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版中国建筑史图籍建学级用

版中国建筑史图籍建学级用

版中国建筑史图籍建学级用
版中国建筑史图籍建学级用

中国建筑史识图要求

2006年4月

一、刖言

建筑是有形有体的事物,因此从形象岀发了解建筑是本课程的重要内容。

二、总说明

下面分门别类提岀了对本课程不同章节内容的识图要求。凡是要求“了解”的内容,应做到不生疏,即看到一个建筑形象,能说出其名,不张冠李戴。凡要求“理解”的内容,要求除了不

“眼生”之外,还要知道其基本内容。也就是说,不但要知其名,还能说岀其大致情况。凡要求

“掌握”的内容,应熟悉其全部情况,做到“烂熟于心”。这些需要“掌握”的内容在课堂上都会有比较详细地讲解,并备有电子文件(*jpg格式)供同学们参阅。而那些“了解”、“理解”

的内容在课堂上可能只是一带而过,需要同学们自己看书。

三、图的岀处

所有的图都可以在下列书中找到:

1 ?中国建筑史编写组,编(潘谷西,主编)?中国建筑史?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新版、第三版、第四版;

2?刘敦桢,主编?中国古代建筑史?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第二版;

3 ?马炳坚,中国古建筑木作营造技术?北京:科学岀版社,第一版、第二版;

4 ?刘大可,中国古建筑瓦石营法?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第一版;

5 ?徐伯安,营造法式斗栱形制解疑探微,建筑史论文集(第七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

社,1985,第1-35 页。

四、识图内容(打**号为重点内容,打★号内容要求会默画)

4.1绪论

▲通过例图僅各个历史时期主要的古建筑成就

(包括技术、材料、建筑类型以及建筑艺术和理论)

4.2城市

▲通过重要的史料和都城实例认识和理解王城制度的历史演变过程

《三礼图》中的周王城图

汉长安平面图曹魏邺都平面图隋大兴与唐长安城平面图北宋东京平面图元大都平面图明、清北京平面图 4.3宫殿、坛庙、陵墓有关的实例,对其中的重要例子应熟练掌握

明、清北京故宫太和殿平、立、剖面图** ★ 唐乾陵(陕西乾县)总平面图明十三陵(北京昌平)总平面图四川雅安高颐墓阙(东汉)立面图河北定兴石柱(北齐)立面图南京萧景墓表(南朝宋)立面图

4.4宗教建筑部分

▲重点掌握重要的实例

1山西五台县南禅寺正殿(唐)平、立、剖面** ★

2山西五台县佛光寺大殿(唐)平、立、剖面** ★

3山西太原晋祠圣母殿(宋)平、立、剖面** ★

4河北蓟县独乐寺山门(辽)平、立、剖面** ★

5佛塔部分:要结合各类(或各个)佛塔在建筑史中的特殊地位和其本身的特点来识图

4.5古典园林部分

▲了解明清主要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的总平面布局图,诸如:

北京颐和园、北海

苏州拙政园、留园、网师园

无锡寄畅园

4.6民居部分

▲了解主要地方民居的布局和形象特征

4.7古建筑做法部分

▲掌握古建筑单体的外形特征**

▲掌握大木作主要构件的宋式和清式不同的名称和做法**

▲了解小木作有关内容

▲掌握青式瓦、石作的主要构造做法及其外观特征**

五、考试大纲(闭卷)

5.1目的

1、期末考试注重客观题,浓缩考试要点和精华,用标准化考试的形式有效考察同学们对建筑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

2、为建立标准化题库和网上考试打下基础,适应今后的发展趋势。

5.2考试方式

1、考试范围涵盖教学大纲要求的全部内容。

2、客观题部分的题型为单选识图题。

5.3考试成绩评定

考试成绩的评定按教学大纲规定执行。

六、关于默画的说明

6.1要求默画的图,是针对那些有志愿进一步提高自己古建筑修养和有考研需要的同学的。默画不是本学期期末考试的考核内容,但对于应对期末考试识图题很有帮助。

6.2默画要求用徒手墨线白描(黑色钢笔或针头绘图笔),严禁用铅笔。要求绘图比例准确、形象完整、线条清晰、画面整洁。

6.3评分标准(以山西五台县佛光寺大殿正立面为例)

①比例准确,大感觉对,占30%

②形象正确:开间、门窗、屋顶、斗棋、台基等齐全无误(含类型、数量、位置等方面),

占50%

③细部清晰(包括脊兽、瓦件、门饰、收分等细节),占20%

④画面美观、工整、干净,占20%

图6.1佛光寺大殿正立面图(测绘图,选自《中国古代建筑史》)

图6.2佛光寺大殿正立面图(徒手绘制):注意大比例的把握以及关键构件的位置。此图的不足是台

基画得略高,屋身略扁,因此门的比例被“压扁”了。评定为“优-”。

图6.3佛光寺大殿正立面图(建学96班某同学期末考试时徒手默画):大感觉对,不足是屋顶曲线表达不够、翼角线条不对、昂数不对、门钉乱点。评定为“良+”。

图6.4佛光寺大殿正立面图(建学99班某同学期末考试时徒手默画):开间数错(仅画5间)、形象歪斜、比例偏差很大,大感觉不对;柱头铺作和补间铺作关系不清、缺正吻、随意增加翼角走兽。画面欠整洁、笔触潦草欠美感,评定为“不及格”。

图6.5佛光寺大殿正立面图(建学95班某同学期末考试时徒手默画):形象完全不对,评定为“0分”。

图6.6佛光寺大殿正立面图(这是一幅 3.5分钟的快速默画):在时间很紧迫的时候,要在短时间内快速勾勒岀建筑的主要特征。注意:大比例一定要对,开间数、门窗位置、岀檐尺度、斗棋位置和形态特征、墙身侧角、屋顶曲线与吻兽、脊兽形态及大小、瓦垄的间距等反映该建筑基本特征的因素均应有比较正确的表达。

图6.7山西太原晋祠圣母殿正立面图(徒手绘制)

图6.8四川雅安东汉高颐墓阙正立面图(徒手绘制)。注意阙身上浮雕的简略画法。

中建史重点第一章

第一章古代建筑发展概况一.原始社会建筑 1.建筑遗址,两种具有代表性的房屋遗址—— 干阑式建筑、木骨泥墙房屋 2.河姆渡文化——浙江余姚河姆渡村遗址 仰韶文化——陕西临潼姜寨仰韶文化村落遗址 龙山文化——西安客省庄龙山文化房屋遗址 3.木骨泥墙房屋——树枝做骨架,木骨架上扎结枝条,用绳子捆起来,两面抹泥,形成木骨泥墙 4.巢居发展过程:独木构巢——多木构巢——干阑式建筑 5.穴居发展过程: 原始橫穴——深代穴——半穴居——地面建筑 二.奴隶社会建筑 夏: 河南偃师一号宫殿遗址:庭院呈缺角横长方形 (至今发现的我国最早的规模较大的木架夯土建筑和庭院的实例) 商: 郑州商城:我国发现的最早城市遗址,是不同阶级和不同手工业分布于不同地方的聚落格局。 河南安阳小屯村殷墟宫殿遗址:最重要的晚商遗址

茅茨土阶: 古代的一种建筑构造形式,只用茅草做的屋顶,土阶就是把素土夯实了,形成高高的方方的高台,然后把建筑建造在上面。 西周: 陕西岐山凤雏村西周建筑遗址:迄今最早四合院;最早两进式组群;第一个出现的完全中轴对称的严谨组群;最早用瓦建筑;最早使用影壁。 瓦的发明是西周在建筑上的突出成就,使西周建筑从“茅茨土阶”的简陋状态进入了比较高级的阶段。 湖北蕲春干阑式建筑:西周时期长江中游一带常见居住类型。 三.春秋战国时期 建筑成就 1.从建筑材料和技术上看, (1)木工技术成熟。 (2)瓦当的品种和数量增多。 (3)春秋时期开始了用砖的历史。 2.诸侯出于政治和享乐的需要,大建高台建筑; 3.儒家学说为礼制奠定了基础。

高台建筑代表作品 秦咸阳一号宫殿(秦) 汉武帝刘彻建章宫(汉) 四.礼制思想对建筑产生的影响 建筑制度:工官制度、等级制度 礼制秩序:左祖右社、前朝后寝、面朝后市; 以宫殿为主体的规划结构:择中,居高; 经纬涂制的道路系统; 井田方格网的系统式规划方法; 礼制建筑——祭祀建筑, 宗庙、明堂、辟雍 五.《考工记》都城规划思想 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 涂——道路;一夫——100亩 六.天子五门对应关系 皋、库、雉、应、路 明代五门——大明门、承天门、端门、午门、奉天门; 清代五门——天安门、端门、午门、太和门、大清门

中国建筑史

中国建筑史 1、木架建筑的优势: (1)取材方便 (2)适应性强:木架建筑是有柱、梁等构建形成框架来承受屋面、楼面的荷载以及风力、地震力的。 (3)有较强的抗震性能 (4)施工速度快 (5)便于修缮、搬迁 本性缺陷:首先,木材越来越稀少。其次,木架建筑一早火灾。再次,无论是抬梁式还是穿斗式结构,都难以满足更大、更复杂的空间要求,木材的消耗量也很大,从而限制了它继续发展的前景。 2、斗拱在宋代也称“铺作”,因为层层相叠铺设而成;在清代称“斗科”或“斗栱”:在江南则称“牌斗”。 檐下斗拱因其位置不同,所起作用也有差异:在柱头上的斗拱称为柱头铺作,是乘托屋檐重量的主体;在两柱之间置于额枋上的斗拱,称为补间铺作,起辅助支撑作用;在角柱上的斗拱称为转角铺作,起承托角梁及屋角的作用,也是主要结构部件。屋内斗拱通常只支撑天花板的重量或作为梁头节点的联系构接件,其建结构作用显然不及檐下斗拱明显。 3、中国古代单体建筑的特点是简明,真实,有机。 简明:是指平面以“间”为单位,由间构成单座建筑,而“间”则由相邻 两房构成,因此建筑物的平面轮廓与结构布置都十分简洁明确。 真实:是指对结构的真实性显示。 有机:是指室内空间可以灵活分隔,以满足各种不同功能的要求;并易于 和环境融为一体,室内外空间可相互流通渗透。 4、单体建筑的另一个特点是平面,结构,造型三者的不可分割性。 5、屋顶对建筑立面起着特别的作用。他那远远伸出的屋檐、富有弹性的檐口曲 线、有举架形成的稍有反曲的屋面、微微起翘的屋角以及硬山、悬山、歇山, 庑殿,掺角,十字脊,盝顶,重檐等众多屋顶形式的变化,加上灿烂夺目的 琉璃瓦,是建筑物产生独特而强烈的视觉效果和艺术感染力。 6、庭院是中国古代建筑群体布局的灵魂。 7、庭院是有屋宇、围墙、走廊围合而成的内向性封闭空间,它能营造出宁静、 安全、结晶的生活环境。 8、庭院的围合方式大致有三种:一是在主房与院门之间用墙围合;二是主房与 院门之间用廊乌尔禾,通常称之为“廊院”;但是主房前两侧东西相对各建 厢房一座,前设院墙与院门,通常称之为“三合院”;如将前面的院墙改建 为房屋,则称“四合院”。在园林中也常采用庭院来组成小景区,形成园中 安静的一隅,这种庭院和围合方式就非常自由、灵活,不拘一格,可任意设 计。 9、中国建筑类型: (1)居住建筑(2)政权建筑及其附属设施(3)礼制建筑(4) 宗教建筑(5)商业与手工业建筑(6)教育、文化、娱乐建 筑(7)园林与风景建筑(8)市政建筑(9)标志建筑(10) 防御建筑 10、浙江余姚河姆渡村发现的建筑遗址距今约六七千年,这是我国已知的最早采 用榫卯技术构筑木结构房屋的一个实例。已发掘的部分是长约23米、进深 约8米的木构架建筑遗址,推测是一座长条形的、体量相当大的干阑式建筑。 木构件遗物有柱、梁、枋、板等,许多构件上都带有榫卯,有的构件还有多 出榫卯。根据出土的工具来推测,这些榫卯是用石器加工的。这一实例说明, 方式长江下游一带木结构建筑的技术水平高于黄河流域。 11、原始社会晚期,竖穴上覆盖草顶的穴居成为这一区域氏族部落广泛采用的一种居住方式在黄土沟壁上开挖横穴而成的窑洞式住宅,也在山西、甘肃、宁夏等地广泛出现,其平面多做圆形,和一般竖穴式穴居并无差异,也有做圆角方形平面的,如山西石楼县岔沟村十余座窑洞遗址绝大多数圆角方形平面,其室内地面及墙裙都用白灰摸成光洁的表面。山西襄汾陶寺村还发现了“地坑式”窑洞遗址。 12、在仰韶中期及某些仰韶晚期的遗址中已有在室内地面和墙上采用白灰抹面,但普通采用是在龙山时期。经C14测定证明,许多龙山时期遗址中的白灰面,是用人工烧制的石灰做原料的。在龙山文化的遗址中还发现了土坯砖。如河南安阳后岗龙山文化遗址中的一批房址,均为地面建筑,房基用土筑成,墙体用土坯或木骨泥墙,室内地面和墙面用白灰抹面,柱子下垫石础。在山西襄汾陶寺村龙山文化遗址已出现了白灰墙面上刻划的图案,这是我国已知最古老的居室装饰。 13、中国最古老的神庙遗址发现于辽宁西部的建平县境内。 塑像形态逼真,手法写实,有相当高的技艺水平。神庙的屋内,是在基址上开挖成平坦的室内地面后再用木骨泥墙的构筑方法建造壁体建造壁体和屋盖。特别引人注目的是,神庙的室内以用彩画和线脚来装饰墙面,彩画是在压平后经过烧烤的泥面上用赭红和白色描绘的几何图案,线脚的做法是在泥面上做成凸出的扁平线或半圆线 14、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是夏末都城——斟。 15、1983年在偃师二里头遗址以东五六公里处的尸沟乡,发现了另一座早商城址,考古学家认为这是商灭夏后所建的都城——毫,其规模较郑州商城略小,由宫城、内城、外城组成。宫城位于内城的南北轴线上,外城则是后来扩建的。宫城中已发掘的宫殿遗址上下叠压3层,都是庭院式建筑,其中主殿长达90米。是迄今所知最宏大的早商单体建筑遗址。在湖北武汉附近黄陂县盘龙城,发现了另一座商城遗址,规模比郑州商城小得多,面积约290米×260米。城内东北隅有大面积的土台基,上列平行布置的建筑3座,推测可能是商朝某一诸侯的宫殿遗址。 16、西周有代表性建筑遗址有陕西岐山凤雏村的早周遗址和湖北春的干阑式木架建筑。岐山凤雏遗址是一座相当严整的四合院式建筑。 17、瓦的发明是西周在建筑上的突出成就。 18、在凤雏的建筑遗址中还发现了在土墙或土坯墙上用三合土抹面,表面平整光洁。 19、春秋时期,建筑上的重要发展是瓦的普遍使用和作为诸侯公室用的高台建筑的出现。 20、战国时手工业商业发展,城市繁荣,规模日益扩大,出现了一个城市建筑的高潮。 21、整个汉代处于封建社会上升时期,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使建筑产生显著进步,形成我国古代建筑史上又一个繁荣时期。它的突出表现就是木架建筑渐趋成熟,砖石建筑和拱券结构有了很大发展。 22、在制砖技术和拱券结构方面,汉代有了巨大进步。 23、我国的石建筑哦是在两汉——尤其是东汉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24、北魏统治者更是不遗余力地崇佛,建都平成时,就大兴佛寺,开凿云冈石窟。迁都洛阳后,又在洛阳伊阙开凿龙门石窟。

中国建筑史名词解释

中国建筑史部分名词解释及简答1 1.嵩岳寺塔 位于河南登封市,建于北魏正光四年(公元523年),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塔的实物,砖构地面(非地下)建筑,也是唯一一座平面十二边形的塔。嵩岳寺塔是砖砌密檐式塔。塔身建于朴素的台基上,塔身腰部有一组挑出的砖叠涩,将塔身划分为上下两段,上段装饰精美,下段素平无饰。塔内砌成直通顶部的空筒,塔身下段平面为十二边形,至塔身上段以上改为八角形。标志着中国砖构技术的重要进展和融合外来建筑文化,创造中国式密檐塔达到了成熟水平。 2.唐长安城 是唐朝的都城,城址在今西安城区及其周围地带。唐代建立后,继续以隋大兴城为都,改名长安城,基本沿袭隋大兴的格局。城市由外郭城、宫城和皇城三部分组成。皇城、宫城前后毗连,位于郭城中轴北部。布局受周礼考工记影响很大,东南西三面各辟3座城门,南北向街道11条,东西向14条,郭城由街道纵横划分为114坊,实数108坊。是中国古代史,也是世界古代史上规模最大的城市。 特点: (1)是里坊制城市高度成熟的典型代表 (2)规划继承了古代城市规划的传统,平面布局方正规则,每面开三门,皇城“左祖右社”,与《考工记》中的布局接近 (3)吸取了北魏洛阳的规划经验,更为规整。 (4)宫阙、宫府与民居分区明确,使朝廷与居民“不复相参”,居民区及道路系统尽可能少地被打断,功能更为合理。 (5)规整的棋盘式布局 (6)采用东西二市制,集中市制,一般居民住宅只向枋内开门,实行宵禁。 3.佛光寺大殿 即佛光寺内的东大殿,位于山西五台山,建于唐(公元857年).面阔七开间,进深八架椽(四间),属“金箱斗底槽”平面形式,内槽柱围成面阔五间,进深二间的内槽空间。属殿堂型构架。上覆单檐四阿殿,下承低矮的台阶。屋顶平缓、门窗质朴、挑檐深远。正脊和檐口都有升起曲线,有侧脚,采用了叉手和托脚,正吻用鸱尾,柱高与开间的比例略呈方形,斗拱高度约为柱高的1/2。佛光寺是我国现存的最大的唐代木构架建筑,处于晚唐时期,是木构架的成熟期的代表建筑。 构架特点:殿堂型构架

中国建筑史选择题

中国建筑史选择题 (一组) 1.“殿堂”式大木构架符合以下哪个特征D A 穿斗 B 内柱升高 C 彻上露明造 D 草栿 2.斗栱在《营造法式》的各作制度中属于:C A 小木作 B 大木作 C 铺作 D 檐下作 3.一般认为,中国古代地方城市中的商业街应出现于:A A 宋 B 宋以前 C 明清 D元 4.宋辽金时期最精美的“天宫楼阁”见于以下哪座建筑C A 隆兴寺摩尼殿 B 晋祠圣母殿 C 华严寺薄伽教藏殿 D 少林寺初祖庵 5.宋代的“材”为C A 斗口高 B 斗口宽 C 单拱高 B 单栱断面 6.天安门工程的最初设计承建者是:(C) A、宇文恺B、李诫C、蒯祥D、也黑迭尔 7.我国已知的最早采用榫卯技术构筑木结构房屋的建筑遗址是:(A)A、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B、西安半坡母系氏族部落聚落遗址 C、连云港藤花落龙山文化遗址D、西安客省庄龙山文化遗址 8.清代斗拱一般不含以下哪种功用(B) A 模数化 B 承重 C 装饰 D 材等 9.明清北京故宫建筑受以下哪个地域工匠系统影响最大C A 晋 B 冀 C 苏 D 赣 10.中国拱券结构大致出现于B A 东周 B 西汉 C 唐宋 D 明清 11.以下哪一条与长城无关A A 宗法制度 B 秦始皇 C 胡服骑射 D 丝绸之路12.18世纪将中国建筑介绍到欧洲的著名人物是B A 南怀仁 B W·钱伯斯 C J·朗世宁 D 汤若望 13.以下哪条不符合历史建筑保护的精神A A 全面保护 B 重点保护 C 有限保护 D 酌情保护 14.中国近代建筑中的复古主义思潮以下列哪一条为口号C A 历史主义 B 民族形式 C 中国固有形式 D 民粹主义 15.迄今所知最早的四合院建筑遗址是:(B) A、河南偃师尸沟商城遗址B、陕西歧山凤雏村西周遗址 C、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D、安阳洹北遗址 16.我国现存最早的城市地图是:(C) A、兆域图B、西京长安图C、平江府图D、清明上河图17.汉代四象中指东方的是(A)A、青龙B、白虎C、朱雀D、玄武 18.清明上河图所表现的是(C)城的风貌。 A、西汉长安B、唐长安C、北宋汴梁D、明南京 19.我国宋代建筑的国家“标准和规范”是指:(A) A、《营造法式》B、《木经》C、《冶园》D、《工程做法》 20.下列建筑属于宋代建筑的是:(B) A、小雁塔B、摩尼殿C、飞云楼D、西安钟楼 21.目前我国保存有三城三河的最完整、最古老的地面城池的城市是(A) A、春秋淹城B、曲阜鲁故都C、

中国建筑史名词解释大全

中国建筑史名词解释大全 三分为一中国古建筑存在很多“三分为一”的现象,就是一个整体分为三部分。建筑立面分为“大屋顶、墙体、基座”三部分;柱子分为“柱顶、柱身、柱础”三部分; 不仅立面,平面也有“三分为一” 正房一般为三开间;标准(三进)四合院分“前院、中国古代木架建筑吧相邻两屋架之间的空间成为间,房屋的进深则以架数或椽数来表达 通面阔建筑物纵向相邻两檐柱中心线间的距离称为面阔;各间面阔的总和为通面阔建筑正中一间称明间,宋代称当心间, 其左、右侧的称次间, 再外的称梢间、最外的称尽间,九间以上的建筑增加次间数. 通进深:各步距离的总和或侧面各开间宽度的总和步:檩与檩之间的水平距离称为步分心斗底槽宋代殿阁宋代殿阁内部四种空间(单槽、双槽、分心斗底槽、金箱斗底槽) 划分方法之一。其特点是殿身根据《营造法式》的记录,副阶:宋代个体建筑周围环绕的廊子,称为副阶。身、殿身建筑主体外部另加一圈回廊,在《营造法式》中称为“副阶周匝” 副阶周匝:塔柱的收分:中国古代的圆柱子上下两端直径是不相等的,而是根部略粗,顶部略细,这种作法,称为“收溜”又称“收分”。柱的卷杀:柱的端部作弧形,形成柔美而有弹性的外观,称为卷杀。挑尖梁:长一步架,承担一个檩子的力,在檐口处的梁,有斗拱时叫挑尖梁,无斗拱时叫抱头梁. 踩步金:歇山建筑屋顶四面出檐,其中,前后檐檐椽的后尾搭置在前后檐的下金檩上,两山面檐椽后尾则搭置在山面的一个既非梁又非檩的特殊构件上,这个只有歇山建筑才有的特殊构件叫“踩步金” 罗锅椽: 是中国建筑中的一种设计风格,双桁卷棚屋面顶步架侧面成弧形的椽子。侧脚:为了使建筑有较好的稳定性,宋代建筑规定外檐柱在前、后檐均向内倾斜柱高的10/1000,在两山向内倾斜8/1000,而角柱则两个方向都有倾斜。这种做法称为“侧脚”。 生起:宋、辽建筑的檐柱由当心间向二端升高,因此檐口呈一缓和曲线,这在《营造法式》中称为“生起”。额枋:是柱上联络与承重的水平构件。雀替:是置于梁枋下与柱相交处的短木,可以缩短梁枋的净跨距离。举折(举架):举是指屋架的高度,常指建筑的进深和屋面的材料而定。在计算屋架举高时,由于各檩升高的幅度不一致,所以求得的屋面横断面坡度不是一根直线,而是若干折线组成的,这就是“折”。 叉手:叉手支撑在侏儒柱两侧,北魏宁懋石室已见。 扶脊木:清式构件,六角形截面,位于脊桁上且与脊桁平行。平棊:大的方木格网上置板并 遍施彩画的天花。 平闇:平棊天花中格小而不施彩画者。 偷心造:宋式斗拱,挑出华拱的挑头上没有与之垂直的斗拱与枋为偷心造计心造:宋代斗拱中,每一跳的华拱或昂头上,放置横拱的一种斗拱的结构方法。须弥座:多层叠涩组成的台基,源自佛像基座。 斗口制:坐斗正面的槽口叫斗口,在清代作为衡量建筑尺度的标准。斗拱:是我国木构架建筑特有的结构构件,主要由水平放置的方形斗、升和矩形的栱以及斜置的昂组成。补间铺作:柱间斗拱宋称补间铺作,清称平身科。踩:翘、昂自坐斗出挑的多寡,清代一踩计 材分制:材和契作为宋代建筑尺度的计量标准,材分八等,根据不同建筑等级采用不同等级的材 歇山收山法: 屋顶两侧山花自山面檐柱中线向庑殿推山法: 庑殿屋顶的一种处理手法,由于立面上的需要将正脊向两端推出,使四条垂脊呈柔和曲线。 悬山挑山:是将悬山建筑两山的檩头,向山墙外伸出四椽四档或1/3 檐柱高的做法。 隔扇:隔扇可作对外地门、窗,也可作内部的隔断。 支摘窗:支摘窗多用于住宅。窗下为槛墙,高一般可按3/10 檐柱高定,铺首:门扉上的 环形饰物,大多冶兽首衔环之状。彻上明造:是指建筑物室内的顶部做法,如天花不做装饰,更不用藻井,而让屋顶梁架结构完全暴露,称为“彻上明造”,也称“彻上露明造”。

广告文案名词解释终极精简版

广告文案评论: 1、这篇文案主题是: 2、表现技巧:创意技巧 表现技巧 3、独特之处:思想 技法 根据指示的方法写广告词: (可不写标题和副标题,只写词即可)限定于创意,6种修辞手法 完整广告文案描写 标题;正文;广告语;附文;电视、广播广告;系列广告文案 第一节广告文案的类型分析 从创作主体最基本的思维方式的视角,文学性文案和说理性文案 以发布广告的媒体作为分类标准,小众媒体,大众媒体,高科技媒体广告文案 以表现形式为标准,诗歌式,散文式,戏剧式,曲艺,新闻,说明,论证式 以功能为标准,直接性和间接性 以广告主是否追求经济回报为标准,商业广告,公益广告文案 以创作方法为标准,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型,现代主义型,后现代主义型 第二章文学型文案 第一节文学型文案的基本特征 符号“同时性”;形象间接性;暂时的超功利性;强烈的情感性; 第二节文学型文案与纯文学的比较分析 共同性;差异性(表现:量的比较——量的差异;从广告的注意;从广告的记忆来看。质的比较。功能比较。发生学比较。) 第三节文学性文案的撰写方法 1、产品诉求与形象的契合:直接契合型;间接契合性; 2、广告文案已经美的创造 第三章说理性文案 第一节说理性文案的基本特征 1、符号的推论性;诉求的直露性;传达的逻辑性 第二节说理性文案的基本类型 1、科技符号体;说明体;表格体;论说体;公式体 第四章广告文案内容空间的拓展 第一节广告文案的核心诉求 一、广告文案的核心诉求 主要体现:销售性(直接销售性;间接销售性);明晰性; 广告文案核心诉求的类型分析 告知性 功能型(表现方式:将广告产品独有的功能作为广告文案的核心诉求;同类产品都存在着某种功能,但别人都未对此进行宣传) 情感性(表现形式:1、将广告产品作为一种礼物赠给文案中的另一个人物,以表达某种特定的人类情感,从而达到以情感人,疫情促销的

《中国建筑史》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建筑史》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120141005 课程英文名称:A HISTORY OF CHINESE ARCHITECTURE 课程总学时:48 理论:42 实践:6 适用专业:建筑学 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年10月 一、大纲使用说明 (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 1.课程地位: 本课程是建筑学专业必修课程之一,目的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建筑历史观和价值观能够熟练掌握中国建筑历史,特别是中国古代建筑历史的发展脉络,理解并掌握中国古代城市及建筑的形制、构造方式、等级制度和精神寄托。 2.教学目标: 通过理论教学及自我学习等环节,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尤其对中国传统建筑加深了解,掌握其产生-发展-衰落的过程及原因,掌握中国历史各个时期的建筑及城市发展的特征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内涵,为学生未来的设计和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传承创新精神。 依据因材施教的原则,定制三个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如下: 初级培养目标: ?捋顺中国古代建筑历史发展的时间前后关系和重要的时间节点; ?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掌握中国传统建筑设计思想; ?掌握中国古代重要时期的建筑特征及产生发展的过程; ?掌握具有重要意义的典型城市、建筑群体及建筑的特点及成就,如唐长安城、宋东京城、明清北京城、北京四合院、北京紫禁城、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大殿和南禅寺大殿、北京天坛等; ?了解中国古代木构建筑内部组成和做法。 中级培养目标: ?准确掌握中国古代建筑历史发展轨迹; ?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掌握中国传统建筑设计思想; ?掌握各个时期城市及建筑的特征并能够列举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例子加以说明; ?掌握中国古代木构建筑内部组成; ?能够运用传统建筑的设计思想和建筑符号等,并能够徒手绘出典型例子的总平面、平面、立面、剖面及构件大样图。 最终培养目标: ?准确掌握中国古代建筑历史发展轨迹并能够阐明其发展背景; ?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掌握中国传统建筑设计思想; ?掌握各个时期城市及建筑的特征并能够列举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例子加以说明; ?能够通过总结特征活灵活用,准确区分建筑的历史分区并阐述该时期相关背景资料; ?能够熟练徒手绘制历史建筑的相关示意图,并掌握其中内在的比例关系;

中国建筑史名词解释

“分”为其厚。斗拱的两层拱之间的高度定为10“分”,而以1、材分制(宋); “材”的高度分为15 大木做的一切构件均以“材”、“分”、“栔”来确定。,为“栔”,6“分”取平身科大斗所开口的尺寸为一斗口,相当于材的九分,斗口分十一等, 最大斗口;2、斗口制(清)用六寸,每一等级差半寸,十一等斗口则为一寸, 如柱径为六斗口,柱高为六十斗口。斗口制是单向模数,等分十一级,计算简化。我国木构架建筑特有的结构,主要由水平放置的斗、升和矩形的栱以及斜置的昂组成。在;、斗栱3结构上挑出以承重,将屋面的大面积荷载经斗栱传递到立柱上。斗栱又有一定的装饰作用,是建筑屋顶和屋身立面上的过渡。此外,还作为封建社会中森严等级制度的象征和重要建筑的尺度衡量标准。(四阿)建筑处理屋顶的一种特殊方法。由于立面需要将正脊向两端推出一个雷公柱的庑殿推山;4、度斜直线变为平滑的折线产生曲线感,从而影响屋顶正面坡度步架距离45柱径,从而使四条垂脊由都不一样长。(九脊殿)屋顶两侧山花自山面檐柱中线向内收进的做法,其目的是为了使屋顶不过于歇山收山;5、具体做法:山面向内收进一檩径定作山花庞大,但引起结构上的变化(增加顺梁扒梁和踩步金梁)板的外皮为了使建筑有较好的稳定性,宋代建筑规定外檐柱在前后檐向内倾斜柱高的千分之十,在侧脚;6、两山向内倾斜柱高的千分之八,而角柱在两个方向都倾斜。;建筑物的檐柱(即最外圈柱)由当心间向两端依次升高,使檐口呈一缓和优美的曲线7、生起叉柱造是宋式大木作构造术语。楼阁式建筑中.上层檐柱柱脚十字或一字开口,叉落在叉柱造;8、下层平坐铺作中心,柱底置于铺作栌斗斗面之上.这种结构方法称叉柱造或插柱造。叉柱造可以增强上下层之间的联系,加强整个构架的稳定性。叉柱造:上层柱插在底下华拱中,收半个柱径。椽等构件组成。同时它又是木建筑比例.懔枋. 9、大木作;我国木构架建筑的主要结构部分,柱,梁.尺度和形体的重要决定因素有大式(有斗拱)和小式(无斗拱)之分。大木作:木结构古建筑中,承重的木构件及由这些构件组成的木构架,总称为大木。宋代以来,手工行业多以“作”为名,遂称设计、制作、安装大木的行业为大木作。大木是指木构架建筑中的主要承重部分,如柱·梁·枋·檩·斗拱等。大;10、大木大式与大木小式主要用于坛庙、宫殿、苑囿、陵墓、城楼、府第、衙署和官修寺庙等组群的主要(使用斗拱)式建筑主要用于民宅、店肆等民间建筑和重要组群中的辅(不使用斗拱)殿屋,属于高等级建筑。小式建筑. ,属于低等次建筑助用房而南方柱础高约在一个「柱顶见方按柱径加倍,厚同柱径,古镜高按柱顶厚十分之二。」古镜;11、到一个半柱径之间,鼓形下可置方座或须弥座等。;形如骆驼之背,一般在彻上明造梁架中配合斗栱承载梁栿。有全驼峰和半驼峰之别,前12、驼峰者形式较多,后者少见。 13、月梁;在北方的木结构建筑中,多做平直的梁,而南方的做法则将梁稍加弯曲,形如月亮,故称之为月梁。 14、鸱尾;中国古代建筑屋脊正脊两端的一种饰物 15、梭柱;柱子上下两端(或仅上端)收小,如梭形 16、卷杀;宋代栱、梁、柱等构件端部作弧形(其轮廓由折线组成),形成柔美而有弹性的外观,称为卷杀。

建筑史简答题

简答题 1:中国宫殿建筑的礼制含义? 答:根据《礼记》“乐结同,礼辨异”证明:维护上下有别的等级秩序,辨别尊卑贵贱的差异,是礼制---“礼”的职能,利用建筑来区别尊卑的办法是用宗庙殿堂的数量.规模.高度等加以体现如天子.诸侯.大夫.士等依次宗庙“七.五.三.一”座;殿堂台阶高度“九.七.五.三”尺等。 (2)《礼记》还提出“中正无邪,礼之质也”的看法,高度概括了建筑中轴对称的布局对于烘托尊贵地位的重要。主要殿堂必须建在中轴线上接近中心的最重要位置。这一观念又称“择中论”,故洛邑王城及其宫城的规划 (3):除上外,作为儒学经典之一的《易经》,还对建筑提出了“大壮”的要求,即所谓“阳刚壮大之美”,在宫殿中就是要体现巨大,宏丽,华美和威严,这与突出君权的观念是遥相呼应的。 2:私家园林中的建筑艺术? 答:(1)所谓私家园林一般是指士大夫的府宅园林,这类园林均是当时达官贵人退隐和享乐之处,大多布局精巧,小中见大,曲折幽深,反映主人的审美兴趣和艺术修养。 (2)私家园林主要是以大自然景观作为师法的对象,最初如秦汉,梁翼私园“深林绝涧,有若自然”(《后汉书梁绕列传》)。中国园林作为风景式(自然式)园林的特点即以此为开端,因园林规模小更要精细经营。

(3)士大夫和文人雅士经营的私家园林,使诗与画的造诣抒发于大自然的山水的改造之中。出现诗书园的结合,如王维的 白居易的庐山草堂堂村居都是文人私家园林的典型,亦即其艺术特色。 3:魏晋山水诗对园林的影响? 答:(1)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人士大夫为了逃避现实,隐逸江湖,寄托于山水之间。他们开始在自己的生活居地经营具有山水之美的小环境,这就是私家园林的开端。而追求与大自然在一起,最典型的是东晋陶渊明在其代表作《桃花源记》和《归去来兮》所表现的“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渲。” (2)这一时期真正走出帝王园林的豪华风格,发展当时的民间的造园艺术,从文人墨客(如王羲之的兰亭诗集,陶渊明的田园诗,谢灵运的山水诗等)的诗词中明显地咏出这种真实,朴素的自然境景,讴歌了大自然之美

同济大学中建史笔记整理

建筑理论与历史笔记整理 讲课:常青 ps黑字为上课内容,黑粗体是老师在黑板上写的标题,蓝字是我的一点补充说明,红字是我后来能够想起的期末考试选择填空部分。另附缪朴的《中国传统建筑的十三个特征》和有一堂课上拍的部分幻灯照片以及最后一堂课的复习笔记(基本上是以前课堂上讲过的,我懒的再输入一边了)和一次讲座笔记。照片拍的不是很清楚,笔记有点散,老师讲的很快,听不懂的就照着说的记了,错误的地方还请见谅。希望笔记对你有所帮助,祝你成功! 课程大纲 (按照我的理解认为重点的,理出的一条线,供你参考) ◆建筑史观(第一讲、第二讲):这门课的意义 ◆建筑意匠(第三讲~第六讲): 从中国传统木构建筑延续性的基本特征追究成因(地理、文化) ◆建筑演变(第七讲~第十一讲) 演变的现象(第七讲):延续中的变异 演变的成因(第八讲~第十一讲): 丝绸之路:魏晋南北朝(第八讲、第九讲) 西风东渐:中国近代建筑(第十讲、第十一讲) ◆建筑保护(第十二讲) ps 常青推荐的书目:《华夏意匠》,《后现代建筑语言》,《大乘的建筑观》李祖元汉宝德,《园冶注释》,《西方的没落》,《斗拱的起源》斯宾格勒,《清式营造则例》,《浮生六记》,《中国传统建筑的十三个特征》缪朴(《建筑师》36,40),<> 其中缪朴的《中国传统建筑的十三个特征》在上课过程中要求我们都读过 <>为研究生教材,常青老师特别推荐 考试: 期中论文《中国传统木构建筑的特征》 期末考试选择填空:上课笔记中内容 作图题:(意象作图)1.《中国传统木构建筑特征》 2.《21世纪外滩印象》 作文题:《从国家大剧院看保罗?;;安德鲁的建筑历史观》 ps.常青认为这门课的评分应当是论文的形式而非考试,考试是学校安排,迫不得以的。我觉得很对,因为写论文能逼着我们去查很多资料,看许多别人的观点,就算不感兴趣,打着抄一篇论文主意的学生也会去读那么几篇文章的。这远比考试死背笔记来的收获大。所以我也在次提一提,供你参考。 第一讲:概说 ●历史观,历史意识: 1.涉及过去和现在,深入骨髓的理解即往和历史的关系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意]柯罗奇 2.《建筑理论的历史》维特鲁维 3.《建筑学的理论与历史》 特点:⑴记事本末,事件体(类似于《资治通鉴》对事件的分析)对建筑实践的分析, 有的放矢,“分析问题,专题性”

中国建筑史名词解释

中国建筑史名词解释 1.中国木构架体系形成于汉代,成熟于唐代,宋代在成熟化的基础上精致化,明清则达到高度成熟阶段。 2.副阶:宋称,殿阁等个体建筑周围环绕的廊子(形成重檐屋顶),称为副阶。 3.间:四柱之间的空间或两榀梁架之间的空间(一般指第二种), 若两排柱子很近,则其中间部分称之为出廊(周围廊,前后廊,前出廊,不出廊四种)。 4.卷杀:对木构件曲线轮廓的一种加工方法。 5.大木大式建筑和大木小式建筑:在官式建筑的构筑形制上,区分为大木大式建筑和大木小式建筑。大式建筑主要用于坛庙、宫殿、苑囿、陵墓、城楼、府第、衙署和官修寺庙等组群的主要、次要殿屋,属于高等级建筑。小式建筑主要用于民宅、店肆等民间建筑和重要组群中的辅助用房,属于低等次建筑.其区别为:①间架:大式建筑开间可到九间,特例用到11间,通进深可到11架,特例到13架。小式建筑开间只能做到三五间,通进深不多于7架,一般以3,4,5架居多。②出廊:大式建筑可用各种出廊方式,而小式建筑只能用到前后廊,不许做周围廊。③屋顶:大式建筑可以用各种屋顶形式和琉璃瓦件.小式建筑只能用硬山,悬山及其卷棚做法,不许用庑殿,歇山,不许做重檐,不许用筒瓦和琉璃瓦件。④大木构件:大式建筑可以用斗拱,也可以不用。小式建筑不许用斗拱。在梁架构件中,大式建筑增添了飞椽,随梁枋,角脊,伏脊木等构件。

6.脊木:被脊固定于脊桁上,截面为六角形,在伏脊木两侧朝下的斜面上开椽窝以插脑椽. 伏脊木仅在明清才出现的(唐宋时期没有),且仅用于大式建筑中。 7.角吻:重檐建筑的下檐槫(音团tuan)脊或屋顶转角处的装饰兽。 8.螭首: ①传说中的怪兽,用于建筑屋顶的装饰,是套兽采用的主要形式。②古代彝器,碑额,庭柱,殿阶上及印章上的螭龙头像。 9.<<考工记>>(战国):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一般解释为:都城九里见方,每边辟三门,纵横各九条道路,南北道路宽九条车轨,东面为祖庙,西面为社稷坛,前面是朝廷宫室,后面是市场和居民区。朝廷宫室市场占地一百亩。(涂,道路.一夫,一百亩)(注意,这是<<考工记>>中记载的都城制度,左祖右社,人面朝南时,左东右西。) 10.经幢:①刻有佛的名字或经咒的石柱子,柱身多为六角形或圆形。(现代汉语词典)②在八角形的石柱上刻经文(陀罗尼经),用以宣扬佛法的纪念性建筑物。始见于唐,到宋辽时颇有发展,以后又少见。一般由基座,幢身,幢顶三部分组成。(中建史) 11.覆盆:柱础的露明部分加工成外凸的束线线脚,如盆覆盖。 12.垂带踏跺:高等级建筑的台阶做法,其正面轴线上称正阶踏跺,两旁称垂手踏跺,侧面称抄手踏跺。 13.角柱石:立在台基角部,其间砌陡板石与角柱齐平,上盖阶条石,下部为土衬石。 14.柱顶石:下衬磉墩,上附柱础,长为两倍的柱径,厚为柱径。

中国建筑史第一章 宋至清

1.选择题 1.我国宋代的建筑官书是。() A、《木经》 B、《考工记》 C、《营造法式》 D、《工程做法》 C 2.《营造法式》、《清式营造则例》、《工部工程做法》三本书分别成书于:() A.宋朝、清朝、清朝 B.宋朝、民国、清朝 C.宋朝、清朝、明朝 D.唐朝、清朝、宋朝 A 3.天坛的屋顶形式是什么( C ) A.庑殿式 B.歇山式 C.攒尖式 D.复合式 C 4.中国古代建筑木结构中形成屋脊的最主要的木头叫?() A.木头圆柱 B.檩条 C.大梁 D.额枋 C 5.按尊卑顺序排列,下列哪组屋顶的形式是正确的() A.歇山顶、庑殿顶、硬山顶、悬山顶 B.庑殿顶、歇山顶、悬山顶、硬山顶 C.庑殿顶歇山顶、硬山顶、悬山顶 D.歇山顶、庑殿顶、悬山顶、硬山顶 B 6.以下关于庭院的围合方式的种类,叙述错误的是() A.在主房与院门之间用墙围合 B.在主房与院门之间用廊围合 C.主房前两侧东西相对各建厢房一座,并用廊围合 D.主房前两侧东西相对各建厢房一座,前设院墙与院门 C 7.具有用料小,适应性广,整体性强的特点的木构架是(),适宜建造造价低的住宅屋舍一类建筑。 A.穿斗式 B.抬梁式 C.干阑式 D.井干式 A 8.斗拱是中国木架建筑特有的建筑部件,主要构件是:斗、拱、昂。其中“昂”指的是() A.主干部件 B.短的悬臂梁 C.斜的悬臂梁 D.长的悬臂梁 C 9.明朝天坛祈年殿三檐颜色为:() A 全部青色 B 全部绿色 C 全部淡蓝色 D 分别为青、黄、绿三色 D 10.天坛的屋顶形式是什么() A.庑殿式 B.歇山式 C.攒尖式 D.复合式 C

2.填空题 1.宋代书籍________是我国古代最完整的建筑技术书籍,著书人是将作监____。 《营造法式》李诫 2.中国传统建筑主要有哪几种建筑形式:_______。 抬梁式、穿斗式 3.斗拱的主要构件:________。 拱、斗、昂 4.在构造上,檩条搁置在梁头上,梁再搁置在柱头上,这种木构架形式称为:______。 抬梁式 5.______木构架具有用料小,适应性广,整体性强的特点,适宜建造造价低的住宅屋舍一类建筑,而_____木构架则常用于宫殿佛寺等大型重要建筑。 穿斗式抬梁式 6.角柱上的斗栱被称为转角铺作,又称为______。 角科 7.梭柱大约出现于______朝,琉璃瓦大量用于屋顶始自_____朝。古代最高等级的建筑基座称______,是从______传入的,由______演变而来. 南北宋须弥座印度佛座 8.明清北京紫禁城的正门是 _____,属于______门形制。 午门阙 3.名词解释 (1)清式彩画: 定型为三种,旋子彩画,合玺彩画,苏式彩画,前两者梁思成总结为殿式彩画。旋子采画,以旋花为装饰母题(旋花为牡丹花抽象而成的图案)用于帝王系统中的次要建筑以及第二等级建筑群里的主要建筑,如寺庙衙署 (2)罗汉枋: 在内外跳慢拱上者.(拽枋――清)宋用来表示斗拱出跳. (3)柱头枋: 在各跳横拱上均施横枋,在柱心中心上的枋. (4)举架法: 清代大屋顶的构架做法,其举高通过步架求得.殿有单檐,重檐两种,单檐又称五脊殿. (5)圭角: 清式须弥座的最下层部分,整个高度分51份,圭角高度为10份 4.问答题:

中国建筑史 History of World Architecture李晓峰 大纲

一、课程名称:中国建筑史History of World Architecture 二、课程编码:0501603 三、学时与学分:40/2.5 四、先修课程: 五、课程教学目标 1、通过该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比较全面地了解中国传统建筑的发展历程,从而对我国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域的传统建筑文化的特点有所把握。 2、该课程的学习将逐步培养学生探讨建筑历史和理论的兴趣,培养其独立研究问题的能力。 3、建筑历史课应当能够作为一门辅助设计方法课程。通过教学中对古建筑单体、群体及城市佳作的设计思想、设计手法和城市规划方法进行比较系统的剖析,使同学们在深入理解古代建筑的基础上,更深地理解建筑学的内涵,开拓建筑设计思路。 4、通过在教学中对历史上各类型建筑资料分析和评品,提高同学们对建筑艺术的鉴赏水平和评价能力,从而对建筑设计创作起到一定的促进和指导作用。 六、适用学科专业 建筑学 七、本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第一讲概说(4学时) 1、中国与西方传统建筑比较。 2、中国结构发展的历史原因。 3、中国古建筑发展阶段和成就。 第二讲中国古代建筑之特征(4学时) 1、结构特征——木构架的几种主要类型。 2、艺术形象之特征。

3、布局特征——门堂之制与建筑群体组合。 4、城市、园林特征。 5、工官制度。 第三讲都城与宫殿(6学时) 1、都城——中国古代都城规划思想和古城特征(分析:汉长安、唐长安、明、清北京等)。 2、宫殿——宫殿模式及其演变(分析:大明宫、故宫等)。 第四讲宗教、礼制建筑(8学时) 1、中国的宗教——儒、释、道精神。 2、佛教与建筑——寺院与佛塔(型制、类型)。 3、道教与建筑——特征(与佛寺比较) 4、礼制与建筑——礼制思想之渊源、礼制建筑(坛、折、明堂、辟雍、文武庙、祠堂)。 第五讲中国传统民居(6学时) 1、民居型制的决定因素——文化、自然环境、经济等。 2、中国传统民居类型、分布、结构方式。 第六讲中国园林(4学时) 1、中国园林的设计思想和原则(中国园林与西方园林比较)。 2、皇家苑囿。 3、私家园林。 第七讲中国古代建筑技术(8学时) 1、宋营造法——《营造法式》(简介)。 2、清营造法——清式营造则例(重点介绍)。 八、教材与参考书 [1]《中国古代建筑史纲要》李晓峰——本校自编讲义。

中国近现代建筑史

中国近代建筑 编辑 中国近代建筑所指得时间范围就是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与国建立为止。中国在这个时期得建筑处于承上启下、中西交汇、新旧接替得过渡时期,这就是中国建筑发展史上一个急剧变化得阶段。 1概述 2发展阶段 ?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1840~1895) ?甲午战争到五四运动(1895~1919) ?五四运动到抗日战争爆发(1919~1937) ?抗战爆发到中华人民共与国建立(1937~1949) 3建筑类型 ?居住建筑 ?工业建筑 ?公共建筑 4建筑技术 ?结构技术 ?施工技术 5建筑风格 ?近代外来形式得建筑风格 ?近代民族形式得建筑风格 概述编辑

中国近代建筑(13张) 清王朝得闭关政策阻挡了西方建筑得传入。一直到19世纪中叶,除了北京圆明园西洋楼、广州“十三夷馆”以及个别地方得教堂等少数西式建筑外,中国基本上没有接触西方近代建筑文化。鸦片战争后,各种形式得西方建筑陆续出现在中国土地上,加速了中国建筑得变化。 中国近代建筑包含着新旧两大体系:旧建筑体系就是原有得传统建筑体系得延续,基本上沿袭着旧有得功能布局、技术体系与风格面貌,但受新建筑体系得影响也出现若干局部得变化。新建筑体系包括从西方引进得与中国自身发展出来得新型建筑,具有近代得新功能、新技术与新风格,其中即使就是引进得西方建筑,也不同程度地渗透着中国特点。从数量上说,旧建筑体系仍然占据着优势。广大得农村、集镇、中小城市以至大城市得旧城区,仍然以旧体系得建筑为主。大量得民居与其她民间建筑基本上保持着因地制宜、因材致用得传统品格与乡土特色,虽然局部地运用了近代得材料、结构与装饰。从建筑得发展趋势来瞧,中国近代建筑得主流则就是新建筑体系。 发展阶段编辑 中国近代建筑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1840~1895) 中国近代建筑 这就是西方近代建筑开始传入中国得阶段。主要有两方面得新建筑活动。一方面就是帝国主义者在中国通商口岸租界区内大批建造各种新型建筑,如领事馆、工部局、洋行、银行、住宅、饭店等,在内地也零星地出现了教堂建筑。这些建筑绝大多数就是当时西方流行得砖木混合结构房屋,外观多呈欧洲古典式,也有一部分就是券廊式;后者就是西方建筑传入印度、东南亚一带,适应当地炎热气候而加上一圈拱券回廊,当时称为“殖民式建筑”。另一方面就是洋务派与民族资本家为创办新型企业所营建得房屋,这些建筑多数仍就是手工业作坊那样得木构架结构,小部分引进了砖木混合结构得西式建筑。上述两方面得建筑虽然为数不多,但标志着中国建筑开始突破封闭状态,酝酿着新建筑体系。

中国建筑史名词解释

藻井:是一种高级的天花,一般用在殿堂明间的正中,如帝王御座之上,神佛像座之上,形式有方,矩形,八角,圆形,斗四,斗八等。 平棊(棋)在木框间放较大的木板,板下施彩绘或贴以有彩色图案的纸这种形式在宋代成为平棊,后代沿用较多。一般居民用竹,高梁杆等轻材料作框架,然后糊纸。 平闇(暗)为了部露出建筑的梁架,常再梁下用天花枋组成木框,框内放置密且小的木方格,见佛光寺大殿和辽独乐寺观音阁。 窗支摘窗:支窗是可以支撑的窗,摘窗是可以取下的窗,后来合在一起使用,所以叫支摘窗.漏窗:应用于住宅,园林中的亭,廊,围墙等处。窗孔形状有方,圆,六角,八角,扇面等多种形式,再以瓦,薄砖,木竹片和泥灰等几何图案或动植物形象的窗棂。 罩多用于室内,是用硬木浮雕或透雕成几何图案或缠交的动植物,神话故事等,在室内起着隔断空间和装饰的作用。 槅扇由边梃和抹头组成,分为花心和群版二部。 版门棋盘版门:先以边梃上下抹头组成边框,框内置横幅若干,后在框的一面钉板,四面平齐不起线脚。 镜面版门:门扇不用木框,完全用厚木板拼合,背面再用横木联系。 抱厦由两个九脊殿丁字相交,插入部分叫抱厦。十字相交的叫十字脊。(正定隆兴寺) 溜金斗拱多用于宫殿,庙宇,外跳与一般平身科相同,内跳用斜上菊花头,六分头搭在金主内额上,与外跳构件不发生联系,完全不起结构作用。 箚(扎)牵一般用于乳袱之上,仅长一架,布承重,固定桁的位置。 平梁一道梁椽袱,是梁架最上一层的梁。清代称为太平梁

月梁经过艺术加工的梁,凡有平棊的殿堂,月梁都明露在平棊之下,只负荷平棊荷载。梁高呈弧形,梁底略向上凹,梁侧常做成琴面并饰依雕刻,外观秀巧。 乳袱两椽袱。梁首放在铺作上,梁尾一端插入内柱柱身,但也有两头斗放在铺作上的。 草袱是在平棊以上,未颈艺术加工的,实际负荷屋盖重量的梁。 明袱露在外面,由下面可以看见的梁袱,与草袱相对。 平坐在阁层(除一层)在其下层梁(或斗拱)上先立较短的柱和梁,额,斗拱,作为各层的基座,以承托各层的屋身。平坐斗拱上铺设楼板,并置勾阑,做成环绕一周的跳台。 上昂在铺作层数多而高,但挑出需要尽量小的要求下,头低尾高的上昂可在较短的出跳距离内取得挑的更高的效果,只用于里跳。 昂斗拱中斜置的构件,起杠杆作用。由上下昂之分。以下昂使用为多,上昂用于室内,平坐斗拱或斗拱里跳之上。 偷心造跳头上不置横栱的 计心造跳头上置横栱的 栱栱的名称依部位的不同而不同。凡是向内外出跳的栱,清式叫翘(华栱或卷头) 1 瓜栱(宋称瓜子栱):跳头上第一层横栱 2 万栱(慢栱):跳头上第二层横栱

中国建筑史终极版の知识点

1. 中国古代都城的居住区划分单位在汉朝称(闾里),在唐朝称(里坊) 2. 明清北京紫禁城的正门(午门),属于(雉)门形制 3. 秦始皇的陵台底边长达(350 )米,这种陵台在汉代称(方上) 4. 据文献记载,中国古代从(汉)朝起开始建造佛塔,属于(楼阁)式 5. 苏州传统住宅侧路上的主要建筑是(花厅),为住宅中最精彩的部分。厅堂内的轩,以(覆水)椽构成 6. “阿以旺”是(维吾尔)族的一种典型住宅形式,特指住宅的(中厅) 7. 中国现存最大的两座古代木构殿堂是(太和殿)和(北京明十三陵祾恩殿) 8. 中国现存最早的木构厅堂是(南禅寺大殿),现存最早的砖建筑是(登封嵩岳寺塔) 9. 宋代木构建筑最小的模数化单位是(分),清代的斗口分为(11)个等级 10. 宋代名匠喻浩写过一部(《木经》),还设计了著名的开封(开宝寺)塔 11. 宋辽金时期的木楼阁上下层结构连接方式多用(叉柱)造,结构抗震的关键部位是(暗层) 16. 最早的木构建筑是位于(山西五台山)的(南禅寺大殿),现存最早的地面砖构建筑是位于(河南登封)的(嵩岳寺塔) 17. “三朝五门”制度中的“三朝”指的是(外朝、治朝、内朝),五门指的是(皋、库、雉、应、路) 18. “东西堂”制度是(魏晋)时期的(宫廷布局)制度 19. “里坊制”解体于(宋),取而代之的是(厢坊制) 20. 秦汉的陵体称(方上),到了(唐)开始盛行“应山为陵” 21. 我国的石窟寺主要形制是(佛院寺)与(塔院寺) 22. 从唐朝道宣年间的(《关中创立戎戒坛图经》)开始,中国佛寺渐变为以(佛殿)为中心。 24. 徽州民居最重要的特征除了马头墙外,还有建筑表面的(白粉饰面)和楼面的(雕饰) 25. 我国琉璃瓦技艺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从(阿富汗)传入的。 26. 我国古代木构建筑的抗震机理主要取决于构件之间的(榫卯)构造,相当于一个(交接)点:柱子和基础之间相当于一个(浮摆)面 27. 宋代用材制度中,“材”与“分”的基准分别是斗拱的(拱高)与(拱宽) 28. 现存清代官式建筑用材等级最高的是(四等)斗口,用于(城楼阙门)建筑上 29. 中国近代建筑透视法是(清代)意大利传教士(郎世宁)传入的 31. 中国五大古都(西安、洛阳、开封、南京、北京),其中城池保存最完好是(西安) 32. 中国最早的佛寺是(东汉)的(白马寺),现存最早的佛塔是建于(北魏)的(河南登封嵩岳寺塔),现存元朝以前的最大佛殿是(金)的(华严寺)大殿 33. 古代木构建筑用材的模数制始于(唐),成熟于(宋),在清朝称为(斗口),是(大木大式建筑)用材的基准 34. 古代建筑屋顶的色彩等级最高的是(黄色),最低的是(黑色),清代皇家建筑彩画主要为(和玺)彩画和(旋子)彩画 35. 梭柱大约出现于(南北朝),琉璃大量应用于(宋),古代最高等级的建筑基座称为(须弥座),是从(印度佛教)传入的 40. 故宫三大殿的斗口等级为(七等) 41. 大木小式建筑指(不用斗口控制的建筑)--------也不用斗拱 42. 古建筑的举折和起翘与(采光、排水、等级)有关与(抗震无关) 43. 古建筑的“生出”指的是(翼脚)部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