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地区405例3岁幼儿龋齿发病情况调查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169.15 KB
- 文档页数:2
小儿龋齿危险因素流行病学调查及社区预防保健措施【摘要】目的分析小儿龋齿危险因素流行病学调查及社区预防保健措施。
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2年9月本院362例小儿龋齿患儿开展研究,分析危险因素,制定社区预防保健措施。
结果小于3岁、大于5岁和3-5岁患儿的龋齿占比呈增加趋势(P<0.05);小儿龋齿危险因素主要有咀嚼习惯、吃甜食、吃酸食、饭后漱口和刷牙频数(P<0.05)。
结论小儿龋齿多发生于3-5岁儿童,危险因素较多,加强社区预防保健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龋齿;危险因素;社区预防保健龋齿是一种儿科多发病,对小儿成长发育产生严重影响,WHO将其纳入三大非传染性疾病范围中[1]。
患儿常见症状为牙痛,食欲受到影响,如未及时治疗可能引发其他口腔疾病,例如牙槽脓肿、牙髓炎等,程度严重者可能出现全身性疾病。
明确疾病流行病学特征,总结危险因素,拟定针对性保健措施,有助于提升患儿健康水平。
本次研究以小儿龋齿患儿为对象,分析流行病学特征和危险因素,制定社区预防保健措施,结果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21年3月-2022年9月本院362例小儿龋齿患儿开展研究,362例患儿中有男187例,女175例,年龄为0-9岁,平均年龄(4.23±0.45)岁。
1.2方法引导患儿接受体格检查,主要采取视诊,令患儿行立位或者坐位,保证光源充足展开检验。
医院儿科应同意检验方法、标准和流程,借助自然光线,借助问诊、视诊和探诊等方式,对龋齿展开检查。
选择5号探针和平面口镜进行检查,龋齿判断标准为龋补、失和乳牙龋齿,同时借助调查问卷,仔细了解患儿咀嚼习惯、饮食情况、漱口情况和刷牙情况等。
1.3观察指标分析不同年龄小儿患病情况:观察小于3岁、3-5岁和大于5岁患儿发生龋齿例数,计算占比。
分析龋齿危险因素:包括咀嚼习惯、吃甜食、吃酸食、饭后漱口和刷牙频数。
1.4统计学分析应用EXCEL表格显示出不同年龄小儿患病例数和占比;应用Speamian相关性分析,行r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龋齿幼儿情况管理记录龋齿这事儿,对咱们小宝贝们来说,可不是个小麻烦。
您瞧瞧,那一颗颗小牙要是被龋齿给“欺负”了,宝贝得多难受呀!所以,给有龋齿的幼儿做好情况管理记录,那可太重要啦!先来说说这龋齿是咋形成的吧。
就好比咱们家里的房子,要是不经常打扫,垃圾、灰尘啥的越堆越多,房子就会变得乱糟糟。
小宝贝的嘴巴就像这房子,要是不认真刷牙,吃完东西不漱口,食物残渣留在牙缝里,时间一长,细菌就开始“捣乱”,慢慢地就形成龋齿啦。
那管理记录要记些啥呢?首先得记下宝贝龋齿的位置和数量。
是大门牙中招了,还是后面的大牙“受伤”了?有几颗牙有问题,都得清清楚楚。
这就像咱们记账一样,一笔一笔,明明白白。
再就是观察龋齿的严重程度。
是刚刚有点小黑点,还是已经有了大洞洞?这就好比衣服上的破洞,小口子容易补,要是大口子可就麻烦啦。
要是不严重,咱们赶紧想办法预防加重;要是严重了,就得赶紧找医生帮忙。
还有啊,宝贝的饮食习惯也得记下来。
是不是特别爱吃甜食?是不是睡前还总喝奶?这些可都是龋齿的“帮凶”。
就像给坏人做记录,知道他们的行踪,才能更好地抓住他们。
另外,宝贝的刷牙习惯也不能落下。
每天刷几次牙?刷牙的方法对不对?这就像战士上战场,武器用得好不好,决定了战斗的胜负。
每次去看牙医的情况也得记清楚。
医生怎么说的?做了什么治疗?后续要注意啥?这就像是老师给布置的作业,认真记好,才能完成得漂亮。
您说,要是不好好做这个管理记录,那不就像在黑夜里走路,摸不着方向吗?咱们得对宝贝的牙齿负责,让他们能开开心心地露出洁白整齐的小牙齿,不是吗?总之,龋齿幼儿情况管理记录可不能马虎,这是为了宝贝们能有一口好牙,健康快乐地成长。
咱们一起加油,把这件事做好!。
中小学生龋病与牙周疾病调查及干预方案摘要:中小学生阶段是牙齿发育的关键时期,口腔健康是一生健康的基础。
本文通过调查衡水市中小学生牙齿健康状况,总结了预防龋病和牙周疾病的主要方法,提出了有效的干预措施。
关键词:中小学生龋齿预防牙周疾病干预方案9月20日是全国爱牙日,青少年时期是牙齿发育的关键阶段,口腔健康是一生健康的基础,龋病、牙周病是少年儿童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严重影响少年儿童的健康和生长发育,世界卫生组织已把龋齿列为危害人体健康的非传染性疾病之一,并把口腔健康列为人体健康的十大标准之一。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不良的生活方式不仅威胁着成人的健康,同时也导致儿童龋齿等疾病的发生。
学校是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对口腔卫生习惯的养成起着关键作用,也是患龋齿和错颌畸形的高峰期,从青少年时期重视口腔保健,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可以减少和预防成年后的口腔健康问题。
为此我们开展儿童口腔疾病的患病率调查和口腔状况检查,获得基本的数据以制订相应的口腔健康促进计划,同时探讨影响儿童口腔健康的主要危险因素,评估其与儿童口腔健康状况及儿童口腔相关生活质量的关系。
1.中小学生牙齿健康的现状1.1研究方法:选择衡水市康复小学、人民路小学、胜利小学的2-4年级(7-9岁)528名小学生(下称小学组),衡水市六中、八中12-14岁545名中学生(下称中学组)为研究对象,参考《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报告》,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和专业口腔医生现场检查。
调查项目包括:细菌是引起龋齿的主要病因,常吃含糖食物或饮用含糖饮料可以导致龋齿,刷牙率,每日刷牙次数,刷牙方法(横式或竖刷式),等等;检查项目包括患龋率、龋齿充填率率、牙菌斑等。
1.2结果显示:小学组知道细菌是引起龋齿的主要病因的占69.4%,中学组为100%;知道吃含糖食物或饮用含糖饮料可以导致龋齿的小学组占58.7%,中学组占98.7%;刷牙率小学组为30.8%,中学组刷牙率为87.2%;每天早晚两次刷牙人数小学组占28.3%,中学组为80.9%;刷牙方式小学组多为横式,且持续刷牙时间短,中学组多为竖式,持续1-3分钟。
幼儿龋齿调查与干预措施探研作者:丁玉萍来源:《成才之路》 2019年第3期摘要:为了解幼儿龋齿患病的现状及口腔卫生形成情况,加强和改进幼儿口腔保健工作,参照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乳恒牙调查标准和记录方法,确定龋齿诊断标准,开展幼儿龋齿患病情况调查。
教师要运用家长问卷调查法对幼儿的口腔卫生习惯进行调查,运用观察法对幼儿进行刷牙方法的调查。
关键词:龋齿;幼儿;口腔卫生;习惯中图分类号:G610;R78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9)03-0073-01龋齿是幼儿常见的口腔疾病,不仅使幼儿感到疼痛而影响食欲、咀嚼,影响消化吸收和生长发育,有时还会导致牙髓炎、齿槽脓肿,甚至形成病灶波及全身,影响幼儿的身体健康。
1996年,国家教委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中就明确指出要注意幼儿的口腔卫生。
因此,幼儿园应把幼儿龋齿的预防工作纳入保健工作的重点。
为了解幼儿园幼儿龋齿患病现状,进一步做好幼儿口腔卫生保健工作,笔者对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实验幼儿园幼儿龋齿患病现状、口腔卫生习惯以及刷牙方法进行调查,并提出相应在对策。
一、幼儿龋齿调查结果分析幼儿龋均2.16颗,龋患率59%。
幼儿早上刷牙形成率81%,晚上刷牙形成率33%,饭后漱口形成率30%,有睡前吃零食不良习惯者占44%,刷牙方法正确率为19%。
教师从调查中发现:幼儿口腔保健技能极差,口腔卫生习惯形成率极低,不良的口腔卫生习惯促进了龋齿的形成和发展。
由于幼儿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的习惯没有形成,刷牙的方法不正确,造成牙齿缝内的食物滞留,滞留的食物为细菌的生活和活动提供了能量,细菌参与形成牙菌斑黏附在牙齿表面,并在牙菌斑的深处通过代谢产酸,逐渐腐蚀牙齿,形成龋齿。
由此可见,幼儿不良的口腔卫生状况是龋齿发生的主要原因,氟化物防龋、窝沟封闭等预防措施未能在幼儿园普及,幼儿龋齿得不到有效的治疗。
幼儿园应积极与家长配合,培养幼儿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
二、幼儿龋齿干预措施针对上述结果,幼儿园把培养幼儿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确定为幼儿防龋工作的首要任务,从以下几方面开展了一些工作。
婴幼儿龋齿的案例案例1:小明的龋齿问题小明是一个3岁的男孩,他的父母发现他咀嚼食物时常会表现出不适的样子,同时他的食欲也明显下降。
父母带他去看了牙医,经过检查发现小明已经患上了婴幼儿龋齿。
经过详细的询问和检查,牙医了解到小明的饮食习惯不良,经常吃含糖饮料和零食,同时他的口腔卫生也缺乏保养。
牙医对小明的齿科问题进行了治疗,包括去除龋齿,填补牙洞并给他做了一次深度清洁。
为了预防再次发生龋齿,牙医向小明的父母提供了以下建议:1.饮食控制:小明应尽量避免食用含糖饮料和零食,特别是在临睡前。
2.口腔卫生:小明的父母应帮助他正确刷牙,至少每天两次,每次两分钟。
使用含氟牙膏,并注意牙线的使用。
3.定期检查:定期带小明去看牙医,进行口腔检查和清洁,及时发现和处理龋齿问题。
经过治疗和持续的护理,小明的龋齿情况逐渐得到控制,并且他的口腔健康状况逐渐恢复。
案例2:小芳的严重龋齿问题小芳是一个4岁的女孩,她的家人注意到她经常有口臭和牙龈出血的情况。
他们带她去了牙医那里,经过检查发现小芳患有严重的婴幼儿龋齿。
牙医询问了小芳的饮食习惯和口腔保健情况后,发现小芳的家庭并未重视婴幼儿的口腔保健。
除了她的饮食中含有过多的糖分外,她还没有建立正确的刷牙习惯。
牙医为小芳进行了综合治疗,包括清除龋齿,填充牙洞,进行根管治疗,并对牙齿进行了矫正。
为了预防再次发生龋齿问题,牙医向小芳的家人提供了以下建议:1.饮食调整:家人应帮助小芳控制她的饮食,避免过多的糖分,尤其是含糖饮料和零食。
2.口腔卫生指导:家人应帮助小芳养成定期刷牙的习惯,每天至少两次,每次两分钟。
使用含氟的牙膏,并注意使用牙线和口腔冲洗液。
3.定期检查和清洁:定期带小芳去看牙医,进行口腔检查、清洁和修正。
经过治疗和家庭的努力,小芳的口腔健康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她的牙龈出血问题和口臭问题也得到了控制。
综上所述,婴幼儿龋齿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它的发生与不良的饮食习惯、口腔卫生不良和家庭对婴幼儿口腔保健的忽视有关。
儿童口腔疾病防治调研报告儿童口腔疾病防治调研报告引言:儿童口腔疾病是指在儿童口腔内发生的各种疾病,其中最常见的是龋齿和牙周疾病。
儿童口腔疾病的防治工作尤为重要,因为儿童期是牙齿发育最关键的阶段,口腔健康状况不仅关系到孩子的生活质量和学习效果,还直接影响着成年后的口腔健康状况。
本调研报告旨在了解当前儿童口腔疾病的防治工作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儿童口腔疾病的现状1. 龋齿高发:儿童龋齿是目前最常见的儿童口腔疾病,且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据统计,儿童口腔龋齿的发病率高达70%以上。
2. 牙周疾病问题:儿童期牙周疾病的发生率也较高,主要表现为牙龈出血、红肿等症状。
二、儿童口腔疾病防治现状1. 学校口腔保健工作:部分地区的学校设有口腔保健科,定期进行集中口腔检查和教育宣传活动,但覆盖面有限,防治效果较为有限。
2. 家庭口腔保健意识不足:部分家长对儿童口腔保健知识了解不足,缺乏正确的口腔保健意识和行为习惯,导致儿童口腔疾病增多。
3. 医疗机构的角色:部分儿童口腔疾病的防治工作集中在医疗机构,但由于专业人员不足、资源有限,难以满足大量患童的需求。
三、存在问题及建议1. 教育宣传力度要加大:针对家长和儿童的口腔保健知识宣传要加强,可以通过在学校开展定期讲座、通过家长会进行宣传等形式,提高家长和儿童的口腔保健意识。
2. 学校口腔保健工作要加强:学校应将口腔保健工作纳入常规管理范畴,设立正规的口腔保健科以及派出专业人员进行集中检查和规范化教育,以提高工作的效果和覆盖面。
3. 加强专业人员的培养:应通过加强口腔医学专业的培养,提高专业人员的数量和质量,以满足儿童口腔疾病防治工作的需求。
4. 制定相关政策:政府可通过制定相关政策,提高儿童口腔疾病防治的关注度和重视程度,加大对相关机构和专业人员的支持力度。
结论:儿童口腔疾病的防治工作任重道远。
只有通过加强口腔保健知识的宣传、加强学校和家庭的合作、提高专业人员的水平和数量等综合措施,才能有效地改善儿童口腔疾病的发病状况,提高儿童口腔健康水平。
幼儿园龋齿情况分析及干预措施龋齿是一种常见的口腔疾病,在幼儿园时期尤为突出。
幼儿园龋齿的主要原因包括饮食习惯、口腔卫生习惯、牙齿发育不良等。
龋齿给孩子们的健康和生活带来不少困扰,因此,采取正确的干预措施对防治幼儿园龋齿至关重要。
首先,分析幼儿园龋齿情况的主要原因之一是饮食习惯。
幼儿园阶段的孩子们经常会食用高糖和高碳水化合物的食物,例如糖果、巧克力、饼干等。
这些食物中的糖和碳水化合物易与口腔内细菌产生反应,形成齿菌斑,进一步导致龋齿的发生。
因此,必须引导幼儿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减少糖和碳水化合物的摄入。
其次,口腔卫生习惯不良也是导致幼儿园龋齿的因素之一、部分孩子可能没有养成定期刷牙和正确刷牙的习惯。
刷牙可以有效清除齿菌斑,预防龋齿的发生。
因此,幼儿园应该加强口腔卫生教育,向孩子们普及正确的刷牙知识和技巧,并鼓励他们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
此外,牙齿发育不良也是一些孩子出现龋齿的原因。
牙齿发育不良可能包括乳牙迟长或萌出后排列不齐等问题。
这些问题容易导致食物残渣在牙齿之间滞留,从而造成牙齿腐烂。
因此,在幼儿园干预措施中,应该向教师和家长普及相关的牙齿发育知识,引发他们关注孩子们的牙齿发育情况,并及早发现和解决问题。
为了有效干预幼儿园龋齿情况,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饮食指导:幼儿园应该提供健康、均衡的食物,减少高糖和高碳水化合物食物的供应。
同时,在班级内进行饮食宣传活动,向孩子们普及健康饮食的知识,教育他们正确选择食物。
2.口腔卫生教育:幼儿园可以组织口腔卫生教育活动,为孩子们提供正确的刷牙知识和技巧。
同时,每天派发牙刷,鼓励孩子们在学校进行定期刷牙,并在班级内设立刷牙时间。
3.牙齿发育监测:幼儿园可以与牙科医生合作,定期进行牙齿发育检查。
一旦发现牙齿发育问题,及时与家长沟通,引导他们到专业的牙科医生处进行治疗。
4.家长配合:幼儿园应与家长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通过家长会、家访等方式向家长普及幼儿龋齿防治知识,引导他们培养良好的家庭口腔卫生习惯,与幼儿园共同关注孩子们的牙齿健康。
幼儿龋齿的现状分析幼儿龋齿问题一直是困扰家长和幼儿园教师的重要问题,每年都有大量的幼儿因牙齿问题而就医。
幼儿期是牙齿发育的重要阶段,牙齿健康与否对幼儿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都有重要影响。
深入了解幼儿龋齿的现状,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预防幼儿龋齿,对于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1. 龋齿发病率高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食品的丰富多样化,幼儿的膳食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
高糖、高油、高热量的食品日益丰富,这种食品便于损害牙齿,尤其是儿童常食含糖食品,促使龋齿的发生率大大提升。
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幼儿队龋齿的发病率一直较高,而在发达国家,由于有关部门对幼儿龋齿进行了长期的科学管理与教育,已经有效地控制了幼儿龋齿的发病率。
在我国,减少幼儿龋齿的发病率,亟待政府、家长和园所的共同努力。
2. 龋齿防治意识淡薄当前,家长和一些幼儿园教师对幼儿龋齿的防治意识仍然比较淡薄,对营养的重要性和牙齿保健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幼儿的口腔卫生疏忽大意,缺乏定期的口腔健康宣教以及牙齿保健知识。
导致了幼儿牙齿问题的严重化和龋齿发病率的不断攀升。
所以,家长和园所应当认真对待幼儿的口腔卫生问题,加强牙齿健康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幼儿的龋齿防治意识。
3. 牙齿保健水平不高幼儿牙齿保健具有自我保护和自我控制能力差、病变的发生迅速等特点。
幼儿的牙齿保健工作刻不容缓。
但是当前许多家长和园所对于幼儿的牙齿保健水平并不高,缺乏科学的牙齿护理知识和技能,加之对幼儿的牙齿健康问题容易忽视和疏忽,给幼儿的牙齿健康带来隐患。
4. 牙齿保健环境不佳部分幼儿园的牙齿保健环境并不佳。
比如幼儿园的饮用水不够干净、不新鲜等,卫生条件也较差,这些都给幼儿的牙齿健康埋下了隐患。
幼儿龋齿的现状并不容乐观,发病率高、防治意识淡薄、保健水平不高、保健环境不佳等问题比较突出。
有关部门应该积极采取措施,加强幼儿牙齿健康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幼儿的牙齿健康意识,杜绝幼儿龋齿问题的发生。
二、预防幼儿龋齿的措施1. 加强幼儿牙齿保健宣传和教育针对幼儿牙齿健康问题,相关部门应加强宣传和教育力度,通过举办牙齿健康知识讲座、编写牙齿健康手册、举办宣传活动等多种形式,向全社会广泛宣传幼儿龋齿的危害、预防幼儿龋齿的重要性,提高家长、幼儿园教师和幼儿的牙齿保健意识。
幼儿龋齿的现状分析幼儿龋齿是指儿童在乳牙期出现的龋齿现象,这是一种常见的口腔问题。
幼儿龋齿的现状分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幼儿龋齿的发生率较高。
根据相关研究显示,全球范围内约有60%的儿童在6岁时会出现龋齿。
而在我国,儿童患龋率更是高达90%以上。
这表明幼儿龋齿在我国的发生率较高。
幼儿龋齿主要原因是口腔卫生不当。
幼儿一般不具备良好的自理能力,常常因为不会正确刷牙、不愿意刷牙或是随意进食含糖食物等原因导致口腔卫生不佳。
这种不良卫生习惯有利于细菌在牙齿表面形成牙菌斑,进而导致龋齿的发生。
幼儿龋齿的影响较大。
幼儿期是牙齿发育的重要时期,如果不及时治疗龋齿,会影响到恒牙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龋齿还会给孩子带来口腔疼痛、进食困难等问题,严重的话甚至会影响到孩子的生活质量和学习能力。
幼儿龋齿的防控措施需要进一步加强。
目前,我国对于幼儿龋齿的防控工作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仍存在不少问题。
一方面,幼儿口腔保健意识的普及度还不够,许多家长并不重视孩子的口腔卫生问题;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一些偏远地区的儿童缺乏及时的口腔保健服务。
针对上述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一步加强幼儿龋齿的防控工作:一是加强家长和幼儿园教师的健康教育,提高口腔卫生意识和知识水平;二是加大对医疗卫生机构的投入,增加医生和卫生人员的数量,提供更好的口腔保健服务;三是加强对儿童牙科专业人员的培养和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服务能力。
幼儿龋齿是一个普遍存在且影响较大的问题,需要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和关注。
通过加强预防和控制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降低幼儿龋齿的发生率,提高儿童口腔健康水平。
小学生龋齿状况调查报告参考小学生龋齿状况调查报告参考范文4篇小学生龋齿状况调查报告参考范文1摘要:目的了解当前小学生龋齿状况,探讨导致小学生龋齿的影响因素及防治对策,为指导小学生健康教育和疾病预防,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提高小学生健康水平和生命质量奠定基础。
方法对幼幼小学的学生随机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共调查410名小学生,其中患有龋齿人数81人,患龋率为19.76%。
14.63%的小学生经常会在睡前吃零食。
坚持早晚刷牙的学生有56.34%,坚持每天都刷牙的学生有86.83%。
关键词:小学生;龋齿;患龋率;调查前言有资料表明,乳牙龋齿患病率在幼儿园年龄最高,其次是小学、再次是中学;恒牙龋齿患病率则正好相反;混合龋齿患病率高峰都是在小学,这是因为在小学生年龄阶段乳龋、恒龋同时并存,并且龋齿患病率都不低。
因此,特别要在小学生中预防龋齿的发生。
所以我们组最终决定调查小学生的龋齿状况。
1、对象和方法1.1调查对象:天心区幼幼小学的410名6~13岁小学生,其中男生201名,女生209名。
1.2调查方法和内容:组内成员在见习的三天(20xx年11月9号至11号)中将准备好的调查问卷发放给各自遇到的小学生。
问卷的内容包括儿童的一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口腔卫生习惯(刷牙次数)、牙齿状况(龋齿数)等。
2、结果结果1:2.1幼幼小学龋齿状况调查统计表:2.2龋患率与性别、年龄的关系:小学生总患龋率为19.76%,患病率较高。
男女生总患龋率没有显著差别,男生患龋率略低于女生。
从年龄上来看,患龋率的高峰在6~7岁。
而且,把男女生分开来看,患龋率是随年龄的增长而降低。
2.3饮食行为: 60人(14.63%)的小学生经常会在睡前吃零食。
252人(61.46%)的小学生偶尔会在睡前吃零食。
98人(23.90%)的小学生不会在睡前吃零食。
2.4口腔健康行为:坚持早晚刷牙的学生有231人(56.34%),只在早上或晚上刷牙的学生有160人(39.02%),坚持每天都刷牙的学生有356人(86.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