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盆腔炎的中医护理_方案
- 格式:docx
- 大小:21.59 KB
- 文档页数:12
带下证(盆腔炎性疾病)中医护理筹划一.罕有证候要点(一)湿热瘀结证:下腹胀痛,带下量多,色黄.舌质红,苔黄腻.(二)气滞血瘀证:下腹刺痛,带下量多,经行不畅.有块,情志不畅.舌质暗红,或有瘀斑瘀点,苔白或黄.(三)寒湿瘀滞证:腰腹冷痛,带下色白质稀伴月经量少或后期痛经.舌质黯,苔白腻.(四)肾虚血瘀证:下腹绵绵作痛,腰骶酸痛,带下色白质清稀,头晕耳鸣.舌质暗淡,苔白.(五)气虚血瘀证:下腹坠痛,带下量多,色白,经期延伸或月经量多.舌淡黯,苔白.二.罕有症状/证候施护(一)痛苦悲伤1.不雅察患者痛苦悲伤的部位.性质,中断时光,做好痛苦悲伤评分,可运用痛苦悲伤自评对象“数字评分法(NRS)”评分,记载具体分值.2.卧床歇息,可取半卧位,防止久站.久走,制止重体力劳动.3.留意腹部或腰骶保暖,湿热瘀结证者慎用热敷.4.遵医嘱穴位按摩,取关元.气海.足三里.三阴交等穴.5.遵医嘱艾灸,取气海.关元等穴.6.遵医嘱中药保存灌肠,留意经期不宜操纵.7.遵医嘱中药湿敷,取小腹.腰骶部;留意经期不宜操纵.8.遵医嘱药熨法,取下腹部和腰骶部,留意经期不宜操纵.9.遵医嘱中药离子导入,留意经期不宜操纵.10.遵医嘱中药熏洗,留意经期不宜操纵.(二)带下平常1.不雅察带下量.色.味的变更.2.保持会阴干净.3.遵医嘱中药外洗.(三)月经平常1.不雅察月经的量.色.质,月经周期及陪同症状,病情变更实时陈述医师.2.留意经期卫生,选择宽松透气的衣裤,不运用不洁卫生用品.3.教会患者经由过程自查基本体温等简略方法监测月经周期.4.遵医嘱耳穴贴压,痛经者取神门.交感.内排泄.子宫等穴.5.遵医嘱中药外敷.6.遵医嘱药熨法,取下腹部和腰骶部,留意经期不宜操纵.7.遵医嘱穴位按摩,取关元.血海.三阴交等穴.三.中医特点治疗护理(一)药物治疗1.内服中药(详见附录1).2.打针给药(详见附录1).3.外用中药(详见附录1).(二)特点技巧1.穴位按摩(详见附录2).2.中药保存灌肠(详见附录2).3.中药外敷(详见附录2).4.药熨法(详见附录2).5.中药离子导入(详见附录2).6.中药湿敷(详见附录2).7.中药熏洗(详见附录2).8.艾灸(详见附录2).9.中药外洗(详见附录2).10.耳穴贴压(详见附录2).四.健康指点(一)生涯起居1留意小我卫生,重视经期.孕期.产褥期保健,卫生用品要干净.2.治疗时代防止性生涯.经期及月经干净3天内禁房事.盆浴.泅水.3.防止不洁性交,性伴侣有性病者需一同治疗.4.做好筹划生育措施,尽量防止行人流.上环等手术.5.增强体育锤炼,可练气功.太极拳.八段锦.盆腔康复操(详见附件)等.(二)饮食指点饮食以清热利湿的食物为宜,忌食辛辣刺激.生冷的食物.1.湿热瘀结证:宜食清热利湿的食物,如苦瓜.冬瓜等.食疗方:冬瓜赤小豆汤.2.气滞血瘀证:宜食疏肝行气.化瘀止痛的食物,如乌梅.柠檬等.食疗方:佛手玫瑰花汤.3.寒湿瘀滞证:宜食祛寒除湿.化瘀止痛的食物,如桃仁.荔枝等.食疗方:桃仁粥.4.肾虚血瘀型:宜食补肾化瘀的食物,如黑豆.玫瑰花等.食疗方:黑豆粥.5.气虚血瘀型:宜食益气健脾化瘀的食物,如桃仁.山药等.食疗方:山药桃仁粥.(三)情志疗养1.护士自动介绍疾病相干常识,勉励患者保持治疗,削减复发的机率.2.勉励家眷多陪同患者,赐与情感支撑.3.勉励病友间多沟通交换,清除患者不安重要情感.4.依据患者的辨证,赐与音乐疗法.5.遵医嘱耳穴贴压,取心.肝.神门.交感.脾等穴.五.护理后果评价附:带下证(盆腔炎性疾病)中医护理后果评价表带下证(盆腔炎性疾病)中医护理后果评价表病院:科室:入院日期:出院日期:住院天数:患者姓名:性别:年纪: ID:文化程度:纳入中医临床路径:是□否□证候诊断:湿热瘀结证□气滞血瘀证□寒湿瘀滞证□肾虚血瘀证□气虚血瘀证□其他:5二.护理依从性及满足度评价改良看法:四.评价人(义务护士)姓名:技巧职称:完成日期:护士长签字:6附件:盆腔康复操一.盆腔康复操步调1.第一节腹肌练习操:采纳平躺.脸朝上的姿态,双腿并拢,保持双腿伸直并迟缓向上抬起,当脚抬至20~30厘米高度时,再将双腿迟缓放下.以上动作,每次中断5~10秒,反复进行3~5次.2.第二节臂髋合营操:脸朝上,平躺在床或垫子上,先抬左臂,同时曲折右侧髋部和膝关节,使右侧大腿尽量接近腹部;做完后恢回复复兴位.再换成右臂和左侧髋关节及膝关节,进行雷同的动作.反复3~5次后恢回复复兴位.3.第三节:抬足跟收肛操:采纳脸朝上平躺的姿态,双脚脚跟同时迟缓抬起,分开所躺平面的同时吸气做提肛活动,保持5秒后,迟缓放下双腿同时呼气.反复3~5次.4.第四节屈腿压腹操:脸朝上,平躺,双臂侧平举,手心向上,曲折双膝,同时将双腿迟缓抬起.使大腿部位逐渐接近腹部,此时双臂抱膝压腹,借助腿部用力挤压小腹部,臀手下方分开床平面.然后将双手摊开.双腿迟缓伸直,恢复到平躺的原位.反复做这些动作3~5次.:脸朝上,平躺,双手在身材两侧,手心朝下,慢慢吸气,压缩腹部,双手按压所躺的床面,借助按压的力气让上体迟缓坐起同时压缩肛门,然后再将上体迟缓地躺下恢回复复兴位.将这些动作反复做3~5次.6.第六节分膝操:脸朝上,平躺,膝部迟缓曲折.让双膝迟缓地向外侧分开,并努力使双膝分开到最大程度,然后再向内闭合,迟缓恢复至原位.将这些动作反复做3~5次.二.盆腔康复操留意事项1.练盆腔活动操时要保持天然舒畅的呼吸节拍.2.活动时要量力而行,次数可以依据自身情形从少到多,逐渐增长.3.有心脑血管疾病的老年女性,更要循序渐进.4.有急性盆腔炎.腹腔恶性肿瘤的患者,不宜在家自行锤炼.。
慢性盆腔炎治疗中医护理方案背景慢性盆腔炎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严重影响女性的生活质量。
传统中医护理方案可以作为辅助治疗的方式来缓解患者的症状并促进康复。
本文将介绍慢性盆腔炎的中医护理方案。
中医护理方案中药治疗中药治疗是中医护理方案的核心。
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中医师会开具相应的中药方剂。
常用的中药包括黄连、苍术、白芍等。
中药可以通过调节患者的阴阳平衡、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等功效来改善盆腔炎的症状。
针灸疗法针灸疗法是中医常用的治疗手段之一。
通过在患者的特定穴位上插入细针,针灸可以调节患者的气血流通,改善盆腔炎引起的不适症状。
常用的针灸穴位包括足三里、关元、气海等。
推拿按摩推拿按摩是一种中医理疗手法,可以通过刺激患者的穴位和经络来调节患者的气血运行,促进盆腔炎的症状缓解。
常用的推拿手法包括拿拿、揉揉、抹抹等。
饮食调理饮食也是中医护理方案中的重要一环。
中医师会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症状制定相应的饮食调理方案。
一般建议患者忌辛辣刺激和生冷食物,多食用温热食物,如生姜、红枣等,有益于促进患者的康复。
注意事项在接受中医护理方案治疗时,患者应注意以下事项:- 定期复诊:定期到中医师那里复诊,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
- 遵医嘱用药:严格按照中医师开具的中药方剂来用药。
- 饮食调理:积极配合中医师的饮食调理方案,避免食用不适合的食物。
- 注意休息:患者应保持充足的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结论慢性盆腔炎的中医护理方案是一种有效的辅助治疗方式,可以缓解症状,促进康复。
然而,患者在接受治疗前应咨询中医师并严格遵守医嘱。
浅谈慢性盆腔炎的中医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1-0070-01慢性盆腔炎(chronic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cpid)为育龄妇女最常见的生殖器官炎症,近年来其发病率居高不下,严重影响妇女健康[1]。
现就其中医护理浅谈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研究选择20年3月-2008年3月我院妇科收治的慢性盆腔炎患者33例,年龄19~43岁,中位年龄39.7岁;病程5个月-12年。
1.2临床特点:主要症状为小腹痛、腰酸、反复发作,劳累及行经时加重、口干不欲饮食、带下量多、色黄个别也白;查体;下腹有深压痛,反跳痛不明显。
妇科检查;宫颈举痛,子宫常呈后倾后屈位,活动受限或粘连固定,子宫一侧或两侧触及条索状或片状增厚、压痛,有时可扪及包块,宫骶韧带常增粗、变硬,有触痛。
舌淡红,苔薄黄或黄腻,脉弦或弦数[2]。
2护理措施2.1情志护理:听取患者主诉,安慰体贴患者,消除其烦恼、忧虑,保持心情愉快,生活起居有规律。
经常与患者交谈,介绍本病机制、主要表现及诱发和加重因素等,尤其是治疗后多倾听、讲解让患者感到亲切、熟悉。
让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消除对本病的疑虑,并使患者配合治疗,并能及时准确地把治疗的体会、效果作出反馈,以利整理和总结。
介绍已取得的经验和疗效,以增加患者对治疗的信心。
2.2中药灌肠护理:每晚睡前嘱患者排空大小便,取去枕左侧卧位,暴露臀部,且抬高10~15cm,取中药汤剂150ml倒入灌肠筒作为保留灌肠液。
液面距肛门≤30cm,肛管插入15~20cm,将药液缓慢灌人,灌肠完毕,患者膝胸卧位l0~20rain后再抬高臀部卧床休息2h,有利于药物保留以及使药物在炎症部位充分吸收发挥作用。
灌肠液用量不能过多,温度应适宜,温度过高会损伤肠黏膜,过低使肠管收缩,腹痛加剧,影响药液在肠道吸收。
肛管要灭菌或使用一次性肛管,避免感染,灌肠高度≤30cm,注药时应缓慢。
盆腔炎性疾病得中医护理方案(汇总)一、常见证候要点(一)湿热瘀结证:主症:①下腹胀痛或刺痛,痛处固定;②腰骶胀痛;③带下量多,色黄质稠或气臭、次症:①经期腹痛加重;②经期延长或月经量多;③口腻或纳呆;④小便黄;⑤大便溏而不爽或大便干结。
舌脉:舌质红或暗红,或见边尖瘀点或瘀斑,苔黄腻或白腻,脉弦滑或弦数。
以上主症具备2项或以上,次症2项或以上,结合舌脉,即可辩证为本病。
(二)气滞血瘀证主症:①下腹胀痛或刺痛;②情志抑郁或烦躁;③带下量多,色黄或白质稠。
次症:①月经先后不定,量多或少;②经色紫暗有块或排出不畅;③经前乳房胀痛;④情志不畅则腹痛加重;⑤脘腹胀满、舌脉:舌质暗红,或有瘀斑瘀点,苔白或黄,脉弦。
以上主症具备2项或以上,次症2项或以上,结合舌脉,即可辩证为本病。
(三)寒湿瘀滞证主症:①下腹冷痛或刺痛;②腰骶冷痛;③带下量多,色白质稀。
次症:①形寒肢冷;②经期腹痛加重,得温则减;③月经量少或月经错后;④经色暗或夹血块;⑤大便溏泄。
舌脉:舌质黯或有瘀点,苔白腻,脉沉迟或沉涩。
以上主症具备2项或以上,次症2项或以上,结合舌脉,即可辩证为本病。
(四)肾虚血瘀证主症:①下腹绵绵作痛或刺痛;②腰骶酸痛;③带下量多,色白质清稀、次症:①遇劳累下腹或腰骶酸痛加重;②头晕耳鸣;③经量多或少;④经血黯淡或夹块;⑤夜尿频多、舌脉:舌质黯淡或有瘀点瘀斑,苔白或腻,脉沉涩。
以上主症具备2项或以上,次症2项或以上,结合舌脉,即可辩证为本病。
(五)气虚血瘀证主症: ①下腹疼痛或坠痛,缠绵日久;②痛连腰骶,经行加重; ③带下量多,色白质稀。
次症: ①经期延长或月经量多;②经血淡黯或夹块;③精神萎靡;④体倦乏力;⑤食少纳呆。
舌脉:舌淡黯,或有瘀点瘀斑,苔白,脉弦细或沉涩无力。
以上主症具备2项或以上,次症2项或以上,结合舌脉,即可辩证为本病、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一)腹痛及腰骶疼痛1、观察患者腹痛得程度、性质、部位以及面色、神志得变化。
盆腔炎性疾病的中医护理方案(汇总)一、常见证候要点(一)湿热瘀结证:主症:①下腹胀痛或刺痛,痛处固定;②腰骶胀痛;③带下量多,色黄质稠或气臭。
次症:①经期腹痛加重;②经期延长或月经量多;③口腻或纳呆;④小便黄;⑤大便溏而不爽或大便干结。
舌脉:舌质红或暗红,或见边尖瘀点或瘀斑,苔黄腻或白腻,脉弦滑或弦数。
以上主症具备2 项或以上,次症2 项或以上,结合舌脉,即可辩证为本病。
(二)气滞血瘀证主症:①下腹胀痛或刺痛;②情志抑郁或烦躁;③带下量多,色黄或白质稠。
次症:①月经先后不定,量多或少;②经色紫暗有块或排出不畅;③经前乳房胀痛;④情志不畅则腹痛加重;⑤脘腹胀满。
舌脉:舌质暗红,或有瘀斑瘀点,苔白或黄,脉弦。
以上主症具备2 项或以上,次症2 项或以上,结合舌脉,即可辩证为本病。
(三)寒湿瘀滞证主症:①下腹冷痛或刺痛;②腰骶冷痛;③带下量多,色白质稀。
次症:①形寒肢冷;②经期腹痛加重,得温则减;③月经量少或月经错后;④经色暗或夹血块;⑤大便溏泄。
舌脉:舌质黯或有瘀点,苔白腻,脉沉迟或沉涩。
以上主症具备2 项或以上,次症2 项或以上,结合舌脉,即可辩证为本病。
(四)肾虚血瘀证主症:①下腹绵绵作痛或刺痛;②腰骶酸痛;③带下量多,色白质清稀。
次症:①遇劳累下腹或腰骶酸痛加重;②头晕耳鸣;③经量多或少;④经血黯淡或夹块;⑤夜尿频多。
舌脉:舌质黯淡或有瘀点瘀斑,苔白或腻,脉沉涩。
以上主症具备2 项或以上,次症2 项或以上,结合舌脉,即可辩证为本病。
(五)气虚血瘀证主症:①下腹疼痛或坠痛,缠绵日久;②痛连腰骶,经行加重;③带下量多, 色白质稀。
次症:①经期延长或月经量多;②经血淡黯或夹块;③精神萎靡;④体倦乏力;⑤食少纳呆。
舌脉:舌淡黯,或有瘀点瘀斑,苔白,脉弦细或沉涩无力。
以上主症具备2 项或以上,次症2 项或以上,结合舌脉,即可辩证为本病。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一)腹痛及腰骶疼痛1.观察患者腹痛的程度、性质、部位以及面色、神志的变化。
2.疼痛明显者嘱患者避免久站、久走,禁止重体力活,采取半卧位卧床休息。
3.注意腹部或腰骶保暖,按摩或热敷缓解疼痛。
湿热瘀结证者慎用热敷。
4.直肠给药、中药贴敷、中药热熨、中药离子导入、中药熏蒸等遵医嘱用药:5.穴位按摩或灸法,常用穴位选取神阙、关元、气海、足三里、三阴交、阿是穴6.康复操干预:1〜2次/日,经期暂停。
(二)带下量多、色、味异常1.观察患者带下量、色、味的变化。
2.保持病房整洁,空气流通,定时更换床单被褥。
3.保持会阴清洁,每天用温开水清洗,并更换裤。
4.中药外洗:以中药方煎水300〜400ml或中成药按比例配成300〜400ml,温度39〜41度以冲洗外阴,每天1〜2次。
(三)情志抑郁或烦躁1 .观察患者的情志变化,“气滞血瘀证”患者尤需注意,如有情绪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2.建议患者在家属陪伴下每天慢走20〜30分钟,以舒缓情绪。
3.保持病室环境空气流通、舒适、安静,以利于患者保持情绪稳定。
4.主动和患者沟通交流,介绍同种疾病的治疗康复情况,消除患者恐惧、焦虑心理,保持良好心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5.取得家人的理解和支持,协助消除患者的不安、恐惧情绪。
6.根据患者的辩证,给予相应的音乐体感治疗。
7.耳穴贴压情志调理:可选择心、肝、神门、交感、脾等穴位以疏肝理气,调和气血。
(四)月经异常(如周期不规律、经量增多、经期延长或伴痛经)1.注意观察月经的量、色、质,月经周期及伴随症状,如经量过多,持续时间较长,伴头晕目眩、神倦乏力等症状应及时告知医生进行处理。
2.注意经期卫生,勤换护垫、裤,衣裤宽松透气,不用不洁卫生用品。
3.劳逸适度、节制房事、防止损伤冲任。
4.配合气功、太极拳等体育锻炼、以助气血运行、维持妇女的正常生理功能。
5.指导患者通过自查基础体温等简单方式监测自我月经周期,配合治疗。
6.痛经者遵医嘱予耳穴贴压,取穴:神门、交感、分泌、生殖器(子宫)。
7.腹部冷痛者、经血淡黯或夹块者遵医嘱予辨证中药外敷。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一)药物治疗1 .服药物(1)根据医生诊疗要求,辨证施护指导中药汤剂及中成药服用方法,湿热瘀结证患者,中药汤剂可每日2剂,宜饭后偏凉服下;气滞血瘀证、寒湿凝滞证患者中药汤剂宜饭后温服。
服药期间不宜进食辛辣刺激之品,以免影响药效。
(2)中成药适用于慢性稳定期患者,宜饭后半小时服用,以减少胃粘膜的刺激,服药期间根据治疗药物服用注意事项、禁忌,做好饮食调整。
2. 注射给药(1)根据医嘱给予中药注射剂静脉输注,详见附录1。
(二)特色疗法1 .中药保留灌肠:详见附录2。
2.中药外敷:经期停用。
详见附录2。
3.穴位贴敷: 详见附录2。
4.药熨:详见附录2。
5.中药离子导入: 详见附录2。
6.中药熏蒸: 详见附录2。
7.炙法:根据病情和证型,选择应用艾灸、温针灸、雷火灸等疗法。
可应用多功能艾灸仪治疗。
详见附录2。
7.物理治疗根据病情和证型,选择应用盆腔炎性疾病治疗仪、微波治疗仪、光子治疗仪、中频离子导入等。
四、健康指导(一)生活起居1.病室宜安静,衣被适中,指导患者腹痛加剧时应半卧位休息,促进炎症的吸收。
2.指导注意个人卫生,注重经期、孕期、产褥期保健,卫生用品要清洁,不滥用不洁代用品。
3.指导门诊巩固治疗。
治疗期间避免性生活。
经期及月经干净 3 天禁房事、盆浴、游泳。
4.避免不洁性交,性伴侣有性病者需一同治疗。
5.白带衣原体、支原体阳性者,夫妇同治,衣原体、支原体转阴前禁房事,两周后复查白带。
6.做好计划生育措施,尽量避免行人流、上环等手术。
7.劳逸结合,治疗期间避免剧烈运动。
8.消除致病因素,注重养生保健,提高机体免疫力。
(二)饮食指导1.饮食宜以易消化而富有营养的食物为主, 如瘦肉、鸡蛋及各种新鲜蔬菜。
忌辛辣、煎炸、燥热、刺激之品,忌食虾、蟹等海腥食物。
2.辨证饮食:(1) 湿热瘀结证:宜食清淡易消化、清热利湿之品, 如瘦肉、鸡蛋,土茯苓、茵等煲瘦肉。
忌油腻、甜粘助湿之品如:汤圆、糯米、肥肉、羊肉、狗肉等。
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忌食辛辣、湿毒之品如:辣椒、芒果、菠萝、荔枝、榴莲、烟、酒。
(2)气滞血瘀证:宜食田七佛手炖瘦肉,佛手玫瑰花汤。
忌辛辣酸涩食物,如: 乌梅、柠檬。
(3)脾虚湿瘀互结证:宜食健脾化湿止带之品如:茨实莲子羹,莲子银杏淮山汤,党参炒扁豆薏仁煲瘦肉。
(4)寒湿凝滞证:宜食散寒利湿之品,可予黄芪党参煲瘦肉,白术茯苓煲瘦肉,忌生冷寒凉食物。
(5)肾虚血瘀型:宜多食补肾化瘀之品,如核桃田七煲鸡。
(三)情志调理1.盆腔炎性疾病反复发作的患者思想顾虑较重、多与患者沟通,消除烦躁、焦虑、紧等情绪,树立治疗信心,坚持治疗。
2.初发患者,告知疾病相关知识,鼓励患者坚持治疗,治疗彻底,减少复发的几率。
3.帮助患者解决问题,取得家人的理解和配合,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4.调畅情志、避免劳累和七情刺激。
五、护理难点 (一)顽固性盆腔疼痛。
解决思路:1.针对盆腔炎所致的持续性盆腔疼痛,坚持中医的综合治疗。
2.坚持每天康复(盆腔)操锻炼。
3.疏导情志,定期组织讲座加强患者及家属知识宣教,开放公共网络区域,自愿参与,提供成功治愈案例,促进患者互相交流,增强治愈信心。
4、普及科普知识,宣传养生保健,介绍中医传统治疗的优势,达到坚持治疗的目的,提高依从性。
(二)反复发作的防治。
解决思路:1. 健康教育:制定个性化的健康教育容,进行患者的生活规律、经期卫生、合理膳食、适当运动、平和心态、戒烟酒等方面干预逐步改善生活方式。
2. 改善体质:盆腔炎性疾病反复发作的防治,提出以中医“治未病”为指导思想,重视防治并重,防重于治的原则,阻断反复发作的病因。
3.坚持治疗:结合中医传统治疗形成以食疗、足疗、耳穴等为一体的综合预防方案。
六、护理效果评价附盆腔炎性疾病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盆腔炎性病病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医院:患者:性别:年龄:ID : 文化程度:入院日期: 证候诊断:湿热瘀结证口气滞血瘀证口寒湿瘀滞证口肾虚血瘀证口气虚血瘀证口其他:一、护理效果评价、护理依从性及满意度评价、对本病中医护理方案的评价: 实用性强口实用性较强口实用性一般口不实用□改进意见:四、评价人(责任护士)______________ 技术职称________________ 护士长签字:评分标准:根据病情程度分级标准:综合症状、体征评分,以判定病情程度。
轻度:症状、体征积分和10〜18分。
中度:症状、体征积分和19〜27分。
重度:症状、体征积分和》28分。
在措施实施后:好:评分减少5分以上。
较好:评分减少2分以上。
一般:评分减少1分或不改变。
差:评分加重慢性盆腔炎中医特色护理一、中药灌肠:毛冬青保留灌肠液1.操作流程评估患者,准备用物:配制灌肠液复方毛冬青灌肠液50毫升加入温开水50ml中,温度3941 C,核对,解释,取得患者配合,问二便,屏风遮挡,根据病情取体位,臀部用枕头垫高,铺中单将装好药液的灌肠袋挂于输液架上,液面距肛门不超过30cm润滑肛管,连接肛管并排气嘱患者放松,深呼吸,将肛管插入10-15cm,固定肛管打开调节器,使灌肠液缓慢注入肠腔肠观察患者反应完毕,夹闭并拔出肛管,擦净肛门,嘱患者卧床休息,保留1小时后排便整理用物及床单位,并记录2.中药灌肠注意事项(1)灌肠时用屏风遮挡,注意保暖,必要时关好门窗。
(2 )插管动作要轻柔,药液宜缓慢灌入,每次灌肠药量不超过200ml。
(3)灌注过程观察患者的反应及询问便意,如果便意强烈应立即停止灌注并嘱患者深呼吸必要时置便盆于床上排便。
(4)脱证、脑疝患者及不配合者慎用。
(5)灌肠前嘱患者排空二便。
二、中药热熨:吴茱萸加粗盐热熨1.操作流程将药物放置于锅中炒热至65〜70 C或用微波炉加温装入小布袋中扎好将药熨袋放在热熨部位顺时针旋转推熨,力量均匀开始用力要轻,速度稍快;随着药袋温度的降低,力量可增大,速度减慢I药物温度过低时可换药袋I每次20〜30分钟,每日1 —2次I擦净局部皮肤,协助安置体位2.注意事项(1 )药熨前嘱患者排空小便,注意保暖、体位舒适。
(2)药熨温度不宜超过70C,年老、婴幼儿不宜超过50C。
操作前先让患者试温,以能耐受为宜。
(3)药熨过程中应观察局部皮肤情况、温热度,有无烫伤。
药熨后擦净局部皮肤,观察皮肤有无烫伤或起小水泡,及时处理。
(4 )药物冷却后应及时更换或加热,中药1周可反复加热。
(5 )局部皮肤有破损、溃疡及水泡者禁用;各种湿热证或麻醉未清醒者禁用;孕妇、腹痛性质不明禁用,身体大血管处、皮肤有破损处及局部无知觉处忌用。
三、中药贴敷:四黄水蜜外敷1.操作流程评估患者发病部位,症状,相关因素,解释,取得配合准备用物(四黄散、透明玻璃纸、一次性治疗巾胶布、绷带、剪刀、棉花)暴露敷药部位,检查、清洁皮肤摊好的药物试温合适后敷于患处,根据部位选用胶布、绷带、多头带固定交待注意事项,协助患者穿衣,整理床单位,清理用物,洗手记录2.四黄水蜜外敷注意事项(1)药量摊制约1cm厚,太薄药力不够,效果差;太厚则浪费药物,且受热后易溢出,污染衣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