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推拿在儿科临床治疗中的应用
- 格式:ppt
- 大小:90.36 MB
- 文档页数:34
中医推拿穴位在儿童保健中的小常识早知道发布时间:2021-12-28T07:13:37.136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28期作者:李思思[导读] 中医儿科治疗中的常用特色疗法之一即小儿推拿疗法。
该法在多种疾病中均有应用,深受家长与患儿的认可。
那么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有关中医推拿穴位及其在儿童保健中的小常识,大家一起学习一下吧。
李思思浆洗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四川成都 610000中医儿科治疗中的常用特色疗法之一即小儿推拿疗法。
该法在多种疾病中均有应用,深受家长与患儿的认可。
那么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有关中医推拿穴位及其在儿童保健中的小常识,大家一起学习一下吧。
一、什么是小儿推拿?临床将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以推拿手法为主要手段,以预防儿科疾病及儿童保健为目的一套中医的操作流程称之为小儿推拿。
其属于中医外治法的范畴,中医理论认为人体常见的几类症状,比如“麻”表示患者能过来气,但过不来血;“木”是指身体麻的过于明显,导致气和血都过不来;“酸”提示经络通,但是缺乏气血;“胀”提示气足,但此类患者体质爱生气,若机体内的气出不去即可出现估胀症状;“痛”(常指单纯性的痛,非病理性疼痛)则是由于患者体内有血淤;“痒”提示血、气正在过来,伤口愈合时均可感到病位发痒,但应注意与全身发痒进行区分。
小儿推拿具有无痛苦、无毒副作用、价格实惠、效果好、适用范围广等一系列优势,多种疾病均可应用推拿按摩手法予以治疗,包括小儿外科、内科、伤科、神经科以及局部感染等疾病。
二、小儿推拿适用症都有哪些?1、呼吸系统疾病包括小儿肺炎、支气管炎、感冒咳嗽、发烧、鼻炎、鼻窦炎、哮喘、扁桃体炎、慢性扁桃体炎、慢性支气管炎以及鼻出血等。
2、消化系统疾病包括小儿腹胀、腹痛、腹泻、呕吐、溢乳、打嗝、流口水(流涎)、厌食、吐奶、肠炎、口腔炎、舌炎、鹅口疮、肠痉挛、疳积(食积、奶积、奶痨、积滞)等。
3、其它类疾病包括小儿遗尿、磨牙、夜惊、面瘫、脑瘫、惊吓、尿频、哭闹、湿疹、风疹、荨麻疹、斜颈、脊柱侧弯、疝气、脐疝、生长发育迟缓、睡眠不佳以及多动综合症等。
小儿推拿的临床疗效评估与研究引言小儿推拿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通过按摩和指压等手法刺激儿童身体上的特定穴位,以促进身体的健康和治疗疾病。
随着对中医的认可度不断提高,小儿推拿在临床实践中被广泛使用。
然而,对于小儿推拿的疗效评估与研究仍存在一定的挑战与困惑。
本文将对小儿推拿的临床疗效评估与研究进行探讨与分析。
小儿推拿的原理和疗效小儿推拿的原理是基于中医理论,认为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可以调节和平衡儿童体内的气血流动,从而促进健康和治疗疾病。
小儿推拿可以通过按摩、揉捏、拍打等手法刺激穴位,以达到预期的疗效。
小儿推拿在临床实践中被广泛应用于许多儿科疾病的治疗,如儿童哮喘、消化系统疾病、睡眠障碍等。
研究表明小儿推拿可以显著改善儿童的症状和生活质量,具有较好的疗效。
临床疗效评估的重要性临床疗效评估是评估和判断一种治疗方法在实际临床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过程。
对于小儿推拿来说,疗效评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通过科学的评估方法,可以客观地评价小儿推拿的治疗效果,为临床实践提供依据。
同时,临床疗效评估还可以帮助医生和患者共同决策治疗方案,提高治疗的个体化程度。
在现代医疗实践中,疗效评估已成为一种标准,为医生的决策和患者的选择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小儿推拿的临床疗效评估方法小儿推拿的临床疗效评估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法:1. 临床试验临床试验是评估一种治疗方法在实际临床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最常用方法之一。
在小儿推拿的研究中,可以设计随机对照试验、前瞻性队列研究等多种临床试验方式。
通过对比治疗组和对照组的疗效差异,可以评估小儿推拿的治疗效果。
2. 问卷调查问卷调查是评估治疗效果的一种常用方法,尤其适用于评估患者主观感受和生活质量的改善程度。
通过设计科学的问卷,可以收集到患者对小儿推拿治疗效果的评价和反馈信息,从而评估其疗效。
3. 专家评估专家评估是一种根据临床经验和专业知识对小儿推拿治疗效果进行评估的方法。
通过对患者的身体状况、病史和治疗过程进行综合评估,专家可以给出对小儿推拿治疗效果的专业意见和建议。
小儿推拿在小儿咳嗽中的应用引言有句古语说,“小儿咳嗽小娃娃,饮食不进胸部闹。
”小儿咳嗽是常见的儿童疾病,给患者和家长带来了很多困扰。
传统中医中,小儿推拿被广泛应用于小儿咳嗽的治疗。
小儿推拿是一种非常安全且有效的治疗方法,它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来调整孩子的身体功能,促进治愈。
本文将探讨小儿推拿在小儿咳嗽中的应用和相应的疗效。
小儿推拿的基本原理小儿推拿是一种在儿童身体特点和疾病特点基础上进行的一种治疗方法。
它通过手法的施加,对小儿身体的经络、腧穴进行刺激,以调整气血循环,促进身体的自我修复和康复。
小儿推拿主要包括推、拿、捏、按、摇五种手法,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和组合。
小儿推拿的适应症小儿推拿在儿科临床中应用广泛,尤其对于小儿咳嗽的治疗有着显著的效果。
下面将介绍小儿推拿用于小儿咳嗽的一些常见适应症:1. 感冒引起的咳嗽感冒是小儿常见的疾病之一,咳嗽是感冒的常见症状之一。
通过小儿推拿可以刺激相应的穴位,促进气血流通,改善症状。
2. 支气管炎引起的咳嗽支气管炎是一种常见的小儿呼吸道疾病,常伴有咳嗽。
小儿推拿可以通过改善气血循环和调整肺气,加速炎症的消退,缓解咳嗽。
3. 过敏性咳嗽过敏性咳嗽是许多小儿常见的过敏疾病之一。
小儿推拿可以通过刺激免疫系统相关穴位,增强免疫力,减轻过敏反应,缓解咳嗽。
4. 气管炎引起的咳嗽气管炎是一种炎症性疾病,常导致咳嗽。
小儿推拿可以通过改善气血循环和调节肺气,加速炎症的消退,缓解咳嗽。
5. 痰湿咳嗽痰湿咳嗽是小儿常见的一种咳嗽类型。
小儿推拿可以通过刺激相应的穴位,增强脾胃功能,促进湿气排出,缓解咳嗽。
小儿推拿的具体操作小儿推拿的具体操作需要经过专业培训和临床经验的积累,不建议家长自行操作。
下面将介绍小儿推拿的一些常用操作方法:1. 推法推法是小儿推拿中最常用的手法之一。
操作者使用手指、手掌等部位对小儿固定的穴位进行轻推或温和力度的推拿。
这种手法通过刺激穴位和经络,调整体内气血的流动,促进病情的康复。
小儿推拿在小儿发热治疗中的应用研究引言小儿发热是儿科常见疾病之一,对家长来说是非常困扰的。
因为发热在儿童中很常见,所以它往往被认为是一个相对无害的症状。
然而,在某些情况下,高热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并且严重的发热可以对宝宝的发育造成不良影响。
因此,对于小儿发热的治疗非常重要,同时也需要注意避免药物的不良副作用。
小儿推拿是一种传统中医疗法,它已被广泛应用于小儿发热的治疗中。
本文将探讨小儿推拿在小儿发热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小儿发热的原因和症状小儿发热可以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感染、疫苗接种、过敏反应等。
婴儿和幼儿的体温调节系统还不太完善,所以他们更容易发生发热。
发热是机体对炎症和感染的一种生理反应,通过提高体温来增强免疫功能并减缓病原体的生长和繁殖。
一般来说,小儿的正常体温范围在36.5-37.5摄氏度之间。
当婴儿或幼儿体温超过37.8摄氏度时,通常被认为是发热。
小儿发热的症状可能包括:•高热•头痛•肌肉疼痛•乏力•红眼•皮疹•咳嗽•喉咙痛小儿推拿的原理小儿推拿是一种中医疗法,通过对婴儿和幼儿的穴位进行按摩和刺激来达到治疗目的。
推拿的原理是通过刺激穴位,调节气血运行,以促进身体的自愈能力。
小儿推拿使用指压、揉捏、推挤等手法,配合特定的穴位,在婴儿和幼儿的身体上施加适当的力量。
通过调理脏腑经络,促进气血流通,可以改善身体的免疫功能,缓解炎症反应,达到治疗的目的。
小儿推拿在小儿发热治疗中的应用研究研究1:小儿推拿在退热中的效果许多研究表明,小儿推拿可以有效地帮助儿童退热。
例如,一项对100例小儿发热患者进行的研究发现,使用小儿推拿治疗可以显著降低患儿的体温。
研究结果表明,小儿推拿可以通过调节体温调节系统来达到退热的效果。
研究2:小儿推拿对免疫功能的影响研究发现,小儿推拿可以通过调节免疫功能来改善小儿发热。
一项研究对40例发热婴儿进行了随机对照试验,结果发现,经过小儿推拿治疗后,患儿的免疫指标显著改善,包括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和淋巴细胞计数。
2019年华医网继续教育答案-358-小儿推拿在儿科常见疾病的临床应用备注:红色选项或后方标记“[正确答案]”为正确选项(一)小儿斜颈的手法治疗1、下列不是条索状肿块的治疗手法的是()A、点法B、拿法[正确答案]C、摩法D、按法E、揉法2、小儿肌性斜颈分型中的肿块型的治则是()A、软坚消肿散结[正确答案]B、活血通络C、行气通络D、舒筋活络E、牵张患肌3、下列关于小儿推拿治疗肌性斜颈的适应证描述错误的是()A、1岁以内[正确答案]B、3岁以内C、一般年龄越小,疗效越好,治疗疗程也短,D、3岁以后一般疗效差E、6岁以后以手术治疗为主4、病程长超过(),或因胸锁乳突肌挛缩严重,按摩持续半年以上无效者,可考虑手术矫正治疗A、3个月B、6个月C、9个月D、1年[正确答案]E、2年5、如果患儿不但头颈歪斜,而且头也睡偏,面部开始出现相应畸形时,就应果断()A、针灸治疗B、推拿治疗C、采取手术[正确答案]D、口服药物治疗E、注射针剂治疗6、如果对小儿肌性斜颈不进行治疗,下列影响中不正确的是()A、面部和头部继发畸形B、胸锁乳突肌凸起C、患侧面部萎缩D、健侧面部萎缩[正确答案]E、颅骨发育不对称7、推拿治疗小儿肌性斜颈中按揉法是:患儿仰卧,医生左手托颈,右手食、中、无名指三指并拢,沿胸锁乳突肌()施用按法并上托5~10次A、自上而下B、自下而上[正确答案]C、自左至右D、自右至左E、沿圆周中心8、下列关于小儿肌性斜颈描述错误的是()A、中医诊断为筋结B、一般在出生后数日或2周,有胎位不正或臀位产史C、颈部歪斜、肿块,头偏向健侧[正确答案]D、患侧胸锁乳突肌触及硬质条索状肿块,可移动E、患儿颈项活动障碍9、小儿肌性斜颈分型中的晚期是()A、肌肉型B、肌纤维化型C、疤痕型[正确答案]D、肿块型E、条索状肿块10、对于小儿肌性斜颈,治疗上用()以解除肌肉之挛缩性粘连,逐渐增大患儿头颈向健侧旋转幅度,平衡两侧肌力为目的,以舒筋活血、软坚散结为原则A、针灸治疗B、推拿手法[正确答案]C、口服药物D、注射针剂E、手术治疗(二)特定穴推拿治疗小儿消化系统疾病1、小儿消化系统疾病发病相关的主要脏腑是()A、肺B、脾[正确答案]C、心D、肝E、肾2、小儿推拿的治疗对象年龄是()A、3岁以下婴幼儿[正确答案]B、6岁以上C、9岁以上D、12岁以上E、3-6岁3、推下七节骨主要用于治疗()A、小儿腹痛B、小儿发热C、小儿便秘[正确答案]D、小儿感冒E、小儿咳嗽4、小儿腹痛常见的病机不包括()A、外感寒邪B、乳食积滞C、肾气不足[正确答案]D、脏腑虚冷E、气滞血瘀5、下列关于小儿呕吐脾胃虚寒证的推拿方法中,不正确的是()A、补脾经B、揉外劳宫C、泻脾经[正确答案]D、揉中脘E、推三关6、与小儿腹痛发病不相关的脏腑是()A、胃B、肺[正确答案]C、脾D、大肠E、小肠7、小儿呕吐好发的时间是()A、春季B、夏季[正确答案]C、立夏D、秋季E、冬季8、推上七节骨主要用于治疗()A、小儿泄泻[正确答案]B、小儿发热C、小儿便秘D、小儿感冒E、小儿咳嗽9、小儿呕吐常见的病因不正确的是()A、情志内伤[正确答案]B、乳食积滞C、胃中积热D、脾胃虚寒E、肝气犯胃10、用拇指甲掐手背腕横纹正中5次,中指端揉100次是()手法A、揉外劳宫B、清天河水C、退六腑D、掐一窝风[正确答案]E、清脾经(三)特定穴推拿治疗小儿肺系疾病1、下列关于脾肾阳虚型小儿哮喘的推拿方法,描述不正确的是A、补脾经B、揉脾腧C、揉肾腧D、泻肾经[正确答案]E、揉命门2、小儿哮喘发作时的症状表现不正确的是A、喘促气急B、喉间痰吼哮鸣C、严重时张口抬肩D、高烧不退[正确答案]E、严重时口唇青紫3、时行感冒的发病特点不包括A、症状重B、壮热C、午后发热[正确答案]D、肌肉酸痛E、指纹浮紫4、小儿感冒的中医分型不包括A、风寒感冒B、风热感冒C、疫毒感冒[正确答案]D、暑湿感冒E、时行感冒5、小儿风热感冒与暑湿感冒的区别症状是A、发热B、指纹浮C、身重困倦[正确答案]D、喷嚏E、鼻涕6、小儿发热的中医证型不包括A、外感发热B、肺脾阴虚[正确答案]C、气虚发热D、阴虚发热E、肺胃实热7、关于小儿肺系疾病的特点描述错误的是A、发病容易B、病势缠绵[正确答案]C、传变迅速D、易寒易热E、易虚易实8、治疗小儿咳嗽的推拿方法不包括A、推肺经B、揉三阴交[正确答案]C、运内八卦D、推揉膻中E、揉擦肺腧9、小儿发热的病因病机不包括A、外感B、阳虚[正确答案]C、阴虚D、肺胃实热E、气虚10、属于小儿特有的肺系疾病病因特点是A、胎产损伤[正确答案]B、外感六邪C、先天禀赋不足D、饮食不节E、七情损伤(四)小儿保健手法应用1、针对人中、十宣的推拿手法一般采用A、推法B、运法C、掐法[正确答案]D、摩法E、按法2、下列属于线状推拿特定穴的是A、太阳B、三关[正确答案]C、板门D、心经E、命门3、开天门属于A、推法[正确答案]B、揉法C、按法D、摩法E、掐法4、捏脊一般采用A、一提一捏B、二提一捏C、三提一捏[正确答案]D、四提一捏E、五提一捏5、下列属于面状推拿特定穴的是A、太阳B、三关C、心经D、板门[正确答案]E、命门6、小儿保健要从小儿出生后多久进行A、一天B、一周[正确答案]C、一个月D、三个月E、一年7、用指甲重刺穴位的手法是A、推法B、运法C、掐法[正确答案]D、摩法E、按法8、针对小儿顺时针摩腹的作用是A、止泻B、消食通便[正确答案]C、解表散寒D、清热E、平喘9、下列关于小儿生理病理特点的描述错误的是A、稚阴稚阳B、纯阳之体C、纯阴之体[正确答案]D、脏腑娇嫩E、形气未充10、以拇指或中指指端在一定的穴位上由此往彼作弧形或环形推动的手法成为A、推法B、运法[正确答案]C、按法D、摩法E、掐法。
小儿推拿出科总结一、引言小儿推拿作为中医传统医学中的一种疗法,在儿童疾病的治疗中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应用。
随着近年来人们对中医药的认知增加,小儿推拿在临床实践中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本文将对小儿推拿作为一种独立的治疗手段在儿科中的应用进行总结,旨在为相关医务工作者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小儿推拿的定义和基本原理小儿推拿是一种利用手法刺激儿童体表穴位以达到治疗目的的疗法。
它是借助推拿按摩、理疗,通过调整、平衡患儿的气血,改善机体的免疫功能,以达到治疗、预防和保健的目的。
小儿推拿的基本原理是根据中医经络学说和腧穴学说,通过刺激相关的穴位,调整人体气血运行,以达到调和阴阳、平衡气血、促进机体平衡的作用。
小儿推拿具有操作简便、效果明显、无创伤、不产生毒副作用等优点,广泛用于儿童常见病、多发病的治疗中。
三、小儿推拿的适应症和禁忌症1. 适应症小儿推拿适用于各种儿童疾病的治疗,尤其对于以下病症效果显著:•常见感冒:推拿可以促进儿童体内的血液循环,增强机体免疫力,缩短感冒的持续时间。
•呕吐、腹泻:推拿可以调整胃肠蠕动,促进肠道蠕动和排空,缓解胃肠不适。
•失眠、多梦:通过推拿可以调整儿童神经系统和心理状态,改善睡眠质量。
•鼻塞、咳嗽:推拿可通过刺激相关穴位,减轻鼻塞和咳嗽症状。
2. 禁忌症尽管小儿推拿在儿科疾病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但也存在一些禁忌症,包括:•严重出血倾向或凝血功能障碍的患儿禁止推拿治疗;•具有传染性皮肤病或红肿、炎症明显的部位禁止推拿治疗;•疥疮、湿疹等严重皮肤病禁止推拿治疗;•心脏病、高血压等严重器质性疾病禁止推拿治疗。
四、小儿推拿的操作步骤小儿推拿的操作步骤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 准备工作•准备好推拿所需的器具,如推拿床、按摩膏等;•清洁双手,保持手部卫生;•了解患儿的病情和症状,对推拿的目的和方法进行确认。
2. 按摩手法小儿推拿中常用的按摩手法包括揉法、推法、捏法、按摩法等。
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法,并注意力度的轻重以及速度的缓急。
小儿推拿的儿科疾病应用概述【摘要】本文概述了小儿推拿在儿科临床的应用现状,发现该治疗方法在儿科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疾病中应用广泛,并且作为一种安全无毒副作用的绿色疗法,值得大力推广。
【关键词】小儿推拿;儿科疾病;概述【中图分类号】r2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2-0322-01小儿推拿以中医理论为指导,根据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在其体表特定穴位或部位施以手法以防治疾病或助长益智的一种外治疗法。
它作为一种非药物、无痛苦的自然疗法,以其简、便、效、廉的特点被人们所认可与接受。
近年来,临床用小儿推拿治疗儿科多种疾病效果较好,综述如下:1 呼吸系统疾病容国安[1]用小儿推拿治疗小儿外感咳嗽38例,推拿基础方:运内八卦、清肺平肝,清天河水,开天门、推坎富、推揉太阳。
推拿每天1次,5次为1疗程。
治愈23例,有效1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4.7%。
杜幼蕊[2]将283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小儿推拿组和常规治疗组,其中推拿组147例,具体操作:揉小天心穴,补肾水穴,揉二马穴,揉板门穴,逆运内八卦穴,清肺经穴,推四横纹,揉小横纹穴,清天河水穴。
常规治疗组136例给予抗炎、抗病毒、止咳等常规治疗。
经统计学分析后,推拿治疗组的咳喘消失天数和肺部哮鸣音消失天数均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
谷娜[3]将400例小儿支气管肺炎患儿分成外感化热型、痰饮喘型、脾肺两虚型、食积型共4型后采用小儿推拿进行治疗。
主要操作:揉小天心,揉一窝风,推补肾水,推清天河水,推清板门,逆运内八卦,推四横纹各,揉小横纹,推清肺金,退下六腑,揉二人上马、揉合谷。
治愈360例,总有效率97.5%。
其中脾肺两虚型和食积型全部治愈。
罗玫[4]将146例支气管哮喘患儿随机分为3组,推拿组51例,斯奇康药物治疗组50例,体能锻炼组46例。
推拿组:补脾经、补肺经、补肾经,揉脾俞、肺俞及肾俞。
部分患儿选捏脊法为主,配合推揉法。
中医推拿穴位怎样应用于儿童保健中?儿童时期的孩子身体发育十分迅速,同时也脏腑娇嫩,幼儿是国家今后建设和发展的希望,是家庭的未来,倘若孩子出现疾病,家长就会十分焦虑不安,因为对医学知识的了解较少,所以只能胡乱医治,随意服用相关药物,从而导致孩子机体免疫力、素质能力降低。
中医推拿方法主要是利用中医学理论的指导,根据儿童生理和病理方面的特点,在身体固定穴位采取手法推拿,不仅能够增强身体素质还可以预防疾病的发生。
所以,小儿推拿属于一种健康治疗方式,操作简单便捷,不需要借助任何药物与器械,使用范围较广,疗效非常显著,对幼儿健康发育及成长都能够起到很好的预防和保健作用。
一、概述小儿推拿最开始出现于明清时期,属于一门体系较为独特的临床医学,也被叫做小儿按摩,是推拿疗法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构成内容。
其主要构建在我国医学总体理念的前提下,将脏腑经络、卫气营血以及阴阳五行等医学知识当做理论指导,利用各项按摩手法对穴位进行刺激,能够发挥出行气血、通经络、调整机体等作用,切实有效的提高儿童的身体抵抗能力,从而实现防治疾病的目标。
这种治疗方式适用于零到十二岁儿童,但是不超过三岁的小儿推拿效用最理想。
一、小儿推拿穴位的方式第一是推法。
通常情况下小儿推拿应用分推法、直推法以及旋推法,详细操作方式和成人推拿方式较为类似,但是应注意手法轻柔,同时应利用介质。
直推方式一分钟推二百到三百次,应遵循向心方向推及慢推为补、离心方向推及快推为泻的原则。
第二是揉法。
小儿揉法一般采用掌根揉、指端揉与鱼际揉。
详细操作方式和成人类似,但是应做好力量轻柔、频率较快,一分钟揉一百五到二百五十次。
向着顺时针方向快揉,逆时针方向慢揉。
第三是摩法。
此方式大多用在儿童的腰背与胸腹位置,按摩方式和成人一致,频次为一分钟一百五一百五十次。
顺时针为补、逆时针为泻。
第四是捏法。
主要操作方式为两种:(1)通过两手的食指和拇指、中指三指罗纹面用力,按住相应位置,捏起皮肉,双手互相捏动,进行持续的捻捏;(2)通过两手食指中节桡侧和双手拇指罗纹面捏起皮肤,两手向前捻动。
小儿推拿在儿童保健中的应用效果及其临床价值[摘要]小儿推拿在古代被称之为小儿按摩,其发展历程十分久远,在推拿学科中占据着十分关键的地位,其理论基础为中医理论,主要是运用手法在体表腧穴进行操作,能够使脏腑气血功能得以有效调整,对儿科疾病进行全面性、系统性、有效性的预防以及治疗。
正是由于小儿按摩经的创立,为小儿推拿在以后的发展道路上奠定了十分扎实的基准,在儿童保健中的应用进行深层次的探讨与分析,具备着十分积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中医;小儿推拿;儿童保健儿童保健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和保护儿童健康生长,目前,我国儿保工作仍然处于初级阶段,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和提升发展。
小儿推拿历史悠久,在明朝就已形成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
其以祖国医学中的辨证理论为基础,通过穴位推拿达到舒筋活络,扶正祛邪,调节儿童气血的效果。
1小儿保健推拿的发展概述小儿保健推拿是在小儿无病的情况下,根据小儿的生理特点而设计和采用的,是有助于小儿生长发育和健身的推拿方法。
隋代《诸病源候论》中就有了导引按摩防治疾病的记载。
唐代著名医家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中记载了丰富的儿童保育内容,用推拿防治小儿疾病的条目共计15条;提到“小儿虽无病,早起常以膏摩囟上及手足心,甚避风寒”,这是应用按摩防治小儿疾病的最早文字记载。
到了明清时期小儿推拿已发展成独立体系,将中医学的整体观、脏腑学说、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等融入小儿推拿学科,奠定了小儿保健推拿的理论基础,期间小儿保健推拿方法亦在民间广为流传。
2小儿保健推拿的临床应用2.1促进生长发育2.1.1早产儿为早产儿提供科学的医疗保健方法的研究近年来有很大进展,小儿推拿是常用方法之一。
采用小儿推拿特定穴位加常规按摩方法,对31例早产儿进行穴位经络按摩,与对照组比较,按摩组在体质量增长、奶量摄入及热卡获取等方面优于对照组,能促进早产儿早期发育。
将小儿推拿与国外通用法结合,把120例早产儿随机分为经络按摩加国外通用法组和抚触组对照研究,30d后经络按摩加国外通用法组在体质量、身长、头围增长、奶量摄入、中枢神经发育方面均优于抚触组,得出经络按摩加国外通用法能给早产儿以良性刺激,对生长发育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小儿推拿是中医的一种传统疗法,在儿科中应用比较广泛。
它通过一些特定的手法作用于患儿体表的特定部位,以调整机体的生理和病理状态。
因此,小儿推拿可以用来治疗小儿发烧、腹泻、遗尿、咳嗽、便秘等疾病。
中医根据小儿发烧的病因,分为外感发烧、阴虚发烧、伤食发烧等多种类型。
前面介绍的那个孩子经辨证为外感风寒发烧,采用清肺经(自无名指掌面末节指纹推向指尖)300次。
穴位:肺经(肺金)位置:无名指掌面。
操作:①补肺经:在无名指面上旋推,见中图,约补200~400次。
②清肺经:面向指根方向直推,见右图,清200~400次。
主治:发热,咳嗽,气喘,胸闷,咽喉肿痛等。
清天河水(自前臂内侧正中至腕横纹推向肘横纹)100次、穴位:天河水位置:前臂内侧正中,自腕横纹至时横纹呈一直线。
操作:用食、中二指腹自腕横纹推向肘横纹,见图.约推100~500次。
主治:发热,烦躁不安,口渴,口舌生疮,惊风等一切热证。
开天门(自小儿眉心推向前发际边缘)100次、穴位:天门(攒竹)位置:自两眉中间至前发际呈一条直线。
操作:用两拇指面自眉心起,交替向上直推至前发际,约推30~50次。
主治:感冒发热,头痛,精神萎靡,惊风等。
推坎宫(自小儿眉心沿眉端向两旁推至眉梢)100次、揉太阳(按揉眉梢后太阳穴)100次等推拿方法,穴位:太阳位置:在两眉梢后凹陷处。
有左为太阳,右为太阴之说。
操作:两拇指或两中指端分别在左右两太阳穴上揉动。
向前揉为补,向耳后揉为泻。
揉30次。
主治:外感发热,头痛,头晕。
达到宣肺解表退热的目的。
一般这类患儿经过推拿治疗一次后体温就可以降下来,下午体温会略有波动,第二天再采取同样手法治疗后体温基本控制在正常范围。
临床上小孩发烧以外感为多,所以小孩若是低烧可以试试上述手法,这样既方便,也可以避免药物的副作用。
这类患儿起病较急,推拿治疗效果较好,但家长在家自行治疗效果不佳的时候,一定要到医院接受正规的治疗。
由于小儿的体质不同,病情变化比较复杂,故小儿推拿必须结合时令、气候和症候表现的差异加以辨别和处理。
小儿推拿临床可行性分析小儿推拿是一种传统中医疗法,通过按摩、拍打等手法刺激儿童体表穴位,调整体内气血流通,调整功能失调,预防和治疗儿童常见病、多发病的一种疗法。
小儿推拿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套独特的理论和技术体系。
作为一种非药物干预手段,小儿推拿在临床上可行性分析如下:首先,小儿推拿是非药物疗法,不会产生药物副作用。
对于一些儿童患有呼吸道感染、肠胃功能失调等常见病,推拿可以作为替代性疗法,避免了对药物的过度依赖,减少了药物毒副作用对儿童健康的损害,具有安全性较高的优势。
其次,小儿推拿具有可操作性强的特点。
推拿手法相对简单,易于掌握和操作,无需过多的仪器设备,只需通过手技的施展,就可以有效地调整儿童体内的阴阳平衡,改善身体的状况。
对于家长来说,学习和掌握一些基本的小儿推拿技巧并不困难,可以在家里进行简单的按摩,起到预防和调理的作用。
另外,小儿推拿具有较高的接受度。
儿童年龄较小,对于外界刺激的适应能力较强,较易接受小儿推拿的治疗。
相比于药物治疗,儿童更容易接受轻柔的按摩和拍打手法,而不排斥或抵触。
在小儿推拿治疗过程中,医师还可采用一些特殊的手段,如讲故事、唱儿歌等,增加儿童的兴趣,提高治疗效果。
此外,小儿推拿具有个体化的优势。
每个儿童的身体状况和病情都有所不同,因此在小儿推拿治疗中,针对每个儿童的具体情况,可以制定相应的个体化治疗方案,以取得更好的疗效。
医师可以根据儿童的年龄、体质、病情等因素,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宜的推拿手法和穴位,以达到治疗效果。
最后,小儿推拿已经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在我国,小儿推拿已经广泛应用于儿科临床中,医师在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和技巧,形成了一套完善的治疗体系。
这些经验和技巧为小儿推拿临床的可行性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小儿推拿作为一种非药物干预手段,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可行性。
它不仅安全、操作简便,而且对儿童具有较高的接受度和个体化优势。
在合理运用和科学指导下,小儿推拿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式,预防和治疗儿童常见病、多发病,提高儿童的健康水平。
小儿推拿简介小儿推拿是一种古老而有效的中医疗法,专门应用于儿童的保健和治疗。
由于儿童的身体结构与成人有所不同,需要特殊的关注和照顾,小儿推拿因此而产生。
这项疗法通过调理儿童的经络和气血,促进身体的健康发展,并且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治疗各种疾病。
下面将详细介绍小儿推拿的起源和基本原理,以及其在儿童保健中的应用。
小儿推拿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的中国古代。
古人发现,在幼儿成长过程中,推拿可以帮助调整体内的阴阳平衡,促进脏腑功能的发育和协调,提高免疫力,从而预防和治疗疾病。
在古代,小儿推拿是由经验丰富的老中医传承给后代,并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论和技术体系。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小儿推拿逐渐被广泛运用于临床实践,并且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认可和推崇。
小儿推拿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对儿童身体的特殊按摩手法,刺激经络和穴位,调整气血循环,促进阳气的升发,阴邪的泄散。
这些手法包括揉、按、推、拿等,力度和频率要根据儿童的年龄和体质状态做出相应的调整。
通过推拿手法的施用,可以调整机体的阴阳平衡,促进气血流通,加强脏腑功能,提高免疫力和抗病能力。
此外,小儿推拿还可以促进儿童的生长发育,增强体质,改善睡眠质量,缓解焦虑和紧张情绪,提高警觉性和注意力。
小儿推拿在儿童保健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首先,在婴幼儿时期,小儿推拿可以用来改善消化功能,预防和缓解腹泻、便秘和胃痛等常见问题。
其次,在幼儿期,推拿可以刺激骨骼的生长发育,改善姿势和步态,纠正驼背、矮小、弱小等问题。
再次,在学龄前儿童时期,推拿可以提高注意力和记忆力,促进智力和语言发育,在学习和生活中更有优势。
除了上述常见问题的应用外,小儿推拿还可以用于治疗许多其他疾病,如呼吸系统疾病(感冒、咳嗽、喘息等)、神经系统疾病(多动症、抽动症、遗尿症等)、皮肤疾病(湿疹、荨麻疹等)、免疫系统疾病(过敏、哮喘等)以及心理和行为障碍等。
小儿推拿作为一种安全而有效的疗法,广受儿童家长和医生的信赖。
尤其在西方国家,小儿推拿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儿科医院和诊所,成为常规的治疗手段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