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音乐》课程标准

《音乐》课程标准

《音乐》课程标准
《音乐》课程标准

学前教育专业

《音乐》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音乐》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实操课程。其任务主要是让学生掌握音乐业务的相关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具备学前教育相应的基本职业能力。

二、课程教学总体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掌握音乐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能运用演唱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完成相关岗位的实际工作任务,熟悉音乐活动的总体工作流程,具备音乐相关业务的职业能力,达到10级职业资格的鉴定要求。同时,在完成项目任务的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敬业爱岗精神,学会沟通与合作,树立标准化、规范化、安全和生态等意识,在此基础上形成以下职业能力:

第一学年能力目标:

●能掌握音乐相关的理论基础知识并准确运用;

●能准确掌握节奏模唱与听辨练习;

●能用自然流畅的声音演唱歌曲及视唱曲;

第二学年能力目标:

●能准确的掌握科学的发声技巧与演唱技巧;

●能用洪亮的声音有感情的演唱艺术歌曲;

●能积累大量的幼儿歌曲并结合幼儿舞进行歌表演;

第三学年能力目标:

●能掌握基本合唱理论知识及拍点与图示的练习;

●能用自然流畅的声音准确演唱分声部合唱歌曲;

●能准确的对幼儿进行儿童合唱歌曲的指挥与排练。

三、教学内容及其具体教学目标和要求

第一学期教学安排

(一)第一单元音的位置与高低

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音相关的乐理知识。

技能目标:能准确模唱钢琴上的音,能用自然流畅的声音准确演唱视唱练习曲。

情感目标:能用洪亮的声音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2.教学要求

①要求学生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②能准确的进行听音模唱

③能准确的演唱歌曲;

3.教学内容

(1)音的位置与高低

①音的相关知识;

②记谱法;

③音名、唱名与音的分组;

④半音与全音

(2)节奏练耳与视唱

(3)歌曲《铃儿响叮当》

(二)第二单元音的时值与长短

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基础乐理知识音符与休止符技能目标:能准确演唱一个C调式的视唱

情感目标:能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2.教学要求

①具有饱满的精神状态;

②能准确把握歌曲演唱的情绪;

3.教学内容

(1)音的时值与长短

①音符;

②音符的种类;

③休止符;

④五线谱音符和休止符的规范记写

(2)节奏练耳与视唱

(3)歌曲《送别》

(三)第三单元拍子与节奏

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节拍与节奏的相关乐理知识

技能目标:能准确演唱各种节奏型的视唱

情感目标: 能有感情的演唱视唱及歌曲

2.教学要求

①具有饱满的精神状态;

②能准确演唱歌曲及视唱

③能准确把握歌曲演唱的情绪;

3.教学内容

(1)拍子与节奏

①节拍

②拍子的种类

③特殊节奏

④音值组合法

(2)节奏练耳与视唱

(3)歌曲《红河谷》

(四)第四单元常用记号

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常用省略记号与装饰音

技能目标:能准确演唱带有省略记号与装饰音的视唱情感目标:能准确把握歌曲的情感

2.教学要求

①具有饱满的精神状态;

②能准确演唱歌曲及视唱

③能准确把握歌曲演唱的情绪;

3.教学内容

(1)常用记号

①常用省略记号

②常用装饰音记号

③演奏法记号

④音乐术语

(2)节奏练耳与视唱

(3)歌曲《故乡的小路》

第二学期教学安排

(一)第五单元音程

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音程相关的乐理知识。

技能目标:能准确念打节奏听辨模唱,能用自然流畅的声音准确演唱视唱练习曲。

情感目标:能用洪亮的声音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2.教学要求

①要求学生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②能准确的进行视唱练习

③能准确的演唱歌曲;

3.教学内容

(1)音程

①音程的度数与音数

②自然音程;

③变化音程和音程的扩大与缩小;

④音程的转位

⑤协和音程与不协和音程

(2)节奏练耳与视唱

(3)歌曲《西风的话》

(二)第六单元调、调号与大小调式

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乐理知识调与调号、调式的相关概率、大调式与小调式

技能目标:能准确演唱一个降号调式的视唱

情感目标:能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2.教学要求

①具有饱满的精神状态;

②能准确把握歌曲演唱的情绪;

3.教学内容

(1)调、调号与大小调式

①调与调号

②调式的相关概念

③大调式与小调式

(2)节奏练耳与视唱

(3)歌曲《愉快的梦》

(三)第七单元和弦

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三和弦相关乐理知识

技能目标:能准确演唱两个升号调式的视唱情感目标: 能有感情的演唱视唱及歌曲

2.教学要求

①具有饱满的精神状态;

②能准确演唱歌曲及视唱

③能准确把握歌曲演唱的情绪;

3.教学内容

(1)和弦

①和弦的基本概念

②和弦的种类

③三和弦的转位

④调式中的和弦

(2)节奏练耳与视唱

(3)歌曲《歌声与微笑》

(四)第八单元中国民族调式

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民族五声调式相关概率

技能目标:能准确演唱民族调式的视唱

情感目标:能准确把握歌曲的情感

2.教学要求

①具有饱满的精神状态;

②能准确演唱歌曲及视唱

③能准确把握歌曲演唱的情绪;

3.教学内容

(1)中国民族调式

①民族五声调式

②民族调式的识别

(2)节奏练耳与视唱

(3)歌曲《龙文》

第三学期教学安排

(一)艺术歌曲

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5首艺术歌曲

技能目标: 运用正确发声方法,吐字咬字清晰准确,音准.节奏准确无误情感目标: 情感贴合歌曲需要,真挚恰当.

2.教学要求

①能准确读谱,熟识简谱并会读简单的五线谱

②能准确演唱歌曲

③演唱时站姿标准,表情贴合歌曲,精神状态饱满

3.教学内容

(1)歌曲《长城谣》

①发声训练

②歌曲背景及词曲作者

③分析歌曲结构

④学唱歌曲

(2)歌曲《雪绒花》

①发声训练

②欣赏电影《音乐之声》片断及经典曲目,介绍歌曲背景

③学唱歌曲

(3)歌曲《月之故乡》

①发声训练

②分析歌曲背景及情感表达

③学唱歌曲

(4)歌曲《飞吧,鸽子》

①发声训练

②练习三拍子节奏

③学唱歌曲

(5)歌曲《生死相依我苦恋着你》

①发声训练

②欣赏电影《共和国之恋》片断,了解歌曲表达内容

③学唱歌曲

(二)幼儿歌唱发声器官的结构、功能

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幼儿歌唱发声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技能目标:能够正确运用歌唱的发声器官器官;

情感目标:能够感受到歌唱的乐趣。

2.教学要求

①能掌握幼儿发声器官的基本生理结构

②能掌握幼儿发声器官的功能

3.教学内容

(1)呼吸器官

①肺;

②气管、支气管;

③胸廓、横膈膜。

(2)发音器官

①声带;

②喉腔;

(3)共鸣器官

①鼻腔;

②鼻窦;

③咽;

(4)语言器官

①口腔前庭;

②固有口腔;

(三)幼儿歌曲演唱方法

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幼儿歌曲的演唱理论知识;

技能目标:能够正确运用歌曲演唱方法;

情感目标:能够感受到歌唱的乐趣。

2.教学要求

①要求学生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②能熟练运用演唱方法;

3.教学内容

(1)优美范唱感染幼儿

①《走路》

②《小小的船》

(2)合理运用图谱

①《小公鸡》

②《小宝宝睡着了》

(3)结合肢体语言

②《排排坐》

(4)合理利用幼儿经验迁移

①《拍手点头》

②《捏面人》

(5)创设游戏情境

①《宝宝和摇篮》

②《蝴蝶》

(四)幼儿歌唱发声练习

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幼儿歌曲发声的理论知识;

技能目标:能够正确运用歌唱方法练声;

情感目标:能够感受到歌唱的乐趣。

2.教学要求

①要求学生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②能用自然流畅的声音演唱歌曲;

3.教学内容

(1)关于动物的主题

①《两只小花狗》

②《小蜜蜂》

③《三只猴子》

④《金孔雀轻轻跳》

⑤《萤火虫》

(2)关于大自然的主题

①《小雨沙沙》

②《云》

④《秋天多么美》

⑤《月亮船》

(3)关于爱的主题

①《我爱我的幼儿园》

②《妈妈我要亲亲你》

③《妈妈唱歌宝宝听》

④《家》

⑤《国旗多美丽》

第四学期教学安排

(一)初级幼儿歌曲学习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准确掌握幼儿歌曲的节奏、音准并用科学的发声方式背唱;

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引导,能根据幼儿歌曲的内容、情感选择合适的舞蹈动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初级幼儿歌曲表演有一定的兴趣,乐于为儿歌进行舞蹈创编。

2.教学要求

①学生能用自然、科学的声音演唱儿歌;

②学生能准确掌握儿歌的音准及节奏;

③引导学生为儿歌选择相应的舞蹈动作。

3.教学内容

《我爱我的小动物》、《大鼓和小鼓》、《小手拍拍》、《不倒翁》、《大熊猫》、《圣诞歌》、《快乐的音乐会》、《两只小象》、《小小音乐家》、《胡说歌》

(二)中级幼儿歌曲学习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在掌握幼儿歌曲的节奏、音准的基础上有感情地背唱幼儿歌曲;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能自主根据幼儿歌曲的内容、情感选择合适的舞蹈动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中级幼儿歌曲表演有一定的兴趣,并乐于为儿歌进行舞蹈创编。

2.教学要求

①学生能用自然、科学的声音演唱儿歌并有感情地、流畅地背唱;

②学生能准确掌握儿歌的音准及节奏,并且速度均匀、力度准确、音色圆润;

③学生能分小组讨论,自主为儿歌选择相应的舞蹈动作。

3.教学内容

《袋鼠》、《各族小朋友在一起》、《老黑奴》、《音阶歌》、《让座》、《我爱洗澡》、《买菜》、《雪花和雨滴》、《春之歌》、《吹泡泡》

(三)高级幼儿歌曲学习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运用乐理、视唱练耳等知识根据简谱自主学唱高级幼儿歌曲;

过程与方法:能独立完成幼儿歌曲的舞蹈动作创编并自然大方地表现出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高级幼儿歌曲表演有一定的兴趣,并对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有一定的向往。

2.教学要求

①学生能自然、大方并且流畅、完整地将幼儿歌曲表演呈现出来;

②学生能自主根据简谱学习幼儿歌曲;

③学生能独立为儿歌编配舞蹈动作。

3.教学内容

《采草莓》、《老师老师我爱你》、《秋天多么美》、《龟兔赛跑》、《戏说脸谱》、《新年乐淘淘》、《快乐的孩子爱唱歌》、《勤快人和懒惰人》、《蜗牛与黄鹂鸟》、《小进行曲》

第五学期教学安排

(一)合唱块模块

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加强合唱欣赏,能培养合唱兴趣。

2.能养成良好而正确的发生姿势

技能目标:1.能扎扎实实地进行音准与节奏与训练。

2.注重训练合唱音响的协调,咬字吐字的清晰。

情感目标:1.能以科学的方法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色进行深一层的歌唱方法和形态训练.

2.教学要求

①教师认真地准备好每一次活动,要求知识通俗易懂并有一定的兴趣性.

②学生不得旷课,学生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

③学生积极和辅导老师进行配合,以便使音乐兴趣活动小组开展的具有生动性,活泼型.

3.教学内容

(1)艺术歌曲类

①《在灿烂阳光下》

②《同一首歌》

③《在银色月光下》

(2)幼儿歌曲类

①《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

②《念故乡》《四季的问候》

(二)指挥模块

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强调指挥动作的准确,能鲜明准确的训练。

2.能够准确打出预备拍,起拍,起唱,收拍的动作。

技能目标:1. 扎实实地进行拍点与图示的练习。

2.注重训练合唱音响的协调,咬字吐字的清晰。

情感目标:1.注意以科学的方法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色进行深一层的歌唱方法和形态训练.

2.教学要求

1.动作准确鲜明,简练朴素,美观,大方。

2. 拍点准确,手腕,手掌的弹性动作要简洁。

3. 指挥的力度与速度要与曲目情绪相符。

4.一定要强调合唱队员注意歌曲的音准,节奏,速度,力度,对歌曲情绪,风格的处理。

3.教学内容

1. ①《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

②《念故乡》《四季的问候》

四、教学原则和方式方法

1. 教学原则

在落实方向性、科学性原则的前提下,遵照以下原则开展教学活动:

①照《工(四级)》相关职业标准进行教学;

②充分体现任务引领、实践导向的课程设计思想。以完成任务的典型活动项目来驱动,通过现场指导、参观调研、技能训练、教学实践、岗位实习等一系列理论与实践学习一体化的活动,以多媒体教学为辅助等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的方式来完成教学,让学生在各种活动中进行自主探究式的学习和实践,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掌握应具备的职业能力;

②学生为本,教学内容以实践性、实用性为主,寓教于乐,循序渐进;

③体现先进性,立足于贵阳及周边地区本行业的发展现状,使教学更贴近本行业的发

展和实际需要;

⑤教学活动设计具有可操作性、启发性、趣味性和指导性。

2. 教学方法

①项目教学法。以任务驱动、项目引领,明确学习的目标,检查学习的达成;

②理实一体教学法。将规范、技术的学习和练习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做中学,教师在做中教;

③任务和评价的分层。尊重学生的差异并在学习和评价过程中得以合理地量化,激发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④多媒体教学法。拓展课堂视野,提高课堂效率。

3. 教学项目设计及课时计划

第一学期:课程总学时为 36 学时,每周 2学时。其中教学时间 32学时,考核 4 学时。具体安排如下:

第二学期:课程总学时为 36 学时,每周 2学时。其中教学时间 32学时,考核 4 学时。具体安排如下:

第三学期:课程总学时为 36 学时,每周 2学时。其中教学时间 32学时,考核 4 学时。具体安排如下:

第四学期:课程总学时为 36 学时,每周 2学时。其中教学时间32学时,考核 4学时。具体安排如下:

第五学期:课程总学时为 36 学时,每周 2学时。其中教学时间 32学时,考核 6学时。具体安排如下:

音乐课程标准

学前教育专业 《音乐》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音乐》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实操课程。其任务主要是让学生掌握音乐业务的相关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具备学前教育相应的基本职业能力。 二、课程教学总体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掌握音乐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能运用演唱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完成相关岗位的实际工作任务,熟悉音乐活动的总体工作流程,具备音乐相关业务的职业能力,达到10级职业资格的鉴定要求。同时,在完成项目任务的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敬业爱岗精神,学会沟通与合作,树立标准化、规范化、安全和生态等意识,在此基础上形成以下职业能力: 第一学年能力目标: ●能掌握音乐相关的理论基础知识并准确运用; ●能准确掌握节奏模唱与听辨练习; ●能用自然流畅的声音演唱歌曲及视唱曲; 第二学年能力目标: ●能准确的掌握科学的发声技巧与演唱技巧; ●能用洪亮的声音有感情的演唱艺术歌曲; ●能积累大量的幼儿歌曲并结合幼儿舞进行歌表演; 第三学年能力目标: ●能掌握基本合唱理论知识及拍点与图示的练习; ●能用自然流畅的声音准确演唱分声部合唱歌曲; ●能准确的对幼儿进行儿童合唱歌曲的指挥与排练。 三、教学内容及其具体教学目标和要求 第一学期教学安排 (一)第一单元音的位置与高低 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音相关的乐理知识。 技能目标:能准确模唱钢琴上的音,能用自然流畅的声音准确演唱视唱练习曲。 情感目标:能用洪亮的声音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2.教学要求 ①要求学生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②能准确的进行听音模唱 ③能准确的演唱歌曲; 3.教学内容 (1)音的位置与高低 ①音的相关知识; ②记谱法; ③音名、唱名与音的分组; ④半音与全音 (2)节奏练耳与视唱 (3)歌曲《铃儿响叮当》 (二)第二单元音的时值与长短 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基础乐理知识音符与休止符技能目标:能准确演唱一个C调式的视唱 情感目标:能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2.教学要求 ①具有饱满的精神状态; ②能准确把握歌曲演唱的情绪; 3.教学内容 (1)音的时值与长短 ①音符; ②音符的种类; ③休止符; ④五线谱音符和休止符的规范记写 (2)节奏练耳与视唱 (3)歌曲《送别》 (三)第三单元拍子与节奏 1.教学目标

最新音乐课程标准(学段目标)资料

小学1—2年级音乐课程标准(学段目标) 充分注意这一学段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和好奇、好动、模仿力强的身心特点,善于利用儿童的自然嗓音和灵巧形体,采用歌、舞、图片、游戏等相结合的综合手段,进行直观教学。聆听音乐的材料要短小有趣,形象鲜明。 ∮激发和培养对音乐的兴趣。 ∮开发音乐的感知力,体验音乐的美感。 ∮能自然地、有表情地演唱,参与其他音乐表现和即兴编创活动。 ∮培养乐观的态度和友爱精神。 课程内容分为四个领域:感受与欣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 一、感受与欣赏(以音乐为本,从音响出发,以听赏为主) 感受与欣赏是音乐学习的重要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良好的音乐感受能力与欣赏能力的形成,对于学生丰富情感提高文化素养、增进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教学中应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表达独立的感受和见解,养成聆听音乐的习惯,逐步积累欣赏音乐的经验。 (一)音乐表现要素 ∮感受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种声音,能够用自己的声音或打击乐器模仿喜欢的音响。 ∮能够听辨歌唱中的童声、女声和男声音色。 ∮感受乐器的声音。能够听辨常见打击乐器的音色,并能用打击乐器奏出强弱、长短不同的声音。 ∮能够感受并描述音乐中力度、速度的变化,并对二拍子、三拍子的音乐做出相应的体态反应。 (二)音乐情绪与情感 ∮体验不同情绪的音乐,能够自然流露出相应表情或做出体态反应。 ∮体验并说出音乐情绪的相同与不同。 (三)音乐体裁与形式 ∮聆听儿童歌曲,聆听音乐形象鲜明、结构较为简短的进行曲、舞曲及其他体裁的音乐段落。 ∮能够通过模唱、打击乐器对所听音乐做出反应。能够随着进行曲、舞曲音乐走步、跳舞。(四)音乐风格与流派 ∮聆听不同国家、地区、民族的儿歌、童谣及小型器乐曲或乐曲片段,初步感受其不同的风格。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理解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理解 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于2018年1月出版。新课标进一步强化了学科的育人功能,体现了鲜明的育人导向,思想性、科学性、时代性、整体性等明显增强。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新课标对于“化学”的定义上,补充了它的特征,即从微观层次认识物质,以符号的形式描述物质,在不同层面创造物质。对于“高中化学课程”的定义,进一步补充了它的地位作用,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弘扬科学精神、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同时提出了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并强调了它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基本理念将原有的八条整合更新为五条,并为每一条进行了命名。将原有“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体现化学学科的人文内涵”“引导教师反思”等删除;将原有“学习化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引导学生关注人类社会面临的社会问题”整合为“选择体现基础性和时代性的化学课程内容”;将原有的“评价方式”进行优化,变为“倡导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评价”;新增“重视开展‘素养为本’的教学”的基本理念。二、学科核心素养为更好的体现化学学科育人的价值,适应高中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要求,2017版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在目标部分做了较大的修改,新增学科核心素养。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不仅通过内涵、目标来描述,而且对5个方面的素养进一步划分出4级水平。在课程目标的设定上,不再细分三维教学目标,而是根据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对高中学生发展的具体要求,提出高中化学的课程目标。将原三维目标(认知性目标、技能性目标及体验性目标)的行为动词描述做了调整,对新的课程目标统一划分出4级水平(从水平1到水平4),不再细究行为动词在三个维度的不同表述,而是更加具体的展示出了4级水平的具体内容。三、课程结构与内容普通高中化学课程由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课程构成。必修课程包括5个主题(化学科

(完整版)小学音乐课程标准

小学音乐课程标准(2011版) 第一部分前言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特别是美育被列入国家教育方针之后,音乐教育事业获得迅速发展。在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努力促进教育公平、实现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背景下,本标准的制定,以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发挥重要作用。 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人类通过有组织的音响实现思想和感情的表现与交流必不可少的听觉艺术,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人类文化的一种重要形态和载体,音乐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舾,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伴随人类历史的发展,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对音乐的感悟、表现和创造,是人类的一种基本素质和能力。音乐课程的价值在于;为学生提供审美体验,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开发创造性发展潜能,提升创造力;传承民族优秀文化,增进对世界音乐文化丰富性和多样性的认识和理解;促进人际交往、情感沟通及和谐社会的构建。 一、课程性质 音乐课程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面向全体学生的一门必修课,音乐课程性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人文性 音乐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和智慧结晶。无论从文化中的音乐,还是从音乐中的文化视角出发,音乐课程中的艺术作品和音乐活动,皆注入了不同文化身份的创作者、表请者、传播者和参与者的思想情感和文化主张,是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时代文化发展脉络以及民族性格、民族情感和民族精神的展现,具有鲜明而深刻的人文性 (二)审美性 “以美育人”的教育思想与我国的教育、文化传统一脉相承,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方针的有机组成部分。通过音乐教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课程结构与内容解读 一、对音乐课程总目标的理解 (一)培养学生持久兴趣 学生通过音乐的学习,就音乐课程的学习参与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包括艺术实践、探究、发现、领悟、理解等等,最后归结为一条——培养学生对音乐持久的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动力。这是第一点,其实也是一个终极目标,人生的发展,培养人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包括人的一生当中音乐的伴随,老师们所做的一切也都要为达到这个目标服务。我要牢牢把握第一目标,就是对音乐持久的兴趣,同时在这个兴趣当中,包括身心的健康,陶冶身心启迪智慧,人格的塑造等等,都是我们的终极目标。 (二)涵养美感和谐身心 目标的第二个要点,就是涵养美感、健全人格、陶冶情操,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 用音乐浸润每一个孩子的心灵。这个目标的实现,需要在一个长期的过程中,通过熏陶,陶冶,慢慢达到。也就是说在音乐方面不能急功近利,它必须是要慢慢来的,润物细无声,通过每一堂课,通过音乐实践活动,使学生的心灵得到净化。 (三)形成基本音乐素养 1.掌握必要知识技能 2.拓展发展三种能力 听觉能力是核心能力,创造能力、表现能力和欣赏能力都得紧紧围绕听力。双基加四个能力,基本上就把音乐素养解释清楚了,老师也好,教学也好,学生学习也好,学音乐最后用什么来形成一个终极目标,那就是双基加四个能力。这次课标在总目标中,把知识技能问题,梳理成一个非常具体的目标,就是双基加四个能力,这无论对规范教材编写,还是规范教学、引领教学上,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四)努力追求终极目标 还有一个就是总目标中的第三段。第三段讲到了一个很终极的目标,那就是丰富情感体验,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这里没有使用“审美能力”,而是使用了“培养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促进身心的和谐发展”,这已经跟音乐本质的目的和本质的内容没有关系了。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是一个人人生的终极目标。培养审美情趣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人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代表人生健康发展,这就体现了音乐学科最高层次的目标,即音乐教育的功能与作用。最后一段提到所谓“促进身心的、健康的和谐发展”,其本质是人的教育。前面讲的双基和对音乐的兴趣,最终要落实到人的发展,说明总目标必须要落实到人的全面发展上来。 一个艺术家说,最终解决我们人类问题的是艺术。其中音乐占不可低估的作用,我们作为音乐教师,要重审这个问题。我们在太阳底下最伟大、最快乐的职业当中,对人的身心健康成长贡献最大的,就是我们音乐老师现在所从事的工作。所以作为一个音乐老师,我们应该说,我快乐,我要带给大家更多的快乐,让孩子健康地成长。我们老师在这方面有不可低估的作用,这也是新课标所追求的一个总目标。 三、音乐课程总目标的理解 (一)关于知识技能 有些老师可能会有疑问,就是在过去课程标准的实验稿中,为什么淡化知识技能。 其实这是一个误区,实验稿中从来没有淡化知识技能,而是没有把知识技能作为独立的学习内容来确定,它把知识技能贯穿到艺术实践活动中来掌握。所以我们看不到原来课程标准大纲中写的“学习七分节奏”,“学习四分音符”,“学习三拍子”等等,因为它变成了音乐要素,掌握音乐要素就包括了掌握节奏、音符、拍子。“淡化”这个词是指淡化专业倾向的知识技能,就像于仁洋先生说的,讲贝多芬,这就叫做知识技能,这是必备的。除了贝多芬以外,其他很多古典主义的知识,在义务教学阶段没有必要。“淡化”是指淡化不必备的知识技能,淡化的不是知识技能本身,而是大众教育中不必备的知识和技能。就像刚才所举的例子,古典主义就讲贝多芬,那么对这个学段的学生来说,对于普通公民来说,了解这个最必要、最基础的知识可以了。很多老师不理解,讲古典主义连莫扎特都不涉及了。其实,淡化知识技能是淡化专业化倾向的知识技

2017版高中化学课标试题(卷)

2017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测试题 化学试卷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说明: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版)简称新课标,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简称老课标 一、单项选择题(共15题,每小题2分,计30分。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你确认的答案填写在答题卷上。) 1. 学习新课标后对课程基本理念的以下描述有误的是 A. 设罝满足学生多元发展需求的高中化学课程 B. 选择能体现基础性和时代性的化学课程容 C. 重视开展“素养为本”的教学 D. 倡导基于“三维”目标的教学评价与学业评价 2.关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以下认识中有误的是 A. 是学生通过化学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必备品格、关键能力与价值观念 B. 是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C. 是学生综合素质的具体体现 D. 是针对选考化学的学生提出的素养要求 3. 关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的以下描述中有误的是 A. 确立课程目标的依据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对高中学生发展的具体要求 B.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有五个方面 C. 根据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对高中学生提出四个方面的课程目标 D.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每个方面划分为四个水平层次 4. 关于学业质量的以下描述错误的是 A. 化学学业质量水平分为4级 B. 每一级水平的描述中均包含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5个方面 C. 每一级水平依据侧重的容将其划分为5个条目 D. 学业质量是学生在完成本学科课程学习后的学业成就表现 5.有关高中化学新课程组成与性质的以下描述有误的是 A. 高中化学课程由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三部分组成 B. 必修课程为全修全考课程 C. 选择性必修课程为选修必考课程 D. 选修课程为学而不考或学而备考课程 6.关于高中化学课程结构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 必修课程共有5个主题

小学音乐课程标准98457

小学音乐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前言 建国以来,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在发展的过程中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尤其是近年来,美育被列为教育方针的内容之一,音乐教育事业获得迅速发展,师资队伍不断扩大,后备力量增多,水平大有提高;音乐教育科研有了长足的进步,取得了许多优秀成果;随着国际音乐教育交流活动的日益增多,国外一些可供借鉴的音乐教育思想和教学体系被系统介绍和引进;教学手段正逐步得到改善和提高。这一切都为我国音乐教育的继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现行音乐教育观念、内容、方法、手段和评价体系等方面已不能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要求。这种状况影响着音乐教育审美功能的有效发挥,制约着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因此,音乐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是音乐教育改革的重要环节。《标准》力求体现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体现以音乐审美体验为核心,使学习内容生动有趣、丰富多彩,有鲜明的时代感和民族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尊重个体的不同音乐体验和学习方式,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课程性质与价值 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人类通过特定的音响结构实现思想和感情表现与交流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形式,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人类

文化的一种重要形态和载体,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伴随人类历史的发展,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对音乐的感悟、表现和创造,是人类基本素质和能力的一种反映。 音乐课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 音乐课程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审美体验价值 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音乐课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活动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使音乐艺术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情智互补的作用和功能得到有效的发挥,以利于学生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为其终身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2.创造性发展价值 创造是艺术乃至整个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是艺术教育功能和价值的重要体现。音乐创造因其强烈而清晰的个性特征而充满魅力。在音乐课中,生动活泼的音乐欣赏、表现和创造活动,能够激活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造冲动,在主动参与中展现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才能,使他们的想像力和创造性思维得到充分发挥。

学前《音乐》课程标准

《铜仁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艺体系》课程标准 编者:学前音乐教研室 审核人: 课程负责人:盛丽 编制单位:铜仁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艺体系 编制日期:2016年1月20日 2016年1月20日

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二、课程定位 课程的简介性质:《音乐课》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专业课。它通过乐理与视唱练耳、钢琴基础、儿歌编配与弹唱、以及学前音乐教育四个部分组合在一起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四个学期的音乐部分基础 教材; 课程的作用:四个学前由基础乐理知识到音乐教学的运用的学习,通过比较系统的、规范的、精炼的具有代表性的内容,配合相适应的、生动有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音乐课基础知识、基本能力(教学技能、心智技能)两方面得到培养和训练,使学生能够上好每一节幼儿音乐课。 三、课程目标

通过任务引导的各项活动,讲授《乐理与视唱练耳》、《儿歌弹唱》、《学前音乐教育》等教材,使学生理解“音乐”的基本理论、掌握音乐的基本技能、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及与“音乐”相关的艺术审美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爱专敬业、团结协作的职业精神。1、能力目标 (1)熟练地运用课堂所学知识和方法,实践于自身风格特点的 纠正。 (2)会合理掌握组合音乐、节奏。 (3)会运用各民族特色技术技巧。 (4)能上好学前音乐课。 2、知识目标 (1)掌握《音乐》课程标准相关的音乐理论知识。 (2)掌握儿歌伴奏技能。 (3)掌握地域、民俗的基本知识。 (4)掌握相关幼儿音乐的教学方法。 3、素质目标 (1)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法律意识和道德品质。 (2)树立客观公正的职业理念,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3)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形成稳固的专业思想。 (4)培养勤于思考、善于动手的习惯和团队协作、用于创新的 精神。 (5)培养高度的责任心,严格遵守安全造作规范的良好习惯。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电子教案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 准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 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于2018年1月出版。新课标进一步强化了学科的育人功能,体现了鲜明的育人导向,思想性、科学性、时代性、整体性等明显增强。 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 新课标对于“化学”的定义上,补充了它的特征,即从微观层次认识物质,以符号的形式描述物质,在不同层面创造物质。对于“高中化学课程”的定义,进一步补充了它的地位作用,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弘扬科学精神、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同时提出了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并强调了它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基本理念将原有的八条整合更新为五条,并为每一条进行了命名。将原有“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体现化学学科的人文内涵”“引导教师反思”等删除;将原有“学习化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引导学生关注人类社会面临的社会问题”整合为“选择体现基础性和时代性的化学课程内容”;将原有的“评价方式”进行优化,变为“倡导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评价”;新增“重视开展‘素养为本’的教学”的基本理念。 二、学科核心素养 为更好的体现化学学科育人的价值,适应高中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要求,2017版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在目标部分做了较大的修改,新增学科核心素养。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不仅通过内涵、目标来描述,而且对5个方面的素养进一步划分出4级水平。在课程目标的设定上,不再细分三维教学目标,而是根据化学学科核心素

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测试题

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测试卷 一、填空:(20分) 1、音乐课程的价值在于:为学生提供(),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开发创造性发展潜能,提升();传承(),增进对世界音乐文化丰富性和多样性的认识和理解;促进人际交往、()及和谐社会的构建。 2、音乐课的基本理念是以( )为核心,以( )为动力;强调( ),鼓励( );突出音乐特点,关注学科综合;弘扬(),理解();面向( ),注重()发展。 3、音乐课程目标的过程与方法包括()、()、()、()、()。 4、音乐基础知识指学习并掌握音乐()、()、()、风格流派和演唱、演奏、识谱、编创等基础知识。 5. 以音乐()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应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 6. 音乐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和()的全过程。 7.()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 8.教学内容应重视与学生的()相结合,加强音乐课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9.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的任务,不是为了培养音乐的专门人才,而应(),使每个学生的()得到开发并使他们从中受益。10.每个学生都有权利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的乐趣,参与各种(),表达个人的智慧。 11.音乐课的教学过程就是()的()过程。因此,所有的音乐教学领域都应重视学生的()。 12.中小学音乐课程中的音乐创造,目的在于通过音乐丰富学生的(),开发学生的()。对音乐创造活动的评价应主要着眼于()的过程。 13.音乐教学中提倡学科的综合,音乐与()、()、影视、美术等艺术的综合。在实施中,综合应以()为教学主线,通过具体的音乐材料构建起与其他艺术门类及其他学科的联系。 14.音乐教学的评价机制中,要以()和()为评价的出发点,建立()。评价应包括()、()、()三个层次,可采用()、()和()等多种评价方式。15.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和方式引导学生走进音乐,在亲身参与音乐活动的过程中喜爱音乐,掌握音乐()和(),初步养成()音乐的良好习惯,为终身爱好音乐奠定基础。 16.通过提供()和()的音乐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好奇心和探究愿望,引导学生进行以()为主要特点的探究与创造活动,重视发展学生()的探究过程。 17.音乐基础知识中基本表现要素如()、()、()、()、()、()等和音乐常见结构以及音乐体裁形式等基础知识,有效地促进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18.音乐教学中的评价内容包括()、()、()。 19.新课程下教材的编写遵守了()原则、()原则、()原则、()原则、()原则、()原则。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版)

义务教育 音乐课程标准 (2011年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目录 第一部分前言 (4) 一、课程性质 (4) 二、课程基本理念 (4) 三、课程设计思路 (5)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6) 一、总目标 (6) (一)情感一态度一价值观 (7) (二)过程与方法 (7) (三)知识与技能 (8) 二、学段目标 (8) (一)1、2年级 (8) (二)3、6年级 (8)

(三)7、9年级 (9) 第三部分课程内容 (9) 一、感受与欣赏 (9) (一)音乐表现要素 (9) (二)音乐情绪与情感 (10) (三)音乐体裁与形式 (10) (四)音乐风格与流派 (11) 二、表现 (11) (二)演奏 (12) (三)综合性艺术表请 (12) (四)识读乐潜 (13) (四)识读乐潜 (13) 三、创造 (13) (一)探索音响与音乐 (14) (三)创作实践 (14) 四、音乐与相关文化 (14) (二)音乐与姊妹艺术 (15) (三)音乐与芒术之外的其他学科 (15) 第四部分实施建议 (16) 一、教学建议 (16) (二)关于教学内容的几点提示 (17) 1.感受与欣赏 (17) 2.演唱 (17) 3.演奏 (17) 4.识读乐谱 (18)

5.创造 (18) 二、评价建议 (18) (一)评价内容 (18) (二)评价的方式与方法 (18) 2.定性述评与定量涮评相结合 (19) 三、教材编写建议 (19) (一)教材编写原则 (19) (二)教材内容缩写建议 (20) (三)教材呈现群式的建议 (20) 四、课程瓷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20) 第一部分前言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特别是美育被列入国家教育方针之后,音乐教育事业获得迅速发展。在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努力促进教育公平、实现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背景下,本标准的制定,以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发挥重要作用。 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人类通过有组织的音响实现思想和感情的表现与交流必不可少的听觉艺术,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人类文化的一种重要形态和载体,音乐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舾,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伴随人类历史的发展,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对音乐的感悟、表现和创造,是人类的一种基本素质和能力。音乐课程的价值在于;为学生提供审美体验,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开发

小学音乐课程标准

小学音乐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与价值 音乐课是,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 音乐课程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审美体验价值 2.创造性发展价值 3.社会交往价值 4.文化传承价值 4.注重个性发展 5.重视音乐实践 6.鼓励音乐创造 7.提倡学科综合 8.弘扬民族音乐 9.理解多元文化 10.完善评价机制 过程。 课程目标(体现在三个层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 教学领域(包含四个领域) 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 内容标准(分布为三个学段) 1~2年级 3~6年级 7~9年级 音乐课程目标的设置以音乐课程价值的实现为依据。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上述课程目标内含在以下三个层面的表述中。(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丰富情感体验,培养积极乐观态度学习音乐,使学生情感受到感染和熏陶。 2.培养音乐兴趣,树立终身学习愿望 3.提高音乐审美能力,陶冶高尚情操 4.培养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 5.尊重艺术,理解多元文化 (二)过程与方法 1.体验:倡导完整而充分地聆听音乐作品,生在音乐审美过程中愉悦的感受与体验;启发学生,充分展开想像;鼓励学生在音乐体验中的独立见解。 2.模仿:根据中低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通过模仿,积累感性经验,为音乐表现和创造能力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3.探究:通过提供开放式和趣味性的音乐学习情景,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好奇心和探究愿望。 4.合作:充分利用音乐艺术的集体表演形式和实践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在群体中的协调能力。 5.综合:将其他艺术表现形式有效地渗透和运用到音乐教学中,通过以音乐为主线的综合艺术实践,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音乐的意义及其价值。 (三)知识与技能 1.音乐基础知识 学习和了解音乐基本表现要素(如力度、速度、音色、节奏、旋律、和声等)和音乐常见结构(曲式)以及音乐体裁形式等基础知识 2.音乐基本技能 培养学生自信、自然、有表情地歌唱;学习演唱、演奏的初步技能;在音乐听觉感知基础上识读乐谱,在音乐表现活动中运用乐谱。 3.音乐创作与历史背景 学习浅显的音乐创作常识和技能。通过认知作曲家生平及作品的题材、体裁、风格等,了解中外音乐发展的简要历史,识别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音乐,加深对中国民族音乐的认识和理解。 4.音乐与相关文化 认识音乐与姊妹艺术的联系,感知不同艺术门类的主要表现手段和艺术形式特征,了解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的联系,理解音乐与社会生活的关系。、

学前音乐课程标准修订稿

学前音乐课程标准 Document number【AA80KGB-AA98YT-AAT8CB-2A6UT-A18GG】

《铜仁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艺体系》课程标准编者:学前音乐教研室 审核人: 课程负责人:盛丽 编制单位:铜仁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艺体系 编制日期:2016年1月20日 2016年1月20日 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二、课程定位 课程的简介性质:《音乐课》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专业课。它通过乐理与视唱练耳、钢琴基础、儿歌编配与弹唱、以及学前音乐教育四个部分组合在一起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四个学期的音乐部分基础教材; 课程的作用:四个学前由基础乐理知识到音乐教学的运用的学习,通过比较系统的、规范的、精炼的具有代表性的内容,配合相适应的、生动有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音乐课基础知识、基本能力(教学技能、心智技能)两方面得到培养和训练,使学生能够上好每一节幼儿音乐课。

三、课程目标 通过任务引导的各项活动,讲授《乐理与视唱练耳》、《儿歌弹唱》、《学前音乐教育》等教材,使学生理解“音乐”的基本理论、掌握音乐的基本技能、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及与“音乐”相关的艺术审美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爱专敬业、团结协作的职业精神。 1、能力目标 (1)熟练地运用课堂所学知识和方法,实践于自身风格特点的纠正。 (2)会合理掌握组合音乐、节奏。 (3)会运用各民族特色技术技巧。 (4)能上好学前音乐课。 2、知识目标 (1)掌握《音乐》课程标准相关的音乐理论知识。 (2)掌握儿歌伴奏技能。 (3)掌握地域、民俗的基本知识。 (4)掌握相关幼儿音乐的教学方法。 3、素质目标 (1)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法律意识和道德品质。 (2)树立客观公正的职业理念,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3)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形成稳固的专业思想。

学习《音乐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通过学习我对音乐教学的方法和手段都有了新的认识,要实践新课程标准的新理念就必须改变过去陈旧的教学方法。那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把新的课标理论融入进去呢?这正是需要我们从事一线教学的老师们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一节新授课,课程标准怎么设计,教学目标怎么选择,教学重、难点怎么解决和突破,师生互动怎么处理,课后教学怎么总结等一切问题我们都要科学全面地考虑到。另外,不论从事哪一科的教学工作,我们的专业基本功都要胜任你所教的专业,不然的话你就会在同学们面前出丑丢人。老师们专业基本功的训练提高显得多么重要,我们要本着学习提高的目的,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但是,专业基本功能力的提高不可能通过短期的训练就能达到,我们非要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勤奋练习才能在不自觉中体会到进步的快乐。教师的基本技能我认为应该包括教育教学方法,主要指撰写教案、说课、教法与做学生思想工作的方法;还包括听、说、唱、写、做。听主要是指应该学会倾听,这是一项交际的基本技能,主要指师生间与生生间的相互倾听,我觉得学会倾听,可以提高课堂的有效性;说(朗诵)应该是指普通话水平,并包含课堂表达、讲解,如果教师课堂说出的话学生不明白,那肯定会影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唱,我觉得除了听,说之外,更重要的应还是应该让学生多唱,在学生演唱歌曲的过程中,老师边弹琴边倾听学生的歌声,对于发声不准的乐句和节奏不对的乐句单独加以练习,要力争使百分之六十以上的学生学会。基本的乐理知识以及唱歌技巧掌握好以后,同学们会在老师悠扬琴声的伴奏下尽情的歌唱,课堂气氛也会空前的高涨。这样一来,师生同乐的教学在老师的引导下同学们既学到了应学的音乐知识和歌曲,又使同学们的身心健康得到了极好的发展。同学们在中小学时代学习到了各个学科的知识,又具有多才多艺的高雅素质,我们试想一下,当你看到我们的学生数年后在一个个工作岗位上大显身手,潇洒倜傥,为国家和人民做出了不菲的成绩时,做为他们的导师高兴而愉悦的心情是他人不会理解的,这也是我从教多年的亲身体验。 最后,我真诚的希望我们的音乐同行老师们,苦练本领,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把青春的智慧和力量奉献给新郑的教育事业,为家乡的繁荣和辉煌做出我们的贡献!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 鲁科版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 (送审稿) 国家化学课程标准研制组 2002.12 北京 目录 第一部分前言 一、课程性质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三、课程设计思路 四、关于目标要求的说明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二、过程与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第三部分内容标准 一、必修课程(A1、A2) 二、选修课程(B1~B6) 1.化学与生活(B1) 2.化学与技术(B2) 3.物质结构与性质(B3) 4.化学反应原理(B4) 5.有机化学基础(B5) 6.实验化学(B6) 第四部分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二、评价建议 三、教材编写建议 四、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建议

第一部分前言 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迅猛发展的化学已成为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环境科学、能源科学、信息科学等领域的重要基础,它在解决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促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高中化学课程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适应21世纪科学技术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必须构建新的高中化学课程体系。 一、课程性质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是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化学》或《科学》相衔接的基础教育课程。课程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在保证基础的前提下为学生提供多样的、可选择的课程模块,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高中化学课程,有助于学生主动构建自身发展所需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增进对物质世界的认识,进一步了解化学学科的特点;有利于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加深对科学本质的认识,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更深刻地认识科学、技术和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1.立足于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着眼于提高21世纪公民的科学素养,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融合的化学课程目标体系。 2.设置多样化的化学课程模块,努力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生选择的空间, 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3.结合人类探索物质及其变化的历史与现代化学科学发展的趋势,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化学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4.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将要经历的社会生活实际出发,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 5.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6.在人类文化背景下构建化学课程体系,理解化学课程的人文内涵,发挥化学课程对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重要作用。 7.积极倡导学生自我评价、活动表现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激励每一个学生走向成功。 8.为化学教师创造性地进行教学和研究提供新的“平台”。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引导教师不断反思,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三、课程设计思路 (一)设计思路 高中化学课程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体现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兼顾不同志趣和发展潜能学生的需要。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为了保证基础性,设置了两个必修课程模块,注重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为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和高中阶段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必备的基础。在内容选择上,力求反映现代化学研究的成果,积极关注21世纪与化学相关的社会现实问题,帮助学生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强化终身学习的意识,更好地体现化学课程的时代特色。 同时,考虑到学生个性发展的多样化需要,更好地体现课程的选择性,设置了具有不同特点的选修模块。在设置选修模块时充分体现现代化学发展和应用的趋势,以物质、结构、反应为主线,重视反

小学音乐课程标准

小学音乐课程标准 一、总目标 音乐课程目标的设置以音乐课程价值的实现为依据。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 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 二、学段目标 (一)1~2年级 应充分注意这一学段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好动、模仿力强的身心特点,善于利用儿童自然的嗓音和灵巧的形体,采用歌舞、图片、游戏相结合的综合手段,进行直观教学。聆听音乐的材料要短小有趣,形象鲜明。 激发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开发音乐的感知力,体验音乐的美感。 能自然地、有表情地歌唱,乐于参与其他音乐表现和即兴创造活动。 培养乐观的态度和友爱精神。 (二)3~6年级 学生的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进一步扩展,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增强。应注意引导学生对音乐的整体感受,丰富教学曲目的体裁、形式,增加乐器演奏及音乐创造活动的份量,以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和艺术的魅力吸引学生。 保持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使学生乐于参与音乐活动。

培养音乐感受与鉴赏的能力。 培养表现音乐的能力。 培养艺术想像和创造力。 培养乐观的态度和友爱精神。 三、内容标准 表现 【标准】: 1~2年级 感受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种声音。能够用自己的声音或打击乐器进行模仿。聆听歌声时能作出相应的情绪或体态反应。 能听辨童声、女声和男声。 感受乐器的声音。能听辨打击乐器的音色,能用打击乐器奏出强弱、长短不同的音。 能够感受并描述音乐中力度、速度的变化。 3~6年级 对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种音响感到好奇和有趣,能够用自己的声音或乐器进行模仿。能随着熟悉的歌曲或乐曲哼唱,或在体态上作出反应。 能听辨不同类型的女声和男声。知道常见的中国民族乐器和西洋乐器,并能听辨其音色。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华人民国教育部制定 目录 第一部分前言 (4) 一、课程性质 (4) 二、课程基本理念 (4) 三、课程设计思路 (5)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6) 一、总目标 (6) (一)情感一态度一价值观 (7) (二)过程与方法 (7) (三)知识与技能 (8) 二、学段目标 (8) (一)1、2年级 (8) (二)3、6年级 (8) (三)7、9年级 (9) 第三部分课程容 (9) 一、感受与欣赏 (9) (一)音乐表现要素 (9) (二)音乐情绪与情感 (10) (三)音乐体裁与形式 (10) (四)音乐风格与流派 (11) 二、表现 (11) (二)演奏 (12) (三)综合性艺术表请 (12) (四)识读乐潜 (13) (四)识读乐潜 (13) 三、创造 (13) (一)探索音响与音乐 (14) (三)创作实践 (14) 四、音乐与相关文化 (14) (二)音乐与姊妹艺术 (15) (三)音乐与芒术之外的其他学科 (15) 第四部分实施建议 (16) 一、教学建议 (16) (二)关于教学容的几点提示 (17) 1.感受与欣赏 (17) 2.演唱 (17) 3.演奏 (17) 4.识读乐谱 (18) 5.创造 (18)

二、评价建议 (18) (一)评价容 (18) (二)评价的方式与方法 (18) 2.定性述评与定量涮评相结合 (19) 三、教材编写建议 (19) (一)教材编写原则 (19) (二)教材容缩写建议 (20) (三)教材呈现群式的建议 (20) 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20) 第一部分前言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特别是美育被列入国家教育方针之后,音乐教育事业获得迅速发展。在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努力促进教育公平、实现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背景下,本标准的制定,以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发挥重要作用。 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人类通过有组织的音响实现思想和感情的表现与交流必不可少的听觉艺术,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人类文化的一种重要形态和载体,音乐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舾,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伴随人类历史的发展,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对音乐的感悟、表现和创造,是人类的一种基本素质和能力。音乐课程的价值在于;为学生提供审美体验,冶情操,启迪智慧;开发 创造性发展潜能,提升创造力;传承民族优秀文化,增进对世界音乐文化丰富性和多样性的认识和理解;促进人际交往、情感沟通及和谐社会的构建。 一、课程性质 音乐课程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面向全体学生的一门必修课,音乐课程性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人文性 音乐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和智慧结晶。无论从文化中的音乐,还是从音乐中的文化视角出发,音乐课程中的艺术作品和音乐活动,皆注入了不同文化身份的创作者、表请者、传播者和参与者的思想情感和文化主,是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时代文化发展脉络以及民族性格、民族情感和民族精神的展现,具有鲜明而深刻的人文性。 (二)审美性 “以美育人”的教育思想与我国的教育、文化传统一脉相承,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方针的有机组成部分。通过音乐教育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冶情操,发展个性,启迪智慧,丰富和发展形象思维,激发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 (三)实践性 音乐音响不具有语义的确定性和事物形态的具象性。音乐课程各领域的教学只有通过聆听、演唱、探究、综合性艺术表演和音乐编创等多种实践形式才能得以实施。学生在亲身参与这些实践活动过程中,获得对音乐的直接经验和丰富的情感体验,为掌握音乐相关知识和技能、领悟音乐含、提高音乐素养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一)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 音乐审美指的是对音乐艺术美感的体验、感悟、沟通、交流以及对不同音乐文化语境和

音乐课程标准(2011版)课程总目标解读

参考资料 音乐课程标准(2011版)课程总目标解读 一、音乐课程总目标的提出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课程目标是首要问题,它是引领课程实施的方向,是实施课程理念的前提与关键。2001版音乐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仅包括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三维目标,在2011版音乐课程标准中新增了音乐课程总目标,总目标是三维目标的核心,三维目标是总目标的体现。虽然,2001版音乐课程标准对于总目标没有具体的表述,但是,在课标前言、课程理念、课程价值等方面都有具体的阐述。2011版音乐新课标对于课程目标的阐述表达地更加具体,它使老师们更加清楚的认识到,音乐课程在德育、智育,体育、包括美育方面所应达到的程度,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材编写等都应紧紧围绕总目标展开。 课程目标的实施过程应是逐步分解--最终完成的过程。总目标不单指教师的教学任务目标,它是音乐课程所应达到的标准,即学生标准。2011版音乐课程总目标与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的不同主要表现在:教学大纲的编写方式是对学习内容的确定,是把要教的内容确定在文本上,让所有老师知道所要教学的内容,它是按照一个学科体系的要求来设计的;而2011版音乐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不是按照学习内容来确定的,而是按照学生所应该达到的程度来确定的。因此,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对于“目标”的表述有明显的不同,教学大纲以教学目的为表述,主要指教师所应达到的教学任务,课程标准则以课程目标为表述,是对学生所应达到程度的要求(包括知识、技能、文化等方面所应达到的要求),它是建立在以学生为本的前提下,从学生的成长、学习角度去考虑,而不是以学科体系的建立为基础。音乐课程标准,是指学生在审美、兴趣、文化、知识与技能、情感等方面所应达到的程度,它是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成长规律,按照中国公民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应该达到的标准去制定的。可以说,它给老师们提供了很大的教学空间。 二、音乐课程总目标的要求 在2011版音乐课程标准总目标中有这样一句话:“学生通过音乐课程学习和参与丰富多样的艺术实践活动,探究、发现、领略音乐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持久兴趣,涵养美感,和谐身心,陶冶情操,健全人格。” (一)培养学生持久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它既是手段,也是理念,同时又是目标。与2001版音乐课程标准相比,2011版新课标对于“兴趣”的表述新增了“持久”二字,看似简单的“持久兴趣”,却是音乐课程的终极目标,它体现着人和音乐的本能关系,以及音乐对于人的价值功能体现。“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持久兴趣”是音乐课程的终极目标,体现着音乐学科的重要特点。“丰富情感体验,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都是围绕这一终极目标所展开。 (二)涵养美感和谐身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