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煤矿地面建筑.(DOC)
- 格式:doc
- 大小:303.00 KB
- 文档页数:19
煤矿地面设施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对煤矿地面设施的管理,保障矿工和设施的安全,促进煤矿生产持续稳定发展,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所有煤矿地面设施的管理工作,包括煤矿生产区域、生产设备、停车场、通道、生活区域等各类设施。
第三条煤矿地面设施管理应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确保人、机、物安全。
第四条煤矿应当建立健全地面设施管理机构,明确责任分工,加强监督管理,形成科学、规范的管理体系。
第五条各级相关部门及各单位应当加强对煤矿地面设施管理工作的监督、检查和指导。
第六条煤矿地面设施管理应当依法行政、公开透明,接受社会监督。
第七条本制度所称地面设施是指煤矿综合布局中地面上的建筑、设备、设施及其他相关设施。
第二章组织机构和责任制度第八条煤矿地面设施管理应当明确责任,建立健全管理机构,配备专职管理人员,明确责任分工。
第九条各级煤矿地面设施管理单位应当建立管理规章制度和相应的管理制度,确保地面设施的安全管理。
第十条煤矿地面设施管理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应急处置机制和灾害应对预案,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第十一条煤矿地面设施管理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巡查检查制度,定期检查地面设施的安全性能,确保设施的正常使用。
第十二条煤矿地面设施管理单位应当制定设施维护保养计划,确保设施的正常运行。
第十三条煤矿地面设施管理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
第十四条煤矿地面设施管理单位应当建立健全信息管理制度,对设施进行全面信息化管理。
第十五条煤矿地面设施管理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安全隐患排查和整改制度,确保安全隐患及时排除。
第十六条煤矿地面设施管理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绩效评估机制,对地面设施管理工作进行定期评估。
第十七条煤矿地面设施管理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督促检查机制,对地面设施管理工作进行常态检查。
第十八条煤矿地面设施管理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责任追究机制,对煤矿地面设施管理失职失责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追责。
第十一章地面建筑11.1 设计原始资料和建筑材料11.1.1 气象条件1.气候:本区属温带大陆性气候。
2.气温:年平均气温10.88℃,最高气温为38.6℃,年最低气温为-23.3℃。
3.风压:该地区夏季多南风,冬季多西北风,最大风力10级,一般为3~4级。
按照《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附录D.4《全国各城市的雪压及风压》,本场地所在地区基本风压为0.5KN/m2。
4.雪压:按照《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附录D.4《全国各城市的雪压及风压》,基本雪压为0.4KN/m2。
5.降雨量:降水多集中在6、7、8、9四个月,占全年降雨量的70%。
年降水量最大为1008.8mm,最小为292.0mm。
7.土壤最大冻结深度:0.73m,冰冻期为11月至竖年的3月。
11.1.2 工程地质及地震资料11.1.2.1 工程地质1.工程地质概述本工程地质由工业场地部分及釜山风井场地部分组成:1.1. 根据《山西晋煤集团长平矿工业场地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详勘),拟建场地地处长治盆地的南部,分布在丹河西岸,地貌上属于构造中低山,受强烈剥蚀和切割作用。
场地地基土主要由填土层、粉质粘土层以及整个场地的下覆地层二叠系石盒子组的砂岩及泥岩层等组成。
整个场地西高东低,北高南低,场地最高点910.86m,最低点893.02m,最大高差17.84m。
根据土性及力学性质差异自上而下可划分①~⑤个土层,现就各层土的主要特征简述如下:①号填土层:杂色,稍密,不均匀,局部地段表层包有大量煤矸石,主要以粉质粘土组成,含大量碎砖屑及煤屑。
该层仅在东南部副斜井井口房有分布。
②号粉质粘土层:层厚2.3~5.7m,黄褐色,局部色调不均。
稍湿,硬朔,中高干强度。
韧性一般。
平均压缩系数为0.217Mpa-1, 属中压缩性土。
③号粉质粘土层:层厚0.3~10.5m,红褐色,局部地段呈黄褐色,粒度不均匀,稍湿,硬朔,中高干强度。
煤矿地面建筑工程安全技术措施地面施工队在某某煤业有限公司施工中主要涉及工作内容为:墙体拆除、修砌;窗户安装、防盗网拆除;水路及电路安装、维修。
为了保证工程质量和施工期间的安全,特制定如下安全技术措施:一、墙体维修工程安全技术措施1、施工脚手架搭建安全技术措施①钢管扣件等材料必须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等相关规定合格;②施工前编制相关专项施工方案,经审批合格后,严格按照方案施工;③脚手架基础必须坚固、并在四周设置排水沟;④脚手架必须设置纵、横向扫地杆;⑤钢管垫板长度不得少于两跨、厚度不得小于50mm,宽度不得小于200mm的木垫板;⑥立杆必须垂直、剪刀撑搭设要符合规范要求;⑦脚手架拆除必须由上而下逐层进行,严禁上下同时作业;⑧拆除时,必须由专人指挥、看守,非作业人员严禁入内;⑨高空作业必须系安全带;2、施工中的安全技术措施①作业人员施工中,要严格按照施工标准及规范施工,严禁违章作业;②作业人员在施工中必须现场佩戴安全帽;③作业人员在施工中必须严格按照施工工艺标准进行施工;④脚手架上作业必须有防护设施及防坠落手段,如保险绳、保险带等;⑤脚手架下严禁无关人员逗留;⑥运送材料时,建筑材料的堆放高度不得大于2米,以防倒塌伤人;⑦施工中的建材摆放要符合标准;⑧施工中的用电及接线工作由专业电工进行。
二、窗户安装及防盗网拆除工作安全技术措施1、二楼以上的作业安装必须由一人操作、一人监护,严禁工人单独操作;2、工人作业时必须按要求佩戴安全帽、安全带等防护装置;3、工人作业时要严格按照施工标准工艺进行,做好施工材料及工具的携带管理,严防高空坠物伤人;4、用电接电由专业电工进行,严禁私拉乱扯。
三、水路及电路维修工作过安全技术措施1、水路安装①水路安装必须严格按照施工工艺标准进行,以保证工作质量;②水路安装作业中应佩戴安全帽等防护装备;③涉及到高空或半高空作业的,要做好防护后方可作业;2、电路安装及维修①电路安装必须由专业电工进行;②在作业中要佩戴安全帽及各种绝缘装备;③原则上要求电路安装必须在停电状态下进行;④涉及到高空作业的,必须一人作业、一人监护;⑤作业中严禁私拉乱扯,涉及到专业性问题的可以在矿井机电运输科的指导下进行。
煤炭工业矿井设计地面建筑14.1 一般规定14.1.1 矿井地面建筑设计应具备地震、气象、近期实测地形图和相应阶段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及井下水侵蚀性分析等原始资料。
14.1.2 矿井地面建筑宜设计为以主井、副井为中心的联合建筑和多(高)层建筑。
14.1.3 建筑和结构的设计应根据煤矿矿井的特点,采用经实践检验的、有可靠保证的新型建筑材料及新结构。
14.1.4 新建矿井主要建(构)筑物的结构设计使用年限应与矿井设计服务年限相适应。
当矿井设计服务年限不满50a时,其主要建(构)筑物的设计使用年限应按50a设计。
矿井建(构)筑物的结构安全等级和抗震设防类别应按表14.1.4的规定采用。
表14.1.4 矿井建(构)筑物的结构安全等级和抗震设防类别注:1 建(构)筑物各类结构构件使用期间的安全等级,应与整个结构的安全等级相同,所有构件的安全等级在各阶段均不得低于三级;2 当设计使用年限超过50a但不大于100a时,其安全等级应适当提高;3 井上通风、供配电、给排水、通信系统建筑的结构安全等级应为二级。
14.1.5 改建和扩建矿井的建筑结构,加固改造后的设计使用年限应与改建、扩建后矿井的剩余设计服务年限相适应。
14.1.6 矿井地面工业建(构)筑物的火灾危险性分类与耐火等级应符合表14.1.6的规定。
表14.1.6 工业建(构)筑物火灾危险性分类与耐火等级注:1 凡本表未列入的矿井工业建(构)筑物、行政及公共建筑、居住建筑等的类别和耐火等级,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的有关规定确定;2 封闭式储煤场的防火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中丙类厂房的有关规定。
14.1.7 地面建(构)筑物安全出口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 一般建筑物安全出口的设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的有关规定;2 生产系统厂房安全出口的数目不应少于2个;3 当每层建筑面积不超过400m2,且同一时间的生产人数不超过15人、总生产作业人数不超过30人时,生产系统厂房可设置一个安全出口,楼梯间可不封闭;4 生产系统的井塔、转载站,当每层生产作业人数不超过3人,且总生产作业人数不超过10人时,可用宽度不小于800mm、坡度不大于60°的金属工作梯兼作疏散梯;5 栈桥和地道内,操作点与安全出口的距离不应大于75m。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确保煤矿地面生产、生活、安全有序进行,保障员工生命财产安全,提高工作效率,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煤矿地面所有生产、生活、安全等管理工作。
第三条煤矿地面基础管理工作应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
第二章组织机构与职责第四条煤矿设立地面管理办公室,负责煤矿地面基础管理工作的组织、协调、监督和检查。
第五条地面管理办公室的主要职责:1. 负责制定和修订煤矿地面基础管理制度;2. 组织开展地面安全、环保、消防、设备等专项检查;3. 监督检查各部门执行煤矿地面基础管理制度的情况;4. 组织开展地面安全教育培训;5. 处理地面突发事件及事故;6. 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关系,确保地面各项工作顺利进行。
第三章安全管理制度第六条安全生产责任制1. 煤矿地面各部门负责人对本部门的安全工作负总责;2. 各部门应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各级人员的安全职责;3. 定期对安全生产责任制进行检查和考核。
第七条安全教育培训1. 煤矿地面所有员工必须参加安全教育培训,掌握安全操作技能;2. 新员工在上岗前必须通过安全教育培训,取得上岗资格;3. 定期组织安全知识竞赛、演练等活动,提高员工安全意识。
第八条安全检查与隐患排查1. 定期开展地面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并消除安全隐患;2. 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求责任部门限期整改;3. 对重大安全隐患,实行挂牌督办,确保整改到位。
第九条安全操作规程1. 各部门必须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确保生产安全;2. 操作人员必须熟悉设备性能、安全操作规程,严禁违章操作;3. 对违反安全操作规程的行为,严肃处理。
第四章环境保护制度第十条环保责任制1. 煤矿地面各部门负责人对本部门的环保工作负总责;2. 各部门应建立健全环保责任制,明确各级人员的环保职责。
第十一条环保检查与治理1. 定期开展地面环保检查,确保环保设施正常运行;2. 对检查中发现的环境问题,要求责任部门限期整改;3. 加强环保设施维护,确保环保设施稳定运行。
矿山地面建筑工程建设方案一、项目概况矿山地面建筑工程是指在矿山地面上进行的一系列建筑工程,包括生产区域、办公区、生活区、设施区等,是支撑矿山生产和运营的重要基础设施。
矿山地面建筑工程的建设,直接关系到矿山安全、生产效率和员工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二、项目目标本建设方案旨在打造一座现代化、智能化、高效化的矿山地面建筑,满足矿山生产和员工生活的各种需求,提高生产效率,改善工作环境,保障员工安全,实现矿山可持续发展。
三、建设内容1. 生产区域生产区域是矿山地面建筑工程的核心部分,包括采矿区、处理厂、储矿区等。
在此区域内,需要规划建设矿山生产设施、矿产处理设备、矿产储存设备等。
此外,还需要根据矿石种类、生产工艺和生产规模,合理布局生产线路,确保生产流程顺畅、安全、高效。
2. 办公区办公区是管理和指挥矿山生产的重要场所,包括办公楼、会议室、技术中心、实验室等。
在此区域内,需要规划建设先进的办公设备和通讯设施,为管理人员提供舒适、便利的办公环境,保障管理效率和决策水平。
3. 生活区生活区是员工日常生活和休息的地方,包括员工宿舍、餐厅、健身房、休闲娱乐设施等。
在此区域内,需要建设舒适、安全、便利的员工生活设施,提高员工生活质量,增强员工凝聚力和归属感。
4. 设施区设施区是矿山地面建筑工程的配套设施,包括供水系统、供电系统、供热系统、排污系统、消防系统等。
在此区域内,需要规划建设可靠、高效、环保的公用设施,满足矿山生产和员工生活的各种需求。
四、建设原则1. 安全第一安全是矿山地面建筑工程的首要原则,建设过程中要严格遵守相关安全规定,保障施工人员和周边居民的安全。
环保是矿山地面建筑工程的重要原则,建设过程中要避免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环境保护。
3. 资源节约资源节约是矿山地面建筑工程的基本原则,建设过程中要合理利用土地、水源、能源等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4. 智能化智能化是矿山地面建筑工程的发展方向,建设过程中要借助先进技术,实现设施信息化、自动化控制,提高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煤矿地面基建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矿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矿地面基建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验收等全过程。
第三条煤矿地面基建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一)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二)依法依规,科学管理;(三)质量为本,持续改进;(四)节约资源,绿色环保。
第二章规划与设计第四条煤矿地面基建工程规划应符合国家相关政策和行业标准,充分考虑煤矿发展需求、资源条件、环境保护等因素。
第五条地面基建工程设计应经专业设计单位编制,并经相关部门审查批准后方可实施。
第六条设计单位应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和规范进行设计,确保设计质量。
第三章施工管理第七条施工单位应具备相应的资质,严格按照设计图纸、施工规范和施工组织设计进行施工。
第八条施工现场应设立安全警示标志,加强安全防护措施,确保施工安全。
第九条施工单位应按照工程进度,及时组织施工,确保工程按期完成。
第十条施工单位应加强施工材料、设备的管理,确保其质量符合要求。
第十一条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应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和规范进行操作,确保工程质量。
第四章验收与交付第十二条煤矿地面基建工程验收应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进行。
第十三条验收内容包括:工程进度、工程质量、安全文明施工、环境保护等。
第十四条验收合格后,建设单位应与施工单位办理工程交付手续。
第五章安全生产管理第十五条煤矿地面基建工程应严格遵守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第十六条施工单位应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管理。
第十七条施工单位应定期开展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提高职工安全意识和技能。
第十八条施工现场应设立专职安全员,负责日常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治理。
第六章环境保护第十九条煤矿地面基建工程应严格执行国家环境保护法律法规,采取有效措施防治环境污染。
第二十条施工单位应加强施工现场环境保护,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关于煤矿地面建筑布置的几点思考
牛中元
【期刊名称】《居业》
【年(卷),期】2017(0)12
【摘要】当前这个时代,煤炭产业广场地面上的建筑大厦,通常是建筑样式单一,颜色单一,一般为暗灰色和白色,不合理的布局,设计理念不以人为本,时代开发的必要条件达不到.因此,对煤矿地面建筑进行科学和合理布置非常重要.本文主要分析了煤矿矿井地面建筑布置的主要影响因素,以及改善矿井地面建筑布局的策略.
【总页数】2页(P18-19)
【作者】牛中元
【作者单位】山西晋城无烟煤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山西晋城048006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浅论煤矿工业场地地面窄轨铁路的布置
2.崔木煤矿地面救援钻孔布置及施工技术研究
3.煤矿地面可持续建筑设计的几点思考
4.如何做好山区小煤矿设计地面总图布置的探讨
5.内蒙古源源露天煤矿地面生产系统工艺布置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某煤矿地面设施与矿容矿貌标准化管理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某煤矿地面设施与矿容矿貌的管理,提高煤矿场地的整体形象和环境条件,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煤矿可持续发展,特制定本标准化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某煤矿地面设施与矿容矿貌的规划、建设、管理及监督检查工作。
第三条某煤矿地面设施与矿容矿貌标准包括以下内容:(一)场地设计要求:包括场地布局、道路规划、绿化、排水、供电等设计要求。
(二)建筑物设计要求:包括办公楼、仓库、车库、化验室、修理库、洗车房等建筑物的设计规范。
(三)设施设备要求:包括通讯设备、消防设备、排污设备、灭火设备等的配置要求。
(四)矿貌要求:包括矿场内的绿化、道路、围墙等的要求。
第四条煤矿地面设施与矿容矿貌的管理负责人应对全面建设、管理和监督检查工作的质量负责,并定期检查。
第二章场地设计要求第五条煤矿地面设施与矿容矿貌的场地布局应合理、紧凑、功能齐全,并满足以下要求:(一)安全要求:矿区内的设施布局应考虑安全因素,合理设置避灾场所、应急通道等。
(二)环境要求:矿区内应合理规划绿化带、景观带、保护带等,保障环境质量。
(三)交通要求:矿区内的道路应按照车辆行进方向、道路等级和交通流量进行合理规划,确保交通畅通。
(四)排水要求:矿区内应设置合理的排水系统,保证场地排水不积水。
(五)供电要求:矿区内应设置供电设施,满足矿区内设备和办公生活用电需求。
第六条煤矿地面设施与矿容矿貌的道路规划应满足以下要求:(一)道路布局合理:道路的设置应满足运输需求和流量要求,合理规划出入口、交叉口等。
(二)道路标识完善:道路应设置明确的标识、划线,保障行车安全。
(三)道路硬化和养护:道路应硬化并定期维护,确保通行条件良好。
(四)道路照明:道路应设置适当的照明设施,保障夜间行车安全。
第七条煤矿地面设施与矿容矿貌的绿化要求应满足以下要求:(一)绿地面积:矿区绿地面积应符合国家、地方规定的绿化率要求。
(二)绿化植物:绿地内应选择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植物进行绿化,提高环境质量。
第十一章地面建筑第一节设计原始资料和依据一、气象条件大地精煤矿位于东胜煤田南部,处于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境内。
1.气候:本矿井地处毛乌素沙漠东部边缘,气候特征为冬季寒冷漫长,夏季炎热短暂,冬春两季多风沙。
具有高原寒暑剧变的特点。
2.气温:年平均气温6.2℃,最高气温36.6℃,最低气温-29.6℃。
3.降雨量:年平均降水量357.7mm。
雨季多集中在七、八、九三个月。
年平均蒸发量2514mm。
最大积雪深度220mm。
4.雪压:按照《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附录D.4《全国各城市的雪压和风压值》,基本雪压为:0.35kN/㎡。
5.风压:每年11月至来年6月为风季,多以西北风为主,年平均风速 3.4m/s,最大风速可达24m/s。
按照《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附录 D.4《全国各城市的雪压和风压值》,本场地所在地区基本风压为:0.50kN/㎡。
6.最大冻土深度2.1m,一般在1.5m左右。
冻期159天,无霜期147天。
二、工程地质及地基处理本矿井工业场地地处毛乌素沙漠东部边缘,地形高低起伏,沟坎发育,为侵蚀性丘陵地貌特征。
因本矿井工程未进行工程地质勘察,所以对建(构)筑物的基础形式及基础埋深暂按矿井周边地区及本矿井井筒断面地质剖面柱状图考虑。
待取得工程地质勘察报告(详勘)完成后,根据实际情况对建(构)筑物基础形式及基础埋深进行合理调整。
工程地质井田内松散覆盖层为第四系全新统(Q4)和上更新统(Q3s),以风沙为主,该地层孔隙度大,稳定性差、易坍塌,因此工程地质条件较为复杂。
现有主斜井井筒断面地质素描图显示,本区域表面覆盖层为风积沙,厚度5m,下部为泥质砂岩层。
根据本矿井井筒断面地质剖面柱状图并参照矿井周边地区实际情况,本场地内应为无不良地质作用,场地稳定,属可进行建筑的一般场地地基处理对于荷重较大的主要构筑物及高度较高的建筑物基础直接落到岩石层或采用桩基础;其它建(构)筑物视地表风积沙层的厚度变化分别采用振冲碎石桩,砂石垫层处理地基。
对地下建(构)筑物设计时采取防水处理。
三、抗震设计资料根据地震动参数区划图,本矿井工业场地所在地(伊金霍洛旗)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
按《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划分为乙类的建(构)筑物(部分生命线工程)中的通风机风门间、日用消防泵房等,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即按7度设防。
对10kV变电所、通风机配电室、新庙镇三级消防站的综合楼、消防车库等因采用框架结构故不予以提高仍按6度设防。
四、主要设计依据1、《关于内蒙古伊泰集团有限公司大地精煤矿技术改造初步设计的委托书》,《关于内蒙古伊泰集团有限公司大地精煤矿技术改造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内煤局字(2005)198号;2、现行设计规范、规程、规定,国标、地方标准图集等;3、根据建(构)筑物的使用环境、结构类型、矿井的服务年限综合确定,本矿井建(构)筑物一般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4、本矿井建(构)筑物安全等级一般为二级,对材料棚及其它附属临时建筑按三级考虑;五、当地建筑材料和构配件供应本地区主要建筑材料如钢材、水泥、木材等需从东胜或大柳塔购入。
钢栈桥围护墙、屋面均采用压型钢板保温复合板也需从外部市场中采购供应。
其余如砖、砂石等建材本地区已有一定规模,可就地解决。
第二节工业建(构)筑物工业建(构)筑物的设计,在全面贯彻“适用、安全、经济、美观”的方针,满足就地取材、便于施工的前提下,本着“少投入、多产出”原则,采用一定新技术、新工艺,将大地精煤矿建设成为地方煤矿技术改造的样板矿井。
本矿井根据工艺布置,工业建筑物、构筑物包括主要生产系统和辅助建筑两部分。
一、生产系统主要建筑1.原煤仓钢筋砼槽形仓,高度地上13.8m、地下8m。
钢筋砼结构,基础采用钢筋砼筏板基础。
2.选矸车间建筑面积:10436㎡,高度19.8m。
主体一~四层。
采用钢筋砼框架结构,基础采用钢筋砼筏形基础。
3.产品仓(三座)Φ15.0m的钢筋砼圆筒,高度28.4m。
钢筋砼筒壁结构,基础采用钢筋砼筏板基础。
4.矸石仓Φ8.0m的钢筋砼圆筒,高度19.8m。
钢筋砼筒壁结构,基础采用钢筋砼筏板基础。
5.带式输送机栈桥总长度433.5m。
包括:井口至原煤仓、原煤仓至选矸车间、选矸车间至产品仓、选矸车间至矸石仓等栈桥。
根据工艺布置、地形等情况,分别采用不同的结构布置形式。
对地下部分采用钢筋砼结构,对高度较低部分采用砖混结构或框架结构,对较高和跨度较大部分采用钢桁架结构。
二、主要工业场地辅助建筑1.材料库及消防材料库建筑面积:606㎡,檐口高5.8m。
采用钢筋砼框架结构,基础采用钢筋砼独立基础。
2.机修车间及综采设备库建筑面积:1482㎡,檐口高12.5m。
内设8/32t吊车。
采用钢筋砼柱钢屋架结构,基础采用钢筋砼独立基础。
3.胶轮车库建筑面积:342㎡,檐口高5.25m。
采用钢筋砼框架结构,基础采用钢筋砼独立基础。
4.锅炉房建筑面积:1152㎡,檐口高8.5m。
采用钢筋砼框排架结构,钢屋架轻钢屋面基础采用钢筋砼独立基础。
5.主斜井空气加热室建筑面积:73㎡,檐口高3.6m。
采用钢筋砼框架结构,基础采用钢筋砼独立基础。
6.副斜井空气加热室建筑面积:125㎡,檐口高4.2m。
采用钢筋砼框架结构,基础采用钢筋砼独立基础。
7.10Kv配电室建筑面积:192㎡,檐口高4.5m。
采用钢筋砼框架结构,基础采用钢筋砼独立基础。
8.泵房及水池泵房地上部分采用砖混结构、地下采用钢筋砼结构。
水池均采用钢筋砼水池。
9.炸药库建筑面积:28㎡,檐口高6m。
采用砖混结构,基础采用钢筋砼条形基础。
10.雷管库建筑面积:28㎡,檐口高6m。
采用砖混结构,基础采用钢筋砼条形基础。
各建筑物、构筑物结构类型及结构特征详见表11-2-1~6“建筑物(构筑物)特征表”。
工业建(构)筑物总建筑面积为:8061㎡,栈桥总长:433.5m,水池、调液池总容积3136m3。
第三节行政福利建筑一、设计依据大地精煤矿各项行政福利建筑根据矿井规模实际需要进行规划设计,建筑面积指标套用《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及《高产高效矿井设计的若干暂行规定》,同时参考了类似矿井资料并结合本矿井实际确定的。
二、设计原则本矿井虽为技术改造型矿井,但原矿井地面仅有少量建筑,且在矿井改造后均无法利用,故对矿井必须的行政福利建筑(如:办公楼、浴室灯房及任务交代室、食堂等)均需新建。
其它行政福利设施如医疗,教育,商业,生活服务等依托社会化服务。
建筑单体的设计原则是美观、大方、满足使用功能、能够体现出现代化矿井的建筑风貌。
使技术改造后的大地精煤矿有一个崭新的面貌和宜人的环境。
三、建筑物概况本矿井行政福利建筑分别有浴室灯房及任务交代室联合建筑、办公楼、食堂等。
1.浴室灯房及任务交代室联合建筑建筑面积:2071㎡,建筑物高度:11.7m。
主体三层。
采用框架结构,基础采用钢筋砼独立基础。
浴室灯房及任务交代室联合建筑包含了:男女洗浴间、男宾洗浴间、更衣室、洗衣补靴间、存灯房、太阳灯房、保健急救室、区(队)办公室、区(队)任务交代室以及辅助用房等。
整体布局在完全满足使用功能的情况下,保证了人流的顺畅通行,具备了短捷、明确,相互贯通的特点。
消防设计耐火等级二级。
每层为一个防火分区。
每个防火分区均有满足规范要求的安全出口,并设有相应的防火设施。
2.综合办公楼建筑面积:1632㎡,建筑物高度:11.55m。
主体三层。
采用钢筋砼框架结构,基础采用钢筋砼独立基础。
办公楼包含了:办公室、生产调度室、安检办公室、集控室、培训教室、化验室、计算机房、会议室等。
消防设计耐火等级二级。
每层为一个防火分区,每个防火分区均有满足规范要求的安全出口,并设有相应的防火设施。
3.食堂建筑面积:552㎡,建筑物高度:8.7m。
二层。
采用钢筋砼框架结构,基础采用钢筋砼独立基础。
消防设计耐火等级二级。
每层为一个防火分区,设有满足规范要求的安全出口,并设有相应的防火设施。
行政福利建筑总建筑面积为:4255㎡。
行政福利建筑建筑面积指标见表11-1各建筑物的结构选型及结构特征见表11-2-7“建筑物(构筑物)特征表”。
各行政福利建筑主要用房建筑面积表表11-1第四节居住区大地精煤矿的居住区根据业主的要求本矿井不新建,矿井职工居住问题依托伊泰集团拟在新庙镇新建的矿区综合生活设施解决。
第五节矿山救护与消防一、矿山救护目前伊泰集团正在组建矿山救护队,统筹兼顾公司在该地区矿井的矿山救护工作。
根据业主意见,本矿井救护依托公司矿山救护队。
故伊泰集团有限公司组建的矿山救护队应满足以下要求:矿山救护队的设备和人员配置应为救护中队以上,且必须经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进行资格认证。
同时矿山救护队的选址必须满足矿山救护队至本矿井的行车时间不得超过30min。
二、消防1、设计依据三级消防站根据矿井实际需要进行规划设计,同时根据甲方要求将此部分行政福利建筑设在新庙镇。
2、建筑物概况三级消防站主要包括消防站综合楼、汽车库、食堂、门房及训练场等。
其中消防站综合楼包含办公室、值勤宿舍、通讯室、器材库、被服库、枪支库、教室兼阅览室、会议室、浴室、更衣室等等。
各建筑物的结构选型及结构特征见表11-2-8“建筑物(构筑物)特征表”。
三级消防站总建筑面积为:1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