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行全髋关节置换术麻醉方式及注意事项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2
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手术的麻醉护理配合髋关节置换手术是一种常见的治疗髋关节疾病的手术方式,对于老年患者来说,手术的麻醉护理尤为重要。
下面将介绍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手术的麻醉护理配合。
1. 术前评估:在手术前,麻醉医生需要对患者进行系统的评估,包括患者的整体状况、麻醉风险评估、既往病史等。
针对老年患者,麻醉医生还需要关注患者的心肺功能、肾功能等,并注意患者可能存在的合并症,如高血压、糖尿病等。
2. 术前准备:在手术前,麻醉医生要与患者进行沟通,解除患者的紧张和焦虑,并向患者详细解释手术与麻醉的过程,以减少患者的恐惧感。
麻醉医生还需要检查患者的血常规、凝血功能、心电图等,确保患者适合手术和麻醉。
3. 麻醉方法选择:在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手术中,常用的麻醉方法有全身麻醉和腰麻。
全身麻醉需要维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并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腰麻通过局麻药物作用于腰麻座神经根,使患者下半身无痛,但需要注意坐骨神经损伤的风险。
4. 手术期麻醉护理:在手术期,护士需要配合麻醉医生完成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呼吸机连接等操作。
护士还需要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并反馈给麻醉医生。
对于老年患者,护士需要特别关注患者的心肺情况,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心律失常、低血压等并发症。
5. 手术后麻醉护理:在手术后,护士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麻醉恢复情况,包括患者的意识状态、自主呼吸能力等。
护士还需要关注患者的镇痛情况,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给予适当的镇痛措施。
对于老年患者,护士还需要关注患者的体温、尿量等生理指标,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的并发症。
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手术的麻醉护理配合需要护士和麻醉医生密切合作,确保手术过程的安全和患者的舒适度。
在评估和术前准备阶段,护士需要与患者进行充分的沟通,解除患者的紧张和焦虑。
在手术期和术后,护士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麻醉恢复情况,及时处理可能的并发症。
通过专业的麻醉护理,可以提高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手术的安全性和效果。
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手术的麻醉护理配合髋关节置换手术是治疗老年人髋关节疾病的常用方法之一,手术需要麻醉配合,麻醉护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障之一。
在麻醉操作中,护士需要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做好安全管理和现场协作配合,确保患者安全舒适地度过手术过程。
麻醉护士在手术前需要详细了解患者的身体情况、手术部位和手术方法,确定麻醉方式和药物用量,并告知患者术前禁食等注意事项,提高患者的配合度和安全性。
手术时,麻醉护士需要协助麻醉医师确定麻醉深度和维持麻醉水平,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呼吸抑制、心跳骤停、过度麻醉等意外情况,保证患者安全平稳地度过手术。
在术后麻醉恢复期间,麻醉护士需要定期监测患者的呼吸、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观察术后疼痛、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的出现情况,根据患者情况进行药物调整,保证患者安全舒适地恢复。
同时,麻醉护士需要指导患者按要求进行活动训练和康复锻炼,加强术后护理和教育,提高患者的康复质量和生活质量。
在麻醉护理中,护士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患者安全优先。
在麻醉操作中,患者的安全是最重要的,护士需要时刻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和麻醉深度,调节麻药用量和吸氧浓度等参数,确保患者安全舒适度过手术过程。
2.协同配合,珍惜时间。
在手术过程中,护士需要和麻醉医师、手术医师、器材操作者等多个团队成员进行紧密的协作配合,形成有机的合作机制,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患者风险,提高手术效率和质量。
3.监测细致,预防风险。
在术后恢复期间,护士需要对患者进行密切监测和预防风险措施,及时发现和处理患者可能出现的疼痛、恶心呕吐、呼吸循环障碍等并发症,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
4.教育指导,关注康复。
手术结束后,护士需要向患者和家属进行详细的康复指导和教育,告知患者术后注意事项和贴士,鼓励患者积极参与康复锻炼和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促进患者的康复和健康。
髋关节置换手术中的麻醉护理是一个系统性、综合性的工作,需要护士具备专业技能和丰富经验,更要具有责任心、耐心和亲和力,做到真正把患者放在第一位,为患者提供安全、温暖、舒适的医护服务。
老年人行全髋关节置换术麻醉方式及注意事项1、首先做好麻醉前的访视:老年人因外伤致股骨颈骨折或髋关节疾患, 常需行髋关节置换术解决站立行走的问题,但该手术创伤大,失血多,同时老年患者术前常合并不同程度的心脑血管疾患,如阻塞性肺气肿,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对麻醉的承受能力低下,使麻醉的风险增高,因此麻醉前应全面详细了解病人全身情况,对麻醉及手术耐受性做出正确评价很关键。
该病人年龄78岁,三天前入院,卧床,存在多年的血压增高病史,入院后血压最高达170/110mmHg(一直未曾使用药物治疗)。
入院后ECG检查发现有心肌缺血和频发早搏(房早及室早都有),14次/分钟左右,经过心内科会诊诊断为冠心病可能及心功能I级,无糖尿病和慢性支气管炎史,自诉平时无明显胸闷气促胸痛等症状,近期也无明显肺部感染症状。
2、病人进入手术室前应该最好充分的麻醉前准备,麻醉机的常规检测,麻醉药物及其他必要的抢救药品准备好。
进入手术室后常规监测血压、心率、心电图、查看氧饱和度、评估、同时建立静脉通液,然后吸氧,穿动静脉(如果能够估计术中出血量超过1000ml,可以考虑使用自血回收装置,尽量避免输注异体血,以减少手术风险)。
3、选择合理的麻醉方式,首选腰麻L3.4(或者L4.5)及硬膜外麻醉L2.3左右,麻醉药物选择低溶度布比卡因或者罗哌卡因,平面应该严格控制在T10以下比较安全,减轻对循环和呼吸的影响(这个在座的各位老师经验都比我丰富)。
(但是根据资料说在施行硬膜外麻醉降压时术中失血量很少会超过300ml)。
如果平面过高,会造成交感神经广泛阻滞,从而使血管扩张,血压快速下降,心脏供血不足,导致心肌缺血缺氧,心跳骤停。
4、该病人心电图显示有频发早搏,术前可以考虑使用抗心律失常药加以纠正,防止术中发生更严重的心律失常及心衰。
(在会诊当时没发现有频发早搏,为偶发性,平时也没有发现心功能不全病史表现,说明可能是代偿性的心功能不全,术中应该严密观察心律的变化及患者的表现。
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手术的麻醉护理配合髋关节置换术是一种常见的手术,常用于治疗老年患者的髋关节炎或髋关节骨折等疾病。
麻醉护理在髋关节置换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合理的麻醉配合可以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并减少手术风险和患者不适感。
下面将从麻醉前、麻醉中、麻醉后三个阶段分析髋关节置换术的麻醉护理配合。
麻醉前的护理配合:1. 了解患者的病史及手术相关检查结果,包括心电图、血常规、凝血功能等指标,以便评估患者的麻醉风险。
2. 解除患者焦虑情绪,给予必要的心理安慰和支持,可使用放松训练、音乐疗法等方式。
3. 在麻醉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入室准备,包括准备麻醉设备和药品,检查设备的功能性。
4. 协助麻醉医生完成术前评估,包括查体和麻醉风险评估,确保患者适宜进行手术。
麻醉中的护理配合:1. 在麻醉医生的指导下,将患者移至手术室,并转送到手术台上,保持患者安全。
2. 根据麻醉医生的要求,协助患者采取适当体位,保持通气道通畅,减少术中压力损伤。
3. 在麻醉医生的指导下,确保患者得到适当的麻醉药物和液体输注,监测各项生命体征,包括心率、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等。
4. 与手术室其他人员配合,确保手术器械和设备使用正确,防止交叉感染和手术事故的发生。
5. 麻醉期间,密切观察麻醉深度和患者的生理反应,并及时向主刀医生报告。
麻醉后的护理配合:1. 在手术结束后,将患者转送至恢复室,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恢复情况和生命体征的变化。
2. 根据麻醉医生的指示,掌握患者的疼痛管理,给予必要的镇痛药物,评估疼痛程度和镇痛效果。
3. 观察患者的肢体活动情况及感觉恢复情况,协助患者进行康复训练,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4. 监测患者的尿量、血流量等生理指标,及时发现和处理术后引发的并发症,如出血、尿潴留等。
5. 在患者出院前,向患者及其家属提供相关的康复指导和护理宣教,包括注意事项、饮食禁忌、药物使用注意等。
髋关节置换手术的麻醉护理配合,需要麻醉科、手术科和护理部等多个团队的密切合作。
骨科手术麻醉的方法与注意事项1.全髋关节置换术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特点主要表现为失血量多、创面大等,大多数接受该种手术进行治疗的患者多为老年人,由于在行手术治疗期间需要使用骨粘合剂,进而增加了患者的心血管不良反应发生率。
全髋关节置换术被广泛应用于类风湿髋关节强直、髋关节骨性关节炎、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疾病中。
1.1麻醉方法给予患者全麻复合神经阻滞麻醉方法,在对患者实施神经阻滞期间,主要是使用神经刺激仪对患者实施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要求患者需保持患侧在上的侧卧位姿势,并保持屈膝及屈髋状态,神经阻滞穿刺点选取在各棘突正中线及两侧为髂嵴最高点连线相交处旁4.5-5.0cm部位处,消毒铺巾,之后给予患者局部麻醉治疗,使用Stimuplex-DIC神经刺激仪及Stimuplex A100穿刺针,将刺激脉冲频率控制在1-2Hz,在刚开始阶段电流的强度应控制在1.0mA,一直到电流的强度下降至0.3-0.4mA位置,以确保能够成功将股四头肌收缩引出,从而对膝盖颤动起到带动作用,将进针的深度控制在8cm。
之后对患者实施坐骨神经阻滞治疗,穿刺点选在uguke3hou上棘和股骨大转子连线的中点及垂直线及骶裂孔连线交点部位处,对患者实施局部麻醉,之后垂直于患者的皮肤进针,指导能够将足背伸及跖屈成功引出,并将0.5%的罗哌卡因注射液注入到此两点部位处,在腰丛穿刺点注入25-35mL,在坐骨神经穿刺点注入15-20mL,当以上处理完毕之后,将患者的姿势更改为平卧位姿势,并对患者实施全麻诱导插管治疗,经静脉为患者注入全麻诱导药物,药物包括3-5μg/kg的芬太尼,0.02-0.04mg/kg的咪达唑仑,0.07-0.15mg/kg的维库溴铵,2-2.5mg/kg的丙泊酚,对患者实施气管插管之后连接呼吸机。
在手术期间,为患者静脉维持泵注维库溴铵、丙泊酚和芬太尼。
1.2注意事项在对行全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的患者实施全麻复合神经阻滞麻醉期间,需要对患者的心电图、血压变化、脉搏血氧饱和度等指标情况进行严密的观察,以此来维持患者生命体征的平稳,一旦发现患者出现任何的异常情况,应及时进行处理,并结合患者的麻醉情况适当补充剂量,以此来保证患者的心、脑供氧量,当患者出现低血压情况时,需及时为患者补充血容量。
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手术的麻醉护理配合髋关节置换术是一种常见的手术,主要用于治疗老年患者的髋关节疾病,如骨性关节炎等。
在手术过程中,麻醉护理配合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合理的麻醉护理配合可以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并减少患者的疼痛和并发症的发生率。
1. 术前准备。
麻醉前要与患者做详细的术前评估,了解患者的病情和麻醉史,并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和药物。
术前要告知患者手术的过程和注意事项,并与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还需要准备好麻醉手术所需的设备和药物,并对麻醉机进行检查和测试,确保其正常工作。
2. 术中监测。
麻醉时需要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全面监测,包括心电图、血压、血氧饱和度等指标。
监测的目的是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如心律失常、低血压等,并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麻醉医生还需要根据手术的进展情况,调整麻醉深度和药物剂量,保持患者的痛觉和意识状态在一个安全范围内。
3. 术中的麻醉管理。
麻醉期间需要注意维持患者的气道通畅和呼吸顺畅。
对于老年患者,由于其生理功能的退化,常常伴有基础疾病和呼吸道问题,呼吸机的使用和气管插管可能会有一定的困难。
在手术过程中需要严密观察患者的呼吸动态,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保持呼吸道通畅,并维持良好的血氧饱和度。
4. 术后的护理。
麻醉后,患者需要转入恢复室接受进一步的护理。
护士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意识状态,随时掌握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
对于老年患者,术后疼痛控制非常重要,可以采用镇痛泵等方式进行个体化的疼痛管理。
护士还要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帮助其尽快康复。
髋关节置换手术的麻醉护理配合对于手术的成功和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护士需要紧密配合麻醉医生,做好术前术中术后的各项工作,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舒适感。
护士还需关注患者的心理需求,给予患者关怀和支持,促进其心理和身体的康复。
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手术的麻醉护理配合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手术是一种常见的手术,对于一些严重受损的髋关节疾病来说,髋关节置换手术是恢复生活质量的最佳选择。
对于老年患者来说,手术本身可能存在一定的风险,因此在手术的麻醉护理和配合方面需要更加重视。
本文将就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手术的麻醉护理配合进行探讨,以期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一、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手术的特点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手术因为患者年龄较大、手术创伤范围大、疾病基础较差等原因,具有一些特点。
老年患者的身体状况可能已经不如年轻患者那般健康,免疫力下降,对手术的耐受能力较差;由于年龄较大,手术患者往往伴随有其他多种慢性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这些病症对手术的麻醉和术后恢复都会带来一定的影响;老年患者的情绪和心理状况可能相对脆弱,对手术的恢复期需更多的关怀和支持。
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手术的麻醉护理和配合显得尤为重要。
对于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手术的麻醉方案选择,需要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和手术的特点进行综合考虑。
一般而言,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手术可以采用全身麻醉、椎管内麻醉或联合麻醉等方式。
全身麻醉适用于年龄较大,疼痛耐受能力较差的患者,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的手术焦虑和恐惧,保证手术的安全进行;椎管内麻醉则是对于身体健康状况相对较好,能够耐受一定程度疼痛的患者而言,是一种较好的选择,能够有效减少手术出血量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而联合麻醉则是将全身麻醉和椎管内麻醉相结合,根据不同患者的特点和手术的需要进行选择,既能够保证手术的安全进行,又能够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在选择了合适的麻醉方案之后,需要进行相应的麻醉护理配合,以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和患者的安全。
在手术前,需要对患者的基本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并了解患者的过往病史、手术史以及药物过敏情况等,为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案提供参考;需要对患者的心理和情绪进行疏导和支持,减轻患者的手术焦虑和恐惧,提高患者的手术配合度;需要对患者的术前禁食禁水进行指导和管理,保证手术的安全进行和麻醉的顺利实施;在手术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如血压、心率、呼吸情况等,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保证手术的安全进行。
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手术的麻醉护理配合髋关节置换手术是治疗髋关节疾病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尤其对于老年患者而言,髋关节置换手术可以有效缓解疼痛,提高生活质量。
手术麻醉护理配合对手术的成功及患者的康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就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手术的麻醉护理配合进行探讨。
一、了解患者情况在进行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手术的麻醉护理配合时,首先需要了解患者的详细情况,包括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既往病史等。
老年患者通常伴有其他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这些疾病都会对手术及麻醉产生影响,因此需要针对患者的病情进行细致的评估和分析,制定相应的麻醉方案。
二、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针对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手术,常用的麻醉方法包括椎管内麻醉、硬膜外麻醉和全麻等。
对于老年患者而言,一般情况下椎管内麻醉和硬膜外麻醉是比较合适的选择,因为这两种方法刺激小,对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影响较小,更适合老年患者的身体状况。
而对于一些年龄较大或有其他严重疾病的患者,可以考虑采用局部浸润麻醉。
三、麻醉前的准备工作在进行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手术的麻醉护理配合时,麻醉前的准备工作非常重要。
首先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评估患者的全身情况和手术风险,同时进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和辅助检查,以确保患者适合手术并且可以顺利完成麻醉。
还需要与患者进行充分沟通,解释麻醉的相关风险和注意事项,并取得患者及家属的理解和配合。
四、麻醉期间的监护在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手术的麻醉护理配合中,麻醉期间的监护是至关重要的。
麻醉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呼吸等,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对于老年患者而言,麻醉深度和维持时间需要特别注意,避免出现过度麻醉或麻醉不足的情况,以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和患者的安全。
五、麻醉后的护理六、围手术期的全程护理在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手术的麻醉护理配合中,围手术期的全程护理也是至关重要的。
围手术期的护理包括术前、术中和术后的全面护理,对患者的生理和心理状态进行全面评估和干预,帮助患者尽快康复。
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手术的麻醉护理配合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加速,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数量也逐渐增加。
髋关节置换手术对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减轻疼痛有着显著的效果,对于老年患者这一特殊群体来说,手术的风险也相对较高。
在髋关节置换手术中,麻醉护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手术的麻醉护理配合方面展开讨论。
一、老年患者特殊的生理和病理变化老年患者在髋关节置换手术前,需要经过严格的评估,因为他们通常伴有多重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
老年患者的肺功能、心脏功能、肾功能普遍下降,对药物的代谢和排泄也会受到影响。
在麻醉护理配合中,需要充分考虑老年患者特殊的生理和病理变化,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和药物,保证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二、麻醉前的准备工作在髋关节置换手术中,麻醉前的准备工作至关重要。
对于老年患者来说,需要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手术史、过敏史等信息,评估患者的心肺功能、肝肾功能等情况,进行必要的检查和实验室检测。
还需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和认知功能,进行术前心理疏导,减轻患者的焦虑和恐惧。
在麻醉前,需要告知患者手术过程和术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让患者做好心理准备。
三、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和药物针对老年患者的生理和病理特点,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和药物是十分重要的。
一般情况下,对于老年患者的髋关节置换手术,常采用全身麻醉或椎管内麻醉。
全身麻醉对于老年患者来说,可能会增加心脏和肺部的负担,而椎管内麻醉则可以避免这些副作用。
还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麻醉药物,如丙泊酚、芬太尼等。
对于合并心脏疾病或高血压的患者,还需要注意防止血压波动和心律失常的发生。
四、麻醉过程中的监测和护理在麻醉过程中,需要进行持续的生命体征监测和药物给予。
针对老年患者可能存在的心脏疾病、高血压、糖尿病等情况,需要密切监测心电图、血压、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指标,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
对于老年患者来说,肺部感染、肺不张等并发症的风险较高,因此需要加强对呼吸道的护理,保持呼吸通畅。
老年人行全髋关节置换术麻醉方式及注意事项
1、首先做好麻醉前的访视:老年人因外伤致股骨颈骨折或髋关节疾患, 常需行髋关节置换术解决站立行走的问题,但该手术创伤大,失血多,同时老年患者术前常合并不同程度的心脑血管疾患,如阻塞性肺气肿,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对麻醉的承受能力低下,使麻醉的风险增高,因此麻醉前应全面详细了解病人全身情况,对麻醉及手术耐受性做出正确评价很关键。
该病人年龄78岁,三天前入院,卧床,存在多年的血压增高病史,入院后血压最高达170/110mmHg(一直未曾使用药物治疗)。
入院后ECG检查发现有心肌缺血和频发早搏(房早及室早都有),14次/分钟左右,经过心内科会诊诊断为冠心病可能及心功能I级,无糖尿病和慢性支气管炎史,自诉平时无明显胸闷气促胸痛等症状,近期也无明显肺部感染症状。
2、病人进入手术室前应该最好充分的麻醉前准备,麻醉机的常规检测,麻醉药物及其他必要的抢救药品准备好。
进入手术室后常规监测血压、心率、心电图、查看氧饱和度、评估、同时建立静脉通液,然后吸氧,穿动静脉(如果能够估计术中出血量超过1000ml,可以考虑使用自血回收装置,尽量避免输注异体血,以减少手术风险)。
3、选择合理的麻醉方式,首选腰麻L3.4(或者L4.5)及硬膜外麻醉L2.3左右,麻醉药物选择低溶度布比卡因或者罗哌卡因,平面应该严格控制在T10以下比较安全,减轻对循环和呼吸的影响(这个在座的各位老师经验都比我丰富)。
(但是根据资料说在施行硬膜外麻醉降压时术中失血量很少会超过300ml)。
如果平面过高,会造成交感神经广泛阻滞,从而使血管扩张,血压快速下降,心脏供血不足,导致心肌缺血缺氧,心跳骤停。
4、该病人心电图显示有频发早搏,术前可以考虑使用抗心律失常药加以纠正,防止术中发生更严重的心律失常及心衰。
(在会诊当时没发现有频发早搏,为偶发性,平时也没有发现心功能不全病史表现,说明可能是代偿性的心功能不全,术中应该严密观察心律的变化及患者的表现。
)
5、老年病人心室顺应性降低,使其无法耐受过量的容量负荷,所以术中应严格控制输液的种类、速度和剂量,准确估算失液、失血量,量出为入,防止心功能衰竭和肺水肿的发生。
手术期间输液原则:量出为入
(1)正常维持液量:每小时液体维持量可按体重计算。
正常维持量(ml)=每小时需要量(1.5-2ml/kg/h)×估计手术时间。
(2)术前禁食所致的液体缺失量:术前禁食液体缺失量(ml)=禁食时间×每小时需要量,此部分液体可在第一小时输入1/2,第2、3h各输入1/4。
(3)麻醉丢失量:麻醉后血管的扩张,随麻醉装置不同,吸入冷而干燥的气体,呼吸道液体损失多,吸入加热湿化的气体时,呼吸道液体丧失少。
(4)手术创伤所致液体丢失:一般按小手术补充2ml/kg/h;中等手术4ml/kg/h;大手术6ml/kg/h;腹腔大手术可达15ml/kg/h。
(5)电解质需要量:每100ml水需要量应补充电解质:Na+2.5mmol,K+ 2.5mmol,CL-
5.0mmol。
6、髋关节置换手术中可能会使用到骨水泥,有5%的病人会发生骨水泥综合征,一般于使用骨水泥后1-10分钟内发生,主要表现为快速的血压下降、低氧血症、心脏骤停、猝死。
其机制可能包括两方面的原因: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有直接扩血管作用和心肌抑制作用;空气, 脂肪或骨髓栓子在挤压下进入静脉系统导致肺栓塞(因为长期卧床的病人会造成深静脉血栓)。
现在最多的认为主要还是栓塞机制引起。
预防骨水泥综合征的发生,应当在用骨水泥时:
(1)严密监测PaO2,PaCO2,ETCO2,SpO2,Bp,HR,ECG等;
(2)增加吸氧浓度;
(3)补足血容量;
(4)必要时给予升压;
(5)在植入骨粘合剂前 ,静脉给予地塞米松 10 mg;;
(6)保障收缩压维持在 110 mm Hg,必要时静脉给予麻黄素 15 mg或肾上腺素 5 ~20 μg; (7)根据术中失血情况补充浓缩红细胞 200~400 m l或琥珀酰明胶500~1 000 m l,防止低血容量;
(8)术后完善止痛,由于髋关节置换手术创伤大 ,术后疼痛剧烈 ,加之术后要求患者及早活动 ,进行功能锻炼 ,术后有效的止痛成为必然 .我们选用连续硬膜外止痛泵 ,采用低浓度长效局麻药( 01125%罗哌卡因)复合小量芬太尼的方法,既有效止痛又将对患者(包括意识,呼吸 )的影响降到最低,对患者预防术后并发症及尽早恢复有着积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