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健康教育教学标准内容
- 格式:doc
- 大小:63.52 KB
- 文档页数:14
高等职业学校中医骨伤专业教学标准(征求意见稿)一、专业名称(专业代码)中医骨伤(620104K)二、入学要求普通高级中学毕业、中等职业学校毕业或具备同等学力三、基本修业年限三年四、职业面向所属专业大类(代码)所属专业类(代码)对应行业(代码)主要职业类别(代码)主要岗位群或技术领域举例职业资格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举例医药卫生大类62临床医学类6201卫生(84)社会工作(85)中医骨伤科医师(2-05-02-07)中医推拿医师(2-05-02-11)保健按摩师(4-10-04-02)康复技师(2-05-07-13)中医科医师中医骨伤科医师推拿按摩科医师康复技师医师保健调理师健康管理师五、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较强的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掌握中医骨伤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面向卫生、社会工作等行业的中医骨伤师、中医推拿师、保健按摩师、康复技师等职业群,能够从事中医骨伤、推拿按摩、康复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六、培养规格本专业毕业生应在素质、知识和能力等方面达到以下要求。
(一)素质1.坚定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深厚的爱国情感和中华民族自豪感;2.崇尚宪法、遵法守纪、崇德向善、诚实守信、尊重生命、热爱劳动,履行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具有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参与意识;3.具有质量意识、环保意识、安全意识、信息素养、工匠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4.勇于奋斗、乐观向上,具有自我管理能力、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有较强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5.具有健康的体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掌握基本运动知识和一两项运动技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6.具有一定的审美和人文素养,能够形成一两项艺术特长或爱好。
(二)知识1.掌握必备的思想政治理论、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2.熟悉与本专业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环境保护、安全消防等相关知识;3.掌握中医基础、中医诊断、中药、方剂等基本知识,掌握中医临床各科等基本知识;4.掌握现代医学解剖、生理、病理、药理等基础知识,掌握西医诊断学及临床各科等基本知识;5.掌握中医伤科基本理论、疾病分类、辩证诊断、骨关节检查、辅助检查、复位手法、固定方法、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功能锻炼和预防调护等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6.掌握中医康复、中医养生等基本知识;7.熟悉本专业的发展动态和趋势,了解相近学科和交叉学科的相关知识;8.了解现代康复医学、预防医学、急症医学等方面的知识。
骨科健康教育小知识
《骨科健康教育小知识》
骨科健康是人体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很多人在日常生活中对于骨科健康的重视程度不够。
因此,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些关于骨科健康的小知识,以便更好地保护自己的骨骼健康。
首先,了解骨科健康的重要性是至关重要的。
骨骼是人体的支撑结构,它们不仅使我们能够站立和行走,还保护内脏器官并在运动时提供支撑。
因此,保持骨科健康不仅能够预防骨折和关节炎等疾病,还能够提高生活质量。
其次,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习惯也能够影响骨科健康。
例如,坚持适当的体育锻炼能够增强骨骼和肌肉的功能,促进钙质的吸收和新陈代谢,从而预防骨质疏松症。
同时,注意饮食平衡也是非常重要的,摄入足够的钙质和维生素D能够增强骨骼的健康。
最后,及时的就诊和治疗也是保护骨科健康的重要环节。
一旦出现骨科健康问题,如骨折或关节疼痛,应及时就医,接受专业治疗和康复指导,以防病情恶化或留下后遗症。
总之,骨科健康教育小知识的了解对于保护自己的骨骼健康至关重要。
通过合理的运动锻炼、饮食调理以及及时的治疗,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自己的骨科健康。
希望通过这些小知识的了解,能够让更多的人重视起骨科健康,健康快乐地生活。
高职高专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教育基本标准(上报稿)Basic Standards for the Education of Specialty of RehabilitationTherapy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教育部高职高专相关医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1. 专业介绍1.1. 专业名称康复治疗技术1.2. 专业代码6304051.3. 职业岗位高职高专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主要对应于基层康复机构的物理治疗技术岗位、作业治疗技术岗位和言语治疗技术等岗位。
基于我国康复医学事业起步较晚,社会需求巨大,以及人力和经费所限,目前在大多数基层康复机构尚未对职业岗位作严格的技术分工,因此,要求培养的康复治疗师既能胜任物理治疗工作,又具有兼做作业治疗和言语治疗等的潜能。
1.4. 就业方向本专业毕业生主要在以下机构就业:1.4.1. 各级基层医院康复医学科、康复医院(中心)、工伤康复中心、社区医疗机构康复部(社区康复站)和疗养院等。
1.4.2.民政康复中心、残联康复中心、假肢矫形康复中心、社会福利院、儿童福利院、养老服务机构和残疾人用品服务站等。
2..其他:特殊教育学校(康复服务与教育)、体育运动队、民办儿童脑瘫康复中心和自闭症康复中心等。
1.5. 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在掌握本专业所必备的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知识基础上,较系统掌握现代康复和中国传统康复医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具有独立的实践操作能力,一定的发展潜力及创新精神的“一专多能”高素质基层康复治疗专业技术人才。
1.6. 培养规格1.4.2. 知识要求(1)具有与本专业相关的基础医学知识(如人体形态学、人体机能学、病理学、人体运动学、人体发育学等)。
(2)具有与本专业相关的临床医学知识,特别是神经、骨科等方面的临床医学知识。
(3)具有与本专业相关的中医基础知识,较系统地掌握中医康复治疗技术(如中医推拿、太极拳等)的基本理论知识。
中医传统康复疗法课程标准Prepared on 21 November 2021《中医传统康复疗法》课程标准课程编码:TC2411适用专业:康复治疗专业选修课程:专业基础课开课单位:一、课程设置概述(一)课程性质《中医传统康复疗法》是康复治疗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
本课程基于临床康复工作过程,对应康复岗位能力需求、医师执业标准,培养学生在临床康复、社区康复、康复中心等康复岗位必需的康复治疗能力和学生的个性发展能力。
本专业以培养高技能康复人才和满足康复岗位及岗位(群)任职要求,以执业医师资格要求为标准,培养学生具备临床康复、家庭康复、社区康复岗位必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能在各级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从事临床康复、社区康复、家庭康复、康复护理和健康保健工作。
《中医传统康复疗法》是康复专业培养职业能力的基础课程,涵盖了临床康复、社区康复和家庭康复、康复护理、健康保健等岗位最基本的康复治疗技能,特别是在以康复任务为驱动的课程体系中,本课程对专业基本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要,学生只有经过严格而规范的《中医传统康复疗法》课程的学习,掌握好基本康复治疗能力,才能为各专业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设计思路中医传统康复疗法是康复专业的通用技术,是康复治疗师在执业过程中每天必需要完成的工作任务,是康复职业的任何岗位都能用到的技术。
因此,该课程在课程设计时依据“康复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组织了临床康复专家、康复骨干教师进行基本康复工作任务设置。
服务对象评价康复治疗士最基本的就是康复治疗士在基本康复治疗中展现出的职业态度、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
而我们的学生在进入临床前虽经过反复训练并通过技能考核,但面对临床真实情景时,往往显得较机械,虽能按要求完成康复任务,但缺少根据具体情况变通的能力。
中医传统康复疗法是康复专业中最基础的部分,随着人们健康需求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康复治疗师的期望越来越高,对中医传统康复疗法质量的要求也不断提升,对中医传统康复疗法过程中展现出的整体素质要求更高,这就要求在课程设计和教学活动中不能仅考虑教给学生规范的操作,更应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
国家临床重点专科骨科评估标准(试行)
一、本标准分五个部分,实行量化千分制,其中“基础条件”占100分,“医疗技术队伍”占100分,“医疗服务能力与水平”占400分,“医疗质量状况”占300分,“科研与教学”占100分。
二、标准中的相关技术指标,如无特别注明,均指评估时上一年度的数据。
三、标准中部分指标内容可累积计分,但最后得分不超过标准分。
四、学科带头人是指具有正高级职称、临床水平高、教学和科研组织管理能力强、能带动学科持续发展和梯队建设的专科负责人。
五、学术带头人是指在各亚专科临床水平高、教学和科研组织管理能力强、能带动各亚专科持续发展和梯队建设的正高级职称人员。
六、学科骨干是指在专科内某一专业发展方向具有较高学术和技术水平、作为学术带头人后备力量的正高级职称人员。
七、本标准中包括的人员是指人事关系或执业地点在所在医院的人员。
其中聘用人员是指在本单位执业注册并履行职责1年以上、年工作时间8个月以上的人员。
八、此标准用于答辩评比和现场检查。
“检查内容”中标明“△”符号的,用于答辩评比。
对于答辩评比的内容,必要时将在现场检查时进行复核。
㊀第32卷第6期2018年12月㊀㊀中㊀国㊀医㊀学㊀教㊀育㊀技㊀术㊀㊀C H I N A M E D I C A LE D U C A T I O N T E C H N O L O G Y V o l .32N o .6D e c .2018收稿日期:2018G04G17作者简介:时志斌(1972G),男,上海人,副主任医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关节外科.骨科规范化培训中的C B L 教学模式探索时志斌,张㊀晨,倪建龙,樊立宏,张子琦,唐一仑,党晓谦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一科,西安㊀710004ʌ摘要ɔ:目的㊀探索C B L (c a s e Gb a s e d l e a r n i n g)教学模式在骨科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㊀选取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科规范化培训学员84名,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为结合3D 打印技术的C B L 教学组,对照组为标准的P B L (p r o b l e m Gb a s e d l e a r n i n g)组,通过两组学员的客观考核成绩与主观效果评价,对比研究两种方法在 骨盆骨折 教学中的效果.结果㊀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在客观考核成绩及主观效果评价的多个指标中均优于对照组,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㊀结合了3D 打印技术的C B L 教学模式应用于骨科规范化培训教育中,可有效提高学员对教学过程的满意度,提升教学效果.ʌ关键词ɔ:C B L 教学;3D 打印;骨外科学;规范化培训ʌ中图分类号ɔ:G 642.0㊀ʌ文献标志码ɔ:A㊀ʌ文章编号ɔ:1004G5287(2018)06G0683G04ʌD O I ɔ:10.13566/j .c n k i .c m e t .c n 61G1317/g4.201806023E x p l o r a t i o no fC B L t e a c h i n g m o d e a p p l i e d i n s t a n d a r d i z a t i o n t r a i n i n g o f o r t h o pe d i c r e s i d e n t s S h iZ h i b i n ,Z h a n g C h e n ,N i J i a n l o n g ,F a nL i h o n g ,Z h a n g Z i q i ,T a n g Y i l u n ,D a n g X i a o qi a n D e p a r t m e n t I o f O r t h o p e d i c s ,T h eS e c o n dA f f i l i a t e d H o s pi t a l o f X i 'a nJ i a o t o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X i 'a n 710004,C h i n a ʌA b s t r a c t ɔ:O b je c t i v e ㊀T oe x p l o r e t h e a p p l i c a t i o n a n d ef f e c t o f c a s e Gb a s e d l e a r n i ng (C B L )t e a Gchi n g m o d e i n s t a n d a r d i z a t i o n t r a i n i n g o f o r t h o p e d i c r e s i d e n t s .M e t h o d s ㊀T o t a l l y 84r e s i d e n t sw h o r e c e i v e d s t a n d a r d i z a t i o n t r a i n i n g i nD e p a r t m e n t I o fO r t h o p e d i c s o fT h eS e c o n dA f f i l i a t e dH o s p i Gt a l o fX i 'a n J i a o t o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w e r e r a n d o m l y d i v i d e d i n t o t w o g r o u p s .T h e e x p e r i m e n t a l g r o u p w a sC B Lt e a c h i n gg r o u p w i t h3D p r i n t i n g t e c h n o l o g y w h i l e t h e c o n t r o l g r o u p w a s s t a n d a r d p r o Gb l e m Gb a s e d l e a r n i n g (P B L )g r o u p .W e c o m p a r e d t h e t w o g r o u p s i no bj e c t i v ea s s e s s m e n t r e s u l t s a n d s u b j e c t i v e e f f e c t e v a l u a t i o n i no r d e r t o e x pl o r e t h e r o l e o f t h e t w om e t h o d s i n p e l v i c f r a c t u r e t e a c h i n g .R e s u l t s ㊀C o m p a r e dw i t ht h e c o n t r o l g r o u p ,t h ee x p e r i m e n t a l g r o u pp e r f o r m e ds i gn i f i Gc a n t l y b e t t e r i n s e v e r a l i n d i c t o r s o f t h e o b j e c t i v e a s s e s s m e n t a n d s u b je c t i v e ef f e c t e v a l u a t i o n (P <0.05).C o n c l u s i o n ㊀A p p l i c a t i o no f t h eC B Lt e a c h i ng m o d e c o m b i n e dw i t h3D p r i n t i n g t e ch n o l o g yi n t h e s t a n d a r d i z a t i o n t r a i n i n g o f o r t h o p e d i c r e s i d e n t s c a ne f f e c t i v e l y i m p r o v e t h e s t u d e n t s 's a t i s Gf a c t i o na b o u t t h e t e a c h i n gp r o c e s s a n d g r e a t l y i m p r o v e t h e t e a c h i n g ou t c o m e .ʌK e y w o r d s ɔ:C B Lt e a c h i n g ;3D p r i n t i n g ;o r t h o p e d i c s u r g e r y ;s t a n d a r d i z a t i o n t r a i n i n g ㊀㊀骨科疾病具有种类繁多,个体差异大的特点,一名合格的骨科医师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分析能力,还需要有较强的动手能力,所需的培养时间较长.目前,常用的P B L (p r o b l e m Gb a s e d l e a r n i n g,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方法[1],强调独立性学习能力的培养以及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引导,使学生获得理论水平和综合能力的提高,虽然在本科生的教学过程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但在其完成本科阶段的学习,进入临床骨科规范化培训时,却遇到了一些困难.学生在规范化培训阶段所接触到的具体病例与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存在一定的距离,毫无临床经验的学生,面对疾病繁杂不一的表象,其自我探索的过程较为盲目,在此基础上进行自我学习和小组讨论往往变成了 天马行空,不着边际 的辩论会,导致在理论㊀㊀㊀㊀㊀中㊀国㊀医㊀学㊀教㊀育㊀技㊀术第32卷第6期的系统性体现㊁学习的深度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另外,规培教育阶段的总体时间相对较短,要用3个月到半年的时间基本掌握骨科常见病㊁多发病的诊治目标,使用耗时过长的P B L方法显然难以奏效[2].如何更快㊁更好地完成从医学生到合格住院医师的转变,成为摆在承担着规培任务教学医院面前的难题.近年来,我们采用结合3D打印技术的C B L教学方法,进行了初步的探索.1㊀研究对象和方法1.1㊀研究对象选取2015年3月 2017年12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科规范化培训学员84人,其中男性78人,女性6人,年龄22~25岁(平均23.5岁),参加工作时间0~2年(平均0.4年),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2人.实验组接受结合3D打印技术的C B L教学模式,对照组接受标准P B L教学模式;每组总教学时间均为3个学时,由同一位拥有教学资质的高年资讲师授课.1.2㊀研究方法1.2.1㊀实验组课前准备㊀①按照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大纲要求,围绕骨盆骨折的基本表现㊁分型㊁诊断及治疗等相关内容,选择典型骨盆骨折病例并预设相关的问题.同时,将与骨盆骨折内容相关的作业布置下发,请学员查找工具书及文献,提前熟悉相关基础知识.②选取与病例相应的薄层C T平扫图片(64排螺旋C T,西门子,德国),利用M i m o c s10.01软件,制作成C A D文档,导入该院骨科3D打印骨科平台S o l i d oS D300快速成型系统,打印1︰1三维立体模型,同时准备相应的骨折复位工具及多种可选择的内固定物.在教学日,以教学查房的形式进行:①自我学习.向学员介绍实际病例,学员通过询问病史㊁查体㊁常规影像学资料阅片后,小组讨论得出初步的诊断和处理意见;②讲解环节.教师使用3D打印的实物模型,利用其高度精准㊁个体化的特点,展示更多的细节,就疾病的重点㊁难点问题进行系统性㊁针对性地讲解;③讨论环节.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就共性问题进行启发式提问,与学生进行相互讨论和意见交换,启发学员应用已有的知识进行综合观察分析,探讨骨折移位机理㊁临床表现及诊断思路方面的相互关系,形成最终的诊断意见,并提出治疗原则;④进阶环节.示教室内再次使用3D打印实物模型,研究移位规律,提出复位及固定方案,使用各种复位工具进行术前规划及手术预演,在教师指导下尝试各种方案并使用相应的内固定物实行固定,确定最优方案,全体学员进行术后效果评估;⑤总结评估.教师系统性的分析查房接触的病例,结合3D打印实物,做出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对预设的问题进行概括总结,对学员提出的共性问题做出梳理解答,帮助学员掌握并巩固相应知识.1.2.2㊀对照组课前准备㊀按规范化培训大纲要求,以骨盆骨折的基本表现㊁分型㊁诊断及治疗为学习内容,采用标准化P B L教学模式,将事先准备好的相关病例多媒体幻灯片(包括患者的详细病史㊁体格检查结果及X光片㊁C T或M R I等影像学资料)分发给所有学员,由学员自行查找工具书及文献,得出初步诊断,并提出治疗方案.教学日,以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①学员根据各自的自我学习结果,发表各自的见解,讨论形成统一意见;②教师根据各小组做出的诊断㊁并发症㊁处理原则以及最后的手术方案,纠正阅片中出现的错误或遗漏,补充更多的信息,小组之间进一步相互讨论;③再次形成统一意见后,教师对学员们的答案进行反馈和评价,确定最后的诊断及治疗方案.1.3㊀教学效果评价1.3.1㊀客观效果评价㊀设计满分为50分的闭卷标准化考核试卷,针对骨盆骨折的发病机理㊁诊断㊁并发症处理㊁手术入路㊁内固定物及方案选择等指标对两组学员进行考核,确定教学目标实现程度.1.3.2㊀主观效果评价㊀设计15m i n的教学效果评分量表.该评分量表包含学习兴趣提升㊁学习效率提升㊁主动互动意愿提升㊁学习注意力提升以及团队合作能力提升等五方面主观评价指标,不记名方式填写.上述评价指标分为5档标准并予以赋分:无提升0分㊁轻度提升2分㊁一般提升3分㊁较大提升4分㊁极大提升5分.客观考核及主观问卷依次进行,完毕后全部回收进行数据收集.1.4㊀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采用S P S S22.0软件(S P S S公司,美国)进行统计学分析,客观与主观效果评价分数采用(xʃs)的形式表示,客观评价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主486㊀第32卷第6期㊀㊀㊀㊀㊀㊀时志斌等.骨科规范化培训中的C B L教学模式探索观评价采用方差分析,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㊀结果2.1㊀客观效果评价实验组学员考核成绩(40.93ʃ3.234)高于对照组(38.36ʃ3.856),两组间考核分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311,P=0.0014).2.2㊀主观效果评价发放调查问卷84份,回收84份,回收率100%且均为有效问卷.结果显示:实验组学员在学习兴趣提升㊁学习效率提升㊁主动互动意愿提升㊁学习注意力提升以及团队合作能力提升等五方面教学效果的主观评价高于对照组(如表1所示).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表1㊀两组学员对教学效果提升的主观评价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n(%)项㊀㊀目学习兴趣提升实验组对照组学习效率提升实验组对照组主动互动意愿提升实验组对照组学习注意力提升实验组对照组团队合作能力提升实验组对照组极大提升2(4.8)2(4.8)6(14.3)2(4.8)1(2.4)1(2.4)2(4.8)1(2.4)14(33.3)10(23.8)较大提升19(45.2)9(21.4)14(33.3)2(4.8)26(61.9)20(47.6)14(33.3)5(11.9)13(31.0)10(23.8)一般提升14(33.3)17(40.5)10(23.8)21(50.0)15(35.7)21(50.0)19(45.2)22(52.4)11(26.2)16(38.1)轻度提升7(16.7)14(33.3)12(28.6)17(40.5)0(0.0)0(0.0)7(16.7)14(33.3)4(9.5)6(14.3)无提升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㊀㊀通过对两组学员主观效果评价的指标赋分进行分析(如表2所示),结果显示,实验组应用C B L+3D 教学模式在学习兴趣提升㊁学习效率提升及学习注意力提升三方面优势明显,与对照组所用P B L教学模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结果提示C B L+3D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提高学员学习的兴趣和关注,加深对临床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由于C B L +3D教学模式与P B L教学模式均属于启发讨论式教学模式,他们在提升主动互动与团队合作能力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表2㊀实验组与对照组主观评价赋分统计结果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xʃs)组㊀别学习兴趣提升学习效率提升主动互动意愿提升学习注意力提升团队合作能力提升实验组(3.38ʃ0.82)(3.33ʃ1.05)(3.67ʃ0.53)(3.26ʃ0.79)(3.88ʃ0.99)对照组(2.93ʃ0.78)(2.69ʃ0.64)(3.50ʃ0.51)(2.81ʃ0.67)(3.57ʃ1.02)F值4.7918.7851.4766.5961.995P值0.0310.0040.2280.0120.1623㊀讨论C B L(c a s eGb a s e d l e a r n i n g,以案例为基础的学习方法)并不是一种新生事物,它起源于古希腊㊁古罗马时代的 启发式问答法 ,是一种古老的教学方法.但长期以来并未被广泛使用,直到1870年,哈佛大学的C h r i s t o p h e rC o l u m b u sL a n g d e l l教授将其上升为系统的理论并与实践相结合,成功地应用于法律教学领域后,现代的C B L教学法才渐渐形成并被广泛应用.它是在案例分析和讨论的基础上,进行知识和技能学习的一种教学模式,可同时训练学生的推理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3].与P B L的问题导向学习模式不同[4G5],它更强调以病例为基础,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参照规培教学大纲要求,围绕教学目的和课程设置需求,将临床教学的知识点融入到每一个实际的教学病例中,指导学生发现疾病内在病因㊁发病机制与治疗之间的相互联系,教师是 主持人 而非 主讲人 ,以师生互动的方式完成对学生的引导,使其能在一定的框架内㊁既定的方向上发现和思考问题,从而达到对理论知识的掌握,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培养目的.一项为期3年的针对P B L和C B L教学方法的比较性研究表明[6],在参与研究的286名学生和31名教师中,89%(255/286)的学生和84%(26/31)的教师更加偏爱C B L教学方法,他们认为C B L减少了不相关的目标问题,可以让他们更加专注在一个方向上学习,缩短了繁重的课外作业时间,增加了更多的临床实践机会.在以教学查房和示教手术为主要教学方式的规586㊀㊀㊀㊀㊀中㊀国㊀医㊀学㊀教㊀育㊀技㊀术第32卷第6期范化培训阶段,C B L既摆脱了以往教师单纯灌输知识,学员被动接受的传统模式的缺点,又避免了P B L方法对教学资源㊁教师水平㊁学生素质的高要求㊁高成本的依赖;既有启发式教学的优点,又与临床实际紧密联系.所以,近年来C B L法重新受到广泛的关注[7G9],并在很多学科的规范化培训教育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该研究也发现规培学员对于这种方法更为认同.然而,这一方法在骨科的规范化培训应用中却受到了一定的限制:许多疾病诸如骨盆骨折㊁脊柱畸形的骨性结构移位较大,畸形空间结构多变,成因复杂,而X光片㊁C T㊁M R等影像学资料所能提供的信息较为单一,规培学员虽已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但对于特定的骨折㊁脱位等疾病的理解大多仍基于正常的解剖结构,对复杂疾病的成因㊁发病机理及治疗原理难以理解,无法快速全面的掌握知识,并提出相应的问题,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C B L教学实际上又变成了教师单方面的讲授或示教,学员难免回到了死记硬背的传统教学模式中.3D打印技术又称为增材制造技术,是近年来逐渐应用于骨科临床的新技术,它能通过对病例影像学资料的采集,快速精确地复制出局部骨骼或关节的三维结构,直观地显示出复杂的骨折方式或局部畸形特征性结构,将复杂的病例从二维图像实现为三维实物,利于理解,可重复性强,便于进行疾病的分型㊁术前规划㊁手术预演,可直观快速地评估手术效果,并通过术中比对㊁手术导板引导及3D打印内植物的应用方式,大大提高了骨盆骨折㊁脊柱畸形,复杂关节置换翻修等疾病的治疗效果,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10G12].将3D打印技术应用于C B L教学,使没有临床经验的规培生能快速掌握疾病的形成机制及相应治疗原理,是我们近年来开展教学改革研究的探索内容之一.该研究发现,通过应用3D打印技术而获得的骨折畸形模型,使复杂难懂的分型得以直观精确的显示,使学员更容易理解复杂的结构;在3D模型上进行手术的预演及相关操作,可以加深对疾病解决方案的认识程度,从而更快的形成自己的知识架构体系,极大地促进了临床思维能力和基本动手能力的培养,加强了C B L在骨科规范化培训教育中的优势.结合了3D打印技术的C B L方法,既避免了目的性差且耗时漫长的探索学习过程,又避免了填鸭式的被动学习过程;不但注重学习能力的培养,更注重知识的快速获得,是一种 鱼 渔 兼得的教学方法,对处于规培教育期的学员尤其适用,指导性更强,大大提升了教学效果,值得推广.参考文献[1]P a d m a n a b h aTS,M a n u G,S a v k a r M K,e ta l.S t u d e n t's p e r c e p t i o n t o w a r d sl e a r n i n g m e d i c a ls c i e n c e s:p r o b l e m b a s e d l e a r n i n g v e r s u s l e c t u r eb a s e d l e a r n i n g m e t h o d s[J].I n t JB a s i c&C l i nP h a r m,2016,5(2):411G415[2]S r i n i v a s a n M,夏颖,顾鸣敏.P B L教学法与C B L教学法的比较 基于两种教学法的转换在临床课程学习上的效果分析[J].复旦教育论坛,2009,7(5):88G91[3]W i l l i a m s B.C a s e b a s e d l e a r n i n gGa r e v i e wo f t h e l i t e r a t u r e: i s t h e r e s c o p e f o r t h i s e d u c a t i o n a l p a r a d i g mi n p r e h o s p i t a l e d u c a t i o n?[J].E m e r g M e d J,2005,22(8):577G581[4]刘雅芳,田旭升,程伟.P B L教学法与C B L教学法的比较研究[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6,18(3):62G65[5]郭大英,郑晓妮.P B L教学法与C B L教学法的联合应用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7(28):255[6]S r i n i v a s a nM,W i l k e sM,S t e v e n s o nF,e t a l.C o m p a r i n g p r oGb l e mGb a s e d l e a r n i n g w i t hc a s eGb a s e d l e a r n i n g:e f f e c t s o f a m a j o r c u r r i c u l a r s h i f t a t t w o i n s t i t u t i o n s[J].A c a d M e d,2007,82(1):74G82[7]田春艳,浦健.C B L(C a s eGB a s e dL e a r n i n g)教学方法在医学临床教学中的应用体会[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37(27):3454G3456[8]张谊,王振伟,曾雪萍,等.C B L教学法应用于呼吸内科的实践与反思[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3,27(2):236G238[9]王明婕,周兵,崔顺九,等.C B L教学法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住院医师培训中的应用体会[J].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5,22(4):215G216[10]周华,于淼,刘忠军.3D打印模型在脊柱侧凸教学中的辅助作用[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7,31(1):67G69[11]李锋涛,王栋,程剑,等.3D打印结合P A C S系统在骨科P B L临床教学模式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5,29(3):288G290[12]张晨,李苗.3D打印模型引入P B L教学在骨科见习课中的应用[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1(6):115G116686。
一、教案名称骨科护士教学查房教案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掌握骨科常见疾病的基本概念、诊断标准和治疗原则。
(2)了解骨科患者的护理流程和护理要点。
(3)熟悉骨科护理新技术、新理念的应用。
2. 技能目标:(1)能够准确评估骨科患者的病情。
(2)掌握骨科患者的护理操作技能。
(3)提高临床护理沟通能力。
3. 情感目标:(1)培养护士关爱患者、服务患者的意识。
(2)增强护士团队合作精神。
(3)提高护士对护理工作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三、教学对象骨科护理人员四、教学内容1. 骨科常见疾病介绍2. 骨科患者的护理流程3. 骨科患者的护理要点4. 骨科护理新技术、新理念五、教学时间2课时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骨科护理查房的目的和意义。
(2)提出本次查房的主题:骨科常见疾病及护理。
2. 课堂讲解(1)讲解骨科常见疾病的基本概念、诊断标准和治疗原则。
(2)介绍骨科患者的护理流程和护理要点。
3. 案例分析(1)选取典型病例,分析患者的病情、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优化护理方案,提高护理质量。
4. 护理技能操作演示(1)演示骨科患者的护理操作技能,如静脉输液、伤口护理等。
(2)邀请学员进行操作练习,教师现场指导。
5. 课堂小结(1)总结本次课程的主要内容。
(2)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员查阅相关资料,撰写护理心得。
第二课时:1. 课堂回顾(1)回顾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
(2)针对学员的课后作业进行点评。
2. 护理新技术、新理念介绍(1)介绍骨科护理新技术、新理念。
(2)分析新技术、新理念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3. 案例讨论(1)选取典型案例,讨论如何将新技术、新理念应用于临床护理。
(2)引导学生提出改进护理方案的建议。
4. 课堂小结(1)总结本次课程的主要内容。
(2)强调临床护理的重要性,鼓励学员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5. 课后作业布置(1)要求学员撰写一篇关于骨科护理的论文。
踝骨骨折健康教育
《踝骨骨折健康教育》
踝骨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类型,通常由于意外摔跌、扭伤或交通事故引起。
踝骨位于腿部和脚部之间,是支撑身体重量的重要结构之一。
一旦发生踝骨骨折,会对日常生活和运动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对于踝骨骨折的健康教育十分重要。
首先,对于踝骨骨折患者来说,应该及时就医并接受合理的治疗。
骨折后的踝部需要充分休息,采取固定和支撑措施,避免进一步的伤害。
医生会根据骨折的类型和严重程度制定治疗方案,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或接受物理治疗。
患者应该服从医生的建议,并积极配合治疗。
其次,踝骨骨折患者在康复期间需要特别注意饮食和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高蛋白质、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饮食对于骨折愈合起着重要作用。
同时,保持充足的睡眠,均衡的饮食和适量的运动也有助于促进康复。
最后,踝骨骨折康复后应该逐渐恢复正常的活动量,并避免再次受伤。
患者可以进行物理治疗和康复训练,以增强踝部的稳定性和力量。
同时,穿着合适的鞋子和使用辅助器具也有助于减少再次受伤的风险。
总之,踝骨骨折健康教育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通过及时就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有效的康复训练,患者可以加速康复进程,并在治疗后恢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骨折病人健康教育引言概述: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骼系统损伤,对患者的生活和工作产生了重大影响。
骨折病人的康复离不开正确的健康教育,通过专业的指导和培训,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理解骨折的治疗过程和康复要点,促进骨折的愈合和功能恢复。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详细介绍骨折病人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具体内容。
一、骨折的基本知识1.1 骨折的定义和分类:介绍骨折的概念和常见的分类,如完全骨折、骨裂、骨折的稳定性等,以帮助患者更好地理解自己的骨折类型。
1.2 骨折的症状和诊断:详细描述骨折的常见症状,如疼痛、肿胀、变形等,并介绍骨折的诊断方法,如X光、CT等,以便患者及时就医。
1.3 骨折的治疗原则:解释骨折治疗的基本原则,包括稳定性重建、早期活动、疼痛控制等,让患者了解骨折治疗的整体思路。
二、骨折的护理知识2.1 骨折的急救处理:介绍骨折的急救处理方法,如固定、止血、疼痛缓解等,帮助患者在发生骨折时能够及时采取正确的急救措施。
2.2 骨折固定的原则和方法:详细介绍骨折固定的原则和方法,包括石膏固定、手术固定等,以及固定后的注意事项,如保持干燥、定期复查等,帮助患者正确理解和遵守固定的要求。
2.3 骨折的并发症预防:指导患者预防骨折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如感染、血栓形成等,以及相应的预防措施,如保持伤口清洁、积极锻炼等,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
三、骨折的康复训练3.1 康复训练的重要性:强调康复训练对骨折患者的重要性,包括促进骨折愈合、恢复肌肉力量和关节功能等方面的作用。
3.2 康复训练的内容:介绍骨折康复训练的具体内容,包括功能锻炼、肌肉力量训练、平衡训练等,以及相应的注意事项,如逐渐增加训练强度、避免过度使用等。
3.3 康复训练的时间和频率: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的时间和频率,如每天进行几次、每次多长时间等,以帮助患者制定合理的康复计划。
四、骨折后的生活注意事项4.1 饮食调理:介绍骨折患者在饮食方面的注意事项,如摄入足够的蛋白质和维生素D,以促进骨折的愈合。
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试行)(国卫办科教发〔2014〕48号)骨科学是一门涉及面广、整体性强的临床医学,与临床各科关系密切。
通过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能够对骨科常见疾病进行诊断、治疗、预防及随访,对骨科少见或疑难病症的诊断与治疗、急症和危重病症的急救与抢救具备初步认识和经验。
骨科主要包括创伤骨科、关节与矫形外科、脊柱外科、运动医学、手外科、足踝外科、骨肿瘤、小儿骨科等亚专业。
一、培训目标能够掌握正确的临床工作方法,准确采集病史、规范体格检查、正确书写病历,基本掌握骨科常见疾病的诊断和处理;熟悉各轮转科室诊疗常规(包括诊疗技术),能够比较熟悉骨科手术操作技能,在上级医师指导下能够完成中等难度的骨科手术,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结束后进行骨科亚专业的深入学习和骨科住院总医师工作奠定基础。
培训结束时,住院医师能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人际沟通能力,具有独立从事骨科临床工作的能力。
具有一定的科研和外语交流能力。
二、培训方法采取在骨科(专业)科室及其他相关科室轮转的形式进行。
通过管理病人、参加门、急诊工作和各种教学活动,完成规定的病种和基本技能操作数量,学习骨科及相关外科的专业理论知识;认真填写《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登记手册》;规范地书写病历;低年资住院医师参与见习/实习医生的骨科临床教学工作,高年资医师指导低年资医师。
在骨科(专业)科室及其他相关科室轮转具体安排如下表。
相关科室包括医学影像科、普通外科、胸外科、神经外科、急诊科、麻醉科、外科重症监护室、康复科。
手外科、小儿骨科、骨软组织肿瘤科、骨科康复可根据医院科室情况进行相应调整,由于多数培训基地不单独设立足踝外科,故在本培训细则中将足踝外科合并入关节与矫形外科。
三、培训内容与要求(一)放射影像科(3个月,X射线、CT、MRI各轮转1个月)1.轮转目的掌握:全身各骨关节的X射线、CT、磁共振的正常解剖学图像。
熟悉:全身各骨关节骨折、脱位、骨病等的X射线、CT、MRI图像诊断。
骨科护士的个人工作计划标准范本在____年新的一年里,我们坚持把“以“病人为中心”的人文护理理念融入更多实际具体的工作细节。
在管理形式上追求“以病人需求为服务导向”,在业务上注重知识更新积极吸纳多学科知识,在队伍建设上强调知法、守法、文明规范服务和为病人营造良好的修养环境,逐步把护理人员培训成为病人健康的管理者、教育者、照料者和研究者角色。
特制订____年护理工作计划:一、加强护士在职教育,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1、强化相关知识的学习掌握,定期组织护士授课,实行轮流主讲,进行规章制度及专业的培训。
如遇特殊疑难情况,可通过请医生授课等形式更新知识和技能。
互相学习促进,并作记录。
2.重点加强对护士的考核,强化学习意识,护理部计划以强化“三基”护理知识,____项护理操作及专科技能训练为主,由高年资的护士轮流出题,增加考核力度,讲究实效,不流于形式,作为个人考评的客观依据。
3.做好低年资护士的传,帮,带工作,使年轻护理人员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掌握多学科知识和能力。
4.随着护理水平与医疗技术发展不平衡的现状,有计划的选送部分护士外出学习,提高护理人员的素质,优化护理队伍。
不断的更新护理知识。
二、护理安全是护理管理的重点,安全工作长抓不懈1、护理人员的环节监控:对新调入护士以及有思想情绪的护士加强管理,做到重点交待、重点跟班。
切实做好护理安全管理工作,减少医疗纠纷和医疗事故隐患,保障病人就医安全。
2.病人的环节监控:新入院、新转入、急危重病人、有发生医疗纠纷潜在危险的病人要重点督促检查和监控。
3.时间的环节监控:节假日、双休日、工作繁忙、易疲劳时间、交接班时均要加强监督和管理。
4.护理操作的环节监控:输液、输血、注射、各种过敏试验等。
虽然是日常工作,但如果一旦发生问题,都是人命关天的大事,作为护理管理中监控的重点之重点。
5.护理部不定期的进行护理安全隐患检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自身及科室的角度进行分析,分析发生的原因,吸取的教训,提出防范与改进措施。
儿童骨科工作制度一、总则儿童骨科工作制度是为了提高儿童骨科医疗服务质量,保障患儿安全,促进儿童骨骼健康,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医疗机构管理要求,结合我国儿童骨科实际情况而制定。
本制度适用于我国各级医疗机构中的儿童骨科部门。
二、工作原则1. 坚持以患儿为中心,关注患儿身心健康,提供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
2. 坚持预防为主,治疗与康复相结合,促进儿童骨骼健康。
3. 坚持科学管理,规范操作,确保医疗安全。
4. 坚持人才培养,提高专业技术水平,推动学科发展。
三、工作内容1. 患儿接诊与评估:接诊时,详细询问病史,进行全面体格检查,根据病情进行评估,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2. 疾病诊断:运用影像学、实验室检查等手段,准确诊断疾病,必要时请相关科室协助诊断。
3. 治疗与康复:根据患儿病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计划,开展手术、保守治疗等干预措施,注重康复治疗,促进患儿功能恢复。
4. 病情监测与评估:对患儿治疗过程中进行定期监测与评估,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5. 健康教育:向患儿及家长提供疾病相关知识,提高患儿及家长的自我管理能力。
6. 随访与跟踪:建立随访制度,对患儿治疗效果进行跟踪,及时解决患儿在治疗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7. 医疗质量控制:严格执行国家医疗机构管理规范,加强医疗质量控制,确保患儿安全。
8. 医学研究与教育:开展儿童骨科临床、基础研究,提高学科水平;参与医学教育,培养专业人才。
四、工作流程1. 接诊与评估:接诊时,医生应详细询问病史,进行全面体格检查,根据病情进行评估,初步判断疾病类型,告知患儿及家长病情和治疗方案。
2. 诊断与治疗:医生根据患儿病情,决定是否需要进行影像学、实验室检查等辅助诊断。
在明确诊断后,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包括手术、保守治疗等。
3. 病情监测与评估:治疗过程中,医生应定期监测患儿病情,评估治疗效果,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
4. 健康教育与随访:医生向患儿及家长提供疾病相关知识,指导患儿及家长进行日常护理和功能锻炼。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2022年版)骨科培训细则骨科学是一门涉及面广㊁整体性强的临床学科,与临床各科关系密切㊂通过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能够熟练掌握骨科常见疾病的诊断㊁治疗㊁预防及随访,对骨科少见或疑难疾病的诊断与治疗㊁急症和危重症的急救与抢救具备初步认识和经验㊂骨科主要包括创伤骨科㊁关节与矫形外科㊁脊柱外科㊁运动医学㊁手外科㊁足踝外科㊁骨肿瘤㊁小儿骨科等亚专业㊂一、培训目标遵循总则的要求,以六大核心胜任力为导向,培养具有良好职业素养与沟通能力,以及外语㊁教学㊁科研能力,能够独立㊁规范地承担本专业常见病多发病诊疗工作的临床医师㊂为实现上述目标,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采取分年度递进的形式进行,具体要求如下㊂第1年:接受综合性临床能力的培训完成与骨科专业相关临床学科的轮转培训,在指导医师全程监督与指导下,以掌握 病人接诊㊁临床思维㊁诊疗决策㊁医疗文书书写与基本操作技能 等临床通用行医能力为目标,实现医学生向临床医师的转变㊂第2年:接受骨科学专业的基础培训能够将第1年轮转所获得的通用行医能力,在指导医师的部分监督与指导下,熟练应用于骨科专业常见病㊁多发病的诊治过程;掌握 有骨科学专业特色的病人接诊㊁临床思维㊁诊疗决策与基本操作技能 等行医能力㊂掌握本专业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方法,尽快从整体上胜任骨科住院医师的临床工作,为独立行医打好扎实的基础㊂202骨科培训细则第3年:接受骨科学专业的强化培训通过完成一定数量的骨科病例诊治工作,基本能够独立处理骨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㊂协助指导医师指导本科生㊁低年资住院医师及其他医务人员,共同提升职业素养㊁医学知识与专业技能㊂在此基础上,通过与指导医师的沟通协作,具备解决本专业部分复杂与少见临床病例的能力,掌握自我学习与研究的方法,实现能独立规范从事骨科临床常见问题规范诊疗工作的培训目标㊂二、培训方法培训时间为36个月,其中含3个月机动㊂采取骨科各亚专科及相关学科轮转学习㊂通过管理病人,参加门㊁急诊工作和各种教学活动,完成规定的病种和基本技能操作数量,学习骨科及相关外科的专业理论知识;规范地书写病历;参与指导见习/实习医生㊁低年资住院医师的骨科临床教学工作;认真填写‘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登记手册“㊂按年度递进目标要求,第1年,在骨科以外的其他科室轮转完成外科基本培训;第2年,骨科基础及亚专科培训,包括创伤骨科5个月和其他亚专科7个月;第3年,骨科各亚专科培训,最后3个月为住院医师针对未来准备从事的亚专科机动调配㊂各专业基地可结合实际情况适当调整轮转时间安排㊂有从事亚专科倾向的住院医师在对应亚专科加强培训3个月;无亚专科培训需求的住院医师,在风湿科轮转培训2个月,骨与软组织肿瘤专科㊁运动医学科或手外科培训1个月㊂手外科㊁小儿骨科㊁骨软组织肿瘤科㊁骨科康复可根据医院科室情况进行相应调整,由于多数培训基地不单独设立足踝外科,故在本培训细则中将足踝外科合并入关节与矫形外科㊂在骨科(各亚专业)科室及其他相关科室轮转的具体安排,见表1㊂表1轮转科室及时间安排三、培训内容与要求(一)放射影像科(3个月,X 线㊁C T ㊁M R 各轮转1个月)1.轮转目的掌握:全身各骨关节的X 线㊁C T ㊁磁共振的正常解剖学图像㊂熟悉:全身各骨关节骨折㊁脱位㊁骨病等的X 线㊁C T ㊁M R 图像诊断㊂了解:X 线㊁C T ㊁M R 的基本知识及人体各系统疾病的影像学诊断;X 线㊁C T ㊁M R 的检查法㊂2.基本要求(1)病种及例数要求,见表2㊂表2 病种及例数要求病种X 线最低例数C T 最低例数M R 最低例数骨关节正常解剖学图像555脊柱正常解剖图像333常见部位骨折555运动系统慢性损伤555颈椎病555常见部位关节脱位111腰椎间盘突出症555(2)基本技能要求,见表3㊂表3 手术或操作技术种类及例数要求手术或操作技术名称最低例数常规C T 扫描方法及影像重建操作10移动C 臂X 线机操作和放射防护方法10骨科专科检查常用和特殊投照技术10(二)普通外科(3个月)1.轮转目的掌握:外科手术操作基本技能(手术切开㊁显露㊁缝合㊁结扎㊁止血㊁无菌术等技能);手术后重症患者监测技术的基本方法和临床应用;临床合理用血相关知识㊂熟悉:外科学基础知识及理论;术后危重患者㊁失血性休克㊁感染性休克等的402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2022年版)急救程序㊁方法,及常用的急救用药的用法㊁用量和不良反应㊂了解:外科常见病㊁多发病㊁急腹症及腹部外伤的诊断㊁鉴别诊断和治疗方法㊂2.基本要求(1)病种及例数要求,见表4㊂表4 病种及例数要求(2)基本技能要求①书写住院病历不少于10份;书写入院记录不少于3份㊂②在指导医师指导下完成以下手术或操作及例数,见表5㊂表5 手术或操作技能种类及例数要求③参加以下手术及最低例数,见表6㊂表6 参加手术种类及例数要求502 骨科培训细则(三)胸外科(1个月,可选)1.轮转目的掌握:胸部常见闭合性和开放性损伤的病理生理㊁临床表现㊁诊断及处理;正常胸部X 线片与异常胸部X 线片的识别㊂熟悉:胸腔穿刺术㊁胸腔闭式引流术的操作要点㊂了解:胸腔镜操作技术㊂2.基本要求(1)病种及例数要求,见表7㊂表7 病种及例数要求(2)基本技能要求①书写住院病历不少于3份;书写入院记录不少于1份㊂②参加以下手术或操作及完成最低例数,见表8㊂表8 参加手术或操作技术种类及例数要求(四)急诊科(1个月)1.轮转目的掌握:急诊医学临床工作特点,学习 判断㊁处理㊁诊断㊁治疗 的临床思维模式;严重多发伤㊁复合伤等危急情况的应急处理原则;开放伤口的清创㊁缝合㊁包扎㊁固定,骨折的复位和外固定(石膏或夹板或支具);胸痛㊁腹痛㊁晕厥㊁意识障碍等常见症状的鉴别诊断与急救处理;常见急症辅助检查尤其是X 线片和C T 的选择指征㊁结果判断及临床意义;常用急救药物的适应证㊁作用㊁不良反应及使用方法;常用急救设备与诊疗技术(如心电图㊁心肺复苏术)的操作㊁适应证和临床意义㊂熟悉:各种休克㊁外科感染性疾病㊁急腹症等常见急症的诊断与急救处理㊂了解:各种急救的最新技术与治疗方法㊂602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2022年版)2.基本要求(1)病种及例数要求,见表9㊂表病种及例数要求(2)基本技能要求,见表10㊂表手术或操作技术种类及例数要求(五)麻醉科(2个月)1.轮转目的掌握:气管插管技术㊁气管插管术难易程度的判断及快速气管插管的操作方法;各种麻醉的适应证㊂熟悉:常用镇静镇痛药㊁肌肉松弛药的适应证㊁药物选择和使用方法;麻醉意外的紧急处理㊂了解:全身麻醉㊁椎管内麻醉的适应证和并发症㊂2.基本要求(1)病种及例数要求,见表11㊂表11 病种及例数要求麻醉实施与管理内容最低例数局部浸润麻醉的管理2椎管内麻醉的管理2全身麻醉的管理2臂丛神经阻滞2702 骨科培训细则(2)基本技能要求,见表12㊂表12 手术或操作技术种类及例数要求手术或操作技术名称最低例数周围神经阻滞术2托颌法(开放气道)3手法人工通气(利用麻醉机)2快速诱导气管内插管术1机械通气(麻醉呼吸机)1控制性低血压1经皮中心静脉穿刺置管1(六)外科重症监护室(S I C U ,1个月)1.轮转目的掌握:呼吸治疗(包括氧治疗㊁胸部物理治疗和机械通气等)和循环支持治疗的适应证㊁基本方法,以及常用药物的应用;人工呼吸㊁胸外心脏按压㊁电除颤等常用临床复苏术㊂熟悉:危重病人术后生理功能改变,包括呼吸㊁循环㊁肝肾功能㊁水电解质平衡变化及全身应激反应;急㊁危重症病人的抢救治疗全过程㊁监护与管理及营养支持;常用监测技术的操作㊂了解:常用检测技术的适应证㊁操作技能及临床应用;呼吸机的操作和使用㊂2.基本要求在指导医师指导下参加管理重症病人10例,并按时完成病历记录;机械通气治疗病人5例,并按时完成病历记录㊂(七)神经外科(1个月,可选)1.轮转目的掌握:神经外科常见疾病的发病机制㊁临床特点㊁诊断与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神经系统疾病检查方法;头皮裂伤清创缝合的基本操作;腰椎穿刺术的操作㊂熟悉:常见颅脑创伤的急救处理原则;颅内高压的临床诊断及初步处理原则;开颅手术的临床应用和基本操作㊂了解:颅内和椎管内血管性疾病㊁肿瘤的临床特点㊁诊断与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脑室穿刺技术的应用和操作要点㊂802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2022年版)2.基本要求(1)病种及例数要求,见表13表13 病种及例数要求(2)基本技能要求①书写住院病历不少于3份;书写入院记录不少于1份㊂②在指导医师指导下完成以下手术或操作及例数,见表14㊂表14 手术或操作技术种类及例数要求手术或操作技术名称最低例数头皮损伤手术2腰椎穿刺术1③参加以下手术,见表15㊂表15 参加手术种类及例数要求手术或操作技术名称最低例数开颅手术2脑室穿刺术1(八)骨科(22个月)培训总要求掌握:骨科病史采集㊁常用查体方法㊁病历及各种医疗文件的书写与填报;骨科解剖特点㊁骨科手术消毒铺巾方法;骨科常见辅助检查手段的原理及结果判读;骨科常见病㊁多发病的发病机制㊁临床特点㊁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㊁治疗原则及随访规范;骨科常见急症的发病机制㊁临床特点㊁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㊁治疗及转诊原则㊁随访方法;骨科常见恶性肿瘤的筛查手段㊁随访方法;骨科常用药物的适应证㊁禁忌证㊁作用机制㊁不良反应及使用方法,合理使用抗生素;骨科常见手术治疗的适应证㊁禁忌证,输血原则,术前准备和术后处理原则;骨科常见急诊手902 骨科培训细则术的适应证㊁禁忌证,术前准备和术后处理原则;精炼基本手术操作技术;骨科中㊁小手术及门诊手术;骨科关节镜检查术;部分临床路径的执行与实施㊂熟悉:骨科复杂疾病的临床特点㊁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㊁治疗原则㊁随访方法;骨科危重患者的识别㊁救治原则;骨科常见恶性肿瘤的临床特点㊁诊断与鉴别诊断㊁处理原则;参与大中型骨科手术,微创手术手术并发症的预防原则与识别;大中型手术的适应证㊁禁忌证㊁术前准备和术后处理原则㊂了解:骨科各个亚专业最新的临床和科研进展㊂严重复合伤的诊疗程序,脊柱严重畸形的矫形方法,人工关节翻修手术的操作技术,骨科恶性肿瘤的化疗㊁放疗㊁免疫调节治疗及肢体功能重建方法㊂外语㊁教学㊁科研能力的要求:阅读专业外语书刊和教科书,阅读各亚专科专业文献5篇以上;根据具体情况参加一定的教学工作;有条件者可参加临床科研课题组工作,完成文献综述和临床病例总结各1篇㊂骨科各亚专业轮转内容与要求1.创伤骨科(5个月)(1)轮转目的掌握:创伤骨科病史采集㊁常用查体方法㊁X 线片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的判读㊁病历及各种医疗文件的书写;创伤专业各种常见骨折㊁脱位㊁扭伤等疾病的受伤机制与损伤分型之间的关系;急性创伤的急救原则,常见创伤内固定和外固定的适用范围;常见骨折手法复位的技巧,石膏/夹板外固定技术,创伤病人的围术期管理和预后㊂老年髋部骨折的相关知识,如临床诊断㊁骨折分型㊁围术期规范管理等,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护理㊁换药㊁康复指导等技术㊂熟悉:骨折的接骨板㊁螺钉㊁髓内钉内固定技术和外固定架技术;创伤相关C T的读片;复杂创伤和复合伤抢救治疗的顺序,严重软组织损伤和关节开放性损伤的治疗原则;骨筋膜室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创伤病人手术后的康复训练㊂了解:严重创伤后截肢㊁断肢再植的适用范围;严重皮肤软组织缺损或创伤后感染的治疗原则;创伤骨科最新临床诊断和治疗的临床证据;老年髋部骨折常见手术方法㊂(2)基本要求①病种及例数要求,见表16㊂012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2022年版)表16 病种及例数要求②基本技能要求a .书写住院病历不少于10份;书写入院记录不少于5份㊂b .在指导医师指导下独立完成或作为一助完成以下手术或操作及例数,见表17㊂表17 手术或操作技术种类及例数要求手术或操作技术名称最低例数常见部位骨折的手法复位,夹板㊁石膏外固定10常见部位关节脱位的手法复位3常见部位的皮牵引/骨牵引2简单的骨折内固定物取出术3较简单的踝关节骨折脱位切开复位内固定术1股骨近端骨折的闭合复位内固定术1c .参加以下手术及最低例数,见表18㊂表18 参加手术种类及例数要求手术或操作技术名称最低例数开放性骨折的清创㊁骨折内固定术5较为复杂的四肢骨折内固定或外固定手术5长管状骨骨折的髓内钉内固定技术5骨盆或髋臼骨折的内固定或外固定手术1神经㊁肌腱松解或筋膜间隙减压手术1合并有多器官组织损伤的复合伤的一期或分期手术1较复杂的植皮或皮瓣手术1112 骨科培训细则2.关节与矫形外科(包括足踝外科,5个月)(1)轮转目的掌握:关节外科病史采集㊁常用查体方法㊁影像学测量㊁关节专业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㊁骨关节炎和股骨头坏死的发病机制㊁临床特点㊁诊断㊁鉴别诊断要点㊁治疗原则及随访规范;关节腔穿刺及各种关节外科手术消毒铺巾方法;关节手术围术期并发症处理和术后康复锻炼㊂足踝部位常见慢性损伤或者无菌性炎性病变的诊断㊁治疗原则和预后㊂熟悉:髋㊁膝关节置换手术入路,不同类型关节假体设计理念和适用范围,关节置换基本理论,关节置换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原则㊂常见的足踝部先天性或后天性畸形的自然史㊁诊断与鉴别诊断㊁治疗原则和预后㊂足踝疾病辅助治疗及康复计划㊂了解:关节外科最新理念㊁关节生物力学㊁材料学及关节置换翻修手术操作技术㊂关节镜技术在足踝外科的应用㊂(2)基本要求①病种及例数要求,见表19㊂表19 病种及例数要求足部肌腱炎或滑囊炎足踝部关节炎②基本技能要求a .书写住院病历不少于5份;书写入院记录不少于1份㊂b .在指导医师指导下完成以下手术或操作及例数,见表20㊂表20 手术或操作技术种类及例数要求手术或操作技术名称最低例数膝关节或关节穿刺/注射5关节脱位复位术1足踝部慢性损伤的局部封闭2212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2022年版)c .参加以下手术及完成最低例数,见表21㊂表21 参加手术种类及例数要求手术或操作技术名称最低例数全髋关节置换术10全膝关节置换术10人工股骨头置换术5足部先天性或后天性畸形的矫正手术1足踝部肌腱韧带损伤的修复或重建手术1足踝部关节融合或人工关节置换或足踝部位截肢术13.脊柱外科(5个月)(1)轮转目的掌握:脊柱外科常见病㊁多发病的发病机制㊁临床特点㊁诊断与鉴别诊断及处理原则㊂脊柱外科病人的日常管理,翻身㊁搬运处理原则㊂脊柱外科病人手术体位㊁消毒㊁铺巾操作㊂脊柱外科的体格检查和测量方法㊁影像学读片和测量方法及特殊实验室检查㊂脊柱外科病人的手术治疗原则㊁术前计划㊁术后管理和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㊂熟悉:腰椎间盘突出症㊁颈椎病的脊柱外科常用的手术入路解剖学,神经减压的方法㊁融合节段的选择和内固定的选择㊂了解:H a l o 架的使用,脊柱动态稳定治疗原则和适用范围,复杂脊柱畸形如脊柱侧弯畸形㊁高位颈椎畸形㊁创伤性或结核性严重脊柱后凸畸形的诊断和治疗原则㊂(2)基本要求①病种及例数要求,见表22㊂表22 病种及例数要求②基本技能要求a .书写住院病历不少于5份;书写入院记录不少于1份㊂312 骨科培训细则b .在指导医师指导下独立完成或作为一助完成的手术或操作及例数,见表23㊂表23 手术或操作技术种类及例数要求手术或操作技术名称最低例数颅骨牵引1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2腰椎椎板减压技术3c .参加以下手术及完成最低例数,见表24㊂表24 参加手术种类及例数要求手术或操作技术名称最低例数颈㊁腰椎退行性疾病的减压㊁融合术10脊椎滑脱症的复位融合术3脊椎创伤后不稳定的内固定融合术2脊柱侧弯畸形矫形手术1脊柱肿瘤或结核病灶清除/内固定/融合术1腰椎间盘髓核摘除1腰椎椎弓钉植入技术14.运动医学(2个月)(1)轮转目的掌握:运动医学病史采集,膝㊁肩关节专科查体方法,特殊体位的X 线片拍摄方法,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的解读,常见病㊁多发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运动医学疾病的手术适应证,韧带损伤修复和重建方法选择㊂关节镜手术消毒铺巾方法,关节镜手术围术期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原则,术后康复训练程序㊂简单的有创操作,如肩㊁肘㊁髋㊁膝㊁踝关节穿刺抽吸技术㊁病变局部封闭注射㊂熟悉:常见运动损伤的自然史,髋㊁踝㊁肘㊁腕关节运动损伤的常见临床表现,关节镜手术的入路要求,运动医学门诊常见的非手术治疗的慢性损伤性疾病㊂了解:关节镜基本器械的使用方法,缝合铆钉和界面固定螺钉的使用方法,运动医学最新理念及发展技术㊂(2)基本要求412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2022年版)①病种及例数要求,见表25㊂表25 病种及例数要求②基本技能要求a .书写住院病历不少于3份;书写入院记录不少于1份㊂b .在指导医师指导下完成以下手术或操作及例数,见表26㊂表26 手术或操作技术种类及例数要求c .参加以下手术及完成最低例数,见表27㊂表27 参加手术种类及例数要求手术或操作技术名称最低例数关节镜下关节松解术2关节病损切除术2膝交叉韧带重建术3关节镜下关节腔清理术1肩关节镜下肩峰成形术或其他肩关节镜下手术15.手外科(2个月)(1)轮转目的掌握:手外科专业基本理论,手外科常见病㊁多发病的临床特点㊁诊断与鉴别诊断及处理原则㊂手外科相关常用治疗技术(局部阻滞麻醉㊁止血带㊁无创操作技术等)的具体操作,常见病手术方案的确定㊁病人围术期管理和并发症的防治,常512 骨科培训细则见的手部骨折与脱位及血管㊁神经㊁肌腱损伤的治疗原则㊂熟悉:手外科学相关解剖学和临床体检方法,手外科无创操作技术㊂手外科常见的皮肤缺损㊁瘢痕挛缩的手术治疗技术,肢体残端处理方法和截肢手术㊂了解:断肢再植相关基本理论和技术㊁显微吻合技术㊁带血管蒂皮瓣技术㊁手部先天性畸形及肿瘤的诊断和治疗原则㊂(2)基本要求①病种及例数要求,见表28㊂表28 病种及例数要求②基本技能要求a .书写住院病历不少于3份;书写入院记录不少于1份㊂b .在指导医师指导下完成以下手术或操作及例数,见表29㊂表29 手术或操作技术种类及例数要求手术或操作技术名称最低例数常见手部骨折的手法复位,夹板㊁石膏外固定5常见手部关节脱位的手法复位1肌腱吻合手术1c .参加以下手术及完成最低例数,见表30㊂表30 参加手术种类及例数要求手术或操作技术名称最低例数手外伤的清创㊁血管神经探查术3手部骨折的内固定手术2手外科的皮肤移植手术1手外科截肢和残端闭合手术1其他如感染㊁肿瘤㊁畸形等非创伤性病损的手术1612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2022年版)6.骨软组织肿瘤科(1个月)(1)轮转目的掌握:常见骨软组织肿瘤的病史采集和查体㊁影像学资料阅片㊁针刺或开放活检技术㊁诊断与鉴别诊断及处理原则㊂熟悉:常见的骨㊁软组织肿瘤的手术切除或刮除的手术方法,骨原发或转移的恶性肿瘤的非手术治疗㊁姑息治疗和手术治疗的适用范围,骨软组织肿瘤的外科分期,肿瘤的多学科综合治疗原则㊂了解:骨肉瘤联合化疗方案,骨软组织恶性肿瘤手术治疗的外科边界,截肢术及术后常用的肢体功能重建的方法㊂(2)基本要求①病种及例数要求,见表31㊂表31 病种及例数要求②基本技能要求a .书写住院病历不少于2份;书写入院记录不少于1份㊂b .在指导医师指导下完成以下手术或操作及例数,见表32㊂表32 手术或操作技术种数及例数要求手术或操作技术名称最低例数肿瘤的针刺活检术2浅表肿瘤的开放活检术1浅表软组织良性肿瘤切除术1c .参加以下手术及完成最低例数,见表33㊂712 骨科培训细则表33 参加手术种类及例数要求手术或操作技术名称最低例数较深部位的软组织良性肿瘤切除术2骨良性肿瘤病灶切除/刮除术2骨软组织恶性肿瘤的手术切除和肢体功能重建1转移性肿瘤的手术1骨软组织恶性肿瘤的截肢手术17.小儿骨科(1个月)(1)轮转目的掌握:小儿骨科病史采集及常用临床体检方法㊂常见病的X 线片拍摄方法,影像学结果的解读㊂常见病㊁多发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常见病手术方案的确定㊁病人围术期管理和并发症的防治㊂小儿骨科常见病手术消毒铺巾方法,常用治疗技术(石膏托及管型固定㊁牵引)及常见创伤的初步处理㊂熟悉:常见儿童创伤及骨病的治疗原则及随访规范;小儿骨科常见损伤的手术治疗技术,长骨骨折弹性钉固定技术;小儿骨科术后功能锻炼要点;骨筋膜室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㊂了解:小儿骨科少见病和罕见病的临床特点㊁诊断要点及治疗原则;发育性髋脱位切开复位及截骨术的相关基本理论和技术;脊柱侧弯后路矫形内固定原则与技术;儿童复杂骨创伤的手术技术㊂(2)基本要求①病种及例数要求,见表34㊂表34 病种及例数要求②临床操作技术要求a .书写住院病历不少于3份;书写入院记录不少于1份㊂b .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完成以下手术或操作及例数,见表35㊂812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2022年版)。
《中医伤科学》课程标准课程编号:ZX243164 适用专业:中医学培养层次:三年制大专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修课方式:选修教学时数:40学时总学分数:2.5一、课程定位和设计思路(一)课程定位1.课程简介中医伤科疗法历史悠久,使用方便,疗效显著。
特别是近年来,中医伤科学在继承和发扬传统骨伤科学的基础上,吸收现代骨科学成果,初步形成了一门理论观点新、技术领域广、临床疗效高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临床学科,大提高了伤科学在中医临床学科中的地位,是中医学专业的必修课之一。
主要内容包括:伤科学绪论、伤科学基础、骨折、脱位、伤筋、损伤内证。
2.课程性质中医伤科学就是培养骨伤科学基本技能与训练得一门临床学科,它就是骨伤方向本科学生得必选课与专业临床课程之一。
讲授本课程得目得与任务,就是使学生在中、西医学各门基础课程得基础上,基本掌握中医骨伤科得基本理论与骨伤科疾患诊断、治疗得基本方法。
通过中医骨伤学得学习使学生能够对具体病人应用所学得知识进行正确得诊断、熟练得骨伤急救,运用所学得骨伤整复手法、手术与康复等疗法处理骨伤科常见病与多发病。
课程在第四学期开设,共40学时。
3.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本课程是临床医学专业的选修课程。
4.课程作用《中医伤科学》教学所要达到得培养目标,通过学习学生应了解中医骨伤科学发展简史、常见内伤疾病、以及骨肿瘤得诊治,了解创伤急救得基本常识;熟悉常见筋伤疾病得诊治及关节脱位得诊治要点;掌握骨伤科学基础知识以及各部位常见骨折得发病机制、诊断要点与治疗方法尤其就是常用正骨手法与固定方法,能够独立诊治骨伤科常见病及多发病。
以《人体解剖学》、《中医诊断学》等课程为基础,为后续毕业实习及岗位工作奠定基础。
本课程涉及的理论和技能是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中各职业岗位应具备的基本能力。
(二)设计思路1.课程设计理念教育部对于医学人才定位文件中明确指出,高职高专的培养目标就是为基层医疗卫生单位输送高端技能型人才,所以要求我们学生的知识传授以“必须、够用”为度,如何掌握好这个度,我们进行了基层医院医生的需求调查,得出高职高专临床医学专业课程的教学目标,并针对教学目标结合临床一线医生讨论确定了课程的设计思路,课程设计思路主要体现基础知识与临床实践对接的教学理念,即:授课前学生了解未来岗位知识需求,授课中有目的地学习,做到有的放矢,增强了学习兴趣,又提高了教学质量。
(医疗质量及标准)本科医学教育国际标准本科医学教育国际标准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推荐如下本科医教育的国际标准,它分为九大领域共计6个亚领域。
领域是根据医学教育结构和过程中明的组成部分来定义,包括如下方面:1•宗旨及目标。
2•教育计划。
3•学考核。
4•学生。
5•教学人员/教员。
6•育资源。
7•教育计划评估。
8•管理和政。
9•持续更新。
亚领域是每个领域中的具体方面,和作指标相对应。
每个亚领域均有其特定的标准,分为俩个层次:基本标准:这是每所医学院必须达到的标准,于评估过程中必须展示出来。
基本标准以“必须”来表示。
高质量标准:表示该标准和国际公认的最佳医学院和本科医学教育壹致。
医学院应能证明他们已全部或部分地达到了该标准,或已经及正于采取积极行动来达到这些标准。
因各校的发展阶段、资源及教育政策的不同,达标情况也各有不同,即使是最负盛名的学校也可达不到所有标准。
高质量标准以“应该”来表示。
注释:用来澄清、深入阐述或举例说明该标准中的用语。
1宗旨及目标1.1宗旨及目标方案基本标准:医学院必须确定其宗旨及目标,且使学校全体师生员工及有关各方周知。
办学宗旨及目标应说明其教育过程是培养学生成为初步合格的医生,具有于医学某壹领域进壹步深造的功底,且能于卫生保健系统承担医生的各项工作。
高标准:宗旨及目标内容应该包括对社会职责、科研、社区参和,以及参加毕业后医学培训的能力要求。
注释:宗旨及目标的方案可包括有关本校、本国及地区性政策的壹般及特殊问题。
某壹领域能够是某壹医学学科或研究领域。
毕业后医学培训包括开业前培训、职业技能培训专科培训及继续医学教育/进修。
1.2参和制订宗旨及目基本标准:医学院的宗旨及目标方案必须由主要益方确定。
高标准:宗旨及目标方案的制订应该以广泛的益方的意见为基础。
主要利益方包括院长、院务委员会/理事会的成员、大学、政府主管部门及行业本身。
广泛的利益方包括教师、学生、社区、教育及卫生保健机构、行业组织及毕业后教育人员的代表。
骨科健康教育标准内容手术是骨科的重要治疗手段,其种类很多,范围广泛,包括了四肢与躯干的骨、关节、肌肉、肌腱以及脊髓、周围神经和血管的各种手术,还有部分整形手术。
手可影响手术术效果是否理想,不仅仅取决于手术本身的成功,手术前的准备与手术后的配合都效果。
为了让病人积极配合治疗护理,请按以下指导进行。
一.术前指导:1.饮食:⑴进高热量、高蛋白、高粗纤维、维生素及果胶成分丰富的食物,多饮水,以保证营养供给,并保持大便通畅。
⑵一般手术前12小时禁食,术前4小时禁饮,以防止在麻醉手术过程中发生呕吐、误吸而引起吸入性肺炎、窒息等意外。
2.活动与休息:⑴卧硬板床,以预防骨折后骨折端刺伤血管、神经肌肉而加重损伤。
⑵脊柱结核病人绝对卧床休息,以预防病变组织压迫脊髓而致瘫痪或病情加重。
3.特殊检查指导:磁共震检查前应去除身上的金属物如项链、手表、骨牵引针等,以免相互干扰。
4.特殊治疗指导:高压氧治疗常用于外伤后肢体血运不良或神经营养障碍的病人。
进入氧舱前,应穿纯棉制品,拿掉身上所有易燃易爆用物(如打火机),以免产生火花或引起火灾。
5.胃肠道准备:⑴术前3日训练床上大小便,以防术后不习惯卧床排便而致便秘或尿潴留。
⑵连续3日无大便者,需告诉护士,以便使用药物通便。
⑶术前一日需排除肠道淤积大便,以减轻术后腹胀,并有利于胃肠功能恢复,还可预防麻醉后因肛门括约肌松弛而在术中排便造成污染。
6.进行手术后适应性锻炼,如深呼吸、咳嗽咳痰。
7.个人卫生指导:⑴皮肤准备:骨科手术皮肤准备需超关节范围,而且3天前即应开始准备,具体方法如下:手术前3日开始清洗切口局部及其周围皮肤,连续2日,术前一日剃除手术区毛发后再次清洗。
⑵洗澡、洗头,更衣,剪指(趾)甲。
⑶若有手、足癣或皮肤溃烂时尽早报告医护人员。
二.术后指导:1.饮食:⑴全麻及硬膜外麻醉术后6小时进流质,慢慢过渡到半流质或普食,臂丛麻醉术后4小时进食。
⑵饮食宜进高蛋白、高糖、富含胶原、微量元素(铜、锌、钙、铁)及含维生素A、C丰富的食物,如瘦肉、猪皮、肝、蛋黄、豆制品、胡萝卜、新鲜蔬菜和水果等,以补充足够的营养,促进伤口愈合及机体恢复。
2.体位:⑴全麻术后病人在未清醒前平卧,头偏向一侧,防止因呕吐而引起误吸。
⑵四肢手术后,用枕头、支架等抬高患肢使之高于心脏水平,远侧端高于近侧端,以利于血液回流,消除水肿。
⑶对石膏外固定术后的病人也应抬高患肢,其肢体摆放,应以舒适、有利于静脉血回流、不引起石膏断裂或压迫局部软组织为原则。
石膏未干前,避免移动肢体,且勿用手托起石膏,以免由于石膏凹陷引起局部皮肤压疮或血液循环障碍。
⑷大手术后及双下肢不能活动的病人卧气垫床,术后4 小时开始翻身与按摩,以后每2-3小时重复1次,以预防压疮。
3.护理:⑴出现下述情况表明肢体受压、血液障碍,应及时告诉医护人员处理:肢体剧痛、由痛转为无痛、苍白、失去知觉、发凉、肿胀、麻木等。
⑵有伤口引流装置者,防扭曲、松动,保持伤口引流通畅,并保持伤口敷料周围皮肤清洁。
4.并发症的处理:⑴骨科手术切口均有不同程度的渗血。
若出现大出血,切勿惊慌失措,立即用手压迫出血部位以达到止血目的,然后告诉医护人员进一步处理。
⑵疼痛:一般术后24小时内最为剧烈,以后慢慢缓解,酌情告诉医护人员适当应用止痛剂。
⑶尿潴留:术后6-8小时不能排尿时,多与麻醉及术中牵拉神经组织有关。
用听流水声、热敷并按摩膀胱区等办法诱导排尿,若不能排尿是由于体位不适者,可征得医护人员许可坐起或站起排尿,小儿则由家长抱起排尿。
若仍不能排尿可由医护人员进行导尿。
颈椎病是颈椎间盘退行变性后椎体间松动、椎体缘产生骨赘或椎间盘破裂脱出等压迫神经根、脊髓或椎动脉而引起的各种症状。
根据受压组织不同分为五种类型: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动脉型、交感型、混合型,可采取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
神经根型和交感型可采取非手术治疗,常采用头部牵引、理疗、局部制动、药物治疗等。
需要手术治疗的病人请根据您的治疗方案,按以下相应指导配合护理。
一.术前指导:1.饮食:宜进高蛋白、高碳水化合物、高维生素食物,补充营养,增强机体抵抗力。
2.休息:卧硬板床休息,颈部制动。
3.训练:⑴前路手术病人应进行气管推移训练,第一天先从右往左推移1-2分钟,逐日增加,2-3天内达到推移气管10分钟不产生呛咳和呼吸困难。
⑵后路手术病人应进行俯卧训练,第一天先俯卧半小时,逐日增加,2-3天内达到能保持俯卧3小时,同时进行呼吸功能训练,达到在俯卧位下仍能进行良好的呼吸活动。
4.如截瘫或已行颅骨牵引的病人,按“截瘫指导”或“骨科牵引指导”。
二.术后指导:1.体位:⑴前路手术的病人—颈围护颈,不要做点头或左右摆动动作,因摆动过大易造成植骨骨片脱落而引起脊髓受压。
⑵后路手术的病人—颈部不受压,即头部垫枕,颈部悬空不受压,此种体位应坚持至少3个月。
2.注意:⑴前路手术病人如出现呼吸困难应及时告诉医护人员。
⑵后路手术病人应保持不扭曲、压迫引流管,保持其通畅。
3.饮食:头3天少量多餐流质饮食,以后改半流质或普食。
4.服药应研粉,用温水送服。
5.功能锻炼:不全瘫病人,应活动能活动的肢体;全瘫病人,应按摩上、下肢肌肉,每日3次,每次20分钟,同时进行各关节被动活动。
三.出院指导:1.饮食:多进含钙质丰富的食物。
2.出院后坚持戴颈围,减少颈部活动,3个月内颈部不受压。
3.加强体育锻炼,增强颈部及四肢肌力。
4.寒冷天注意避免寒冷刺激,防感冒。
5.保持正确姿势,如伏案工作时间长,要每隔1小时作1次颈部多方向运动。
6.保持正确的睡眠姿势,枕头不可过高或过低,避免头偏向一侧。
7.对颈部,每日早、晚进行自我按摩,采用指腹压揉法和捏揉法,增进血液循环。
8.带药回家,按医嘱服用。
9.每1-2月来院复查1次。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腰部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其内的髓核连同残存的纤维环和覆盖在环上的后纵韧带组织向椎管内或椎间盘的后侧突出,压迫附近的脊神经。
好发于30-50岁,主要症状是腰痛伴坐骨神经痛,可采取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
保守治疗有卧床休息、硬脊膜外腔封闭,推拿、按摩、重力牵引,当保守治疗无效时,应采取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的病人请根据您的治疗方案,按以下相应指导配合护理。
一.术前指导1.卧硬板床休息。
2.俯卧位训练:第1天俯卧半小时,逐日增加,2-3天内达到能保持俯卧2小时。
3.练习卧位大小便及卧位自理能力。
4.进行腰背肌锻炼:先以俯卧位,手用“飞燕式”方法,以后根据病人的耐受力,改为仰卧五点支撑法、三点支撑法,循序渐进。
二.术后指导:1.休息:单纯做髓核摘除术,卧床时间2周,对手术复杂、探查的间隙多或全椎板减压者,可适当延长卧床时间。
2.如发现双下肢不能活动、感觉消失时,应立即报告医护人员。
3.注意保持不扭曲、不压迫引流管,保持其通畅。
4.术后8小时内需排尿,可用物理方法诱导排尿,如热敷、听流水声,不能自行排尿时应报告护士。
5.术后3天体温仍升高,诉腹痛,呈阵发性抽搐样疼痛,翻身时加剧,应及时报告医护人员。
6.功能锻炼:麻醉消失后,可作直腿抬高锻炼,术后3天可主动锻炼,抬高角度30-70度,每日锻炼时间可酌情掌握,逐渐增加;术后1-2周,可进行腰背肌锻炼,在腰围保持下可下床活动。
7.饮食:定时定量,给予营养丰富、清淡、可口、含粗纤维食物,增加病人的抵抗力,并保持1-2天排便1次。
三.出院指导:1.继续坚持腰背肌锻炼,至少达半年以上。
2.腰围保护3个月,不弯腰,半年内避免重体力劳动。
3.饮食起居保持规律性,如有不适应随时就诊。
牵引是应用作用与反作用的原理,使骨折或脱位整复,预防和矫正畸形。
牵引在骨科应用广泛,尤其对不宜手术的病人,也可以通过其达到治疗目的。
持续牵引有皮肤牵引、兜带牵引、骨牵引三种。
为了达到牵引效能,预防并发症,请病人按以下指导进行。
一.牵引一般指导:1.牵引前清洁牵引部位皮肤。
2.多饮水,多吃粗纤维素食物,以预防便秘。
颌枕带和颅环弓牵引时,以流质、半流质、软食为宜,防呛咳及食物呛入气管。
进食速度要均匀且慢,一口一口地咽,若病人出现堵塞气管现象,立即大声呼救。
3.体位:头部牵引抬高床头,下肢牵引抬高床尾,以保持牵引力与体重的平衡。
4.护理方法指导:⑴不能随意增减牵引重量,若牵引重量太大可引起过度牵引,使骨折端发生分离移位;牵引力太小,则不能达到复位和固定目的,而致骨折畸形愈合。
照片或外出做检查、进手术室前均不能放松牵引装置,可用手握住牵引弓代替牵引砝码的重量来维持牵引,以防移位。
⑵不能在牵引装置上盖物、缩短或加长牵引绳至牵引装置的砝码倚床或落地,以免引起牵引重量相对减小,影响牵引效果,故应保持牵引砝码悬空和不靠床沿。
⑶在冬季暴露肢体可穿厚袜套或棉腿套保护,以防冻伤。
5.并发症的预防:⑴牵引后若肢体出现麻木、指(趾)端颜色苍白或发紫、感觉迟钝、不能运动等血运障碍时应告诉医护人员。
病人应做力所能及的活动,如肌肉等长收缩、关节活动等,平时应用足托板或保护垫将足底垫起,防止足下垂。
⑵预防坠积性肺炎:特别是老年人在卧床期间应练习深呼吸,用力咳嗽,定时拍打背部,利用拉手练习上身活动,有利增加肺活量,排出呼吸道分泌物,从而预防肺部感染。
⑶预防褥疮:由于牵引后活动受限,容易造成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组织营养缺乏而引起褥疮。
因此,应在护士指导下定时更换体位,受压处尤其是骨突处应定时按摩,并用温水擦浴2次/日,保持皮肤的卫生,以促进局部及全身血液循环,增强皮肤的抵抗力,同时要注意保持床单平整、清洁、干燥。
二.不同牵引需注意以下问题:1.皮牵引者,若牵引肢体出现局部疼痛,可能与压迫太紧有关,应及时告诉医护人员调整松紧度;牵引带松脱,也应及时告诉医护人员,以免压迫足踝及足跟处引起压疮;皮肤因对牵引材料过敏出现水泡时,勿自行刺破,应由医护人员处理。
2.骨盆牵引者,应在髂骨处垫好厚棉垫,防止压疮。
3.骨牵引者,要预防针眼感染,应保持局部皮肤清洁干燥,不可自行去除针眼周围皮痂,并由护士予酒精滴针眼每日2次;若因体位不当致钢针松动而偏斜者,不可自行调整牵引针位置,而应告诉医护人员处理;骨牵引拆除后,针眼处仍需保持清洁干燥,防止感染。
4.颅骨牵引者,出现滑脱及牵引后有头痛、呕吐等不适时表示位置不当及颅内压增高,应及时告诉医护人员,以便重新安置及进行降颅压处理。
5.颌枕带牵引者,头部制动,两侧必要时可放砂袋,翻身时须有护理人员在场,以防发生意外。
6.小儿双下肢悬吊牵引时应适当约束躯干,臀部离床,防止活动度太大而致牵引带松脱压迫血管神经致肢体坏死,家属须高度重视患儿足趾颜色、温度、活动度、有无肿胀等,一旦有异常变化及时告诉医护人员。
股骨颈骨折是老年人一种常见的损伤,损伤原因主要是绊倒,受伤后髋部疼痛、下肢缩短畸形及不能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