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经营管理 第二讲
- 格式:ppt
- 大小:3.19 MB
- 文档页数:16
第二讲传媒产业的本质属性特征传媒产业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产业体系,其本质属性和特征对于媒介经营管理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传媒产业的本质属性和特征两个方面进行探讨,并深入分析其对媒介经营管理的意义和影响。
传媒产业的本质属性主要包括信息传递、意识形态、媒介经济等方面。
首先,传媒产业的核心功能是信息传递。
传媒通过各种媒介形式,将各类信息传递给大众,帮助人们获取各种知识、信息和娱乐内容。
信息传递是传媒产业最基本的本质属性,也是其存在的最根本原因。
其次,传媒产业涉及到意识形态的传播和影响。
传媒是社会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传媒,各种思想、观点和价值观念得以传播和影响。
传媒对于社会意识形态的引导和塑造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面临着舆论导向和价值取向的责任和挑战。
此外,传媒产业也是媒介经济的体现。
传媒作为一种商业活动,涉及到媒体资源的开发、生产、管理和分发等一系列经济活动。
传媒产业具有明显的商品属性,它需要通过市场机制生产和分发产品,实现经济效益和利润。
传媒产业的特征主要包括产业链条长、技术驱动、需求多样化等方面。
首先,传媒产业的产业链条往往比较长。
传媒产业从内容生产、传播、分发到消费,涉及到多个环节和参与方。
这就要求媒介经营管理者需要熟悉并协调产业链条上各环节的关系,保证信息的连贯性和质量。
其次,传媒产业的发展受到技术的驱动。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媒介形式的更新换代,传媒产业呈现出快速发展、高技术含量的特点。
媒介经营管理者需要密切关注和适应技术变革,不断创新和提升自身的技术能力,以适应市场需求和发展趋势。
再次,传媒产业的需求呈现多样化的特点。
在信息时代,人们对于媒体内容和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
不同群体、不同层次的人们对于信息、知识和娱乐的需求各有不同,这就要求媒介经营管理者要精准把握受众需求,提供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和服务。
传媒产业的本质属性和特征对于媒介经营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和影响。
首先,了解传媒产业的本质属性和特征有助于媒介经营管理者更好地把握产业动态和需求趋势,为企业的媒介经营决策提供依据和指导。
《媒介经营与管理》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媒介经营与管理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考核类别:考试适用对象:本科四年级适用专业:新闻学总学时、学分: 34学时 2 学分一、课程教学目标《媒介经营与管理》课程是新闻学的专业必修课,是媒体融合的行业实践背景下,新闻本科阶段专业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门业务类课程。
本课程的任务从经济学、营销学、管理学、新闻学与传播学等多学科交叉的学术视野出发,学习研究新闻媒体行业在经营管理方面的独特特征,以及媒体产业经营管理的理念和基本规律,探索经营媒体产品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教学内容具体包括:传媒产品的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属性;传媒产业的二重市场理论、媒体公司的两种主要盈利模式、传媒行业的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效应;传媒产业的市场环境调研及分析:宏观环境分析、行业环境分析、媒体内部资源分析;媒体产品的经营与管理:产品的定位及创新、传媒产品的定价策略、传媒产品的渠道开发策略、传媒产品的受众与促销策略。
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树立符合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传媒经营管理理念,系统化地掌握媒介经营管理的基础理论和方法,了解媒体产业的运作规律和流程,具备应对媒介市场和驾驭媒介市场的综合能力与素质。
为将来从事各种新闻媒体经营管理工作,为社会主义媒体产业繁荣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
二、课程教学要求教师严格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安排教学内容;学生根据教学大纲规定的基本内容认真学习,积极参与课内外实践环节,既要对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有深入的领会,又要能够运用相关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当前传媒行业中相关的问题,为其系统熟练地从事相关媒体工作打下深厚基础。
三、先修课程传播学基础、新闻理论、新闻编辑等四、课程教学重点、难点课程教学重点包括:传媒产业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属性、传媒产业的二重市场理论、传媒产业的范围经济与规模经济特征、传媒产业的盈利模式、传媒产业经营管理的市场分析、传媒产品的竞争策略制定、传媒产品的创新战略等。
课程教学难点包括:传媒产品的公共物品属性与私人物品属性、传媒产品的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特征、传媒产业商业模式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创新、传媒产业的宏观环境分析、传媒产品的定位等。
第一章媒介经营管理概论第一节学习和研究媒介经营管理学的意义媒介经营瞥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新兴应用科学,认真学习和研究这门科学,对于借鉴他国媒介经营管理的经验和方法,总结我国在这一方面的经验和教训,提高媒介管理者的综合素质,增强媒介在信息传播和产品营销方面的竞争力,争取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传媒大战中站稳脚跟、赢得胜利,有效的发挥和执行媒介的传播功能和管理职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学习媒介经营管理学是“企业经营”的客观要求“事业单位,企业经营”这是改革开放之后,党和政府对媒介性质的重新界定和要求。
这意味着媒介既要承担宣传任务、社会责任,追求社会效益、又要独立核算、自负盈亏,追求经济效益。
媒介管理者必须具备经营管理的特殊本领。
但是,我们以往的媒介体系所需要的和教育体系所培养的是传播人才,而不是管理人才。
二.媒介经营管理者的迫切需要媒介经营管理学,是人类从事媒介经营管理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理论是指导实践的。
掌握正确的理论,才会有正确的实践。
媒介经营管理理论的指导意义,在仟何情况下都是无法否认的。
三.对大众传播者的新要求过去的新闻与传播教育,不论是新闻、广告、出版专业,还是广播、电视、电影专业,大都只重视理论与业务方面的教育和训练,其中特别偏重采、写、摄、制、编、导、评等课程,不太重视媒介经营管理知识的讲授与学习。
结果,学生的就业去向大多只能局限在新闻与传摄媒介的讯息制播范围,学习好媒介经营管理可以扩大就业渠道。
此外,学习和研究媒介经营管理学,有利于媒介公司以媒介组织有针对性地策划、生产媒介产品,解决媒介产品市场实现问题;有利于媒介组织积极引进、罗致优秀人才,提高媒介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赢得“两个效益”;有利于媒介进一步发展壮大、开创国内国际市场、组成媒介集团,形成优势经营和规模放益。
第二节什么叫媒介经营管理一,什么是媒介我们认为,所谓媒介,就是指介于传播者与受传者之间的用以负载、传递、延伸特定符号和信息的物质实体,它包括书籍、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电影等及其生产、传播机构。
3、媒介经营管理的概念媒介经营管理就是根据媒介市场的总体情况确定自身发展的战略目标,依据媒介的经营目标,运用媒介的人、财、物以及其他社会资源,通过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手段,实现媒介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最大化过程。
(一)媒介市场定位的涵义1、定位的基本概念定位是“设计公司产品的形象的行为,以便目标市场能知道相对于竞争对手的地位”。
企业定位空间、领域很大,可以定位于企业精神、经营特色和服务信誉,也可以定位于产品质量、社会责任感和企业文化。
2、媒介定位的认识媒介定位,就是媒介为自己在市场中寻找受众认可的位置。
这个位置是主客观的融合,必须同时满足自己和受众市场的两个条件,一是个性突出,体现自己的优势和特色,有实力参与竞争;二是得到受众认可,能够吸引住受众,这个位置主要取决于消费者的认知。
媒介定位是个过程,就是媒介在市场上塑造位置。
先媒介分析确定,要通过某种手段和形式传达给消费者,在市场上还要有个塑造、被受众认知的过程,最后受众认可才算最终完成。
定位科学适当,媒介就能得以发展、繁荣,否则就将退出市场。
(二)、主持人中心制和制作(片)人中心制1、主持人中心制(1)、主持人中心制:是广播栏目的中心人物和总负责人。
主持人是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整个节目组都要服从和服务于主持人。
2、制(片)作人中心制(1)、制(片)作人中心制:是指广播电视节目以制作人为中心,制作人是节目生产制作过程中的总负责人,同时对节目具有经营权、对相关人员有领导权。
即总监制负责下的节目制作人目标责任制。
在这种机制下,制作人不仅要注重节目制作的质量,要关注节目的收听率和节目的广告效益。
(三)、制播分离1、制播分离制播分离就是在电视节目的生产、流通和播出的过程中,节目的生产制作和节目的播出分别由不同的单位负责的管理制度。
制播分离以后,播出机构和制作机构之间通过节目的购销来打交道。
制作方通过向电视台提供节目来换取广告时间,经营广告时间来赢得利润;电视台则负责终审把关和播出。
最新精选全文完整版(可编辑修改)《媒介经营管理》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16149602课程名称:媒介经营管理英文名称:Media Management课程类别:专业课学时:32学时学分:2学分适用对象: 媒介经营管理教学班考核方式:考查先修课程:无二、课程简介《媒介经营管理》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专业选修课,其作用是介绍媒介经营与管理学的基本知识,培养和训练学生对传媒产业的分析及运筹能力。
使学生通过学习了解媒介经营与管理学的基本概念、研究范畴,并以对传媒产业分析为主体框架,引导学生培养起分析传媒经营的思考能力,提高学生的职业精神和职业能力。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本课程是针对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一门专业选修课程,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立足媒介发展的时代进程,掌握媒介经营和管理的规章制度,全面了解媒介经营管理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和基本特征,让学生在系统理论学习和典型案例分析中掌握各类媒体的经营管理规律、策略和主要方法,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应对媒介市场额驾驭媒介市场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章媒介经营管理概述(一)目的与要求1.总体上对当前媒介经营管理学的学科特点进行整体介绍2.了解媒介与社会、媒介内部人才等因素的互相影响3.理解媒介经营、媒介管理的概念及内涵(二)教学内容第一节媒介经营管理学科1.主要内容:涉及政治、经济、管理、营销等多方面内容。
了解媒介经营管理开展所需的理想与信念,研究媒介与社会、媒介内部人才等因素的互相影响,与现实的媒介经营管理活动紧密联系。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媒介经营管理学的学科特点、学习和研究媒介经营管理学的意义3.问题和应用:媒介经营管理学涉及哪些方面的内容?与现实的媒介经营管理活动怎样进行紧密联系?第二节媒介经营1.主要内容:开展经营活动的条件,媒介经营活动范围和相应条件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媒介经营就是对媒体、媒介内容以及媒介实体的运筹3.问题和应用:新闻事业和媒介的定义、特征,以及二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媒介经营的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是什么?第三节媒介管理1.主要内容:媒介管理的基本概念,媒介的产业功能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媒介经营管理的包括媒介产品的生产经营活动、媒介产品的经营管理、媒介产品生产与宏观的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3.问题和应用:媒介经营管理包括哪些内容?分析我国媒介经营与管理发展的渠道有哪些?(三)思考与实践1.媒介经营和管理活动需要坚持什么样的道德原则?2.如何理解构成组织的四个要素?3.媒介职业经理人具备哪些特征?4.作为当代大学生应该如何审视身边的各类媒体?(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课堂讲授2.课堂讨论3.分组讨论4.多媒体教学第二章媒介产业的市场演变(一)目的与要求1.介绍作为现代市场重要组织部分的媒介市场2.使学生从宏观了解媒介产业化经营背景3.掌握我国媒介产业经营历程(二)教学内容第一节媒介产业经营1.主要内容媒介市场的性质和特点、媒介产业化经营背景2.基本概念与知识点产业化才是媒介最终获得主体地位的必要条件,传媒业具有鲜明的信息产业的特征3.问题与应用媒介产业化形成的渠道有哪些?媒介产业化与国际化、社会发展之间具有怎样的关系?第二节我国媒介产业经营历程1.主要内容:政策对我国媒介产业发展的支持,中国媒介市场化的首次尝试,中国传媒产业市场化的再度兴起2.基本概念与知识点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报纸种类、期刊数量、图书出版、广播电视台迅速增加。
媒介经营与管理题型:名词解释4个、简答4个、论述2个、计算1个一、名词解释媒介经营:是指使媒介组织将媒介生产要素投入媒介市场,通过媒介产品的生产、交换实现其价值的过程。
媒介管理:即媒介主管部门和媒介组织通过制度、法规、计划、组织等步骤,充分调动、协调和运用各种社会资源,促成媒介社会功能和经济功能实现的活动.媒介产品:是由大众媒介组织生产的精神产品的统称。
完整意义上的媒介产品包括两个层面:一是物质载体—----如报纸媒介的纸张,电子媒介的胶片、磁带、光盘;二是内容,即由信息符号(声音、文字、图像等)组合而成、构成一定意义的文本。
媒介利润窗口:是指不同的内容传输和发布渠道,通过这些渠道可以实现内容版权所有者的利润最大化。
管理跨度:指一个管理者能有效直接指挥的下属数量。
它是决定组织的层次以及管理人员数目的主要因素。
二、计算题毛评点:英文缩写为GRP,又称总收视率或总收听率。
毛评点即印象百分比之和。
印象就是受众接触媒介的机会。
比如某电视节目的收视率是20%,而播放频次是3次,那么毛评点就是60%,即有60%的受众接触了广告。
但是毛评点没有反映出那些受众是重复接受信息的.一般而言,毛评点越高,覆盖面越广,所要求的资金投入也越多。
计算方法:收视率×播出频次收视率:电视收视率是指某一时段内收看某电视频道(或某电视节目)的人数(或家户数)占电视观众总人数(或家户数)的百分比。
*主营业务利润率=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收入净额×100%*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平均净资产三、简答&论述(一)我国媒介市场发展的历程(主要阶段)特点与评价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媒介市场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a.完全行政垄断阶段(1956年至1980年代初)b。
行政垄断与相对自由竞争并存阶段(1980年代初至1990年代中期)c。
从相对自由竞争向垄断竞争过渡阶段(1990年代中期至今)我国大众媒介具有双重属性一方面既是党和国家引导公众舆论的工具,具有政治宣传属性,发挥着喉舌的功能,另一方面,作为实行企业化管理的社会组织,它是经济效益的创造者,发挥经济功能近年来我国媒介发展迎来了两方面新的变化,即受众需求的碎片化和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人们不再按照统一的模式生活和思考,价值观念和消费方式日趋多样化,原来比较单一的社会阶层分解为众多碎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