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量认识化学变化PPT课件2 沪教版优质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1.25 MB
- 文档页数:41
《第四章第二节定量认识化学变化》教案第1课时【教学课型】:新课◆课程目标导航:【教学课题】:4.2定量认识化学变化【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的测定,能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及守恒的原因2)在理解守恒定律的基础上能解释一些简单的实验事实并能推测物质的组成2、过程和方法:从微观角度认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逐步树立相信科学、尊重科学的思想,逐步培养学生由感性到理性;由个别到一般的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
【教学重点】:质量守恒定律含义的理解和应用【教学难点】:质量守恒定律含义的理解和应用◆课前预习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解释◆教学情景导入由成语:“点石成金”引入,联系第二章的分子、原子。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时,分子分成原子,而原子不能再分,原子再重新组合展开,导入化学反应不仅在质的方面有一定的规律,而且在量的方面也存在一定规律。
教学过程设计1、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2、碳酸钙和盐酸反应两个实验所得结果是巧合,还是具有普遍意义?分析实验现象和测定的数据,试着总结化学反应前、后物质质量的变化规律,引导学生从实验中总结出具有普遍性意义的结论。
1、铁生锈后的质量大于铁的质量,能否用质量守恒定律来解释?2、蜡烛燃烧后就没有了,与质量守恒定律是否矛盾?讲解:①参加反常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的“总和”二字是指真正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有的反应并未全部参加反应)②反应物、生成物的质量应包括气体、沉淀等全部物质的质量③审题时要注意关键的字,如“充分反应”“恰好反应”“足量反应”等表示的意义。
为什么“质量守恒定律”能够成立?水分解示意图、碳和氧气在化全生成二氧化碳的示意图学生分析化学变化的微观实质,指导学生看书,引导学生分析质量守恒的原因◆课堂板书设计第四章第二节定量认识化学变化一、质量守恒定律1、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
课时5定量认识化学变化(3)1.求下列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H-1 Cu-64 O-16 K-39 Mn-55 Cl-35.5)H2CuO K2MnO43O22.书写化学方程式,并说出来给大家听(1)煤球炉上方蓝色火焰的产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生石灰上滴水发生的化学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氢气燃烧生成水(4)实验室用稀盐酸和大理石反应制二氧化碳______________________3.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①②③通电例如:2H2O 2H2↑+O2↑表示反应物是生成物是____,反应条件是. 在电解水的过程中,H2O、H2、O2三物质之间的质量比H2O:H2:O2=4.一个化学方程式不仅表示该化学反应的,还表示了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关系,即关系。
例(1)化学方程式2A+B=C+2D中,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3,B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1,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60。
则D的相对分子质量是()(2)若反应中206gA与71g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160gC,则生成D的质量是()A.58.5 B.117 C.114 D.14思路分析:(1)此题在求解的过程中,很易与质量关系混淆,我们应清醒一点,化学方程式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应是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前化学计量数之比。
在此设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x则有:2 A +B = C +2 D2×103 71 160 2x根据质量守恒定律A、B的总相对分子质量和与生成C、D的相对分子质量和应相等:即2×103+71=160×2x解得x=58.5(2)此题是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进行计算的纯质量关系,与化学式前的化学计量数毫无关系,则生成的质量是:206g+71g-160g=117g答案:(1)A (2)B1.A、B、C各10g混合加热后,A全部参加了反应,C增加了8g,同时生成4gD,则反应物A、B的质量比为()A.5:1 B.1:5 C.1:4 D.4:12.在化学反应2Mg+O2=2MgO中,Mg、O2、Mg的质量如下,各组数据正确的是()A.2g、3g、5g B.3g、2g、5g C.1g、4g、5g D.4g、1g、5g3.将25gA与5gB发生反应,所得混合物中含有10A,11gC,还有另外一种物质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