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355.50 KB
- 文档页数:5
九年级化学《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金属资源的重要性和广泛应用。
2. 使学生掌握金属的化学性质,以及金属的提取和冶炼方法。
3. 培养学生对金属资源的保护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二、教学内容1. 金属资源的概念和分类。
2. 金属的化学性质及其应用。
3. 金属的提取和冶炼方法。
4. 金属资源的保护措施。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金属资源的分类、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的提取和冶炼方法、金属资源的保护措施。
2. 教学难点:金属的提取和冶炼方法,金属资源的保护措施。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金属的化学性质及其应用。
2. 使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金属资源的保护措施。
3. 利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金属资源的图片、资料和案例。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笔和实验器材。
六、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金属资源的图片和实物,引导学生思考金属资源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2. 讲解:讲解金属的化学性质,包括金属的活动性、氧化还原反应等,并通过实验演示金属的化学反应。
3. 实践:学生进行金属实验,观察金属的化学反应,并记录实验结果。
4.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金属资源的保护措施,分享各自的观点和想法。
5. 总结:教师总结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的重要性,并提出相关的思考问题。
七、教学评价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参与程度,包括提问、回答问题、实验操作等。
2. 学生理解度:通过学生的实验报告和讨论发言,评估学生对金属的化学性质和保护措施的理解程度。
3. 学生应用能力:评估学生在实验中运用金属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八、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思考金属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的意义。
2. 探讨金属资源的替代品和新技术在未来的发展趋势。
3. 组织学生参观金属冶炼工厂或相关科研机构,加深对金属资源利用和保护的认识。
九、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反思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理解程度和应用能力等方面。
化学下册《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金属资源的概念、分布和开发利用状况。
2. 使学生掌握金属的化学性质、物理性质以及金属的冶炼方法。
3. 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1. 金属资源的概念、分布和开发利用状况。
2. 金属的化学性质、物理性质以及金属的冶炼方法。
3. 金属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金属资源的概念、分布和开发利用状况;金属的化学性质、物理性质以及金属的冶炼方法。
2. 教学难点:金属的冶炼原理及其设备;金属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2.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金属资源的图片和视频,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技能。
4. 开展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金属资源的概念、分布和开发利用状况。
2. 第二课时:金属的化学性质、物理性质以及金属的冶炼方法。
3. 第三课时:金属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4. 第四课时:综合练习与讨论。
5. 第五课时:课堂总结与拓展阅读。
六、教学内容1. 金属资源的开采与加工技术。
2. 金属的腐蚀与防护。
3. 金属资源的回收与再利用。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金属资源的开采与加工技术;金属的腐蚀与防护。
2. 教学难点:金属资源的回收与再利用的原理和技术。
八、教学方法1. 采用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了解金属资源的开采与加工技术。
2. 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掌握金属的腐蚀与防护方法。
3. 利用课外阅读,让学生了解金属资源的回收与再利用。
九、教学安排1. 第六课时:金属资源的开采与加工技术。
2. 第七课时:金属的腐蚀与防护。
3. 第八课时:金属资源的回收与再利用。
十、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金属资源的概念、分布、开发利用状况的理解。
九年级化学《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金属资源的重要性和利用方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2. 培养学生掌握金属的化学性质,认识金属的腐蚀原因及其防护措施。
3.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金属的性质:金属的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
2. 金属的利用:金属的冶炼、金属的加工和应用。
3. 金属的腐蚀与防护:金属腐蚀的原因、金属的防腐措施。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金属的性质、金属的利用、金属的腐蚀与防护。
2. 教学难点:金属的腐蚀原因及其防护措施。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金属的性质及其应用。
2. 使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金属腐蚀的原因和防治措施。
3. 利用实验演示法,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金属制品图片,引导学生思考金属的性质和应用。
2. 讲解金属的性质:介绍金属的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
3. 探究金属的利用:讲解金属的冶炼、加工和应用过程。
4. 分析金属的腐蚀原因:讲解金属腐蚀的内外因素。
5. 介绍金属的防腐措施:展示金属防腐的实例,引导学生了解防腐方法。
6. 实践操作:让学生进行金属腐蚀实验,观察腐蚀现象,分析腐蚀原因。
7.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的重要性。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金属性质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评价学生对金属冶炼、加工和应用过程的认识。
3. 评价学生对金属腐蚀原因和防腐措施的理解。
七、教学拓展1. 探讨金属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策略。
2. 介绍新型金属材料的研究和应用。
3. 探讨金属回收的意义和途径。
八、教学资源1. 金属性质和利用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2. 金属腐蚀实验器材和试剂。
3. 金属资源利用和保护的相关文献资料。
九、教学建议1.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2. 鼓励学生开展课外调查和研究,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学案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根据化学方程式对某些含杂质物质进行相关计算。
2、知道一些常见的矿物,了解从铁矿石中将铁还原出来的方法。
3、通过探究铁生锈的条件,掌握铁生锈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1、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联系实际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2、会据铁生锈的条件,分析防锈措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增强对化学的好奇心,渗透环境保护意识。
重点:含杂质物质的有关计算铁生锈的因素及防锈措施难点:炼铁的反应原理教学过程:自主学习1、地球上的金属资源广泛地存在于地壳和浩瀚的海洋中,除少数很不活泼的金属如______、_______等有单质形式存在外,其余都以____________形式存在。
2、工业上把能用来提炼金属的矿物叫__________,常见的铁矿石及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3.铝矿石有__________,其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铜矿石有黄铜矿、辉铜矿其主要成分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4、炼铁的主要设备是__________。
主要原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炼铁的原理是:在高温条件下,利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实验室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铁制品锈蚀的过程,实际上是与、水蒸气等发生的过程。
8.铝不易被锈蚀原因是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形成致密的,而铁锈的主要成分是,很疏松,不起保护作用。
九年级化学《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第一课时导学案
课
题
第八单元课题3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第1课时授课
教师
学生姓名班级学习时间设计人
导学目标1、了解自然界中金属资源存在形式
2、掌握铁生锈的原因以及何防止生锈的方法
3、了解保护金属资源的原因和方法
学习要点
重点难点考点易错点
铁生锈的原因
如何防止生锈
铁生锈的原因铁生锈的原因
如何防止生锈
防锈的具体措施与
防锈原理的区别
课中导学要点一:金属资源在自然界中一般是如何存在的?
大多数金属资源以形式存在(如:)
原因是:
少数金属资源以形式存在(如:)
原因是:
要点二:常见的矿石:
赤铁矿磁铁矿
要点三:金属的腐蚀和防护(观察右图)
根据右图现象分析:
1、乙图中铁钉不生锈的原因:
2、丙图中铁钉不生锈的原因:
3、甲图中铁钉生锈的原因:
小结:
1、铁生锈的条件: .
2、铁锈的成分(化学式) .
3、防止铁制品生锈的方法:、 .。
化学下册《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教案第一章:金属的性质和用途1.1 学习金属的基本性质,如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
1.2 探究金属的用途,如铁用于建筑、铝用于航空等。
1.3 了解金属的回收和再利用的重要性。
第二章:金属的冶炼和提取2.1 学习金属的冶炼原理,如电解法、热还原法、置换法等。
2.2 探究金属提取过程中的环保问题,如废气、废水的处理。
2.3 了解我国金属冶炼产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第三章:金属的腐蚀与防护3.1 学习金属腐蚀的原因,如化学腐蚀、电化学腐蚀等。
3.2 探究金属防护的方法,如涂层保护、阴极保护等。
3.3 了解金属腐蚀对环境和资源的影响。
第四章:金属资源的开发和利用4.1 学习金属资源的分类,如金属矿床、金属废料等。
4.2 探究金属资源的开采和加工技术,如露天开采、提炼加工等。
4.3 了解金属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发展。
第五章:金属资源的保护与回收5.1 学习金属资源保护的重要性,如防止过度开采、保护生态环境等。
5.2 探究金属回收的方法和设备,如废金属回收、金属提炼设备等。
5.3 了解我国金属资源保护的政策和措施。
第六章:金属的物理性质与应用6.1 学习金属的密度、熔点、沸点等物理性质。
6.2 探究金属在建筑、电子、交通等领域的应用。
6.3 了解金属物理性质对应用领域的影响。
第七章:金属的化学性质与反应7.1 学习金属的化学活性,如金属与酸、金属与氧化剂的反应。
7.2 探究金属的化学反应原理,如氧化还原反应、置换反应等。
7.3 了解金属化学性质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第八章:金属的力学性能与加工8.1 学习金属的强度、韧性、硬度等力学性能。
8.2 探究金属加工的方法,如铸造、锻造、焊接等。
8.3 了解金属力学性能与加工工艺的关系。
第九章:金属的环保问题与解决方案9.1 学习金属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如废气、废水、废渣等。
9.2 探究金属环保问题的解决方案,如改进工艺、设备升级等。
九年级化学《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金属资源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2. 使学生掌握金属的提取、冶炼和加工的基本方法。
3. 培养学生对金属资源的保护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金属资源的概念和分类。
2. 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3. 金属的提取和冶炼方法。
4. 金属的加工和应用。
5. 金属资源的保护措施。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金属的提取、冶炼和加工方法,金属资源的保护措施。
2. 教学难点:金属的提取和冶炼原理,金属资源的保护策略。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金属的提取和冶炼方法。
2. 使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金属资源保护的实际案例。
3. 利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五、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金属资源图片、视频和实物标本。
2. 准备金属的提取和冶炼实验器材和试剂。
3. 准备金属资源保护的相关文献和报道。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金属资源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思考金属资源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新课导入】一、金属资源的概念和分类1. 金属资源的定义:教师引导学生了解金属资源的含义和特点。
2. 金属资源的分类:教师介绍金属资源的分类及各类金属资源的特点。
二、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1. 金属的物理性质:教师讲解金属的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物理性质。
2.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师介绍金属的活泼性、腐蚀性等化学性质。
【课堂互动】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金属的提取和冶炼方法,引导学生思考金属资源保护的措施。
【金属的提取和冶炼】1. 金属的提取方法:教师讲解湿法炼铜、火法炼铜等提取方法。
2. 金属的冶炼方法:教师介绍热还原法、电解法等冶炼方法。
【金属的加工和应用】1. 金属的加工方法:教师讲解铸造、锻造、焊接等加工方法。
2. 金属的应用领域:教师介绍金属在建筑、电子、航空等领域的应用。
【金属资源的保护】1. 金属资源的保护意义:教师强调金属资源保护的重要性。
九年级化学《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金属资源的性质、分布和利用,以及保护金属资源的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3. 通过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使学生认识到了保护资源、节约能源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1. 金属的性质和用途2. 金属的冶炼和提取3. 金属的腐蚀与防护4. 金属资源的保护5. 金属资源的有效利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金属的性质、用途、冶炼方法,以及保护金属资源的方法。
2. 教学难点:金属的冶炼原理,金属腐蚀的机理,以及金属资源保护的措施。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问题。
2. 利用实验、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金属的性质和用途。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4. 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金属物品,引导学生思考金属的性质和用途。
2. 讲解:讲解金属的性质、冶炼方法和保护措施。
3. 实验:进行金属的腐蚀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金属腐蚀的机理。
4. 讨论:组织学生讨论金属资源的保护方法,提出合理的建议。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保护金属资源的重要性。
6. 布置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金属性质、冶炼方法和保护措施的理解程度。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金属腐蚀实验中的操作能力和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总结。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讨论金属资源保护措施时的参与程度和提出的建议的合理性。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如参观金属冶炼工厂,让学生亲身体验金属冶炼的过程。
2. 开展金属资源保护的社区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金属资源保护的意识。
八、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检查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题3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防止金属生锈的简单方法,知道废弃金属对环境的污染,认识回收金属的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通过收集材料、查阅资料、讨论交流等具体探究活动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树立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观念。
【旧知回顾】
1.常见的金属有:、、。
2.金属的化学性质有:
①与氧气反应;
②与反应;
③与反应。
【新知学习】
自然界少数的金属(如Ag、Au等)以____形式存在,其余都以____形式存在。
金属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
)、
23
菱铁矿(主要成分为FeCO3)、磁铁矿(主要成分为Fe3O4)、黄铁矿(主要成分为FeS2)、铝土矿、黄铜矿、辉铜矿等
大自然向人类提供了丰富的金属矿物资源,人类每年要提取数以亿吨计的金属用于工农业生产和其他领域。
其中提取量最大的是铁。
一、铁的冶炼
1.实验室: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
(1)装置图如下
(2)实验现象:___色粉末变成___色,澄清的石灰水变___。
点燃尾气有___色火焰
(3)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A处:__________________
B处:__________________
C处:__________________
(4)注意事项:
①实验前CO要进行_________;
②实验中操作步骤:
___通CO,___加热,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完毕,先停止______,直到玻璃管冷却后停止_________;
③用酒精灯点燃尾气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其他处理尾气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工业高炉炼铁:
(1)原料:___、___、___、空气
常见的铁矿石有磁铁矿(主要成分是___)、赤铁矿(主要成
分是___)
(2)设备:高炉(高炉是个竖直的圆筒形炉子,炉壳用钢板制
成,内部用耐火砖作衬里)
(3)原理:在___下,利用___把铁从______里还
原出来。
(4)炼铁时各物质的作用:
石灰石:把杂质转化为炉渣
焦炭:燃烧放热提高炉温,并将生成的CO2还原为具有还原性的CO,因此在炼铁高炉中起主要作用的还原剂是CO,优点是气体还原剂具有流动性,能与矿石充分接触,使反应更彻底。
(5)写出高炉炼铁中,高炉中可能发生的化学反应的方程式:
右图为我国古代炼铁图
我们每年要向自然界索取大量的金属矿物资源,然
而,每年因腐蚀而报废的金属设备和材料相当于年
产量的20%—40%!防止金属腐蚀已成为科学研究
和技术领域中的重大问题。
二、金属的腐蚀与防护:
1.铁的生锈条件的探究
说明:(1)在试管1中加入少量的蒸馏水,使铁钉的一半浸没在水中。
(2)在试管2中注入冷却的沸水,使其侵没铁钉,上面加上植物油并塞紧橡皮塞(用冷却后的沸水的目的:______,加植物油的目的:______)。
(3)在试管3中加入少量干燥剂(生石灰或无水氯化钙),再放一团干棉球,把铁钉放在干棉球上,塞紧橡皮塞(使用干燥剂的目的______)。
一周后观察到的现象为:
试管1中铁钉表面_____________;
试管2中铁钉表面____________;
试管3中铁钉表面____________。
结论:铁制品锈蚀条件是铁制品与____________(铁锈的主要成分___)
知识拓展:(1)当有酸或氯化钠存在时,可以加速铁制品锈蚀。
(2)铜生铜绿(即铜锈蚀)的条件:铜与O2、水、CO2接触。
铜绿(碱式碳酸铜)的化学式:Cu2(OH)2CO3)
2.防止铁制品生锈的措施:
①保持铁制品表面的___、___;②表面涂______:如涂油、刷漆、电镀、烤蓝等;③改变金属结构,制成______(如不锈钢)
铁锈有______的结构,___(能或不能)阻碍里层的铁继续与氧气、水蒸气反应,因此铁制品可以全部被锈蚀。
因而铁锈应______。
而铝与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______,从而阻止铝进一步______,因此,铝具有很好的______性能。
三、金属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根据左图讨论〉
1.金属资源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对否?
2.金属资源丰富,为什么还要保护金属
呢?
一些矿物可供开采的年限
1.保护金属资源的途径:
①防止金属______;
②_________废旧金属;
③合理_______矿物;
④寻找__________。
讨论:自行车的构件如等分别采取了哪些具体的防锈措施?
支架:______________________
链条:______________________
钢圈: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意义:____金属资源,节约能源;_______环境污染
【自我检测】
1.下列变化属化学变化的是()
A.铁受热熔化成铁水B.铁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
C.用砂纸打磨铁制品表面的锈D.冶炼时将铁矿石粉碎
2.下列有关金属的说法正确的是()
A.铜的导电性是金属中最好的,故用于制作电线
B.铜、黄铜、锡、焊锡都属于纯净物中的单质
C.铝比铁金属活动性强,但铝制品比铁制品耐腐蚀
D.镀锌的“白铁皮”不易生锈,说明锌没有铁活泼
3.为了防止铁制品受腐蚀,下述采取的措施中错误的是()
A.保持铁制品表面的洁净和干燥B.在铁制品表面涂上油
C.在铁制品表面镀上金属锌D.将裸露的铁管埋在潮湿的土里4.下列有关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黑色的氧化铁B.铁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C.用盐酸与铁反应可得浅绿色的氯化亚铁溶液
D.经常用水冲洗铁器表面,可以防止铁生锈
5.通常铝制品很耐腐蚀的原因是()
A.铝的化学性质很不活泼B.铝的化学性质很活泼
C.铝的表面有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D.铝的密度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