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讲媒介的产业化经营
- 格式:ppt
- 大小:1.58 MB
- 文档页数:19
媒介产业化和集团化经营汇报人:2023-12-28•媒介产业化的概念和特点•媒介集团化的形成和发展•媒介产业化和集团化经营的关联和影响目录•媒介产业化和集团化经营的案例分析•媒介产业化和集团化经营的发展趋势和展望01媒介产业化的概念和特点媒介产业化将媒介组织从传统的行政事业体制中剥离出来,推向市场,使其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
媒介产业化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提供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媒介产品和服务来获取收益。
市场化媒介产业化通过规模化经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实现规模经济效应。
规模化媒介产业化要求媒介组织在内容制作、渠道拓展、品牌建设等方面实现专业化,提高媒介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
专业化媒介产业化注重资源的集约利用,通过集中管理、优化配置等方式,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
集约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体制逐步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为媒介产业化提供了政策支持和市场环境。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新媒体不断涌现,传统媒介组织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和生存挑战,需要寻求新的发展模式和动力。
媒介产业化是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动文化产业的整体发展、优化产业结构、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媒介产业化的历史背景02媒介集团化的形成和发展媒介集团化是指将不同类型的媒体资源进行整合,形成一个具有规模效应和协同效应的媒介集团的过程。
媒介集团通常包括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媒体形式,通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实现媒体产业的优化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媒介集团化的定义媒介集团化的形成过程政策推动01政府政策的支持和引导是媒介集团化形成的重要因素。
政府通过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媒体企业进行兼并重组和资源整合,推动媒介集团的形成和发展。
市场驱动02随着媒体市场竞争的加剧,媒体企业为了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和市场份额,开始寻求资源整合和规模效应,通过兼并、收购等方式形成媒介集团。
技术创新03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和应用为媒介集团化提供了技术支持。
媒介产业化的基本途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管是物质经济的产业部门,还是信息经济的产业部门,其经营都要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要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多些经济的、法律的管理手段,少些不必要的行政手段,以保证产品经营活动的顺利进行。
媒介要实施产业化经营,必须科学地认识媒介的性质,必须使媒介产品走向市场,必须为媒介产业的形成、发展、壮大创造条件。
一、媒介产业的形成我国媒介产业形成方式同西方发达国家不同,有它自己的特色。
这种特色是由中国国情决定的。
从媒介产业形成的渠道来分析,大致有两个渠道:1.从直接产业化的发展渠道形成的传媒产业这类产业主要是指由邮电通讯、电影以及为其服务而形成的传媒产业,同西方国家的传媒产业差不多,受社会生产力的发达程度和现代科学技术应用于生产过程的速度状况的影响。
但是也有所不同,这些不同集中表现在管理体制方面。
长期以来,由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邮电通讯等媒介产业部门的发展也必须纳入计划经济的轨道。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才开始同国际市场接轨。
2.间接产业化的发展渠道所形成的传媒产业这类产业主要是指由报刊、广播电视以及新闻出版机构和为其服务的各类基础、技术服务等部门所组成的传媒产业群。
从形式上看,这类产业群不执行产业功能,而实际上却是地地道道的产业。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广播电视业,特别是电视是以超常规的速度发展的。
但是,它并不是把它作为一个产业来发展,而仅仅作为一种特殊形式的无偿服务机构,作为一个单一的宣传机构建立的,并不重视经济效益。
LocaLHOST因此虽然作为一种机构或基础设施的广播电视发展是很快的,但在产业化、集团化的道路上,它不仅落后于其他产业部门,就在媒介产业部门,广播电视产业也是最落后的一个产业。
根据广播电视产业的这种现状,应把它作为促进传媒产业形成和发展最佳的切人点。
二、媒介产业的资源优化配置经营并不仅仅是赚钱,更重要的是主动借助市场机制配置自身资源,开发各种潜质获取合理利益。
传媒产业化与集团化介绍传媒产业化与集团化是指传媒行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逐渐转变为以产业化和集团化为主导的经营模式。
这一模式的出现与传媒行业的发展紧密相关,也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传媒产业化是指传媒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通过改革和转型,逐渐形成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经营机制。
传媒产业化的关键在于将传统的政府投资型企业转变为市场竞争型企业,通过引入市场机制,使企业更加注重经营效益和盈利能力的提高。
产业化不仅仅意味着企业的经营理念的转变,更包括技术、管理、人才等各个方面的全面提升和转型。
传媒集团化是指传媒行业中的企业倾向于通过兼并、收购等方式,形成庞大的传媒集团,实现规模经济效益和资源整合。
集团化的目的是为了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综合实力。
通过横向的资源整合,传媒企业可以互相补充,共享资源和人才,实现各自优势的互补和协同效应。
传媒产业化与集团化的发展对传媒行业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产业化和集团化可以推动传媒企业的发展和壮大,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当企业通过引入市场机制和改革创新,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实现了产业化转型后,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市场地位都将得到提升。
其次,产业化和集团化可以促进传媒行业的整体发展。
通过规模化发展和资源整合,传媒企业可以提高综合实力,推动产业整体的升级和创新。
再次,产业化和集团化可以提高传媒行业的国际竞争力。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传媒集团的兴起可以使得中国传媒企业在国际舞台上更具话语权和竞争力。
但是,传媒产业化与集团化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产业化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企业固有文化和市场机制之间的矛盾。
传统的政府投资型企业往往面临着惯性思维和管理方式的困扰,要实现真正的市场化运作面临一定的难度。
其次,集团化过程中可能会面临文化融合和资源整合的问题。
不同企业之间的文化差异和利益分歧可能导致集团化的效果不佳。
再次,传媒企业的集团化可能会引发垄断和壁垒的问题。
当少数大型传媒集团垄断市场,可能会导致行业内其他小型企业的生存困难,影响市场的公平竞争。
媒介产业化的途径和方向在中国大陆地区,媒介产业化既是一个提法也是一种现实,并且是一个进行时态的改革实践,对其研究分析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从1978年人民同报社等几家报社实行“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运行机制开始,中国媒介产业化进程已经有了20多年的历史。
20多年来,我国媒介经历了事业单位、企事业混合型单位、企业单位的形态变更;媒介从原来依靠国家财政补贴,走向“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积累,自我发展”之路;媒介业也从(新闻)媒介事业、媒介行业向媒介产业的方向发展。
提出中国传媒产业化、集团化的概念并对其进行研究,起始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叶。
当时北京广播学院的黄升民教授在对传媒经济研究的基础上,较早的提出了“媒介产业化”的概念。
在他看来,“媒介产业化”是指从单纯的文化、精神生产事业单位沿着经营和理性的轨迹向企业状态过渡的一种现象。
现在看来,这个概念是对传媒经营实践和传媒发展的一个理论回应。
当传媒产业化及其显著现象一传媒集团化成为中国传媒发展的一个不可阻挡的潮流时,众多的研究者开始投入精力探讨产业化、集团化的实践与理论。
研究分为两类:1、从传播学的视角研究传媒作为产业的特殊性及其影响。
2、从经济学的视角出发研究传媒产业的本质属性与发展对于产业管理、产业组织跟进的要求。
由于中国传媒产业化发展的特殊性、研究与实践传统的缺失,这些研究起点较低,还没形成成套的成熟理论,与传媒产业化、集团化的实践要求还有差距。
在这个领域比较著名的研究者有宋健吾、周鸿铎、黄升民、喻国明、唐绪军、曹鹏、陆地、屠忠俊、魏永征、金碚、崔恩卿、董天策等人。
比较著名的研究成果有《中国广电媒介集团化研究》、《中国报业集团发展研究》、《报业经济学》、《全球化视野:传媒产业经济比较研究》、《报业经济与报业经营》等等。
现有的研究成果中,包括研究传媒产业化、集团化的学术论文,以探索性的研究为多。
这些研究成果一方面回顾传媒产业化、集团化历程中的成绩与问题,一方面为其发展提供可资借鉴的理论模式。
媒介经营管理概论主讲:彭祝斌教授刘社瑞副教授第一讲绪论▲教学要求了解媒介经营管理学科的性质和特点,了解媒介经营管理学科的研究对象和理论框架,对媒介经营管理学科有一个大致的认识,并掌握媒介经营管理学的研究方法。
▲教学内容一、媒介经营管理学的学科性质与特点1.媒介经营管理学的学科性质2.媒介经营管理学的学科特点二、媒介经营管理学的研究对象1.媒介经营管理理论2.媒介经营管理历史3.媒介经营管理实务三、媒介经营管理学的研究方法1.一般研究方法(1)理论联系实际(2)系统分析法(3)辩证分析法2.具体研究方法(1)定量分析法(2)定性分析法(3)实证分析法(4)规范分析法(5)比较分析法(6)博弈分析法第二讲媒介与媒介产业▲教学要求理解媒介的概念,认识媒介的双重属性,了解媒介的三种典型形态,熟练把握媒介属性与媒介形态变化之间的关系。
掌握媒介产业的概念和特点,了解媒介产业的基本结构,熟练把握媒介产业的运作机制和运作模式。
▲教学内容一、媒介的概念和属性1.媒介的界定2.媒介的双重属性二、媒介的基本形态1.完全产业形态媒介——商业形态媒介2.非产业形态媒介——意识形态媒介3.有限产业形态媒介——二元形态媒介三、媒介产业的概念和特点1.媒介产业的概念2.媒介产业的特点四、媒介产业的结构1.主导产业(主业)2.相关产业(副业)3.非相关产业(另业)五、媒介产业的运作1.媒介产业的运作机制2.媒介产业的运作模式3.媒介产业运作的目标第三讲媒介经营管理的理念与目标▲教学要求掌握媒介经营管理的基本理念即媒介服务理念、媒介效益理念的内涵和特点。
重点要求媒介服务理念的目标和策略,以及效益理念的动因和优化模式,正确理解媒介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辩证关系。
▲教学内容一、媒介经营管理的理念——服务1.服务的概念与特点2.媒介服务的内涵3.媒介服务的特点(双重服务)4.媒介服务的目标5.媒介服务的策略二、媒介经营管理的目标——效益1.媒介效益的双重性(媒介经营管理的双重效益观)2.媒介双重效益的动因3.媒介效益的优化模式第四讲媒介经营管理内容▲教学要求理解媒介集团经营的内涵,熟练掌握媒介集团经营的主要模式和基本策略。
传媒产业化和传媒经济的互动发展与实施策略随着我国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经济在飞速发展,我国居民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显著提升,在人们的物质需求得到满足的情况下,我国人民对于精神文明的需求与日俱增,在这种形势之下我国大众传媒也在不断革新中发展前行,现如今传媒经济已然成为当下社会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
而传媒经济的主要支撑其实就是传媒产业,所以传媒经济的发展始终离不开传媒产业的蓬勃发展,传媒产业和传媒经济二者间紧密连着,相互影响,互相促进,在未来一定会在中国经济中占领强大的市场份额。
本文就传媒产业化和传媒经济的互动发展以及实施策略进行深入探索分析。
标签:传媒产业;传媒经济;互动式发展;实施策略现如今传媒经济已经成为了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极其重要的内容,并且传媒经济也是有效推动我国现代化文化蓬勃发展、推进我国文化繁荣的主要力量,更是进一步促进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
从现阶段的发展形式而言,传媒产业化以及传媒经济互相发展已经成为一种主流趋势,更是进一步推动传媒产业化想着更高阶段不接发展的主要力量,能够在这样的基础之上有效的实现传媒活动跨部门、跨行业以及跨区域最终实现在整个国内文化产业中的支柱作用。
一、传媒产业与传媒经济的内容和内涵随着我国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科技和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优良成绩,在这种发展的态势之下,互联网信息技术以及计算机对媒体技术也在不断改革更新中得以蓬勃发展,在这样的大环境之下,传媒的平台优势已经越来越小,这个时候自媒体醉卧一种常态化的新模式令信息传输的速率得以显著提高。
尤其是在信息传输的环节当中,受众早就不是简单的单向获取相关信息,而是可以和信息发布人员之间存在着比较强的互动交流过程。
如此一来能够把传媒的大众影响力充分发挥出来的同时,还可以逐步的把传媒产业化从平面架构向着独立的传媒经济进行转型。
二、传媒产业化与传媒经济互动发展的障碍就现阶段而言,互联网科技对于传媒产业化的存在是特别进行关注的,这是由于目前很有很多门户平台本身就是依靠传媒当做成为经济效益增长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