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江苏省泰州市届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语文试题
- 格式:docx
- 大小:76.06 KB
- 文档页数:13
绝密★启用前江苏省南通市、泰州市普通高中2020届高三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期末联考)语文试题2020年1月(满分16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1. 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以北京故宫博物院为代表的国内博物馆,连接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也涵养着中国人最根本的自信。
近年来,深谙这个道理的博物馆人,在馆藏文物上做文章,不仅推出了一系列观众________的活动,还将文物与百姓的现实需求相结合,开发出一系列文创产品,一方面给博物馆增加了营收,另一方面也满足了群众________的文化需求、提升了观众的文化素养。
这种基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夯实了我们文化建设的根基,增强了我们文化自信的________。
A. 喜笑颜开与日俱增底蕴B. 喜闻乐见与时俱进底蕴C. 喜闻乐见与日俱增底气D. 喜笑颜开与时俱进底气2. 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填入词语,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这里的草不像新疆的那样高大茂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而这绿底子上又不时钻出一束束金色的柴胡和白绒绒的香茅草,远望金银相错,如繁星在空。
这真是金银一般的草场。
①它细密而柔软②不见黄沙不见土③伏在地上如毯如毡④也不像内蒙古的那样在风沙中透出顽强⑤将大地包裹得密密实实⑥除了水就是浓浓的绿A. ④①③⑤②⑥B. ④②①③⑤⑥C. ⑤③①②⑥④D. ⑤⑥①②③④3. 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3分)()A. 那晚月儿已瘦削了两三分,晚妆才罢,她盈盈地上了柳梢头。
天蓝得可爱,仿佛一汪水似的,月儿便出落得更精神了。
B. 那整个的房间像暗黄的画框,把窗外的海景镶成一幅大画。
那酽酽的、滟滟的海涛,直溅到窗帘上,把帘子的边缘都染蓝了。
C. 雨敲在鳞鳞千瓣的瓦上,由远而近,轻轻重重轻轻,夹着一股股的细流沿着瓦槽与屋檐潺潺泻下,各种敲击音密织成网。
2020届江苏省语文高三一模试题答案语文I卷答案1.A2.C3.B4.A5.C(致:献出)6.D(“但是上司却拒绝重用他”理解有误,应为“上司也非常看重他”。
)7.(1)人们观察他的言行恭敬谨慎有礼节,就知道他的学识精深;读他的文章,淡泊平稳而有规则,也就知道他一定是君子。
(“恭饬”、“邃”、“冲夷和易”、“体”、语意通顺各1分,共5分)(2)鲁九皋自己保持廉洁的操守,又减去那些可以停止的徭役,而且严厉制止侵贪掠夺,百姓得到许多好处,因而乐意承担徭役。
(“持”、定语后置句、“已”、“侵蠹”、“便”1分,共5分)8.①对后藏用兵,徭役繁多。
②吏贪民困。
③儒者从政难有作为。
④世人认为古文无用。
(每点1分,共4分)9.①世上最美好的景致,莫过于有情人相知相守(2分);②在相爱的人眼中,纵然是平常的风光月色和平常的言谈笑语,都会使人感到称心如意,美妙无比(2分);③以此表达出诗人对以往幸福甜蜜的婚姻生活的怀念(1分)。
10.①前两句借景抒情,弯月余晖洒照在沾满柳絮的帘子上,营造出凄清、幽寂的氛围,含蓄地表达出对亡妻的思念。
②结句“总是恼人时”直抒胸臆,卒章显志,将词人心中挥之不去、无限绵长的思念之愁苦表达得淋满尽致。
③前两句与上片的“寻常风月”“等闲谈笑”形成对比,强化了此时此刻春夜相思的孤寂落寞。
(每点3分,手法2分,分析1分。
任意两点得6分)。
11.(1)未数数然也(2)授之书而句读者(3)咥其笑矣(4)恐美人之迟暮(5)剑阁峥嵘而崔嵬(6)今年欢笑复明年(7)只是当时已惘然(8)薄于身而厚于民12.B13.①概括了老沈绘画的主要内容;②暗示了老沈不屈的精神追求;③寄予了作者对艺术工作者桀骜不顺,刚直不屈精神的礼赞。
(每点2分)14.①潘大年的话让我放心;②老沈从闷闷不乐到激情作画的转变,让我消除了来时的疑虑,我高兴;③老沈画的《斗寒图》非常成功,我受到感染,产生强烈的共鸣;④我为同伴和老沈的学生都来关心保护老沈而感到欣慰。
2020届江苏省高三语文一模试题(含答案)语文I卷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1.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的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与核裂变发现失之交臂的费米踌躇满志,带领一批科学家在美国艺加哥大学的一个室内网球场建起了世界上第一座反应堆——芝加哥一号(CP-1)。
B.十几株竹子,一簇成团,不见平日迎风招展、清新高雅、高耸挺拔、摇摇欲上的风姿,由于雨水压迫,弯腰甩头,借助风力,奋劲抛撒减负,表现出虚怀若谷,坚贞不屈的品格。
C.古人说:“行年五十,方知四十九之非。
”我在漫画写作上,也有今是昨非之感,我的笔应当从人生转向自然,寻求更深刻的画材。
D.这种貌似深邃的问题背后,无疑激荡着一股倔强的、舍我其谁的浩然之气。
2.在下面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什么是经典?常念为经,常数为典。
经典经得起重复。
,,,。
因而许多人都在梦想自己的作品、事业成为经典,好让自己被历史记住,实现永恒。
但这永恒之梦,总是让可怕的重复之斧轻轻一劈就碎。
修炼不够,太轻太簿,不耐用甚至经不起念叨第二遍。
倒是许多不经意之说、之作,无心插柳柳成荫,一不经意间成了经典。
①但经典的语言,人们一遍遍地说,一代代地说②常言道:“话说三遍淡如水”,一般的话多说几遍人就要烦③不但文字的经典这样,音乐、绘画等一切艺术经典都是这样④甚至像唐太宗那样,喜欢王羲之的字,一生看不够,临死又陪葬到棺材里⑤经典的书,人们一遍遍地读,一代代地读A.①⑤③②④B.①⑤③④②C.②①⑤④③D.②①⑤③④3.下列诗句所描述的风俗,不属于古代年俗的一项是(3分) ( )A.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屠苏沈冻酒。
B.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C.当年恶梦惊唐王,秦琼敬德守门旁。
D.男儿酌献女儿避,酹酒烧钱灶君喜。
4.对下面一段文字主要意思的提炼,最准确的一项是(3分) ( )先秦哲学家荀子的美学论文《乐论》中有这样一句话:不全不粹不足以谓之美。
高三语文阶段性检测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或短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不同的一项是()A.伺.机/伺.候挑.嘴/挑.灯夜战差.可告慰/差.之毫厘B.储.存/贮.藏中.看/十分中.意不着.边际/着.三不着两C.羞赧./赦.免翘.企/翘.首以待挑拨离间./间.不容发D.抹.墙/抹.黑蹊.跷/独辟蹊.径量.入为出/计量.单位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捉谜藏变本加厉变幻莫测兵荒马乱B.蜡八粥才疏学浅两军对峙焚膏继晷C.勘误表精神矍铄攻城略地无事生非D.和事佬尾大不掉张皇失措嘘寒问暖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我国企业遭遇的知识产权国际纠纷越来越多,但国内能够应对这些诉讼的高级人才却是百里挑一....,极其缺乏。
B.漂亮而有个性的新车型越来越多,这对消费者来说无疑是一件大好事,他们有了更多的选择余地,可以择善而从....。
C.十二五的第一个年头国家财政税收稳定增长,跨过十万亿大关,这都由于中央决策者们和经济界人士高瞻远瞩,从长计议....。
D.光芒万丈的美国篮球巨星,在现实的劳资关系中也不过是棋子,而摆布棋子的大手,就是能翻云覆雨....的NBA资方。
4.下列句子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我不知道你是参加电子计算机培训班呢,还是参加理论物理学习班?B.今天泰州中学的教学风格,正如有的教育家所说的那样,“承前启后,继往开来”。
C.读了《痛哉小佛山》这篇散文,林三锡才知道,小佛山的壁画因画有帝王、妃子、胡人……,在文革破四旧时被造反派用红漆、墨汁等涂得面目全非。
D.本来约好下午两点钟碰面,可我足足等了两、三个小时,他才来。
5.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句子,恰当的一组是 ( )古人写评论,大致分三类:这三类,未必概全,但纵有遗漏我想也无损于以下事实,即:古代的文学评论一直以私人性、兴趣和偶然为特色,有兴致便写一点,如没有,则可能一辈子也想不起来写,没有谁处心积虑当什么批评家。
2020年泰州中学附属高级中学高三语文一模试题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材料一:端牢“中国饭碗”,在今年有着特殊意义。
上半年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对粮食生产、加工物流等造成一定影响,国际粮食市场变动等外部因素也引发对粮食安全的关注。
把饭碗端在自己手上,就要抓实眼前。
必须谋划长远。
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加快推动出台粮食安全保障法,扎实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东北黑土地保护性耕作行动计划,加快发展现代种业,深化粮食收储制度改革。
碗中装好粮,就要促绿色显“特色”,要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优质粮食工程,继续实施大豆振兴计划,碗里装好粮,就要充分发挥科技力量,推进农村科技创新。
加强农科人才培养,切实强化粮食安全科技支撑。
(摘编自新华社记者于文静《端牢“中国饭碗”保障粮食安全》,2020年7月13日)材料二:有些土地需要祛除“病灶”。
华北地区地下水超采对耕地利用造成影响。
近年来,华北地区通过节水、农业结构调整等措施压减地下水超采。
土壤污染也是耕地的一大“病灶”。
针对农药包装废弃物对耕地的污染问题,近年来,黑龙江省启动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试点。
有效减少了土壤污染。
一些地方还通过种植绿肥作物,让土壤更健康。
洞庭湖之滨的湖南省华容县种植绿肥作物紫云英,专门用于还田,改善土壤状况。
有效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
(摘编自新华社李凤双《让每一寸耕地都成为丰收的沃土---我国加强耕地保护,推进“藏粮于地”》,2020年6月24日)材料三:大豆品种“东生系列”由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自主研发培育,具有高产、高油、高蛋白、抗倒伏等特点,已成为黑龙江省内许多地区的主打品种。
近年来,我国粮食作物育种技术不断突破创新,玉米、大豆、水稻等主要粮食作物产量持续提高。
第三代杂交水稻2019年10月首次测产取得亩产1046.3公斤的成绩,耐盐碱水稻(海水稻)稻作改良试验面积增至万亩以上……在袁隆平等科研人员助推下,我国水稻良种培育不断创新,产量屡攀高峰。
2020-2021学年泰州实验学校高三语文一模试题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赣江上冯至在赣江上,从赣州到万安,是一段艰难的水程。
船一不小心,便会触到礁石上。
多么精明的船夫,到这里也不敢信托自己,不能不舍掉几元钱,请一位本地以领船为业的人,把整个的船交在他的手里。
我们从赣江上了船,正是十月底的小阳天气,顺水又吹着南风,两个半天的工夫,便走了不少的路程。
但到下午三点多钟,风向改变了,风势也越来越紧,领船的人把船舵放下,说:“前面就是天柱滩,黄泉路,今天停在这里吧。
”从这话里听来,大半是前边的滩过于险恶,他虽然精于这一带的情形,也难保这只风里的船不触在礁石上。
尤其是顾名思义,天柱滩,黄泉路,这些名称实在使人有些悚然。
才四点钟,太阳还高高的,船便泊了岸,船夫抛下了锚。
四下一望,没有村庄。
大家在船里蜷伏了多半天,跳下来,同往常一样,深深地呼吸几下,全身感到轻快。
不过这次既看不见村庄,水上也没有邻船,一片沙地接连着没有树木的荒山。
不管同船的孩子们怎样在沙上跳跃,可是风势更紧了,天空也变得不那样晴朗,心里总有些无名的恐惧,水里嶙峋的礁石好像都无情地挺出水面一般。
妻在赣州病了两个月,现在在这小船里,她也只是躺着,不能坐起。
在她病得最重,不省人事的那几天,我坐在病榻旁,摸着她冰凉的手,好像被她牵引着,到阴影的国度里旅行了一番。
这时她的身体虽然一天天地健康起来,可是她的言谈动作,有时还使我起一种渺茫的感觉。
风吹着水,水激动着船,天空将圆未圆的月被浮云遮去。
同船的孩子们最先睡着了。
我也在此起伏不定的幻想里忘却这周围的小世界。
睡了不久,好像自己迷失在一座森林里,焦躁地寻不到出路,远远却听见有人在讲话。
等到我意识明了,觉得身在船上的时候,树林化作风声,而讲话的声音却依然在耳,这一个荒凉的地方哪里会有人声呢?这时同船的K君轻轻咳嗽了一下。
此外全船的人们还是沉沉地睡着。
泰州市2020 届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一、语言文字运用(12 分)1. 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 分)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以北京故宫博物院为代表的国内博物馆,连接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也涵养着中国人最根本的自信。
近年来,深谙这个道理的博物馆人,在馆藏文物上做文章,不仅推出了一系列观众▲的活动,还将文物与百姓的现实需求相结合,开发出一系列文创产品,一方面给博物馆增加了营收,另一方面也满足了群众▲的文化需求、提升了观众的文化素养。
这种基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夯实了我们文化建设的根基,增强了我们文化自信的▲。
A. 喜笑颜开与日俱增底蕴B. 喜闻乐见与时俱进底蕴C. 喜闻乐见与日俱增底气D. 喜笑颜开与时俱进底气2.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 组是(3 分)这里的草不像新疆的那样高大茂密,▲,▲,▲,▲,▲,▲。
而这绿底子上又不时钻出一束束金色的柴胡和白绒绒的香茅草,远望金银相错,如繁星在空。
这真是金银一般的草场。
①它细密而柔软②不见黄沙不见土③伏在地上如毯如毡④也不像内蒙古的那样在风沙中透出顽强⑤将大地包裹得密密实实⑥除了水就是浓浓的绿A. ④①③⑤②⑥B. ④②①③⑤⑥C. ⑤③①②⑥④D. ⑤⑥①②③④3. 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 3 分)A. 那晚月儿已瘦削了两三分,晚妆才罢,她盈盈地上了柳梢头。
天蓝得可爱,仿佛一汪水似的,月儿便出落得更精神了。
B. 那整个的房间像暗黄的画框,把窗外的海景镶成一幅大画。
那酽酽的、滟滟的海涛,直溅到窗帘上,把帘子的边缘都染蓝了。
C. 雨敲在鳞鳞千瓣的瓦上,由远而近,轻轻重重轻轻,夹着一股股的细流沿着瓦槽与屋檐潺潺泻下,各种敲击音密织成网。
D. 昆明气候好,秋来无萧瑟,经过了雨季,草木都极旺盛。
波斯菊开犹未尽,绮丽如昔,美人蕉结了籽,远看一片鲜红。
4 阅读下图,对“人工智能产业链”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人工智能产业链A. 人工智能产业链分为技术支撑层、基础应用层和方案集成层三个层次。
B. 关键硬件和算法模型为人工智能产业链提供了必要的技术层面的支撑。
C. 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和计算机视觉等技术与人工智能联系最紧密。
D. 智慧家电、智慧工业是人工智能产业链的顶端产品,属于方案集成层。
二、文言文阅读(20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 题。
方舟传戴名世方舟,字百川,江南桐城人。
迁江宁府,入上元县学为诸生,受业于其父逸巢先生。
年十四五,尽通六经诸史及百家之书。
贯穿融会,发挥为义理之文,穷微阐幽,务明其所以然之故。
当舟之世,天下文章靡.矣,舟独扫除时习而取法于古,深思自得,无所依傍,自成一家之言,由是舟之文章名天下。
舟与其弟苞皆好学,日闭户,谢绝人事,相与穷天人性命之故、古今治.乱之源、义利邪正之辩,用以立身行己,而以其绪余著之于文,互相质正,有一字之未安,不敢以示世,意度波澜,各有其造极,人比之眉山苏氏兄弟云。
舟天性醇笃,孝于其亲,既长,不异孺慕。
逸巢先生尝曰:“吾体未痛,二子已觉之;吾心未动,二子已知之。
”其先意承志如此。
舟厌时俗龌龊以名节自砥砺,谨法度,慎交游。
而留意经世之学。
平生所为经画.区处,悉中肯綮。
而性恬淡,不慕富贵。
其所与友善,如高淳张自超,江宁龚缨,同县戴名世、刘捷数人。
而金陵风物甚美,花草妍丽,城之西北尤多园林之胜,尝曰:“吾读书之暇,与此数人者挈榼而往,尽醉而归,以此终吾世足矣。
舟少有呕血之疾,壬未游京师,疾复作,寻归,逾二年卒,年三十七。
舟临卒时,自取其文焚烧之,今行世者仅六十余篇。
百川尝谓余曰:“天之生君子即有小人,亦犹父母之生子有才亦有不才也。
父母即恶其子之不才,而有人焉为之掩匿覆盖,其心必喜;有人焉数其恶而暴其状无纤悉之遗焉;在父母之心必有甚怒而不乐者。
天之于小人也亦然,吾与子所刺讥悉中小人之疾,欲天之喜而勿怒,得乎?”余之困于百川,而百川且不永其年以卒,然则百川所言,其果信.而非激者矣!(选自《南山集》)5. 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 天下文章靡矣靡:华丽B. 古今治乱之源治:治理C. 平生所为经画区处画:谋划D. 其果信而非激者矣信:真实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 方舟勤奋好学,年少时精通经史及百家之书,并虚心学习时人的创作风格,深思自得,写出有独特见解的文章。
B. 方舟性情淳厚,尊奉孝道,长大以后还像孩子一样依恋亲人。
他的父亲曾说方舟与他弟弟都能预知自己的想法。
C. 方舟注重名声节操,性格恬淡,不慕荣华富贵,读书之余和几个朋友尽享愉悦的生活,希望能像这样终其一生。
D. 方舟身体虛弱,患有呕血的疾病,壬未年在京师游历时因疾病复发回到故乡,两年后就去世了,年仅三十七岁。
7.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1)舟厌时俗龌齪,以名节自砥砺,谨法度,慎交游,而留意经世之学。
(5 分)(2)天之于小人也亦然,吾与子所刺讥悉中小人之疾,欲天之喜而勿怒,得乎?( 5 分)8. 请根据文意,简要概括方舟临终焚毁自己文稿的原因。
(4 分)三、古诗词鉴赏(11 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9-10 题。
新居①苏轼朝阳入北林,竹树散疏影。
短篱寻丈间,寄我无穷境。
旧居无一席,逐客犹遭屏。
结茅得兹地,翳翳村巷永②。
数朝风雨凉,畦菊发新颖。
俯仰可卒岁,何必谋二顷③。
[ 注] ①这首诗写于元符元年(1098 年)。
苏轼被贬海南儋州时寄居在官舍,后被使臣逐出,在友人相助下构筑新居。
②永:深。
③二顷:即二顷田,诗中指供温饱的田产。
9. 这首诗的前八句写出了“新居”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
(5 分)10. 诗歌的后四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6 分)四、名句名篇默写(8 分)11.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以望复关。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诗经·卫风·氓》(2)不过数仞而下,▲,此亦飞之至也。
(庄子《逍遥游》)(3)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诸葛亮《出师表》)(4)▲,初为《霓裳》后《绿腰》。
(白居易《琵琶行》)(5)▲,燕然未勒归无计。
(范仲淹《渔家傲》)(6)西望夏口,东望武昌,▲,郁乎苍苍。
(苏轼《赤壁赋》)(7)▲,臂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论语·为政》)(8)一万年太久,▲。
(毛泽东《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五、现代文阅读(一)(15 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4 题。
水灾庐隐丝丝的细雨,从早飘到夜,从夜飘到明。
天空黑黝黝的,如同泼上了一层淡墨。
天地间充塞着非常沉重的气流,便连呼吸也像是不容易呢。
雨随着时间不断加增它的积量,愁苦也更深地剥蚀着村民的心。
忠信村的农夫王大闷坐在草棚下,看着被雨打得偃伏在地上的青麦梗和渐渐萎黄的嫩麦穗,内心充满着忧苦。
“唉,老天爷!”他讷讷地叫着。
忽然,一张绛红色的小圆脸从草屋的门口现了出来,一双亮晶晶的大眼睛不住地看着正在叹气的王大。
“爹爹,我要念书,你得给我买一顶好看的帽子,也要做一件长衫。
”黑儿笑嘻嘻的扳着王大的颈子道。
这是一种沁心的甜美的声调,王大的心弦不禁颤动了。
“只要今年有收成,爹爹全给你买。
”他拉过孩子,温和地抚弄他的短发。
但是雨滴又一阵急狂地敲在草棚上,王大长叹:“这雨要是还不止,这地方就不用想再有人活了!”“唉,黑儿的爹,这是天老爷的责罚,还是到村东关帝庙求求关帝爷吧!也许天可怜见,雨不下了呢?”王大的妻在绝望中想出这唯一的办法来。
王大觉得妻说得对,于是第二天一早他洗净了手脸,在关公的法像前跪着,祈祝了许久。
这一天下午,雨像是有住的意思,泼墨似的黑云也渐渐退去,王大虔信关帝爷的灵验,便心里许愿,如能免了这次水灾,他一定买个三牲供祭。
同时美丽的幻梦,也在脑子里织起来,他在麦地里绕着圈,虽是有些麦子已经涝了,但若立刻天晴,至少还有六七成的收获,于是一担担的米谷挑到打麦场去,跟着一把把的银圆握在了手里。
半夜里一个霹雷。
草房上飞击着急骤的雨点,窗眼里闪着火龙似的电光。
王大跳下地来,双手合十念:“救苦救难的关帝”.轰隆,轰隆,一阵巨响。
王大借着一道闪电的光亮,看见山那边一团一团的山水向下奔,他失声叫道:“老天,这可罢了,快逃命吧!”王大帮着妻抓了一堆衣服,背起黑儿,冒着急雨,一脚高一脚低地奔那高坡去。
轰隆,轰隆,又是一阵惊天动地的巨响。
他们看见许多的黑影都向高处狂奔着,凄厉地叫着哭着。
王大喘着气,拉着妻子来到了高坡上,这时天色渐亮了,衬子已成了茫茫的大海,而水势依然狂涨,看看离这高坡只有二三尺了。
王大的妻把黑儿紧搂在怀里,喊着关帝救命!但是一切的神明都像聋了耳朵,再也听不进这绝望的呼声。
这时候,一个高掀的大浪卷过来,土坡瞬间被淹没,于是这三个人影便不见了,只露出那土面上的一株树梢。
恐怖的三天过去了,水渐渐退去,天色也已开晴。
有些怀恋着故土的村人,仍然回来,草草搭个草棚,苦挨着度日。
一天早晨,村民阿泉下田时,看见一个老农坐在一个土坡前低头垂泪,他走近细认,原来正是失踪的王大。
他站住叫道:“大叔,是你啊!婶子和黑儿兄弟呢?”王大听到妻子和黑儿,又流下泪来,抖颤着声音道:“完了,什么都完了!”“大叔,你这些日子在什么地方躲着的?”王大抹了把泪,说起了他被救的经过。
大水那夜,当一个浪头盖过来的时候,他攀住一块木板,任着它飘了下去,在呛了不知多少口水后就昏迷了过去,后来被冲到一块沙滩上,一位打鱼的老人把他救了过来。
“唉,你看这还像一个村子吗?我今早看到村边有个大冢,听说里边埋着几十个这次死去的人,妻和黑儿也在里边。
唉,阿泉,完了!什么都完了!”“大叔,你现在打算怎么过活?”“我要去修河堤。
”王大说。
“昨天我已经见着县里招募民夫去修河堤的告示了!”阿泉停了停,“村里大半的人都要去,这倒是好事,修好了河堤,以后就不会再遭殃了。
”“我也这样想。
”王大说,“自己受了苦,不忍心后人再受苦。
”“大叔,明天河堤上见吧!”阿泉说完就走了。
王大又向着那大冢滴了些泪,便去应募了。
几个月后,河堤完工了,王大在他原先住的地方盖了一间草屋,寂寞地生活着。
第二年夏天,虽仍然接连下雨,但村子里是平安的。
(有删改)12.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 小说开头的景物描写,营造了凄凉的氛围,为水灾的发生提供了背景,暗示了村民们艰难的处境,也烘托了他们愁苦的心情。
B. 小说描写黑儿的可爱与期盼,既使沉郁的氛围变得轻快,也与后文写黑儿被洪水淹死的情节形成反差,加深了小说的悲剧性。
C. 小说结尾写王大“寂寞地生活着”,一方面表现洪水的残酷无情,另一方面表现王大失去亲人的痛苦和对命运的奋力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