可长可短。
长者可达几十年,短则可以是几个月。
短时的纵向研究一般只适用于年龄较小的婴儿。
所谓横断研究,是在同一时间内,研究某一年龄阶段或几个年龄阶段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以了解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和年龄待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