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石油的发展战略创新选择
- 格式:doc
- 大小:44.50 KB
- 文档页数:10
中国海油实现强国梦的战略规划赵国秀【摘要】China National Offshore Oil Corporation builds a marine power,develops offshore oil resources,and cherishes far-reaching political and economic significance.We must realize the dream of building a strong country,and stick to the path of development that is based on the sea and the country,the sea,the country,the sea,and the win-win cooperation.The article mainly discusses that China also has a strategic plan to realize the dream of a strong country,mainly to promote CNOOC becoming a world-class company.%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建设海洋强国,开发海洋石油资源,发护着着深远的政治经济意义.实现强国梦,坚持走依海富国、以海强国、人海和谐、合作共赢的发展道路.主要论述了中国实现强国梦的战略规划,主要是为了促进中国海油成为国际一流公司.【期刊名称】《化工设计通讯》【年(卷),期】2018(044)006【总页数】1页(P38)【关键词】中国海油;强国梦;战略规划【作者】赵国秀【作者单位】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天津 30046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426.221 中国海油和国际一流公司的差距1.1 规模较小对比国外第一层次石油公司和国内同行业兄弟公司,中国海油规模仍旧比较小。
Forum H I 财富论坛•谈经论道油气公司国际化发展策略选择□许江风许江风,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综合规划资深工程师。
获取利润是任何公司发展的天职,中国油气公司国际化既要盈利又要满足中国需求,二者缺 一不可。
中国能源需求总量巨大,但又大气污染较 重,满足中国更多清洁低碳油气需求,不仅是中国 油气公司国家责任,而且是国际业务发展的立足 点,也是获得利润重要动力之源。
中国本土油气发 展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经济发展方面将发挥特 别重要作用,并作为中国油气公司战略发展重点。
国际业务油气资产在境外地缘政治风险大、运输 安全风险大,中国油气公司既没有能力也没有可 能在全球进行油气勘探开发,所以中国油气公司 不能为了国际化而国际化,不能为了储量而储量,不能为了产量而产量,而以获取利润、满足中国需求作为国际业务发展战略重点。
未来能源发展方向是绿色低碳可再生能源和电气化为主,中国油 气公司更没有必要冒着巨大投资风险过度发展国 际油气业务。
精选油气资源丰富政治风险小的国家和地区,收缩国际业务战线。
油气资源丰富的中东地 区、俄罗斯与里海区域,以及有较多油气发现的南 美和非洲区域,应该作为国际公司的发展重点,只 有储量规模大单井产量高的大型油气田,才能实 现成本低,盈利丰厚。
虽然找到大型油气田有很 大的难度,只要努力就有希望。
经过认真研究并 选为战略发展重点的目标国家和地区,就要下定 决心组织精兵强将,加大勘探投资,在一定时间内 通过成体系的勘探工作。
能找到大型油气田是大 好事,如果基本判断不可能有大的发现,在打了关 键探井后,要及时退出,但要坚持基本的勘探原 则,勘探节奏可以加快,但是勘探程序不能逾越。
对政治风险不可控国家和地区或者将中国作为战 略竞争对手的国家,都不应成为中国油气公司境 外业务国际化发展的重点。
中国油气公司国际业务只有做到精准战略选区,才能减少投资风险,获得 丰厚的投资回报。
聚焦投资境外天然气田、LNG 工厂和管道等 相关资产,满足中国对低碳天然气的需求。
在现代信息技术迭代、能源产业变革、企业战略转型驱动下,全球油气公司以数智化转型为方向,推进石油勘探开发、生产经营全流程数字化、智能化改造。
按照“十四五”规划部署,我国将培育壮大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网络安全等新兴数字产业,推动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国内石油企业在国家战略部署、行业发展数智化转型的背景下,开展油气产业智能化探索。
中国海油积极顺应全球能源行业发展新趋势,加快推动公司发展转型,实现从传统管理模式向现代化、数字化、智能化跨越。
2020年正式发布《中国海油数字化转型顶层设计纲要》和《智能油田顶层设计纲要》,并选择秦皇岛32-6油田为试点,开启智能油田建设新征程。
在此背景下,本刊记者专访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科技信息部总经理周建良。
数智化驱动:国家战略、行业趋势、企业使命《能源》:从石油企业面临的生产经营、内部管理和外部环境分析,智能油田改造的背景是什么?周建良:过去五年,国家战略要求、行业技术发展、业务发展需求在不断演进发展,中国海油面对“新要求”积极开展智能油田建设。
积极响应国家智能化战略,在全面建成“智慧海油”,抢占新一轮产业竞争制高点——专访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科技信息部总经理周建良文 | 本刊记者 王秀强“两化融合”、“产业数字化”、“中国制造2025”、“智能+”等国家战略部署上做出相应的举措。
在进行数字化转型的同时,紧盯油气行业发展新趋势,力求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将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发展为油气产业带来的新契机,加快推动智能油田建设。
在行业发展趋势上,随着近些年低油价的常态化,通过数字化转型实现降本增效已经成为了行业共识。
众多油气企业希望从利润率低的重资产业务转向利润率高的技术密集型业务,在总体支出削减情况下依然增加数字化的投入。
新冠肺炎疫情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油气行业数字化转型的进程。
在企业发展规划上,中国海油要实现2025年完成“七年行动计划”,2035年进入全球石油公司第一阵营,2050年成为中国特色国际一流能源公司的目标。
中国海洋油气发展战略的创新选择任何一个强大的国家都必须习惯创造性地把自己的经济体系转换到新的生存基础、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领域中以获取长期利益和文明的价值,重化工业的高速发展导致了目前中国的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汞、消耗臭氧层排放量居世界第一位,二氧化碳排放量居世界第二位,仅二氧化硫排放量2005年就达到2549万吨,超出大气环境容量的80%以上,国家监测的744个地表水断面中劣五类标准的水质占到近1/3,酸雨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1/3,2005年山东省二氧化硫排放量即为200.3万吨,位居中国第一,山东省在此后五年的环保投资预算已高达3600亿人民币。
据国家环保局负责人多次表示:造成这一局面的主要祸手就是中国以燃煤为主的能源和世界上最大的燃烧火力发电设施,为此必须改变中国以煤为主的能源体系,通过油煤并重,以油气为主接替多元能源发展的方式建立中华民族新的生存空间,陆地的油气资源已经不足以支撑这种新型的能源体系,在世界上最重要的海洋石油主要油藏区中国海域开采石油就成为迫在眉睫的能源革命了,我们称之谓海洋石油再造中国,她需要达到的目标也非常明确,即:解决海洋石油再造中国,从国家战略到商业公司竞赛必须注意以下转折点:海洋石油中国行动的转折点之一:关于海洋石油中国的能源开发战略:2005年中国进口原油1.3617亿吨,石油用汇达到600多亿美元,石油贸易逆差首次突破500亿美元,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42.9%。
解决中国能源新增需求的方法计有:在中国海陆直接开采、政府海外定向议购、国际商业购买、中国企业海外开采跨国输送、天然气替代等多套体制模式,显然重工主义的直接开采与重商主义的国际采购有着明显区别,前者是在本国直接建立经济体系的油气资源空间,后者则是在异地曲折投资或贸易建立中国经济体的不确定远距的油气资源体系;前者是在国内可控制的直接输送,后者则需要通过巨型海轮竞争负荷日益增大的海峡航运通道或建立跨国人工石油通道解决;前者是中国区域内的油气资源与国内能源产业的优化组合,能够扩大本土就业和增加税收,后者则是中国经济体与油气资源的国际、洲际的结合,为国际经济增长贡献力量;前者与后者另外一个差别就是前者需要巨大的投资,这是目前中国经济体系已经完全有能力解决的。
2024年海洋石油开采市场规模分析引言海洋石油开采是指在海洋上开展的石油资源开采活动。
随着陆地石油资源的逐渐枯竭,对海洋石油资源的开采需求日益增加。
本文将对海洋石油开采市场规模进行分析,探讨其发展趋势以及存在的挑战。
市场规模分析全球海洋石油开采市场规模根据数据统计,全球海洋石油开采市场规模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
根据国际能源署的数据,2019年全球海洋石油开采产量达到XX亿桶,同比增长XX%。
全球主要的海洋石油开采国家包括美国、中国、挪威等,这些国家在海洋石油开采领域具有较强的实力,对市场规模的扩大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中国海洋石油开采市场规模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对于海洋石油开采市场具有巨大的潜力。
根据国家能源局发布的数据,2019年中国海洋石油开采产量达到XX亿桶,同比增长XX%。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石油资源的需求量不断增加,海洋石油开采市场规模也在不断扩大。
市场发展趋势海洋石油开采市场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技术创新: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海洋石油开采技术不断创新。
例如,深海石油开采技术的出现,使得开采难度更大的深海石油资源得以开发利用,为市场规模的增长提供了可能。
2.政策支持:各国政府对海洋石油开采给予了积极的支持和重视。
通过政策引导和优惠政策,可以吸引更多的企业和资本投入到海洋石油开采领域,进一步推动市场规模的增长。
3.国际合作:海洋石油开采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力量的合作。
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可以促进石油开采技术的共享和创新,提高市场的效益和规模。
4.环境保护:随着全球环境意识的增强,海洋石油开采面临着更高的环保要求。
未来市场发展需要更加注重环境保护,在开采过程中注重环境保护,并探索绿色开采技术,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存在的挑战海洋石油开采市场虽然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面临着一些挑战:1.成本压力:海洋石油开采的成本相比陆地石油开采要高。
深海石油开采尤其昂贵,需要大量的投入。
中海油专科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中海油的主要业务领域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石油勘探开发B. 天然气开采C. 煤炭开采D. 石油化工答案:C2. 中海油的全称是什么?A.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B. 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C. 中国海洋石油股份有限公司D. 中国海洋石油开发有限公司答案:B3. 中海油成立于哪一年?A. 1978年B. 1982年C. 1992年D. 2002年答案:B4. 中海油的主要海上作业区域不包括以下哪个?A. 渤海B. 黄海C. 东海D. 南海答案:B5. 中海油的核心价值观是什么?A.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B. 诚信、责任、共赢C.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共赢D. 诚信、责任、创新答案:B6. 中海油的发展战略是什么?A. 绿色发展B. 创新发展C. 国际化发展D. 可持续发展答案:D7. 中海油的企业文化核心是什么?A. 以人为本B. 以客户为中心C. 以市场为导向D. 以效益为核心答案:A8. 中海油的社会责任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环境保护B. 员工关怀C. 社区发展D. 军事扩张答案:D9. 中海油的主要产品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原油B. 天然气C. 煤炭D. 石油化工产品答案:C10. 中海油的海外业务不包括以下哪个国家?A. 澳大利亚B. 加拿大C. 巴西D. 俄罗斯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1. 中海油的主要业务领域包括以下哪些?(多选)A. 石油勘探开发B. 天然气开采C. 煤炭开采D. 石油化工答案:ABD12. 中海油的核心价值观包括以下哪些?(多选)A. 创新B. 协调C. 绿色D. 开放答案:ABCD13. 中海油的发展战略包括以下哪些?(多选)A. 绿色发展B. 创新发展C. 国际化发展D. 可持续发展答案:ABCD14. 中海油的企业文化核心包括以下哪些?(多选)A. 以人为本B. 以客户为中心C. 以市场为导向D. 以效益为核心答案:A15. 中海油的社会责任包括以下哪些?(多选)A. 环境保护B. 员工关怀C. 社区发展D. 军事扩张答案:ABC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16. 中海油是中国最大的海上石油及天然气生产商。
海洋石油钻井技术重要性与发展趋势摘要:我国的经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各种资源的利用率也大幅度提高,其中海洋石油就得到了大力开发。
随着海洋石油需求量的增加,海洋石油钻井技术也显得至关重要。
因此,本文从海洋石油钻井技术着手,对海洋石油钻井技术的重要性、海洋石油钻井现状以及海洋石油钻井技术发展趋势进行探讨。
关键词:海洋石油;钻井技术;重要性;特点;发展趋势一、海洋石油钻井技术的重要性1.1为经济发展提供前提随着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油气资源需求量大幅度增加,但是有限的油气资源已经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油气资源供应不足将成为阻碍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
因此,大力研发海洋石油钻井技术,开发海洋石油资源,促进经济快速发展。
1.2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提供保障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的一个经济增长目标。
海洋石油钻井技术的开发与使用,已经成为实现能源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重点,并且为其提供了保障。
近些年来,我国提高了油气资源的占有量,加快国内油气勘探开发,大力拓展海外,充分利用国内外市场,从而保证石油安全稳定的使用。
1.3为促进国家能源稳定提供条件海洋石油钻井技术的使用是直接关系到海洋油气资源开发、影响国家能源稳定和经济安全的战略产业。
随着海洋石油钻井技术的发展、创新,我国的石油资源得到了充分的开发,弥补了我国能源短缺的问题,这为促进国家能源稳定提供条件。
二、海洋石油钻井平台技术特点1.作业范围广且质量要求高移动式钻井平台(船)不是在固定海域作业,应适应移位、不同海域、不同水深、不同方位的作业。
移位、就位、生产作业、风暴自存等复杂作业工况对钻井平台(船)提出很高的质量要求。
如半潜式钻井平台工作水深达1500~3500m,而且要适应高海况持续作业、13级风浪时不解脱等高标准要求。
2.使用寿命长,可靠性指标高高可靠性主要体现在:①强度要求高。
永久系泊在海上,除了要经受风、浪、流的作用外,还要考虑台风、冰、地震等灾害性环境力的作用;②疲劳寿命要求高。
《海洋油田开发战略》分析海洋油田开发战略分析1. 引言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海洋油田的开发已成为我国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海洋油田开发不仅能够缓解我国能源压力,还能促进国家经济的持续发展。
本文档旨在分析海洋油田开发的战略意义、现状及挑战,并提出相应的战略建议。
2. 海洋油田开发的战略意义2.1 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海洋油田开发有助于提高我国能源自给率,降低对外依赖程度,从而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2.2 促进经济发展海洋油田开发能够为国家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同时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提高国家GDP。
2.3 技术进步与创新海洋油田开发面临复杂的地形、气候等条件,对开发技术提出了较高要求。
通过海洋油田开发,可以推动我国石油勘探、开采技术的进步与创新。
3. 海洋油田开发现状3.1 资源储量我国海洋油田储量丰富,近年来不断有新的油气田被发现。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海洋油气资源总量约占全国油气资源总量的三分之一。
3.2 开发区域我国海洋油田开发主要集中在东海、南海、渤海等海域。
其中,东海海域油气资源最为丰富,南海次之。
3.3 开发企业我国海洋油田开发主要由国有企业承担,如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等。
同时,部分民营企业也参与其中。
4. 海洋油田开发面临的挑战4.1 技术挑战海洋油田开发面临复杂的地形、气候等条件,对开发技术提出了较高要求。
例如,深海油气藏的开发技术尚不成熟,需要不断研发和创新。
4.2 环境保护海洋油田开发过程中,如何减少对海洋环境的污染,保护海洋生态,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4.3 投资风险海洋油田开发投资大、周期长、风险高。
国际油价波动、政策调整等因素都可能对海洋油田开发项目产生影响。
5. 海洋油田开发战略建议5.1 加大技术研发投入为应对技术挑战,我国应加大海洋油田开发技术的研发投入,推动技术进步与创新。
特别是在深海油气藏开发、油气回收等方面,应开展深入研究。
5.2 强化环境保护在海洋油田开发过程中,要严格执行环保法规,加强环保监管,采用先进技术降低对海洋环境的污染。
中石油校园考试题目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中石油的全称是什么?A.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B.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C.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D.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答案:B2. 中石油的主要业务领域包括以下哪项?A. 石油勘探与生产B. 石油化工C. 石油销售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3. 中石油的核心价值观是什么?A.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B. 诚信、务实、创新、卓越C. 尊重、合作、创新、卓越D. 诚信、责任、创新、卓越答案:D二、填空题4. 中石油成立于________年,总部位于________。
答案:1950年,北京。
5. 中石油在国际市场上的业务拓展主要通过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方式。
答案:海外并购、国际合作、市场开拓。
三、简答题6. 简述中石油的发展战略。
答案:中石油的发展战略主要包括:坚持资源优先,加大油气勘探开发力度;推动科技创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施绿色发展,加强环境保护;深化国际合作,拓展国际市场;加强企业管理,提高企业竞争力。
四、论述题7. 论述中石油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中的作用。
答案:中石油作为国家重要的能源企业,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首先,中石油通过加大国内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力度,提高国内油气产量,减少对外部能源的依赖。
其次,中石油积极参与国际能源合作,通过海外并购和国际合作等方式,获取更多的油气资源,增强国家的能源供应能力。
再次,中石油注重科技创新,通过技术进步提高资源开发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升能源供应的稳定性。
最后,中石油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加强环境保护,推动绿色发展,确保能源供应的可持续性。
五、案例分析题8. 请结合中石油的发展历程,分析其在国际市场上的成功经验。
答案:中石油在国际市场上的成功经验主要包括:一是积极参与国际能源合作,通过与国际能源公司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共同开发海外油气资源;二是注重本土化经营,尊重当地文化,与当地社区建立良好关系,提升企业形象;三是坚持技术创新,不断提高油气勘探开发技术水平,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竞争力;四是加强风险管理,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估和应对机制,有效应对国际市场的各种风险挑战。
中国海油企业文化标题:中国海油企业文化引言概述:中国海油企业文化是中国海洋石油公司(CNOOC)的核心价值观和行为准则的集合体。
作为中国最大的海洋石油生产商之一,中国海油企业文化在公司的发展和运营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公司历史、核心价值观、员工培训、社会责任和创新发展等五个方面详细介绍中国海油企业文化。
一、公司历史1.1 中国海油公司的成立中国海油公司成立于1982年,是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的子公司,主要从事海洋石油和天然气勘探开辟业务。
1.2 公司发展历程中国海油公司经过近40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世界率先的海洋石油生产商之一,拥有海内外多个油气田项目。
1.3 公司发展战略中国海油公司向来致力于在海洋石油领域取得技术创新和市场率先地位,不断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
二、核心价值观2.1 诚信中国海油公司秉承“诚信为本”的价值观,坚持诚实守信的原则,在业务合作中赢得了广泛的信任和尊重。
2.2 创新公司鼓励员工勇于创新,不断推动技术和管理创新,为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
2.3 团队合作中国海油公司注重团队合作,倡导员工之间的互助和协作精神,形成为了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
三、员工培训3.1 岗位培训中国海油公司为员工提供全面的岗位培训,确保员工具备所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3.2 职业发展公司为员工提供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和机会,鼓励员工不断提升自我,实现个人职业目标。
3.3 学习文化中国海油公司倡导学习文化,鼓励员工持续学习和进修,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四、社会责任4.1 环保意识中国海油公司高度重视环境保护,积极倡导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致力于打造清洁能源产业。
4.2 公益慈悲公司积极参预社会公益事业,捐资助学、扶贫济困等,践行企业社会责任。
4.3 社会贡献中国海油公司通过创造就业机会、提供税收贡献等方式,积极回馈社会,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五、创新发展5.1 技术创新中国海油公司不断加大科研投入,推动技术创新,提升勘探开辟效率和质量。
全国海油发展现状分析报告一、引言全国海油是中国海洋石油公司在国内海域进行石油勘探、开发和生产的业务。
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能源需求的上升,全国海油发展呈现出一系列新的趋势和挑战。
本报告将对全国海油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探讨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二、全国海油发展现状分析1. 资源储量截至目前,全国海油在国内海域发现并探明的石油和天然气储量总量巨大。
这些储量的开发利用对于国家的能源安全和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2. 技术水平全国海油在海洋石油勘探和开发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技术实力。
公司拥有一批高水平的科研人员和技术人才,致力于海洋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和利用。
同时,全球海洋油气勘探和开发的技术迅速发展,全国海油也积极引进和消化吸收前沿的技术成果,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
3. 市场需求近年来,国内石油、天然气需求不断增长,市场对于海洋石油的需求量大,市场潜力巨大。
同时,随着国家环保意识的增强,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也得到了更多的关注,为海洋油气行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4. 投资和风险全国海油的发展需要大量的投资。
石油和天然气勘探、开发等环节的资金需求巨大,高投入、高风险成为制约全国海油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同时,全国海油在海洋环境保护、应对气候变化等方面也面临一系列的风险和挑战。
三、全国海油未来发展展望1. 拓展海洋资源勘探领域随着国内陆域油气资源的逐渐枯竭,全国海油可以通过进一步拓展海洋资源勘探领域来满足国内的油气需求。
在勘探领域,可以加大深水、超深水、极深水油气资源的开发,通过引进和消化吸收新技术,开拓出更多的资源。
2. 发展清洁能源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清洁能源的需求逐渐增加。
全国海油可以加大对天然气的生产和供应,满足清洁燃料的需求。
同时,也可以积极开发海上风电、海水能、潮汐能等清洁能源,为国家能源结构转型做出贡献。
3. 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能力全国海油应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能力,紧跟国际先进水平。
提高自身技术水平,研发出适应深海、极端环境的勘探和开发技术,提高勘探效率和资源利用率。
我国创新型海洋强国的战略选择作者:殷克东孟昭苏张燕歌来源:《北方经济》2009年第08期摘要:海洋强国的战略创新研究,既是海洋发展战略研究的重要理论问题,也是中国海洋强国进程中需要解决的重大实践问题。
本文在分析世界及我国海洋战略的基础上,结合现实情况,提出了构建“六位一体”的立体耦合创新型海洋强国战略。
关键词:海洋强国海洋战略六位一体一、引言“海洋强国”是指海洋经济综合实力发达、海洋科技综合水平先进、海洋产业国际竞争力突出、海洋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能力强大、海洋事务综合调控管理规范、海洋生态环境健康、沿海地区社会经济文化发达、海洋军事实力和海洋外交事务处理能力强大的临海国家。
“海洋强国战略”指的是为实现海洋强国,国家用于筹划和指导海洋开发、利用、管理、安全、保卫的指导方针,是涉及海洋经济、科技、管理、外交、军事、法律诸方面的最高策略。
海洋强国战略包括发展海洋经济综合实力、提高海洋科技综合水平、提高海洋产业国际竞争力、增强海洋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沿海地区社会发展、增强海洋事务调控管理能力、提高海洋军事与外交实力等。
600年以前,郑和曾说过:“国家欲富强,不可置海洋于不顾。
财富取于海,危险也来自海上……一旦他国之首夺取南洋,华夏危矣。
”由于清政府闭关锁国,长期忽略了海上力量的建设,一个称雄于世界1000多年的海上帝国,不幸被郑和所言中。
建国后,由于历史等多方面的原因。
宪法中并未提及海洋,甚至前几个“五年计划”的制定也忽略了发展海洋的重要作用。
学术界众多学者在对海洋领域进行大量研究的基础上,于1994年才提出建设“海上中国”的构想。
二、西方海洋强国战略发展概述2500年前的古希腊海洋学者狄米斯托克利和古罗马的西塞罗都提出了“谁能控制海洋谁就控制了一切”的思想。
公元前5世纪,古代欧洲集运就有了海权思想的萌芽,雅典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伯里克利就提出雅典的根本战略就是发展海军,在一切可能控制的海域确立支配地位。
中国海洋石油开发战略与管理研究中国是一个拥有广阔海域的国家,海洋石油资源丰富。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对石油的需求不断增加。
因此,中国海洋石油的开发对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中国海洋石油开发战略与管理进行深入探讨,以期为中国海洋石油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中国海洋石油开发应贯彻“海上大庆”的战略定位,以实现海洋石油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
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前提下,根据市场需求和资源状况,制定长远发展规划,优化产业布局,提高综合竞争力。
中国海洋石油开发的战略目标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增加海洋石油产量:通过加大投资力度、完善基础设施、提高技术水平等措施,逐步提高海洋石油年产量。
(2)提升产业水平:加强技术创新,推动海洋石油产业向高质量发展,提高资源利用率和附加值。
(3)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在开发过程中,注重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中国海洋石油开发需要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来保障其健康发展。
应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海洋石油开发主体、权限、程序等,加强许可证管理和环境保护方面的监管力度,确保依法合规开发。
中国海洋石油开发应加强国内外战略合作,与国际知名石油公司、研究机构等开展合作交流,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产业发展水平。
同时,加强与沿岸国家及地区的合作,共同开发海洋石油资源,促进互利共赢。
海洋石油开发过程中存在较高的安全风险,因此应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加强员工安全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演练,确保安全生产。
中国海洋石油开发战略与管理研究对于推动中国海洋石油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开发过程中,应注重战略定位、战略目标明确以及法律法规完善等方面的工作。
加强战略合作和安全管理水平也是必不可少的。
未来,中国海洋石油产业应继续加大技术创新和环保投入力度,提升产业综合实力和竞争力,为国家的能源安全和经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中国海洋油气发展战略的创新选择任何一个强大的国家都必须习惯创造性地把自己的经济体系转换到新的生存基础、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领域中以获取长期利益和文明的价值,重化工业的高速发展导致了目前中国的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汞、消耗臭氧层排放量居世界第一位,二氧化碳排放量居世界第二位,仅二氧化硫排放量2005年就达到2549万吨,超出大气环境容量的80%以上,国家监测的744个地表水断面中劣五类标准的水质占到近1/3,酸雨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1/3,2005年山东省二氧化硫排放量即为200.3万吨,位居中国第一,山东省在此后五年的环保投资预算已高达3600亿人民币。
据国家环保局负责人多次表示:造成这一局面的主要祸手就是中国以燃煤为主的能源和世界上最大的燃烧火力发电设施,为此必须改变中国以煤为主的能源体系,通过油煤并重,以油气为主接替多元能源发展的方式建立中华民族新的生存空间,陆地的油气资源已经不足以支撑这种新型的能源体系,在世界上最重要的海洋石油主要油藏区中国海域开采石油就成为迫在眉睫的能源革命了,我们称之谓海洋石油再造中国,她需要达到的目标也非常明确,即:解决海洋石油再造中国,从国家战略到商业公司竞赛必须注意以下转折点:海洋石油中国行动的转折点之一:关于海洋石油中国的能源开发战略:2005年中国进口原油1.3617亿吨,石油用汇达到600多亿美元,石油贸易逆差首次突破500亿美元,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42.9%。
解决中国能源新增需求的方法计有:在中国海陆直接开采、政府海外定向议购、国际商业购买、中国企业海外开采跨国输送、天然气替代等多套体制模式,显然重工主义的直接开采与重商主义的国际采购有着明显区别,前者是在本国直接建立经济体系的油气资源空间,后者则是在异地曲折投资或贸易建立中国经济体的不确定远距的油气资源体系;前者是在国内可控制的直接输送,后者则需要通过巨型海轮竞争负荷日益增大的海峡航运通道或建立跨国人工石油通道解决;前者是中国区域内的油气资源与国内能源产业的优化组合,能够扩大本土就业和增加税收,后者则是中国经济体与油气资源的国际、洲际的结合,为国际经济增长贡献力量;前者与后者另外一个差别就是前者需要巨大的投资,这是目前中国经济体系已经完全有能力解决的。
根据2005年国土资源部、国家发改委联合组织的第三次石油资源评价初步结果,目前中国石油资源量为1070多亿吨,其中海洋石油资源量为246亿吨;天然气资源量为54.54万亿立方米,其中海洋为15.79万亿立方米,对此仍然需要加大勘探力度,提高勘探精细程度和资源探明率,不断寻找资源替代区。
仅海洋石油一项价值即相当于三万多亿美元、二、三十万亿人民币的价值,它也预示着一种新的变革,即:中国完全有条件从目前重商主义的国际贸易采购进口石油转型为重工主义的加大海陆石油资源的直接开采以解决内需。
有关新的石油能源战略应是:通过对中国以燃煤为主的能源体系的彻底改造逐步实现以油气煤为主、多元发展、择优选择、接替未来的能源政策。
强陆取海,经略海上,改变中国以近海为主的海洋石油开采布局,近海、深海和超深海统筹并举,实行中国石油的基本独立供给政策。
同时也实行创新勘探、全疆整治;积极反应,选择对待;合围重点,高速生产;全海开发、深海优先的新型海洋油气开采战略。
也即以科技创新实施中国全海域的勘探;对已发现的油气田实施高速生产;以深海优先战略实施带动整个海洋油气产业的全面发展;促进实施多方业者竞争致胜的市场体制的发展,力争取得海洋油气开发的国际领先地位。
转折点之二:中海油石油专营权的跨越与造就海洋石油中国的竞争性体制当代中国的海上石油开发体制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计划经济转型而来,实行的是国家行政授权国有企业的委托制或代表制而不是市场经济的合同制,它的运作特征是高度垄断的集权拓展而不是公司的商业竞赛。
1982年1月30日国务院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合作开采石油条例》2001年9月23日国务院又发布了《修改决定》,根据该等条例宣布了海洋资源的国有制,又确定了中海油对外合作的专营权的制度。
从市场而言中国海洋石油有关专营权的商业价值至少1000亿美元以上,而且不会有任何一个跨国公司有能力独得此权。
中海油的石油专营权不是来自宪法、专门法的本源性权力,根据中国的《立法法》法律效力等级依次是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法规,中海油的专营权是政府过程性权力的产物,其效力等级来自行政法规和相关政府的授权文件,它不是来自中国经济秩序中最高的权力本身,因此这种专营权虽然没有注明期限性,但其法律效力天生就有相对性,是不确定的。
在行政主导的体制内这种专营权完全可以予以改变、分解和释法。
对于上述条例已比较成功的释例就在于确认了中海油并没有取得中国海洋石油全域开发的独有权,它的这种独有权仅限对外合作方面,2004年5月中石油由此也获得了国土资源部在南海18个区块的勘探许可证,中石化新星石油公司也通过变通方式实质性开发了东海油田。
2005年10月国家发改委授权制定《石油天然气法》,掀起了业内对石油开采体制垄断性的巨大质疑,取消石油垄断之声已经成为一种强大的力量。
法律是为了解决利益服务的,在国有企业利益与国家利益,公众利益没有彻底衡平之前,即使出台《石油天然气法》也只是过渡性的框架,具体条例仍需不断修改补充完善,因此在中国采用行政主导的方式解决海洋石油专营与开放的问题是最为现实的选择。
石油是一种较低成本的资源性商品,由于被国际对冲基金挟持价格而致高位,其实际的开采成本从几美元到十几美元不等,解决中国海洋石油专营权再分配的核心就是能以何种模式最大限度获得规模海洋油气的产量以满足社会经济的需要,规模决定影响,产量决定模式。
海洋石油中国全面开发的石油权利解决有几种模式:1、中海油为主;2、中海油、中石油、中石化等大型国企共同拥有;3、建立国企、非公企业、外资多层次多区域多制式的复式开发权利体系。
央企已不能满足日益增大的社会石油需求,从市场经济而言实行第3种模式也是必然的选择。
由于中海油的油田收益是由国家、中海油、合作方三方分配的,中海油拥有90%以上海上油气区块的全套资料,拥有海上油田开发的管理团队和技术服务体系,立即取消中海油的专营权也是不公平的,政府取消自己的委托人或代表人也需要过渡政策的支撑,因此应该选择一个变通方案既实现海洋石油开发利益的最大化又解决中海油专营权的软着陆,即中海油的独家专营权初期应过渡为3—5家大型国企共享的专营权,同时中海油也可拥有陆上石油的共有专营权;最后推行市场化竞争体制;中海油有涉独有专营权的另一部分体系也应划转给国土资源部;同时在国家实施海洋石油中国的大开发战略中优先支持(实质上是补偿)中海油,从法律权利而言优先支持中海油不是国家赔偿、补偿,不是政府必须履行的行为。
中国海域石油资源的广大,决不可能仅靠中海油一家开发,海洋石油要成为中国能源体系的基础支撑的压力也决非中海油独家能够承担解决,改革是必然的潮流。
海洋石油中国行动的转折点之三:资金常胜2004年中国原油进口超过1亿吨大关,反映了中国能源体系的两大机制必须妥为解决,其一是储备体制缺陷,为此2004年中国建立了战略石油储备计划以衡平国际石油供需体系;其二是反映了中国石油生产能力的不足,进口量达到了中国石油生产总量的近一半,由此暴露了扩大石油再生产的资本保障体制的危机,为此应尽快投入有效的金融资产拉动中国石油的生产能力,即应建立国家能源基金并注入石油生产体系,彻底提高石油生产规模。
从目前的石油生产市场测算,国家石油能源基金需要1000亿人民币左右,来源可以是财政性拨款;或外汇储备的利息收益;或国家战略石油储备计划的部分资金;或国资委管辖的国有企业红利收入。
国家石油能源基金还可以与社保基金、保险公司、外汇储备等机构设立专项或临时的资金;还可以与地方政府设立区域资金。
为放大资金的使用效益,国家基金应主要作为种子基金投入有前景的油气田的开采,与此相组合应充分利用当前中国资金流动性过剩的特点,大力支持设立各种商业化的能源产业基金、海内外并举发行石油企业的股票、债券和票据市场,简化国内能源企业的上市条件,力争在国家能源基金的带动下1-2年内形成7000-10000亿人民币的资金注入石油生产体系。
与中国的石油需求相比,大型石油公司不但拥有良好的盈利能力,也是国民石油创富、海洋创富的重大历史机会。
国家能源基金应是一种临时性资金,形式上可以称谓国家基金,也可以谓称其它的投资组合名义,可增大可减少,最终也可以通过转让股权撤销和转型。
以美国本土为主的金融资本和对冲基金将石油产品衍生成现代重要的金融产品石油期货,创造了世界上庞大的石油虚拟经济体系,它产生了巨大的浮动价值和巨大利润,甚至绑架了世界石油价格体系。
资金的流动性过剩是一个全球问题,2005年中国居民储蓄总额超过了14万亿人民币,美国也有至少几万亿美元投资石油等大宗商品的期货市场。
解决流动性过剩的办法:一是将资金引进生产领域,一是继续鏖战期货市场,值此中国能源需求旺盛之际引转国内外资金进入海洋石油天然气的直接投资或直接开发是完全有可能的,也是对国际上炒作石油期货资金的一种转移操作。
转折点之四:提升中海油的十一五商业计划,实施海洋石油中国总体开发的先头方案2006年中海油确定十一五计划,要求五年内投资1000亿人民币发展五十个油气田(24个正在建设,13个正在评价,21个正在勘探和经济评价)力争到2010年中海油实现年产5000万吨油当量。
但是从中国对石油资源的需求而言这还仅是一个中小型的商业计划,并不能满足中国能源转型的需要。
由此可对中海油已完成勘探、技术和经济评价的油气构造实行重点开发,限定期效开发,为此国家应尽快确定政策约束,即确立海洋石油采矿权的强行收回机制;确立海洋石油采矿权的流转市场;确立多家国有企业共享对外合作专营权;由国家主管部门建立相关权项登记备案和管理体系。
据此中海油在限期内不能完成作业的油气田应由其它国有公司渡让,以保障较高的海洋油气产量。
海洋石油中国行动也必须有较为保险的先头方案,目前建设一个大型海上油田的投资需要10-30亿美元之间,中小型油田也需要2-6亿美元,以中海油的投资流程估算,它本身就需要3000亿人民币的资金支持,因此应尽快实施海内外市场的能源资金的集成,3-4年内应支持投资、融资3000-5000亿人民币予中海油,其中重点改组提升中海油十一五计划的商业计划。
在此基础上力争3-4年内使国家海洋石油总产量达到1.2-1.5亿吨油当量,力争5-6年内达到2亿-2.5亿吨油当量,实现中国石油基本供应独立。
天然气是世界上下一代的世界第一能源,市场预计2010年天然气将在中国一次能源消费中达到6%左右,届时中国天然气消费总量将达到1000—1400亿立方米,相当于可替代1亿多吨原油,如果达到发达国家的一次能源消费比重20%的水平,中国天然气消费总量将达到4000亿立方米,那么相当于替代数亿吨原油,发展天然气产业必然成为海洋石油中国的重要战略内容,改造中海油的天然气﹙LNG﹚商业计划也有一定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