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高中语文第03单元单元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优质下载
- 格式:pdf
- 大小:164.31 KB
- 文档页数:10
第三单元测试卷(A卷)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文化被看做是一个民族在漫长的生存过程中积累下的一组信息。
在本质上文化是非物质的,但它往往附着于某些物质上得以流传,如建筑、石刻、竹帛纸书等。
更有一些直接借助人脑储存,如口头流传的一些史诗、歌曲等等。
文化应分为不同功用,如政治(古人称“经邦济世”之术,与现在的经济概念有些不同)、娱乐功用以及在科学技术、观念和信仰等方面的功用,这些功用不应混淆。
②文化中最早出现的大概就是娱乐功能。
鲁迅所说原始人抬木头时发出的“吭唷吭唷”之声,渔猎之族在石头和崖壁上刻画动植物形象,这些行为都没什么功利性,只是为了愉悦身心而已。
这些行为后被我们称为文艺。
宽泛一点,饮食文化之类也可列入其中。
多样性是娱乐性文化非常重要的一点,保持和发展多样性、拯救濒危文化都是非常重要的工作。
假如哪天我们只能听到超级女声一种声音岂不是一件很悲哀的事。
③国家消亡的主要原因是政治腐败,军事、经济落后,与文艺没有太大关系。
中国早就创造了灿烂的文学艺术,推崇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饮食文化。
近两千年中国一直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衰落不过在近一、二百年。
只是腐败的统治者往往将大量社会资用于享受这种精细的文艺,造成批判者迁怒于这些娱乐性的文化功能。
文艺本没有亡国的罪过,不是“后庭花”亡宋,而是宋朝有问题的政治和军事体制。
文人不解,讹传至今。
文艺本质上是没有功利性的,我们不应对此要求太多。
对本土的、外的文艺都不必以有用无用权衡,只要无害即可。
但文艺在许多情况下能被附有许多功利性的功能。
如战争中的军歌等等。
寓教于乐,更容易被人接受。
但这不意味着没有“教”的“乐”就应该淘汰。
④中国文化是唯一不被宗教左右的成熟文化。
过去西方学者认为这是原始文化的特征。
通过更多地了解中国文化,持这一观点的学者已越越少。
但又有一些学者认为中国的宗教是儒教。
其实在中国虽然常将儒道释三者并立称为“三教”,许多地方神庙中也供奉孔子像。
[键入文字]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1 第三单元检测卷(带答案)
语文的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高一语文必修1 第三单元检测卷希望
可以解决您所遇到的相关问题,加油,一直陪伴您,提供最新消息~
一、本大题4 小题,每小题3 分,共12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山阿/阿姨从容/操纵殒身/陨星
B.浸渍/汗渍攒射/积攒通缉/编辑
C. 菲薄/绯红叱咤/惊诧面面相觑/虚心学习
D.蓦然/招募眷恋/隽永长歌当哭/以一当十
解析:本题考查识记字音的能力。
A 项,ē/ā,cóng/zòng,yǔn;B项,zì,cuán/zǎn,jī/jí;C项,fěi/fēi,zhà/chà,
qù/xū;D项,mò/mù,juàn,dàng/dāng。
答案:C
2.下面语段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1。
第三单元检测卷(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救世与自救周国平精神生活的普遍平庸化是我们时代的一个明显事实。
其主要表现是:人生缺乏一个精神目标,既无传统的支持,又无理想的引导;功利意识扩张导致人与人之间真情淡薄;诉诸官能的大众消费文化泛滥,诉诸心灵的严肃文化陷入困境。
对于这种平庸化现象,凡注重精神生活的人都是持否定或批判的态度的。
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人,以拯救天下为己任,他们的反应又因性情和观念的差异而有区别。
大抵而论,宗教和道德型的人主要表现为愤怒,视这个世道为末日,对之发出正义的谴责,欲以此警醒世人,寻回盛世。
理智型的人主要表现为忧虑,视这个世道为乱世,试图规划出某种救世方案,以重建精神生活的秩序。
而比较个人化的知识分子,相对而言,没有太直接的用世抱负,而是更加关注自己独立的精神探索和文化创造活动,他们的反应主要不是愤怒或忧虑,而更多地表现为一种近乎宽容的淡漠。
属于这一类的人大抵是一些沉迷于自己事业的学者,以及执著于人生和人类根本问题之思索的哲人智者。
一个人立志从事精神探索和文化创造的事业,应该首先是出于自身最内在的精神需要,所以,他们面对外部世界时的心态是平静的。
那些面对浮躁世态而自己心态也失衡了的人,他们也许救世心切也心诚,但我又很怀疑他们自己的内心缺乏精神生活的牢固根基,要不何至于如此惶惶不安?同时,我更怀疑他们美好愿望的效果。
当今时代,最容易产生失落感的是一些有着强烈的精英意识和济世雄心的知识分子,他们想做民众的思想领袖和精神导师。
我觉得在中国的知识分子中,想当精英的人太多,而智者太少了。
当今之世不像是能诞生新救主和新信仰的时代,但这并不妨碍每个热爱精神文化事业的人在属于自己的领域里从事独立的探索和创造。
这样的人多了,时代的精神文化水准自然会提高。
真正精神性的东西是完全独立于时代的,它的根子要深邃得多,根植于人类与大地的某种永恒关系之中。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1第三单元复习试题及参考答案高中语文练习是学生复习知识最常用的一项实践活动,下面是给大家带来的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1第三单元复习试题及参考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喧嚣烟诟安然无恙漂泊天涯B.静谧点缀晶莹澄澈安捺不住C.颠簸骨骸良辰美景安土重迁D.空旷菜圃美妙绝轮方兴未艾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1)荷塘月色的奇景,就在我的窗外。
_______是谁来到这里,难道还能不顾而乐之吗?(2)许多年前他们往这些墙上抹泥巴、刷白灰时,我便知道这些白灰和泥皮迟早会_______得一干二净。
(3)就一个国家而言,传统_______得越好,对自己越有信心;传统流失得越厉害,对自己的定位与前景越是手足无措,进退失据。
A.不管脱落维护B.尽管脱落维持C.不管脱漏维护D.尽管脱漏维持3.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人们无论走到哪里,都没法不时常感怀身后远远的一片热土,因为那里有他的亲友,至少有他的过去。
B.它们不停地奔跑着,不时遭到猛兽的袭击或追捕,或摔死于山崖、淹死于激流。
因而,任何阻拦与艰险,也不能阻挡这声势浩大、撼动人心的迁徙。
C.前方的情景并不明确,朦胧如雾中之月,闪烁如水之屑。
这种不确定性,反而助长了人们对前方的幻想。
D.在它们中间悄无声息度过童年、少年、青年时光的我。
他的快乐、孤独、无人感知的惊恐与激动……对于今天的生活,它们是否变得毫无意义。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采菊东篱下”,在这里,确是可以“悠然见南山”的;大概把“南”字变成“西”或“北”,也没有多少了不得的吧?B.辽阔的空间,悠邈的时间,都不会使这种感情褪色:这就是乡土情结。
C.在中国古诗文中,月亮总有什么东西当陪衬,最多的是山和水,什么“山高月小”、“三潭印月”……等等,不可胜数。
D.巴黎更近似北平——虽然“近似”两字要拉扯得很长——不过,假使让我“家住巴黎”,我一定会和没有家一样的感到寂苦。
单元质量检测(三)(时间:120 分钟满分: 120 分)一、基础知识训练(12分 )1.以下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 分)()①人生急忙,韶光易逝,回顾旧事时,美轮美奂的青春年光老是令人分外,而抚今....追昔,不免会黯然神伤。
②在《哈利·波特》系列电影中,导演借助入迷入化的特技,为银幕前的我们翻开了一....扇扇通往魔法世界的大门。
③参加此次书法展览的作品好多,有的虽出自业余喜好者之手,但力透纸背,极见艺术....功力,令观光者大为赞叹。
④某有名演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事业是很难一蹴而就的,光环的背后常常是无数....晨昏的静静付出。
⑤凡事要有全局意识,擅长从大处着眼,假如目无全牛,不免纠葛细节,没法作出合理....的整体规划。
⑥庄子曰:“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但是已。
”是啊,高中三年的生活不经意间就灰飞烟灭,但我们的师生情、同学谊不会因光阴而退色。
....A .①③④C.②③④B .②⑤⑥D .①⑤⑥分析:选D①美轮美奂:形容新屋高大雅观,也形容装修、部署等美好漂亮。
此处不合语境。
②入迷入化:形容技艺达到了绝妙的境地。
此处使用正确。
③力透纸背:形容书法刚毅有力,也用来形容谈论、看法深刻。
此处使用正确。
④一挥而就:踏一步就成功,形容事情易如反掌,一下子就能达成。
此处使用正确。
⑤目无全牛:形容技艺已达到十分熟练的地步。
此处望文生义。
⑥灰飞烟灭:形容在极短的时间内消逝洁净。
多指人死了或事物彻底消逝,不复存在,含贬义。
此处感情色彩不妥。
2.以下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国家从保护香港繁华稳固的高度出发,确立了长久向香港供给农副产品的惠港政策,今年又特意拟订并启动了供港澳鲜活农产品有关工作及应急体制。
B.抗震救灾和恢复重修获得的巨大成就及其蕴涵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充足展现了我们党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和非凡的执政能力。
C.不断加剧的日本核电危机不单可能促成世界核电安全保障体制的形成,从根本上改变全世界核能发展走向,并且惹起了国际社会的警惕和反省。
2021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单元测试1 新人教版必修1一、基础知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注音,有两个错误的一组是()A.虐杀(nüè) 攒射(zǎn) 兴奋(xìng) 长歌当哭(dàng) B.揪回(jiū) 莅临(lì) 惩创(chuàng )虚与委蛇(yí) C.解剖(pōu) 桀骜(jié) 夹克(jiā) 叱咤风云(chà) D.谦逊(xùn)屏息(bǐng) 立仆(pú) 博闻强记(qiáng)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撕破厮打具乐部具体而微B.题纲提携孵化器腐化侵蚀C.煎熬逻辑葡萄藤腾云驾雾D.尸骸踌躇和霭可亲暗然泣下3.依次填入下面句子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虽然他当时还不是什么成名的作家,但他那______的文风,文章所蕴涵着的真挚的情感,还是一下子吸引住了总编。
(2)这是我知道的,凡我编辑的期刊,大概是因为往往有始无终之故罢,销行一向就甚为寥落,然而在这样的生活艰难中,________预定了《莽原》全年的就有她。
(3)xx年家装行业的流行风格是简约而不简单,那种复杂烦琐的造型已经过时,平顶、无主灯等设计手法都是简约的______。
A.简朴毅然体现 B.简朴欣然呈现C.俭朴毅然体现 D.俭朴欣然呈现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的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这次校园网络建设,我们尽管想尽了办法,但还是屡试不爽,不得不推迟开通时间。
B.明园古柏,恬静幽雅,却弄得遍地垃圾,污水横流,大煞风景,实在是焚琴煮鹤。
C.有些消费者盲目崇洋,认为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宁愿出高价也要买进口货。
D.为适应企业现代化管理的需要,50多岁的老王也在刻苦学习和钻研计算机技术,大家都夸他有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据报道,全景式反映三峡移民历程的我国首部长篇报告文学新作《国家行动》,已由报告文学作家何建明完成。
3.2第三单元单元测试题(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传统社会给人两个相互矛盾的印象一方面,它十分注重平等,所谓“不患寡而患不均”;另一方面,它又十分注重纲常伦理,表现出严格的等级秩序。
不过,无论如何解释这种印象,它至少说明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同时存在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和差异两个问题。
在西方由正义原则加以处理的人与人之间平等与差异的关系问题在中国社会同样存在,而且同样也需要某种协调机制。
概而言之,中国传统社会,对这一关系的处理,是通过“仁”“礼”“义”三项基本原则彼此支撑、相互为用实现的。
“仁”是对他人之爱,在儒家的价值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所以孔子说“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仁”的基础则是对亲人之爱,所谓“仁者人也,亲亲为大”。
孟子进一步指出“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亲亲,仁也。
”并且孟子认为,这种爱的基础,是“不忍人之心”,即同情心。
同情即同样的感情,是“人同此心,心同此理”这一心理事实的体现。
因此,“仁”的生发机制,是一个推己及人,由近及远的过程,即把对亲人之爱扩展为对邻人之爱,再扩展到对天下人之爱,也就是孟子所说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明代的王阳明则把“仁”的原则概括为“视天下犹一家,中国犹一人”的情怀。
由此可见,“仁”体现的是人与人之间相同的或者相通的一面。
曾参总结孔子的思想认为“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可以说,在中国传统思想中,忠恕之道具有类似于康德的绝对命令在西方思想体系中的地位。
与“仁”所体现的“合和”精神不同,“礼”强调的是人与人之间尊卑贵贱(纵向)、亲疏厚薄(横向)的差秩格局和纲常秩序,反映“别”与“分”的一面。
“礼”在儒家思想中的重要地位是一个众人皆知的事实。
“礼,国之干也。
”“礼”提供了一套基本的政治架构,对中国传统社会的稳定有序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第3单元检测题(带答案)第Ⅰ卷(选择题30分,每小题3分)一、(12分)A.寥落(liáo)桀骜不驯(ào)立仆(pū)赁屋授课(lìn)B.作揖(yī)干练坚决(ɡān)解剖(pōu)长歌当哭(dānɡ)C.莅校(lì)屏息以待(pínɡ)激亢(kànɡ)涕泗交流(sì)D.鳏夫(ɡuān)屠戮妇婴(lù)山阿(ā)归纳演绎(yì)【答案】A(B项干:ɡàn,当:dànɡ,C项屏:bǐnɡ,D项阿:ē)A.深味悲凉出离愤怒陨身不恤绯红黎明B.微漠悲哀直面人生枪弹攒射欣然前往C.广有羽冀黯然泣下惊心动魄浸渍人心D.绿草如茵逆来顺受高官显宦深居拣出【答案】B(A项陨—殒,C项冀—翼,D项拣—简)A.2015年12月10日零晨,屠呦呦从瑞典国王手中接过诺贝尔奖生理学或医学奖证书。
悬壶济世、为人类健康和福祉孜孜以求的科研勇者获此殊荣,可谓实至名归。
B.香格里拉古城被烧毁三分之一的惨景,还历历在目;拥有300年历史的一座侗寨,转瞬间又毁于一旦,令人惨不忍睹。
C.欧洲自行车贸易博览会是欧洲新兴的一个自行车展会,该展会发展迅速,被业内人士普遍看好,已与科隆、米兰展会分庭抗礼。
D.不管我国目前面临的海洋权益斗争形势十分严峻,但我们要坚信,随着综合国力进一步提升,我国同周边国家海洋权益争议问题会得到圆满解决。
【答案】A(实至名归:有了真正的学识、本领或业绩,相应的声誉自然就随之而来。
B.“惨不忍睹”指悲惨得让人不忍心看下去,形容极其悲惨。
不能与“令人”搭配。
C.分庭抗礼指双方,而不是“三者”,应用“鼎足而立”。
D.“不管”应改为“尽管”。
)A.《记念刘和珍君》选自《华盖集续编》,作者鲁迅。
鲁迅先生一生创作了大量的杂文作品,共有杂文集16本。
另外还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野草》、散文诗集《朝花夕拾》。
第03单元单元检测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题。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涉嫌“剽窃”这一公案,其实早已了结。
但至今不时有人重提,可谓“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1925年,陈源(西滢)在《现代评论》“闲话”专栏里影射鲁迅“整大本的剽窃”,不久又在《晨报副刊》发表《致志摩》的“通信”,明指《中国小说史略》抄袭,但调门降了下来:“可是他自己的《中国小说史略》,却就是根据日本人盐谷温的《支那文学概论讲话》里面的‘小说’一部分。
其实拿人家的著述做你自己的蓝本,本可以原谅,只要你书中有那样的声明,可是鲁迅先生就没有那样的声明。
”鲁迅写文反驳说:“盐谷氏的书,确是我的参考书之一,我的《中国小说史略》二十八篇的第二篇,是根据它的,还有论《红楼梦》的几点和一张‘贾氏系图’,也是根据它的,但不过是大意,次序和意见就很不同。
”《支那文学概论讲话》是盐谷温在东京帝国大学(今东京大学)的讲义,1919年出版。
鲁迅1920年秋开始在北京大学等校讲授中国小说史,讲义经修订出版,定名《中国小说史略》,常见的是北新书局1925年版。
《中国小说史略》涉嫌“剽窃”或“抄袭”这种说法,当时就没有得到学界普遍认同,胡适就曾为鲁迅辩解过。
既然是“跨国剽窃”,还应该听一听日方意见。
盐谷温本人没有发表过任何指称鲁迅“剽窃”或“抄袭”的言论。
这倒并非由于他没有看到周著,他1926年的演讲《关于明代小说“三言”》分明说:“看到从前著《宋元戏曲史》的王国维氏及近来著《中国小说史略》的北京大学的鲁迅氏(周树人)等未曾见过的书籍,现在日本存在着……”可见他当时已看到周著,但并没有觉得被“剽窃”。
事实上,盐谷温不但看到了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而且曾将其用作自己授课的教材。
日本学者伊藤漱平1997年提交的学术报告中,曾介绍红学家松枝茂夫随盐谷温学习的经历:“在这最后一年,盐谷教授讲授了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一年……20年代中期论敌陈源(西滢)教授批判鲁迅,曾经攻击说《中国小说史略》完全剽窃了盐谷先生文章的‘小说’部分,这是毫无踪影的事……相反盐谷对《中国小说史略》的成就给予相当高的评价,并把它当作教材使用。
”顺便说一句,松枝茂夫也是《中国小说史略》日译者增田涉的助手。
倘若真有这样一件“剽窃”案,他没有理由不为恩师“讨还公道”吧?1935年,增田涉译的《中国小说史略》出版,此时盐谷温的著作也有了中译本。
鲁迅再次反击陈源说:“我负了十年‘剽窃’的恶名,现在总算可以卸下,并且将‘谎狗’的旗子,回敬自称‘正人君子’的陈源教授。
”(选自2016年10月18日《深圳商报》,有删改)1.下列有关《中国小说史略》的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中国小说史略》的原稿是鲁迅先生在大学讲授中国小说史时的讲义,它由北新书局首次出版发行。
B.在陈源看来,《中国小说史略》确有剽窃日本人盐谷温之文章的事实,鲁迅至少应该在书中做出相关说明。
C.《中国小说史略》涉嫌剽窃一说,并没有得到学界的普遍认同,这起公案最终在胡适的论辩中尘埃落定。
D.《中国小说史略》于1935年被增田涉翻译并出版后,得到了红学家松枝茂夫及其老师盐谷温相当高的评价。
2.下列不能用作反驳“剽窃”说依据的一项是A.鲁迅就《中国小说史略》中的某些环节依据盐谷氏著作的相关内容作了补充说明,并点明两者在次序和意见上的不同。
B.拜读过《中国小说史略》的盐谷温不仅没有发表过任何指称鲁迅“剽窃”的言论,反而还把该书用作授课的教材。
C.日本学者伊藤漱平根据对红学家松枝茂夫等的研究发现,陈源攻击《中国小说史略》完全剽窃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
D.在日语版《中国小说史略》出版之际,鲁迅不仅卸下了背负十年的恶名,还用“谎狗”戏称自称为“正人君子”的陈源。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盐谷温的《支那文学概论讲话》曾被鲁迅当作参考书目,后被鲁迅拿来作为反驳陈源的依据。
B.作者认为如今重提鲁迅“剽窃”这一公案的某些人可谓孤陋寡闻,是因为这一公案早已有了结果。
C.日本学术界对陈源提出的鲁迅“剽窃”一事颇为重视,直到1997年,日本学者伊藤漱平还在不断举证。
D.从陈源与鲁迅就《中国小说史略》是否“剽窃”的争论看,学术态度问题在某种情况下也体现着为人的品德。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4~6题。
红滩奇观蒋子龙我们无须钻深山、进老林,从北京出发,只需几个小时的路程,就可进入一片望不穿的“五彩净土”!第一道彩、也是最抢眼的,是一望无际的亮红。
这便是目前地球上最大、最壮观的一片红海滩。
红得耀眼,红得纯粹,其间竟无半点杂质,在秋阳下红晕弥漫,映得天地间光芒闪烁,浑然一体般的透红。
这其实是一种植物,名为“碱蓬”,又称“海英菜”、“狼尾巴条”……其茎直立、呈圆柱形,一枝多茎,状如狼尾。
每根茎端顶两三朵小花,形似团伞,组成五角星状,其美无比。
整株高达一米,矮者也能没膝,株型极美,有“翡翠珊瑚”的雅称。
然而,它却是贫苦百姓的朋友,生命力极其旺盛,无须播种、耕耘,全部野生,自强自立,而且专门在寸草不生的盐碱地生长。
我自小便熟悉它,吃过它,赶上饥荒,它就是农人的“救命草”,全身都可以吃。
其籽黑亮,如小米大小,或蒸或煮都有一种野香,入口极有劲道。
现在人们的日子好过了,它又成了珍稀菜肴。
春天,其茎叶翠绿鲜嫩,脆而多汁,营养丰富,有海鲜味,口感甚佳。
它还可入药,能调治气积停滞、发热等病症。
入秋后碱蓬则渐次变红,先是嫩红,然后艳红、深红,到完全成熟后便红得饱满,红得透亮,红出一种铺天盖地的气象。
我家乡的碱蓬与野草杂生,一疙瘩一块,稀疏零落,不成气候。
这里的海滩却因咸淡相宜,碱度适中,成了碱蓬的天堂,密密匝匝,蓬蓬勃勃,其间一根杂草没有。
待到第一场秋露下来,便一天红似一天,浩浩荡荡,如火如荼,仿佛给辽河平原铺上了厚厚的红毯。
在红毯中间又蔓延着无数银白色的丝线,曲折而跳动,那是一道道明澈的河流,俗称“潮沟”。
潮涨潮落,滩声十里,红滩恋潮,潮养红滩。
在红滩的背后,是无边无际的苇荡。
刚吐穗的还一片浓绿,已经扬花的则开始在老绿上镀金,摇摇摆摆,飒飒生风,如戟如枪般地护卫着红海滩。
只有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才能将“大红大绿”搭配得如此协调,如此曼妙!每根苇秆的顶端,色彩又不相同,有的是一团紫色,妩媚动人;有的却白如堆雪,高洁而仪态万方。
但,要紫的一大片全紫,要白的一大片全白,在清风的指挥下仿佛在低声吟唱:“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这便是红滩的第二道彩。
在红滩的前面,却是色彩斑斓的沼泽。
沼泽何以有色彩?是它的主人们色彩缤纷,让沼泽也有了灿烂的容颜。
丹顶鹤头上的那一点红,可算是世界上最珍稀、最生动、最耀眼的鲜红了!东方白鹤、白鹭等大鸟则通体如雪;大天鹅以白为主;野鸭、大雁或深灰,或浅褐,却还有一种绿头野鸭……这里被喻为“鸟类的国际机场”,这一批走了,那一批来,有常客,有新客……因此色彩丰富,变化多端。
这里最珍贵的禽类要数“黑嘴鸥”,白身黑翅、黑尾,头和喙也为黑色,唯双眼后面各有一白色半环,极其醒目,显得机灵无比。
晚唐大诗人李商隐曾在自己花园中养过此鸟至今还有诗、有文、有图为证。
以后它似乎就从地球上消失了。
上世纪七十年代,世界自然基金会执行总裁、鸟类学家大卫·梅尔维里正式宣布:“黑嘴鸥是世界上最稀有的鸥禽,其聚居地点至今仍不为人所知。
”1989年5月,中国的爱鸟者梁禹,在辽河口自然保护区找到了两个黑嘴鸥的巢和四枚它的卵,轰动了鸟类学界,中外专家随即蜂拥而至。
经调查,这里竟有约1200只成年黑嘴鸥和310多个黑嘴鸥巢。
至此黑嘴鸥方露真容。
倘若我们有鸟的视野,站在沼泽里再向外望,便是辽东湾,碧海蓝天,空阔高远。
回头看,却是红绿蓝白黑,大地织锦,若彩虹落滩。
——这就是盘锦湿地,红滩奇观!(有删改)4.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A.文章第三自然段,写碱蓬,先写它的形状、色彩等外部特点,再写它的品质,由外而内,由实而虚,流露出了作者对碱蓬的喜爱与赞美。
B.第五自然段描写红滩碱蓬时,作者写到自己家乡的碱蓬,一褒一贬,对比鲜明,突出了红滩碱蓬饱满、透亮及铺天盖地的气势。
C.文中援引李商隐养黑嘴鸥的故事,最主要的作用是承上启下,承接上文写沼泽地里最珍贵的鸟,又开启下文写此鸟逝而复现的内容。
D.文章先总后分再总,结构严谨。
“五彩净土”是总,继而分写碱蓬、苇荡、色彩斑斓的沼泽,层层递进,突显了红滩景观之奇,末句绾结全篇。
5.从语言角度,鉴赏文中画线的句子。
(1)待到第一场秋露下来,便一天红似一天,浩浩荡荡,如火如荼,仿佛给辽河平原铺上了厚厚的红毯。
(2)但,要紫的一大片全紫,要白的一大片全白,在清风的指挥下仿佛在低声吟唱:“蒹葭苍苍,白露为霜……”6.“红滩奇观”重在一个“奇”字,结合文本,探究红滩奇观给了我们哪些思悟。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7~10题。
梁启超面面观①梁启超很欣赏孔子所说的“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并以此自励,大智、大仁、大勇的梁启超为后人铭记。
②在近现代学术史上,梁启超的成就和影响都非常大。
他留下了1400多万字的著述,在33年的著述生涯中平均每年要写40多万字,他撰写《陶渊明年谱》三日而成,他用一昼夜完成《戴东原先生传》,他最有名的著作《清代学术概论》,本是为别人作序,结果一发而不可收,用15天写成一本6万字的著作……而这一切都是在他自戊戌以后的政治运动无不参与的情况下完成的!梁启超的治学领域极其广泛,他的著作涉及哲学、史学、文学、图书馆学、社会学等诸多学科。
在学术研究上,他不动手则已,一动手便有极大的格局放在那里,不管能否成功。
他喜于将某一件事物、某一国学术做一个通盘的打算,进行大规模的研究,永不肯安于小就,做一种狭窄专门的精密工作。
③梁启超在《新民说》中把敢于进取冒险作为新国民应具备的品德之一,他一生至少有三次冒险,尤以1916年只身劝广东都督龙济光反袁护国最为惊险——此前梁启超好友汤觉顿前往劝说摇摆不定的龙济光时,竟被龙济光的部下开枪打死。
梁启超强压悲愤,冒险出马,与龙济光苦口婆心地谈了十几个钟头,龙济光当时表示心悦诚服,随后龙济光把他手下的军官聚集起来给梁启超开欢迎会,这帮军官个个拖枪带刀,一开始还客客气气,酒过三巡,凶相毕露。
梁启超一看耐心说服已无可能,索性豁出去了,对龙济光吼道:“我单人独马,手无寸铁,跑到你千军万马里头,我本来不打算带命回去。
我一来为中华民国前途求你们帮忙,二来也因为我是广东人,不愿意广东糜烂,所以我拼着一条命来换广州城里几十万人的安宁,来争全国四万万人的人格。
既已到这里,自然是随你们的便,要怎样就怎样!”梁启超滔滔不绝地演说一个多钟头,声音之大就像打雷,一面说一面不停地拍桌子,把桌子上的玻璃杯震得叮当作响,一时举座皆惊,左右皆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