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新型农村社区规划公布 重点示范镇将变身农民幸福家园
- 格式:docx
- 大小:20.05 KB
- 文档页数:5
2024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方案2024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开展情况总结一篇去年以来,我县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坚持多措并举,多点发力,科学编制《全县乡村振兴三年工作意见》《某某县乡村振兴五年战略规划(2024 2024年)》和五个振兴《工作方案》,努力打造具有鲁西南特色的乡村振兴齐鲁样板。
工作中主要抓了以下方面:第一,坚持把做强农村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进一步打开通道,夯实基础。
一是项目招商成效显著。
产业振兴,项目是基础,我县把农业项目招商放在首要位置,全力引进大企业,落地大项目,推动大发展。
一批大型企业相继来我县投资三农项目,投资规模、质量水平均实现历史性突破。
今年3月份,我县集中开工乡村振兴项目8个,总投资62.7亿元,业态新、规模大、前景好,致力于打造百亿级新六产产业集群和百亿级的肉鸭产业。
其中,山东发展投资控股集团投资13.5亿元的丝路东方田园综合体项目,实际投资规模名列山东省前三位,力争建设成全省乃至全国乡村振兴的示范和样板。
由江苏益客集团投资20亿元的益客产业园项目,围绕肉鸭生态养殖和食品加工两大主业,与我县乡村振兴和精准扶贫有机融合,鼓励引导养殖户发展生态肉鸭养殖,致力于打造全国的肉鸭生产专业县、羽绒加工和食品深加工基地县。
今年4月份,经益客集团研究决定,将迁往江苏10年的集团总部再迁回山东,落户某某,引凤回巢。
二是结构调整加快推进。
坚持规划引领、科学布局、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的原则,大力开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会战。
土地流转面积达到32万亩,划定粮食功能保护区75万亩、重要农作物保护区3.7万亩。
大力推进中药材产业,中药材种植面积10万余亩,发展专业村37个、专业户2360个,大型中药材种植基地17处,年产中药材3.5万吨,产值达到14亿余元。
大力发展毛木耳种植,采用合作社+基地+农户+互联网+农产品的经营模式,建设大棚3200个,栽培毛木耳1.08亿袋,年产值过亿元,成为全国毛木耳四大产区之一。
西安美丽乡村治理实施方案为了推动西安市乡村治理工作,促进乡村振兴,实现美丽乡村建设目标,我们制定了西安美丽乡村治理实施方案。
本方案旨在全面提升乡村治理水平,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
一、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
我们将加大对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完善农村道路、供水、供电、通讯等基础设施,提高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二、推动农村产业发展。
我们将支持和引导农村产业发展,鼓励农民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农副产品加工业等产业,提高农产品质量和附加值,拓展农村经济增长点。
三、加强乡村环境整治。
我们将加大对农村环境整治力度,治理农村垃圾、污水等环境问题,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乡村环境。
四、推进乡村文化振兴。
我们将加强对乡村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挖掘和利用乡村文化资源,丰富乡村文化生活,提升乡村文化软实力。
五、加强乡村治理体系建设。
我们将完善乡村治理体系,推动农村基层治理能力提升,建设健全乡村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
六、强化乡村党建工作。
我们将加强乡村党组织建设,发挥党组织在乡村治理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引领农民群众参与乡村治理,促进乡村全面进步。
七、加强乡村社会治理。
我们将加强对乡村社会治理的引导和规范,促进乡村社会组织建设,推动农村社会事务公开、民主协商、法治化。
八、加强乡村安全保障。
我们将加强对乡村安全的保障,完善农村公共安全体系,加强农村安全生产监管,确保农民生命财产安全。
九、推动乡村治理信息化。
我们将推动乡村治理信息化建设,推广应用信息化技术,提高农村信息化水平,为乡村治理提供技术支撑。
十、加强乡村治理队伍建设。
我们将加强对乡村治理队伍建设,培养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乡村治理干部队伍,为乡村治理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
十一、强化乡村治理宣传教育。
我们将加强对乡村治理政策法规的宣传解读,引导农民群众积极参与乡村治理,营造良好的乡村治理氛围。
延安市宝塔区河庄坪镇子长县杨家园则镇黄陵县店头镇延川县永坪镇洛川县交口河镇宝塔区河庄坪镇一、镇域社区布局规划1、镇域概况河庄坪镇位于延安市宝塔区北部,延河中上游地带,南距延安市中心8.0公里,北距安塞县30.0公里,是延安市的北大门。
全镇总面积98.8平方公里,镇域人口2.9万人。
近年来依托区域交通区位优势、自然山水环境,镇域经济发展迅速,农业、商贸业、旅游服务业将成为河庄坪镇的主导产业。
延安市总体规划将河庄坪镇性质定位为,以服务旅游为主的,重点发展餐饮、酒店、商贸业的城市副中心。
2010年全镇实现经济总收入735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380元。
预计近期突破一万元,远期突破两万元。
2010年,全镇总人口2.9万人,镇区人口1.5万人,农村人口1.4万人;规划近期(2015年),镇域人口3.6万人,镇区人口2.4万人,农村人口1.2万人;远期(2020年)镇域人口4.7万人,镇区人口3.6万人,农村人口1.1万人。
2、规划目标以统筹区域城乡发展,推进区域城镇化进程为指导,按照农民集中居住、设施配套完善、城乡公共服务均等的原则,以改善农民居住环境,提升农民生活质量,建设农民幸福家园为目标,示范引导、分批推进,逐步吸引镇域农村人口向社区聚居,实现区域社会、经济、环境的协调发展。
3、规划思路加快重点示范镇建设,是为解决陕西经济社会发展中城镇化水平低、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低、经济外向度低的问题而采取的重要措施,也是省委、省政府推进全省城乡统筹发展的重大举措。
根据统筹城乡发展的需要,结合河庄坪镇的实际,按照“城乡政策一致、规划建设一体、公共服务均等、收入水平相当”的要求,因地制宜,围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布局等方面统筹做好建设规划。
河庄坪镇依照“做大苹果业、做强棚栽业、做优三产业”的思路和“围绕拐沟抓林果、围绕川道促瓜菜、围绕城郊兴三产”的部署,通过5年的发展,形成物流仓储区、设施农业示范区、山地苹果示范区三大产业支撑。
美丽乡村建设项目计划书(3篇)美丽乡村建设项目计划书1为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根据省、市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区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实施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以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新理念,围绕株洲市一廊十镇百村美丽乡村示范工程总体安排部署,以提升农村环境面貌和人民群众生活品质为核心,将美丽乡村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和环境整治的升级版,协调推进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努力构建布局美、产业美、环境美、生活美、风尚美的五美乡村格局,打造村村宜居宜业、户户文明和谐、人人共建共享的农民幸福家园。
二、基本原则(一)政府主导,农民主体。
积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区级加强支持和指导,以白关镇为责任主体整体谋划,以村为实施主体具体推进,充分发挥各部门协调联动作用,合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积极发挥村民的主体作用,充分尊重村民的知情权、决策权、监督权,通过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激发村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依靠村民的智慧和力量共建美丽家园。
(二)规划引领,示范带动。
强化规划的引领和指导作用,科学编制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切实做到先规划后建设。
按照统一规划、试点先行、量力而为、分批实施的思路,巩固提升美丽乡村建设成果,以白关镇示范片区为核心,以京关大道、云芷路、渌芷路沿线为轴线,以20个美丽乡村创建村为载体,形成多点布局、串点成线、联点成片的美丽乡村空间布局。
(三)因地制宜,分类创建。
坚持点面结合、远近结合、难易结合,因地制宜、因村施策、重点突破。
不搞大拆大建,依托乡村现有的产业优势、人文资源、生态景观,分类推进建设一批示范村、重点村、特色村。
(四)统筹兼顾,彰显特色。
围绕推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统筹抓好城乡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环境整治、民风淳化、历史遗存与文化保护开发等各项建设。
坚持生态优先,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方式,突出乡村特色,保持田园风貌,彰显地域文化风格,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陕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印发《陕西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规划编制技术导则》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陕西省建设厅
•【公布日期】2013.09.24
•【字号】陕建发〔2013〕275号
•【施行日期】2013.09.24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城乡规划
正文
陕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印发《陕西省新型农村社区建
设规划编制技术导则》的通知
各设区市规划(建设)局、杨凌示范区规划建设局、韩城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按照省政府“建好西安、做美城市、做强县城、做大集镇、做好社区”的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工作部署,为科学指导全省新型农村社区的规划建设,我厅拟定了《陕西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规划编制技术导则》(以下简称《规划编制技术导则》),现印发给你们,请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参考落实。
各市、县要按照试点示范、分级包抓的要求,组织好各新型农村社区所在镇按照《规划编制技术导则》编制规划。
21个省级试点新型农村社区要加快修改完善现有规划,经县、市初审后11月15日前由各市上报省厅进行技术审查。
联系人:李正琦
联系电话:************
邮箱:*****************.cn
附件:《陕西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规划编制技术导则》(请登录陕西建设网下载)
陕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2013年9月24日。
建设美丽乡村工作计划目标7篇建设美丽乡村工作计划目标(篇1)一、目标任务围绕全县美丽乡村建设总规划,以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为根本,以展现农村生态魅力为特色,以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为载体,大力推进“环境提升”、“创业增收”、“文明培育”和“服务提升”四大工程,实现人居环境、自然生态、产业发展、农民增收、社会保障、社区服务以及农民素质的全面提升,逐步打响“文明乾县,幸福家园”乾县美丽乡村建设品牌,将全县农村建设成为生态宜居、聚商宜业、魅力宜游、统筹发展的美丽乡村。
二、工作原则(一)坚持以人为本。
始终把农民群众利益放在首位,充分发挥农民群众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尊重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着重解决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真正做到美丽乡村建设依靠农民、美丽乡村建设成果由全体农民共享。
(二)坚持量力而行。
立足农村经济基础、资源秉赋、区位优势、人文积淀等条件,实行梯次培育,突出建设重点,分类制定创建项目,避免无序冒进,确保取得实效。
(三)坚持建管并举。
整合资源,优先配置重点项目,强化项目绩效考核,科学管理和使用项目资金。
把长效管理作为重中之重,巩固建设成果,落实完善村庄长效保洁机制。
(四)坚持特色培育。
围绕建设“宜居宜业、环境优美”的美丽乡村,根据各村实际,注重环境提升,突出抓好农民增收及文明素质培养,推进旅游开发,切实加强生态资源保护。
加大城市文化向农村延伸,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丰富农村基层文化生活。
(五)坚持发展创新。
拓展思路,把发展产业、提升产业作为重中之重,鼓励各村结合产业特点,争创工业特色强村、农业特色强村、休闲产业强村,并注重建设重点与产业发展的结合,实现在创新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
三、建设内容(一)实施“农村生态环境提升工程”1、加快乡村道路建设。
实施乾岐高速、乾礼路、乾姜路、夹北路、铁前路等重点道路工程,20__年年底完成乾武路、乾姜路升等改造工程,建成贯通县域南北的大通道。
新质生产力与新型城镇化下的新型乡镇目录1. 新质生产力的内涵与特征 (2)1.1 新质生产力的概念 (3)1.2 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历程 (3)1.3 新质生产力的内涵与特征 (4)2. 新型城镇化的背景与意义 (5)2.1 新型城镇化的概念 (6)2.2 新型城镇化的背景与意义 (7)2.3 新型城镇化的目标与路径 (8)3. 新型乡镇的内涵与特点 (9)3.1 新型乡镇的概念 (10)3.2 新型乡镇的特点 (12)3.3 新型乡镇的功能定位 (13)4. 新质生产力对新型乡镇的影响 (14)4.1 新质生产力提升新型乡镇的经济实力 (15)4.2 新质生产力推动新型乡镇的社会进步 (16)4.3 新质生产力促进新型乡镇的生态文明建设 (17)5. 新型城镇化对新型乡镇的引领作用 (19)5.1 新型城镇化为新型乡镇提供发展机遇 (20)5.2 新型城镇化引导新型乡镇产业转型升级 (22)5.3 新型城镇化推动新型乡镇基础设施建设 (23)6. 新型乡镇在新质生产力与新型城镇化下的实践探索 (24)6.1 新型乡镇产业发展模式创新 (25)6.2 新型乡镇社会治理创新 (26)6.3 新型乡镇生态文明建设创新 (27)7. 结论与展望 (29)1. 新质生产力的内涵与特征新质生产力是指在新的科技、经济和社会环境下,通过创新驱动,形成的具有高效率、高质量、高附加值的生产力形态。
它有别于传统生产力,涉及领域新、技术含量高,依靠创新驱动是其中关键。
新质生产力的提出,不仅意味着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更体现了以产业升级构筑新竞争优势、赢得发展的主动权。
创新驱动:新质生产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通过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模式创新等方式,不断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高效能:新质生产力能够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生产的智能化,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高质量:新质生产力注重产品的品质和服务的提升,以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陕西省村庄规划编制导则(试行)陕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2014年4月目录第一部分总则 (3)第一章总则 (3)第二部分县(市、区)域村庄布局规划 (5)第一章总体要求 (5)第二章主要内容 (5)第三章规划主要成果及技术要求 (10)第三部分村庄建设规划 (11)第一章总体要求 (11)第二章主要内容 (12)第三章规划主要成果及技术要求 (20)第四章附则 (21)附表:村庄规划相关统计表 (22)附件:术语 (23)第一部分总则第一章总则第1条为推进我省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工作,科学指导村庄规划编制,提高村庄规划编制质量,建设美丽乡村。
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技术规范的要求,结合我省农村实际情况,特制定《陕西省村庄规划编制导则》(以下简称《导则》).第2条村庄规划包括县(市、区)域村庄布局规划和村庄建设规划。
第3条本《导则》适用于陕西省行政村的规划编制和管理。
风景名胜区、历史文化保护区、各类资源保护范围内及其它有特殊要求区域内的村庄规划编制,应同时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及技术规范.城市(镇)规划用地范围内的村庄规划编制应符合城市(镇)规划的相关要求。
第4条村庄布局规划由县(市、区)人民政府组织编制,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审批。
第5条村庄建设规划由乡、镇人民政府组织编制,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审批。
在报送审批前,应当经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同意,经批准的村庄建设规划应在村庄内予以公布.第6条编制村庄规划应当依据依法批准的城乡规划,并与土地利用等规划相衔接.第7条各地应结合村镇撤并整合、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等相关政策和村庄发展实际情况,修编完善县(市、区)域村庄布局规划.村庄建设规划应在村庄布局规划的指导下进行编制.第8条村庄规划的期限应与《陕西省村庄人居环境整治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总体规划(2014-2020)》保持一致。
其中,近期规划为3年左右。
第9条村庄规划应由具有城乡规划编制资质的设计单位进行编制,编制人员应熟悉农村情况。
陕西省加紧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实行方案为深入贯彻中省新型城镇化战略布署,扎实推进以人为关键旳城镇化,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加紧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行动方案》(发改规划〔〕1098号),结合本省实际,现提出如下实行方案。
一、以户籍制度改革为突破,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一)加紧推进户籍制度改革。
全面放宽重点群体落户限制,增进农村学生升学和参军进入城镇旳人口、在城镇就业居住1年以上和举家迁徙旳农业转移人口以及新生代农民工落户。
各市要深入完善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落户方案。
西安市主城区要全面贯彻“三放四降一兼顾”等户籍改革举措,深入减少落户门槛。
各地要推出更多有含金量旳支持政策,深入放宽落户限制条件,大中都市要坚决取消购置房屋、投资纳税等不合理旳落户限制。
鼓励各地逐渐将社保、医疗、教育、就业服务等内容纳入居住证管理范围,提高含金量,逐渐实现“一证通”,保证居住证领取门槛不高于国标,享有旳各项基本公共服务和办事便利不低于国标。
全省实现进城落户60万人以上。
(省公安厅、省人社厅、省发展改革委负责)(二)全面贯彻支持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双挂钩”政策。
加紧贯彻财政转移支付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机制,根据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状况,动态调整有关转移支付措施,加大对农业转移人口落户较多地区旳资金奖励力度。
出台城镇建设用地增长规模与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数量挂钩旳实行细则,按照大中小都市协调发展规定,实行差异化进城落户人口城镇新增建设用地原则,优先保障落户人口住房、教育、医疗、养老、就业等民生和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用地。
结合上年度农业转移人口落户状况,调整完善土地运用计划指标分派措施。
(省财政厅、省国土厅分别负责)(三)推进农业转移人口享有城镇基本公共服务。
坚持“两为主”,贯彻“两纳入”,实行以居住证为重要根据旳随迁子女入学政策,把进城务工随迁人员子女就学纳入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本省“双高双普”督导评估指标体系。
全面贯彻免学费教育,统一城镇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实既有关教育经费随学生流动可携带。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7.05.28•【字号】陕政办发[2007]65号•【施行日期】2007.05.2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村镇建设正文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陕政办发[2007]65号)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新农村建设的安排部署,经省政府同意,现就我省开展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充分认识开展农村社区建设的重要意义近年来,随着中央对“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逐步加大,全省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基础设施逐步改善,社会事业进一步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农村经济社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但同时也要看到,我省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依然滞后,仍不能满足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需要,特别是系统化公共服务匮乏,基层民主管理机制不够健全,成为影响当前农村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
开展农村社区建设,创新农村社会管理和服务机制,是强化农村公共服务、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大力发展农村社会事业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当前,开展农村社区建设,有许多有利条件:一是国家和省上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农村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为开展农村社区建设提供了物质基础;二是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他们渴求提供就近、便捷、系统化的生产生活服务,为开展农村社区建设提供了广泛的群众基础;三是村民自治制度在农村基本建立并显示出积极的政治优势,为开展农村社区建设提供了政策保障和法律支持。
但由于农村社区建设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加之我省农村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开展此项工作首先要加强调研,抓好试点,总结经验,逐步探索出农村社区建设的基本模式和途径,有序推进全省农村社区建设工作全面健康发展。
陕西省新型农村社区规划公布重点示范镇将变身农民幸福家园2012-8-29 11:32 来源:重点示范镇建设网浏览次数:3249 我来说两句(0)大中小摘要:近日,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陕西省31个重点示范镇镇域农村社区布局规划及典型社区规划设计汇编》(简称《汇编》),展现出31个重点示范镇美丽而幸福的未来新型农村社区生活。
按照规划,我省将力争通过3-5年左右的 ...近日,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陕西省31个重点示范镇镇域农村社区布局规划及典型社区规划设计汇编》(简称《汇编》),展现出31个重点示范镇美丽而幸福的未来新型农村社区生活。
按照规划,我省将力争通过3-5年左右的时间,率先在重点示范镇建成一批上规模、有特色的新型农村社区,成为环境整洁、生活舒适、农民安居乐业的幸福家园,示范带动全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以中心村和较好自然村为基础布局规划《汇编》显示,各镇域农村社区布局规划将以中心村和条件较好的自然村为基础,通过整合有利资源,统筹考虑社区农民的生产与生活问题。
规划中各镇将按照有利生产、便于生活、节约集约使用土地的原则,在镇域范围内,整理整合现有村庄,统筹安排居住区、公共服务区、产业发展区,包括种(养)殖业、加工业、商贸流通及公益福利事业等场所设施。
社区搭配商业用房方便居民生产生活31个重点示范镇在镇域范围内各选择一个规模较大、特色鲜明的社区进行深入设计,对于靠近城市、以旅游产业为主的镇,社区设计时,适当为农户搭配了一部分商业用房,综合考虑社区农民的就近就业问题;对于以种植、养殖业为主的镇,将居住地至工作地距离控制在1000米以内,方便其生产活动。
力争通过3-5年左右的时间,率先在重点示范镇建成一批上规模、有特色的新型农村社区,成为环境整洁、生活舒适、农民安居乐业的家园。
(梁新星)以下是各镇新型社区简况——西安市长安区滦镇街办滦镇街办位于西安市长安区南部,距西安市区20公里,是西安市的南大门。
远期规划(2020年)镇域人口6.9万人,镇区人口3.6万人,农村人口3.3万人。
规划对现状13个村庄进行整合,建设2个新型农村社区。
临潼区零口街办零口街办位于西安市临潼区与渭南市高新区交汇处,规划近期(2015年),镇域人口4.84万人,镇区人口3.1万人,农村人口1.74万人;远期(2020年),镇域人口7.44万人,镇区人口6.5万人,农村人口0.94万人。
规划对现状11个村庄进行整合,建设3个新型农村社区。
阎良区关山镇关山镇位于西安市阎良区东部15公里处。
规划近期(2015年),镇域人口5.80万人,镇区建设用地340公顷;远期(2020年),镇域人口6.04万人,镇区建设用地490公顷。
规划对现状50个村庄进行整合,建设8个新型农村社区。
户县草堂镇草堂镇位于西安市户县东南部,近期规划(2015年),镇域人口16万人,镇区人口5万人,城镇建设用地6平方公里;远期(2020年),镇域人口26.1万人,镇区人口8万人。
规划对现状22个村庄进行整合,建设3个新型农村社区。
蓝田县汤峪镇汤峪镇位于西安市蓝田县南部,近期规划(2015年),镇域人口4.6万人,镇区人口3.0万人,农村人口1.6万人,农民人均纯收入8500元;远期(2020年),镇域人口5.7万人,镇区人口3.5万人,农村人口2.0万人,农民人均纯收入10000元。
规划对现状22个村庄进行整合,建设4个新型农村社区。
周至县哑柏镇哑柏镇位于周至县城西11.5公里处,近期规划(2015年),镇域人口7.09万人,镇区人口4万人,农村人口3.09万人;远期(2020年),镇域人口8.05万人,镇区人口5.01万人,农村人口3.04万人。
规划对现状11个村庄进行整合,建设8个新型农村社区。
铜川市王益区黄堡镇黄堡镇位于铜川市北市区南部。
近期规划(2015年),镇域总人口4.5万人,镇区人口3万人;远期(2020年)镇域总人口5.7万人,镇区人口4万人。
规划对现状22个村庄进行整合,建设11个新型农村社区。
杨凌区杨凌区五泉镇五泉镇位于杨凌示范区西北部。
规划近期(2015年),全镇总人口2.7万人,镇区人口1.5万人,农村人口1.2万人;远期(2020年),全镇总人口4.2万人,镇区人口3.0万人,农村人口1.2万人。
规划对现状10个村庄进行整合,建设2个新型农村社区。
宝鸡市扶风县法门镇法门镇位于宝鸡市扶风县县城北9公里处。
近期规划(2015年),镇域总人口8.3万人,远期(2020年),镇域人口为9.1万人;镇区近期(2015年)人口4.1万人,远期(2020年)人口为5.2万人。
将法门镇27个行政村的居民逐步向10个社区引导。
岐山县蔡家坡蔡家坡镇地处关中西部渭河川道,近期规划(2015年),镇域人口25万人,镇区人口12万人,远期(2020年)镇域人口33万人,镇区人口26万人(包括原五丈原镇人口)。
规划对现状22个村庄进行整合,建设8个新型农村社区。
宝鸡市柳林镇柳林镇位于宝鸡市凤翔县城西8km处,近期规划(2015年),镇域总人口8.5万人,镇区人口3.0万人,农村人口5.5万人;远期(2020年)镇域总人口10.0万人,镇区人口5.0万人,农村人口5.0万人。
规划对现状25个村庄进行整合,建设15个新型农村社区。
眉县汤峪镇汤峪镇位于宝鸡市眉县行政辖区,近期规划(2015年),镇域总人口5.45万人,镇区总人口3.0万人,农村人口2.45万人;远期(2020年)镇域总人口6.0万人,镇区人口3.6万人,农村人口2.4万人。
规划对现状12个村庄进行整合,建设5个新型农村社区。
安康市汉滨区恒口镇恒口镇位于安康市汉滨区西部。
近期规划(2015年),镇域人口12.5万人,镇区人口6.9万人,农村人口5.6万人,远期(2020年),镇域人口14.2万人,镇区人口9.5万人,农村人口4.7万人。
规划对现状51个村庄进行整合,建设13个新型农村社区。
商洛市商州区沙河子镇沙河子镇位于商洛市商州区东部。
近期规划(2015年),镇域人口7.8万人,镇区人口4.2万人,农村人口3.6万人。
远期(2020年),镇域人口14.8万人控制,镇区人口8.3万人,农村人口6.5万人。
建设15个新型农村社区,共节约土地354公顷。
汉中市城固县崔家山镇崔家山镇位于城固县中部偏西。
近期规划(2015年),镇域人口为4.9万人,其中镇区人口3.1万人,农村人口1.8万人;远期(2020年),镇域人口为7.2万人,其中镇区人口5.2万人,农村人口2万人。
规划对现状18个村庄进行整合,建设4个新型农村社区。
南郑县大河坎镇大河坎镇位于汉中市的西南部。
近期规划(2015年),镇域人口13.87万人,镇区人口11.5万人;远期(2020年),镇域人口17.9万人,镇区人口15.0万人。
规划对现状12个村庄进行整合,建设9个新型农村社区。
咸阳市彬县新民镇新民镇位于彬县西北部。
近期规划(2015年),镇域人口7.0万人,镇区人口3.9万人,农村人口3.1万人;远期(2020年),镇域人口8.9万人,镇区5.0万人,农村人口3.9万人。
全镇规划新民镇保留17个村,小章镇11个村,保留村在原有村基础上进行改造。
同时规划农村社区9处。
兴平市西吴镇西吴镇位于兴平市东部,近期规划(2015年),镇域人口5.7万人,镇区人口2.7万人,农村人口3万人;远期(2020年),镇域人口6.7万人,镇区人口3.5万人,农村人口3.2万人。
规划对现状21个村庄进行整合,建设6个新型农村社区。
长武县亭口镇亭口镇地处长武县东南部,距县城20公里,近期规划(2015年),镇域人口5.5万人,镇区人口3.2万人,农村人口2.3万人;远期(2020年),镇域人口6.6万人,镇区人口4.5万人,农村人口2.1万人。
规划对现状20个村庄进行整合,建设7个新型农村社区。
礼泉县烟霞镇烟霞镇位于礼泉县东部,镇域面积120平方公里。
近期规划(2015年),镇域人口5万人,镇区人口2万人,农村人口3万人;远期(2020年),镇域人口8万人,镇区人口4.5万人,农村人口3.5万人。
规划对现状36个村庄进行整合,建设9个新型农村社区。
榆林市神木县锦界镇锦界镇地处榆林市北部。
规划近期(2015年),镇域人口6万人,镇区总人口3万人,农村人口1.2万人;远期(2020年),镇域人口10万人,镇区总人口5万人,农村人口1万人。
规划对现状16个村庄进行整合,建设6个农村社区。
靖边县东坑镇东坑镇位于榆林市靖边县城西部,规划近期(2015年),镇域人口6.0万人,镇区人口3.0万人;远期(2020年)镇域人口7.0万人,镇区人口5.0万人。
规划对现状16个村庄进行整合,建设5个新型农村社区。
渭南市华县瓜坡镇瓜坡镇位于渭南市华县西部,近期规划(2015年),镇域总人口6.7万人,镇区人口3.0万人;远期(2020年)镇域总人口7.7万人,镇区人口4.0万人。
规划对现状12个村庄进行整合,建设7个新型农村社区。
富平县庄里镇庄里镇位于富平县城西北13公里处。
近期规划(2015年),镇域人口9.58万人,镇区人口5.27万人,农村人口4.31万人;远期(2020年),镇域人口11.72万人,镇区人口8.2万人,农村人口3.52万人。
规划对现状22个村庄进行整合,建设5个新型农村社区。
韩城市龙门镇龙门镇位于韩城市东部。
近期规划(2015年),镇域总人口8.0万人,镇区人口6.7万人(其中34679人居住在韩城市区);远期(2020年)镇域总人口8.9万人,镇区人口7.5万人(其中39312人居住在韩城市区)。
规划对现状10个村庄进行整合,建设3个新型农村社区。
蒲城县孙镇孙镇位于蒲城县城东15公里。
近期规划(2015年),镇域总人口9.6万人,镇区人口4.0万人;远期(2020年)镇域总人口11.4万人,镇区人口8万人。
规划对现状7个村庄进行整合,建设7个新型农村社区。
延安市宝塔区河庄坪镇河庄坪镇位于延安市宝塔区北部。
规划近期(2015年),镇域人口3.6万人,镇区人口2.4万人,农村人口1.2万人;远期(2020年)镇域人口4.7万人,镇区人口3.6万人,农村人口1.1万人。
规划对现状20个村庄进行整合,建设3个新型农村社区。
子长县杨家园则镇杨家园则镇位于延安市子长县东部,规划近期(2015年),镇域人口3.0万人,镇区1.5万人,农村人口1.5万人;远期(2020年)镇域人口4.2万人,镇区3.0万人,农村人口1.2万人。
规划对现状31个村庄进行整合,建设5个新型农村社区。
黄陵县店头镇店头镇位于延安市黄陵县西部,沮河上游,规划近期(2015年),镇域人口5.16万人,镇区人口4.86万人,农村人口0.3万人;远期(2020年),镇域人口6.88万人,镇区人口6.76万人,农村人口0.12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