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祥民主编世界中古史
- 格式:ppt
- 大小:2.47 MB
- 文档页数:20
《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说课稿课题选自人民版历史必修二专题五第一节。
一、学情分析(一)学生:高一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还没有形成体系,对历史问题分析还缺乏深度,历史学科素养不够。
同时,思维活跃,个性鲜明,参与意识强,有一定独立思考能力。
上课时需要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已有的知识采取深入浅出、生动形象的方法进行教学,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和深化,以拓展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
(二)教材:《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是人民版必修二专题五《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第一节的内容,新航路的开辟预示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雏形出现,正是由于新航路开辟使世界几大主要文明区域连接起来了,人类社会的横向交流发生了根本变化,资本主义工业文明曙光初现,这节课奠定了整个专题基础,在教材中具有开篇点题作用。
二、三维目标剖析1.知识与能力(1)结合地图了解早期呈点状分布的独立文明区域,感知新航路开辟前文明的区域性、分散性。
(2)理解新航路开辟的背景。
(3)了解各航海家的航行路线和到达地区。
(4)认识新航路开辟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史料、图片、音乐营造氛围。
(2)通过史料、演示等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和归纳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
(3)通过地图、表格归纳等方式帮助学生了解新航路开辟的经过。
(4)通过引用史料、讨论(或辩论)、问题探究归纳等方法深入理解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并能正确评价该事件。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新航路开辟过程的认识,使学生感受和学习探险家勇于进取的开拓精神。
(2)通过对新航路开辟影响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新航路的开辟是历史的进步,同时该过程及其结果又充满血腥味和罪恶感。
三、教学方法教法:本节课采用情景教学法、问题探究法,运用“情景—探究—感悟”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学科素养。
学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四、教学过程(一)展示地图“分散的世界文明”使学生认识到世界文明的分布是点状的,联系是偶尔的。
《世界上古中古史》参考文献目录[美]摩尔根:《古代社会》上、下册商务印书馆 1977希罗多德:《历史》商务印书馆 1985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商务印书馆 1978阿庇安:《罗马史》商务印书馆 1976苏维托尼乌斯:《罗马十二帝王传》商务印书馆 1995[英]爱德华·吉本:《罗马帝国衰亡史》上、下册商务印书馆 1997韦尔斯·H·G:《世界史纲》北京人民出版社 1982[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前的世界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2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上海社会科学院山版社1992 [美]威廉·麦克尼尔:《西方文明史纲》新华出版社 1992塔西陀:《日耳曼尼亚志》商务印书馆 1959艾因哈德:《查理大帝传》商务印书馆 1975[英]比德:《英吉利教会史》商务印书馆 1991《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第一卷中国社科院出版社 1988伯恩斯·拉尔夫:《世界文明史》 1—4卷商务印书馆 1987[法]基佐:《欧洲文明史》商务印书馆 1998巴林顿·摩尔:《民主和专制的社会起源》华夏出版社 1987[英]汤因比:《历史研究》上、中、下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7[德]斯宾格勒:《西方的衰落》上、下册商务印书馆 1963[意]马基雅维里:《君主论》商务印书馆 1985布瓦松纳:《中世纪欧洲生活和劳动》商务印书馆 1985[美]汤普逊:《中世纪经济社会史》上、下商务印书馆 1963伯特兰·罗素:《权力论》商务印书馆 1991[美]沃尔克:《基督教会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 1991[美]穆尔G.F 《基督教简史》商务印书馆 1981[英]丘吉尔·温斯顿:《英语国家史略》上、下册新华出版社 1985[英]J.E.尼尔:《伊丽沙白女王》四川人民出版社 1989杨真:《基督教史纲》三联书店 1979[英]阿·莱·莫尔顿:《人民的英国史》上、下三联书店 1958[法]布罗代尔:《15—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1—3卷三联书店 1992 [瑞士]雅各布·布克哈特:《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商务印书馆 1979[美]坚尼·布鲁克尔:《文艺复兴时期的佛罗伦萨》三联书店 1985张椿年:《从信仰到理性:意大利人文主义研究》浙江人民出版社 1993 柳布林斯卡娅:《法国史纲》三联书店 1978[法]伏尔泰:《风俗论》共三册商务印书馆 1995[德]洛赫:《德国史》三联书店 1976丁建弘:《德国史》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1[美]希提:《阿拉伯通史》商务印书馆 1979郭应德:《阿拉伯中古史简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7刘祖熙:《斯拉夫文化》浙江人民出版社 1993[美]费希尔:《中东史》商务印书馆 1979[苏]扎波罗夫:《十字军东征》三联书店 1959[苏]斯克伦尼科夫:《伊凡雷帝传》商务印书馆 1986萨拉夫:《印度社会》商务印书馆 1977[奥]米特罗尔·西德尔:《欧洲家庭史》华夏出版社 1978[意]波罗:《马可波罗游记》福建科技出版社 1987[日]井上清:《日本史》三联书店 1957王立达:《日本幕府政治》商务印书馆 1962[日]森岛通夫:《日本为什么成功》四川人民出版社 1986马克尧:《西欧封建经济形态研究》人民出版社 1985马克尧:《英国封建社会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2马克尧:《中西封建社会比较研究》学林出版社 1997朱寰:《亚欧封建经济形态比较研究》东北师大出版社 1996金观涛,唐若昕:《西方社会结构的演变》四川人民出版社 1985李平晔:《人的发现》四川人民出版社 1985《吴于廑学术论著自选集》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5张树栋,刘广明:《古代文明的起源与演进》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1钱乘旦:《现代文明的起源与演进》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1庞卓恒:《人的发展与历史发展》吉林文史出版社 1990赵文洪:《20世纪中华学术经典文库—世界历史卷》兰州文学出版社 2000《世界上古中古史》必读的学术论文齐世荣:《我国世界史学科的发展历史及前景》 (《历史研究》1994年第1期)吴于廑:《世界历史上的游牧世界与农耕世界》 (《云南社会科学》1982年第6期)吴于廑:《世界历史上的农本与重商》 (《历史研究》1984年第1期)吴于廑:《历史上农耕世界对工业世界的孕育》 (《世界历史》1987年第2期)吴于廑:《亚欧大陆农耕世界不同国家在新兴工业世界冲击下的反应》(《世界历史》1993年第1期) 刘家和:《论古代的人类精神觉醒》 (载《古代中国与世界》武汉出版社1995)施治生:《论古代的民主与共和》 (《世界历史》1997年第1期)戚国淦:《16世纪中英政治制度比较》 (《历史研究》1987年第4期)侯建新:《中世纪英国农民个人力量的增长与自然经济的解体》(《历史研究》1987年第3期)刘新成:《都铎王朝的经济立法与英国近代议会君主制的起源》(《历史研究》1995年第2期)《世界上古中古史》论著索引林志纯:《原始群问题编年提纲》,《吉林师大学报》1973年第2期。
第15课探寻新航路导学案活动一:探究问题一:依据课本内容,并结合材料,勾画出为什么要开辟新航路?材料一:1500年左右,随着欧洲商品经济的日益发展和资本主义生产的萌芽,货币日益取代土地成为社会财富的主要标志,货币成为普遍的交换手段。
材料二:东方是金瓦盖顶,金砖铺地,门窗都是黄金装饰...东方简直是一个灿烂辉煌的黄金世界,冒险家的乐园。
——《马可波罗游记》材料三:16世纪一位外交官说,在对东方的探险中,“宗教提供借口,而黄金提供动机”。
材料四:1453年,奥斯曼帝国的军队攻占君士坦丁堡,占领巴尔干、小亚细亚以及克里木等地区,从而控制东西方之间的通商要道。
不但帝国军队肆意抢劫商旅,而且帝国当局还规定对过往商品课以重税。
探究问题二:假如你是一位航海家要探寻新航路,还需要怎样的条件实现远航?活动三:第一环节自主学习P72-74(1)完成表格内容。
(2)找出四位航海家的路线,并在书上标注姓名、时间、最远到达地点。
(温馨提示:仔细阅读相关史事和知识拓展)活动四:根据以下史料,分析探寻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材料一:随着西方殖民时代的到来,美洲的农作物,如烟草、玉米、马铃薯、甜菊、花生、西红柿传到欧洲、亚洲和非洲……——出自周一良、吴于廑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材料二:地理大发现之后,欧洲商人的贸易范围空前扩大...意大利各城市的商业地位逐渐被葡萄牙的里斯本、西班牙的塞维利亚、尼德兰的安特卫普所排挤。
——张箭《地理大发现研究集》材料三:商人们赚取了利润,而物产的流通则促进了世界各地的经济交流。
从那时候开始,人类的历史才称得上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
——摘编自《历史地图册·必修Ⅱ》材料四:16世纪,欧洲的黄金从55万公斤增加到119万多公斤,……物价上涨使靠工资为生的工人实际工资下降,日趋贫困。
按传统方式征收的定额货币地租的封建主,收入减少了。
同时新兴的资产阶级靠使用廉价的劳动力和高价出售产品而得到好处。
——孔祥民主编《世界中古史》随堂检测1.(2023年春季•北京学业水平测试)下图中,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的航海路线是()A.①B.②C.③D.④2.(2023年1月•福建学业水平测试)1500年前后的地理大发现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打破世界各地区的封闭状态,人类由此各民族分散、孤立发展开始走向整体世界。
中国史研究生考试科目:一、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史》(上册)晁福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中国古代史》(下册)宁欣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二、中国近现代史《中国近代史》郑师渠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中国现代史》王桧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中国当代史》郭大钧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三、世界古代史《世界上古史》周启迪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世界中古史》孔祥民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四、世界近现代史《世界近代史》刘宗绪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世界现代史》张建华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博仁教育的林老师推荐的以上历史学考研参考书主要几点原因:1、与考试大纲的基本吻合。
以上所推荐的历史学考研参考书基本上与历史学基础考试大纲基本吻合,包含了历史学基础考试大纲所规定的考试内容,对大纲所规定的知识点进行了全面,准确的阐述。
比如“中国古代史春秋战国的改革与变法”这个考点,对应在北师大晁福林老师编写的《中国古代史》春秋时期各国的变法和战国时期各国的变法。
当然,从近两年的命题来看,有一些所谓超纲的知识点,这里建议同学们多看一些历史学专业本科阶段的课程书籍,拓展知识面,另外,在博仁的辅导班上,老师也会介绍相关的历史常识。
2、参考书结构清晰,条理清楚,内容详细。
从这9本书的编写来看,编写结构合理,知识点结构清晰,条理清楚,内容详细,框架突出。
比如高教版世界史六卷本来说,写的也挺好的,但是编写的比较有深度,对于跨专业的考生来说,看这套书是有一定难度的。
3、参考书的观点代表了历史学学术界的主流观点。
在考生备考的过程中,很多考生看了其他参考书,有些观点是不一样,让考生很棘手,特别是在做题的时候,不知道该答哪个观点。
推荐历史基础参考书,代表了历史学的主流观点,考生可以以这些观点为主,进行答题。
最后,建议同学们在历史书的时候,买一本地区,边看书边看地图,通过地图的直观性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特别是世界史部分,首先要搞清楚各个地区和国家的地理位置,能够更容易理解世界史的知识点。
义务教育基础课程初中教学资料活动课二追访历史新闻──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方案一:新闻发布会──哥伦布横跨大西洋自古希腊以来的学者,以及那些亲眼见到船只和陆地在圆圆的地球边缘消失的水手们,都相信地球是圆形的。
果真是如此,那么不论向东或向西航行,都可以到达亚洲。
哥伦布试图说服有钱的赞助者们相信,向西航行“遇到顺风,几天之内”就可以到达日本和中国,那里有黄金、白银。
但葡萄牙人没有给予他帮助,英国国王和法国国王也对这种冒险事业不感兴趣。
1492年已经41岁的哥伦布得到西班牙王室的资助带着三条小船出发了,他们横渡茫茫的大西洋,到达了欧洲人过去不知道的一块“新大陆”。
哥伦布误认为他所到的地方就是印度,因此称当地居民为“印第安人”,他不仅发现了“新大陆”,而且开辟了欧洲到美洲的航线。
这一消息震惊欧洲,发现的过程如何?发现了黄金与白银吗?航行一定艰辛、惊险、刺激吧?让我们来开一个新闻发布会,满足大家的好奇心,好吗?一、活动形式通过新闻发布会形式,重现哥伦布航海探险的经过。
二、活动目的哥伦布是一位伟大的航海家,他为新航路的开辟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同时,他也是一位殖民者,他开辟新航路的目的是为掠夺财富。
通过这一活动,主要让同学们比较全面地了解掌握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目的和过程。
三、活动步骤1.全班推举一名同学作为新闻发言人,若干名同学分别担任西班牙王室代表、船队代表、美洲代表等参加新闻发布会;其他同学作为记者。
2.推举一名同学作为主持人。
3.搜集资料:充分利用图书馆中的相关书籍、互联网上的相关资源,搜集相应的资料。
4.制作、剪辑新闻发布会所需图像材料。
例如将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历程具体分为四个场景:出发时的场景、航海途中的艰辛场景、到达美洲后的活动场景、回到欧洲的场景。
5.召开新闻发布会:由主持人宣布会议开始,新闻发言人做主题发言,记者自由提问了解具体情况,各位代表回答。
6.教师总评:对整个新闻发布会做一个整体评价,并引导学生对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这一历史事件形成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
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由电影《哥伦布传》主题曲《Sailing(远航)》导入“我在远航,穿越海洋,重回故乡;我在远航,乘风破浪,向你靠近,获得自由。
我在飞翔,像那鸟儿,展翅翱翔;我在飞翔,穿过云朵,向你靠近,获得自由。
是否听到,我的心声,夜色茫茫,远隔万里……只为伴你,甘苦自知,是否听到,我的心声……我在远航,穿越海洋,重回故乡,我在远航,乘风破浪,向你靠近!这首歌曲,透出一股苍茫,给人以力量,仿佛让我们看到了茫茫大海上那些乘风破浪的船只,承载着一群孤注一掷的探险家。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探寻新航路》一课的学习,去感受大航海时代的波澜壮阔。
设计意图: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未知欲。
二、新课学习(一)驶向茫茫大海,走向未知世界——梦想启航1、启发引导:教师出示材料,提出问题:依据材料并结合教材分析为什么欧洲会出现探寻新航路的热潮?2、自主探究:学生自主阅读教材P70页文字并结合教师所示五则材料进行独立思考分析提示:从经济、社会、现实、思想因素、动机等五个方面思考(目标1)材料一:1500年左右,随着欧洲商品经济日益发展和资本主义生产的萌芽,货币日益取代土地成为社会财富的主要标志,货币成为普遍的交换手段材料二:北京:是一个“从来没见过的最伟大的都城”……这里的奇珍异宝、日用百货,都是世界上其他城市不能比拟的。
皇宫的壮丽美观,简直是“举世无匹”……锡兰岛“所产之红宝石,他处无有……岛中国王有一红宝石,为世界红宝石中之最大而最美者……——马可·波罗《马可·波罗行纪》材料三:材料四:人文主义思想对西欧人向海外发展,也起了积极促进作用。
人教学过程2、启发引导:教师出示问题,学生思考,进行反馈。
材料:(1)发现“美洲”大陆的是哪位航海家?进行了环球航行,证明地圆学说的又是哪位航海家?(2)观察新航路开辟示意图,可以得到的正确信息_____________①最早开辟新航路的国家是葡萄牙、西班牙②发现了新大陆“美洲”③证明了地球是圆的④新航路开辟后,太平洋沿岸的工商业迅速发展A.①②③④ B.①③④C.①②③ D.②③④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对历史图片知识信息提炼能力;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3、播放《哥伦布传》视频片断,感受大航海时代航海家的富于冒险、勇于开拓的精神品质。
第7课《全球性联系的初步建立和世界格局的调整》一、教学理念以立德树人为历史教学的主要任务,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和价值判断,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以学生发展为本,借助史料教学,问题探究、合作学习等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使学生通过历史学习逐步形成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
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以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和学业水平考试的不同层次为依据,开展课堂教学和教学评价,推动学生的个体发展。
二、教材分析《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和世界格局的演变》是普通高中教科书·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三单元《走向整体的世界》的第二课内容,围绕着新航开辟的影响展开教学。
本课内容在世界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与第一节《全球航路的开辟》形成一个整体,前承世界中古史,后启世界近代史。
15—16世纪是世界历史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全球海路大通,人类社会进入一个全面更新的时代。
这里的“全面更新”一方面指各大洲之间相对孤立的状态被打破,全球性联系初步建立。
另一方面指西欧各国通过开辟新航路和发展海外贸易,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人类即将进入资本主义大发展的变革时期。
因而,新航路的开辟作为整体世界形成的起点,近代史的开端显得尤为重要。
三、学情分析本教学设计针对的是高一学生,高一学生历史学习兴趣浓厚,思维比较活跃,通过初中社会学习,对新航路开辟的相关史实有了基本的了解,对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有初步的认识,但尚需进一步深入。
高一学生已经具备的一定的历史思维,但缺乏把历史事件置于特定时空背景下考察的意识,从材料中提炼信息,在新情境下解决问题的能力尚有待提高。
四、教学目标本课内容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中的要求是:通过了解新航路开辟所引发的全球性流动、人类认识世界的视野和能力的改变,以及对世界各区域文明的不同影响,理解新航路开辟是人类历史从分散走向整体过程的重要节点。
根据课标要求和教材的相关叙述,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1、能够借助地图和文字史料的解读,知道新航路开辟推动了人口、物种、疾病和商品的全球性流通,理解新航路开辟推动了世界联系的加强和世界市场的初步建立,是世界由分散走向整体的重要节点。
《世界中古史》北师大版孔祥民目录前言第一章西欧封建制度的产生第一节民族大迁徙和日耳洛林帝国生第二节法兰克王国和加洛林帝国第二章西欧城市的兴起和十字军东侵第一节中古西欧的城市第二节十字军东侵第三章西欧封建制度的发展第一节英、法和西班牙统一国家的形成第二节德国和意大利的分裂割据第四章东欧的封建国家第一节拜占廷帝国第二节俄罗斯第三节捷克第五章西亚的封建帝国第一节阿拉伯帝国第二节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第六章中古的朝鲜、日本和南亚次大陆第一节朝鲜第二节日本第三节南亚次大陆第七章新航路的开辟和西欧资本主义的兴起第一节新航路的开辟第二节西欧资本主义的兴起第八章西欧文化和文艺复兴第一节 5 至15 世纪的西欧文化第二节欧洲的文艺复兴第三节中古后期的自然科学和新哲学第九章宗教改革与德国农民战争第一节德国宗教改革与农民战争第二节宗教改革的发展和罗马天主教会的反扑第十章封建制度解体时期的西欧诸国第一节英国第二节法国第三节尼德兰资产阶级革命第四节三十年战争后记前言世界中古史的内容和分期世界中古史,国内外学术界有人又称它为世界中世纪史。
中世纪一词,最初出现在西方的文艺复兴时代,专指从西罗马帝国灭亡到文艺,在他复兴之间那段时间,大约相当于公元5 世纪到15 世纪。
意大利著名的考古学家和人文主义史学家弗拉维奥比翁多(1388—1463 年)的30 卷巨著《罗马帝国衰亡后的历史》里,专门论述了从472 年到1440 年间的历史,第一次把中世纪作为一个独立的时期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可是,他的观点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
1725 年,具有不少天才思想闪光的、意大利杰出的历史学家贾巴斯蒂塔维科(1668—1744 年)(简称《新科学》在他的名著《论民族共同性的新科学原理》)中,把人类的历史分为神的时代、英雄时代和人的时代,周而复始。
在维科看来,所谓中世纪主要指新一轮神的时代,即从西罗马帝国灭亡到但丁所处的时代。
18 世纪法国启蒙学家伏尔泰和孟德斯鸠等人,从法律和政治制度方面考察了中世纪的封建制度,奠定了西方研究中世纪史的基础。
江苏省徐州市王杰中学2014年高中历史 专题五第一课 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导学案 人民版必修2(二)条件:1、客观:航海、造船技术的进步及地理知识的提高。
2、主观: 、 王室的支持。
(三)概况:时间率队航 海家 支持的 国家 主要贡献 1487年1492年1497~1498年1519~1522年麦哲伦(四)影响:1、人类文明交往之路:分散的文明走向链接, 开始出现。
2、世界市场联系之路:引起了“ ”和“价格革命”。
3、思想震撼之路:冲击了 领域。
4、殖民掠夺之路:殖民掠夺和殖民制度登上历史舞台。
二.学习交流与问题讨论(重难点突破)探究一 文明的链接问题1. “农业革命”后,世界日渐发展形成了五大文明区域并孕育产生了五大区域文明,你能准确列举吗?(参见教材P80《分散的世界文明图》)问题2. 阅读下列材料,想一想,15世纪前,欧洲人绘制如此世界地图并对东方世界有着如此怪诞的章节与课题专题五 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 第一课 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 主备人 审核人 学习目标 1.掌握史实:开辟新航路的史实。
2.提高认识:新航路的开辟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
3.获得感受:探险家们勇于进取的开拓精神。
重点、难点重点: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难点:新航路开辟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形成的标志。
教学资源 教材、导学案及PPT 图文资料等。
认识,说明早期文明的分布呈现出怎样的特点?材料一直到15世纪,欧洲人的世界地图都非常简单:耶稣高高在上俯瞰世界,诺亚的三个儿子分别居住在欧、亚、非三洲为各洲始祖。
地图上用圆规画出网状,网状内有代表城市和王国的旗帜和城堡。
所谓的“世界”不过是以地中海区域为主要范围的“世界”罢了。
材料二在新航路开辟以前,欧洲人对生活在神秘而遥远的东方人民深感离奇莫测,传奇的虚幻令人惊愕。
传说恒河源头的印度人吃蛇,而且能活到400岁。
又说东方的人有些生来只有一条腿的,但是行动却非常灵巧。
欧洲人甚至认为印度洋的土地上有一个由人和动物两类怪物构成的世界。
2019上半年高中历史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真题及答案【网友版】一、考题回顾【多版本】1.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2.希腊地理位置,民主政治3.经济全球化4.中国古代工官和匠户制度(汉武帝盐铁专营)5.亚里士多德的主要思想6.一五计划7.中世纪天主教8.徽商9.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10.雅典和斯巴达11.文明的链接二、考题解析【例如:文明的链接】试讲题目1.题目:文明的链接2.内容:欧洲和亚洲之间很早就存在贸易往来。
15世纪,土耳其的扩张阻隔了西欧各国通过地中海到东方去的传统商路。
西欧各国为了获得东方的商品和黄金,迫切希望开辟新航路。
于是,从15世纪中后期开始的“地理大发现”掀起了开辟新航路的热潮。
新航路的开辟引起了“商业革命”,许多新的商品如美洲的烟草、可可和中国的茶叶等出现在欧洲市场上,香料等传统商品的交易量更是成倍上升。
同时,市场的扩大有力地刺激了西欧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
为了控制国内外贸易,英、法、荷等国建立了一批特权贸易公司,如英国的东印度公司就负有政治、军事等职责。
特权贸易公司的活动推动了西欧资本原始积累的进程。
新航路开通后,大西洋沿岸取代地中海区域成为欧洲商路和贸易的枢纽。
葡萄牙的里斯本、西班牙的塞维利亚、尼德兰的安特卫普和英国的伦敦等逐渐成为国际贸易中心。
新航路的开辟引起了“价格革命”。
随着贵金属的大量流入,西欧市场的金银持续贬值,商品价格直线上升。
16世纪末,西班牙物价平均上涨4倍多,谷价则上涨了5倍。
价格革命加速了社会的分化,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封建地主因收取定额的货币地租,购买能力大不如前,财力和社会地位进一步下降。
而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化的贵族获益匪浅,他们一方面利用廉价劳动力进行商品生产,另一方面高价出售商品,牟取暴利,经济实力迅速增强。
价格革命也成了西欧资本原始积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新航路开辟后,各个地区各个民族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
世界古代史【课程编号】【课程类别】历史学专业基础课【学分数】【适用专业】历史学【学时数】72 【编写日期】2012年12月21日一、教学目标世界古代史包括世界上古史和世界中古史两部分内容,讲述的是自人类形成以来至16世纪的世界历史,包括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三个阶段,着重阐述这三个阶段各自形成、发展和解体的过程。
《世界古代史》课程是大学历史学专业本科生的必修课程,是大学生学习世界古代史基础知识并顺利进入世界近现代史学习阶段的起点。
通过学习,不仅能够使学生掌握世界古典文明史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认识并理解世界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了解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波澜壮阔的场面,而且能够提高学生自身的人文素养和适应社会的能力,为学生将来从事世界史及其相关专业的教学与研究奠定良好的基础。
1.认知目标:通过学习,要求学生掌握世界古代史的基本史实,了解历史发展过程,明确其发展的基本线索和特点,探索其发展规律。
2.技能目标: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学以及其他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今后不仅能够胜任中学世界古代史的教学工作,成为中学师资队伍的后备力量,而且能够成为未来适应社会并从事各项工作的预备性人才。
3.情感目标:在贯彻史论结合、突出重点的基本教学方法的同时,充分利用多媒体以及音像等教学辅助手段,增加学生的历史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历史兴趣,提高学生的教学实践与科研创新能力。
二、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一)导言 2学时主要内容:世界古代史的研究对象与特点,研究意义与方法,古代世界史的发展历程、史料与史学研究状况。
教学要求:了解世界古代史的主要内容与特点及学习世界古代史的意义与方法。
引导学生了解世界历史的分期问题。
重点、难点:世界古代史的发展脉络,史学界对分期问题的讨论。
(二)第一章原始社会 2学时主要内容:1.人类的形成2.人类社会的早期发展3.氏族公社的解体4.原始精神文化教学要求: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人类的起源和形成,原始社会的发展、解体及阶级国家的产生,对人类发展有清楚的认识。
考研经典参考书目【心理学】●普通心理学参考书作者出版社《普通心理学》彭聃龄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普通心理学》孟昭兰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普通心理学》叶亦乾、何存道、梁宁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心理学与生活》(第16版) [美]格里格·津巴多著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年●发展心理学参考书作者出版社《发展心理学》林崇德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儿童心理学》(第二版)朱智贤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当代儿童发展心理学》桑标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教育心理学参考书作者出版社《当代教育心理学》陈琦、刘儒德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教育心理学》陈琦、刘儒德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教育心理学》冯忠良、伍新春等著人民教育出版社《教育心理学》吴庆麟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教育心理学》皮连生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年《教育心理学-献给教师的书》吴庆麟主编华东师大出版社,2003年●实验心理学参考书作者出版社《实验心理学》朱滢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实验心理学》孟庆茂等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实验心理学》杨治良著北京大学出版社《实验心理学》郭秀艳人民教育出版社《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董奇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心理学统计参考书作者出版社《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张厚粲、徐建平编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心理与教育统计学》邵志芳著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教育统计学》王孝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心理与行为科学统计》甘怡群北京大学出版社●心理测量参考书作者出版社《心理与教育测量》戴海琦等主编暨南大学出版社《心理测量》金瑜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心理测量学》郑日昌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考研经典参考书目【教育学】●教育学原理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学基础》,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王道俊、王汉澜著,《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2004年重印黄济、王策三著,《现代教育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叶澜著,《教育概论》,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9年版, 2004年重印袁振国主编,《当代教育学》,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王道俊、郭文安主编,《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年5月●中外教育史王炳照等著:《简明中国教育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孙培青主编:《中国教育史》(修订本),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吴式颖著:《外国教育史教程》,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教育心理学皮连生主编,《教育心理学》(修订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陈琦、刘儒德主编,《当代教育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张春兴著,《教育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冯忠良主编,《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12版●教育科研方法叶澜著,《教育研究方法论初探》,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裴娣娜著,《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辽宁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袁振国著,《教育研究方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考研经典参考书目【公共管理】考研经典参考书目【历史学】 统考经典参考书目1.历史学考研大纲2.大纲解析3.朱绍候主编:《中国古代史》,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4.李侃等著:《中国近代史》,中华书局出版,1994年版5.何沁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1999年版6.王桧林主编:《中国现代史》,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03年版7.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六卷本)》,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8.朱寰主编:《世界古代中世纪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9.孔祥民主编:《世界中古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0. 齐涛主编:《世界通史教程(三卷本)》山东大学出版社11. 郑师渠主编:《中国近代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2. 刘宗绪主编:《世界近代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3. 张建华主编:《世界现代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非统考经典参考书目考研经典参考书目【企业管理】●管理学参考书作者出版社管理学周三多高等教育出版社管理学周三多复旦大学出版社参考书作者出版社管理学罗宾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管理学原理陈传明机械工业出版社管理学徐国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管理学原理杨文士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管理学:现代观点芮明杰上海人民出版社管理学孔茨经济科学出版社企业管理概论黄渝祥高等教育出版社管理学王凤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考研经典参考书目【日语】参考书作者出版社《日语概说》皮细庚著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日语》陈生保等编著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日本文化概论》韩立红南开大学出版社《日本》大森和夫大连出版社《新编日汉翻译教程》梁传宝、高宁编著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日本国家概况》刘笑明南开大学出版社《日本文学作品选读》周平编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日本语概说》加藤彰彦、佐治圭三、森田良行樱枫社《高级日语》吴侃村木新次郎主编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日语概论》翟东娜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考研经典参考书目【社会保障】 管理学考研经典参考书目【社会学】参考书作者出版社《社会学概论新修》(第三版)郑杭生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社会学研究方法(第二版)》风笑天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社会研究方法教程》袁方北京大学出版社《民俗学概论》钟敬文主编上海文艺出版社《外国社会学史》贾春增中国人民大学出版2002年第2版《社会工作概论》(第2版)王思斌高等教育出版社《社会学教程》(第二版)王思斌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社会统计学》(第三版)卢淑华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中国社会思想史》王处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西方社会思想史》于海复旦大学出版社《社会学》(第11版)[美]戴维•波普诺著李强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西方社会学理论》(97版)于海南京大学出版社考研经典参考书目【行政管理】●行政管理学参考书作者出版社《行政管理学》夏书章高等教育出版社或者中山大学出版社《公共行政学》张国庆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公共行政学》竺乾威复旦大学出版社《行政管理学》张永桃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行政管理学概论》张国庆北京大学出版社《西方行政学说史》丁煌武汉大学出版社《行政学原理》孙荣等编著复旦大学出版社《行政学》沈亚平主编南开大学出版社《公共行政管理》彭和平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公共行政导论》周庆行主编重庆大学出版社●公共管理学参考书作者出版社《公共管理学》陈振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公共管理学》张成福、党秀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公共管理学》黎民高等教育出版社《公共管理导论》欧文.E.休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公共管理学原理》陈振明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管理学参考书作者出版社《管理学》周三多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管理学-原理与方法》周三多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管理学》斯蒂芬·P·罗宾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一般管理学原理》张康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管理学概论》邵冲编著中山大学出版社考研经典参考书目【英语】考研经典参考书目【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参考书作者出版社《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上下册)肖前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年《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李秀林、王于、李准春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11月《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程》赵家祥、聂锦芳、张立波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马克思主义哲学史》黄楠森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马克思主义哲学论纲》胡海波等吉林人民出版社,2006年参考书作者出版社《中国哲学简史》冯友兰著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中国哲学史》北京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教研室北京大学出版社《中国哲学史》李锦全等主编人民出版社考研经典参考书目【政治学】●政治学理论参考书作者出版社《政治学基础》王浦劬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政治学原理》(第二版)王惠岩高等教育出版社《西方政治思想史纲》马啸原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当代西方政治思潮》徐大同主编天津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毛泽东思想基本问题》金春明等主编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1年《比较政治制度》王惠岩吉林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中国共产党七十年》胡绳主编中共党史出版社,1991版《政治学》孙关宏、胡雨春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5月版《中外政治制度比较》徐育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4年《政治学导论》杨光斌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国际关系学考研经典参考书目【中国语言文学】●文学史参考书目作者出版社《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钱理群等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下册)朱栋霖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修订版《中国当代文学史》洪子诚著北京大学出版社《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朱东润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外国文学史》朱维之等著南开大学出版社《中国文学史》游国恩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外国文学史》郑克鲁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国当代文学史》王庆生高教出版社,2003年《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陈思和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第一版袁世硕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中国古代文学史》郭预衡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中国文学史》章培恒、骆玉明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年●文学理论、美学参考书目作者出版社《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教程》张少康著北京大学出版社《文学理论》鲁枢元、刘锋杰、姚鹤鸣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7月版《文学理论基本问题》陶东风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3版《文学理论》韦勒克三联书店,1988年《西方美学史》朱光潜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年《美学基本原理》刘叔成等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美学原理》朱立元华东师大出版社,1998年《美学》朱立元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古代汉语参考书目作者出版社《古代汉语》王力中华书局1998年校订重排本《古代汉语》(上、下)郭锡良商务印书馆,1999年《古代汉语》许嘉璐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年●现代汉语参考书目作者出版社《现代汉语(增订本)》黄伯荣、廖序东高教出版社《现代汉语》胡裕树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现代汉语》邢福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年《新编现代汉语》张斌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语言学概论参考书目作者出版社《语言学纲要》叶蜚声、徐通锵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普通语言学概要》(第二版)伍铁平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语言学概论》高名凯、石安石中华书局《语言学概论》胡明扬语文出版社考研经典参考书目【法律硕士(非法学)】考研经典参考书目【法学】●民法参考书作者出版社《民法学》魏振瀛北京大学出版社《民法学》(第二版)王利明等著法律出版社,2008年2月出版《民法》(第二版)郭明瑞高教出版社,2007年《民法学》江平主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7年最新版《民法原论》(第二版)马俊驹、余延满著法律出版社●法理学参考书作者出版社《法理学》卓泽渊法律出版社《法理学》张文显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法理学》(第二版)沈宗灵北京大学出版社《法理学导论》舒国滢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6月版《法理学》舒国滢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二版《法理学》李龙主编人民法院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联合出版●宪法参考书作者出版社《宪法》(第二版)周叶中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宪法》许崇德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7月版《宪法学》焦洪昌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年版《宪法学》许崇德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新宪法学》秦前红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中国宪法》(第二版)胡锦光、韩大元主编法律出版社●刑法参考书作者出版社《刑法》高铭暄、马克昌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刑法学》曲新久、陈兴良等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8年5月版。
学习任务单课程基本信息学科历史年级高一学期春季课题中古时期的欧洲教科书书名:《中外历史纲要(下)》教材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日期:2019年12月学生信息姓名学校班级学号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三亚学校学习目标1.掌握中古早期西欧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封君封臣制度、庄园与农奴制度和基督教会神权至上,认识其成因及影响,学习运用唯物史观对历史现象进行分析。
2.通过掌握中古中后期西欧封建社会发展过程中一系列新变化的相关史实并分析其影响,培养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能力。
3.知道拜占庭帝国的一度强大和俄罗斯逐渐成为中央集权的大帝国,认识拜占庭帝国时期的《罗马民法大全》对西欧及世界历史发展的重要影响,培养历史解释能力。
4.通过对西欧封建制度与拜占庭、俄罗斯中央集权制度的对比,理解不同历史条件下文明呈现的不同特征,深刻认识欧洲区域文明多元并存的面貌,具有世界意识。
课前学习任务1.中古时期指哪一历史阶段?2.中古早期西欧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什么?3.中古中后期,西欧封建社会出现了哪些新变化?课上学习任务【学习任务一】根据材料,封君封臣制度的形成原因是什么?材料1:中古西欧初期王权衰落,社会秩序混乱,地方豪强互相斗争,战乱不已,盗匪横行。
国王和贵族为维持自己的地位,往往蓄养一批武装家丁,进行自卫或攻击别人。
这些武装扈从(叫做封臣)原由主人供给衣食装备,后来渐改为赐给他们一块土地,以其收入作为服军役的费用。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古代史编下卷》【学习任务二】根据以下三则材料,结合教材,概括封君封臣制度的内容及特点。
材料2:西欧封建主往往同时拥有土地所有权和政治统治权,二者浑然一体,难以区分,统称为领主权。
封建主作为领主对其领地(即封地)以内和附近的居民有许多行政司法权力,封建主利用这些权力控制和剥削农民。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古代史编下卷》材料3:我……效忠我的主人,爱其所爱,仇其所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