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盆腔炎性疾病的临床
- 格式:pdf
- 大小:2.12 MB
- 文档页数:2
女性盆腔炎性疾病中西医结合诊治指南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妇产科专业委员会;薛晓鸥;俞超芹;翟东霞;张玉立;谢伟;徐立【期刊名称】《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年(卷),期】2024(19)3【摘要】盆腔炎性疾病(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PID)是指女性上生殖道的一组感染性疾病,包括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输卵管卵巢脓肿、盆腔腹膜炎。
炎症可以局限于一个部分,也可以同时累及几个部位。
严重的PID可引起弥漫性腹膜炎、败血症、感染性休克,甚至危及生命。
若PID未接受及时彻底的治疗可转为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Sequelae of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SPID),主要包括慢性盆腔痛、PID反复发作、不孕和输卵管妊娠,严重影响了育龄期女性的身心健康。
盆腔炎性疾病多归属于中医学“妇人腹痛”“带下病”和“癥瘕”等范畴,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多归属于中医学“妇人腹痛”“带下病”“癥瘕”和“不孕”等病证范畴。
【总页数】10页(P618-626)【作者】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妇产科专业委员会;薛晓鸥;俞超芹;翟东霞;张玉立;谢伟;徐立【作者单位】不详;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海军军医大学附属上海长海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031;R711.33【相关文献】1.《中医药单用/联合抗生素治疗常见感染性疾病临床实践指南:盆腔炎性疾病》解读2.中西医结合治疗女性盆腔炎性疾病的临床研究3.基于国内外指南的盆腔炎症性疾病中西医诊疗4.第一届中西医结合血液学高峰论坛暨国家级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骨髓衰竭性疾病的中西医结合诊治提高班纪要5.红外热像评估中西医结合治疗女性盆腔炎性疾病疗效观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西医结合治疗盆腔炎性疾病
白丽萍
【期刊名称】《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5(000)005
【摘要】目的:分析中药灌肠治疗盆腔炎性疾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治疗组280例采用西药、中药灌肠综合治疗;对照组206例采用西药治疗。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9.3%;对照组总有效率91.3%,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
结论:中药灌肠配合西药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具有较好的疗效,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总页数】2页(P50-51)
【作者】白丽萍
【作者单位】兴县妇幼保健院,山西兴县 0336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11.33
【相关文献】
1.中西医结合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30例临床研究 [J], 施冬青;唐艳
2.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性疾病的疗效观察 [J], 张蕾;李妮
3.中西医结合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疗效观察 [J], 朱太彩;张水荣;谷青青
4.中西医结合治疗湿热瘀结型盆腔炎性疾病的临床研究 [J], 苏莉莉
5.中西医结合治疗湿热瘀结型盆腔炎性疾病临床观察 [J], 吴文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西医结合治疗盆腔炎效果分析与评价目的探讨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盆腔炎的方法及效果。
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1月~2013年6月来我院就诊的盆腔炎患者210例,随机分为三组,1组为中医治疗组,2组为西医治疗组,3组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每组70例。
结果1组有效率为84.29%,2组有效率为81.43%,3组有效率为97.14%,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的效果明显高于另外两组。
标签:中医治疗;西医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盆腔炎盆腔炎即盆腔炎症性疾病(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PID)是由女性生殖道炎症引起的一组疾病,包括子宫内膜炎、子宫肌炎、输卵管炎、输卵管卵巢脓肿和盆腔腹膜炎等[1]。
在我国,盆腔炎的发病率较高,主要是因为患者不注意个人卫生,广泛使用宫内节育器,计划生育手术和妇科小手术中无菌操作观念淡漠,医疗条件的限制等原因引起盆腔炎[2]。
临床表现>90%以腹痛、腰酸腰痛为主。
本研究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盆腔炎,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2012年1月~2013年6月来我院就诊的盆腔炎患者210例,随机分为三组,1组为中医治疗组,2组为西医治疗组,3组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平均每组70例。
平均年龄为32岁,三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病情程度与病程长短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1.2.1中药组中药组:少腹逐瘀汤:当归9 g,川芎9 g,赤芍9 g,生蒲黄(包)9 g,五灵脂(炒)9 g,延胡索9 g,没药9 g,肉桂3 g,干姜3 g,小茴香6 g。
用法:月经干净后1次/d水煎服,10 d为1个疗程,连用3个疗程。
1.2.2西药组头孢西丁2 g,静滴,1次/6 h,多西环素100 mg,口服,1次/12 h。
7 d为1个疗程。
1.2.3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中药组+西药组,药物及使用方法与以上两组相同。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观察【摘要】目的对运用中西医结合疗法对患有慢性盆腔炎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
方法抽取50例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确诊患者病例,将其分为甲、乙两组,平均每组25例。
甲组患者采用西药进行治疗;乙组患者在甲组基础上采用中药和针灸方法进行治疗。
结果乙组盆腔炎症状改善效果明显优于甲组;症状开始改善的时间明显早于甲组;治疗期间出现不耐受人数明显少于甲组;实际疗程明显短于甲组;复发率明显低于甲组。
结论运用中西医结合疗法对患有慢性盆腔炎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关键词】慢性盆腔炎;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是临床上一种非常常见的妇科疾病,如果不对其进行有效控制,可导致患者出现不孕不育、异位妊娠、慢性盆腔痛等严重继发病症,已经成为目前临床妇科的一种主要顽症。
本次研究过程中选取5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现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在2009年11月至2011年11月随机抽取5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将其平均分为甲、乙两组,均为女性。
甲组年龄21-54岁,平均42.8岁;患病时间1-8年,平均时间3.2年;乙组年龄22-56岁,平均43.3岁;患病时间1-9年,平均3.6年。
以上所统计的抽样研究对象临床资料差异均不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将50例研究对象资料分为甲、乙两组,平均每组25例。
甲组患者静脉滴注乳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每次0.2g,每天二次,静脉滴注甲硝唑,每次1g,每天一次,坚持治疗20天;乙组患者在甲组基础上,采用中药和针灸方式进行治疗,中药方剂组成为:红藤、蒲公英、败酱草各20g,半枝莲、元胡索、香附、当归各15g,生地、牡蛎、浙贝母、白芍、海藻各10g,生甘草5g。
每日一剂,分早晚两次服用,坚持服用20天。
针灸方法主要取穴为:气海、中极、归来、足三里、阴陵泉、三阴交,每次留针30min,隔日一次,坚持1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