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与税法的一一对应关系
- 格式:doc
- 大小:30.00 KB
- 文档页数:2
第一章税法概论一、学习要点:第一节税法的概念一、税法的定义1、税法的定义及特征税法是国家制定的用以调整国家与纳税人之间在征纳税方面的权利与义务关系的法律标准的总称。
税收主要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的特征。
2、税收与税法的关系税收与税法密不可分,税法是税收的法律表现形式,税收那么是税法所确定的具体内容。
二、税收法律关系〔二〕税收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与消灭税收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终止必须根据能够引起税收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或终止的客观情况,也就是税收法律事实。
〔三〕税收法律关系的保护税收法律关系的保护,实质上是保护国家正常的经济秩序,保障国家财政收入,维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
税收法律关系的保护对权利主体双方是对等的。
对权利享有者的保护,就是对义务承当者的制约。
五、税法的作用税法在保证国家财政收入、国家宏观调控经济、维护经济秩序、有效保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维护国家权益等方面,都发挥着重大作用。
第二节税法的地位及与其他法律的关系一、税法的地位税法是我国国家法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部门法,它是调整国家与各个经济单位及公民个人分配关系的根本法律标准。
二、税法与其他法律的关系第三节我国税收的立法原那么我国税收立法应遵循以下原那么:1、从实际出发的原那么2、公平原那么3、民主决策原那么4、原那么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原那么5、法律的稳定性、连续性与废、改、立相结合的原那么第四节我国税法的制定和实施一、税法的制定〔一〕税收立法机关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税收法律2、全国人大或人大常委会授权立法3、国务院制定的税收行政法规4、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制定的税收地方性法规5、国务院税务主管部门制定的税收部门规章6、地方政府制定的税收地方规章〔二〕税收立法程序我国税收立法程序主要包括三个阶段:提议阶段、审议阶段、通过和公布阶段。
二、税法的实施它包括税收执法和税收守法两个方面。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一般按以下原那么处理:1、层次高的法律优于层次低的法律。
第一章一、名词解释1.税收: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按照预定标准,无偿地集中社会产品形成的特定分配关系。
2.税法:从狭义上看,税法是指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制定的关于调整和确认在税务活动中征税主体与纳税主体之间形成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文件的总称。
从广义上看,税法是指国家有权机构制定或承认的关于调整和确认在税务活动中征税主体与纳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税收与税法的关系:属于两个不同的范畴:税收属于经济范畴,税法属于法律范畴。
但他们之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关系:税收是内容,税法是形式,没有税收就没有税法,没有税法,税收也无法实现。
税务关系包含:1、征税主体与纳税主体之间形成的税收经济分配关系;2、征税主体与纳税主体之间形成的税收程序关系;3、税收权限关系。
税收法律:是指国家最高权力机关针对某特定的税务关系而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税收新政法规,是指国家最高行政机关依据国家最高权力机构的授权,制定的关于税收方面的各种法规的总称。
税收部门规章:是指国家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和海关总署等根据法律、新政法规、国务院的决定或命令,在本部门的权限范围内,发布的关于税收方面规范性决定或命令的总称。
WTO原则:wto原则是wto各成员国立法时应遵循的基本准则国际税收协议或者协定:国际税收协议或者协定,是指我国与相关主权国家签订的双边或多边关于税收方面的书面协议或协定。
税法的效力:是指税法的适用范围,即税法的约束力所能达到的范围。
税法的效力包括空间效力、时间效力和对人效力。
税法的空间效力:是指税法生效的地域范围,包括域内效力和域外效力。
税法的时间效力:是指税法的有效时间,包括税法的生效、终止和有无嗍及力的问题税收管辖权方面,各国一般遵循下列三原则:1、属地原则;2、属人原则;3、这种原则关于自然人居民身份的认定,各国立法实践中采用的标准主要有以下几种:1、住所标准;2、居所标准;3、居住时间标准。
关于非自然人居民身份的认定,各国立法实践中采用的标准主要有:1、非自然人注册成立地标准,即以非自然人在何国依法注册成立来确定其居民身份;2、非自然人实际管理和控制中心所在地标准;3、非自然人总机构所在地标准,即以非自然人的总机构所在地为标准来确定其居民身份。
第十三章税法第一节税收和税法一、税收的概念和特征1、税收的概念税收是国家为了行使其职能,凭借其政治权力和行政权力,按照法律规定的标准,对社会组织和个人强制地、无偿地取得财政收所发生的一种特殊分配活动。
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也是维护国家政权运转和行使职能的物质基础。
税收在一定的社会制度下具有组织财政收入、调节经济运行和社会收入分配的职能。
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税收的作用突出表现在:⑴为国家现代化建设筹集资金;⑵实现国民经济运行宏观调控;⑶调节社会收入分配兼顾公平;⑷维护国家主权和利益促进对外经济发展。
2、税收的特征税收有着固有的特征,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⑴税收的强制性税收的强制性主要表现在国家凭借其政治权力、以法律、法规的形式强制征税,以政府行政力量依法对税收征管。
⑵税收的无偿性税收的无偿性,是指国家征税后,税款即成为国家财政收入,不再归还给纳税人,也不支付任何报酬,即税收是一种无偿征收。
⑶税收的固定性税收的固定性,是指税收是按照国家法令规定的标准征收的。
二、税法的概念和税收法律关系1、税法的概念税法是税收法律制度的总称,它是调整税收征纳关系及其管理关系的法律规范。
税法征纳关系是指国家各级税务机关与负有纳税义务的组织和个人在征收税款中形成经济分配关系。
税收管理关系是指在征税工作中有关税务管理体制、程序与规则。
简言之,用法律的形式对税收征纳关系及其税收管理关系做出的一系列规定,便构成了税法。
2、税收与税法的关系税收与税法的关系十分密切,有税必有税法。
⑴从历史上看,无论哪种社会形态,国家统治阶级为了行使管理职能,必然要凭借其政治权力颁布法令,强制地、无偿地从事税收活动,汇集社会财富。
⑵从理论上讲,任何一种税收都是以一定的法律形式表现出来,并借助于法律的约束力来保证实现的,即税收的强制、固定性和无偿性都离不开税法的规定和执行。
所以,任何国家的税收制度都是建立在国家税收法律框架中,税收是税法的具体表现,税法则是税收的规则所在。
标题:税法与税收征管:现代经济体系中的基石在现代经济体系中,税法与税收征管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税法是规范税收征收和缴纳的法律制度,而税收征管则是确保这些法律得到有效执行的过程。
这两者共同构成了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为国家提供必要的资金以支持各项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
本文将深入探讨税法与税收征管的关系,以及它们在现代经济体系中的作用。
一、税法:规范税收征收和缴纳的法律制度税法是法律体系的一个重要分支,它规定了政府如何向企业、个人和其他纳税人征收税款。
税法通常包括各种税种、税率、税收优惠和惩罚措施等。
税法的制定和实施旨在确保税收公平、透明和可预测,同时维护国家的财政收入。
在税法体系下,纳税人必须遵守相关规定,按时缴纳税款。
如果违反税法,将会面临法律责任,包括罚款和刑事处罚。
税法的实施不仅有助于确保国家财政收入的稳定,还有助于营造一个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
二、税收征管:确保税法得到有效执行的过程税收征管是指国家税务机关依法对纳税人进行征收管理,确保纳税人遵守税法规定的过程。
税收征管包括税务登记、纳税申报、税款征收、税务稽查等环节。
这一过程需要税务机关与纳税人之间的密切合作,以确保税收征收的公平、准确和效率。
税收征管的有效性对于税法的实施至关重要。
如果税收征管不到位,纳税人可能会逃避纳税义务,导致国家财政收入受损,同时也破坏了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
因此,税务机关必须采取有效的征管措施,确保税法得到全面执行。
三、税法与税收征管的关系: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税法与税收征管是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关系。
税法的制定和实施为税收征管提供了法律依据和框架,而税收征管则是税法得以有效执行的关键。
同时,税收征管也需要不断适应经济环境的变化,不断完善和优化征管手段和方法,以应对各种复杂的税收问题。
在现代经济体系中,税法与税收征管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支柱,也是维护市场公平竞争和社会稳定的基石。
为了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们需要加强税法宣传和培训,提高纳税人的纳税意识和遵从度;同时,税务机关也需要加强税收征管,提高征管效率和质量,确保国家的财政收入得到有效利用。
第一章税法总论[考情分析]非重点章,题型为客观题,分值在1-2分。
第一节税法的概念一、税收概述和税法的概念(一)税收是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重要工具,本质上是一种分配关系。
税法和税收的关系:1.税收是经济学概念,侧重解决分配关系;2.税法是法学概念,侧重解决权利义务关系。
(二)有别与社会再生产中的一般分配关系1.分配主体:税收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一般分配以各生产要素的所有者为主体;2.分配依据:税收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利的分配,一般分配是基于生产要素进行分配。
(三)税收的“三性”:强制性(保证)、无偿性(核心)、固定性(对强制性和无偿性的一种规范和约束)。
税法的概念: 是国家制定的用以调整国家与纳税人之间在征纳税方面的权利与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税法特点:1.义务性法规:并不是没规定权利,而是权利是建立在义务之上,处于从属地位。
2.综合性法规。
【典型例题】下列关于税收和税法的描述,正确的有()。
A.税法是调整税务机关与纳税人关系的法律规范B.税收是本质上是一种分配关系C.税收的分配依据是基于生产要素进行分配D.税法是授权性法规『正确答案』B『解析』A、税法是调整国家与纳税人关系的法律规范;C、税收的分配依据是凭借政治权利的分配;D、税法是义务性法规。
二、税法的功能:(了解)(1)税法是国家组织财政收入的法律保障(2)税法是国家宏观调控经济的法律手段(3)税法对维护经济秩序有重要作用(4)税法能有效地保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5)税法是维护国家权益,促进国际经济交往的可靠保证三、税法的地位及与其他法律的关系1.税法性质上属于公法,但具有一些私法的属性。
2.税法与宪法的关系:依据宪法的原则制定。
宪法是制定税法和向公民征税及公民依法纳税的直接法律依据。
3.税法与民法的关系:①民法的调整方法的特点是平等、等价、有偿;税法的调整方法的特点是命令、服从。
②税法的某些规范同民法规范基本相同时,税法一般援引民法条款。
税收和税法的基本关系咱老百姓啊,每天都在和各种事儿打交道,这税收和税法,那可真是和咱生活息息相关呢!你说这税收,不就像是咱家里过日子得存钱一样嘛。
国家要发展,要建设,这钱从哪儿来呀?就得靠税收呀!税收就像是国家这个大家庭的“财源广进”之道。
咱平常买东西,那里面可都包含着税呢。
你想想,你去超市买袋盐,那几分几毛钱的税可能你都没注意,但千千万万的人都买,这税可就积少成多啦!这钱收上来,国家就能拿去修桥铺路、建学校、搞科研,让咱们的生活越来越好呀!那税法呢,就是给税收立的规矩。
就好比家里有个管家,告诉你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呀!税法规定了谁该交税,交多少税,怎么交。
要是没有这些规定,那不乱套啦?大家都不交税,国家怎么发展呀?你看那些大公司,赚了那么多钱,不交税能行?那肯定不行呀!这也是他们应该为国家做的贡献嘛。
咱普通人也一样,依法纳税是咱的义务呀。
别小看咱那一点点税,聚在一起可不得了呢!比如说,你喜欢的公园,那漂亮的花草树木、整洁的道路,说不定就有你交的税的功劳呢。
还有那学校,孩子们能在里面好好学习,以后成为国家的栋梁,这里面也有税收的一份力呀!咱再想想,如果没有税法,那岂不是谁想交多少就交多少,或者干脆不交?那国家的建设不就没了资金保障?那咱们的生活还怎么能进步呢?所以呀,税收和税法,那可是紧密相连,缺一不可的呀!大家可别觉得税收和自己没关系,你在享受国家提供的各种福利和便利的时候,就应该想到,这里面有税收的贡献呀!而且依法纳税也是咱爱国的一种表现呢。
咱可不能偷税漏税,那是不对的,是违法的呀!总之呢,税收和税法就像是国家发展的左膀右臂,它们保障着我们的生活,推动着社会的进步。
咱都要好好了解它们,支持它们,做一个依法纳税的好公民,为国家的繁荣富强出一份力!这难道不是我们应该做的吗?。
税法主要知识点总结03-01 14:09考点一税收的概念与分类(一)税收的概念与作用1.税收的基本概念与特征税收是以国家为主体,为实现国家职能,凭借政治权利,按照法定标准,无偿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特定分配方式。
其基本特征是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
2.税收的作用(1)税收是国家组织财政收入的主要形式;(2)税收是国家调控经济运行的重要手段;(3)税收具有维护国家政权的作用;(4)税收是国际经济交往中维护国家利益的可靠保证。
(二)税收的分类1.按征税对象分类,可将全部税收划分为流转税类、所得税类、财产税类、资源税类、行为税类五种类型(1)流转税类:以商品生产、商品流通和劳动服务的流转额为征税对象的一类税收。
主要有:增、消、营、关。
(2)所得税类: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3)资源课税类:资源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4)财产税类:房产税、契税、车船税(5)行为税类:印花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车辆购置税、烟叶税、耕地占用税2.按征收管理的分工体系分类,可分为工商税类、关税类。
3.按照税收征收权限和收入支配权限分类,可分为中央税、地方税和中央地方共享税。
4.按照计税标准不同进行分类,可分为从价税、从量税和复合税。
考点二税法及其构成要素(一)税收与税法的关系1.税法的概念:是指有权的国家机关制定的有关调整税收分配过程中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总和。
2.税收与税法的关系(1)相互联系。
税法是税收的法律依据与法律保障,而税法又必须以保障税收活动为其存在的理由和基础。
(2)相互区别。
税收是一种经济活动,属于经济基础范畴,而税法是一种法律制度,属于上层建筑。
(二)税法的分类1.按照税法功能作用的不同,将税法分为税收实体法和税收程序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进出口关税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属于税收程序法。
2.按照主权国家行使税收管辖权的不同,可分为国内税法、国际税法、外国税法。
3.按照税法法律级次划分,分为税收法律、税收行政法规、税收规章和税收规范性文件。
二、税法及构成要素(一)税收与税法的关系1.税法的概念: 国家权力机关和行政机关制定的用以调整 国家与纳税人之间在征纳税方 面的权利与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2.税法的调整对象: 税收分配中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 。
3.税收与税法的关系:税收作为一种经济活动,属于 经济基础范畴;税法是一种法律制 度,属于上层建筑范畴。
(二)税法的分类【注意】税收规章不作为税收司法的直接依据 ,只有参考性的效力。
国家税务总局指定的税务部门规章, 不属于税收规范性文件。
【例 9-单选】 根据规定,有权制定税收法律的是 ( )。
A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B .国务院C .财政部D .国家税务总局要点 包括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等各税种 包括税收管理法、发票管理法、税务机关法、税务机关组织 法、税务争议处理法等。
例如 《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 理法》 一个国家的内部税收制度 国家间形成的税收制度 ,主要包括双边或多边国家间的税收 协定、条约和国际惯例等。
外国各个国家制定的税收制度 全国人大: 《税收征收管理法》、《个人所得税法》、《企 业所得税》 国务院:《营业税暂行条例》、《个人所得税法实施 条例》类型 税收实体法 税收程序法 国内税法 国际税法 外国税法税收法律 标准功能作用主权国家行使税收管辖权【答案】 A【例 10-判断】外国税法是指国家间形成的税收制度。
( )【答案】错【例 11-多选】按照主权国家行使税收管辖权进行划分,税法包括( )A. 国内税法B. 国际税法C.税收法律D.税收规章【答案】 AB(三)税法的构成要素1.征税人:各级税务机关、财政机关和海关。
2.纳税义务人:依法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
【区分】纳税人 VS 负税人 VS 代扣代缴义务人(1)负税人是指税收的实际负担者。
(2) 纳税人≠负税人(所得税的纳税人就是负税人,而流转税的纳税人和负税人不同)(3)扣缴义务人是指有义务从其持有的纳税人收入中扣除应纳税额并代为缴纳的单位和个人(例如个税)3.征税对象(征税客体、课税对象) ——对什么征税作用:是区别不同税种的重要标志,是最基本的要素。
税法知识点一、定义●税收:税收是政府为了实现其职能,按照法律事先规定的标准,对私人部门强制课征所取得的收入。
是财政收入最重要的来源和最基本的形式。
1.税制:即税收制度,是一个国家根据其税收政策、税收原则,结合本国国情和财政需要所制定的各项税收法律法规及征税办法的总称。
●税法:税法是国家制定的用以调整国家与纳税人之间在征纳税方面的权利及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税法与税收的关系●区别:●税收—工具—分配关系—经济学●税法—法律规范的总称—法律规范—法学●联系:●税法可以说是国家凭借其政治权力,利用税收工具参与社会产品和国民收入分配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有税必有法,无法不成税”●税法与税制的关系●联系●出发点相同、目的一致●区别●包含内容的范围不同●税制=税收法律法规+征税办法●税法=税收法律法规● 1. 征税主体——国家(中央和地方)● 2. 范畴——分配领域● 3 根据——政治权力(与费、利润区别)● 4 手段——法律● 5 实质——政府向社会取得财富二、税收法律关系(一)强制性→义务性法规(二)无偿性(“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三)固定性关系:税收“三性”是个完整的整体,其中的无偿性是核心,强制性是保障,固定性是对强制性和无偿性的一种规范和约束。
四、税收的职能(一)财政职能——组织财政收入的功能(二)调节经济的职能(三)经济监管职能(四)维护国家政权职能五、税制构成要素★(一)纳税人1、含义:是税法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2、范围:自然人和法人。
相关概念:负税人、扣缴义务人★(二)征税对象1、含义:指税法规定对什么征税,是征纳税双方权利义务共同指向的客体或标的物。
2、重要作用:是区别一种税与另一种税的重要标志,体现征税的范围,是税法最基本的要素。
3、与课税对象相关并注意区别的概念。
●税目一般可分为列举税目和概括税目。
●列举税目:如消费税,资源税,列举的就征税,没列举的就不征税。
概括税目:如营业税,按行业概括。
1.税收与税法的一一对应关系、税收法定原则的普遍采行、征纳双方的合同权利的均衡保障等,都与税收的哪一特征密切关系
A.国家主体性 B.公共目的性
C.无偿征收性 D.标准确定性
2.依据税负能否转嫁,税收可以分为
A.商品税、所得税和财产税 B.直接税和间接税
B.独立税和附加税 D.中央税和地方税
3.依据课税标准是否具有依附性,税收可以分为
A.商品税、所得税和财产税 B.直接税和间接税
C.中央税和地方税 D.独立税和附加税
4.依据税权归属不同,税收可分为
A.商品税、所得税和财产税 B.独立税和附加税
C.中央税和地方税 D.直接税和间接税
5.依据税收计征标准的不同,税收可分为
A.从量税和从价税 B.直接税和间接税
C.中央税和地方税 D.独立税和附加税
6.依据税收和价格的关系,税收可分为
A.直接税和间接税 B.价内税和价外税
C.中央税和地方税 D.独立税和附加税
7.在我国的税收实务中,还按照征收机关的不同,把税收分为
A.商品税、所得税和财产税 B.直接税和间接税
C.工商税收。
农业税收和关税税收
D.独立税和附加税
8.下列税法构成要素中,衡量税负高低的是
A.征税客体 B.税率
C.税目 D.纳税环节
9.在税法构成要素中,不同税种相互区别的主要标准是
A.纳税义务人 B.征税对象
C.税目 D.税率
10.税收特别措施包括两类即
A.税收优惠措施和税收重课措施
B.纳税时间和纳税地点
C.纳税环节和计税方法
D.处罚程序和优惠程序
11.我国增值税的基本税率是
A.0 B.7% C.13% D.17%
12.我国的关税税率是
A.差别比例税率 B.定额税率 C.超额累进税率
D.全额累进税率
13.纳税人在账薄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或者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的手段,不缴纳或者少缴纳税款的是
A.偷税 B.漏税 C.抗税 D.骗税
14.依据现行税法规定,纳税人应当自领取营业执照或发生纳税义务之日起(),按照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的规定设置账簿,根据合法、有效的凭证记账和进行核算。
A.15日内 B.10日内 C.30日内 D. 60日内
15.我国将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区分为居民纳税人和非法纳税人所依据的标准是
A.境内工作者 B.取得收入的工作者 C.是否是中国公民
D.境内有无住所和境内居住时间
16.下列商品属于消费税应税消费品的是
A.高档补品 B.空调 C.护肤品 D.工艺品
17.纳税人欠缴税款,同时又被行政机关决定处以处罚、没收违法所得的
A.税收列后于罚款、没收违法所得
B.税收优先于罚款、没收违法所得
C.税收和罚款、没收违法所得等比例受偿
D.以上都不是
增值税的征收范围包括
A.销售货物 B.进口货物 C.奢侈品、非生活必需品 D.提供应税劳务
E.石油类消费品
我国消费税的税率包括
A.比例税率 B.定额税率 C.超额累进税率 D.超率累进税率
E.全额累进税率
营业税的征收范围包括
A.销售不动产 B.销售货物 C.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 D.提供应税劳务
E.转让无形资产
下列属于财产税的是
A.房产税 B.土地使用税 C.土地增值税 D.资源税 E.个人所得税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的规定,税务管理包括下列哪些几个方面的基本制度
A.税务登记制度 B.账簿、凭证管理制度 C.纳税申报制度 D.税款征收制度
E.税务检查和稽查制度
下列选项中属于税收征收机关的有
A.工商管理部门 B.国家税务局 C.地方税务局 D.各地公安机关 E.海关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的规定,税务机关有权
A.检查纳税人的账簿、记账凭证、报表和有关资料
B.到纳税人的生活场所检查纳税人应纳税的商品、货物或者其他财产
C.到车站、码头、机场、邮政企业及分支机构检查纳税人托运、邮寄的应纳税商品、货物或者其他财产的有关单据、凭证和有关资料
D.询问那随人、扣缴义务人与纳税或者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有关的问题和情况E.责成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提供与纳税或者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有关的问题和情况欠税回收保障制度有一系列具体制度构成,如
A.离境清税制度 B.税收优先权制度 C.欠税告知制度 D.代位权与撤销权制度E.强制执行制度
税款征收保障制度主要由
A.税收保全制度
B.税收优先权制度
C.欠税告知制度
D.代位权与撤销权制度
E.强制执行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