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厌氧消化处理课程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33.00 KB
- 文档页数:2
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设计方案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污水处理厂在日常运作中会产生大量的污泥。
这些污泥通常含有大量的有机物质、重金属和其他有害物质,如果处理不当,将会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因此,设计一个合理、有效的污泥处置方案,对于保护环境、维护公共卫生以及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污泥处置方案设计原则1、减量化:通过减少污泥的产量和体积,降低处置难度和成本。
2、无害化:确保污泥中的有害物质得到有效处理,避免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影响。
3、资源化:尽可能将污泥转化为有价值的资源,如肥料、建筑材料等。
4、可持续化:考虑方案的经济性、环境友好性和社会可接受性。
三、污泥处置方案设计1、物理处理法:通过压滤、浓缩、干燥等物理手段,减小污泥的体积和重量,便于后续处理。
2、化学处理法:利用化学药剂如氧化剂、还原剂等,对污泥中的有害物质进行转化或分离。
3、生物处理法:利用微生物对污泥中的有机物质进行分解和转化,生成无害物质或资源。
4、热处理法:通过高温焚烧等方式,将污泥中的有害物质转化为无害物质。
5、土地利用:将处理后的污泥用于土地改良、植被恢复等,提高土壤质量。
6、稳定化处理:将污泥进行稳定化处理,降低有害物质的浸出风险。
7、资源化利用:将处理后的污泥转化为肥料、建筑材料等资源,实现废物利用。
8、安全填埋:对于不能进行其他处理的污泥,进行安全填埋。
四、方案选择与优化根据实际情况,结合技术可行性、经济性、环境影响等因素,选择适合的处置方案。
同时,应考虑以下几点:1、降低污泥产量和体积,减少处置压力。
2、提高处理效率,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3、充分利用资源,实现废物利用。
4、提高经济效益,降低处置成本。
5、考虑社会可接受性,提高公众满意度。
五、结论与建议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污泥处置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任务,需要我们采取科学合理的设计方案。
在选择和实施污泥处置方案时,应充分考虑技术可行性、经济性、环境影响和社会可接受性等因素。
城市污泥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城市污泥的来源、成分及对环境的影响;2. 学生能够掌握城市污泥处理与处置的基本方法和技术;3. 学生能够了解我国在城市污泥处理与处置方面的政策及现状。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污泥问题,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2. 学生能够通过实地考察、资料查询等方式,收集并整理城市污泥处理的相关信息;3. 学生能够运用图表、报告等形式,展示对城市污泥处理与处置的研究成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到城市污泥处理与处置的重要性,增强环保意识;2. 学生能够关注我国在城市污泥处理领域的发展,培养社会责任感;3. 学生能够通过学习,培养科学探究的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课程性质:本课程属于环境科学领域,旨在让学生了解城市污泥处理与处置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实践能力。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对环保问题有一定的认识和关注,好奇心强,善于合作。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关注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探究精神。
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在教学设计和评估中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二、教学内容1. 城市污泥的来源与成分- 污泥产生的原因及主要来源- 污泥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成分特点2. 城市污泥对环境的影响- 污泥对土壤、水体和空气污染的影响- 污泥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的影响3. 城市污泥处理与处置技术- 污泥浓缩、调理和稳定化处理技术- 污泥焚烧、土地利用和建材利用等处置技术4. 我国城市污泥处理与处置政策及现状- 相关政策法规的介绍- 我国城市污泥处理与处置现状及存在的问题5. 实践活动:城市污泥处理案例研究- 实地考察当地污泥处理设施- 案例分析,了解污泥处理技术在实践中的应用教学大纲安排:第一课时:城市污泥的来源与成分第二课时:城市污泥对环境的影响第三课时:城市污泥处理与处置技术第四课时:我国城市污泥处理与处置政策及现状第五课时:实践活动:城市污泥处理案例研究教材章节关联:《环境科学》第六章: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内容列举:1. 固体废物的分类与处理方法2. 污泥处理与处置技术3. 固体废物污染控制与资源化利用4. 我国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政策及现状教学内容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结合课程目标,以教材为依据,有序安排教学进度,使学生全面掌握城市污泥处理与处置的相关知识。
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好氧发酵处理课程设计一、引言我国城市近年来普遍建设了污水处理厂,而且规模不断扩大、处理程度不断提高。
与蓬勃发展的污水处理技术相比,污泥处理和处置技术在我国还刚刚起步,未妥善处理的污泥会带来严重的二次污染问题。
随着新建污水处理厂的陆续投产,污泥产量将会有大幅度的增加,所以对污泥的处理和处置必须予以充分的重视。
污泥的利用和最终处置方法主要有焚烧、填埋、堆肥和投海等。
与其它处置方式相比,堆肥处理不但可以达到稳定污泥的目的,同时制成肥料农业利用具有经济、简便、可资源化等优点,引起各国的重视,并进行大量的研究。
二、设计背景资料(1)城市生活污水脱水污泥含水率75%,C/N为6.3,污泥含氮量为5.6%(干基),污泥全年平均温度25℃。
采用树叶作为发酵配料,含水率为50%,C/N为50,含氮量为0.7%(干基)。
(2)大气全年平均温度21℃,土壤冬季计算温度10℃,冬季冻土深度0.6m,土壤全年平均温度23℃,冬季室外计算温度15℃。
(3)地下水位深度7m。
(4)发酵温度控制在50~60℃。
但最高温度控制在60~70℃,并维持24小时以杀灭病原微生物和植物种子。
(5)设计处理能力为50tDS(干污泥)/d。
三、设计内容:1.污水污泥量与特性分析污水污泥量为50tDS(干污泥)/d,湿污泥量为200 t/d。
城市生活污水污泥(Sewage Sludge),简称城市污泥,是生活污水处理厂在污水净化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含水率很高的絮状泥粒,它实际上是由污水中的悬浮物、微生物、微生物所吸附的有机物以及微生物代谢活动产物所形成的聚集体组成的。
随着污泥处理技术的改进,污水排放标准日趋严格,处理程度越来越高,产生的污泥量大大增加。
城市生活污水污泥主要属于有机污泥,其特点是有机物含量高(60%~80%),颗粒细(0.02~0.2 mm),密度较小(1.002~1.0069/cm3),由于在水处理过程中经常添加化学絮凝剂而呈絮状体结构,脱水性差,分散困难。
目录1. 前言 (1)1.1 设计概述 (1)1.1.1 设计目的 (1)1.1.2 设计背景 (1)1.2 设计内容 (1)1.2.1 基本资料 (1)1.2.2 主要内容 (2)1.2.3 水质去除率计算 (2)2. 城镇污水处理厂设计方案的确定 (3)2.1 污水处理方式的设计原则与设计依据 (3)2.1.1 设计原则 . (3)2.2 污水处理 AB工艺的简介 (4)2.2.1 A B 法的由来 . (4)2.2.2 A B 法工艺的主要特征 (4)2.2.3 A B 法工艺的处理机理和适用范围 (4)2.2.4 AB 法的除磷脱氮 (5)2.2.5 AB 法的优缺点 (6)2.3 AB 处理工艺流程示意图 ` (7)2.4 主要构筑物的选择 (8)2.4.1 污水处理构筑物的选择 (8)2.4.2 污泥处理构筑物的选择 (9)3. 设计计算及说明 (10)3.2 格栅的设计计算 . (11)3.2.1 泵前中格栅 . (11)3.2.2 泵后细格栅 . (13)3.3 污水提升泵房 (16)3.3.1 选泵 (16)3.3.2 集水池 (17)3.3.3 潜污泵的布置 (18)3.3.4 泵房高度的确定 (18)3.3.5 泵房附属设施 (18)3.3.6 单管出水井的设计 (19)3.3.7 污水提升泵房设计草图 (19)3.4 曝气沉砂池的设计计算 (19)3.4.1 池子的有效容积( V) (20)3.4.2 水流断面积( A) (20)3.4.3 池总宽度( B) (20)3.4.4 每格池子宽度( b) (20)3.4.5 池长( L) (20)3.4.6 每小时的需空气量 (q) (20)3.4.7 沉砂室所需容积( Vm3) (20)3.4.8 每个沉砂斗容积( V0) (21)3.4.9 沉砂斗各部分尺寸 (21)3.4.10 曝气沉砂池设计草图 (22)3.5 A 段曝气池和 B 段曝气池的设计计算 (22)3.5.1 A 段曝气池的设计计算 (22)3.5.2 B 段曝气池的设计计算 (26)3.6 沉淀池的设计计算 (29)3.6.1 中间沉淀池的设计计算 (29)3.6.2 二次沉淀池的设计计算 (31)3.6.3 沉淀池设计图 (32)3.7 平流式消毒池与加氯间 (32)3.7.1 设计计算 (33)3.8 巴氏计量槽 (35)3.8.1 设计参数 . (35)3.9 鼓风机房 (36)3.9.1 鼓风机的选型 (36)3.9.2 鼓风机房的设计 (37)3.9.3 鼓风机房设计图 (39)4. 污泥处理系统的设计 (39)4.1 回流污泥泵房 . (39)4.1.1 设计说明 . (39)4.1.2 回流污泥泵设计选型 (40)4.2 剩余污泥泵房 . (40)4.2.1 设计说明 . (40)4.2.2 设计选型 . (40)4.3 浓缩池 (41)4.3.1 设计参数及设计要求 (41)4.3.2 浓缩池的尺寸设计计算 (41)4.3.3 污泥浓缩池设计图 (45)4.4 污泥脱水机房 . (45)4.4.2 设计参数 (46)4.4.3 设计计算 . (46)4.4.4 污泥脱水机房设计图 (47)5. 污水处理厂的布置 (48)5.1 污水处理厂平面布置 (48)5.1.1 平面布置原则 (48)5.1.2 平面布置 . (48)5.1.3 污水处理厂平面布置尺寸 (48)5.2 污水处理厂的高程布置 (48)5.2.1 高程布置原则 (48)5.2.2 污水处理构筑物高程计算 (48)5.2.3 污泥处理构筑物高程计算 (48)6. 参考文献 (48)7. 心得体会 (49)8. 致谢 (49)9. 附图 (50)9.1 污水处理厂的平面布置图 (50)9.2 污水处理厂的高程分布图 (50)1.前言1.1 设计概述1.1.1 设计目的通过课程设计,加深理解所学专业知识,培养学生运用所学专业知识的能力,在设计、计算、绘图方面得到锻炼,初步学会针对污水处理设计任务如何选择处理工艺方法,如何组织工艺流程,如何计算和确定主要的构筑物、如何选择设备。
城镇污泥处理厂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了解城镇污泥处理厂的基本概念、原理及工艺流程。
2. 掌握污泥处理厂对环境的影响,以及相关环保政策和技术措施。
3. 理解污泥处理厂在城镇环境保护和资源循环利用中的重要性。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污泥处理厂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的能力。
2. 提高学生收集、整理和分析相关资料的能力,以小组合作形式完成项目任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树立绿色发展的理念。
2. 激发学生对污泥处理技术的兴趣,鼓励他们关注和投身环保事业。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交流的能力,增强合作意识。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环境科学相关学科的教学内容,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城镇污泥处理厂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实践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初中或高中年级,具有一定的环保意识和基础知识,但缺乏对污泥处理厂的深入了解。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以项目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为具体学习成果,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城镇污泥处理厂概述- 污泥来源及分类- 污泥处理厂的作用与意义2. 污泥处理技术及工艺流程- 物理处理技术:浓缩、脱水等- 化学处理技术:调理、稳定等- 生物处理技术:厌氧消化、好氧消化等- 资源化利用技术:焚烧、土地利用等3. 环保政策与技术措施- 我国污泥处理相关政策法规- 污泥处理厂的环保要求及措施- 污泥处理过程中的污染控制与减排4. 案例分析与实践- 城镇污泥处理厂实际案例介绍- 污泥处理厂运行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改进建议教学大纲:第一课时:城镇污泥处理厂概述及环保意义第二课时:污泥处理技术及工艺流程第三课时:环保政策与技术措施第四课时:案例分析与实践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周:第一课时,引出课程主题,了解污泥处理厂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厌氧消化工艺设计与运行管理指南1总则1.0.1编制目的为了深化对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厌氧消化技术原理和工艺的理解,提升我国污泥厌氧消化的工艺设计和运行管理水平,在查阅国内外相关技术材料、调研国内相关工程的基础上,依据国家和行业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编制本指南。
1.0.2 适用范围本指南适用于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厌氧消化的工艺设计和运行管理。
2术语和定义2.0.1污泥厌氧消化sludge anaerobic digestion在无氧条件下,使污泥中的有机物生物降解和稳定的过程,该过程可产生沼气。
[T/CECS 496-2017,术语2.1.1]2.0.2 消化时间digestion time污泥在消化池中的平均停留时间。
[GB 50014-2006(2016年版),术语2.1.110]2.0.3 挥发性固体volatile solids污泥固体物质在600℃时所失去的重量,代表污泥中可通过生物降解的有机物含量水平。
[GB 50014-2006(2016年版),术语2.1.111]2.0.4 挥发性固体容积负荷volume loading rate of volatile solids单位时间内对单位消化池容积投入的原污泥中挥发性固体重量。
[GB 50014-2006(2016年版),术语2.1.113]2.0.5沼气biogas污泥厌氧消化时有机物分解产生的气体,主要成分为甲烷和二氧化碳,并有少量的氢、氮和硫化氢等。
[T/CECS 496-2017,术语2.1.9]2.0.6沼液digestion effluent污泥厌氧消化后的上清液。
[T/CECS 496-2017,术语2.1.10]3污泥厌氧消化工艺3.1 原理与作用3.1.1污泥厌氧消化及其优缺点污泥厌氧消化是利用兼性菌和厌氧菌进行厌氧生化反应,分解有机物质,实现污泥减量化、稳定化和资源化的一种处理工艺。
污泥厌氧消化具有以下优点:∙产生甲烷这一能源气体,除满足厌氧消化自身的能量需求外,多余的甲烷气体可以用来供热及发电,或是用作电机燃料;∙由于挥发性固体在厌氧消化过程中转化为甲烷、二氧化碳和水,降低了固体总量。
城市污水厂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城市污水厂的基本概念、作用及重要性。
2. 学生能掌握城市污水厂的处理工艺流程及其相关科学原理。
3. 学生能了解城市污水厂在环境保护和水资源循环利用方面的意义。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城市污水的来源、组成及危害。
2. 学生能够通过实地考察、资料查询等方式,掌握城市污水厂的处理技术及设备。
3. 学生能够运用图表、报告等形式,展示对城市污水厂的学习成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关注环境保护、水资源节约与循环利用的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2. 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科学问题、合作交流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对生态环境领域的兴趣。
3. 培养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环境科学领域的一节实践性课程,结合学生年级特点,注重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的相结合。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认知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
教学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环境问题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关爱环境、珍惜水资源的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分解课程目标,以实现具体、可衡量的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1. 城市污水厂概述- 污水的来源、分类及危害- 城市污水厂的定义、作用及重要性2. 污水处理工艺流程- 物理处理:格栅、沉砂池、调节池等- 化学处理:混凝、沉淀、氧化还原等- 生物处理: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等- 污泥处理与处置:浓缩、消化、脱水等3. 污水处理技术及设备- 常见污水处理设备的功能与原理- 污水处理过程中的自动化控制系统- 新型污水处理技术及其发展趋势4. 环境保护与水资源循环利用- 城市污水厂对环境保护的意义- 污水资源化利用的技术与应用- 污水处理与可持续发展教学大纲安排:第一课时:城市污水厂概述第二课时:污水处理工艺流程第三课时:污水处理技术及设备第四课时:环境保护与水资源循环利用教学内容进度:第一周:完成第一、二课时第二周:完成第三课时第三周:完成第四课时,并进行课程总结与评价教学内容与教材关联性:本章节内容与教材中关于城市污水处理的相关章节紧密关联,确保了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污泥厌氧消化沼气安全系统的工艺设计污泥厌氧消化沼气安全系统是一种处理污水的生物技术,主要用于污水处理厂中有机物分解和沼气的生产。
该技术具有成本低、运行稳定、节能环保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国内外的污水处理行业。
本文将围绕污泥厌氧消化沼气安全系统的工艺设计进行介绍和探讨。
一、污泥厌氧消化沼气安全系统的概念污泥厌氧消化沼气安全系统,简称厌氧沼气系统,是指采用厌氧反应器处理污泥、有机废物等生物质,通过厌氧反应产生沼气,再将沼气收集利用的一种生物技术。
该技术适用于不同规模的城市污水处理厂、工业废水处理厂或畜禽养殖厂等。
厌氧沼气系统的主要组成包括厌氧消化器、沼气收集系统和消化液固液分离系统等。
二、厌氧消化器的设计厌氧消化器是厌氧沼气系统的核心部件,其设计过程需要考虑污泥性质、温度、水质等因素。
一般而言,厌氧消化器的设计应该满足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1、适当的容积:厌氧消化器的容积应该根据污泥产生量、水质等情况进行综合考虑,一般计算方法是污泥日产生量×3-5天至10-20天的处理时间。
2、合适的外观形状:厌氧消化器应该尽量采用环保节能、实用美观的外观形式。
3、适宜的操作方式:厌氧消化器的操作方式应该尽可能简单、方便,能够便于对生化反应的维护、监测和调控。
三、沼气收集系统的设计沼气收集系统是厌氧沼气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过程需要考虑沼气产生量、沼气组成、管道敷设等因素。
一般而言,沼气收集系统的设计应该满足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1、合适的吸气方式:沼气收集系统的吸气方式应该考虑沼气产生量、地形、压力等因素,可以选择真空吸气、微压吸气等方式。
2、科学的管道布局:沼气收集管道应该在水平面上尽量保持平整、不对地形造成障碍,同时还需要进行适当的斜度设计,保证沼气能够顺利地流入倾倒泵或储气罐等设备中。
3、安全的防爆措施:沼气本身具有较大的爆炸危险,沼气收集系统需要安装合适的排风、通风和防爆设备。
四、消化液固液分离系统的设计消化液固液分离系统是厌氧沼气系统中重要的后处理设备,其设计过程需要考虑过程操作的便利性和处理效果。
城市污水处理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城市污水处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及常用处理技术;2. 学生能掌握污水处理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如预处理、生化处理和污泥处理;3. 学生了解城市污水处理对环境保护和水资源循环利用的重要性。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城市污水的来源、成分及处理需求;2. 学生能够设计简单的污水处理流程,并解释各环节的作用;3. 学生能够运用数学和科学方法,进行污水处理相关实验和数据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关注环境保护,树立绿色生态理念;2. 增强学生对我国水资源的忧患意识,提高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自觉性;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探究学习的意识,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本课程针对八年级学生,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生年龄阶段,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课程内容紧密联系课本知识,以实际污水处理案例为切入点,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认识到城市污水处理的重要性,形成良好的环保意识和科学素养。
同时,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为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明确依据。
二、教学内容1. 城市污水处理基本概念:介绍污水处理的目的、意义,以及城市污水处理的基本流程;相关教材章节:第二章“水污染与污水处理”2. 污水处理技术:讲解物理、化学和生物处理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相关教材章节:第三章“污水处理技术”3. 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分析典型的城市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如A2/O、SBR 等;相关教材章节:第四章“污水处理工艺”4. 预处理和生化处理:详细介绍预处理方法、生化处理原理及其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相关教材章节:第五章“预处理与生化处理”5. 污泥处理与处置:探讨污泥处理的方法、技术及其资源化利用;相关教材章节:第六章“污泥处理与处置”6. 污水处理厂设计:分析污水处理厂的设计原则、主要设施及其运行管理;相关教材章节:第七章“污水处理厂设计与管理”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本课程共8课时,第1-2课时介绍城市污水处理基本概念;第3-4课时讲解污水处理技术;第5-6课时分析污水处理工艺流程;第7课时探讨预处理和生化处理;第8课时介绍污泥处理与处置。
城污水处理厂污泥的处理处置城污水处理厂污泥的处理处置1. 引言2. 城污水处理厂污泥的特性城污水处理厂污泥是指在城市污水处理过程中,通过沉淀、浮选、生物处理等方法去除污水中的固体物质所产生的固体废弃物。
污泥的主要成分包括有机物、无机物、水分和微生物等。
污泥的特性决定了其处理处置的方法和效果。
3. 城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的方法3.1. 厌氧消化厌氧消化是一种常见的污泥处理方法,通过将污泥置于密闭的容器中,利用厌氧菌的作用,将有机物分解为甲烷和其他有机酸,达到稳定和减量的目的。
厌氧消化可以减少污泥的体积和重量,并产生可用于能源利用的沼气。
3.2. 好氧消化好氧消化是利用好氧微生物对污泥的有机物进行氧化分解的方法。
好氧消化可以进一步降解污泥中的有机物,使其更加稳定,并减少污泥的体积和重量。
好氧消化还可以产生适宜于土壤改良的有机肥。
3.3. 焚烧和焚烧发电焚烧是将污泥进行高温燃烧,将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和热能的方法。
焚烧可以有效地减少污泥的体积和重量,还可以产生能源。
焚烧发电是将焚烧后产生的热能转化为电能的方式,实现能源的利用和再生。
3.4. 堆肥堆肥是一种将有机物自然分解成稳定有机质的方法。
通过将污泥与其他有机物混合,控制湿度和通气条件,使污泥发生腐熟分解,形成有机肥料。
堆肥可以减少污泥的体积和重量,并有效利用有机质。
4. 城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的问题与挑战城污水处理厂污泥的处理处置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污泥的处理处置涉及到庞大的设施投资和运营成本。
污泥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和废气需进行进一步处理,以保证环境的安全和卫生。
污泥的处理处置涉及到资源利用和能源转化技术的研发和推广,需要更多的技术支持和创新。
5.城污水处理厂污泥的处理处置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问题。
选择合适的处理方法,减少污泥的体积和重量,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能源的再生利用,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的研究和实践中,需要加强技术创新和政策支持,推动城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的可持续发展。
废水厌氧消化实验(注:本次实验只进行了日产气量与pH得测定。
)一、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加深对厌氧消化原理的理解。
2、掌握厌氧处理废水的实验的方法和数据分析处理。
3 掌握pH、COD、NH3—N、VFA的测定方法。
二、实验原理在厌氧处理过程中,废水中的有机物经大量微生物的共同作用,被最终转化为甲烷、二氧化碳、水、硫化氢和氨等。
在此过程中,不同微生物的代谢过程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形成了复杂的生态系统。
高分子有机物的厌氧降解过程可以被分为四个阶段:水解阶段、发酵(或酸化)阶段、产乙酸阶段和产甲烷阶段。
(1)水解阶段水解可定义为复杂的非溶解性的聚合物被转化为简单的溶解性单体或二聚体的过程.高分子有机物因相对分子量巨大,不能透过细胞膜,因此不可能为细菌直接利用。
它们在第一阶段被细菌胞外酶分解为小分子。
这些小分子的水解产物能够溶解于水并透过细胞膜为细菌所利用,水解过程通常较缓慢。
(2)发酵(或酸化)阶段发酵可定义为有机物化合物既作为电子受体也是电子供体的生物降解过程,在此过程中溶解性有机物被转化为以挥发性脂肪酸为主的末端产物,因此这一过程也称为酸化.在这一阶段,上述小分子的化合物发酵细菌(即酸化菌)的细胞内转化为更为简单的化合物并分泌到细胞外.发酵细菌绝大多数是严格厌氧菌,但通常有约1%的兼性厌氧菌存在于厌氧环境中,这些兼性厌氧菌能够起到保护像甲烷菌这样的严格厌氧菌免受氧的损害与抑制。
这一阶段的主要产物有挥发性脂肪酸、醇类、乳酸、二氧化碳、氢气、氨、硫化氢等,产物的组成取决于厌氧降解的条件、底物种类和参与酸化的微生物种群。
与此同时,酸化菌也利用部分物质合成新的细胞物质,因此,未酸化废水厌氧处理时产生更多的剩余污泥.在厌氧降解过程中,酸化细菌对酸的耐受力必须加以考虑.酸化过程pH 下降到4时能可以进行。
但是产甲烷过程pH值的范围在6.5~7.5之间,因此pH值的下降将会减少甲烷的生成和氢的消耗,并进一步引起酸化末端产物组成的改变。
固废厌氧消化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固体废物的概念、分类及对环境的影响;2. 学生能掌握厌氧消化的基本原理、过程及影响因素;3. 学生能了解我国固体废物处理的政策及发展趋势。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固体废物的厌氧消化处理过程;2. 学生能通过实验操作,掌握固体废物厌氧消化的基本技能;3. 学生能运用数据分析方法,评估固体废物厌氧消化处理的效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认识到固体废物处理的重要性,增强环保意识;2. 学生能通过学习,培养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和探究精神;3. 学生能树立绿色、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关注我国固体废物处理领域的发展。
课程性质:本课程属于环境科学领域,结合高中生物、化学等相关知识,通过理论讲解和实验操作,使学生了解固体废物的厌氧消化处理技术。
学生特点:高中生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对环保问题有一定的关注,但可能对固体废物处理技术了解不足。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科学素养。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取得具体的学习成果。
1. 固体废物概述:固体废物的定义、分类、来源及危害;教材章节:第二章第一节内容安排:1课时2. 厌氧消化原理:微生物代谢过程、产甲烷菌的作用;教材章节:第二章第二节内容安排:2课时3. 厌氧消化影响因素:温度、pH、有机负荷等;教材章节:第二章第三节内容安排:2课时4. 固体废物厌氧消化工艺:湿式消化、干式消化、两相消化等;教材章节:第二章第四节内容安排:2课时5. 厌氧消化设备与操作:消化罐、搅拌设备、气体收集设备等;教材章节:第二章第五节内容安排:2课时6. 固体废物处理政策与发展趋势:我国相关政策、技术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教材章节:第二章第六节内容安排:1课时7. 实践操作:实验室规模的厌氧消化实验;教材章节:第二章实践操作内容安排:4课时1. 讲授法:通过生动的语言、具体的实例,讲解固体废物厌氧消化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工艺,使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知识要点。
污水厂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污水处理的基本原理和过程,掌握污水处理厂的主要设施及其功能。
2. 学生能够描述污水处理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了解污水处理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3. 学生能够解释污水处理过程中涉及的关键化学和生物学概念。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图表、模型等工具分析污水处理流程,提升数据解读和推理能力。
2. 学生通过实地考察或模拟实验,能够设计简单的污水处理方案,培养问题解决和创新实践能力。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污水处理厂的运行状况进行初步评估,提高观察和评估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学习,能够树立环保意识,认识到个人在环境保护中的责任和作用。
2. 学生能够培养对科学探究的兴趣,激发对环境保护相关职业的探索热情。
3. 学生能够在小组合作中学会尊重他人意见,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公民责任感。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环境科学领域的一节应用实践课,旨在通过污水处理厂的实例,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
学生特点分析:考虑到学生所在年级,他们已经具备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和探究能力,对环境保护有一定的认识,但可能缺乏实际操作经验。
教学要求:课程设计需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亲身体验,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活动,实现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全面提升。
通过具体学习成果的分解,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并为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明确方向。
二、教学内容1. 污水处理基本原理:介绍污水处理的目的、意义,重点讲解物理、化学和生物处理方法的基本原理,对应教材第3章。
- 物理处理:沉淀、过滤、浮选等。
- 化学处理:混凝、中和、氧化还原等。
- 生物处理:活性污泥、生物膜、厌氧消化等。
2. 污水处理设施与功能:分析污水处理厂的主要设施及其作用,结合教材第4章进行讲解。
- 预处理设施:格栅、沉砂池等。
- 主要处理设施:曝气池、二沉池、滤池等。
- 污泥处理设施:污泥浓缩、污泥稳定、污泥脱水等。
城镇生活污水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城镇生活污水的来源、成分及对环境的影响。
2. 学生能够描述并分析城镇污水处理的基本流程和技术原理。
3. 学生能够了解我国城镇污水处理的政策和标准。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城镇生活污水处理中的实际问题。
2. 学生能够设计简单的污水处理方案,并进行评估和优化。
3.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提高沟通、协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关爱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增强环保责任感。
2. 培养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求知欲,提高创新精神。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合作能力。
本课程针对八年级学生,结合学科知识,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所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的相关知识,培养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良好的环保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为实现课程目标,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将围绕具体学习成果展开。
二、教学内容1. 城镇生活污水的来源与危害- 污水来源及分类- 污染物种类及其对环境的影响2. 城镇污水处理技术原理- 物理处理方法:沉淀、过滤等- 化学处理方法:中和、氧化还原等- 生物处理方法:活性污泥、生物膜等3. 城镇污水处理流程与设施- 污水处理厂的基本流程- 常见污水处理设施及其作用4. 我国城镇污水处理政策与标准- 污水排放标准和要求- 政策法规对污水处理的影响5. 案例分析与实践- 具体案例分析:污水处理厂实际运行情况- 设计实践活动:学生设计小型污水处理方案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结合教材相关章节进行组织。
教学大纲明确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
通过以上五个方面的教学,使学生系统掌握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的相关知识,为后续课程实践和评估奠定基础。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实践能力。
污水处理厂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污水处理的基本概念,掌握污水处理的主要工艺流程及其科学原理。
2. 学生能够描述污水处理厂在保护水资源和环境保护中的作用,了解我国污水处理的相关政策。
3. 学生能够掌握污水处理过程中的关键参数及其监测方法。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污水处理知识,分析并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污水处理问题。
2.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设计出简单的污水处理方案,提高创新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3. 学生能够运用信息技术,收集与污水处理相关的资料,提高信息处理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到污水处理的重要性,培养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2.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学会尊重他人意见,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3. 学生通过了解污水处理行业的发展,激发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培养探索精神。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自然科学类课程,结合生活实际,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环保意识。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好奇心强,善于合作,对环保问题有一定的关注。
教学要求:教师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培养其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通过有效的教学设计和评估,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二、教学内容1. 污水处理基本概念:污水来源、分类及水质指标(教材第3章)- 污水来源及分类- 水质指标及其含义2. 污水处理工艺流程:物理、化学和生物处理方法及其组合工艺(教材第4章)- 物理处理方法:沉淀、过滤等- 化学处理方法:混凝、氧化还原等- 生物处理方法:活性污泥、生物膜等3. 污水处理厂运行与管理:污水处理厂运行原理、设备维护及监测(教材第5章)- 污水处理厂运行原理- 设备维护与管理- 污水处理过程监测与控制4. 污水处理与环境保护:污水处理厂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及政策法规(教材第6章)- 污水处理与水资源保护- 污水处理与生态环境保护- 我国污水处理政策法规介绍5. 实践活动:设计简单的污水处理方案(教材附录)- 小组合作,设计污水处理方案- 方案展示与评价- 优化方案,提高处理效果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课时:污水处理基本概念第二课时:污水处理工艺流程第三课时:污水处理厂运行与管理第四课时:污水处理与环境保护第五课时:实践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确保内容的科学性和系统性,结合教材章节,有序推进教学进度,使学生能够全面掌握污水处理相关知识。
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厌氧消化处理课程设计
一、课程设计基础资料
某城市污水处理厂,初次污泥量与剩余活性污泥量约3:2,含水率均为96%,采用中温两级消化处理。
消化池的停留天数为30d,其中一级消化为20d, 二级消化为10d。
消化池控制温度为33~37℃,计算温度为35℃。
新鲜污泥年平均温度为17.3℃,日平均最低温度为12℃。
池外介质为空气时,全年平均气温为11.6℃,冬季室外计算气温,采用历年平均每年不保证5d的日平均温度-9℃。
池外介质为土壤时,全年平均温度为12.6℃,冬季计算温度为4.2℃。
一级消化池进行加热、搅拌,二级消化池不加热,不搅拌。
均为固定盖形式。
污泥设计处理能力按干基计算为:10t/d(20t/d、50t/d),几个主要设施进行计算和设计。
本课程设计的目的和要求: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方面的复杂工程问题。
运用深入的工程原理通过系统分析解决复杂工程问题,重点如下:1、设计多种技术、工程和其他因素,分析其中存在的冲突,做到扬长避短,尽量做到互相借鉴;2、通过建立合适的抽象模型解决工程问题,建模过程中需要体现出创造性(建立模型可理解为利用有关工程原理进行合理的情景分析和预测,提出解决思路);3、以常用的技术方法为基础,从多学科交叉和方法移用方面体现出创新性,以推动问题的解决;4、分析有关专业标准和规范中所涉及的因素是否全面,找出或发掘解决复杂问题的关键因素,并对标准和规范进行拓展;5、技术方法的确定方面,既要考虑处理效率和环保政策要求,又要考虑经济成本的可接受性,还需考虑短期和长远的发展预期;6、提出解决方案需要综合考虑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也需要采用综合性的解决思路和多学科工程技术的集成,还需考虑固体废物、废水、废气的全面有效处理,也需考虑技术的可行性、选用设备的处理能力和组合方式、工程应用的安全性等,即从多角度、多层次、多阶段、整体性等方面综合性解决。
二、设计内容
1、污水污泥产生量与特性分析
2、污水污泥厌氧消化处理系统总体设计
3、污水污泥浓缩池设计
4、污水污泥消化池设计
5、储泥池设计
6、脱水系统处理设计
三、设计要求
根据规划和所给的其他原始资料,设计相应处理系统,具体内容包括:
1、确定处理系统的工艺流程,选择处理构筑物并通过计算确定其尺寸(附必要的草图);
2、处理厂的工艺平面布置图,内容包括:标出处理厂的范围、全部处理构筑物及辅助建筑物、主要管线的布置、主干道及处理构筑物发展的可能性;
3、处理工艺流程高程布置,表示各处理构筑物的高程关系和布局;
4、按施工图标准画出主要处理设施的构筑物(一个即可)的平面、立面和剖面图;
5、编写设计说明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