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投资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426.50 KB
- 文档页数:16
证券投资中的基本面分析方法基本面分析是证券投资中的一种重要分析方法,它侧重于研究和评估证券发行方面的基本情况,包括公司财务状况、行业发展趋势、市场竞争力等因素。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基本面分析方法,以帮助投资者更好地决策。
一、财务分析法财务分析法是基本面分析的核心方法之一,其通过对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进行详细分析,来评估公司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和运营能力。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资产负债表分析:通过分析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表,评估其资产负债结构,判断其财务稳定性和偿债能力。
2. 利润表分析:利润表反映了上市公司的盈利状况,通过分析利润表可以了解公司的盈利能力、盈利构成和盈利增长趋势。
3. 现金流量表分析:现金流量表可以反映上市公司的现金流入和流出情况,通过分析现金流量表可以了解公司的现金流动性和经营活动现金净额。
二、行业分析法行业分析法是基本面分析中的另一种重要方法,其通过对所投资证券所属行业的发展情况进行研究,来评估证券的投资价值和潜在风险。
行业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行业前景分析:通过对行业市场发展趋势、政策支持和竞争格局等因素的研究,判断所投资证券所属行业的发展前景。
2. 行业竞争力分析:通过对行业内企业的市场地位、市场份额和核心竞争力等因素的研究,评估所投资证券所属行业的竞争力。
3. 行业风险分析:通过对行业内风险因素的研究,如技术变革、供求关系等,评估所投资证券所属行业的潜在风险。
三、市场分析法市场分析法是基本面分析的另一种重要方法,其通过对整个证券市场的宏观经济环境和市场趋势进行研究,来评估证券的投资潜力和波动风险。
市场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宏观经济分析:通过对宏观经济因素的研究,如国内生产总值(GDP)、通货膨胀率等指标,评估证券市场的整体发展趋势。
2. 市场流动性分析:通过对市场流动性的研究,如股票成交量、成交金额等指标,评估证券市场的交易情况和投资机会。
3. 技术指标分析:通过对市场技术指标的研究,如移动平均线、相对强弱指数等,评估证券市场的价格趋势和交易信号。
第一章证券投资分析概述第一节证券投资的一般问题一.证券投资的概念组成:1.收益。
包括当前收入(股息等)、由证券价格的增值所带来的利润两部分。
2.风险。
一般来说,收益与风险成正比,收益越大风险越大。
3.时间。
时间长短是证券投资的一个重要构成内容,投资者必须明确回答投资是长期、中期还是短期证券。
证券投资分为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
直接投资是资金持有者自己运用资金直接在证券市场上买卖证券,它通常分为固定收入投资和不定收入投资。
固定收入投资是是能获得固定收入的投资,如买卖国库券、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和企业债券以及优先股票。
不定收入投资是指投入的资金所获得的收益是不确定的,如普通股票投资等。
证券投资和银行存款的区别:(1)收益的稳定性不同。
由于市场行情根据企业经营、银行利率、供求关系以及其他多种因素上下波动,因此证券投资的收益具有较大的波动性。
银行的存款利率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一般变动幅度不大。
(2)收益的风险性不同。
在证券中,债券的风险小于股票,但收益也小于股票。
二.证券投资原则(一)投资自主原则投资者在从事股票投资时,要靠自己渊博的知识、智慧、经验去细致的分析和独立的判断股价行情,保持投资的自主原则,而不能感情用事。
(二)克制贪心原则投资者投资股票的目的是为了获取收益。
但是,如果把金钱的消长看成唯一的目标,那么会不可以避免的产生贪念。
最常见的情况,就是在贪心的支配下不断提高股价预期的高点,而往往在高点为达到即开始下跌,投资者因贪心而迟迟不觉醒,引发一连串的误判,由获大利变成获小利,由小利变成不获利,最后甚至亏本。
(三)分散投资原则即对多种证券同时进行投资,即使其中的一种或数种证券得不到收益,如其他证券收益好,还可以得到补偿。
投资者在投资时切记:“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四)收益和风险最佳组合原则在证券投资中,收益和风险是相伴而生的一对矛盾。
投资者应该切记:“先避风险,再谈利润。
”(五)理想证券选择原则1.股票或债券的选择从风险和收益的关系来看,股票是一种风险高、收益高的有价证券,它一般适合于想获取高利并敢冒较大风险的投资者。
证券投资分析报告证券投资分析报告1一、宏观经济因素分析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央行基本维持了偏松的货币投放力度,但资金供需矛盾仍然突出。
xxx年总体上货币政策稳中偏松,尽管货币供应量M2已超百万亿,但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比率,已由xxx年的5.69快速下降到xxx年的2.53,M1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比率也由2.15下降到约0.77。
同时,中国经济连续三年调整减少了企业的利润额和现金流,加之人民币国际化推进迅速,致使人民币资金需求日益增加,利率趋于上升,供需矛盾更加突出。
产能过剩、政策效应递减、结构性通货膨胀和潜在金融风险等,是影响xxx年经济运行的主要不利因素。
首先,产能过剩将降低经济运行中的投资乘数效应,致使终端需求的增加只能提高现有生产能力的利用率,却不能有效引致新的投资;其次,政策边际效应递减将弱化投资促进政策的作用,因为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以及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等三个行业,是政府投资促进政策的重要着力点,xxx年其投资增速已达22.9%,很难进一步提升;第三,食品类、劳务类和居住类项目价格仍然可能会出现较大幅度的上涨,并驱使央行在货币政策操作方面更加趋于紧缩,进而对实体经济造成一定影响;最后,地方政府债务的增加和房地产价格的上涨威胁着经济的平稳运行,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予以妥善管理,但从短期来看,这些举措却可能造成房地产投资及地方政府投资的下降。
目前,我国乳制品行业正处于新的发展历史时期,“十二五”乃至更长一段时期乳制品行业发展的重点是转变发展方式,积极引导企业进行技术、工艺创新,开发市场需求的乳制品,丰富产品结构。
尽管行业整体增长速度受到上游原料奶价格上涨的压制,不过,在行业景气向好以及政策红利的推动之下,多数乳制品企业盈利情况依然上佳,伴随xxx年原料压力的逐渐缓解,加上行业景气不减以及政策的持续推动,乳制品将会是食品板块格局最清晰、成长确定性最强的细分子行业。
证券投资分析总结证券投资分析是指通过对证券市场的研究和分析,以确定证券的价值和投资机会的过程。
它涉及对公司基本面、经济指标、行业状况等方面的研究,以及技术分析和市场心理的分析。
证券投资分析对于投资者选择投资对象、制定投资策略、管理投资风险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对证券投资分析的总结。
首先,证券投资分析需要通过研究公司基本面来评估其价值。
公司基本面主要包括财务状况、盈利能力、成长潜力等方面。
通过对公司财务报表的分析,投资者可以了解公司的资产、负债、利润等情况,从而判断公司的盈利能力和财务稳定性。
此外,还需要关注公司的经营模式、行业地位等信息,以确定公司的成长潜力和竞争优势。
其次,证券投资分析需要考虑宏观经济因素和行业状况。
宏观经济因素包括国内生产总值、通货膨胀率、利率、汇率等。
通过对宏观经济指标的分析,投资者可以了解经济的整体状况,从而预测证券市场的走势。
同时,还需要对不同行业的发展情况进行研究,以确定投资机会和风险。
行业研究可以包括行业结构、供求关系、市场竞争情况等方面的分析。
第三,技术分析是证券投资分析中的重要方法之一。
技术分析主要通过对证券价格和交易量等图表数据的分析,以确定证券的买入和卖出时机。
技术分析可以帮助投资者识别趋势、判断支撑阻力位、寻找买入和卖出信号等。
然而,技术分析并不能预测市场的未来走势,只能提供一种辅助决策的方法。
第四,市场心理在证券投资分析中也有重要的作用。
市场心理主要反映了投资者对市场的情绪和预期。
投资者的恐惧和贪婪情绪会导致市场的波动,从而影响证券价格的波动。
通过对市场心理的分析,投资者可以了解市场的情绪和预期,从而预测市场的变动趋势。
总的来说,证券投资分析是一项复杂而综合的工作。
它需要投资者具备财务分析、宏观经济分析、行业研究、技术分析和市场心理分析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只有通过充分的研究和分析,投资者才能提高投资决策的准确性和风险控制的能力,从而获得稳定的投资回报。
证券投资分析实验总结证券投资分析实验总结在本次证券投资分析实验中,我通过对不同证券的分析和比较,学习了证券投资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并对股票的选择、买入和卖出进行了实操。
以下是我的总结。
首先,我了解到证券投资是一种风险和回报并存的投资方式。
在投资前,我们需要对证券进行充分的研究和分析,以对其风险和收益进行评估。
通过分析证券的基本面、技术面和市场环境等因素,可以帮助我们做出更明智的投资决策。
其次,在实践操作中,我深刻体会到投资决策的重要性。
在买入证券时,我需要考虑其价值水平、成长性和估值情况等因素。
比如,我学会了使用市盈率、市净率和市销率等指标来评价一只股票的估值情况。
在卖出证券时,我需要考虑持有期限、盈利和亏损的平衡等因素。
通过仔细分析和把握交易时机,可以获得更好的投资收益。
此外,我还通过实验了解到了投资组合的概念和优化方法。
投资组合是指将不同的证券按照一定比例进行组合,以达到风险分散和收益最大化的目标。
通过分散投资风险、提高投资回报和降低交易成本等方式,可以有效优化投资组合的表现。
在实验中,我尝试了不同的权重分配方案,并利用实验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和优化计算,最终找到了一个较为理想的投资组合。
最后,我认识到持续学习和实践对于提高投资分析能力的重要性。
证券市场变化万千,只有不断学习最新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才能更好地适应市场的变化并做出正确的决策。
通过本次实验,我明白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只有在实操中不断摸索和总结经验,才能提升自己的投资能力。
总之,本次证券投资分析实验是一次很有价值的学习经历。
通过实践操作,我不仅加深了对于证券投资理论的理解,还掌握了一定的分析方法和操作技巧。
在以后的投资实践中,我将继续运用所学知识和经验,努力提升自己的投资水平。
相信通过持续学习和实践,我一定能够取得更好的投资回报。
一、实验背景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不断发展,证券投资已成为人们财富增值的重要途径之一。
为了提高投资者对证券市场的认识和分析能力,本实验旨在通过模拟证券投资过程,让学生了解证券投资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掌握证券投资分析的技巧,培养投资决策能力。
二、实验目的1. 熟悉证券市场的基本概念、运行规则和投资流程;2. 掌握证券投资分析的基本方法,包括基本面分析和技术分析;3. 提高投资者对市场风险的认识,培养稳健的投资理念;4. 通过模拟交易,锻炼实际操作能力,为未来投资实践奠定基础。
三、实验内容1. 宏观经济分析(1)分析我国经济周期、政策导向及国际经济形势对证券市场的影响;(2)研究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产业政策等对证券市场的影响;(3)运用宏观经济指标,如GDP、CPI、PPI等,对证券市场进行预测。
2. 行业分析(1)分析各行业的生命周期、竞争格局和发展趋势;(2)研究行业政策、市场需求、技术创新等因素对行业的影响;(3)运用行业分类和估值方法,筛选具有投资价值的行业。
3. 企业分析(1)分析企业的财务报表,如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2)研究企业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运营能力和成长能力;(3)运用杜邦分析、行业比较等方法,评估企业的投资价值。
4. 技术分析(1)学习K线图、均线、成交量等技术指标;(2)掌握趋势线、支撑线、阻力线等切线理论;(3)运用技术指标和图形,分析股票价格走势,预测买卖时机。
5. 模拟交易(1)运用所学知识,选择具有投资价值的股票;(2)模拟实盘交易,记录交易过程,分析交易结果;(3)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高投资能力。
四、实验步骤1. 熟悉实验软件,了解基本操作;2. 收集相关数据,进行宏观经济、行业和企业分析;3. 运用技术分析方法,预测股票价格走势;4. 根据分析结果,选择具有投资价值的股票;5. 模拟实盘交易,记录交易过程,分析交易结果;6. 撰写实验报告,总结实验经验。
中国中部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综合评价及比较研究唐汪柱 1115053007 管理科学与工程摘要:本文将我国中部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采用2011年中部上市公司的年报数据作为研究样本,利用因子分析法对中部各地区上市公司进行绩效评价,并对各地区主因子得分及综合绩效得分进行比较研究,将绩效得分靠前的各地区上市公司按行业分类进行比较,力图为促进我国中部地区经济统筹协调发展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中部;上市公司;经营绩效;因子分析法1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研究方法概述1.1 杜邦分析法杜邦财务分析体系是众多财务综合分析方法中的一种,它是利用几种主要的财务比率之间的关系来综合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其最终目的也是在于全方位了解企业的经营绩效,为报表分析者全面仔细地了解企业的经营和盈利状况提供方便。
1.2 经济增加值分析法经济增加值(Economic V alue Added,简称EVA)是90 年代中期由美国学者Stewart 提出,并由美国Stern Stewart 公司开发出来的一种以经济增加值概念为基础的绩效评定方法,同时也是基于税后营业净利润和产生这些利润所需资本的一种企业绩效财务分析的方法。
1.3 层级分析法层级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是将与决策有关的元素分解成目标、准则、方案等层次,在此基础上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决策方法。
该方法是美国教授萨蒂于20世纪70年代初应用网络系统理论和多目标综合评价方法提出的一种层次权重决策分析方法。
1.4 综合平衡计分卡平衡计分卡源于哈佛大学教授罗伯特·S·卡普兰和诺朗顿研究院总裁戴维·P 诺顿对在绩效测评方面处于领先地位的公司的研究,是经过为期一年多总结出的绩效管理方法。
发表于《哈佛商业评论》的《平衡计分卡:良好绩效的测评体系》、《平衡计分卡的实际应用》和《把平衡计分卡作为战略管理体系的基础》构成了平衡计分卡方法(Balanced-Score-Card)的基础。
1.5 因子分析法因子分析法起源于20 世纪初查尔斯·斯皮尔曼(Charles Spearmen)对学生考试成绩的研究。
目前因子分析技术已成功运用于医学、心理学、经济学等领域,并由此促进了该方法理论的不断完善。
2我国中部上市公司现状分析中部六省:湖南、河南、安徽、山西、江西、湖北六个相邻省份,它地处中国内陆腹地,人口3.61约亿,占全国的28.1%,农村人口达2.44 亿,占全国农村人口的31.2%。
中部地区起着承东启西、接南进北、吸引四面、辐射八方的作用。
截至2011年底中部地区境内上市公司有258家,仅占全国上市公司数量的15.9%。
我国中部地区上市公司数量在2007-2011年间逐年递增,2007年底为87家,2008只在2007年基础上增加了一家上市公司,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中部地区2010年新增上市数量最多,较2009年来说,增幅为6.4%,到2011年底,我国中部地区境内上市公司家数达97家。
目前我国中部地区上市公司呈现以下三大特点:一是农业板块优势明显。
目前中部地区以全国10.7%的土地,却生产出占全国40%的粮食,体现出以第一产业为主导的“重农”型产业结构。
如湖南的金健米业、新五丰、隆平高科、洞庭水殖,安徽的丰乐种业,丰原生化,河南的双汇发展、莲花味精、华英农业等;二是有着较深厚的装备制造业基础。
装备制造业基础的上市公司有湖南的;三一重工、中联重科,安徽的海螺型材、海螺水泥,山西的天地科技、太原重工,河南的轴研科技,江西的洪都航空等。
中部地区在汽车制造方面也具有优势,如河南的宇通客车,安徽的安凯客车、江淮汽车,湖北的东风汽车,江西的江铃汽车等;三是能源板块优势明显。
能源类上市公司主要集中在山西板块和湖北板块。
如山西的兰花科创、国阳新能、煤气化、西山煤电、安泰集团、山西焦化、璐安环能、山煤国际等,湖北的电力股祥龙电业、长源电力、凯迪电力和力诺太阳,还有石化行业的武汉塑料等。
3我国中部上市公司经营绩效计量分析3.1 指标确定、样本选取及数据来源本文遵循科学性、代表性、可比性、可操作性和统一性的原则,借鉴国家财政部颁布的企业经营绩效评价体系,结合专家建议,为求全面、完整、真实地反映东中西部上市公司绩效。
据此本文从公司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成长能力、资产管理能力、股本扩张能力五方面来反映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并选取14 项指标建立本研究的综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指标名称、计算公式及变量代码如表3-1 所示。
表3-1 我国中部上市公司经营绩效因子分析评价的指标体系本文所有数据来源于2011 年中部上市公司的年报。
根据数据的可获得性、可比性,同时根据因子分析过程对数据的要求,本文剔除中部所有B股、ST股票以中部97家上市公司做为研究对象。
3.2 样本数据的描述性统计分析表3-2中部样本数据的描述性统计分析根据样本数据,把14个所选定的指标输入SPSS统计软件,经过运算得到各个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值,如表3-2所示。
从上述描述性分析结果可知:我国中部地区上市公司总资产收益率X1和净资产收益率X2平均水平分别为2.79%和3.93%,每股收益X3为0.28,中部上市公司净资产和总资产的获利能力偏弱,标准差较小,说明我国中部上市公司整体资产盈利能力不高。
资产负债率X4平均水平为50.9%,说明企业有着较强的还债能力,流动比率X5平均值为1.46,速动比率X6平均值为1.03,基本上保证了企业的正常经营,企业的短期偿债还是可以应付的,X4、X5、X6标准差均比较大,说明偿债能力波动比较大。
总资产周转率X7平均值为83.72%,表明企业的资产周转率比较高,周转天数短,有利于企业资产的运营。
存货周转率X8和应收账款周转率X9平均值分别为8.83%和69.86%,前者数值不大,后者数值较大说明企业有着很好的经营效率,标准差都比较大,表明企业之间有着很大的差异。
净利润增长率平均值较大,呈负值,标准差也较大。
总资产增长率X10和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X11平均值分别为13.19%、125.39%,每股净资产X13和每股公积金X14平均值分别为3.37、1.35,表明有着很好的成长能力和股本扩张能力。
3.3 原始指标的标准化和适用性检验样本原始指标的无量纲化处理不同评价指标往往具有不同的量纲,指标的数值大小也有较大的差异,各指标的优劣标准也不尽相同,为了得到统一的评价结果,要将各评价指标作无量纲化处理。
所谓无量纲化,即对评价指标标准化处理,通过一定的数学变换来消除指标量纲的影响,把数值、单位有差异的指标转化为可以进行统一比较的相对数理化值。
本文选取的各样本指标数值,大小上存在很大的差异,单位也不尽相同,为了使因子分析均等的对待每一个指标,首先需要对原始指标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
标准化处理的方法很多,本文选用的是SPSS统计软件提供的Z-Score 数据标准化法,标准化处理过程如公式(3-1)所示。
3.4 待分析变量数据的适用性检验因子分析的前提之一是选取的原始指标数据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因此我们在求解初始公因子之前,先需要检验数据的适用性。
本文采用了巴特利特球形和KMO 两种检验法,来验证所取数据是否适合做因子分析。
巴特利特球形检验是以相关系数矩阵为出发点,它的零假设为相关系数矩阵是一个单位阵,其统计量是根据相关系数矩阵的行列式得到的,如果该值较大,则拒绝零假设,相关系数矩阵不可能是单位阵,即原始变量之间存在相关性,适合做因子分析;KMO检验用于比较简单相关和偏相关系数,KMO的统计量如果小于0.5,则不适合因子分析。
检验结果如表3-3所示。
表3-3中部样本的KMO and Bartlett's Test从表3-3中可知,巴特利特检验统计量的值为2038.315,而且统计量的显著性概率为0.000,小于1%,拒绝巴特利特检验的零假设,适合做因子分析,KMO的统计量为0.685,大于0.5,也适合做因子分析。
3.5求解初始公因子及诸因子得分3.5.1 因子分析的共同度表3-4为因子分析的变量共同度,也称公因子方差(Communalities),反映因子变量对原始变量总方差解释比例。
表中第二列数据(Initial)显示为初始的因子共同度,初始因子共同度包含了所有公因子,即标准化后方差为1的原始变量都可以被解释。
表中第三列(Extraction)是提取后的因子共同度,可以看到14个变量的共同度大部分都在70%以上,丢失的信息较少,所以主因子提取的效果较好。
表3-4中部样本的因子分析共同度3.5.2因子分析中的总方差解释表3-4是基于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提取的初始公因子特征值、方差贡献率和累计方差贡献率的总方差解释表。
表中第一部分(Initial Eigenvalues)描述了初始因子解的情况,其中“Total”给出了因子的特征值,即被每个因子解释的原始变量的方差;“% of Variance”给出了每个因子解释所有原始变量总方差的百分比;“Cumulative %”给出了前n个因子对原始变量总方差的累计贡献率。
第一个公因子的特征值为4.244,解释14个原始变量总方差的30.316%,累计方差贡献率为30.316%。
第二部分(Extraction Sumsof Squared Loadings)描述的是提取后的因子对总方差的解释情况。
经过主成分方法提取后,共有5个因子被提取,累计解释原始变量总方差71.654%,解释效果较好。
第三部分(Rotation Sums of Squared Loadings)描述了旋转后的因子解,也是因子分析的最终解释。
因子旋转后,累计解释总方差的百分比没有变化,但重新分配各因子解释原始变量的方差,使得因子更易于解释命名。
3.5.3 因子分析中的总方差解释表3-4是基于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提取的初始公因子特征值、方差贡献率和累计方差贡献率的总方差解释表。
表中第一部分(Initial Eigenvalues)描述了初始因子解的情况,其中“Total”给出了因子的特征值,即被每个因子解释的原始变量的方差;“% of Variance”给出了每个因子解释所有原始变量总方差的百分比;“Cumulative %”给出了前n个因子对原始变量总方差的累计贡献率。
第一个公因子的特征值为4.244,解释14个原始变量总方差的30.316%,累计方差贡献率为30.316%。
第二部分(Extraction Sums of Squared Loadings)描述的是提取后的因子对总方差的解释情况。
经过主成分方法提取后,共有5个因子被提取,累计解释原始变量总方差71.654%,解释效果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